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4/05/22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教师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记得读师范时,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但领导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一天天、一年年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同欢笑……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也是一段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一直以来,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坚实地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课间,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的脸上读到笑脸,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 每当这个时候,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的祖国!

因此,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教师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记得读师范时,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但领导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一天天、一年年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同欢笑……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也是一段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一直以来,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坚实地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课间,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的脸上读到笑脸,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 每当这个时候,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的祖国!

因此,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0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1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2

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平时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硬功夫”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词语联珠”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如用多种形式(即填空,听写,背诵,默写等形式)进行练习。

二、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

讲授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还是要注意它的范文功能。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有作文教学贯穿其中。先讲清__的思路,有时学生作文有话也说不明白,一会东,一会西,颠三倒四,思路不清,即俗语说的:东扯葫芦西扯瓜,从茄子扯到辣椒,有的扯到豆子地里。所以借助课文培养学生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拟。其次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指导的具体方法是:1.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2.寻找不同时间、季节、天气条件下的景物变化。3、注意地域不同,景色各异。总之,只有写出特点,才能使你的__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撑握以上全面的写景的方法,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了一次练笔:《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果园》任选一题,要求写出春、夏、秋、冬不同的特点。过使学生懂得写__的顺序,做到作文有条理。散文单元的教学,那些优美的散文情文并茂,精致玲珑,也很佩服作者的语言才能。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练写作文是很好的手段。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散文的内驱力呢?我觉得不能随便出个如:游记一则,我的家乡……这样无特色的题目让学生写。要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景物真正触发他们心中的情弦,使他们情动于衷,想写乐写。为选到这样的题目,我想了好多天,一个个题目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又被否定了,我不想让学生对作文畏难或对作文题目倒胃口,要让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这时天公作美,虽然绿柳依依,红花犹在,却突然大雪纷飞,漫天皆白,鹅毛般的雪花绵绵不断地飘落着,喜得学生们上课时也伸着脖子往外望,见此情景,我就毅然中断了原定的授课内容,以“初雪”为题,让学生写作文,再提醒他们注意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景方法的`同时,还让他们注意细心观察,写出这场雪与“众雪”的不同之处来。学生们一下课便扑向雪地,尽情地感受这初雪的温柔浪漫,情也油然而生,都认真地写好了这篇作文,__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是从观察中得来的。像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真早,花儿还未来得及凋谢,被初雪覆盖的小花园,让你分不出哪是月季哪是菊……。”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为什么这样早,是雪花姑娘想亲手抚摸一下柳枝翠绿的柔条,想亲吻一下百花艳丽的脸庞……。”学生们兴致勃勃,得意洋洋,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次作文由于同学们有真情实感,加之语句生动,优美,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教学除单元作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相配合,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周记,配合课文片段练习,安排随堂作文,这样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多作勤练,熟能生巧,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写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3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4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5

一转眼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工作了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处处都充满着陌生,身心都要受到洗礼,但是看到我可爱的学生又使我充满着愉悦。下面就是我工作以来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备课,注重积累。

一是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因为第一年教学,没有任何经验,那这一学期该怎么安排授课内容?成了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自己定的单元进行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上课的兴趣。

二是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

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上课过程中,应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变更教学的方法,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其次,学习上——活到老,学到老。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我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

第2页/共3页自己的头脑,学习教育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还有就是我们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这对我们提高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快速的成长。在09年的11月份和寒假,××局组织我们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我十分感谢××局和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教师理论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贝宣桦推荐链接:中小学辅导补习班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6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7

拥有爱心是我们干幼儿工作的首要条件,要和孩子们进行感情的交流和沟通。用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老师的爱,所以不能对孩子有偏爱。干幼儿教育工作爱心很重要,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教迎二班有两个月了,我越来越喜欢这群孩子,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和孩子们相处久了也就有了感情。用爱教育孩子,是孩子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前几天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也捂住鼻子,有的说臭死了,臭死了,可是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拿来簸箕,笤帚,打扫地上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下来了。一个小孩小声的和旁边孩子说:“老师像妈妈一样的。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以后,又有一个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不在乱叫了,又有几个懂事的孩子拿来了纸巾递给呕吐的孩子。我用自己的爱感染了孩子,我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由于天气冷了,我班的吴雨欣把裤子尿湿了好几次,我和高老师给她耐心换洗,有几个小朋友也主动给她穿袜子,这也是爱的感染。

本月是我们班教研观摩半日学习活动,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教学研讨,收获颇深。我今后要注重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孩子好习惯的陪养。

我今后会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8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9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0

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原来我的想法是如此传统而又肤浅,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过:“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也就是说开动脑筋是前提,而这个就要依靠阅读了。这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要想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老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现在的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知识上的更新,越教越窄,越教越旧,学生越学越死。而为师范生,除了学习教学理论外,更应注意自己的阅读层次,阅读范围和数量,为将来的教学生涯扎好基础。特别如我,我觉得每天花时间看看书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事,但因为很多因素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自己会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第三个启迪是,阅读教学不应只靠教师一人力量,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薛老师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给家长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倾听孩子的读书体会;家长本身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管只是在家长会上提及,但尽管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这样做。薛老师不是为了形式来硬塞孩子读书,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的真心真意,她的身教言传,着实让我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也将像薛瑞萍老师一样向着推行真正的阅读教学而努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1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2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专利,确实,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为任课老师,就没有责任了吗?恰恰相反,学生的发育过程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共同结果,他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即使不是班主任,身为任课老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例如,政治课现在改成了思想品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讨论的都是中学生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同学们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价值趋向,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另外,语文课的学习中,那些优美的词汇,令人神往的意境,都会使人浮想联翩,惊叹祖国语言的精练,山川的壮美,让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数学题的解答需要严密的逻辑,长期的学习一定会增进考虑问题时的全面性;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随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教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时,我就联系了学生实际进行了教学。饮食是人们每天需要的,已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的青春期,所以营养的摄入尤其重要,而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对食品有错误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纠正各种心理误区,引导他们到正确的食品观念。心理误区包括:

一、偏好某种食品。

很多女孩子都爱美,加上现在的社会舆论都是以瘦为美,所以部分学生存在“为了美不吃东西”的心理,仅靠水果蔬菜提供营养。如果这种心理持续发展的话,有可能导致厌食症,就成了心理疾病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还有些学生满不在乎,随心所欲地吃东西,结果导致高热量,高激素的东西食物摄入过多,长期下去的话,必然全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指出了危害,提出“饮食是为了健康,健康最美”的理念。

二、饮食不规律,认为对身体影响不大。

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心理,他们对待早饭更是如此。许多学生不吃早饭或草草应付,以至上午的学习和活动效率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虚脱。这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所以我在已学习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基础上,为学生指出了危害,告诉大家,饮食不规律,不但会损伤肠胃,而且会造成能量摄入不足,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让孩子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三、认识片面,过犹不及。

学生一旦认识了营养和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会产生多吃药品补营养,完全饮用纯净水等心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按照食物宝塔的搭配,合理饮食,一般都能满足人体需要,没必要再吃药补充,补过了量,反而不利于键康。有些人就是吃药成瘾,总觉得自己营养不良,吃钙片、喝营养液,补来补去,越补身体越不舒服,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的话,就可以使他们免入这种心理误区

四、自我放纵,不够重视。

很多同学也知道一些生活常识,例如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吃街边小摊,少吃街变小滩的食品等等,但总是宽容自己,或是坚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俗语,认为人家都吃了也没生病,我当然也不会生病,于是就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学生深刻了解之后,就不会对家长在这方面的说教有逆反心理了总之,本课教学,重在纠正学生以往的错误或片面认识,使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健康的食品和正确的饮食方式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保证。只有健康的心理趋向才能指导正确的饮食方法,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本节课,我要向学生传达的思想。另外,教学形式的选择,也对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本课中我多次进行了同学发言和小组内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这不单只对教学内容有利,更使得学生能够处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充分发表自己健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不能责备,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我想对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是尤其不能忽视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授本课时重点想突出的,希望学生在学完后,能够在心理上对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误区而产生关于食品的心理疾病。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3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4

送走一个毕业班,迎来一个陌生的班级,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但是面对的是全新求知面孔,感觉茫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二班,之前就听曾经教过的老师说班级学生调皮,班风、学风不够浓厚。心里不免还是有些……不过既然领导让我担任该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于是我于3月正式接过该班,一切班务工作在我的管理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班级清洁、两操、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与清洁委员一起探讨做清洁方面的细节问题,如:每人每次负责的区域、大扫除时每组负责的区域,使本身不够团结的班级有一定的向心力。有一次,为了教训那些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我是单独将他们留下来做清洁,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组也是一个集体,每人只有完全融入于集体中才能同心协力,完成集体的任务,而不是个人的事情。经过我这么一说,在调皮的孩子全没了刚才偷懒的劲,拿起工具认认真真的做清洁。嘿!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完成得干干净净。最后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之下才离开了学校。事后,我听一些孩子说“今后我可不偷懒了,和同学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

对于清洁的管理,我倒是下了一番心思,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本班孩子一旦闹矛盾,个个都说别人的错,从不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矛盾更激烈,甚至升华为打架。曾经一段时间里,我为此事脑袋都大了。面对出现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切不可急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利用早读时间,甚至我的语文课时间、大家做操的时间,让孩子们就事论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大家都是同学,有事不能打架;打架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定要冷静;即使产生矛盾也应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能推卸责任,等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相处和睦多了,我释然些。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班,是个确切的差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法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竞赛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5

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平时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硬功夫”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词语联珠”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如用多种形式(即填空,听写,背诵,默写等形式)进行练习。

二、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

讲授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还是要注意它的范文功能。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有作文教学贯穿其中。先讲清__的思路,有时学生作文有话也说不明白,一会东,一会西,颠三倒四,思路不清,即俗语说的:东扯葫芦西扯瓜,从茄子扯到辣椒,有的扯到豆子地里。所以借助课文培养学生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拟。其次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指导的具体方法是:1.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2.寻找不同时间、季节、天气条件下的景物变化。3、注意地域不同,景色各异。总之,只有写出特点,才能使你的__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撑握以上全面的写景的方法,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了一次练笔:《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果园》任选一题,要求写出春、夏、秋、冬不同的特点。过使学生懂得写__的顺序,做到作文有条理。散文单元的教学,那些优美的散文情文并茂,精致玲珑,也很佩服作者的语言才能。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练写作文是很好的手段。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散文的内驱力呢?我觉得不能随便出个如:游记一则,我的家乡……这样无特色的题目让学生写。要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景物真正触发他们心中的'情弦,使他们情动于衷,想写乐写。为选到这样的题目,我想了好多天,一个个题目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又被否定了,我不想让学生对作文畏难或对作文题目倒胃口,要让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这时天公作美,虽然绿柳依依,红花犹在,却突然大雪纷飞,漫天皆白,鹅毛般的雪花绵绵不断地飘落着,喜得学生们上课时也伸着脖子往外望,见此情景,我就毅然中断了原定的授课内容,以“初雪”为题,让学生写作文,再提醒他们注意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景方法的同时,还让他们注意细心观察,写出这场雪与“众雪”的不同之处来。学生们一下课便扑向雪地,尽情地感受这初雪的温柔浪漫,情也油然而生,都认真地写好了这篇作文,__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是从观察中得来的。像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真早,花儿还未来得及凋谢,被初雪覆盖的小花园,让你分不出哪是月季哪是菊……。”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为什么这样早,是雪花姑娘想亲手抚摸一下柳枝翠绿的柔条,想亲吻一下百花艳丽的脸庞……。”学生们兴致勃勃,得意洋洋,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次作文由于同学们有真情实感,加之语句生动,优美,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教学除单元作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相配合,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周记,配合课文片段练习,安排随堂作文,这样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多作勤练,熟能生巧,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写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6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