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怀揣诗意踏青去

作者: 刘刚2023/08/08心情随笔

"阳光明媚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节。"踏青习俗古已有之,形成于先秦,流行于汉代,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最初,人们踏青主要是寻春探花、访友聚会。到了唐朝,踏青的乐趣就丰富多彩,有野炊、狩猎、采摘百草,还有游览古迹、赶庙会、放风筝等。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均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吟诵着唐人杨巨源的这首《东城早春》一诗,就知道当时人们对踏青时节的渴盼,等不及花开似锦就要出门寻春探花了。而诗圣杜甫的《丽人行》更是将人们远足踏青的热闹场面描述得淋漓尽致,诗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苏轼在《踏青游》中写道:"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作者在描写踏青时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外,也反映了自己闲适宁静的心境。

踏青的乐趣很多,不限于游山玩水,也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在张先的《木兰花》中可以看出来:"龙头蚱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孟浩然在《大堤行》一诗中说:"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古人踏青的乐趣,除荡秋千外,还有一些贵族子弟,手持弹弓打鸟取乐。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踏青春游时,难免触景生情,感慨光阴易逝,劝诫世人莫负春光,珍惜时间。王勃在《春游》中写道:"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王建的《长安春游》诗中也发出惜时的感慨:"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

"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这是陆游春日踏青归来后写下的《山城踏青》,由此看出,陆放翁在踏青赏景的同时,也借景抒情心生感悟,告诉人们:人生短暂,须珍惜光阴,毕竟我们不可能像柳树那样春天来到又会变得青春无比。

踏青习俗延续至今,这是华夏儿女热爱生活的表现。但是,当人们潇潇洒洒踏青春游,去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限美景和怡人气息时,勿辜负春光,忘了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