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2024/07/02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

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驱力。”本书译者开篇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是啊,既然幼儿本身就是学习者,所以如何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就成了我们老师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如何做好这一点,就要靠我们的细心与用心。

一、细心去发现。

在很多游戏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游戏,一直是幼儿们的最爱,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乐,从中获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正如本书第5页中“8岁卡门和7岁约翰之间的对话”,其实事情的越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俩帮玩具娃娃洗澡与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笔者却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在关注他们的对话中,发现孩子们其实是一种有目的、合作的玩,他们在其中不仅交流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还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困难,其中有假设、有实践、有结论。而这种发现,就能很好地帮助老师建立对孩子自身经验的认识,不断创设有利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可见,孩子们的学习远处不在,关键在于老师要具有一双慧眼,不断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从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用心去引领。

老师在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兴趣点后,如何来进行引领,则又是一项关键。在这其中,老师首先要进行分析选择,选取其中有价值的点,来进行进一步的生成活动。因为孩子毕竞是孩子,认知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晰,盲目地随着幼儿走,就失去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会让孩子们走入误区。如本书第4页中“6岁艾沙卡的故事”,老师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车的发现后,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价值,从而设置了一些场景,来引导艾沙卡进一步的实验。虽然学习并不是在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的,但和妈妈洗车的经验开启了艾沙卡的思维之窗,而老师的引领与帮助,通过在学校和同伴们一起进行的活动,艾沙卡的经验进一步获得了扩展,这其中,老师的引领作用就是其中的关键。

细心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用心去引领其中有价值的点,那么我们老师就能真正读懂孩子们的思维,与他们靠得更近,真正做好我们“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4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6

通过阅读《观察儿童》一书,让我对观察记录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

一、观察方法形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观察他的什么行为,了解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应当合理选择方法观察幼儿。在书中介绍了多种观察儿童的方法,但是应该因人而异,要根据活动中的现实情况,选择观察方法。另外,我们不仅可以从儿童的行为上观察儿童,也可以从儿童的绘画成品、拼图成品等来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分析出的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

在第2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用例子让我们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以后写观察记录时,有了参照,能更好的写出观察记录。在清楚知道了观察记录是如何展现出来后,又给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尝试在这个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诉我们关于儿童的什么,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你能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记录,告诉你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读,从书中能解决你在写观察记录时的一些困惑。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这么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观察。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7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8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

(1)叙述性描述。

(2)时间取样。

(3)事件抽样。

(4)轶事记录。

(5)日记记录。

(6)频次统计。

(7)检核表。

(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习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

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9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阅读了《观察儿童》一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观察的重要性。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观察,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做一个用心观察的老师,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证明,只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观察,才能更加的了解孩子,清楚孩子的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平时给我们的目标、《纲要》等等,也仅仅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而已,不足以说明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因此,观察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最真实的手段。通过观察,我们能够知道孩子们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特别是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时,如教室一日活动、操场游戏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家庭生活等等,观察的内容就更加的真实。“观察”是在特殊的环境、一定的教育项目或一定的情境中,有目的、系统性地观看儿童的行为,观察有时被看成是“监视儿童”的行为,并且是一种认识儿童行为与学习的很好的方式。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

“教育应该是在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与新的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因此观察、了解幼儿便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指南》中也提到,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观察,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更好的制定每个幼儿的发展计划,支持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而通过观察,也能使教师们收集到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信息,更好的为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家长交流、幼儿发展计划的制定、幼儿评估等,提供重要、具体的信息资料。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用爱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读《教育在十字路口》有感

寒假读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书,作者对于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独到的见解“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时,其才能正真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来说,用我们的爱来教育孩子,能够使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一、爱就在学生的身边

从学生出生到成长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长的爱与关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时没有感受到这一份就在身边的爱,班主任平时可以利用晨会和班会通过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爱,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父母的赞美,在赞美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因为有爱,有时会受到父母的责备,但是责备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了分辨对错;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表扬让学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因为有爱,有时老师会批评学生的错误,这批评让学生学会了知错就改;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而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之后的快乐……爱就在学生的身边

二、爱我们身边的人

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培养教育学生具有有责任感、文明礼貌、宽容和尊重他人,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

在冬季三项比赛前的准备阶段中,解萌二年级了还不会跳绳,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没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在边上帮助她练习跳绳,把自己在学跳绳时的经验和她分享。当解萌学会了跳绳后,其他的同学大声地告诉我“陶老师,解萌会跳绳啦,她能连起来跳二十多个了!”看到一群孩子在那里为她感到高兴,让我也十分地感动。解萌在在练习跳绳的过程中体会到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这样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帮助解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分享是多么地快乐,发自内心的关心帮助身边的人。把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能适应现代社会挑战的新一代。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非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认真的通读《观察儿童》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书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反思我们现在的个案观察,通常是以叙事型、描述性观察,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并不是特别规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叙事型观察的记录和描

述方法,在书中特别指出“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儿童发生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可以解读到,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发现孩子的真实反映,教师尽量做到回避而不是介入。记录的细致和客观是叙事型观察的书写要求,通过一个实例让我感受到观察者的细致性:她把一个儿童的动作、时间段、语言、语气、表情都描写的十分详细具体,看着这一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也随之浮现出当时的场景。我想这个范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放过观察对象的细节,往往细节就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更能帮助我们分析出观察者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规划对象的发展前景。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让我们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来勉励自己吧: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为了更加系统掌握观察方法,进一步了解观察的必要性,促进儿童和教师的发展,我仔细翻看了《观察儿童》一书。通读一遍层层深入的章节,带领我逐渐掌握了观察实施的全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章的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吸引了我的眼球。观察儿童是为了发现他们独自的特点,以及他们怎样接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观察者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那如何呈现观察?第二章细致地解读采用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如观察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在洗澡时的表现。观察记录体现了该婴儿的身体技能及婴儿与成年照料者的互动。我们现在使用的观察方法,也多是书面/叙事观察,第三章展示了我们还可能使用的方法:图标法、抽样法、书面法和检查清单法。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来记录观察,他们都需要包括原始的信息、评价和结论,这一点与叙事性观察是一致的。

了解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我们怎样培养观察与早期学习目标相联系?例如:如果某儿童在使用剪刀方面有困难,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加多的练习机会来帮助儿童加强手指肌肉练习的机会;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开发一些游戏或活动,帮助儿童联系倾听的技巧并保持兴趣;某儿童很难与其他孩子融合,教师就要想办法鼓励儿童首先与另外一儿童或成人一起互动,再融进一个小组……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做一名观察者,在倡导科研引领教研的当下,幼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特定方式和科研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研究者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价,以验证课题研究的成果。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教师,都需要科学的观察促进双方的发展。因此这本书是有着非常高的指导意义,我觉得可以把它作为口袋书、常规工具书,随时可以指导教师的观察工作。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文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认真的通读《观察儿童》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书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反思我们现在的个案观察,通常是以叙事型、描述性观察,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并不是特别规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叙事型观察的记录和描

述方法,在书中特别指出“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儿童发生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可以解读到,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发现孩子的真实反映,教师尽量做到回避而不是介入。记录的细致和客观是叙事型观察的书写要求,通过一个实例让我感受到观察者的细致性:她把一个儿童的动作、时间段、语言、语气、表情都描写的十分详细具体,看着这一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也随之浮现出当时的场景。我想这个范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放过观察对象的细节,往往细节就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更能帮助我们分析出观察者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规划对象的发展前景。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让我们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来勉励自己吧: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为了更加系统掌握观察方法,进一步了解观察的必要性,促进儿童和教师的发展,我仔细翻看了《观察儿童》一书。通读一遍层层深入的章节,带领我逐渐掌握了观察实施的全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章的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吸引了我的眼球。观察儿童是为了发现他们独自的特点,以及他们怎样接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观察者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那如何呈现观察?第二章细致地解读采用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如观察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在洗澡时的表现。观察记录体现了该婴儿的身体技能及婴儿与成年照料者的互动。我们现在使用的观察方法,也多是书面/叙事观察,第三章展示了我们还可能使用的方法:图标法、抽样法、书面法和检查清单法。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来记录观察,他们都需要包括原始的信息、评价和结论,这一点与叙事性观察是一致的。

了解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我们怎样培养观察与早期学习目标相联系?例如:如果某儿童在使用剪刀方面有困难,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加多的练习机会来帮助儿童加强手指肌肉练习的机会;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开发一些游戏或活动,帮助儿童联系倾听的技巧并保持兴趣;某儿童很难与其他孩子融合,教师就要想办法鼓励儿童首先与另外一儿童或成人一起互动,再融进一个小组……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做一名观察者,在倡导科研引领教研的当下,幼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特定方式和科研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研究者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价,以验证课题研究的成果。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教师,都需要科学的观察促进双方的发展。因此这本书是有着非常高的指导意义,我觉得可以把它作为口袋书、常规工具书,随时可以指导教师的观察工作。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通过阅读了《观察儿童》一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观察的重要性。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观察,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做一个用心观察的老师,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证明,只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观察,才能更加的了解孩子,清楚孩子的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平时给我们的目标、《纲要》等等,也仅仅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而已,不足以说明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因此,观察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最真实的手段。通过观察,我们能够知道孩子们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特别是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时,如教室一日活动、操场游戏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家庭生活等等,观察的内容就更加的真实。“观察”是在特殊的环境、一定的教育项目或一定的情境中,有目的、系统性地观看儿童的行为,观察有时被看成是“监视儿童”的行为,并且是一种认识儿童行为与学习的很好的方式。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

“教育应该是在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与新的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因此观察、了解幼儿便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指南》中也提到,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观察,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更好的制定每个幼儿的发展计划,支持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而通过观察,也能使教师们收集到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信息,更好的为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家长交流、幼儿发展计划的制定、幼儿评估等,提供重要、具体的信息资料。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看了《观察儿童》一书,结合自己的工作,使我深刻理解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成长中的小花,由于生长环境、种类的不同,生长速度、开花时间也截然不同,但如果我们能静静观察、耐心等待,终有一天会看到美丽的花朵绽放。

善于发现、观察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特点;观察儿童的方法和基本要素。理论之后的案例研究和思考内容更是给予了我们很好的理解平台。结合实际,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都在去观察孩子户外游戏,有的老师会看见儿童正在合作开展游戏,有的老师则认为儿童骑车时间太长,不能够与同伴分享。有的教师会注意到,有的孩子站着看别人玩游戏,但没有真正参与游戏。受已有的关于儿童的知识以及自身的先见和态度的影响,每一位观察的人从同一情景中发现了不同的现象。那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如何有效的观察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当我们学会拥有了有效的观察技能,我们就能在多种场合与环境中运用这种技能。

那么我们从观察儿童中学到了什么了?在学习中,更深的了解到我们会从观察儿童中学到:观察儿童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个体需要。我们也会准确地观察评价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而设计出适宜的活动。如果想要更加明确的了解如何满足儿童的个体需要或促进儿童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观察程序,进行有效的观察。一旦做好了这些事情,作为教师就会更加明确的意识到儿童的需要,更有把握的评价儿童的需要,并且将更有可能提出并设计能够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和经验。我觉得这样的观察就会更有效。当然1—2次的观察不可能准确,也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状况,需要观察着长期一贯的坚持,这样的观察才更具说服力。观察才会更加有意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认真细致的做好幼儿的观察工作,用合适、简便的方法进行记录,根据观察的内容调整活动,设计组织适合幼儿成长的适宜的活动内容,真正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从而也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