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2024/07/08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为人师表。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这个暑假,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惑受颇涂、受益匪浅。书中写的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穷智慧。

正如书本开头的序:永远的班主任中所写:“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了这本书我在思考我常常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例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礼物”,例如他创意编写的“班级史册……”序的这些思考带动了我确实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为何这么多,源于哪里,读完书本,我有体会,也得出了答案:这一切都有源于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攸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心里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发挥出来。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冲动着的他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的智慧,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想了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感受依旧颇涂,这两个月的时间极其的充实,看着孩子们为跑操比赛而不断练习,听着他们一声声嘹亮的口号,我很开心开着他们为了装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种尺寸,开动各自的智慧来想格局分布,我更开心,看着他们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而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人脉,不断的拉票,看着票的数据从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开心更多的是差异,我爱这些孩子们,不讨论名次结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们为一件事全班凝聚,奋力拼搏的过程。确实,我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取得了继续为他们努力下去的决心。确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深体会到了。

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何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同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法谈起。所以,重李老师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会本领,所以,未来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调整,传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孩子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

李镇西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知识的人。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自己的态度摆正了,工作起来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问题就自认而然也就好处理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李老师亲身实践所所铸的书,书中李老师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们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师通过记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关教育理念,所以,这本书对作为班主任的我颇为受用,所以,之后,我会继续研读,推敲李老师的这本书,继续学习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将李老师所述的方法融进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们的日后工作中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来。

一身的优秀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伟大的祖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并了解到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优秀的人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中华上下五千年”。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两个部落,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我还了解到原始人一开始不知道用火,生吃植物果实,即便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开展,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才创造了火。我还了解到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称赞的好宰相狄仁杰;为世界医学界做出卓越奉献的明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创造家祖冲之;女皇帝武那么天;创造了地动仪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姜太公钓鱼;尧舜让位;大禹治水;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等等。

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睿智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荣。重温五千年历史,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我想,所有读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这本书的。

这套书都以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具体地展现了一个个动人情节。其中看到《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在教育孩子身上深深的感触。孟母和她的儿子住在墓地的附近,孟子就经常到墓地里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孟母认为孟子这样没有长进,不利于他读书成才,便把家迁到了城里。可是在城里孟子又和小伙伴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于是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城东的学府对面居住。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名儒。从这个故事里我体会到了父母和老师为了将我们培养成为有用人的用心。

说点实在的,其实我本不乐意读书,是在李校长的鼓励下,在学校各种政策的激励下,我比以前多读了很多书,从中我体会到书的力量可以带我们飞翔,读书可以让我们翱游知识的海洋。从书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给我带来了学习的帮助。让书这个好朋友伴随我们一生。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欢读书,并在读书中享受着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习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三、学会积累经验

刚刚参加工作这几年,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与个人经验是有紧密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一点上,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而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班级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级的最合适的方式。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学勤问,刻苦钻研了。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吃的学问多》这一课时,我感受颇深。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就需要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了。我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虚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区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自20xx年开始,就启动了“1+N”计划。这个活动,给我们青年老师带来了很多可贵的帮助。使我们能在一个温暖的团队氛围中,学习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快乐迅速的成长。给我的职业成长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四、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五、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会在阅读书籍中找到无限的快乐。让我们阅读并快乐着!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暑假期间,我认真浏览了《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收获颇丰。其间的很多感人小故事、名人的经典话语,在使我遭到鞭策、警省的同时,又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净化,使我不能不再重新审阅我的职业与正确的人生态度。下面,我就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放下压力,让快乐与我们相伴。

天天繁忙与琐碎的工作之余,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些怨言和抱怨的声音,或许说者无意,但却会给听者带来不快。我们不否认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会给老师带来很多麻烦,但作为为人师者,我们应当及时调剂心态把这些当作乐趣,由于,累与不累,实在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正如书中所言: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作为教师,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们天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它们都会在心里逐一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随着乱起来。有些消极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假如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颓废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离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使我们的工作因充实而出色!

二、放下狭隘,让宽容与我们相随。

俗语说:心宽,天地就宽。在工作中,不论是与同事、还是家长相处,都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或小矛盾的出现。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善待他人,让自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正如书中所云: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他人,实在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才能阔别偏见,也才能奏出人与人之间的生命之歌!

三、放下怠惰,让梦想与我们同行。

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也曾迷失过方向:没有好好备课就走进课堂,结果学生一个不经意的题目把我难倒时的为难会让我面红耳赤;看到他人取得骄人的成绩时,我经常会怨天尤人,却不想通过恒久的努力,自己实在也完全可以具有。

正如于丹老师所说:“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有对学生生命的陪伴和提携。”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让心灵时刻沐浴在暖和的阳光下,把与每位学生相处看做是生命中的缘分,把天天的教学当作生命历程中的独特体验,把题目当课堂,把责怪转化为责任,把抱怨变换成合作,把死角做成亮点,让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每节课、每次活动、每个教育细节都成为与生命的交汇,与幸福的共融。

试想:假如每个孩子都怀揣梦想,都能享受童年独占的简单幸福,那末三尺讲台上的我们,便会大有作为,狭窄的教室也定会海阔天空!

心若在,梦就在。生命需要梦想,有梦想才能有豪情。相信,能集快乐、宽容、梦想于一身的我们,定会创造出五彩缤纷,有滋有味的教育生活!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暑假有幸参加了xx省农村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xx省很多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其中有老师介绍了《班主任兵法》一书,于是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了仔细阅读。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平常,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可能抓到办公室就是一顿批评;我们想让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加以强力;我们总是按自身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生总是很容易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的反抗(这在高年级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采取强硬的手段,即使学生最后就范了,心里也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而班主任兵法对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借鉴。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主要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震撼教育。震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体现了“震撼”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总是苦恼与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言行,通过节奏或是强度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撞击他们的心灵。

书中针对实施震撼教育提出了四种策略,即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和高峰体验策略,并且根据这四种策略提出了兵法36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没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且利用机会去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不能忽视,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反思,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最后,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班级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班会课并没有认真的把它当一堂课去上,只是强调一下学生个方面的纪律要求,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不是一味的严厉训斥学生,要懂得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愿望与尊严。当然,在兵法三十六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无法生搬硬套,而是应该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阅历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读者。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让我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老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时代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敢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不断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方向。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笔记,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教育工作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作者的观点我大多赞同,比如以下三方面:

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前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了一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正好我也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掩卷沉思: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坚持得不够好。

当然,这个坚持得不够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我们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够好。当我们发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但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

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总而言之,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还认为,教育工作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的观点我大多赞同,比方以下三方面:

一、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拟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平安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开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对于走向教育工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慨: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防止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阻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为人师表。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前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了一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正好我也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掩卷沉思: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坚持得不够好。

当然,这个坚持得不够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我们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够好。当我们发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但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

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总而言之,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陆陆续续读了19本书。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古代经典作品及相关阐述的书籍、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怡情消遣的书籍。

阅读古代经典作品书籍,不仅可以让我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思想和智慧,而且让我体会它们对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治学治国的意义和价值。而专家和学者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精妙解读或阐述,无不体现出他们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人生阅历,也为我去解读经典作品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不仅可以让我感受到前辈、名师对语文教育的无限热情、责任和自信,对学生真诚、无私、伟大的爱,也可以让我领略到他们因为有深厚的文化素养、道德学养和社会阅历而对教育能够作出自己独特、理性的判断,对文本作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解读,对课堂教学的驾轻就熟,而且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不足及努力进取的方向。而阅读怡情消遣的书籍,则可以让我放松神经,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

朱熹老先生的《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作品,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社会,常读常新,可以让我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

南怀瑾先生的《孟子旁通》一书对《孟子》的解读很精彩。作为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自信洒脱,面对年轻人,采用通俗易懂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引经据典,触类旁通,解读孟子的为人、为学、政治主张以及给予现代人读书、做人、做事的启发。

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能够让我看到近代史上一位哲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对中国人的精神的辨证认识和分析。他广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通晓的事理、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在书中一览无遗。

骆玉明教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书在融通《世说新语》全书和广泛采纳前贤见解的基础上,通过13个专题考察魏晋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变迁、思想演进、文人心态及艺术趣味等情况。让我印象深刻和佩服的是,本书结构严谨完整,骆老师对文本解读非常细致深入,尤其是对人物风流的阐述很详尽深刻,独具特色。而《老庄随谈》一书,骆老师以冷静的智慧和诗性的笔触描摹出老庄的精彩境界和人生,文字十分简练、流畅,可读性很强。

刘强先生的《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人物篇》一书对人物的描述很生动,对人物的评价很精准,文字的表达很流畅幽默,可读性也很强。

黄玉峰老师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我的大语文教学》一书是对“大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我能够感受到他的“大爱”、“大智”、“大气”。我被他的“大语文”教学观以及执著进取、勤于笔耕、独立思考、真诚待学生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

陈日亮老师的《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一书让我最欣赏和佩服的是他的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的“三以”读法以及对文本深入、仔细、严谨的挖掘和充满个性的解读。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十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前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了一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正好我也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掩卷沉思: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坚持得不够好。

当然,这个坚持得不够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我们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够好。当我们发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但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

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总而言之,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这个暑假,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惑受颇涂、受益匪浅。书中写的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穷智慧。

正如书本开头的序:永远的班主任中所写:“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了这本书我在思考我常常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例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礼物”,例如他创意编写的“班级史册......”序作者的这些思考带动了我确实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为何这么多,源于哪里,读完书本,我有体会,也得出了答案:这一切都有源于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攸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心里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发挥出来。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激动着的他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的智慧,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想了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感受依旧颇涂,这两个月的时间极其的充实,看着孩子们为跑操比赛而不断练习,听着他们一声声嘹亮的口号,我很开心开着他们为了装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种尺寸,开动各自的智慧来想格局分布,我更开心,看着他们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而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人脉,不断的拉票,看着票的数据从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开心更多的是差异,我爱这些孩子们,不讨论名次结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们为一件事全班凝聚,奋力拼搏的过程。确实,我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取得了继续为他们努力下去的决心。确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深体会到了。

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何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同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法谈起。所以,重李老师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会本领,所以,未来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调整,传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孩子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李镇西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知识的人。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自己的态度摆正了,工作起来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问题就自认而然也就好处理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李老师亲身实践所所铸的书,书中李老师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们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师通过记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关教育理念,所以,这本书对作为班主任的我颇为受用,所以,之后,我会继续研读,推敲李老师的这本书,继续学习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将李老师所述的方法融进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们的日后工作中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来。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利用假期我品读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完这本书后,对于像我这样经验颇少的班主任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对我的班级工作有很多的帮助。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真正体会到要管理好班级,方法科学有多么重要。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位平凡的教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语言是那么的质朴充满风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小事,让他看重了,利用了,研究了,解决了;正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一步步走到了闻名于全国的著名教育家。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魏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这句话使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与伟大,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在书中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我也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候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今后,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会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主动去改正。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回顾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推卸责任,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影响了自己,却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爱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后,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自己,而应该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班级工作出现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应该先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有没有问题,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动去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到学习乐趣。

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魏书生在他的书中首先谈的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少抱怨环境,多改变自我。要求我们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生活乃至对待生命。多挑重担,少推责任。就是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的根本。

什么事都要多商量。他在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和学生商量。上什么、怎么上、做什么作业、考试考什么都要和学生商量,班上的事情更是要和学生商量。这一商量就是最大的民主,是在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我很敬佩这位老师。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我应当学习的榜样。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应当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班里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出乱子就不许学生参与。教育是一项幸福的劳动。我正享受着教育学生的幸福,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让我的学生好好的享受着这快乐的学习生活吧。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欢读书,并在读书中享受着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习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三、学会积累经验

刚刚参加工作这几年,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与个人经验是有紧密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一点上,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而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班级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级的最合适的方式。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学勤问,刻苦钻研了。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吃的学问多》这一课时,我感受颇深。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就需要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了。我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虚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区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自20xx年开始,就启动了“1+N”计划。这个活动,给我们青年老师带来了很多可贵的帮助。使我们能在一个温暖的团队氛围中,学习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快乐迅速的成长。给我的职业成长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四、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五、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会在阅读书籍中找到无限的快乐。让我们阅读并快乐着!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暑假有幸参加了xx省农村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xx省很多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其中有老师介绍了《班主任兵法》一书,于是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了仔细阅读。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平常,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可能抓到办公室就是一顿批评;我们想让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加以强力;我们总是按自身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生总是很容易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的反抗(这在高年级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采取强硬的手段,即使学生最后就范了,心里也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而班主任兵法对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借鉴。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主要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震撼教育。震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体现了“震撼”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总是苦恼与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言行,通过节奏或是强度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撞击他们的心灵。

书中针对实施震撼教育提出了四种策略,即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和高峰体验策略,并且根据这四种策略提出了兵法36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没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且利用机会去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不能忽视,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反思,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最后,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班级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班会课并没有认真的把它当一堂课去上,只是强调一下学生个方面的纪律要求,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不是一味的严厉训斥学生,要懂得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愿望与尊严。当然,在兵法三十六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无法生搬硬套,而是应该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阅历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读者。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让我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老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时代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敢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不断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方向。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笔记,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教育工作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作者的观点我大多赞同,比如以下三方面:

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很荣幸在开学的前半个月读到这本书《做不抱怨的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我还没有真正走上讲台不能真正体会到一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但在正式工作之前看到这本书,无疑是给我上课一堂很好的岗前思想教育课。从中我获取了丰厚的人生智慧,领悟了“不抱怨”获得一切成功前提,因为无悔的事业,不抱怨;成功的人生,不抱怨;卓越的教师,不抱怨。这本好书犹如生活中的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强了我“好读书”的责任和“读好书”的兴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由此我联想到,读书对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课堂是个大舞台,有的教师可以在舞台上纵论古今,挥洒自如,演出一幕幕精彩壮美的活剧;有的教师则期期艾艾,捉襟见肘,令孩子们失望。每每看到这样的反差,我的灵魂就会被孟子说的“人之患,在好为师”这句话所敲打着,因为,一旦成为老师,就要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除了准备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正如朱熹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呢?那便是书。为人师者,最紧要的是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书。

细品《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抱怨自己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上。因此,当我们抱怨自己时,我们就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抱怨越多,距离越远。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可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应该唉声叹气的。我国的教育条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点大家都理解。为这等等事,就要叹个气吗?我不是说不应该。光叹气就能改变局面吗?我认为不能,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以为,在不能改变局面的情况下,叹气没用,那只是白白浪费力气的!一个学校,如果教师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难说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由于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除了知识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对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师的负性情绪带入课堂时,必将导致教学工作效率下降,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发生,而问题的出现反过来又加剧教师的负性情绪,久而久之,教师身心疲惫,情绪易激动,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食欲减退时有发生,有些老师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讲台,有些老师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将因此而蒙受难以逆转的损失。

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教不了学生当博士不要紧,教他们当好人意义要大一些!环境不好,我们就给学生描绘什么是美好的环境吧!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一个阳光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喋喋不休的抱怨,注定于事无补。若想拥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抛弃所有的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心情”。的确,愉悦快乐的心境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整天愁眉苦脸、郁郁寡欢,那么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载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我们没有好心情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每天没有好心情,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呢?

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糟,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心情,用一种积极地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抱怨的人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不敬业,一个人一旦缺乏敬业精神就不会尊重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将眼前的工作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更不会产生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工作起来就很被动,凡事总是应付了事,而且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小挫折就会抱怨不已。如果我们在工作上尽心尽责,并且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在工作上的表现就会优于常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有始有终。而且正因为我们用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一辈子从中受益。

卡耐基说过:“岁月是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课件,热忱是保持心灵滋润的必需品。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旦远离了对工作的热忱,就容易心生抱怨。相反,如果你能永葆一颗热忱的心,一心一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与工作当中,那么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你都会感到疲惫,消沉,抵触。没有消极的情绪,你自然也不会对工作产生怨念。热忱,就是一个保持高度的自觉,调动全身的每一根神经,全神贯注地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事情。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对工作满怀热忱,只是有的人把热忱深埋在心底。

生活处处有压力,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人们的生存压力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大,很多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也正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引起的,面对同样程度的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也拥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放眼自然界,没有风月的侵袭,就没有青松在凛冽寒风中抵挡风雪的画面;没有风雪的侵袭,就没有白杨在大漠黄沙中傲然挺立成一道绿屏的风景。对人而言,压力正如风雪,生活正如轻松白杨。如果没有压力的推动,生活就像一卷白纸一样空荡荡的。有压力,人才会有拼搏的历程,生活才会变得精彩。一个人倘若过于幸福,缺乏压力感,就会深陷懒惰,怠慢和拖延之中,对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浑然不知,如果生活点燃压力这一燃料,就会失去温暖和光明,如同一潭死水一般即冰冷又凄清。相信我们都不愿做历史的过客、岁月的浮尘,在这个充满活力和竞争的社会里,终日躲避压力,坐着发呆,自怨自艾地让大号时光白白流走,不仅可怕,而且可悲。若想活得精彩活出自我,就要学会接受压力的鞭策活折磨。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堕落。”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于是无补。若想拥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挫折,假如一个人以充足的精神、足够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用努力代替抱怨,那么我们就用困难和挫折铺平我们前进的道路,位自己的未来加分添彩吧!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它包含的精神理念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过时,这些经典迸射着美丽的教育智慧,诠释着动人的教育情怀,给了我许多教育的启示。

阅读,让我充溢而快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爱心,学生渴望关爱。让我们以‘教唯以爱,学唯以笃’的思想公正地对待、欣赏每一位学生;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用苏霍姆林斯基那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学生,等待学生的成长吧!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笔记,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教育工作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作者的观点我大多赞同,比如以下三方面:

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