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肉
鸡鸣三更,父亲便叫醒我和哥哥。"不早了,快去排队,不然就买不到肥肉了。"
我们揉揉眼,立刻穿好衣服出门,天寒地冻,月亮泛出冷冷的目光。此刻,才是凌晨4点。
赶到肉铺,紧闭的窗台前已排起了长队。人仅十余号。占位的菜篮、筐子、石头却多达20多个,要知道天一亮,这些排队占位的"死物"就将变成一个个活人。
在30多年前,逢年过节可是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家家重视,人人关心。我们三更赶来,也只排到三十几名。
大伙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店门开了,人们开始挤动。找篮、寻筐、摸石头,插队、争吵乃常事。"前面那位自觉点,我们早上3点就来了!""谁不自觉,昨夜1点,我放了一块大石头在这儿,不知道被谁搬走了。""哪来的石头,石头也算人么?""反正我排了队。"这是雅吵。遇到脾气烈的,或许就打骂起来。但总的说来,那时的人心颇纯,若有人维持一下,秩序会立刻好起来。只是,待一切就绪时,我们的位子往往要挪后十几位。
肉铺开了门,还不能立马卖肉,整块整块的冰冻肉尚需剔骨、分类、再给各食堂等固定户留出配额,当肉挂上架时,几十双眼睛便亮了起来,肥肉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暗算的对象。
"那块肥,盯准了。"大伙在心头默念。
我和哥哥满心欢喜,因为前面人仅排着4人了,那块肥肉却是有20斤。哪只,卖过三人,肥肉便去了六分之四,剩下的又全让第四位给买走了。我当机立断,另选了一块。长年排队,这肉都买出经验了。临阵,瞧准一块,另外预备一块,这叫狡兔三窟。不然,后面的人一催,你往往措手不及。那时买肉好像无法从容,因为压根儿就没有时间挑三拣四。
上世纪70年代,每人每月供应肉半斤,油4两,因少荤,肥肉也就成了抢手货。肉买得不好,回去要挨骂,若买到了肥膘,父母脸上便绽开了花,我们则像凯旋的拿破仑。回家将肥肉切块下锅炼了油,油渣便成了犒劳我们的美食。由于当年与油渣的"特殊感情",至今,每次面对炼油后那黄灿灿的油渣,我仍是舍不得丢,只是吃得少而已。据说那东西致癌,生活好了,顾虑也多了。
时过境迁,如今买肉,再也不需起早床排长队了。选肉的标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挑肥,而今拣瘦。只是无论肥瘦,这肉总没过去的香。虽然如此,我却并不愿意为了吃到更香的肉,而回到那个起早挨冻排长队买肉的年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