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4/07/20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

一、跟着自己的节奏复习

考研是一个人的孤独,虽然在路上可以和其他的考生一起交流但是没有必要对于复习进度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的计划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都有所出入,所以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跟着自己的备考计划进行,不能因为别人的备考进度不一样,从而打乱自己的步伐,这是备考的大忌。

二、注重短板

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去重视着自己的短板,这在做题的时候特别要进行留意,面对错题考生可以考虑用一个错题本进行记上,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会主观的认为自己没有薄弱点,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却发现问题一大堆,此时考生不能抱着这些都是粗心、不认真而导致的想法,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可以先将这些题目抄写起来,等回头来再来反复进行。

三、不注其行,而注其意

在备考的时候,面对一道题目不会做,考生不能单单只是了解题目的解题形式,而是深究题目形式背后的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这道题目翻篇过后对于另一道相同题型却是无从下手,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着解题思路!

四、明确考试重点,强化心态建设

到了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就算复习的再好,还是会感觉到一丝时间紧迫不够用,所以在考试末期的冲刺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梳理出各科的考试重点复习,这样不但能减少对于时间的浪费,还可以提高备考的效率,一举两得。

其次在最后阶段中,还要强化对于心态建设的力度,以往有很多考生因为考场心理素质不强,从而导致对于考试失常发挥,比如考场晕厥、手发抖以及呼吸紧张急促等情况,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于考前心态建设!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

一、结合“四基”、“四能”,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伴随着新课标“四基”、“四能”的提出,紧跟着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脚步,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吃透文本中的“八个着眼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才能设计切合实际的目标,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

二、准确把握教师角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本领,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老师先不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提问题、想问题、钻研问题。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课堂上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因此,在备课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一主线一主题一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一一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吧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可题与分析解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可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回题与分析解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铎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读理解、质疑提问、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迥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周“学法指,是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

从新课标的颁布之日起,从自己的解读,到专家的诠释,对新课标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回忆自己的教学,再一次给自己的教学确定了新的目标,整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学段的表现应当具有进阶性,即:低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具体,更加侧重于意识方面;高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抽象,更加侧重于能力方面。基于这样的思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就把数学教育所应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那些描述研究对象性质、关系和规律的术语都是抽象了的数学符号,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是数学思维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的对象主要是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的过程。

二、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要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体会到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课堂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5

5月8日下午我们全体数学组成员在数学组办公室集体参加了线上《中招数学备考会》。5月10日下午分年级组进行了集体再学习再讨论,老师们都分别积极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将九年级备课组讨论心得总结如下:

1、根据专家建议认真做了20xx年的中招试题,认识体会中招试题的经典题型。特别是新手老师收获非常大,感觉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方向,针对指导目前数学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在复习方面有了新的思路——以经典题型为模型,反复练习和研究,练熟吃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近几年的中招试题稳中有变,大趋势是去掉套路化,更简单,少算多思。按这个思路,我们首先在心理上是欣慰的,但在战略上是不可藐视的。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多几个为什么,多几个再思考。回归课本的定理、例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来源,总结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3、中招数学近几年的总字数一直在增加,20xx年已经突破3000字,学生能够有效读取信息非常关键,这明显考察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这一方面的的能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接下来的复习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梳理重点,引领总结,学生模仿,反复练习,形成思路。

4、专题复习还是非常必要的。专题复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的意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并且在做题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思路。另外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形成自己的知识链,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离不开数学文化,数学本身是高度的概括,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定是曲折的生动的,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就能吸引学生产生好奇心,让他们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把学生有效的从枯燥的数学课堂中解救出来,让学习变的事半功倍。

6、坚决避免题海战术,虽然它也有一定的好处,熟能生巧,但也能熟而生厌,熟而生笨,熟而只看片面,从而产生更加可怕的结果。为了避免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数学教学需要适度开放,注重思维培养,灵活多变,创新发展。

总之,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明确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对策,逐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6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遇,职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提高了业务素质。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做到:“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而学生犹如这溪流中自由自在的鱼儿一般。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

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7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一主线一主题一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一一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吧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可题与分析解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可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回题与分析解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铎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读理解、质疑提问、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迥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周“学法指,是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8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我觉得:一、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难于落实,学习了核心素养之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出发”为抓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这些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落脚点。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认同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学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方面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实践方面我会通过研读课堂教学纪实和点评找到差距,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会受益匪浅。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9

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网络培训,使我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我对课程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遇到一些较数学问题学着自主理解、分析、解答。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知识结构

新课改对老师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小单元知识结构,有大单元知识结构,明白知识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对知识的讲解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好眼中有学生,才能更好地创生课堂。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更应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育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随着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高质量课堂的不断尝试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20xx年6月27日,粟清平小学数学工作室为了积极响应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精神,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长沙县黄龙小学开展了一次素养提升培训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学习,总的来说三位优秀教师的分享给在座学习的成员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交流的机会。对此,我就这次培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具备。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是螺旋上升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师只有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知识非常熟悉,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将本年段的教材把握好。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只有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引导好学生学会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中的。

教师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爱思考的好习惯。

二、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读书是提高修养和拓宽视野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如果你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2、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这里所说的专业素养并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泛指、全指。备课、做课件、上课、评课、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艺的展示等等,无一不是教师素养的范畴。由此可见,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是很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视野更广阔些,让我们的数学素养更“丰厚”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些。

总而言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多去摸索,多去学习,学专业技能,促专业成长。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1

5月8日下午我们全体数学组成员在数学组办公室集体参加了线上《中招数学备考会》。5月10日下午分年级组进行了集体再学习再讨论,老师们都分别积极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将九年级备课组讨论心得总结如下:

1、根据专家建议认真做了20xx年的中招试题,认识体会中招试题的经典题型。特别是新手老师收获非常大,感觉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方向,针对指导目前数学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在复习方面有了新的思路——以经典题型为模型,反复练习和研究,练熟吃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近几年的中招试题稳中有变,大趋势是去掉套路化,更简单,少算多思。按这个思路,我们首先在心理上是欣慰的,但在战略上是不可藐视的。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多几个为什么,多几个再思考。回归课本的定理、例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来源,总结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3、中招数学近几年的总字数一直在增加,20xx年已经突破3000字,学生能够有效读取信息非常关键,这明显考察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这一方面的的能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接下来的复习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梳理重点,引领总结,学生模仿,反复练习,形成思路。

4、专题复习还是非常必要的。专题复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的意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并且在做题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思路。另外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形成自己的知识链,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离不开数学文化,数学本身是高度的概括,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定是曲折的生动的,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就能吸引学生产生好奇心,让他们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把学生有效的从枯燥的数学课堂中解救出来,让学习变的事半功倍。

6、坚决避免题海战术,虽然它也有一定的好处,熟能生巧,但也能熟而生厌,熟而生笨,熟而只看片面,从而产生更加可怕的结果。为了避免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数学教学需要适度开放,注重思维培养,灵活多变,创新发展。

总之,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明确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对策,逐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2

8月30日,有幸聆听了江苏吴门教育集团刘玮校长的精彩演讲,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刘玮校长的演讲为我们呈现了三方面的内容:目前大部分中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现行小学数学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做。

听完刘校长对目前中国小学教育的现状的分析,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滞后,我们现在的教育还停留在单纯的交给学生知识的层面,而对儿童素养、能力的培养却少之又少。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跟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他们根本适应不了未来的社会。

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刘玮校长告诉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学生要想适应将来的社会必须具备数学核心素养,而不单单是知识本身。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培养他们适应将来社会的能力。

刘校长也在演讲中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做。首先,要理性思维全面培育处着力。包括:培育系统思维、图式思维、批判式思维、创造思维、辩证思维及非逻辑思维。其次,数学化——在儿童自主建构处用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此次培训,我明白了目前自己的教育现状,也明白了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更明白了在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去进行自己的教学。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3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我觉得: 一、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难于落实,学习了核心素养之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出发”为抓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 ,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这些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落脚点。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认同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学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方面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实践方面我会通过研读课堂教学纪实和点评找到差距,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会受益匪浅。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育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随着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高质量课堂的不断尝试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20xx年6月27日,粟清平小学数学工作室为了积极响应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精神,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长沙县黄龙小学开展了一次素养提升培训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学习,总的来说三位优秀教师的分享给在座学习的成员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交流的机会。对此,我就这次培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具备。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是螺旋上升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师只有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知识非常熟悉,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将本年段的教材把握好。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只有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引导好学生学会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中的。

教师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爱思考的好习惯。

二、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读书是提高修养和拓宽视野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如果你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2、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这里所说的专业素养并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泛指、全指。备课、做课件、上课、评课、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艺的展示等等,无一不是教师素养的范畴。由此可见,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是很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视野更广阔些,让我们的数学素养更“丰厚”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些。

总而言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多去摸索,多去学习,学专业技能,促专业成长。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5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和初中阶段相比,无论是知识点数量的倍增,还是具体内容认知难度的提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本班学生个体的实际知识基础和相关能力,以更为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和课后作业设计,以此达到促进学生个体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当然,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教授数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计划范围内的拓展。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层次和阶段,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落实探索出更为合适的途径。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新知识是由已知定理或性质进行逻辑推导和演绎转化而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是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主要是演绎。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很常见,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经常被论证和讲授,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时,要善于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推导和演绎推理方面的训练,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完善,使学生借助正向或逆向的逻辑推理方法扩大自身的数学知识范围,丰富数学知识内容,从而获得解决数学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和习题应用,充分掌握教材的编撰意图和设计模式,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以更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构建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将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为此,教师应该将现实案例引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通过将数学中的数据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链接和讲解,通过生活案例的发展变化来展示卷面上的数据变化,以此激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优化自身数学分析能力的同时,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数据分析素养对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部分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把教学重心放在单纯演练习题上,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分析活动的全过程。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6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

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 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 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 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7

一、跟着自己的节奏复习

考研是一个人的孤独,虽然在路上可以和其他的考生一起交流但是没有必要对于复习进度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的计划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都有所出入,所以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跟着自己的备考计划进行,不能因为别人的备考进度不一样,从而打乱自己的步伐,这是备考的大忌。

二、注重短板

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去重视着自己的短板,这在做题的时候特别要进行留意,面对错题考生可以考虑用一个错题本进行记上,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会主观的认为自己没有薄弱点,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却发现问题一大堆,此时考生不能抱着这些都是粗心、不认真而导致的想法,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可以先将这些题目抄写起来,等回头来再来反复进行。

三、不注其行,而注其意

在备考的时候,面对一道题目不会做,考生不能单单只是了解题目的解题形式,而是深究题目形式背后的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这道题目翻篇过后对于另一道相同题型却是无从下手,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着解题思路!

四、明确考试重点,强化心态建设

到了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就算复习的再好,还是会感觉到一丝时间紧迫不够用,所以在考试末期的冲刺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梳理出各科的考试重点复习,这样不但能减少对于时间的浪费,还可以提高备考的效率,一举两得。

其次在最后阶段中,还要强化对于心态建设的力度,以往有很多考生因为考场心理素质不强,从而导致对于考试失常发挥,比如考场晕厥、手发抖以及呼吸紧张急促等情况,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于考前心态建设!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8

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网络培训,使我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我对课程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遇到一些较数学问题学着自主理解、分析、解答。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知识结构

新课改对老师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小单元知识结构,有大单元知识结构,明白知识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对知识的讲解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好眼中有学生,才能更好地创生课堂。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更应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育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随着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高质量课堂的不断尝试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20xx年6月27日,粟清平小学数学工作室为了积极响应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精神,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长沙县黄龙小学开展了一次素养提升培训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学习,总的来说三位优秀教师的分享给在座学习的成员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交流的机会。对此,我就这次培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具备。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是螺旋上升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师只有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知识非常熟悉,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将本年段的教材把握好。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只有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引导好学生学会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中的。

教师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爱思考的好习惯。

二、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读书是提高修养和拓宽视野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如果你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2、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这里所说的专业素养并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泛指、全指。备课、做课件、上课、评课、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艺的展示等等,无一不是教师素养的范畴。由此可见,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是很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视野更广阔些,让我们的数学素养更“丰厚”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些。

总而言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多去摸索,多去学习,学专业技能,促专业成长。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0

从新课标的颁布之日起,从自己的解读,到专家的诠释,对新课标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回忆自己的教学,再一次给自己的教学确定了新的目标,整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学段的表现应当具有进阶性,即:低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具体,更加侧重于意识方面;高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抽象,更加侧重于能力方面。基于这样的思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就把数学教育所应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那些描述研究对象性质、关系和规律的术语都是抽象了的数学符号,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是数学思维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的对象主要是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的过程。

二、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要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体会到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课堂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1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2

暑假有幸参加了晋中市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国内知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xx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xx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特别是史宁中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提高研究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意识

史宁中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同时史宁中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方面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记得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史宁中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史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