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2024/07/22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理解容易于接受,就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一节课,我运用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在其中。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的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的数量,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一数”的学习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尤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培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在上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地进行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用心地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画面中的学生在校园里看见老师时是怎么做的?”猜一猜“他们这时会说些什么?碰见同学时他们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正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幼儿对“数”是否敏感与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正是根据这一点,设计了大量与数学教育相关的教具,以此来促使幼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熟悉数字,并对数字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是来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红塔、棕色梯、纺锤棒、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的换算、邮票游戏等等。

《指南》指出(13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因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不正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吗?蒙台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儿童玩具”,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二十世纪以至今,能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指南》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3

数学教学活动是很多老师都比较头疼的,觉得数学活动不好组织。曾经我也这样觉得,每次数学活动的设计我都是比较困难,光看教案书上的教案组织活动,觉得实际操作起来都不是那么顺手,今年又是新教材,我不得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数学活动教案,觉得数学活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觉得数学教育活动其实很有趣,好的数学活动的开展然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一、数学活动设计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于具体形象思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较大小”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为“去游乐场玩”,让幼儿坐椅子的过程中感知人数和椅子的多少关系,玩跳圈的游戏中感知人数和圈数量的多少关系,抽奖票得到奖票进行比较感知每个人点卡的数量多少关系,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多、少、一样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类”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成了“勤劳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帮兔妈妈拔大小不同的萝卜并装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帮兔妈妈摘大小不同的苹果也放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孩子们在运动、劳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体大小的关系。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动中,我设计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动,大毛和小毛分别是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们通过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学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小班的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体育活动,这样活动能满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在运动中快乐的习得。

二、数学操作材料的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在“学习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三、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作为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数学要为生活提供帮助,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三是有一个基本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其中第二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如吃午点苹果时,让幼儿先观察发现盆子里有许多块苹果,小朋友一个人拿一块,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如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这个是比较多少的对应重叠方法。孩子们带来许多水果来开展认识水果的活动时,带领幼儿一个一个的点数,孩子们学习了点数。看天线宝宝的动画片时,引导幼儿观察四个宝宝不同的颜色和电线特征就认识了颜色和图形。这些都是教育,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注意观察,教育的契机非常多。

五、数学活动环境的充分利用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如在“认识圆形”的活动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圆形的物品,在幼儿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让幼儿找出周围的圆形物品参加活动。比如“区别多少、一样多”的活动中,我将幼儿带到了幼儿园的音体教室,以去游乐场玩的形式首先请幼儿观察游乐场里有哪些东西?并一一带领幼儿点数,幼儿在点数的过程中有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也有复习点数的过程,还有区别物体不同特征如:大小、颜色等过程。环境的适当运用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形成好的铺垫。

六、数学活动开展的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应该是目标非常明确的,涉及到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是逐步递进、有层次性。这个我们在一般的设计活动中都会注意。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习。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由新的知识习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习,这个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

以上是我开展小班数学活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教师自身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我想我会继续学习和努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4

现当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所长。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初涉教坛,我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从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到把教师当做一种理想与事业的追求,一种挑战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式、其间的过程,苦乐自知。是学生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力量,是领导的关切话语给了我能量,是同事们的微笑给了我鼓励,是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信心,让我勇敢地去战胜一切困难,去体验教育生命的真谛,在日常生活中,深刻的感受到: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才能做一名让学生喜欢和尊敬的老师!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告诫自己,时刻不能放松自己,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坚持认真地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悉心批改作业。经常采用游戏启发、情景创设、联系引用等方法寓教于乐,尤其是分切块、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激活每一节课,有效地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是去睡觉。我还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聆听他们的教学见解,学习他们的优秀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我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脚踏实地、谦虚好学、安心工作,潜心钻研,“两袖清风心自富,满园桃李不忧贫”。只有做到脚踏实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就能够取得成就。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分析、指点为主。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甚至以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还获得了一份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贴近学生生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思维的时间和机会。

2.设置思维环境,进行思维式教学。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犹如亲临其境,进行独立思考,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掌握知识能力,在思考行为中发展思维,在做题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3.进行成功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与他们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5.及时反馈,不断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教学的效果与别的学科不同,更带有“立竿见影”的性质,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更多。教学不得法,一月半月下来,学生的成绩马上会拉开距离,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高中阶段数学的起始教学,更显得重要。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5

角色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我们班的“烧烤屋”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也是幼儿们比较喜欢玩的游戏。但是最近我发现玩“烧烤屋”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烧烤屋”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烤鸡翅,烤鱼,烤香肠、卖饮料等。

今天我们班的“烧烤屋”多了用各种材料自制的韭菜串、蚕豆串、生菜串、玉米棒等。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多了,在活动中冯浩瑜做了烧烤屋的经理,冯经理通过叫喊:“烧烤屋有新鲜的蔬菜吃咯,快来买呀!”果然生意不错,孩子们在游戏中是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的。“请问,蚕豆串多少钱一串啊?”“5元钱一串,你要买吗?”“好的,来一串。”

我见状,以顾客的身份间接介入游戏,对他提出了需要吃三文鱼这一要求,面对烧烤店没有的材料,小经理觉得有些困难,他说:“不好意思,没有三文鱼,老师你吃别的吧。我进一步提出要求:“我今天只想吃鱼耶。”这时老师对孩子进行了介入引导,老师说:“经理,客人想吃三文鱼,你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呀!”只见小经理摸摸头,犹豫了一下,“噢,有啦,我可以叫加工厂的工人做,老师你先坐一会。”可是今天的加工厂都在加工非常繁忙,没有接单,老师等了好久都没有吃到爱吃的三文鱼,表现出了很不耐心的样子,经理赶紧跑到加工厂看情况,结果真没做,于是冯经理自己选取了橡皮泥和工具,制作起了三文鱼,非常有责任心,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下班了,我没有吃到三文鱼,有点遗憾。

“触景生情、情由境生”,幼儿游戏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情境,活动中,服务员忙着点餐招待客人、制作蔬菜串忙的不亦乐于,烧烤师傅上下翻动烧烤食物,非常敬业。

老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同时教师的直接提问引导,引导经理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推动游戏的发展。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来不断提供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的进程,同时也要根据游戏的发展提出问题或建议,用语言来推动游戏的延伸和扩展。教师观察的方法大体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随机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幼儿行为动机、需要、意愿、困难、情绪等,以便把握干预时机,满足游戏需要,推进幼儿的活动;有目的的观察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角色游戏是按幼儿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表现,通过游戏教育来培养他们。在此次游戏活动中冯浩瑜是一个总爱充当主角的`角色,他的注意多,也会支配别人做事情,有组织活动能力,但做事比较马虎,我们了解此情况后,一方面让他继续发扬长处,另一方面帮助他克服缺点。经理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为了使自己更像“经理”,他想方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请加工厂的工人制作三文鱼不成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三文鱼。

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相对较差,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使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地发展。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幼儿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全面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关键。教师的语言启发、提示,可以指导幼儿认真、投入地游戏,还可以让各个游戏互相联系起来,丰富了游戏内容,发展了游戏情节,使游戏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6

历时四天的教研课观摩活动圆满结束,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认真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四天总共27节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示范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回顾这四天的示范课观摩教案流程,有喜悦、有收获、有失误、有不足,但总体来说这四天的观摩课是我感触颇多,此次,看了老师的观摩课,我感觉到了老师们基本功扎实,技能娴熟,方法灵活,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能做到目标设计合理,符合幼儿年龄身心特点,重难点把握十分得到,活动设计新颖,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思维空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将以往的满堂灌方式变得富有趣味性,让孩子们都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活动,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几节教学活动中如《如徐彩云老师的《音乐旅行记》,罗油老师的《有趣的桌子》,钟明琼老师的《土耳其进行曲》,杜燕老师的《超级玛丽》,侯开闲老师的《蔬菜总动员》,冯娟老师的《花轿的秘密》,雷庆老师的《勇闯神秘岛》,陈丽老师的《舞龙》等等。观摩这样的示范课,无疑对我们乡村教师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学习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但是反思这些教学观摩活动,仍然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执教者过分关注教学结果及观摩者和评委老师的反应,有些教师故意压低声音,导致观摩者听不见老师在讲什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观摩课其实不容易,执教者在进行示范课之前,精心制作教具,认真备课,教案都可能改过无数遍了,当执教者过分关注结果和观摩者评委老师的反应,而忽略了活动的真正目标,而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观摩课,教师应该做到时刻关注孩子,心中装有孩子,自己与孩子融入一体,才能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充满激情,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有些教师的活动设计相当好,但活动结束后,会听见有些老师感叹说,我在我们幼儿园上的效果要比在这里上的.好,其实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还有就是你在自己班级上是因为自己班的孩子对自己很熟悉,会配合,当去了一个新的环境,那里的幼儿对自己不熟,可能不怎么会配合,所以老师们与其在这抱怨,还不如好好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去考虑哪些问题,如何把陌生幼儿的目光吸引在自己身上。

总之,通过观摩此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围绕“以儿童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进行示范作用。我希望以后有更好更多的机会参加观摩活动,是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学习。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7

数学教学活动是很多老师都比较头疼的,觉得数学活动不好组织。曾经我也这样觉得,每次数学活动的设计我都是比较困难,光看教案书上的教案组织活动,觉得实际操作起来都不是那么顺手,今年又是新教材,我不得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数学活动教案,觉得数学活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觉得数学教育活动其实很有趣,好的数学活动的开展然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一、数学活动设计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于具体形象思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较大小”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为“去游乐场玩”,让幼儿坐椅子的过程中感知人数和椅子的多少关系,玩跳圈的游戏中感知人数和圈数量的多少关系,抽奖票得到奖票进行比较感知每个人点卡的数量多少关系,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多、少、一样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类”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成了“勤劳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帮兔妈妈拔大小不同的萝卜并装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帮兔妈妈摘大小不同的苹果也放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孩子们在运动、劳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体大小的`关系。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动中,我设计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动,大毛和小毛分别是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们通过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学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小班的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体育活动,这样活动能满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在运动中快乐的习得。

二、数学操作材料的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在“学习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三、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作为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数学要为生活提供帮助,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三是有一个基本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其中第二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如吃午点苹果时,让幼儿先观察发现盆子里有许多块苹果,小朋友一个人拿一块,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如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这个是比较多少的对应重叠方法。孩子们带来许多水果来开展认识水果的活动时,带领幼儿一个一个的点数,孩子们学习了点数。看天线宝宝的动画片时,引导幼儿观察四个宝宝不同的颜色和电线特征就认识了颜色和图形。这些都是教育,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注意观察,教育的契机非常多。

五、数学活动环境的充分利用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如在“认识圆形”的活动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圆形的物品,在幼儿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让幼儿找出周围的圆形物品参加活动。比如“区别多少、一样多”的活动中,我将幼儿带到了幼儿园的音体教室,以去游乐场玩的形式首先请幼儿观察游乐场里有哪些东西?并一一带领幼儿点数,幼儿在点数的过程中有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也有复习点数的过程,还有区别物体不同特征如:大小、颜色等过程。环境的适当运用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形成好的铺垫。

六、数学活动开展的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应该是目标非常明确的,涉及到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是逐步递进、有层次性。这个我们在一般的设计活动中都会注意。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习。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由新的知识习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习,这个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

以上是我开展小班数学活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教师自身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我想我会继续学习和努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8

今天上的《分一分》,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例题中出示的商店物体的摆放图,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是按什么分类的,学生们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的。

“想想做做”第3题是要求连一连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学生能够画的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这道题目在进行分类后,将属于同一类的先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画,这样就不会太乱。

“想想做做”第4题,有多种分法,但在他们想不出分法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知道另一种分法了。

在分类教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让我意想不到。他们除了按性别,按年龄,有的还按发型,按衣着,还有的按面部表情来分。这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密性,易于学生接受。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9

科学家认为,教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期数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发展的趋势。

幼儿教育有其独特的独点,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个体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自由活动。教育学家说:“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年幼儿童必然会从事游戏,除非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不正常状况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于受到限制的环境。否则,他们是不可能不游戏的,游戏与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它是“儿童的工作”,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将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否则枯燥乏味的数学只能使幼儿敬而远之。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的愉快,数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结合角色游戏学数学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劝的乐趣,创造性地反映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可通过角色游戏帮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可做游戏“报时”,一名幼儿戴上公鸡鸡头饰,学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敲六下三角铁,其余幼儿扮演“时钟”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表示6点钟。

在数学活动中,还要接触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里”,让幼儿扮演“小店员”或“娃娃阿姨”表演卖商品的游戏。还可以在“小诊所中”,让幼儿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给幼儿看病。还可以在“娃娃家”活动中提示幼儿清点娃娃的“数量”、玩具的“多少”,设计物品摆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既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又注重了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结合结构游戏学数学

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时,要接触到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以及空间方位等数学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概念,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让幼儿明确用了哪类积木或插塑,应该放在哪个方位,哪块应该放在上面,哪块应该放在下面,哪块放在中间,积木的形状是梯形、三角形、圆形还是正方形、菱形,让幼儿搭座“小木屋”等。借助这些直观形象的教玩具,能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3、结合音乐游戏学数学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渗透数学知识。让幼儿在音乐中接受数学教育。如:在复习“8的分成”时,我们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乐游戏。儿歌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每个摘了8个果,又有苹果又有梨。七个阿姨七个样,请你猜猜每个阿姨摘了几个苹果几个梨?请七个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别用红、黄圆点卡片,摆出所摘苹果和梨的数目,并说出相应的组成形式,如:第三个阿姨摘了3个苹果5个梨,以此类推。

4、结合智力游戏学数学

在智力游戏中,可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如:复习大于号、小于号时,把1—10的数字卡片,按单数在上,双数在下摆成两排,教师说“5和2比”,全体幼儿边举“>”的卡片,边说5大于2。老师再说“4和7比”,幼儿边举起“<”,边说“4小于7”。在复习对单、双数的认识时,可做游戏《神奇的花》。请一名幼儿做种花人,其余幼儿集体朗诵儿歌:“神奇花,神奇花,风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开的是什么花?”种花人可以回答“单瓣花”或“双瓣花”,其余幼儿分组手拉手相应的各种单数(1、3、5、7、9)或双数(2、4、6、8、10)。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由于年龄特点,孩子们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结合户外游戏学数学

我园幼儿大多数家庭来自农村。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在学习了数的组成后,让幼儿到户外活动时,让幼儿捡些小石子,小树叶或从家自带玉米、小麦、大豆粒等进行数的分合练习,让幼儿自己动手分一分,练习数的组成。在复习相邻数时,可以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1—10),老师边拍铃鼓边说:“嗨、嗨快上来找好朋友”。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幼儿大声报数,“我是×”。然后与这个数的相邻数一齐说:“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2、结合体育游戏学数学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蹦蹦跳跳锻炼体质、提高技能、学得知识。在体育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进行“投球”比赛,比较远近。在复习1—7的序数时,在硬纸板上画一幢楼房,一共七层,每层有两个房间。56张小兔卡片,小鸡、小鸭、鹅、狐狸、小熊、小乌龟、小花猫、小狗、小猪、小羊等14种动物的卡片。幼儿送小动物(小兔子除外)住新房,每种小动物住一间房,说说玩玩,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谁和谁是邻居。在复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序数、双数、单数时,可为每一位幼儿编上号,从小到大排成一横队。教师说:“请单数幼儿出列,然后再请双数幼儿出列。请比某数大1或小1的数(幼儿)出列”。另外,通过训练幼儿各种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幼儿对空间方位和时间概念的认识。

3、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数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操作中学数学”向“社会情景中学数学”的理论。总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散点渗透,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发挥创造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幼儿掌握得更牢固、扎实,从而达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0

在假期学习中,我发现《指南》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1

科学家认为,教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期数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发展的趋势。

幼儿教育有其独特的独点,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个体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自由活动。教育学家说:“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年幼儿童必然会从事游戏,除非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不正常状况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于受到限制的环境。否则,他们是不可能不游戏的,游戏与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它是“儿童的工作”,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将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否则枯燥乏味的数学只能使幼儿敬而远之。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的愉快,数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结合角色游戏学数学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劝的乐趣,创造性地反映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可通过角色游戏帮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可做游戏“报时”,一名幼儿戴上公鸡鸡头饰,学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敲六下三角铁,其余幼儿扮演“时钟”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表示6点钟。

在数学活动中,还要接触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里”,让幼儿扮演“小店员”或“娃娃阿姨”表演卖商品的游戏。还可以在“小诊所中”,让幼儿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给幼儿看病。还可以在“娃娃家”活动中提示幼儿清点娃娃的“数量”、玩具的“多少”,设计物品摆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既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又注重了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结合结构游戏学数学

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时,要接触到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以及空间方位等数学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概念,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让幼儿明确用了哪类积木或插塑,应该放在哪个方位,哪块应该放在上面,哪块应该放在下面,哪块放在中间,积木的形状是梯形、三角形、圆形还是正方形、菱形,让幼儿搭座“小木屋”等。借助这些直观形象的教玩具,能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3、结合音乐游戏学数学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渗透数学知识。让幼儿在音乐中接受数学教育。如:在复习“8的分成”时,我们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乐游戏。儿歌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每个摘了8个果,又有苹果又有梨。七个阿姨七个样,请你猜猜每个阿姨摘了几个苹果几个梨?请七个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别用红、黄圆点卡片,摆出所摘苹果和梨的数目,并说出相应的组成形式,如:第三个阿姨摘了3个苹果5个梨,以此类推。

4、结合智力游戏学数学

在智力游戏中,可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如:复习大于号、小于号时,把1—10的数字卡片,按单数在上,双数在下摆成两排,教师说“5和2比”,全体幼儿边举“>”的卡片,边说5大于2。老师再说“4和7比”,幼儿边举起“<”,边说“4小于7”。在复习对单、双数的认识时,可做游戏《神奇的花》。请一名幼儿做种花人,其余幼儿集体朗诵儿歌:“神奇花,神奇花,风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开的是什么花?”种花人可以回答“单瓣花”或“双瓣花”,其余幼儿分组手拉手相应的各种单数(1、3、5、7、9)或双数(2、4、6、8、10)。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由于年龄特点,孩子们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结合户外游戏学数学

我园幼儿大多数家庭来自农村。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在学习了数的组成后,让幼儿到户外活动时,让幼儿捡些小石子,小树叶或从家自带玉米、小麦、大豆粒等进行数的分合练习,让幼儿自己动手分一分,练习数的组成。在复习相邻数时,可以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1—10),老师边拍铃鼓边说:“嗨、嗨快上来找好朋友”。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幼儿大声报数,“我是×”。然后与这个数的相邻数一齐说:“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2、结合体育游戏学数学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蹦蹦跳跳锻炼体质、提高技能、学得知识。在体育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进行“投球”比赛,比较远近。在复习1—7的序数时,在硬纸板上画一幢楼房,一共七层,每层有两个房间。56张小兔卡片,小鸡、小鸭、鹅、狐狸、小熊、小乌龟、小花猫、小狗、小猪、小羊等14种动物的卡片。幼儿送小动物(小兔子除外)住新房,每种小动物住一间房,说说玩玩,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谁和谁是邻居。在复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序数、双数、单数时,可为每一位幼儿编上号,从小到大排成一横队。教师说:“请单数幼儿出列,然后再请双数幼儿出列。请比某数大1或小1的数(幼儿)出列”。另外,通过训练幼儿各种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幼儿对空间方位和时间概念的认识。

3、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数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操作中学数学”向“社会情景中学数学”的理论。总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散点渗透,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发挥创造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幼儿掌握得更牢固、扎实,从而达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2

暑期,认真聆听了胡贵平园长的讲座《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胡老师围绕“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如何投放数学材料”两大块面,采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论结合生动形象的范例展开讲述,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了方向、习得了有效的方法。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用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一个媒介,数学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这一媒介,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解习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直观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现就胡老师的讲座中说到数学操作材料投放中应该注意七个问题举例说明。

一、材料能够体现近期目标,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应了解并围绕各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本班幼儿近期的培养目标,投放一些有目标指向性且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词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我设计了横8格、竖6格的格子图,提供:小老虎、小鸭、小鸡、小猪、熊猫、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动物头像图片及1~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让小动物住在什么地方,然后用“第×排第×个”的说法,表示动物在格子图中的位置。用现场操作的方法,使幼儿意识到还需要规定数数的方向,否则会有两种及以上答案。

二、依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数学操作活动要考虑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同一班级内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也应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花瓣大小各异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花朵,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颜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相同(或是颜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材料安全、卫生

选取的物品要安全、无毒,大小适宜,选取的物品尽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轻便、耐用、不易碎的东西为原料。对于收集来的一些材料需要进一步筛选,特别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对于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进行清洁、修补,以确保安全与卫生。如:小班区域活动中利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必须把罐子清洗干净并将开口处封好,幼儿操作前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安全。

四、材料能够根据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更换

如原定一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前三天内就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要灵活调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周内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幼儿的兴趣正浓,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孩子认知的变化进行调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间,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的兴趣越高,活动的有效时间就维持得越长。因此,提供的活动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时,我提供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材料:串烧烤串(提供海绵纸制作的各种替代食材)串树叶项链等,又可以在玩角色游戏时巩固;给宝宝喂饭、扣花瓣等,让幼儿边操作边数数……这些材料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活动更生动有趣。再如小班的幼儿都很喜欢玩钓鱼的游戏,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提供许多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小鱼(鱼纹硬纸板材料),让幼儿边钓边说:“一条大鱼是鱼妈妈,她带着许多小鱼做游戏。”……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好奇心,还能使他们与材料的互动保持持久性。

六、材料的种类丰富多彩,幼儿可选择的空间大

指使用材料的丰富多样,同等层次的材料种类不同。例如:在开展排序活动中,我们还在区域游戏中提供多种色彩珠子、排序卡,让幼儿按不同颜色间隔规律进行窜珠子活动,还提供彩色纸、小剪刀,让幼儿自己制作彩色纸条进行排序活动等。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别提供难易度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七、材料体现生活化,能够引发幼儿自觉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要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石子、树叶、种子;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瓶子、盒子、纽扣、纸杯;成品材料如积木、积塑玩具等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幼儿操作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中班数学“认识数字10,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设计了“点心屋”的活动情境,设计了四种点心的卡片,请幼儿点数,操作活动又以“面包屋”的形式呈现,这种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在点数不同点心的过程中过程中,生动形象地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使孩子学得开心、学的快乐。使幼儿在轻松的情境之下,思维更加的活跃,充分的挖掘幼儿的潜能。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尽量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乐于进行数学活动。从而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并消化知识。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正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幼儿对“数”是否敏感与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正是根据这一点,设计了大量与数学教育相关的教具,以此来促使幼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熟悉数字,并对数字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是来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红塔、棕色梯、纺锤棒、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的换算、邮票游戏等等。

《指南》指出(13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因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不正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吗?蒙台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儿童玩具”,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二十世纪以至今,能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指南》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4

历时四天的教研课观摩活动圆满结束,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认真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四天总共27节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示范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回顾这四天的示范课观摩教案流程,有喜悦、有收获、有失误、有不足,但总体来说这四天的观摩课是我感触颇多,此次,看了老师的观摩课,我感觉到了老师们基本功扎实,技能娴熟,方法灵活,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能做到目标设计合理,符合幼儿年龄身心特点,重难点把握十分得到,活动设计新颖,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思维空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将以往的满堂灌方式变得富有趣味性,让孩子们都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活动,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几节教学活动中如《如徐彩云老师的《音乐旅行记》,罗油老师的《有趣的桌子》,钟明琼老师的《土耳其进行曲》,杜燕老师的《超级玛丽》,侯开闲老师的《蔬菜总动员》,冯娟老师的《花轿的秘密》,雷庆老师的《勇闯神秘岛》,陈丽老师的`《舞龙》等等。观摩这样的示范课,无疑对我们乡村教师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学习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但是反思这些教学观摩活动,仍然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执教者过分关注教学结果及观摩者和评委老师的反应,有些教师故意压低声音,导致观摩者听不见老师在讲什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观摩课其实不容易,执教者在进行示范课之前,精心制作教具,认真备课,教案都可能改过无数遍了,当执教者过分关注结果和观摩者评委老师的反应,而忽略了活动的真正目标,而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观摩课,教师应该做到时刻关注孩子,心中装有孩子,自己与孩子融入一体,才能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充满激情,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有些教师的活动设计相当好,但活动结束后,会听见有些老师感叹说,我在我们幼儿园上的效果要比在这里上的好,其实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还有就是你在自己班级上是因为自己班的孩子对自己很熟悉,会配合,当去了一个新的环境,那里的幼儿对自己不熟,可能不怎么会配合,所以老师们与其在这抱怨,还不如好好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去考虑哪些问题,如何把陌生幼儿的目光吸引在自己身上。

总之,通过观摩此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围绕“以儿童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进行示范作用。我希望以后有更好更多的机会参加观摩活动,是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学习。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正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幼儿对“数”是否敏感与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正是根据这一点,设计了大量与数学教育相关的教具,以此来促使幼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熟悉数字,并对数字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是来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红塔、棕色梯、纺锤棒、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的换算、邮票游戏等等。

《指南》指出(13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因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不正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吗?蒙台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儿童玩具”,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二十世纪以至今,能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指南》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6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 ----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正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幼儿对“数”是否敏感与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正是根据这一点,设计了大量与数学教育相关的教具,以此来促使幼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熟悉数字,并对数字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是来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红塔、棕色梯、纺锤棒、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的换算、邮票游戏等等。

《指南》指出(13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因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不正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吗?蒙台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儿童玩具”,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二十世纪以至今,能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指南》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8

科学家认为,教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期数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发展的趋势。

幼儿教育有其独特的独点,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个体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自由活动。教育学家说:“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年幼儿童必然会从事游戏,除非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不正常状况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于受到限制的环境。否则,他们是不可能不游戏的,游戏与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它是“儿童的工作”,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将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否则枯燥乏味的数学只能使幼儿敬而远之。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的愉快,数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结合角色游戏学数学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劝的乐趣,创造性地反映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可通过角色游戏帮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可做游戏“报时”,一名幼儿戴上公鸡鸡头饰,学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敲六下三角铁,其余幼儿扮演“时钟”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表示6点钟。

在数学活动中,还要接触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里”,让幼儿扮演“小店员”或“娃娃阿姨”表演卖商品的游戏。还可以在“小诊所中”,让幼儿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给幼儿看病。还可以在“娃娃家”活动中提示幼儿清点娃娃的“数量”、玩具的“多少”,设计物品摆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既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又注重了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结合结构游戏学数学

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时,要接触到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以及空间方位等数学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概念,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让幼儿明确用了哪类积木或插塑,应该放在哪个方位,哪块应该放在上面,哪块应该放在下面,哪块放在中间,积木的形状是梯形、三角形、圆形还是正方形、菱形,让幼儿搭座“小木屋”等。借助这些直观形象的教玩具,能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3、结合音乐游戏学数学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渗透数学知识。让幼儿在音乐中接受数学教育。如:在复习“8的分成”时,我们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乐游戏。儿歌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每个摘了8个果,又有苹果又有梨。七个阿姨七个样,请你猜猜每个阿姨摘了几个苹果几个梨?请七个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别用红、黄圆点卡片,摆出所摘苹果和梨的数目,并说出相应的组成形式,如:第三个阿姨摘了3个苹果5个梨,以此类推。

4、结合智力游戏学数学

在智力游戏中,可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如:复习大于号、小于号时,把1—10的数字卡片,按单数在上,双数在下摆成两排,教师说“5和2比”,全体幼儿边举“>”的卡片,边说5大于2。老师再说“4和7比”,幼儿边举起“<”,边说“4小于7”。在复习对单、双数的认识时,可做游戏《神奇的花》。请一名幼儿做种花人,其余幼儿集体朗诵儿歌:“神奇花,神奇花,风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开的是什么花?”种花人可以回答“单瓣花”或“双瓣花”,其余幼儿分组手拉手相应的各种单数(1、3、5、7、9)或双数(2、4、6、8、10)。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由于年龄特点,孩子们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结合户外游戏学数学

我园幼儿大多数家庭来自农村。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在学习了数的组成后,让幼儿到户外活动时,让幼儿捡些小石子,小树叶或从家自带玉米、小麦、大豆粒等进行数的分合练习,让幼儿自己动手分一分,练习数的组成。在复习相邻数时,可以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1—10),老师边拍铃鼓边说:“嗨、嗨快上来找好朋友”。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幼儿大声报数,“我是×”。然后与这个数的相邻数一齐说:“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2、结合体育游戏学数学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蹦蹦跳跳锻炼体质、提高技能、学得知识。在体育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进行“投球”比赛,比较远近。在复习1—7的序数时,在硬纸板上画一幢楼房,一共七层,每层有两个房间。56张小兔卡片,小鸡、小鸭、鹅、狐狸、小熊、小乌龟、小花猫、小狗、小猪、小羊等14种动物的卡片。幼儿送小动物(小兔子除外)住新房,每种小动物住一间房,说说玩玩,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谁和谁是邻居。在复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序数、双数、单数时,可为每一位幼儿编上号,从小到大排成一横队。教师说:“请单数幼儿出列,然后再请双数幼儿出列。请比某数大1或小1的数(幼儿)出列”。另外,通过训练幼儿各种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幼儿对空间方位和时间概念的认识。

3、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数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操作中学数学”向“社会情景中学数学”的理论。总之,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散点渗透,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发挥创造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幼儿掌握得更牢固、扎实,从而达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19

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制定,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是一个喜讯,《指南》为我们幼儿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工作的向导和方向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指南》。

通过学习《指南》从中领悟颇深,知道作为老师的我们,和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例如,现在的家长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学会了多少以内的加减法,会唱多少的歌曲,学会了多少英语,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家长们的攀比心理害得孩子们有学不完的东西,孩子最珍贵的儿童时期就这样在不断地赶场一样的学习中被葬送掉了。

如何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真正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指南》是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也是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的最有力的保障,幼儿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幼儿教育也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首先,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指南》的精髓,认真贯彻执行。从管理者的理念更新做起,从教师自身做起。《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和他们能力的范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去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去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其次,就是要当好宣传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工作的新理念与家长一起分享《指南》。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不断的深入学习《指南》,将里面的内容细化,更加深入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要将里面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家长,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0

对于计算课不再感觉恐惧是今天我最大的收获。这一收获得益于培训团队老师的精彩报告和下午的小组讨论。

以前,对于计算课我总感觉枯燥,虽然也一直尝试着把这样的课堂上出特点,可是学生的漠视态度时常阻止我的行动。另外,我对于算理的讲解没有耐心,有时候会忽略学生的个性思维展示,也就是直接告诉他们算法。于是如何上好计算课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今天通过很系统的学习,从课的模式流程、算法多样到优化及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相信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小组讨论,我特别感谢韩老师设计了这个环节。昨天我在写收获时就感觉少了点什么,今天才知道原来是它—————帮助自己反思和提升的讨论。应该说今天我们小组的讨论特别成功,虽然在镇上组织时我们也有这样的讨论,但今天大家的感慨更有目标性和实践性,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

另外,我想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应该说我一直很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开始只是希望同学们能考取个好的分数,因为在考试卷中计算的分值相对较高,可是随着辅导学生,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前生活中我不喜欢口算,可是现在的我很多时候在别人还在计算时我已经把准确数值脱口而出。时常听老师们说自从上北师版教材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有了下降,我一直不是很认同,因为我们班的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计算绝大多数学生一个不错。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

其实学生的错误无非就是那么几种,如果我们全部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自己找错误,然后改正,最后多练习。有句话这样说的,数学不是学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可见练习的重要,当然,这里的练习我们在设计时应该要有针对性和持续性。

我的这些感触是今天享受智慧的感慨,享受智慧我很快乐!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1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 ----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2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 ----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3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4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实证明,这些内在特质正是幼儿在初学数学时的必备条件。幼儿对“数”是否敏感与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正是根据这一点,设计了大量与数学教育相关的教具,以此来促使幼儿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熟悉数字,并对数字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是来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红塔、棕色梯、纺锤棒、数字与筹码、金色串珠的换算、邮票游戏等等。

《指南》指出(13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因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不正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吗?蒙台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儿童玩具”,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二十世纪以至今,能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在《指南》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5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理解容易于接受,就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一节课,我运用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在其中。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的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的数量,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一数”的学习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尤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培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在上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地进行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用心地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画面中的学生在校园里看见老师时是怎么做的?”猜一猜“他们这时会说些什么?碰见同学时他们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幼儿园数学心得体会 篇26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三、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异。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 ----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