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的培训又一次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们纷纷谈论小组合作的优缺点时,我不禁想到了以往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时的情景:
那是在学习圆锥体积时的事情,正在积极讨论的各组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镜头:大家都静坐不动,低头看着自己的教科书。我马上意识到不对劲,询问怎么了,刚开始没有同学回答,过了一会儿,小组长说:“我们都会了,没有作的必要。”但是我很明白,这个小组中还有两个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可能这么快就明白,眼光调向他们时,也感觉到他们有意的回避。这时我就说:“既然你会了,那就做给大家看看吧!”他毫不犹豫的操作并解说起来。该学生是我们班公认的最聪明的学生,平时任何练习都是最快、最认真的完成,无论正式作业还是平常练习都写得非常工整,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强,小组长评选时也是学生们异口同声推荐的。当然这次他也很成功,起码他做的过程,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也有所体会。课后我了解情况,原来小组内只有他自己会,并反对其他成员做,还在言语上贬低、讽刺学习上不如他的学生。
以后在每次的小组合作中我也特别注意他,一个学期下来,他也不断的给我抛出这样那样的难题(一人包办不与其他学生合作、言语贬低、对老师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等),有时候很想把他调出小组,干脆让他自己一张桌子。但始终没有这么做,只是静静的观察他,寻找不同的能够适于他的各种方法进行慢慢的引导。
现在想一想,我所应用在教学中,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交流中所具备的耐心、韧心、教学智慧中绝大多是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收获的。如果说教材的培训可以使老师在业务素质上有所提升,那么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时,你所提升的是自己的适应现代教育的各方面能力。只有调节好班级内的各方面发展,寻找出适于学生发展的策略,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相信他们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扮演好这几个角色是小组有效学习的关键。
1、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任务和合作时机。
有效的合作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一般而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是多维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使学生感到独自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如在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这样还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以后合作的自觉性。反之,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任务本身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则不必采用合作学习,避免为合作而合作。
2、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
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确定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为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3、教师要适时调控与引导,保证合作高校有序的进行。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4、教师要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合作的技巧。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
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只有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是小学数学暑期培训的第十天,回想这十天的培训生活,不管是在镇校培训还是在县里的培训,可以说都是: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有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感!
想想这些天,有好多难忘的事情,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也让我真正读懂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面对一群努力学习,积极发言的“老花镜”,这些团队中的老教师不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再看刚刚毕业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我真的没有理由不学习,因为他们就给了我一股股动力。
几天的培训,虽谈不上教学道路上突飞猛进,长进多快,但确实对教材梳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技巧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研室韩老师的精彩发言,培训团队每位老师的专题报告,还有来自各镇及县直各学校的教师代表的发言……都在迫使自己多一些思考,盘点一下自己十几年的盲目。我想: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路学习,一路探索,一路提升!力争让每一堂课都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8月5日至8月7日为期三天的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圆满结束。短短的三天时间对我来说,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全方位的提升,受益颇深。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理论经验,促进教师发展。8月5日张主任做了《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的精彩报告,他的讲解让我明确了什么是集体备课,在网络大背景下怎样搞好大集体备课,以及网络大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张主任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操作的演示,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二、名师课堂,引领教学实践。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徐长青老师执教的《“退”中的数学》。名师就是名师,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充实,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会被深深的感染,短短的一节课让学生既获得了收识,又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得到心灵的洗涤和情感的升华;另外学生还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他们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消化培训,激励自身成长。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会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
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还激励着自己,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8月5日-8月7日,我有幸参加县教研室举办的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次培训学习的收获、体会做一总结:
一、网络教研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小学数学科开展的网络教研,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的确在教学中,我们总遇到一些困惑。网络教研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教研方式,凭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以丰富的资源被教师们所接受,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流的学习研讨平台。
二、网络教研的优势
“网络教研合作共同体”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校的优质资源,整合了共同体内教师专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交流了各校的教研工作先进经验,为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网络交流的平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为教师们的交流分享、专家的跨时空的指导、讨论的及时跟进成为了可能。在这里教师对所有教育活动进行点评,这里面有建议、有批评、有表扬;教师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随时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分享。教师在这种跟进式的交流中思考、借鉴,在专家的点评、启发、开拓,形成了思维的自主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不光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还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网络教研学习中,在网络集体大备课中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一直以来都在为学生的出错率多苦恼不已,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算很好。正在迷茫、困惑之时,暑期培训给了我很好的诠释,一下子心中释然。原来出错的罪魁祸首不是学生粗心,也不是题目训练的很少,而是我在教学中忽视了算理的结果。
在计算教学中,有时候嫌麻烦,嫌孩子们不听话,本该孩子动手操作变成了老师代替演示;本该孩子独立探索,变成了老师的满堂灌;本该孩子体验经历,变成了老师的做学生看;本该……许多的本该,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计算教学中,老师们是否该这样做,以64÷2为例说说自己的学习感悟:
1、根据口算过程用小棒动手分一分感知算理。
方法一:64÷2=32方法二:64÷2=32方法三:64÷2=32
60÷2=304÷2=2竖式
4÷2=260÷2=30
30+2=322+30=32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6和4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6表示第一次分的6捆,分了6个十;4表示第二次分得4根,是4个一;同时也搞清了竖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2次分的结果。
由于以前的教学没有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自己想的过程,造成孩子们机械的运用竖式,但是不明白算理,出错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原始思维过程直至关重要的。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为期两天的暑期培训结束了,对我们教师来说,在大家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休息后,在新学期还没有开始之前,心里还没有什么工作上的压力,此刻我们可以安下心来掏出一些平时来不及或没时间思考教育教学上问题。
这次暑假教师培训都是以学科进行分组学习,学习过程由我镇的名师讲座、上课、看视频等培训学习,在这种环境可以有了更多同学科人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思想上可以有机会碰撞,有更大的交流空间,在交流中不断产生更多的教育智慧,收获教育成果!
我本人参加这种方式的培训真是受益非浅,参加这样的培训有让人眼睛一亮,视野有顿时开阔的感觉。另外,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去看,创设这种方式的培训可以锻炼教师自身更有大气,思维更活跃,对教学理念理解更透彻。所以我本人非常赞同这种培训方式继续延续。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通过这两天的教材培训,我感觉自己收获挺大的。在学习中,我从来不敢懈怠,认真听,随时将自己的的收获记录下来。现在把自己的一点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计算教学在以前我是不重视的,我认为计算教学是最简单的,所以在教学是不太在意,认为只要平时反复练习与强化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学生在做题时计算出现的问题很大。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我忽视了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发展,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以加强计算教学为突破口。听完专家的点评后,我认为要使学生会算,首先要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记住法则及算理。其次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实效性、持久性。
培训感悟
怀着一颗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来到了培训现场,看到老师们积极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激动的说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中的感悟、疑惑,我不由的想到自己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有过他们的这些想法,我感觉有些想法比他们更加巧妙,但是我却没有进行深思,更加没有进行梳理,看到老师们的积极性,动情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不由的我也参与了进来,与老师们一起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我感觉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多记录,多整理,多思索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教学中的疑惑,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扮演好这几个角色是小组有效学习的关键。
1、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任务和合作时机。
有效的合作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一般而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是多维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使学生感到独自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如在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这样还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以后合作的自觉性。反之,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任务本身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则不必采用合作学习,避免为合作而合作。
2、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
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确定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为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3、教师要适时调控与引导,保证合作高校有序的进行。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4、教师要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合作的技巧。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
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只有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直以来都在为学生的出错率多苦恼不已,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算很好。正在迷茫、困惑之时,暑期培训给了我很好的诠释,一下子心中释然。原来出错的罪魁祸首不是学生粗心,也不是题目训练的很少,而是我在教学中忽视了算理的结果。
在计算教学中,有时候嫌麻烦,嫌孩子们不听话,本该孩子动手操作变成了老师代替演示;本该孩子独立探索,变成了老师的满堂灌;本该孩子体验经历,变成了老师的做学生看;本该……许多的本该,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计算教学中,老师们是否该这样做,以64÷2为例说说自己的学习感悟:
1、根据口算过程用小棒动手分一分感知算理。
方法一:64÷2=32方法二:64÷2=32方法三:64÷2=32
60÷2=304÷2=2竖式
4÷2=260÷2=30
30+2=322+30=32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6和4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6表示第一次分的6捆,分了6个十;4表示第二次分得4根,是4个一;同时也搞清了竖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2次分的结果。
由于以前的教学没有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自己想的过程,造成孩子们机械的运用竖式,但是不明白算理,出错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原始思维过程直至关重要的。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本次暑期教材培训,全员参与,作为本次培训的一名学员,在这五天的学习时间里,我学习着,收获着,同时也在思考着。
无论是在校级培训,还是在县级集中培训时,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详细解读,培训团队的成员做的精彩点评和主题报告、观看的视频、小组的讨论交流等,这些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注重“细、实、活”,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郭轶顺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计算教学的模式,讲到了怎样学才最有效,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只注重了让学生列出算式,但让学生讲列式理由的时候很少,听了郭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的必要性。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总是积极地投入、参与和思考,以求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进行咀嚼和消化。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我对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必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个人培训心得体会2
在本次培训中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1、以前只对一、二年级教材有所认识,有所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青岛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是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本教材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
3、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这次暑期培训,我的心再一次受到了洗礼,并且在与各同仁的交流中,教育思想产生了共鸣,我的思路再一次为她们的理论而引领。
1、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
孩子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年龄小,就显得畏手畏脚,什么东西也不敢给予孩子,但从我这几年的教学历程中看,孩子们并不是弱小的个体,而是有思想、鲜活的个体,我们要敢于大胆地给孩子们能力范围甚至是孩子们跳一跳就能够的着的东西,这其中就是靠反复的、多层次的练习,以达到他们这一年龄段的能力,而这并不仅仅是听能得来得。
2、学会------会学------乐学。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法宝,孩子愿意学,有兴趣学,自然会很轻松的学到新知,甚至还会探索到更加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同时,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这时,孩子在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时,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个老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从教育大局出发,从孩子的整体发展着手,让自己跟着时代的.步伐走。
4、孩子们的常规要做到长期抓、时时抓、细致抓,直到养成习惯为止。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财富,作为老师要不厌其烦的帮助孩子,要与家长达成统一的教育思路,让每个孩子都更好的发展。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没培训时感觉自己的学识很渊博,培训后才感觉到自己有多么的无知。
不学习的时候,感觉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已经“可以”了,当培训学习后,感慨万千:自己是真的很无知。
学习为的是自己,是充实自己灵魂的阳光雨露,而且还是花公家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填充自己的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在紧张的教材培训完成之际,花费了昨天的晚上和今天的一天的时间,学习了培训团队其他老师的文章,写的是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写的非常好。每句话都有一定的理论和科学依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是我学习的速度实在是慢,理解也慢,对于别人来说只需要用很少的时间能完成的东西,我却花了一天的时间。但感觉还不错,没有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忙三火四地学习,没有囫囵吞枣地学习,感觉很好。
我认为: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学习是最有利的武器。虽人各万千,思想不一,但已从他的经历或感悟中增长了自己的智慧,提升了人生的品味,实现一个又一个认知的飞跃。
一段报告,一句话,一个词,撩动着心弹,抚慰着灵魂。每当此时此刻,幸福——已经来到。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个人培训心得体会6
很庆幸自己又能做坐到电脑旁敲击着键盘,任思绪飞扬。
暑期培训接近尾声,细想一下虽然很累,但真的有一丝的舍不得,舍不得这样形式的镇校级培训;舍不得这样内涵深刻的教研活动,更舍不得自己数学组里的老师们。
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到六年级精彩的教材分析,专家团队进行了点评,还观看了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视频,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扎实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反思的空间,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式方法。十几天的培训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与小组内老师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和个人反思,我们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培训对自己思维的触动,逐步更新教学行为。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颇多。从教材分析和专题报告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对教材梳理的`严谨细密,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团队的讲座报告中,我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解开了心中的一些疑惑。通过本次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1、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校一直也在强调教师不要只顾走备课,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更正,但如何更正,一直无从下手,听了韩老师的报告,我眼前一亮,韩老师讲了如何备课,讲了学生所不懂得的,放在备课之前,在反思中构建数学备课;课中反思,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倾听;课后反思,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完全按备课走下来的,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就相当好。
2、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效参地与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首先我们要研读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猜测,探究的方法进行实践,从而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思考的含量。这正是科学的探究态度,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质所在。
3、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直坚持的教学原则。但是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在一直探讨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学生都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因此我们要学会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一个探究自悟的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获取了教学目标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且让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排除干扰,让学生乐学、会学。
二、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培训,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这与他们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而再想一下自身,自叹不如。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三、培训激励我前进。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豁然开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活动虽然即将结束了,但我还在思考着,今后,我将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孩子们长远发展的路。让孩子们和自己一样“一路欢歌,一路收获”!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是小学数学暑期培训的第十天,回想这十天的培训生活,不管是在镇校培训还是在县里的培训,可以说都是: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有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感!
想想这些天,有好多难忘的事情,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也让我真正读懂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面对一群努力学习,积极发言的“老花镜”,这些团队中的老教师不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再看刚刚毕业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我真的没有理由不学习,因为他们就给了我一股股动力。
几天的培训,虽谈不上教学道路上突飞猛进,长进多快,但确实对教材梳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技巧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研室韩老师的精彩发言,培训团队每位老师的专题报告,还有来自各镇及县直各学校的教师代表的发言……都在迫使自己多一些思考,盘点一下自己十几年的盲目。我想: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路学习,一路探索,一路提升!力争让每一堂课都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原来我们都说: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现在改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你注意到了吗?将“求”改为“找”,我想,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更是教学目标要求上变化。课标之所以作这样的改变,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1)“求”更多关注的是“算”,而“找”则更多关注的是“对意义的理解、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2)降低教学难点。课标把找两个数的公因数限制在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就可以了,最大的数才是两位,大大降低了找的难度,相比之下“求”的必要性就有所削弱。因此“找”比“求”更合适。
基于以上两点,教师要准确把握和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来,鼓励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
教材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找公因数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找:比如:学生还可能用口诀对应的方法找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找不容易漏;还可能从12的因数里面找18的因数;体会方法的优化(用列举法找公因数是学生最常用的,也是比较适宜的,因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先写出两个数的全部因数,再找出共有的因数,操作起来也不麻烦,况且课标只要求100
以内数两个数的公因数);还可以用短除法找;学生可能还会用其他的方法找,只要对,教师要给予肯定。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立足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青岛版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问题口袋”、“自主练习”四大模块建构教材,充分展示探究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探究的开始,合作探究是探究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探究的主体部分,问题口袋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活动的继续和发展,自主练习则把探究延伸到课外。其中“合作探究”给了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想象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画一画”、“试一试”、“测一测”中,大胆地探索,成功地发现,尽情地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探究的内容的开放,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和取舍;探究方法的开放,师生可以自主选择和创新;探究结论的开放,教师可各尽所能,尽力而为,而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运用数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与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
当然,青岛版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种模式和样本,我们要在理解和挖掘其教育内涵上下功夫,创造性地重组教材,进行优化选择和取舍,把教科书变成“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意图,引领学生活学活用会创新。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看了今天的视频,我意识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更是非常有利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设疑、尝试、操作、解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何用设疑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呢?
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对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由疑生趣,由疑生思,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我想到了原先看的一节课,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一位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问学生:“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头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学生有的说因为石头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等。通过设置这一疑问,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运用设疑的方法,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一种方法吧!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青岛版教材留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要想完成这一转换过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在今天的培训会上,成玉丽老师就“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作了专题汇报,在报告中她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引导孩子会思、会问、会答,让我倍受启发。其实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孩子会思、会问、会答,关键要靠教师的引导。对此,我也有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分清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教一年级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出示情境图后,问学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孩子就会把情景图上的数学信息读出来,如:有3条红鱼,有4条黄鱼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分不清什么是数学信息什么是数学问题,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告诉孩子,刚才说的是数学信息,老师能根据你说的数学信息提一个这样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条鱼?你能像老师一样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教师做榜样引导孩子提出数学问题。我想孩子只有分清楚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孩子就会问了。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出示情景图后,希望孩子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可孩子总会提这样的问题:红鱼有几条?什么颜色的鱼最多?等等这样的'问题,提不出教师想要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觉得提出的只要是数学问题就好,而不明白教师的意向,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示孩子: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给孩子指明方向。
三、灵活应用情境图。
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青岛版教材一幅情境图包含的数学信息太多,容纳了2到3课时的内容。这就使得孩子在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时,就比较的费力,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情境图分开用。记得我们在上连加连减时,我们就把与连加有关的情境图放在一起,把与连减有关的情境图放在一起,这样孩子就会非常轻松的用观察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会思、会问、会答。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巧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手段。
今天在看新课程视频时,专家讲到吴正宪老师在《商不变的规律》时,引发了这样的故事情景,小猴子分桃子:3只猴子分6个桃子,小猴子们一听不高兴了说:“太少了。”;于是妈妈说30个桃子分给15只猴子吧;小猴子们还是不高兴地说:“还少了点。”妈妈又说道:“600个桃子分给300只猴子吧!”小猴子们听后高兴的说:“太好了。”妈妈听了也笑了,吴老师赶紧给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谁是聪明的一笑呢?”
虽然这只是专家在叙述,可我听后感触颇深,首先想:“课堂上为什么我没有提出学生这样感兴趣的话题呢?如果我也能巧设问题,我的学生一定能够积极地去思考,他们的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拓展。”再者想:“精心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为本节课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面纱,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去研究,为探究埋下了伏笔,为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说探究、合作只是作表面文章,很少有实效地应用在课堂上,现在这一情景的出现使我豁然开朗。
在备课中就要备学生、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设计问题,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按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不能够以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为目的。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本次暑期教材培训,全员参与,作为本次培训的一名学员,在这五天的学习时间里,我学习着,收获着,同时也在思考着。
无论是在校级培训,还是在县级集中培训时,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详细解读,培训团队的成员做的精彩点评和主题报告、观看的视频、小组的`讨论交流等,这些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注重“细、实、活”,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郭轶顺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计算教学的模式,讲到了怎样学才最有效,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只注重了让学生列出算式,但让学生讲列式理由的时候很少,听了郭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的必要性。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总是积极地投入、参与和思考,以求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进行咀嚼和消化。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我对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必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看了今天的视频,我意识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更是非常有利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设疑、尝试、操作、解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何用设疑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呢?
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对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由疑生趣,由疑生思,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我想到了原先看的一节课,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一位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问学生:“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头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学生有的说因为石头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等。通过设置这一疑问,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运用设疑的方法,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一种方法吧!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在县级培训中,多次提到了计算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也进行了深深的反思:
反思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关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种探索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感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就是“殊途同归”。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这种感悟,学生会逐步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后续内容的学习,运用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反思二: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如果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并且有的想法非常独特,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不要时常抱怨学生创新意识淡、创新能力低,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把握机会,从小的方面、具体的问题进行培养,小的问题有所创新,大的问题才能够进行创新。
反思三:要注重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让每个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每个同学即是老师,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发现别人的某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并用来解决其他的问题。
反思四: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问题。算法优化是学生的主体行为,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得了的。优化算法是相对而言的,优化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交流中对各种方法比较、鉴别,择优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五:算法多样化不能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人而异,并非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多种算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鼓励他们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开阔视野;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掌握一种方法就可以了。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今天已是培训的第11天,老师们虽然已经很疲惫,但依然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培训中来,尤其是今天进行教材分析的老师。这三位教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特别注重联系已学知识,并为后学知识做铺垫。其实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对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帮助找准起点,解决重难点。
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前后的联系,了解学生已学的知识,既可以找准本节课的起点,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点。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那么学生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就会想到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地方法来探究。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
二、帮助不拔高要求。
注重后学的知识也相当重要,既帮助我们不拔高要求,又为后学的知识留下思考的空间。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讲完一个知识点时,总怕孩子掌握的不够,因此把题出的难一些,使得老师学生都很累,只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后学的知识,因此拔高了难度。而第三位教师在最后讲解从麻大湖回家的路线时就拔高了难度,用到了初中的知识,既是教师听起来也有难度。如果告诉孩子只要用到初中的知识,会给孩子留下一点想象的空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衔接。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统计有什么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有用,自觉进行统计,从而培养统计意识.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从另一个角度看,数学的发展往往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问题的提出,然后是收集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再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一些判断以解释或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没有问题的统计无异于无病呻吟,不难想象:没有目的,老师让学生来数一数有几朵花、有几个人等,这样的统计活动在学生心里会留下什么?
要注意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如果一节统计课下来,只是教学生填写统计表,计算数据,而不感受统计表的作用,学生会对统计感兴趣吗?会产生统计观念吗?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事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例如:全球水资源的匮乏、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中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以及对学生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多了解统计的作用,引发类比思想,产生解决问题的导向机制。
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预测、对相关观点做出说明、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分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型角色;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简单地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共同协商对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统计有什么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有用,自觉进行统计,从而培养统计意识.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从另一个角度看,数学的发展往往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问题的提出,然后是收集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再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一些判断以解释或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没有问题的统计无异于无病呻吟,不难想象:没有目的,老师让学生来数一数有几朵花、有几个人等,这样的统计活动在学生心里会留下什么?
要注意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如果一节统计课下来,只是教学生填写统计表,计算数据,而不感受统计表的作用,学生会对统计感兴趣吗?会产生统计观念吗?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事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例如:全球水资源的匮乏、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中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以及对学生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多了解统计的作用,引发类比思想,产生解决问题的导向机制。
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预测、对相关观点做出说明、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分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型角色;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简单地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共同协商对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