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21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

3月16日,联合中心学习组组织了第二次集中学习,邀请我区社会科学首席专家XX教授作《认祖归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次学习从深层次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

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身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夷陵区建设发展、为史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对于传统文化,我最开始以为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之乎者也”,但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刚开始,看到董事长、汪总、秦总等其他各位领导学完传统文化后的变化,我内心非常期待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但是呢,听说6天的课程压缩到4天、特别是看到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4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个人,那么在我看来四天的学习可能连这个人脚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费生命,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呢,我就开始了四天的培训,但是结果却让我又恨又喜,恨是因为相见恨晚,喜是因为如梦初醒。四天的封闭学习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礼,也给我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两点,也是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点:1、知道我以前错哪了;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谈谈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

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孝、忠、礼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说孝那谁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觉得我非常懂孝,就觉得自己挺孝顺父母的,有时发工资了给爸妈打点钱,有时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网上给他们一买邮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买点吃的、用的,从小到大也非常听我爸我妈的话,爸爸妈妈让去干的活也都会去做,而且我这个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自我感觉也没有好吃懒惰的恶习,我总觉得在同龄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我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从来没有给我爸我妈洗过一次脚;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打架斗殴、晚上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想起了我大学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浑浑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妈每一次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从来没有注意到我妈眼角的鱼尾纹越来越深,皮肤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时已经直不起来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光芒。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老了。

课堂上肖老师说孝顺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给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对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点:

1、孝就是爱惜自己。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喜欢下河洗澡,因为安康河特别多,但是我妈不让我去,只有她去河里洗衣服时才带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结果第二天着凉生病了,起都起不来,整个身体都是软的,难受的我直哭,那时我妈就做我床边也哭,她就坐那边哭边说:难受也没办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难受就好了。就是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深。所以说身体是父母给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那是咱们行孝的工具,如果咱们抽烟、喝酒、打架、违法犯罪、和别人生气等等做出一些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的行为,使身体有丝毫损伤,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

2、孝就是养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养父母之身就要关心爸爸妈妈的冷暖、温饱,要时时刻刻去关怀爸爸妈妈的身体,年纪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咛他们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次身体,抽时间应该去研究一些正确的养生之道,让爸爸妈妈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药物来度过。养父母之心就是恒顺爸爸妈妈的心,就是要时时能够关注到爸爸妈妈的心情,主动陪爸爸妈妈吃顿饭,做点家务事,聊聊天,让爸爸妈妈不再为咱们操心,这就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给爸爸妈妈增添了光彩,为家族光宗耀祖,让爸妈脸上有面子,因为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他们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见咱们有出息,这就是养父母之志。所以,我们在企业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说,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再去孝顺父母,其实不然。在我上大学时,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一次我们社团组织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时候因为我们社团经费不怎么多,就买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开始我以为那些都是无人赡养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谈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儿女,但是由于儿女太忙所以只能委托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看见子女。我们给老人们剥香蕉、喂水果、演节目、帮忙做饭。临走时,那些老人们眼里含着泪花把我们送了很远很远,我在想他们的儿女就算是亿万富也不过如此吧,这个在我空间都有照片……所以说其实孝是随时随地存在着的,也许是偶尔的洗一次脚,也许是偶尔身边陪伴的身影,也许是一个问寒问暖的电话,不见得赠与爸爸妈妈钱财万贯就是孝顺,也不见得给他们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小礼物就是不孝,虽然他们嘴上说乱花钱,其实他们心里是特别的高兴,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唠叨,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嫌他们烦躁,陪他们说说话,聊家长里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里唱的“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遗憾就是的孝。

有人说,你说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是自相矛盾,既说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养父母,又说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们。其实这两者一点也不冲突,为什么这么说呢,古话说“物极必反”,而且咱们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里也特别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平衡,这个平衡也就是所谓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阳东升西落也是道,火车脱离轨道就会车毁人亡,飞机脱离轨道就会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所以说尽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么孝、忠、礼三者又有什么关联呢?孝道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孝养之父母,中孝报效国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业尽忠、在社会有礼,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工作的重新定义:

对于刚刚毕业一年的我来说,不知何时已经忘记毕业时的豪言壮志,更在蹉跎岁月中泯灭的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记得刚进入莲花时,自己把未来的规划做过无数次推敲与肯定,却从来没有想到会被时间这个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个笔记本的第一页我都会写一句话“我不是在干工作,我是在干事业”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个如梦初醒就是对义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个如梦初醒就是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学习正本清源,智慧焕发,四天的学习心怀感恩,弃恶扬善,四天的学习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学习虽然疲惫辛苦,但是却硕果累累。有人问我,你到底收获了多少,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敢说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错哪了,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学习完传统文化后,我喜欢把我收获的成果,比作纪检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以后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自己的内心会给它一个最准确的判断:它是对,还是错。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业、感恩华学恩学、感恩老师、感恩义工、感恩学长。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验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根据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育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爱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志向,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才智、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意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供应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想方设法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正式的思想,保持高度一样。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冲突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华蜜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生疏人看来,老人是特殊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莫非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当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当然重要,但是,世界始终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切关切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珍宝。最值得珍惜的珍宝。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5

3月16日,联合中心学习组组织了第二次集中学习,邀请我区社会科学首席专家XX教授作《认祖归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次学习从深层次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

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

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

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

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身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

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夷陵区建设发展、为史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华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对于传统文化,我最开始以为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之乎者也”,但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刚开始,看到董事长、汪总、秦总等其他各位领导学完传统文化后的变化,我内心非常期待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但是呢,听说6天的课程压缩到4天、特别是看到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4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个人,那么在我看来四天的学习可能连这个人脚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费生命,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呢,我就开始了四天的培训,但是结果却让我又恨又喜,恨是因为相见恨晚,喜是因为如梦初醒。四天的封闭学习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礼,也给我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两点,也是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点:

1、知道我以前错哪了;

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谈谈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

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孝、忠、礼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说孝那谁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觉得我非常懂孝,就觉得自己挺孝顺父母的,有时发工资了给爸妈打点钱,有时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网上给他们一买邮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买点吃的、用的,从小到大也非常听我爸我妈的话,爸爸妈妈让去干的活也都会去做,而且我这个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自我感觉也没有好吃懒惰的恶习,我总觉得在同龄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我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从来没有给我爸我妈洗过一次脚;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打架斗殴、晚上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想起了我大学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浑浑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妈每一次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从来没有注意到我妈眼角的鱼尾纹越来越深,皮肤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时已经直不起来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光芒。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老了。

课堂上肖老师说孝顺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给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对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点:

1、孝就是爱惜自己。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喜欢下河洗澡,因为安康河特别多,但是我妈不让我去,只有她去河里洗衣服时才带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结果第二天着凉生病了,起都起不来,整个身体都是软的,难受的我直哭,那时我妈就做我床边也哭,她就坐那边哭边说:难受也没办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难受就好了。就是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深。所以说身体是父母给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那是咱们行孝的工具,如果咱们抽烟、喝酒、打架、违法犯罪、和别人生气等等做出一些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的行为,使身体有丝毫损伤,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

2、孝就是养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养父母之身就要关心爸爸妈妈的冷暖、温饱,要时时刻刻去关怀爸爸妈妈的身体,年纪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咛他们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次身体,抽时间应该去研究一些正确的养生之道,让爸爸妈妈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药物来度过。养父母之心就是恒顺爸爸妈妈的心,就是要时时能够关注到爸爸妈妈的心情,主动陪爸爸妈妈吃顿饭,做点家务事,聊聊天,让爸爸妈妈不再为咱们操心,这就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给爸爸妈妈增添了光彩,为家族光宗耀祖,让爸妈脸上有面子,因为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他们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见咱们有出息,这就是养父母之志。所以,我们在企业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说,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再去孝顺父母,其实不然。在我上大学时,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一次我们社团组织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时候因为我们社团经费不怎么多,就买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开始我以为那些都是无人赡养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谈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儿女,但是由于儿女太忙所以只能委托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看见子女。我们给老人们剥香蕉、喂水果、演节目、帮忙做饭。临走时,那些老人们眼里含着泪花把我们送了很远很远,我在想他们的儿女就算是亿万富也不过如此吧,这个在我空间都有照片……所以说其实孝是随时随地存在着的,也许是偶尔的洗一次脚,也许是偶尔身边陪伴的身影,也许是一个问寒问暖的`电话,不见得赠与爸爸妈妈钱财万贯就是孝顺,也不见得给他们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小礼物就是不孝,虽然他们嘴上说乱花钱,其实他们心里是特别的高兴,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唠叨,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嫌他们烦躁,陪他们说说话,聊家长里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里唱的“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遗憾就是的孝。

有人说,你说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是自相矛盾,既说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养父母,又说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们。其实这两者一点也不冲突,为什么这么说呢,古话说“物极必反”,而且咱们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里也特别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平衡,这个平衡也就是所谓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阳东升西落也是道,火车脱离轨道就会车毁人亡,飞机脱离轨道就会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所以说尽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么孝、忠、礼三者又有什么关联呢?孝道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孝养之父母,中孝报效国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业尽忠、在社会有礼,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工作的重新定义:

对于刚刚毕业一年的我来说,不知何时已经忘记毕业时的豪言壮志,更在蹉跎岁月中泯灭的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记得刚进入莲花时,自己把未来的规划做过无数次推敲与肯定,却从来没有想到会被时间这个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个笔记本的第一页我都会写一句话“我不是在干工作,我是在干事业”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个如梦初醒就是对义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个如梦初醒就是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学习正本清源,智慧焕发,四天的学习心怀感恩,弃恶扬善,四天的学习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学习虽然疲惫辛苦,但是却硕果累累。有人问我,你到底收获了多少,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敢说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错哪了,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学习完传统文化后,我喜欢把我收获的成果,比作纪检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以后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内心会给它一个最准确的判断:它是对,还是错。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业、感恩华学恩学、感恩老师、感恩义工、感恩学长。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在学校领导对新老师的关切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与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学问。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欢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缘由,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许多时候都是依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心情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假如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冲突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冲突,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动身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具体地问,慎重地思索,明确地辨别,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假如我们时时如此,主动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满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当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遵守法律、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敬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化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妙的将来。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

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对于传统文化,我最开始以为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之乎者也”,但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刚开始,看到董事长、汪总、秦总等其他各位领导学完传统文化后的变化,我内心非常期待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但是呢,听说6天的课程压缩到4天、特别是看到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4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个人,那么在我看来四天的学习可能连这个人脚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费生命,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呢,我就开始了四天的培训,但是结果却让我又恨又喜,恨是因为相见恨晚,喜是因为如梦初醒。四天的封闭学习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礼,也给我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两点,也是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点:1、知道我以前错哪了;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谈谈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

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孝、忠、礼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说孝那谁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觉得我非常懂孝,就觉得自己挺孝顺父母的,有时发工资了给爸妈打点钱,有时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网上给他们一买邮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买点吃的、用的,从小到大也非常听我爸我妈的话,爸爸妈妈让去干的活也都会去做,而且我这个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自我感觉也没有好吃懒惰的恶习,我总觉得在同龄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我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从来没有给我爸我妈洗过一次脚;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打架斗殴、晚上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想起了我大学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浑浑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妈每一次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从来没有注意到我妈眼角的鱼尾纹越来越深,皮肤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时已经直不起来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光芒。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老了。

课堂上肖老师说孝顺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给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对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点:

1、孝就是爱惜自己。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喜欢下河洗澡,因为安康河特别多,但是我妈不让我去,只有她去河里洗衣服时才带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结果第二天着凉生病了,起都起不来,整个身体都是软的,难受的我直哭,那时我妈就做我床边也哭,她就坐那边哭边说:难受也没办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难受就好了。就是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深。所以说身体是父母给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那是咱们行孝的工具,如果咱们抽烟、喝酒、打架、违法犯罪、和别人生气等等做出一些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的行为,使身体有丝毫损伤,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

2、孝就是养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养父母之身就要关心爸爸妈妈的冷暖、温饱,要时时刻刻去关怀爸爸妈妈的身体,年纪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咛他们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次身体,抽时间应该去研究一些正确的养生之道,让爸爸妈妈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药物来度过。养父母之心就是恒顺爸爸妈妈的心,就是要时时能够关注到爸爸妈妈的心情,主动陪爸爸妈妈吃顿饭,做点家务事,聊聊天,让爸爸妈妈不再为咱们操心,这就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给爸爸妈妈增添了光彩,为家族光宗耀祖,让爸妈脸上有面子,因为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他们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见咱们有出息,这就是养父母之志。所以,我们在企业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说,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再去孝顺父母,其实不然。在我上大学时,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一次我们社团组织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时候因为我们社团经费不怎么多,就买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开始我以为那些都是无人赡养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谈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儿女,但是由于儿女太忙所以只能委托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看见子女。我们给老人们剥香蕉、喂水果、演节目、帮忙做饭。临走时,那些老人们眼里含着泪花把我们送了很远很远,我在想他们的儿女就算是亿万富也不过如此吧,这个在我空间都有照片……所以说其实孝是随时随地存在着的,也许是偶尔的洗一次脚,也许是偶尔身边陪伴的身影,也许是一个问寒问暖的电话,不见得赠与爸爸妈妈钱财万贯就是孝顺,也不见得给他们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小礼物就是不孝,虽然他们嘴上说乱花钱,其实他们心里是特别的高兴,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唠叨,但是我们

千万不要嫌他们烦躁,陪他们说说话,聊家长里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里唱的“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遗憾就是的孝。

有人说,你说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是自相矛盾,既说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养父母,又说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们。其实这两者一点也不冲突,为什么这么说呢,古话说“物极必反”,而且咱们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里也特别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平衡,这个平衡也就是所谓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阳东升西落也是道,火车脱离轨道就会车毁人亡,飞机脱离轨道就会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所以说尽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么孝、忠、礼三者又有什么关联呢?孝道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孝养之父母,中孝报效国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业尽忠、在社会有礼,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工作的重新定义:

对于刚刚毕业一年的我来说,不知何时已经忘记毕业时的豪言壮志,更在蹉跎岁月中泯灭的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记得刚进入莲花时,自己把未来的规划做过无数次推敲与肯定,却从来没有想到会被时间这个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个笔记本的第一页我都会写一句话“我不是在干工作,我是在干事业”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个如梦初醒就是对义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个如梦初醒就是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学习正本清源,智慧焕发,四天的学习心怀感恩,弃恶扬善,四天的学习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学习虽然疲惫辛苦,但是却硕果累累。有人问我,你到底收获了多少,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敢说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错哪了,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学习完传统文化后,我喜欢把我收获的成果,比作纪检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以后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内心会给它一个最准确的判断:它是对,还是错。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业、感恩华学恩学、感恩老师、感恩义工、感恩学长。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了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由此可见,很多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认识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引领人类走上一条通往明天的和谐发展的光明大道。

学习传统文化,就要从孔子那里学起。

今天我们所要推广的《弟子规》,就是孔子思想的一种具体化。《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是个教书先生,《训蒙文》是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蒙学读物。后来,这本书被清朝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分五部分编纂成书,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守的规范。

在道德行为规范严重缺失的今天,出现了太多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感到忧虑,所以在学生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大力推行《弟子规》,将德育生活化,成了当务之急,这也是让世风好转的必要的保证。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应该怎样推行《弟子规》呢?

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诵读和理解。学生要诵读,老师也应该诵读。

前人告诉我们: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于无。纵然会背,仍应“看文而读”。因为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而读,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据说,孔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穿竹简的熟牛皮绳,磨断过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读遍数之多。通过诵读和讲解,了解《弟子规》对我们各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去践行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时时处处进行提醒,让他们遇事进行反思,能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来做。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心中其实都有向善的一面,我们要把这种潜在的东西挖掘出来,让他们经过不断地践行和反思,使正确的做法内化在他们的心中,并使之成为他一生所遵循的处事原则。

第三、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说文》里,“教”字的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这就告诉我们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推行《弟子规》,离不开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否则,一切就会流于形式,书中的要求就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不能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品质。推行《弟子规》已初见成效的吉林松花江中学的王琦老师曾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学习《弟子规》一定要重实质,不要只重形式。所以,老师应该对圣贤的要求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认真去践行,这样才能真正带动学生去做。

第四,发动家长协助我们践行《弟子规》活动的开展。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孝是规范孩子行为和思想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我们要从孝入手教育和引导孩子。文化中心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个道理,也是事实:家长们自己也许在孝方面做得并不好,但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所以推行《弟子规》一定能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如果我们在校内由我们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提醒孩子,在家里有家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督促孩子,协助我们的工作,试想,我们的工作肯定又有了一重保障,而且我们还会由孩子、家长将影响辐射开来,使我们工作的效果大大加强,范围不断扩大,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今天,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有太多让我们觉得不好的现象,那么我们这些教育孩子的教师,就有责任改变这种现象,让家庭更和睦,让人与人之间更和谐,让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践行《弟子规》,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1、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

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与正当权利。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法律仅作为治国的某种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就难以存在与发展了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的实现,不仅个人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法办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一、基础世界观

要学习传统文化起码要先接受先贤的世界观,你俩要先在一个语境里,才可能稍微明白点先贤在讲什么,而不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华夏先贤们书写的典籍出现在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科之前,是先贤言行的记录,所以拿西方研究文史哲的思路来学习华夏典籍窃以为不太合适。先秦元典代表着古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行为方式,所以真正的传统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的。既然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指的上承先秦时期的干货,那么自然不包后来从天竺传来的佛教。

二、开蒙第一步

汉字表达了形声意三方面的信息,包含着华夏先祖对自然真实的认识。或者说,汉字是承载华夏先祖对自然真实认识的一种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一段动作,一个立体的场景,乃至一段“自然真实”。所以不明白文字背后的自然真实含义,那么对经典的理解就会浮于表面,或者师心自用,自己胡编。

就比如《三字经》里提到的:“性相近,习相远”

习在《说文》里是“数飞也。”其实说的是小鸟拍打翅膀的样子。小鸟想要飞翔,需要不断的重复的拍打翅膀。所以习字其实代表着重复的不停的行动。所以这句话说得是后天的`行动的积累是每个人变得不同的关键。而不是简单的学习的意思。

所以当我们越来越贴近文字背后的自然真实含义,就越容易明白典籍中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古人言简意赅,好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图书馆。

所以开蒙认字其实是第一步。在古代这是小孩子们的必修课。

三、学习套路

说完了上面的,才跟大家聊聊学习的方法。古人学习经典讲究师说家法。现代人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方法是要知道的。

第一,学之以专。专可以先简单的理解为专注,认真。而且这不是说简单的看书时认真,而是广义上的专注,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探索,这样才有可能触碰到典籍叙述的干货,或者说真正的有可能理解一点典籍在说什么。而不是浮皮潦草,看过一点就觉得自己咋样了的那种啦。夫子学琴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下哈。

第二,学之以序。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序列。学习讲究序列,就像先学小学数学,然后才能学懂初中、高中乃至高等数学一样。学习传统文化依然也需要讲究序列,从基础到高深,而不是好高骛远,小孩耍大刀啦。《三字经》就算是基础啦,是开蒙的重要书籍。大家往往低估了严重低估了应麟先生的水平。

第三,学之以勤。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勤奋。克服困难,努力前行。三分钟热度是做不成事情的,坚持不懈才能有点希望。“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就是如此,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第四,行而知之。我们之前说过,经典是先贤行动的记录。如果去了解古人小时候学习的内容,就会发现古人先从扫洒应对进退之节开始学习,说白了就是具体的生活技能,然后才是学习典籍。

为啥?

因为你自己不去做,看了别人说了一堆以为明白了,但其实完全没有理解呢。最简单的道理,看美食视频看了很多,自己做的时候也难保不翻车。

而如果自己用心做一些事情,那么再去听闻一些相关的道理时就会豁然开朗,理解很深刻。这其实也说明行动比简单的上课读书更重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光读书还不够,还要按照去做,去实践,在行动中体会具体的行为尺度在哪,在做事中印证书中的道理加深理解。此谓诚心行义则理。

最后,古人的学问有时候是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而做出的表述,离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所以完全照搬并不会适合当今的情况。所以要通过行动体会析出典籍中的干货或者说实质,这样才能做好执古以御今,崇古而不泥古。既不能一棒子打倒完全否定典籍,也不能光推崇却不考虑时代情况。此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

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园长面对老师,尤其女性,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身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给学生做出表率,正确引导员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只有员工心平气顺,工作才能有积极性,才能达到和谐共处,更好的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

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1、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处事修养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向新同事学习新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学习表面,还要努力将之付诸于实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教书育人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可耻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但是在年轻的中国一代中,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所以我们现在仍有必要系统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授于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当将其应用在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上,努力做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这项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园长面对老师,尤其女性,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身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给学生做出表率,正确引导员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只有员工心平气顺,工作才能有积极性,才能达到和谐共处,更好的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观看陈大慧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后,感触很深,同时也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观看,重新接受圣贤教育,重新认识人类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的人们,认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纠正过来。

在影片中陈老师讲到《三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个人性,那个天性,那个人性是本善的,本来就是善的。善是什么呢?纯净纯善,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与生俱来就这样。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颜色,无味,无味道,无嗅,也无这个气息,没有气味。透明的,这就像人性一样。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样的我们,现在却面临着重重“污染”,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天天充斥着我们视野的是:一件件罪恶的事件,一段段见不得光的丑闻,扭曲的价值观,罪恶的金钱观,老无所依,少无所养。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现在人们,精神文化却如此的可怕。陈老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让他保持他这个纯善的人性的话,他那个刚出生的时候、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变了,特别是传统文化匮乏的今天,人们脱离了圣贤教育,抛弃了世界观、价值观,放纵了自己,丢失了本性。受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周围的朋友,周围人的错误的价值观、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影响,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会噬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应该接受圣贤教育,改变自己的错误价值观与自私自利,多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并且要抛弃一切杂念,真正的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这一过程并不难,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接受正确圣贤教育,抛弃太多的物欲和金钱观,一旦这教育恢复,实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绝对不难。现在的人欲望太重,每一个人都欲望炽热,完全糊涂了,欲望把我们的心给包裹住了,像厨房里的灯泡一样,被油烟熏黑了,到最后到厨房开灯跟没开灯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擦灯泡,先擦自己的灯泡,和谐自己的身心,擦一点亮一点,最后身心就光明了,一切罪恶、不和谐全都消失了。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处事修养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向新同事学习新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学习表面,还要努力将之付诸于实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教书育人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可耻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但是在年轻的中国一代中,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所以我们现在仍有必要系统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授于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当将其应用在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上,努力做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这项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听完马主任的讲课后,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讲到《弟子规》《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我能为父母做到的却很少,真是太不孝了,当父母多唠叨几句时“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的回答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连天

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了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与感恩。定会被我们的感恩行为所感动。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孝敬我们的长辈。让我们对着爸爸妈妈大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经过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培训,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无论是蔡礼旭老师、钟茂森博士的"孝"主题讲座,还是肖陈颖老师的运用弟子规来教育感化学生,无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我在听讲座的同时,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颜。

在几位名师的讲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专题讲座。肖老师亲切、大方,还有那发自内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带入了她的讲述中。肖老师体态优美,语言流畅,讲话速度比起一般语速要慢些,却显得更加稳重,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让听课的人心里很舒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样面带笑容上课,学生一定也会感觉上课是种享受吧。

肖陈颖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率先用《弟子规》教学法,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爱与感恩,使得孩子们的道德素质与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肖陈颖老师讲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规来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听了讲座,重新拜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后,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女儿,一个老师的深刻的反思。

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肖老师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快速的节奏和浮躁的氛围,不仅让学生也让我们老师内心不再是那么沉静。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中任教,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课堂秩序不尽如人意。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学生成长和在教学工作中懈怠的借口。我原来在教学中总是容易“三分钟热度”,在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时间长了,当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的时候,就会心生懈怠,只重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做班主任工作时,一开始也是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但当学生一再犯错时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现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一份真正的爱心。没有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改进,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自信的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败。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学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则。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只要我们用心、用行动去做每一件事,不仅仅能让我们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会培育出许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做一个真正幸福的教师,让我们把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