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2024/08/24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教师磨课心得体会(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准备国家赛课中我经历了“磨课”。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3

今天(7月25日),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项目办的同志们一起到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看望,了解研修的进展情况。接着,召开各个学科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搞好远程研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课例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课”,而“磨课”运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4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5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同样也离不开反复推敲,不断调整与修改,这就是常说的“磨课”。

昨日,象蚁科技创始人牛君诚老师从邯郸自驾8个多小时到达北京慧销邦,与韩晓宾老师共同研讨为期3天的筑基运营系统课程,为慧销邦学员日后打造坚实的基础。

牛君诚(阿牛哥):一个行走在江湖上的天涯客

十七年的互联网老兵,曾任阿里巴巴讲师团导师,荣获阿里巴巴“孺子牛”奖;

多次被地方政府邀请担任企业论坛的参谋和嘉宾;

多家零售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和架构师;

为多家互联网巨头提供运营架构设计及人才布局,擅长互联网商业顶层设计,流量运营架构。

好课是磨出来的。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

两位互联网营销的导师,尽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有自信,但为了创业云学城的学民能够更好的通过“学习练习实习”的三习一体模式,真正掌握互联网营销的实操技能,特开展3天的筑基运营磨课过程。

磨课的过程是煎熬的,阿牛老师和韩老师一次次推翻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次次修改自己的上课环节,那种食之无味、夜不能寐的滋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直至深夜2点才结束第一天的磨课历程。

但是通过磨课,两位导师更深知接下来为创业云学城学民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忙碌带来的是丰厚的积淀,顿悟过后是深层的体会和思考。

筑基系统课程,是慧销邦五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门系统,也是实操必修课程,社群是互联网营销的`基础,社群玩不转,一切都白干!让学民通过3天微信直播学习,7天练习辅导,21天实习陪跑,完整的31天学习过程,帮创业云学城学民打牢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树立互联网。赚钱的决心,实现互联网创业的从0-1的成长蜕变。让学民掌握互联网的商业未来!

筑基运营系统课程体系的五个关键词就是完善、专业、落地、实战、见效。让创业云学城学民通过学习而改变,经过改变而强大,实现销售人才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创业云学城存在的价值。

什么是创业云学城?

慧销邦·创业云学城,是慧销邦依托北大纵横商学院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的互联网创业虚拟城邦,是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生态服务的平台,是互联网创业者的理想之城。

创业云学城的建立,专门针对学历不高、条件不优、经验不足和能力不够,又想高质量就业,低成本创业,高回报副业变现的群体。给所加入的学民提供更大的收益,让学民可以自主学习、掌握互联网创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高精就业镀金,深度创业赋能,快速副业变现,从而打造高素质、有价值的人才。更能够借助创业云学城平台寻找合作伙伴、合作商机,坐享100万人的内循环市场。

“投资一份信任,储蓄一个观念,收获一生财富”是我们的信条,打造高质量、有价值、有梦想的人才是我们的希望,人有所才,才有所用是我们的宗旨。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6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7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8

磨课犹如磨剑,锋芒在无数次花火中呈现。当然这样的花火便是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积累,把智慧和精华聚集在一起的过程,去努力呈现出每一堂精彩的课堂。

我认为精彩课堂的基础是深入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核心内容,去钩织一个有型的网,这样才会在有条有序的去组织语言,顺利地进行余下的准备工作。

当然在和众多优秀的教师进行磨课活动的时候,也让我受益匪浅,那些都是我自己在书本及日常积累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好课是磨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精心去设计方案,用充足的准备去讲好一堂课是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的,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积累,让我更好的掌握了磨课的重要。在课堂去营造和谐的气氛,热情可以让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象,哪怕有时候他们说的并不正确。并且这样还可以在他们的错误中进行延续的剖析,去引导开拓等,要完成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各种因素,这样磨课虽然艰辛,但是其中快乐和收获才是最大的。

磨课让我必须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要先让自己不断积累去体会其中的精华,还要加上自身的观点理念,灵活地运用在授课当中去。在磨课中不止提升了我的勇气和自信,它让我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接合在一起,从这样的深厚的积累中让我的授课更完善,其次更加完善自己的内心,磨课带领自己越来越强大,不畏艰难困苦,要不断突破创新,这正是要讲好课不可或缺的精神。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9

磨课犹如磨剑,锋芒在无数次花火中呈现。当然这样的花火便是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积累,把智慧和精华聚集在一起的过程,去努力呈现出每一堂精彩的课堂。

我认为精彩课堂的基础是深入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核心内容,去钩织一个有型的网,这样才会在有条有序的去组织语言,顺利地进行余下的准备工作。

当然在和众多优秀的教师进行磨课活动的时候,也让我受益匪浅,那些都是我自己在书本及日常积累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好课是磨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精心去设计方案,用充足的准备去讲好一堂课是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的,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积累,让我更好的掌握了磨课的重要。在课堂去营造和谐的气氛,热情可以让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象,哪怕有时候他们说的并不正确。并且这样还可以在他们的错误中进行延续的剖析,去引导开拓等,要完成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各种因素,这样磨课虽然艰辛,但是其中快乐和收获才是最大的。

磨课让我必须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要先让自己不断积累去体会其中的精华,还要加上自身的观点理念,灵活地运用在授课当中去。在磨课中不止提升了我的勇气和自信,它让我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接合在一起,从这样的深厚的积累中让我的授课更完善,其次更加完善自己的内心,磨课带领自己越来越强大,不畏艰难困苦,要不断突破创新,这正是要讲好课不可或缺的精神。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0

昨天我们全体实验小学高语组教师听了三位年级主任的示范课,三位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灵活地运用了导学案,为青年教师作了很好的示范,特别是赵老师的《莫高窟》让我感触颇深。

一、依课型灵活运用导学案。

赵老师在讲《莫高窟》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壁画的特点,并且渗透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教给了学生学法。在学习彩塑这一部分时,灵活地指导学生运用学案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赵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启发想象,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仿佛被带到了敦煌莫高窟,亲眼看到了壁画,学生的想象完全得到了开发。

三、朗读与分析结构相结合。

在讲到第二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朗读,小组汇报朗读时自觉地根据句子结构做了角色划分,朗读效果很好,赵老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作了讲解,学生对这种结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语文课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时光!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

在磨课中成长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在评课议课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前段时间执教《黄鹤楼送别》时的深切感受。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是古诗的背景,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三方面。

为了理解得更深刻些,我搜索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阅读了多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自认为胸有成竹。但在试讲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引导孩子们读文体会两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后,汇报时有孩子直奔文章末尾,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赵老师告诉我,交流时要有调控。

2、教学语言随意,要求读,展示时却让孩子演,有些为难孩子们。王老师告诉我每一步的教学要干什么必须心中有数。

3、对学生的评价语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4、对教材的理解没有高度……

经过多次修改和推敲之后,我登上了公开课的讲台。读诗,解诗意,想意境,悟感情,虽然每一步的教学我都清清楚楚,但教起来总感觉有点费劲,教学时间前松后紧,教学任务完成不充分。要老师告诉我,诗题的理解花费时间过多,可以在回顾课文内容之后顺便解决。另外,教学过于理性,侧重古诗,朗读课文时间少,有些教学环节重复。这些点评实实在在,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两位师傅和我一起分析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该怎么问,怎么导。每试讲一次,我都要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四次试讲,四次反思,我的教学思路逐步明朗,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都心中有数。又一次面对外校的听课教师,我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心中无比高兴。因为我明白每一次登台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孩子们负责,更是对学校负责。

在磨课中成长,感谢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实验小学真的是个大熔炉!

一直觉得一堂好课是教师用心来上的。是要经过千锤百炼而来的,它前前后后要教师付出若干的时间与精力才行。本学期的评教评学结束了,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

本学期五年级的执教内容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讲述谈迁在若干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之后,从头再来写书稿的.一件事。教学时我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数字入手,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让学生走进主人公谈迁的内心,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并能用朗读来表现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深刻体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尝试为课文补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谈迁遭受厄运后的心路历程,写一写谈迁二写《国榷》时某个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说中积累,看中想象,写中运用;让学生既能“得意”,又能“得言”。

第三,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会有希望。

几次琢磨下来,我觉得,教师要做指路人,指明目标,引导方向。自己务必声情并茂,感情充沛,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以情引情,以声换声!其次,要循循善诱,善于耐心地等待,能让学生拥有思考的时间,也许是10秒,也许更长……接着,处理类似于“500多万”“6次修改”“一点”“一百多里”这些细节方面,要结合生活实际,比较与联系,让学生更加能深切地去感受、体会,再深层次地感悟。再者,动情之处,配以感人肺腑的音乐,这就增加了一抹亮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尝试做探路人,去历经崎岖坎坷,坚持探究。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会,继而再用朗读去表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得意得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名垂青史”一词,是在抽取了内在含义后仅剩的意义空壳,要赋予它以活的情状再现,就必须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去感悟。通过四幅画面再现谈迁重写《国榷》时的情景,旨在发掘学生一切已有的生活来源,化枯燥死板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借助想象,冲破时空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捕捉人物的鲜活,深化理解,入境动情。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我参加了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此次研修活动既有专家引领、示范指导,又有实际操练、分享交流,真可谓精彩纷呈!回顾专家讲座,我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总结为四个字:读、思、做、写。

第一是“读”。几乎每一位专家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不仅是学生读,还有老师读;不仅是成篇的读,还有整本的读;不仅是读文学著作,还有读其它哲史科普类书籍。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底蕴,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生动一点,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一点。

第二是“思”。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我想就是因为他们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专家的“创意写作”、“智趣课堂”……哪一样不需要创造性思维?哪一样不需要教师多想一想?想得多,教学才能更深入,更有新意,更有魅力!

第三是“做”。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说学到了知识,要运用于实践中,这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位专家的理念、策略,都是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得来的.,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听了都觉得很实用,很接地气,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第四是“写”。如果反思自己,在“读”“思”“做”“写”中,最缺哪个,我想应该就是“写”了。有时,看到一篇文章,上了一堂课,听了一个讲座,心灵受到震撼,也会有所思考,也会在教学实践中有所转变,可就没有是写下来,可能还是逃不过一个“懒”字。再看看这些专家们,每个人都是笔耕不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只有“写”,才能将自己的感悟总结、提炼,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实践成果。不仅要写教学反思,还要以自己的视角写教材解读,这样才能吃透教学。今后,我也要多动笔,虽不能像专家们那样出书立著,但能让自己的点滴感悟聚沙成塔,也是很好的。

不同于以往的培训,本次培训还有学员备课磨课,交流展示这一环节。同行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如切如磋,反复打磨,为我们呈现出一节又一节精彩的说课,专家们的精准点评更令我茅塞顿开。为期一周的研修,时间似乎很长;学习交流,时间又似乎很短。时钟的脚步在专家们的妙语连珠中悄悄溜走,在同行们的思维碰撞中匆匆划过,积淀下的是满满的收获和甜甜的幸福。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2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些日子里,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杨亚伶主任、刘建良主任、雷同社校长以及学区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为了我执教的每一节课更是煞费苦心,大家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她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及老师们,让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3

一堂好课是怎样诞生的?经历过前段时间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尤其是跟随着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名师指点、团队每个成员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课”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次我们工作室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真正理解。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分数的意义》。

最初,我们的思路是引领学生在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分数的意义,并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试课之后,我们发现,学生虽然能清晰地说出分数的意义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感到困难重重。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如李水莲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会背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话,或者会依样画葫芦地说出有关一个分数的一句话,是否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的教学是重在体会分数的意义,还是重在体会分数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设计思路:先从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体,再体会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用“1”表示。然后从平均分不同的物体中形成直观表象;再创设自由创造分数的情境,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下来创设了如下情境:根据班上男女生的人数用分数说句话,调查班上视力不达标的孩子有多少个?你能联想到哪个分数?创设分糖游戏环节,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的过程中,由部分想整体,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体会到情境虽然变换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实质不变。这时候,板书不板书出分数的意义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分数意义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次磨课,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我们要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想“当然”而为之,应该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在最初,我们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在:对“单位1”的认识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双重任务上。因此,确定了我们的思路是:以问题带动,在不断变换分物体的`情境中,引领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引入“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仍然以问带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再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分数的意义。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就会沿着我们为他们铺设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本节课的重难点就会得以轻松突破。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是“时刻在为学生着想”。可是,在接下来的第一、二次磨课中,却发现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其实,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他们是有生活基础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铅笔、一个小组等等,只是没有给他们冠之以“单位1”的名称而已。于是,又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把“单位1”当做教学重点处理,只是帮助他们把散落在脑海中有关一个整体的零星表象汇集提升,引导学生用“单位1”的概念来表示一个整体的内涵。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说”早已会说。但“做”,在很多时候只是“想当然”,会自以为是的认为学生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到底已经理解了什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备课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将导致肤浅。

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分数的意义应该涉及到的知识,如分数的产生、分数符号的历史发展、分数单位、量与率的比较等内容都非常重要,极想有在一节课中就倾其所有而告之之势。这是我在备战公开课时经常会犯的痼疾,还好有其他老师头脑清醒,做事果断,大刀阔斧,修枝剪叶,才令得本节课不蔓不枝,主干分明。

但是对 “量”与“率”比较,终难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试课中都作为重点关注点之一。后来在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下删减一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她们让我懂得设计教学不能因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为求新而花样百出,一定要把握准重点,懂得取舍。

俗话说,好事多磨。其实,“课”也是要经过多番磨砺才有可能变成经典。“磨课”带给我的不单单是一节好课,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团队中的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带给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研究每一个教学内容,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如何“磨课”,要养成一种思考习惯。经过此番磨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做得更好。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4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教学中转变了认识,从今以后要重新挑战自我。通过研修,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学方面,我把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注重考研,大胆改革,形成勤恳踏实,乐帮善带的作风。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英语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初中英语教师的风采。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应该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艺术,应该时刻洋溢着生活气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尽情的交流。快乐的英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英语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日子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5

本学期,我们学校要承担榆次区的开放活动。很荣幸被学校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这对于刚刚踏上音乐教学不足一年的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学校交给的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们对我的期望,从年前我就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最后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堂“好课”真的是来之不易呀!教学设计写了有十几份,为了设计好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写,一晚上的坐在书桌前反复思考,经常加班至深夜。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但它将会成长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的记忆。

我执教的是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个内容我试讲了八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组老师们的帮助,每一次上完课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同时还要感谢来自于我们网络工作室中的各位同行朋友。地域的差距没有割断我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小的网络又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每一个音该如何处理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所以在备课时,设计本节课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怎么设计,怎么问,学生才能理解,才能根据提问把这堂课的重点难点深入浅出的解决。在每设计一个问题时,就要问一下自己,通过这一问题要让学生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在《赛马》的旋律中,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这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听到歌曲旋律,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气息;用骑马这个动作表现蒙古族歌舞热烈欢快的氛围,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紧接着问学生:“蒙古族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谈对蒙古族的了解。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特定的情境中,为后面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

二、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活动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的表现力和小组中的团结协作能力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活动环节中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学会歌曲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现这首歌曲呢?请在小组内自编自导自演,我们期待一个个精彩节目的诞生。”学生马上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在这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惊人的。他们的特长在这一刻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堂课也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是很好,如: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形式还比较单一,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应再细腻点,怎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一次非同寻常的“磨课”经历,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让我初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增长了教学技能。没有“磨课”过程中的痛苦,便很难体会上课成功后的幸福。是啊,刀越磨会越亮,课越磨会越精,这节课不管上的成功与否,但这次“磨课”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不能“浮”的,也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还会继续努力,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6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7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准备国家赛课中我经历了“磨课”。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8

今天(7月25日),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项目办的同志们一起到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看望,了解研修的进展情况。接着,召开各个学科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搞好远程研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课例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课”,而“磨课”运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19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0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1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2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些日子里,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杨亚伶主任、刘建良主任、雷同社校长以及学区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为了我执教的每一节课更是煞费苦心,大家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她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及老师们,让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3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准备国家赛课中我经历了“磨课”。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教师磨课心得体会 篇24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观摩了xx学校几位教师的专业课,她们讲得十分出色,通过观摩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准备充分

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位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注重教学导入

为什么每位做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这几位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各位老师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和。如任晓慧老师在讲到克隆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影响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有关克隆人的图片,在视觉上给学生们震撼,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了基因技术造成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4、教学过程结构精密,时间分配恰当。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多媒体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各位老师就充分表现了这点,不仅教师基本功十分扎实,语言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洪亮,而且无论从制作的还是上课的技巧来讲,构思非常得好,让学生在这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能够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年轻教师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教师。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吸引学生?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