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面的简单基本的语句表达,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现在我就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代表。《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种词句的重叠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语意层,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在我的理解而言,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翻译为白话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隐喻层,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么意义,产生另外一种什么意义。因此,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
杜甫的诗有“史诗”之称,以其《兵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拓土的穷兵黩武政策所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象征层,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以李煜的《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为例,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虏之前,其次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入宋之后,其词转为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该词是李煜被俘之后的一首抒发亡国哀情的诗歌,借风雨催花之景抒发亡国之痛,其深刻隐喻义,还告诫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对四层分析法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也是我的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综上所述,四层分析法确实为文学作品的鉴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
语文,19xx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已经上了大概xx年的语文课程。而这次语文课程的学习之前,我已经有一年没有接触到语文课程了。
小学的语文学习,是以抄、听为主,每次语文的课后作业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学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学的课文抄几遍,回家听写字词还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记和做为主,十篇课文有八篇会有背诵要求,碰到优惠的时候,就是写着,背诵你认为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诗词的话,百分百的需要记忆而在选修大学语文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死大量脑细胞,掉大量头发的准备。可是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要写5篇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并且在后来的学习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学和中庸。
但是观后感、读后感又让我头疼了,在进入大学后论文写的.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蛮官方的,在之前,因为考试的原因,也是议论文练的比较多些。并且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娱乐的占多数,碰到好的,有意义的也只是摘抄下来,或者和朋友调侃几句,很少有用笔记下来。而且老师说的字数不限,让进入大学后挺多了20xx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没有安全感。但是,在这之后,在每次看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关注的地方更多了,会想他的
背景,会把里面的人物做比较,也会想他是这样的,而我碰到同一种遭遇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在后来的学习中,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真的很吸引人,并不像去年我上老师教的中国茶酒文化那么枯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经常用象形文来解释,而且偶尔也会放些视频让我们,观看。在后来中庸和大学的学习中,详细的解释,让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并且记忆。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应用公文有十三种,它们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贯通。于是,在老师的知道下,我知道,它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是可以用一个膜拜去写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说,它不会让你看起来流连忘返,更不是散文,让你看一两遍都看不出它在讲什么,它要求的是言简意赅,语言简短,而意思明确,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什么生动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说的,要表达的,言简意赅的说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对应用公文的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来是我没跟同组其他成员达成团队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备课效果不好;二来我选的是古文,有句话说的好,“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把学生们最怕的古文选来作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在经历了一周的煞费苦心之后,我那从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来的备课稿中终于出来。为了写这份备课稿,我曾一次性在网吧待了几个小时,查找资料,也去找过其他的教案来参考,又去图书馆翻阅关于《春江花月夜》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后一共七页纸。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一周来的郁闷全抛到了脑后,兴冲冲地到班上后,找来其他组员,开始分配任务,并商量了一些讲课步骤,就等着时间的到来。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古文,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无精打采,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第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老师在安排活动时,让我们五人一组,评分自然以组为单位,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人的能力始终不如一个团体强,只可惜,这次活动没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不能发挥出更大的团队力量,不过,它还是加强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我想,如果今后再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其发挥出应有的力量。第三,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内容就多,再加上对内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没能把握内容分寸,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第四,这次活动,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
这个学期,老师除了安排了讲课活动外,还给我们布置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课外阅读,读一本你觉得好的书。我选择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今年我选修了中国民间文学,在认真听完了吴新锋老师的每一堂课后,使我对于民间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民间文学的存在,是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然后,吴新锋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经典神话与传说,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从神话到传说,从传说到史诗。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在“重理轻文”的今天,我觉得民间文学让我们理科学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因为感性的终点是理性,理性的终点是感性,哲学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两者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起了当代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毕生追求的人生哲学和治学态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我觉得,这就是民间文学教会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一个学期一眨眼又过去了,语文课也结课了,突然感叹时间流逝的很快,在大学语文这门课上,我感到了新颖,她的魅力让我讲它的划分从公必课上提升到了兴趣参加的组织活动力。因为喜欢吴老师的课,喜欢吴老师在课堂上激情的讲课,用一种特别的教学手法为我们传授知识。在这一学期的语文课上,让我学到了很多,吴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课本上的只是,还跟我们讲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她讲到她的亲身经历的时候有时候会潸然泪下,有时谈到她女儿的时候又会很骄傲,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吴老师的心情而起伏。吴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其他课堂上的大不同,她是以一种随堂练的形式来考察我们的,不仅让我们锻炼了我们的胆识,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地更好的与别人沟通。
其实,对于语文这门课,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了。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仍然要学习语文,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实,大学期间,我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很枯燥的事情,每天面对着字音、字形、文言文、背诵等等细节方面让我备受煎熬。
但上了大学语文这门课之后,让我拥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突然觉得语文其实并没有像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了,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去循规蹈矩的学习了。反倒让我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个语文的课堂上,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学习的,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会有人评论你说的对错与否,你可以自由的发言,自由的与老师、同学交谈。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用心的看待欣赏一篇文章,如何接受自己之前没有接触和了解的事物,如何乐观的生活。在这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美,她优雅、含蓄、美好不失真实。人的成长,阅历的积累对于人生的思考理解也是对更多东西认识、理解、认同的基础。很多感受的共鸣,不同思想的碰撞才是作品的成功。
但在这个课堂我体悟最深得还是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厚积薄发才有机可谈啊,并且与别人交流起来才会很自如。丘吉尔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整整二十分钟里,他只讲了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丘吉尔用他穷极一生的学习经验告诉人们,学习的路上应该坚持到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语文,也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多读好书,名著等等书籍,虽然会有一定的枯燥,但是我们如果深深的读进去了,就会体会到她里面的内涵,我们一定不要放弃语文的学习,因为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道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与其他人更好的交流。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良好地方,它带我们走进了真正的文学的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交流。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而大学语文带给我的确是无尽的享受和人生的思考。在我看来大学语文,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门大学学科,她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洗涤我们的灵魂。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没有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以自己的真实来承接她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犹如我们的人生,刚开始我们必须为了生存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生存方法,但是当我们能独立自主时,我们的生活也便不再是一般的生存下来,活下去。我们的生活是去享受世界的美好,去聆听大自然。去升华我们的人生。现在,大学语文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她给我人生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息。她不仅给了我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如那最温暖的晨光温暖着我,让我在累的时候停下来,为了明天的升华,整装待发。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云南农大,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仅是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今天,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大学语文你给我的还有民族自豪感。
在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的今天,我们需要一片宁静的天空,让我们放飞思想,放飞灵魂。当我们看到某某高管腐败落马时,我们需要大学语文给我们一个灵魂升华的天堂,让我们坚信泱泱大国,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之风必定会打败那些歪风习气。当我们为某一次的困难止步不前的时候,我们需要大学语文给我们一个充满力量的拥抱,让我们期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我们在大学生活中迷茫时,我们需要大学语文给我们敲响警钟指明道路,让我们憧憬雨过天晴后的美丽与温暖。大学语文,你必将陪伴我终生,我也必将受益终生。
今年我选修了中国民间文学,在认真听完了吴新锋老师的每一堂课后,使我对于民间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中国民间文学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民间文学的存在,是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然后,吴新锋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经典神话与传说,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从神话到传说,从传说到史诗。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在“重理轻文”的今天,我觉得民间文学让我们理科学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因为感性的终点是理性,理性的终点是感性,哲学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两者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起了当代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毕生追求的人生哲学和治学态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觉得,这就是民间文学教会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应用公文有十三种,它们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贯通。于是,在老师的知道下,我知道,它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是可以用一个膜拜去写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说,它不会让你看起来流连忘返,更不是散文,让你看一两遍都看不出它在讲什么,它要求的是言简意赅,语言简短,而意思明确,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什么生动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说的,要表达的,言简意赅的说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对应用公文的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来是我没跟同组其他成员达成团队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备课效果不好;二来我选的是古文,有句话说的好,“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把学生们最怕的古文选来作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在经历了一周的煞费苦心之后,我那从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来的备课稿中终于出来。为了写这份备课稿,我曾一次性在网吧待了几个小时,查找资料,也去找过其他的教案来参考,又去图书馆翻阅关于《春江花月夜》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后一共七页纸。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一周来的郁闷全抛到了脑后,兴冲冲地到班上后,找来其他组员,开始分配任务,并商量了一些讲课步骤,就等着时间的到来。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古文,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无精打采,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 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第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老师在安排活动时,让我们五人一组,评分自然以组为单位,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人的能力始终不如一个团体强,只可惜,这次活动没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不能发挥出更大的团队力量,不过,它还是加强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我想,如果今后再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其发挥出应有的力量。第三,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内容就多,再加上对内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没能把握内容分寸,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第四,这次活动,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本学期我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网络教学对13 个专题的学习。让我对于人文,历史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一定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完整的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在基础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通过本学期我们网络教学对一些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和写作部分的学习。首先,对《红楼梦》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和清代时期的文化进行了了解。其次是秦汉文化和司马迁传纪的学习。对秦汉文化诸子百家有了一些认识。
烂漫主义诗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屈原“楚辞”的特点是一种骚体形式,这一形式是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来的。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而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远祖下面是唐代,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8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在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而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初唐四杰”为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一改前朝诗歌绮丽余习、浮夸之风,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唐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所谓的“开元盛世”,社会文化也发展到了鼎盛,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唐朝最具代表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在宋代,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代替了诗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宋词也逐渐形成两大派,一个是豪放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突出。另一个这是与之相对的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意为婉转含蓄,因此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而元代出现了曲,元代的词,比较宋词,颇为逊色。元词可以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个部分。这时候的词作中写得比较动人的是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其中还有表达爱情的《西厢记》等一些著作。
外国文学主要是欧洲文学从古希腊、罗马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学中很丰富的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和史诗则反映了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时的希腊生活和斗争。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突出征服自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感。《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我觉得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己。其次,在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这个时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文人雅士。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让我们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不断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了各个时代显著特点,并让我们不断的反思当下,进而促进我们历史的不断前进。
当然,语文也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文化品位、历史事件,了解了某些诗人的气节与处世之态。
语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天生重要。学习大学语文使我更加向往文学的世界,[为您编辑]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想用最平淡的语言创造一个不平凡的意境,想用粗糙的文笔记录被挥霍的幸福。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文学的魅力,让我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转眼睛间,这个学期短暂的大学语文生活随着紧张的复习阶段到来而结束了。
回想这段时间以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每一次生动精彩地讲解,都能让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并认真做好笔记,在老师的言语中仿佛自己已从枯燥的书本文字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了解文章中的更多相关知识,促使我对文中的内容起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虽然自己白天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也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课本,感觉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难得欣赏的好作品,所以更会细细的品位作者文中所用的词句,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这些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段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出自《老子死章》这篇课文,它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事物是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相信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知道要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虽然书本中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近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等等的选取,都是教育家们精心编制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哲理,领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启发心智,开拓视野。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回忆起那大学生活前的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开始,到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由浅入深的走了过来,可是当时却有着为“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心理,并没有把知识牢固的掌握。如今自己经参加了工作,接触的人和事物相对更多,越发自己的知识面狭窄,选择继续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并且总结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大学的学习是一个自发性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阶段,学习心态要转为“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不论学习什么专业,或是从事任何一种工作,乃至将来从事复杂的管理工作等,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说话的语言色彩以及感染力、说服力的培养等也都离不开语文。
只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即使离开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还依然能把它运用到其他的知识积累上,这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的,语文让我们学会了追问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树立了人文关怀的意识,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我也开始学着用独立的思维和充满想象的创造力来完善自己,确信学好语文便可以受益终身。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本次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精彩地讲课,与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使我对如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科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极大的启示。以下就三天听课内容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把好学科定位,定好培养目标。李瑞山教学授鲜明地提出了大学语文的本质是“高等母语教育”的论断。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人们给大学语文承担了太多的重负,以为大学语文是个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务外,还必须具有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学科的定位太高,目标实现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结果不勘重负,大学语文沦为四不象的边缘学科。因此,必须守正出新,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本次培训中,李瑞山、陈洪教授提出大学语文是“高等母语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学科”的观点,给出了大学语文准确的学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标、培养方向明确,才能使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选“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给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新理念:《大学语文》教材地编写要遵循一个“好文章”的思路,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着眼于通过“好文章”的欣赏和体味来提高语文能力。“好文章”要讲究经典,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先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硕果,反映的是先贤哲人的生活与情感,虽然远离现实,年代久远,但这些文明的积淀并没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给人以启迪和感悟,依然能成为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的范本。“好文章”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文化已发生了重大转型,许多文学研究者,将自已的研究视点,聚焦到日益变化的社会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阐释新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通俗歌曲、影视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学等都进入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大众文化语境,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文本体系。只有以“好教材”为依托,以“好文章”为核心,大学语文教学才能以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用“好方法”讲“好文章”。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盘活“教”与“学”的关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如果满堂灌,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而学生囿于教师权威的说教,缺乏学习的自主权,那么,大学语文的教学就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无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大学语文文本的“好教法”是引导法。教师是导游,引领学生在文本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风光无限处可以驻足,指指点点,略作介绍,自己真认为好时也可以大叫一声“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尤其不要重复别人的陈词滥调。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文本欣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不能脱离整体感受来讲具体的技巧。首先,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味感受文本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教师才能在技术层面上指导学生去把握为什么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学生从反面理解文本,教师也不能强求学生观点的归一。只有允许对文本理解的多样化,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参与,才能把“好文章”讲活。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现身说教,用十篇文章诠释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学方法用活了,用对了,教学相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用“新技术”“新手段”上好一堂课。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粉笔”,其局限性是课堂容量小,教师所讲受限,学生所学不多;教学形式单调,教师腻味,学生乏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成为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次培训中,冯大健博士给我们具体讲授了新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网络与建设、网络教学软件使用等知识,充分诠释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1.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信息,供广大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挑选,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提供了信息支持。2.新技术形式多样化,如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文本、视频,使教学信息处理多维化、集成化,大大丰富表现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促进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更为灵活,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天短暂的培训,使我有机会学习、借鉴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受益匪浅,我将把本次学习的收获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本学期我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网络教学对13 个专题的学习。让我对于人文,历史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一定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完整的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在基础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通过本学期我们网络教学对一些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和写作部分的学习。首先,对《红楼梦》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和清代时期的文化进行了了解。其次是秦汉文化和司马迁传纪的学习。对秦汉文化诸子百家有了一些认识。
烂漫主义诗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屈原“楚辞”的特点是一种骚体形式,这一形式是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来的。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而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远祖下面是唐代,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8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在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而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初唐四杰”为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一改前朝诗歌绮丽余习、浮夸之风,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唐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所谓的“开元盛世”,社会文化也发展到了鼎盛,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唐朝最具代表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在宋代,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代替了诗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宋词也逐渐形成两大派,一个是豪放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突出。另一个这是与之相对的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意为婉转含蓄,因此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而元代出现了曲,元代的词,比较宋词,颇为逊色。元词可以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个部分。这时候的词作中写得比较动人的是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其中还有表达爱情的《西厢记》等一些著作。
外国文学主要是欧洲文学从古希腊、罗马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学中很丰富的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和史诗则反映了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时的希腊生活和斗争。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突出征服自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感。《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我觉得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其次,在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这个时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文人雅士。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让我们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不断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了各个时代显著特点,并让我们不断的反思当下,进而促进我们历史的不断前进。
当然,语文也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文化品位、历史事件,了解了某些诗人的气节与处世之态。
语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天生重要。学习大学语文使我更加向往文学的世界,[为您编辑]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想用最平淡的语言创造一个不平凡的意境,想用粗糙的文笔记录被挥霍的幸福。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文学的魅力,让我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语文,19xx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已经上了大概xx年的语文课程。而这次语文课程的学习之前,我已经有一年没有接触到语文课程了。
小学的语文学习,是以抄、听为主,每次语文的课后作业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学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学的课文抄几遍,回家听写字词还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记和做为主,十篇课文有八篇会有背诵要求,碰到优惠的时候,就是写着,背诵你认为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诗词的话,百分百的需要记忆而在选修大学语文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死大量脑细胞,掉大量头发的准备。可是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要写5篇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并且在后来的学习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学和中庸。
但是观后感、读后感又让我头疼了,在进入大学后论文写的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蛮官方的,在之前,因为考试的原因,也是议论文练的比较多些。并且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娱乐的占多数,碰到好的,有意义的也只是摘抄下来,或者和朋友调侃几句,很少有用笔记下来。而且老师说的字数不限,让进入大学后挺多了20xx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没有安全感。但是,在这之后,在每次看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关注的地方更多了,会想他的
背景,会把里面的人物做比较,也会想他是这样的,而我碰到同一种遭遇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在后来的学习中,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真的很吸引人,并不像去年我上老师教的中国茶酒文化那么枯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经常用象形文来解释,而且偶尔也会放些视频让我们,观看。在后来中庸和大学的学习中,详细的解释,让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并且记忆。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13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名著,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还要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语文的学习,在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能宁静致远。
语文,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而她所表现的方式也无不传达出一份情感和一份魅力。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来自她那份美感。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美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地熠光;经历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
上嬉戏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悱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由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和悲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和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
每一次的上课,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世界,进一步开拓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早在大一上学期开学的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语文课本,一直都很向往,可是,却一直都没有上课。终于,在大一的下学期开始了《大学语文》学习的快乐旅途。
时间犹如东流的逝水,匆匆而过,如今,转眼之间,便已经和大学语文亲密接触快一个学期了,仍然清晰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这堂课。仍然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教给我们历史上最短的诗,是记载在《吴越春秋》中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老师的精妙演说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描述的是一场古代狩猎的情景。这些,都是《大学语文》在第一堂课上,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也许是,第一堂课的缘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对上课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是,我更认为的是,是《大学语文》这本书和认真负责的老师,让我记得了这一堂课。我记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满的认真上课的同学。小小的教室,弥漫着认真学习的风气。我记得了,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翻看书本,思考问题的情景。
从那以后,如果,不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我都一定会按时的来上课。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
读书,读书,一个人的读书,也许能够体会很多。但是,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唯有通过课堂上,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书本上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吸收。在我看来,《大学语文》这本教材,设计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不像是高中的语文教科书,前后两篇文章,完全没有联系。在这本《大学语文》中,前后文章彼此间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编者对诗歌、词、散文、戏剧以及译文进行分文别类,然后再以文章的作者为索引进行导读。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前后的几篇文章,能够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当时所处在的年代,并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学语文》中对,李白的解析,选用了《蜀道难》、《将近酒》、《行路难》(其二)、《登金陵凤凰台》、《忆秦娥》,其中前三首诗我在高中便已经学过,当时的我以为已经懂李白了。而在读了《登金陵凤凰台》后,却让我了解了李白,忧国忧民的独特感受,他更是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旨尤为深远。而读了《亿秦娥》后,相对于别的词来说,这首词,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是让我体会到别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时间的李白,不同地点的李白,而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所有的一切,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设计,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能够让每一名读者全面了解一位伟大诗人,了解到诗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风景。
在《大学语文》中,除了能培养自己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外,另外,还让我学习到了,论文是如何写作的。写论文,对于我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来说,也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毕竟早做准备,就多一份就业的资本,这个,我觉得是《大学语文》带给我在别的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论文的写作流程,让我懂得了一篇论文写作的困难程度,时间,精力,资料这些都是严峻的挑战。所以也就不奇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论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经接触到了论文的写作,这样一来,也让我心中有了底。这是我上《大学语文》课程以后,同样很重要的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在这个学期以来,学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学的语文,不同于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于高中的死记硬背。上了大学,上《大学语文》,是要学习如何去欣赏语文,是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来到了大学,学了《大学语文》,让我明白了,原来诗词是可以这样去欣赏的,文言文是这样的去理解的。这些,在我没上《大学语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爱上了平时没事就吟诵诗词,体会抑扬顿挫所带来别有一番的韵味。
以上的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学语文》后的心得体会,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却是,让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去学习语文的,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式。正是因为如此,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这个学期,我爱上了去图书馆,爱上了去看各种文学类的书籍。
感谢有《大学语文》,让我体会到了书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让我通过书本体会了世界的不一般。不仅如此,我还觉得,因为我是学习市场营销的,将来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么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学语文》的出现,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今的我,比起上个学期,驾驭文字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早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便已经告诉我,要想学好一门的功课,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习题,而是看他对这门是否有很大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而《大学语文》正是培养了我对语文的兴趣,让我爱上了语文。
我真的是觉得《大学语文》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对我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这学期我提前修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应试而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了。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享受的来的,里,你可以用的思维去想问题,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那些呆板的标准是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
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设个的艺术手法之象征。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丁香空结雨中愁”幻化出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着结着愁怨的东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象征意象。学习诗歌也要领略意境的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紧扣“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挥毫泼墨,以月为中心来统摄广阔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绘景物在时空上无限扩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初见远,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温馨宁静,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鲜艳丽,全都在明月的笼罩下透漏出飘渺朦胧的韵味。在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体验着永恒和无限。
感觉还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高中时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问题,我:我可以多读现代诗歌当作消遣。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把握的也会准。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于知识,我可以拓展知识视野,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于精神,可以题为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面的简单基本的语句表达,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现在我就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代表。《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种词句的重叠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语意层,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在我的理解而言,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翻译为白话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隐喻层,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么意义,产生另外一种什么意义。因此,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杜甫的诗有“史诗”之称,以其《兵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拓土的穷兵黩武政策所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象征层,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以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为例,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虏之前,其次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入宋之后,其词转为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该词是李煜被俘之后的一首抒发亡国哀情的诗歌,借风雨催花之景抒发亡国之痛,其深刻隐喻义,还告诫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对四层分析法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也是我的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综上所述,四层分析法确实为文学作品的鉴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本次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精彩地讲课,与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使我对如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科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极大的启示。以下就三天听课内容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把好学科定位,定好培养目标。李瑞山教学授鲜明地提出了大学语文的本质是“高等母语教育”的论断。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人们给大学语文承担了太多的重负,以为大学语文是个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务外,还必须具有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学科的定位太高,目标实现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结果不勘重负,大学语文沦为四不象的边缘学科。因此,必须守正出新,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本次培训中,李瑞山、陈洪教授提出大学语文是“高等母语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学科”的观点,给出了大学语文准确的学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标、培养方向明确,才能使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选“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给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新理念:《大学语文》教材地编写要遵循一个“好文章”的思路,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着眼于通过“好文章”的欣赏和体味来提高语文能力。“好文章”要讲究经典,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先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硕果,反映的是先贤哲人的生活与情感,虽然远离现实,年代久远,但这些文明的积淀并没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给人以启迪和感悟,依然能成为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的范本。“好文章”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文化已发生了重大转型,许多文学研究者,将自已的研究视点,聚焦到日益变化的社会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阐释新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通俗歌曲、影视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学等都进入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大众文化语境,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文本体系。只有以“好教材”为依托,以“好文章”为核心,大学语文教学才能以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用“好方法”讲“好文章”。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盘活“教”与“学”的关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如果满堂灌,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而学生囿于教师权威的说教,缺乏学习的自主权,那么,大学语文的教学就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无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大学语文文本的“好教法”是引导法。教师是导游,引领学生在文本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风光无限处可以驻足,指指点点,略作介绍,自己真认为好时也可以大叫一声“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尤其不要重复别人的陈词滥调。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文本欣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不能脱离整体感受来讲具体的技巧。首先,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味感受文本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教师才能在技术层面上指导学生去把握为什么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学生从反面理解文本,教师也不能强求学生观点的归一。只有允许对文本理解的多样化,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参与,才能把“好文章”讲活。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现身说教,用十篇文章诠释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学方法用活了,用对了,教学相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用“新技术”“新手段”上好一堂课。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粉笔”,其局限性是课堂容量小,教师所讲受限,学生所学不多;教学形式单调,教师腻味,学生乏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成为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次培训中,冯大健博士给我们具体讲授了新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网络与建设、网络教学软件使用等知识,充分诠释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1、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信息,供广大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挑选,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提供了信息支持。
2、新技术形式多样化,如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文本、视频,使教学信息处理多维化、集成化,大大丰富表现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促进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更为灵活,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天短暂的培训,使我有机会学习、借鉴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受益匪浅,我将把本次学习的收获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本次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精彩地讲课,与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使我对如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科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极大的启示。以下就三天听课内容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把好学科定位,定好培养目标。李瑞山教学授鲜明地提出了大学语文的本质是“高等母语教育”的论断。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人们给大学语文承担了太多的重负,以为大学语文是个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务外,还必须具有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学科的定位太高,目标实现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结果不勘重负,大学语文沦为四不象的边缘学科。因此,必须守正出新,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本次培训中,李瑞山、陈洪教授提出大学语文是“高等母语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学科”的观点,给出了大学语文准确的学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标、培养方向明确,才能使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选“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给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新理念:《大学语文》教材地编写要遵循一个“好文章”的思路,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着眼于通过“好文章”的欣赏和体味来提高语文能力。“好文章”要讲究经典,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先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硕果,反映的是先贤哲人的生活与情感,虽然远离现实,年代久远,但这些文明的积淀并没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给人以启迪和感悟,依然能成为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的范本。“好文章”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文化已发生了重大转型,许多文学研究者,将自已的研究视点,聚焦到日益变化的社会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阐释新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通俗歌曲、影视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学等都进入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大众文化语境,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文本体系。只有以“好教材”为依托,以“好文章”为核心,大学语文教学才能以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用“好方法”讲“好文章”。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盘活“教”与“学”的关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如果满堂灌,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而学生囿于教师权威的.说教,缺乏学习的自主权,那么,大学语文的教学就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无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大学语文文本的“好教法”是引导法。教师是导游,引领学生在文本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风光无限处可以驻足,指指点点,略作介绍,自己真认为好时也可以大叫一声“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尤其不要重复别人的陈词滥调。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文本欣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不能脱离整体感受来讲具体的技巧。首先,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味感受文本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教师才能在技术层面上指导学生去把握为什么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学生从反面理解文本,教师也不能强求学生观点的归一。只有允许对文本理解的多样化,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参与,才能把“好文章”讲活。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现身说教,用十篇文章诠释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学方法用活了,用对了,教学相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用“新技术”“新手段”上好一堂课。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粉笔”,其局限性是课堂容量小,教师所讲受限,学生所学不多;教学形式单调,教师腻味,学生乏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成为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次培训中,冯大健博士给我们具体讲授了新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网络与建设、网络教学软件使用等知识,充分诠释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1。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信息,供广大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挑选,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提供了信息支持。2。新技术形式多样化,如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文本、视频,使教学信息处理多维化、集成化,大大丰富表现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促进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更为灵活,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天短暂的培训,使我有机会学习、借鉴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受益匪浅,我将把本次学习的收获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转眼睛间,这个学期短暂的大学语文生活随着紧张的复习阶段到来而结束了。
回想这段时间以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每一次生动精彩地讲解,都能让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并认真做好笔记,在老师的言语中仿佛自己已从枯燥的书本文字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了解文章中的更多相关知识,促使我对文中的内容起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虽然自己白天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也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课本,感觉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难得欣赏的好作品,所以更会细细的品位作者文中所用的词句,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这些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段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出自《老子死章》这篇课文,它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事物是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相信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知道要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虽然书本中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近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等等的选取,都是教育家们精心编制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哲理,领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启发心智,开拓视野。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回忆起那大学生活前的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开始,到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由浅入深的走了过来,可是当时却有着为“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心理,并没有把知识牢固的掌握。如今自己经参加了工作,接触的人和事物相对更多,越发自己的知识面狭窄,选择继续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并且总结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大学的学习是一个自发性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阶段,学习心态要转为“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不论学习什么专业,或是从事任何一种工作,乃至将来从事复杂的管理工作等,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说话的语言色彩以及感染力、说服力的培养等也都离不开语文。
只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即使离开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还依然能把它运用到其他的知识积累上,这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的,语文让我们学会了追问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树立了人文关怀的意识,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我也开始学着用独立的思维和充满想象的创造力来完善自己,确信学好语文便可以受益终身。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转眼睛间,这个学期短暂的大学语文生活随着紧张的复习阶段到来而结束了。
回想这段时间以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每一次生动精彩地讲解,都能让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并认真做好笔记,在老师的言语中仿佛自己已从枯燥的书本文字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了解文章中的更多相关知识,促使我对文中的内容起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虽然自己白天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也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课本,感觉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难得欣赏的好作品,所以更会细细的品位作者文中所用的词句,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这些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段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出自《老子死章》这篇课文,它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事物是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相信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知道要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虽然书本中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近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等等的选取,都是教育家们精心编制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哲理,领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启发心智,开拓视野。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回忆起那大学生活前的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开始,到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由浅入深的走了过来,可是当时却有着为“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心理,并没有把知识牢固的掌握。如今自己经参加了工作,接触的人和事物相对更多,越发自己的知识面狭窄,选择继续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并且总结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大学的学习是一个自发性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阶段,学习心态要转为“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不论学习什么专业,或是从事任何一种工作,乃至将来从事复杂的管理工作等,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说话的语言色彩以及感染力、说服力的培养等也都离不开语文。
只要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即使离开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还依然能把它运用到其他的知识积累上,这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的,语文让我们学会了追问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树立了人文关怀的意识,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我也开始学着用独立的思维和充满想象的创造力来完善自己,确信学好语文便可以受益终身。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面的简单基本的语句表达,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现在我就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代表。《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种词句的重叠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语意层,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在我的理解而言,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翻译为白话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隐喻层,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么意义,产生另外一种什么意义。因此,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杜甫的诗有“史诗”之称,以其《兵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拓土的穷兵黩武政策所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象征层,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以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为例,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虏之前,其次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入宋之后,其词转为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该词是李煜被俘之后的一首抒发亡国哀情的诗歌,借风雨催花之景抒发亡国之痛,其深刻隐喻义,还告诫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对四层分析法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也是我的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综上所述,四层分析法确实为文学作品的鉴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其实,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没有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以自己的真实来承接她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
上大学语文课,我体悟最深得就是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任何一本书里。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们还要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语文,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而她所表现的方式也无不传达出一份情感和一份魅力。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来自她的那份美感。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应用公文有十三种,它们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贯通。于是,在老师的知道下,我知道,它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是可以用一个膜拜去写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说,它不会让你看起来流连忘返,更不是散文,让你看一两遍都看不出它在讲什么,它要求的是言简意赅,语言简短,而意思明确,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什么生动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说的,要表达的,言简意赅的说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对应用公文的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来是我没跟同组其他成员达成团队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备课效果不好;二来我选的是古文,有句话说的好,“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把学生们最怕的古文选来作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在经历了一周的煞费苦心之后,我那从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来的备课稿中终于出来。为了写这份备课稿,我曾一次性在网吧待了几个小时,查找资料,也去找过其他的教案来参考,又去图书馆翻阅关于《春江花月夜》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后一共七页纸。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一周来的郁闷全抛到了脑后,兴冲冲地到班上后,找来其他组员,开始分配任务,并商量了一些讲课步骤,就等着时间的到来。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古文,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无精打采,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
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
第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老师在安排活动时,让我们五人一组,评分自然以组为单位,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人的能力始终不如一个团体强,只可惜,这次活动没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不能发挥出更大的团队力量,不过,它还是加强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我想,如果今后再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其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第三,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内容就多,再加上对内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没能把握内容分寸,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
第四,这次活动,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
这个学期,老师除了安排了讲课活动外,还给我们布置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课外阅读,读一本你觉得好的书。我选择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学习大学语文有感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语文,而学习大学语文就相当于学习我们自己的母语。母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有形无形的存在的,是历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它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时它作为一门基本的课程,是我们更好学习其他学科的载体。本学期我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让我对于人文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首先,我认识到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在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而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初唐四杰”为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一改前朝诗歌绮丽余习、浮夸之风,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唐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所谓的“开元盛世”,社会文化也发展到了鼎盛,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唐朝最具代表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在宋代,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代替了诗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宋词也逐渐形成两大派,一个是豪放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突出。另一个这是与之相对的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意为婉转含蓄,因此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而元代出现了曲,元代的词,比较宋词,颇为逊色。元词可以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个部分。这时候的词作中写得比较动人的是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第二时期的词作家大抵出生在忽必烈改元之后。这一时期的著名词人有张翥、萨都□和虞集等。虞集的《风入松》,萨都□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脍炙人口。而张翥的词清丽细腻,尤具特色。最后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小说,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清代小说代表主要有《红楼梦》。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我觉得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
其次,在现在和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这个时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文人雅士。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让我们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不断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了各个时代显著特点,并让我们不断的反思当下,进而促进我们历史的不断前进。
最后,我们也对外国文学进行了一定的学习。老师为我们选读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讲述的是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国文学的特点,以及它与中国文学的不同之处,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文学知识。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开启中华民族瑰丽文化大门的金钥匙。在本学期学习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一种欣赏。除了书本,电影、杂志、报纸都可以让你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一种美感,有时还可以是一点小小的感动。
当然,语文也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文化品位、历史事件,了解了某些诗人的气节与处世之态。譬如:李煜的诗:“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从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亡国之痛,却并无读出他的亡国之恨和作为一代君主本应有的霸气。他的词向我们诉说了他其实无心政治,所经历的这一切也许只是受到命运的摆布而已。着实,一些诗歌美得动人。例如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婷婷的荷花在清风中摇曳的曼妙身姿我已不敢想象有多美,荷之韵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了。
语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学习大学语文使我更加向往文学的世界,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想用最平淡的语言创造一个不平凡的意境,想用粗糙的文笔记录被挥霍的幸福。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文学的魅力,让我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橘颂、原乡人、祖国土等文章,并观看了一些视频。对语文的学习,不仅让我的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提高,还让我对语文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并结合实际应用,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并根据自身经历理解体会。我们要多读书,读有用的书———能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的书。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会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意境。就像庄子的《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让我学会了新的思考方法,开始追寻文中的意境。每次读完庄子后,我总感到他那双冷眼下有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先贤的作品,提高文化修养,增加人生感悟。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并有价值;和学习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相关礼节与技巧,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加得体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精彩。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两个月的大学语文学习中,老师通过书本,电影,辩论赛给我们提供一种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创造、成功的乐趣,引导我们学会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我通过学习了这快一个学期大学语文后,感到要更加的珍惜大学这次学习语文的机会,因为这也许是我们的人生中最后一次能够学习到语文,累积知识,收集经验,升华灵魂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