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读书韵味长
当下,微信、微博信息海量,电子阅读器轻巧方便、藏书万卷,但还是有很多人依然对书籍情有独钟。其实,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闲暇时,倒杯清茶,抛开尘世的名缰利锁,宁神展卷,安然恬怡。春读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夏读日正长,打开书,沁心脾;秋读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冬读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四季若此,更是惬意。
“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垂老之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岗的哨兵的命令。”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翻开书本,你便走近了他们的思想,触摸到他们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睿智。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使人通达事理;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使人空灵豪放;品四大名著,似往事重览,喻理醒世,令人流连忘返……这种交流交融,获得的是一种免于平庸的自由,更是一种快意的人生。
读书的过程,亦是领略旖旎风景、发现人生真谛、顿悟决策思路的过程。书中既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彩韵,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胸襟,又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励志箴言;既有“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的治国理念,又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廉洁意识……从中,我们的思想得到启迪,心智得以滋补,境界获得提升。
今天许多人接近书籍,不重心灵升华而趋眼前功利,不重精神涵养而重眼球娱乐。其实,收获人生之于满足眼前才是更大的“功利”,精神充实之于感官刺激才是更大的“快感”。如果我们每天阅读的是温暖的崇高而引人向上的书籍,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田种下去的就是美好的东西。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虚假信息中,久而久之,我们的精神就会受到污染,甚至变得颓废,遮蔽人生希望之光。
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试想,假如毛泽东当年枯坐北大图书馆,饱览群书,忧国忧民,却不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纷繁复杂的现实结合起来,恐怕他也难以走上历史的前台,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无法强大,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更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可以说,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