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04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首先,我要感谢小教及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有幸去青岛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为期两天的“20xx全国特级教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两天来,我看到了名师多角度诠释课堂教育教学的真谛和焕发生命力的名师课堂,学习了名师开阔的教学视野及超前的教学理念。

xx省xx县xx小学教导主任,xx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xx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习白老师带来的示范课苏教版《寻隐者不遇》。这篇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是一篇学过的文章,整堂课由浅入深,以诗人思想感情变化为主线,通过抓关键字、直接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再现了贾岛寻隐者的整个过程。这节课,徐老师让孩子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诗句饱含了古人的思想,不能像读浅显的白话文。同时许老师还向听课的老师传递了另一信息:我们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另一目的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了解中国古诗词,我们应为他们把这扇窗打开更大些,让他们了解更深些。让孩子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童漫作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带来的示范课《悦读漫画写作》。宋老师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不愧是一位高手,宋老师的课被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一节90分钟的课,他却能以激情点燃激情,使整堂课笑声此起彼伏,而且还到处闪烁智慧的光芒。不仅孩子如此,听课的老师如此。与此同时,我恍然大悟,刚拿到课程安排的质疑这时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课程安排是这样写的《悦读漫画写作》,当时我以为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把“阅读”写成了“悦读”,可是,听完宋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知道是我错了,毋庸置疑就应是“悦读漫画写作”。

上课开始,宋老师设计了一个现场招物启事的环节,随后学生交流拾金的经历。板书“拾金要昧”“拾金不昧”。接下来是一活动,播放歌曲〈一分钱〉,这时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了。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出示图片灰太郎和100元大钞,今天,灰太郎也遇到了“拾金”的好事?看图片想“拾金”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灰太郎会发现钞票吗?宋老师循循善诱,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篇有声有色的作文诞生了。

最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宋老师逐个环节都做了指导,可交流时,孩子们所呈现的文章却没有两篇雷同的。不得不感慨这就是名师风范,是值得我学习和追求的境界。

张敬义老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采用了游戏攻关的模式进行设计,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课标的讲解也有独到的地方。

我们听了名师们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学习体会:

这次学习内容共有两部分:首先听取了来自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特级教师何建芬老师的专题讲座;其次是何老师和清新县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少年闰土》。无论是讲座还是课堂风采,都让我受益颇多,学到了更多教学中切切实实能用到的知识和理论。

一、专题报告

何老师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做了深刻透彻的分析,讲话的主题是:从“以学定教,无为而为”。

1、无为在形。

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摒弃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要以兴趣为突破口,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带来最需要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不但要学,而且要爱学甚至是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生的成绩不好吗?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调动孩子的“胃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成就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

2、有为于心。

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只是学会书本知识而已,而要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要做到“大语文,大阅读,大学习。”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把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落到实处,并且要求学生会学以致用,要“能读进去,说出来,写下来,做出来”,寻求学生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3、生本,全面发展学生。

何老师讲述了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喂鸡”的一次演讲。当用手拿着小鸡的头,喂它吃米时,小鸡的反应是把头缩成一团,坚决不吃;而当人走开,笼子里只有小鸡和米粒时,它却吃得津津有味。所以,面对学生,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吃”,要有一种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孩子学习不是任务。教师要时时处处多用赏识教育,鼓励孩子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是“帽子”,而是“雨伞”,为自己的以后提供方便。

4、教材,合理科学整合。

教师要以学定教,合理地科学整合,并适时开展学情调查,进行单元目标设定,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学习课文要先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一读作整本通读;二读作单元导读;三读要精讲和略讲相结合。

5、充分还给学生。

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到起点上的终点考虑。不能急于求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要会换角度思考,给学生最急需的,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更受欢迎。此外,还要自主合作,习得生成。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考虑的空间,鼓励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互助合作的精神,懂得分享。一节成功的课堂,要始终围绕目标层层展开,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小结,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贯穿始终,让学生做到积极、乐观、善思、会学。

6、信念上的用心坚守。

何老师指出,教学上如果我们亦步亦趋,只会渐行渐远。我们一线教师,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最根本、最绿色、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言堂,而要有学习者的自主参与。要构建学大于教的课堂模式,脚踏实地地落实学生的各项能力训练。何老师的讲话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实在”两个字的分量,如果我们能努力做到,实属不易。

二、同课异构

张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较紧凑。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主要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年龄等方面来剖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了学生预习、自己翻查资料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建芬老师的课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她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一段回忆少年闰土的美丽画面,何老师采用个读、默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少年闰土的四件小事时,她打破了一贯的老师讲、学生配合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老师启发,孩子自己去读,去品,去思,然后完全由学生板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整个课堂上处处能听到何老师激情洋溢的表扬声,处处可见到孩子们脸上的成功的喜悦之情。相信,做她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虽这次学习时间只有半天,但何老师的讲话却如明灯,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朝着时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进步!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本次学习,名称是“xx市教育局?现代教学创新与实践?高中英语名教师高级研修班”,市教科所的xxx老师领队。总共50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班。在简短的开学典礼上,首先讲话的是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陈晓峰主任,其次是xx市教科所的领队老师——xx虹老师。

本次学习总共听了17位教授、博导和教研员的讲座报告。每天早上8:30开始上课,11:30下课。下午从两点开始,到5:30结束。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广泛,有跟英语课改有关的内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科研能力等有关的内容。英语教学部分我已经粗略地在英语组的组会上传达。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谈一谈一些英语教学之外的总体体会。

体会之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新课程下的反思型教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吕良环教授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变化。她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

1、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改下的知识传授者。

2、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

她认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已有如下变化:

1、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2、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同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

1、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我们会问,什么是“元认知能力”?

还有,教师还要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说,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并且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改进意见。

体会之二:教材要“二次开发”,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俞红珍教授认为,目前教师有两种教材观:一种叫“圣经式”的教材观,另一种叫“材料式”的教材观。她认为,这两种教材观分别代表了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其中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她认为,“材料式”的教材观更注重服务意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更注重过程导向,更灵活,更有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俞教授认为,通过教材“二次开发”,能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适应情景,促进教材个性化;

2、弥补教材的内在缺失;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俞教授认为,教师的基本立场有两点:

1、“基于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珍视教材的价值;

从教材出发,了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宽教材的外延,凸显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情景具有独特性和动态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赋予教师“二次开发”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外部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它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崇拜,积极、自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对教学情景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意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不能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且也应该存在于教师的实践生活。教师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

体会之三: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基础

华东师大心理学院的庞维国教授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以问题为基础。因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就是: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同时,学习发生在小组中;

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或引导者;

通过真实的问题,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学生还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信息,又通过分析和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获得学习能力。

庞教授认为,问题的功能设计有大致有五种,分别是:

1、用于引发学习兴趣的问题(problem—initiated learning);

2、用于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的问题(Problem—assisted learning);

3、用于检验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Problem—solving learning)

4、引导迁移、应用的问题(task—based learning);

5、用于激发生成、创新的问题(problem—based discovery learning)。

他认为,基于问题的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出这五个方面的特点:

1)真实的问题情境;

2)学生的自主探究;

3)合作讨论;

4)教师点拨;

5)技能的应用。

他认为,基于问题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产出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活跃课堂气氛。

庞教授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虽然双基牢固,但探究问题的能力弱,创新思维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跟我们没有基于问题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体会之四:要真正让家常课“有效”起来

李政涛教授认为,一定要尽力把我们的课上成家常课。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尔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锤炼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在成长,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效了。李政涛教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

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我们xx小学这次开展了一场外出听课的学习活动,学校派我们几个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去到xxx小学听课,让我在教学和思想等方面有所收获,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教语文上还有不足。以下是我外出听课的心得:

在xxx小学听了几堂课,我深深的意识自己在语文上的造诣还不够,也知道自己对语文的学习还不够。从xxx小学五年级的xx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要在基础上下功夫,特别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应该要把一个字做充分的解释,旨在教学生真正弄得字的意思,把一个字做到了充分的诠释,学生以后对字词的各方面都能够掌握好,一般我们教学生新字词,都是直接带读几遍,简单的造词造句,根本就会仔细的把一个字的所有解释都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字在不同的段落中有不同的意义就不知道了,这其实是教新字词的一个短板。

自从听了这次别的学校老师上的语文课,我真正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多欠缺。毕竟自己也才刚做语文老师没有几年,还没有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经验也是不足够的。这次跟其他老师一起去听课学习,我更加明白老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需要自己对自身能力加强,更需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在教学的同时不停的查漏补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丰富,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只有老师自己本身的学识强了,才能把更好的学识传播给学生。从别的学校那学习的好处,就是能够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的改进,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从xx老师那,了解到这个岗位,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作为老师的职责做好。

通过此次的外出听课的学习,我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努力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语文教学。我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情景,我更加发现自己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去改进的,而且自己之前上课时,有很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所以今后自己身上的缺点就是最需要去改正的地方,那是我迫切的需要改变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教好语文。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校李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有关多元智能、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建构主义等方面的理论,听取了多节省级优秀数学课,收集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听取著名专家的报告。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几天的学习,我们主要就《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下就此课例谈三点体会。

一、重视创设数学探知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中,无论是那一个学段都建议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情境的创设,以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积木"的实践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搭的物体象什么,体积是多少?并能根据所搭的长方体积木猜想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获得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多元互动,积极参与自主探知活动与合作交流。

互动课程把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用于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拔下通过互动的多媒体活动软件与同伴合作、探究,自主地开展实验操作,投入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体验数学原理。本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由变换长方体长、宽、高的参数变量,数出体积,并填写实验报告单,从而发现、讨论、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此环节中,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达交流,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练习按基本题、操作题、深化题、开放题四个层次,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由浅入深的开展。特别是深化题和开放题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求异思维,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爱学、会学的现代学力。

本期的学习班采用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使我们都能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新课堂。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学习总共听了17位教授、博导和教研员的讲座报告。每天早上8:30开始上课,11:30下课。下午从两点开始,到5:30结束。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广泛,有跟英语课改有关的内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科研能力等有关的内容。英语教学部分我已经粗略地在英语组的组会上传达。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谈一谈一些英语教学之外的总体体会。

体会之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新课程下的反思型教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吕良环教授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变化。她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

1、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改下的知识传授者。

2、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

她认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已有如下变化:

1、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2、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同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

1、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我们会问,什么是“元认知能力”?

还有,教师还要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说,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并且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改进意见。

体会之二:教材要“二次开发”,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俞红珍教授认为,目前教师有两种教材观:一种叫“圣经式”的教材观,另一种叫“材料式”的教材观。她认为,这两种教材观分别代表了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其中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她认为,“材料式”的教材观更注重服务意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更注重过程导向,更灵活,更有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俞教授认为,通过教材“二次开发”,能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适应情景,促进教材个性化;

2、弥补教材的内在缺失;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俞教授认为,教师的基本立场有两点:

1、“基于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珍视教材的价值;从教材出发,了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宽教材的外延,凸显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情景具有独特性和动态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赋予教师“二次开发”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外部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它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崇拜,积极、自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对教学情景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意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不能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且也应该存在于教师的实践生活。教师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

体会之三: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基础

华东师大心理学院的庞维国教授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以问题为基础。因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就是: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学习发生在小组中;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或引导者;通过真实的问题,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还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信息,又通过分析和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获得学习能力。

庞教授认为,问题的功能设计有大致有五种,分别是:

1、用于引发学习兴趣的问题(problem—initiated learning);

2、用于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的问题(problem—assisted learning);

3、用于检验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problem—solving learning)

4、引导迁移、应用的问题(task—based learning);

5、用于激发生成、创新的问题(problem—based discovery learning)。

他认为,基于问题的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出这五个方面的特点:

1)真实的问题情境;

2)学生的自主探究;

3)合作讨论;

4)教师点拨;

5)技能的应用。

他认为,基于问题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产出创造性的思维成果;活跃课堂气氛。

庞教授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虽然双基牢固,但探究问题的能力弱,创新思维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跟我们没有基于问题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体会之四:要真正让家常课“有效”起来

李政涛教授认为,一定要尽力把我们的课上成家常课。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尔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锤炼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在成长,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效了。李政涛教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我有幸参加了三门峡市同课异构和知识结构图展示交流活动。在这五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三门峡市不同地区的10多节同课异构课和知识结构图展示交流,听了三门峡市教研员老师的点评,让我深深的领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不学习是永远也得不到进步的,所以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同时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次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课中他们的言语表达,简单明了,语气又很亲切,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如王海霞老师,郑海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调贯彻课堂始终,学生课堂的反应自然很活跃很积极,让人真切体会到了“爱”驻课堂的魔幻魅力。

在所观摩的所有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教师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张茅初中的郭老师的《找规律》,用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设计,对学生要了解,信任,要把学生教活、教懂、教深。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如高慧老师,她在讲“图形的变化规律”时,就让学

生观察了给出的一组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看似很简单的教学改变,实际上却是理念的转换。让学生由以往的看转为自己动手亲自写,这个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图形变化规律。通过这一点我领悟到教学一定得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制作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看这小细节好像很简单,可实则不容易想到。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琢磨新课程理念,高效实用课堂的教学要素,到准备教学案时才会厚积薄发,让人眼前一亮,由衷赞叹。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这一点我们都是深有感受。在这些课的.设计里无论是在知识展垫、知识新授、练习设计、课堂的总结评价中老师的设计都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是由现实的数学问题引入,都是利用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得出定值的关系。同时这些老师的整节课的设计由开始到结束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剧目,教师面临的是时刻都会发生他们所设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这种随时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须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及应变能力,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教师与直播现场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样的。在这次听

课过程当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执教老师们的那种良好的教学机智,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老师们的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短短的一天听课让我的心灵震颤,我看到了教学的艺术所在,看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的体现,看到了今天学生的思想现状,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态度,我需要改进的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以后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名21世纪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师。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我有幸参加了三门峡市同课异构和知识结构图展示交流活动。在这五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三门峡市不同地区的10多节同课异构课和知识结构图展示交流,听了三门峡市教研员老师的点评,让我深深的领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不学习是永远也得不到进步的,所以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同时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次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课中他们的言语表达,简单明了,语气又很亲切,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如王海霞老师,郑海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调贯彻课堂始终,学生课堂的反应自然很活跃很积极,让人真切体会到了“爱”驻课堂的魔幻魅力。

在所观摩的所有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教师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张茅初中的郭老师的《找规律》,用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设计,对学生要了解,信任,要把学生教活、教懂、教深。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如高慧老师,她在讲“图形的变化规律”时,就让学

生观察了给出的一组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看似很简单的教学改变,实际上却是理念的转换。让学生由以往的看转为自己动手亲自写,这个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图形变化规律。通过这一点我领悟到教学一定得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制作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看这小细节好像很简单,可实则不容易想到。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琢磨新课程理念,高效实用课堂的教学要素,到准备教学案时才会厚积薄发,让人眼前一亮,由衷赞叹。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这一点我们都是深有感受。在这些课的设计里无论是在知识展垫、知识新授、练习设计、课堂的总结评价中老师的设计都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是由现实的数学问题引入,都是利用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得出定值的关系。同时这些老师的整节课的设计由开始到结束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剧目,教师面临的是时刻都会发生他们所设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这种随时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须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及应变能力,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教师与直播现场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样的。在这次听

课过程当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执教老师们的那种良好的教学机智,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老师们的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短短的一天听课让我的心灵震颤,我看到了教学的艺术所在,看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的体现,看到了今天学生的思想现状,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态度,我需要改进的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以后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名21世纪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师。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而一种快速的获得教学经验的方法就是听课。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展开听课活动,在这近半个学期的听课学习中,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听课活动后总结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要作好足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三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李勇师在处理课文时分别采用了“说”、“采访”、“画”“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把自制的礼物献给自己的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其次,必须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音乐课不同于其他科目,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自主互动,使课堂活跃起来。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以人为镜,才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学习内容共有两部分:首先听取了来自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特级教师何建芬老师的专题讲座;其次是何老师和清新县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少年闰土》。无论是讲座还是课堂风采,都让我受益颇多,学到了更多教学中切切实实能用到的知识和理论。

一、专题报告

何老师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做了深刻透彻的分析,讲话的主题是:从“以学定教,无为而为”。

1、无为在形。

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摒弃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要以兴趣为突破口,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带来最需要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不但要学,而且要爱学甚至是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生的成绩不好吗?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调动孩子的“胃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成就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

2、有为于心。

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只是学会书本知识而已,而要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要做到“大语文,大阅读,大学习。”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把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落到实处,并且要求学生会学以致用,要“能读进去,说出来,写下来,做出来”,寻求学生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3、生本,全面发展学生。

何老师讲述了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喂鸡”的一次演讲。当用手拿着小鸡的头,喂它吃米时,小鸡的反应是把头缩成一团,坚决不吃;而当人走开,笼子里只有小鸡和米粒时,它却吃得津津有味。所以,面对学生,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吃”,要有一种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孩子学习不是任务。教师要时时处处多用赏识教育,鼓励孩子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是“帽子”,而是“雨伞”,为自己的以后提供方便。

4、教材,合理科学整合。

教师要以学定教,合理地科学整合,并适时开展学情调查,进行单元目标设定,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学习课文要先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一读作整本通读;二读作单元导读;三读要精讲和略讲相结合。

5、充分还给学生。

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到起点上的终点考虑。不能急于求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要会换角度思考,给学生最急需的,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更受欢迎。此外,还要自主合作,习得生成。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考虑的空间,鼓励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互助合作的精神,懂得分享。一节成功的课堂,要始终围绕目标层层展开,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小结,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贯穿始终,让学生做到积极、乐观、善思、会学。

6、信念上的用心坚守。

何老师指出,教学上如果我们亦步亦趋,只会渐行渐远。我们一线教师,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最根本、最绿色、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言堂,而要有学习者的自主参与。要构建学大于教的课堂模式,脚踏实地地落实学生的各项能力训练。何老师的讲话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实在”两个字的分量,如果我们能努力做到,实属不易。

二、同课异构

张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较紧凑。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主要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年龄等方面来剖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了学生预习、自己翻查资料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建芬老师的课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她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一段回忆少年闰土的美丽画面,何老师采用个读、默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少年闰土的四件小事时,她打破了一贯的老师讲、学生配合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老师启发,孩子自己去读,去品,去思,然后完全由学生板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整个课堂上处处能听到何老师激情洋溢的表扬声,处处可见到孩子们脸上的成功的喜悦之情。相信,做她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虽这次学习时间只有半天,但何老师的讲话却如明灯,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朝着时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进步!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首先,我要感谢小教及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有幸去青岛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为期两天的“20xx全国特级教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两天来,我看到了名师多角度诠释课堂教育教学的真谛和焕发生命力的名师课堂,学习了名师开阔的教学视野及超前的教学理念。

xx省xx县xx小学教导主任,xx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xx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习白老师带来的示范课苏教版《寻隐者不遇》。这篇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是一篇学过的文章,整堂课由浅入深,以诗人思想感情变化为主线,通过抓关键字、直接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再现了贾岛寻隐者的整个过程。这节课,徐老师让孩子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诗句饱含了古人的思想,不能像读浅显的白话文。同时许老师还向听课的老师传递了另一信息:我们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另一目的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了解中国古诗词,我们应为他们把这扇窗打开更大些,让他们了解更深些。让孩子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童漫作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带来的示范课《悦读漫画写作》。宋老师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不愧是一位高手,宋老师的课被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一节90分钟的课,他却能以激情点燃激情,使整堂课笑声此起彼伏,而且还到处闪烁智慧的光芒。不仅孩子如此,听课的老师如此。与此同时,我恍然大悟,刚拿到课程安排的质疑这时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课程安排是这样写的《悦读漫画写作》,当时我以为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把“阅读”写成了“悦读”,可是,听完宋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知道是我错了,毋庸置疑就应是“悦读漫画写作”。

上课开始,宋老师设计了一个现场招物启事的环节,随后学生交流拾金的经历。板书“拾金要昧”“拾金不昧”。接下来是一活动,播放歌曲〈一分钱〉,这时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了。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出示图片灰太郎和100元大钞,今天,灰太郎也遇到了“拾金”的好事?看图片想“拾金”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灰太郎会发现钞票吗?宋老师循循善诱,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篇有声有色的作文诞生了。

最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宋老师逐个环节都做了指导,可交流时,孩子们所呈现的文章却没有两篇雷同的。不得不感慨这就是名师风范,是值得我学习和追求的境界。

张敬义老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采用了游戏攻关的模式进行设计,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课标的讲解也有独到的地方。

我们听了名师们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学习体会:

这次学习内容共有两部分:首先听取了来自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特级教师何建芬老师的专题讲座;其次是何老师和清新县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少年闰土》。无论是讲座还是课堂风采,都让我受益颇多,学到了更多教学中切切实实能用到的知识和理论。

一、专题报告

何老师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做了深刻透彻的分析,讲话的主题是:从“以学定教,无为而为”。

1、无为在形。

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摒弃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要以兴趣为突破口,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带来最需要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不但要学,而且要爱学甚至是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生的成绩不好吗?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调动孩子的“胃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成就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

2、有为于心。

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只是学会书本知识而已,而要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要做到“大语文,大阅读,大学习。”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把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落到实处,并且要求学生会学以致用,要“能读进去,说出来,写下来,做出来”,寻求学生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3、生本,全面发展学生。

何老师讲述了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喂鸡”的一次演讲。当用手拿着小鸡的头,喂它吃米时,小鸡的反应是把头缩成一团,坚决不吃;而当人走开,笼子里只有小鸡和米粒时,它却吃得津津有味。所以,面对学生,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吃”,要有一种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孩子学习不是任务。教师要时时处处多用赏识教育,鼓励孩子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是“帽子”,而是“雨伞”,为自己的以后提供方便。

4、教材,合理科学整合。

教师要以学定教,合理地科学整合,并适时开展学情调查,进行单元目标设定,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学习课文要先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一读作整本通读;二读作单元导读;三读要精讲和略讲相结合。

5、充分还给学生。

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到起点上的终点考虑。不能急于求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要会换角度思考,给学生最急需的,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更受欢迎。此外,还要自主合作,习得生成。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考虑的空间,鼓励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互助合作的精神,懂得分享。一节成功的课堂,要始终围绕目标层层展开,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小结,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贯穿始终,让学生做到积极、乐观、善思、会学。

6、信念上的用心坚守。

何老师指出,教学上如果我们亦步亦趋,只会渐行渐远。我们一线教师,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最根本、最绿色、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言堂,而要有学习者的自主参与。要构建学大于教的课堂模式,脚踏实地地落实学生的各项能力训练。何老师的讲话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实在”两个字的分量,如果我们能努力做到,实属不易。

二、同课异构

张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较紧凑。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主要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年龄等方面来剖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了学生预习、自己翻查资料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建芬老师的课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她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一段回忆少年闰土的美丽画面,何老师采用个读、默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少年闰土的四件小事时,她打破了一贯的老师讲、学生配合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老师启发,孩子自己去读,去品,去思,然后完全由学生板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整个课堂上处处能听到何老师激情洋溢的表扬声,处处可见到孩子们脸上的成功的喜悦之情。相信,做她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虽这次学习时间只有半天,但何老师的讲话却如明灯,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朝着时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进步!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20xx年5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去贵阳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刘德武和华应龙三位教师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以及孙晓天和吕传汉的学术报告与罗娟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吴正宪老师的沉稳、刘德武老师的幽默、华应龙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4节课和5节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他们设计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课堂上他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听完这些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学生:服务的对象:现在的学生乐此不疲的就是善于解答各种问题,却缺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并没有顺应新课程的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树立服务的意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与时间呀!有人比喻说:教学过程是一个流程,它应该像一条河,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时峰回路转、润物无声。如果说学生是水,那么教师应该是不断变换的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们的课堂轻松活泼,游刃有余,原因是他成功地扮演了学生朋友的角色,扮演了课程开发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他们始终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教师:即服务者:“既然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与潜能,那么,教育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不能只忙于“补短”而压抑有特长的学生。学校不是工厂,不能成批地生产规格一致的产品;学习不是搞填平补齐,而应扬长补短。“扬长”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显露,优势得以保持,而且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处于成功的兴奋和追求更大成功的愿望之中……”在平凡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服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服务是一种精神,有一种精神叫服务!

老师们讲座的给我的触动很大,他们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这样才有备无患。吃透教材: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是根本,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备课的内涵是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因此,教学的境界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境界。备课需要有集体的交流与合作,但更需要个体独立的思考与求索。备课不是固定的程序和技巧,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教观念,智慧与精神的综合体现。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他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凑十法,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发现、掌握凑十法。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数学的主人。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华应龙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各位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怎样把各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将借这次活动的东风,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成长需要内驱,成长需要沉淀,成长需要活材,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我会以此次观摩课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课,让孩子们在学知识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我们xx小学这次开展了一场外出听课的学习活动,学校派我们几个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去到xxx小学听课,让我在教学和思想等方面有所收获,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教语文上还有不足。以下是我外出听课的心得:

在xxx小学听了几堂课,我深深的意识自己在语文上的造诣还不够,也知道自己对语文的学习还不够。从xxx小学五年级的xx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要在基础上下功夫,特别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应该要把一个字做充分的解释,旨在教学生真正弄得字的意思,把一个字做到了充分的诠释,学生以后对字词的各方面都能够掌握好,一般我们教学生新字词,都是直接带读几遍,简单的造词造句,根本就会仔细的把一个字的所有解释都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字在不同的段落中有不同的意义就不知道了,这其实是教新字词的一个短板。

自从听了这次别的学校老师上的语文课,我真正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多欠缺。毕竟自己也才刚做语文老师没有几年,还没有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经验也是不足够的。这次跟其他老师一起去听课学习,我更加明白老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需要自己对自身能力加强,更需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在教学的同时不停的查漏补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丰富,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只有老师自己本身的学识强了,才能把更好的学识传播给学生。从别的学校那学习的好处,就是能够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的改进,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从xx老师那,了解到这个岗位,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作为老师的职责做好。

通过此次的外出听课的学习,我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努力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语文教学。我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情景,我更加发现自己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去改进的,而且自己之前上课时,有很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所以今后自己身上的缺点就是最需要去改正的地方,那是我迫切的需要改变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教好语文。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我有幸参加了三门峡市同课异构和知识结构图展示交流活动。在这五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三门峡市不同地区的10多节同课异构课和知识结构图展示交流,听了三门峡市教研员老师的点评,让我深深的领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不学习是永远也得不到进步的,所以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同时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次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课中他们的言语表达,简单明了,语气又很亲切,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如王海霞老师,郑海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调贯彻课堂始终,学生课堂的反应自然很活跃很积极,让人真切体会到了“爱”驻课堂的魔幻魅力。

在所观摩的所有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教师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张茅初中的郭老师的《找规律》,用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设计,对学生要了解,信任,要把学生教活、教懂、教深。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如高慧老师,她在讲“图形的变化规律”时,就让学

生观察了给出的一组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看似很简单的教学改变,实际上却是理念的转换。让学生由以往的看转为自己动手亲自写,这个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图形变化规律。通过这一点我领悟到教学一定得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制作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看这小细节好像很简单,可实则不容易想到。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琢磨新课程理念,高效实用课堂的教学要素,到准备教学案时才会厚积薄发,让人眼前一亮,由衷赞叹。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这一点我们都是深有感受。在这些课的设计里无论是在知识展垫、知识新授、练习设计、课堂的总结评价中老师的设计都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是由现实的数学问题引入,都是利用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得出定值的关系。同时这些老师的整节课的设计由开始到结束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剧目,教师面临的是时刻都会发生他们所设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这种随时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须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及应变能力,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教师与直播现场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样的。在这次听

课过程当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执教老师们的那种良好的教学机智,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老师们的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短短的一天听课让我的心灵震颤,我看到了教学的艺术所在,看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的体现,看到了今天学生的思想现状,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态度,我需要改进的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以后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名21世纪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师。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我们xx小学这次开展了一场外出听课的学习活动,学校派我们几个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去到xxx小学听课,让我在教学和思想等方面有所收获,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教语文上还有不足。以下是我外出听课的心得:

在xxx小学听了几堂课,我深深的意识自己在语文上的造诣还不够,也知道自己对语文的学习还不够。从xxx小学五年级的xx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要在基础上下功夫,特别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应该要把一个字做充分的解释,旨在教学生真正弄得字的意思,把一个字做到了充分的诠释,学生以后对字词的各方面都能够掌握好,一般我们教学生新字词,都是直接带读几遍,简单的造词造句,根本就会仔细的把一个字的所有解释都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字在不同的段落中有不同的意义就不知道了,这其实是教新字词的一个短板。

自从听了这次别的学校老师上的语文课,我真正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多欠缺。毕竟自己也才刚做语文老师没有几年,还没有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经验也是不足够的。这次跟其他老师一起去听课学习,我更加明白老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需要自己对自身能力加强,更需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在教学的同时不停的查漏补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丰富,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只有老师自己本身的学识强了,才能把更好的学识传播给学生。从别的学校那学习的好处,就是能够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的改进,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从xx老师那,了解到这个岗位,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作为老师的职责做好。

通过此次的外出听课的学习,我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努力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语文教学。我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情景,我更加发现自己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去改进的,而且自己之前上课时,有很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所以今后自己身上的缺点就是最需要去改正的地方,那是我迫切的需要改变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教好语文。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校李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有关多元智能、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建构主义等方面的理论,听取了多节省级优秀数学课,收集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听取著名专家的报告。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几天的学习,我们主要就《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下就此课例谈三点体会。

一、重视创设数学探知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中,无论是那一个学段都建议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情境的创设,以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积木"的实践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搭的物体象什么,体积是多少?并能根据所搭的长方体积木猜想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获得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多元互动,积极参与自主探知活动与合作交流。

互动课程把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用于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拔下通过互动的多媒体活动软件与同伴合作、探究,自主地开展实验操作,投入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体验数学原理。本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由变换长方体长、宽、高的参数变量,数出体积,并填写实验报告单,从而发现、讨论、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此环节中,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达交流,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练习按基本题、操作题、深化题、开放题四个层次,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由浅入深的开展。特别是深化题和开放题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求异思维,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爱学、会学的现代学力。

本期的学习班采用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使我们都能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新课堂。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观摩了14节江苏省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南通吴东东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吴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吴老师先让学生动手切土豆,帮助学生认识“面”、“棱”和“顶点”,学生特别高兴,而且操作起来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切物成形来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了解“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并以一句“这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为学生提供研究角度,逐渐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动手操作中,以尝试用小棒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整节课上,吴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任何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复式统计表”教学中,南京的王长青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她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两个单一统计表不方便,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展示作业评一评,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复式统计表的画法,接着利用验证,使学生深刻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在动手中完善对复式统计表的建构,使知识内化。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四、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五、激情饱满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学生由此会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例如,赣榆吴凌艳老师在执教《观察物体》时,王玉龙老师在执教《认识百分数》时,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激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画一画的方法逐层深入,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这学期,我参加了听课学习活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许多老师在课的开始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面对材料中的'问题时,老师又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要讲究知识性、文学性,“先思考再动笔”这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个别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从整体到部分合理过渡,再接着重点切入到品读诗句上;课扎实有效,注重训练,板块清晰,值得我深刻学习!

总之,几位老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语文思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这几来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他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己一定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观摩了14节江苏省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南通吴东东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吴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吴老师先让学生动手切土豆,帮助学生认识“面”、“棱”和“顶点”,学生特别高兴,而且操作起来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切物成形来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了解“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并以一句“这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为学生提供研究角度,逐渐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动手操作中,以尝试用小棒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整节课上,吴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任何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复式统计表”教学中,南京的王长青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她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两个单一统计表不方便,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展示作业评一评,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复式统计表的画法,接着利用验证,使学生深刻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在动手中完善对复式统计表的建构,使知识内化。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四、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五、激情饱满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学生由此会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例如,赣榆吴凌艳老师在执教《观察物体》时,王玉龙老师在执教《认识百分数》时,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激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画一画的方法逐层深入,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观摩了14节江苏省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南通吴东东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吴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吴老师先让学生动手切土豆,帮助学生认识“面”、“棱”和“顶点”,学生特别高兴,而且操作起来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切物成形来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了解“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并以一句“这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为学生提供研究角度,逐渐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动手操作中,以尝试用小棒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整节课上,吴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任何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复式统计表”教学中,南京的王长青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她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两个单一统计表不方便,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展示作业评一评,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复式统计表的画法,接着利用验证,使学生深刻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在动手中完善对复式统计表的建构,使知识内化。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四、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五、激情饱满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学生由此会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例如,赣榆吴凌艳老师在执教《观察物体》时,王玉龙老师在执教《认识百分数》时,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激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画一画的方法逐层深入,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昨天我有幸参加了义马市“构建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交流会”,聆听了各位专家扎实细腻的示范课以及他们所作的报告,收获颇丰,也让我充分的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嵩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的引导好到位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的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比较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俞春晓老师上的课《和你有约》让我感受最深,俞春晓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她上课前先让跟幼儿进行一个“约定”,“约定”是什么意识,让孩子们在以下过程中从而得到知识。她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每次有小动物上车都要求动物们遵守“约定”,都特别注重的提到“约定”这个词从而加深幼儿对“约定”的含义。潘浩瀚老师上的体育课,能充分的发挥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体育课的常规很重要,这一点潘浩瀚老师把握的很好,在课堂上,他利用了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垫、竹子、弹弹球等运动器械,但是他运用这些运动器械进行了一场不一样的体育课,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充分的锻炼大小肌肉和团结合作精神。听完了这节体育课后我自己也琢磨未来自己应如何安排设计教材如何让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中既能学到又能锻炼到身体。叶婷老师上的音乐课《印第安人》尤其让我深刻,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小朋友和老师们

都沉醉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小朋友是玩的是多么的开心,学的多么的投入。她上课时用打节奏的方式跟小朋友们的招呼。他们个个有序的跟着老师打节奏和老师问好。她发乐器给小朋友的时候,不准让小朋友敲打时,小朋友一个个真的没有弄响乐器,当老师说跟着老师的节奏敲打,小朋友个个都很认真的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演奏。在这堂课里,老师都用音乐自然的贯穿进去,让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都沉醉在快乐的印第安人中

二、精心设计的课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常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饱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么的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精心设计,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孟村气象局网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淳朴的课堂这些老师他们没有刻意的去追求华丽的语言,课件的精美,更没有好看的花架子,他们完全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学生。呈现在听课老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可看、可学,是一个师幼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两天的学习,我学了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广博的知识,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些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平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知道学生学习,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在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面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导角色,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己一定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3月16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到育才学校去听课学习。我听了两节数学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收获

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两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六年级的那节课,在他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朱乐平老师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我们的教育观点从最开始的注重教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们的观念都有了逐级的改变,那么现在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如在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中,她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定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答案,那么做人就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去看待我们周边的人、事,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以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似在作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5、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的装饰品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位六年级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习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6、教师素质之高,学生习惯之好。是我们该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总之,听了两位教师的课,看了气势宏伟的广播操,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在短短的几天观摩学习里,观摩了6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他们设计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课堂上他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听完这些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现在的学生乐此不疲的就是善于解答各种问题,却缺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并没有顺应新课程的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树立服务的意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与时间。有人比喻说:教学过程是一个流程,它应该像一条河,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时峰回路转、润物无声。如果说学生是水,那么教师应该是不断变换的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们的课堂轻松活泼,游刃有余,原因是他成功地扮演了学生朋友的角色,扮演了课程开发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他们始终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

老师们讲座的给我的触动很大,他们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这样才有备无患、吃透教材: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是根本,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备课的内涵是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因此,教学的境界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境界。备课需要有集体的交流与合作,但更需要个体独立的思考与求索。备课不是固定的程序和技巧,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教师观念,智慧与精神的综合体现。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

在这次外出学习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短短的观摩学习已结束,但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成长需要内驱,成长需要沉淀,成长需要活材,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我会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