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2024/09/05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3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发展理念必不可少,在乡村振兴的旅程中,它不可或缺。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改革动力。改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平衡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协调发展,又要注重乡村自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唯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更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开放中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解决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5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6

时间一天天过去,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也有十天了,想到当初我们顶着炎炎烈日东奔西走去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与进程,在我的记忆里有着许多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片段,在那里有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里热情的爷爷奶奶;有认真为我们讲解乡村振兴知识的村干部;有刀子嘴豆腐心的政府职员……还有很多人情冷暖,以及我们对乡村现状的认识。

想起我们团队刚刚成立时候的场景,那时我们团队队员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各自带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聚在一起。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商量了很多个社会实践主题,但最后我们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我们好奇农村的'经济文化和发展现状,因此想要了解农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探究农村的发展奥秘和建设改革。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会因为未知的将来而感到一丝丝紧张,但也被未知的事情所吸引,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怕被别人甩远。也许有些最初的队员因为有些原因而退出,但是团队每次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做事大家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团队的基础。记得当初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难定,我们来自不同专业,我们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会为团队着想挤出自己的时间,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体。

为此,以青春的名义,以时代的号召,我们将成立主题为“改革开放之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调研团。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促进十堰地区农村的发展。并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更多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建设一个农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全面发展的乡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复兴为友!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7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8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

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9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0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的培训,首先要感谢县委给我们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学习课程以及优良的学习环境。让我又一次重温在学校的学习时光。此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智联伟业培训中心的老师周到的服务,优良的学习氛围,高素质的教学给了我很深的震撼。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信心。本次培训有以下两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培训形式多样,内容针对性强

培训采取课堂学习、参观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训班除了邀请专业的教授、专家授课外,同时还邀x市委宣传部外宣策略专家,通过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工作,给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二是课堂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学员分成7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员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培训主体和培训内容相结合。结合参加培训的人员情况和工作特点,培训课程的设置从工作实际出发,重点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要义与案例借鉴等理论知识。

二、坚持学以致用、实效性强

一是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理念。这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既有战略理论提出的背景意义,又有具体实施的任务要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为各位学员提供了大量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

二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x统筹乡村振兴发展,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此次培训,极大的增长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三是鼓舞了干劲,明晰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了解了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受益匪浅,为做好x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思路。

最后,做为乡镇干部,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是我们不忘的宗旨,带领老百姓走进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好基层民生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民富县强裕美x宜居的新广灵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一往如前带领全乡老百姓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民生工作,特别是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真正地为老百姓服务好,维护好一方平安。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2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3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4

十四五乡村振兴交流发言“x”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要把x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前,x城乡之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乡村普遍存在产业支撑不强、发展活力不足、布局风貌凌乱、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内涵缺失、农民增收缓慢等现象,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实现目标愿景必须加快弥补的短板。

为此,“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四大关键力”,坚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谋划好乡村振兴,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其一,强化规划引领力。规划是振兴之“纲”,必须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彰显地域特色,把乡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建设成为x国际大都市的生态功能承载区、精品农业示范区、绿色休闲度假区、江南水乡展示区;把郊区新城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机遇,更好发挥其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要坚持多规合一,助推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综合策划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三要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结构,以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前提,以实施“三园”工程、推进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以补齐农田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农业“新基建”为着力点,释放乡村发展潜力。

其二,强化要素集聚力。要素是振兴之“基”,应大胆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自由流动,充分释放“地钱人”三要素活力。一要筹足“一桶金”,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郊区农村的投入,并向纯农地区倾斜,推动国企支持示范村建设和开发利用,打好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二要盘活“三块地”,为乡村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加大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的力度,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适当延长农用地流转期限。

三要养好“千里马”,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稳定基层一线主要干部队伍,加大城乡区级层面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引进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实用技术专家、电商骨干等人才群体。

其三,强化产业竞争力。产业是振兴之“要”,只有依托“原生态”,开发“新业态”,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一要提升产业能级,释放科技力量,打响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造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通有“双循环”效应的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平台,打磨有更高经济效益的深加工农产品,突出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

二要大胆先行先试,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开展战略性合作,集聚农业科技人才,共同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孵化器,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的不足。

三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创新产业融合模式,用好背靠超大城市的优势,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其四,强化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振兴之“魂”,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要加强江南文化遗产保护,在有着“水墨丹青”自然生态、“小桥流水”人文特色的.乡村土地上,对遗落着尚未修缮的古镇、古村、古运河系,以及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吟唱等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和传承好江南水乡的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

二要彰显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新魅力,在塑造乡村美学、丰富文化生活、重塑社会价值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都市人到乡村消费置业、投资创业,使乡村更好满足人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三要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标杆,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防止“千村一面”,构建富有农耕特色的文创产业生态,挖掘和培育个性鲜明的IP,用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5

随着市委徐书记提出要把我市建成“中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的口号以来,各县市区及乡镇各单位纷纷投入到围绕这个主题的大讨论中。个人以为,好的投资环境就像清新空气,对于外商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努力为投资方提供越来越“亲”和“清”的投资氛围,把营商环境打造成吸引投资的“金字招牌”。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口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

第一、思想解放是关键。

要想让衢州冲出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让257万衢州人民真正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解放思想是关键。要放大格局,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慢慢从“小农思想”的影响中走出来,要以一种开放的思维看待问题,通过引进先进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发展经济的模式,打开封闭的“脑神经”,激发活力,才是营造优秀营商环境的`第一要务。

第二、放宽市场准入是前提。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本身的自然规律。从经济学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因此,可以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做好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放宽领域和市场准入深度,才能提高外来投资兴趣,让投资方从根本上认同当地、信任当地,为下一步扩大投资力度奠定基础。

第三、提高公共服务是基础。

个人以为,要想做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就要从自身做起。建议学习金融系统的服务模式,把“热情、周到、主动、微笑”的标准植入每个干部的心中,在接待客商的过程中让对方产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提高真实投资力度。前段时间,市区两委党委针对几起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例进行了通报,并通过纪委处置了一批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高度体现了市区两委党委对打造优秀营商环境的态度和决心。

在“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宣传口号下,要让每个人提高营商意识,打造浓厚的营商氛围,建设优秀的营商环境;同时,对营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优先提拔使用。牢固树立起支持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把精力聚焦到创新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上来。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6

基层工作几个月以来,时间虽短,但我觉得受益匪浅,细细回味,感慨良多。我深深地体会到,乡里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绪,就好比革命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个职位,我都会爱岗敬业。

到基层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居高临下,摆架子。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当地的干部群众就是老师,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激情和耐心,激情使我对工作充满热情,为完成目标奋斗不息,耐心使我细致的对待工作,精益求精。

组织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来到这片土地里,我们就应该为新农村建设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在这段时间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村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认真地做好乡、村交待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信任,不愧对同事给予的支持和尊重,为促进农村基层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力争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当代大学生村官。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7

目前,全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胜利,今年国家已经将目标转到了乡村振兴有很多方面,我愿意提点建议。

第一方面就是不聚众赌博,以前大伯还在世上的时候,经常在家里和别人赌博而且越赌越大,还把这几年打工钱输的干干净净,被迫要出去打工,本来钱输光了心情不好,大伯有心梗去世了。那件事令我非常伤心,所以我的内心十分抗拒赌博,因为我觉得是赌博害了大伯,所以,一定不要接触赌博,因为只要接触,就会上瘾,从而越走越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第二方面是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如果你随地吐痰,恶心先不说,如果别人踩到,那就会更恶心,也不要乱扔垃圾,因为清洁工们早晨三四点就起床打扫卫生,为的就是把城市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它们为了打扫卫生,有时候还会受伤,如果你乱扔垃圾那你的良心就不会痛吗?如果你劳动成果被别人糟蹋,你就不会生气吗?所以,不要乱扔垃圾,糟蹋别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点是家庭要和解相处,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然而,每年因为家暴入狱的人不下万人,在家里一定不能骂人争吵甚至打起来,我们一定要和谐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这样,才会实现乡村振兴。

第四点就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因为祖国是我们坚强的护盾因为有了祖国的支持我们才能好好学习,从而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就像最近印度军队越境并用棍棒击打我国士兵,但有了像肖恩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的人,我国的边疆才被守住,从而保护了后卫。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8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

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9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0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1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2

在近期的支部会议中,运管支部所有成员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3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5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