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生物学科教学,作为毕业班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高三教学要出成果,因此,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于高三年级学生来说,开学初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比传授他们的学业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开学初和每周一上课前时我尤其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讲几句简单的激励性语言,同时关注他们上课听讲的状态,发现情绪不对在课上及时提醒,或者我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这样做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我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将新课中的重点学习和难点突破安排在前,将训练评价和上节课的练习纠错等学生必须动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后,从激发兴趣入手,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除此以外,我运用恰当的赞语、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方法,对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二、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电视、网络中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让学生在讨论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如教学过程时,多设计一些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一学生代表进行评价,若还有争论,再请另一个学生进一步评价,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创新的火花和合作的习惯
4、认真制作符合学情贴近生活的课件,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
5、提前进行高考模拟题的训练。每两周安排一套高考模拟题的训练,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以免学了必修3忘了必修1等前面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提前进行模拟训练,了解高考题型及把握考试时间和提高考试速度。
6、每节课都设计了“课前小试”和“课后大练”。我将近两年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海南等地的高考题中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试题分类整理到“课前小试”和“课后大练”中,让他们了解高考题型,了解高考考纲,同时通过化整为零使学生感觉高考试题并不难,因而对学习充满信心。
7、制作知识点普查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知己知彼,并且老师从中找到该花时间和精力的方向。由于前两年已经采用了新高考,现今有了参照,因此我根据20__年的高考考纲,将考点按照教材顺序制成表格,要求学生对照考点进行填写自己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之前我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整理并且印发给学生。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鼓励参与。高三年级的学生仍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提问、帮助回答和鼓励性点评相结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即使回答错误不要立即指出而应该通过引导启发促成其回答正确,经过多次机会学生参与的激情就有了,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是我在这学期的点滴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们乐于学生物,从而使教学相长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2
一、学习动机不够,意志力不强
动机与学习是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所谓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而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的动力可以来自各种学习活动。如学习效果的反映,各种竞赛,还有的就是各种奖励,其次还有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的督促、检查等等。一般外部动机的作用是短暂的而内部动机的动力则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如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与外部动机相比较,其作用比较持久,并具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的维持,主要是靠内部动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采用各种外部诱因,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善于思考和主动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生物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关系。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主动的去用问题解决策略,即兴发挥的教师只占少数,说明教师对问题解决理论尚缺少理论的指导,就很难将它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缺少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思维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是智力中的核心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生物概念的形成、生物现象的讲解,都离不开学生的生物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得当的生物思维方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解决生物问题。但是在生物学习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了生物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用格式化的、惯用的思考模式思考,受老师所教方法的制约。这就会使得学生在面临新的生物问题情景时,受已有经验的制约,如果改变限有问题的条件,学生由于无法跳出头脑中原有的框框,从而使思维误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对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分析过后,我也总结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班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比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
以上所有便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当今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和贯彻《标准》呢,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标准》,结合《标准》实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体会与看法。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并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标准》编写的,是《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教材应该为教师所用,教师应该根据诸如学生的情况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和挖掘教材。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做导向,是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的。教师是课改实施的主体,要让学生“换脑筋”,首先得自己“换脑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也要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因此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而是一张“网”和网鱼的技术与技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因此,教师更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活动的发起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活动的积极倡导者,除了课本中规定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题,如“阳澄湖地区生态调查”“学校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太湖生态农业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能极大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诊断与评价,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必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方位均要多元化。既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建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健康发展。
三、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材增设了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人在发高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胃蛋白酶能在胃内起催化作用,但到小肠内就失去作用,说明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并解释相关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来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由于这种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体会科学发现的真谛。
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精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使教师不能再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4
一、学习动机不够,意志力不强
动机与学习是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所谓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而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的动力可以来自各种学习活动。如学习效果的反映,各种竞赛,还有的就是各种奖励,其次还有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的督促、检查等等。一般外部动机的作用是短暂的而内部动机的动力则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如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与外部动机相比较,其作用比较持久,并具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的维持,主要是靠内部动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采用各种外部诱因,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善于思考和主动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生物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关系。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主动的去用问题解决策略,即兴发挥的教师只占少数,说明教师对问题解决理论尚缺少理论的指导,就很难将它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缺少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思维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是智力中的核心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生物概念的形成、生物现象的讲解,都离不开学生的生物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得当的生物思维方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解决生物问题。但是在生物学习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了生物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用格式化的、惯用的思考模式思考,受老师所教方法的制约。这就会使得学生在面临新的生物问题情景时,受已有经验的制约,如果改变限有问题的条件,学生由于无法跳出头脑中原有的框框,从而使思维误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对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分析过后,我也总结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班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比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
以上所有便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当今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和贯彻《标准》呢,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标准》,结合《标准》实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体会与看法。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并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标准》编写的,是《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教材应该为教师所用,教师应该根据诸如学生的情况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和挖掘教材。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做导向,是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的。教师是课改实施的主体,要让学生“换脑筋”,首先得自己“换脑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也要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因此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而是一张“网”和网鱼的技术与技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因此,教师更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活动的发起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活动的积极倡导者,除了课本中规定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题,如“阳澄湖地区生态调查”“学校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太湖生态农业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能极大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诊断与评价,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必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方位均要多元化。既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建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健康发展。
三、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材增设了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人在发高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胃蛋白酶能在胃内起催化作用,但到小肠内就失去作用,说明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并解释相关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来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由于这种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体会科学发现的真谛。
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精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使教师不能再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6
一、学习动机不够,意志力不强
动机与学习是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所谓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而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的动力可以来自各种学习活动。如学习效果的反映,各种竞赛,还有的就是各种奖励,其次还有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的督促、检查等等。一般外部动机的作用是短暂的而内部动机的动力则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如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与外部动机相比较,其作用比较持久,并具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的维持,主要是靠内部动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采用各种外部诱因,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善于思考和主动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生物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关系。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主动的去用问题解决策略,即兴发挥的教师只占少数,说明教师对问题解决理论尚缺少理论的指导,就很难将它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缺少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思维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是智力中的核心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生物概念的形成、生物现象的讲解,都离不开学生的生物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得当的生物思维方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解决生物问题。但是在生物学习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了生物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用格式化的、惯用的思考模式思考,受老师所教方法的制约。这就会使得学生在面临新的生物问题情景时,受已有经验的制约,如果改变限有问题的条件,学生由于无法跳出头脑中原有的框框,从而使思维误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对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分析过后,我也总结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班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比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
以上所有便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7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当今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和贯彻《标准》呢,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标准》,结合《标准》实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体会与看法。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并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标准》编写的,是《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教材应该为教师所用,教师应该根据诸如学生的情况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和挖掘教材。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做导向,是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的。教师是课改实施的主体,要让学生“换脑筋”,首先得自己“换脑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也要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因此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而是一张“网”和网鱼的技术与技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因此,教师更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活动的发起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活动的积极倡导者,除了课本中规定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题,如“阳澄湖地区生态调查”“学校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太湖生态农业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能极大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诊断与评价,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必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方位均要多元化。既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建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健康发展。
三、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材增设了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人在发高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胃蛋白酶能在胃内起催化作用,但到小肠内就失去作用,说明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并解释相关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来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由于这种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体会科学发现的真谛。
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精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使教师不能再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8
十多天的研修马上就要结束,这十多天来,每天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颇有感触。下面也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1、"抬起头来,动起手来"是我们的口号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动起手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抬起头来,动起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生物老师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因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巧用比喻化疑难,妙用诗词添兴趣,口诀谐音助记忆,理论知识实际化,重点知识实验化,难点知识"数字"化。
2、"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是我们的组风
目前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我们认为,要解放学生,教师就要钻进题海,在题海中"淘金" 。一般来说,在学习新课前,我总是先把课本课后习题,手中的资料等做一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课本上没有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就拥有了发言权,就会知道学生哪儿容易卡壳,可能会有哪些解法,使指导更具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此外,我们还做了许多相关章节的习题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试题,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这样一来,在编写学案,精选习题时,能够对习题进行重组优化,选取那些一题多解或多题归一的典型题,摒弃难题和高考不作要求的题,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3、"握住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教师的情感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此,我都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经常利用晚导休息时间或课后,耐心地进行答疑,辅导,直到学生满意。我坚信老师的真情付出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又不断地鼓励老师去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我们生物组老师的信念
我们认为: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团结就是力量,是生物组全体老师共同信念;与人为善,互相谦让,是全体生物组老师的做人之本。正因为如此,我们组内老师能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
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团队力量的前提下,我们又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挤时听课,博采众长"是我的策略
经常听课,能够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就不放过听课的机会。通过听课,我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讲题的策略,采百花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与总结,。由于我的见识短浅,理论贫乏,经验有限,仓促之间难免有不当之处,我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思考,争取快速成长。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9
十多天的研修马上就要结束,这十多天来,每天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颇有感触。下面也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1、"抬起头来,动起手来"是我们的口号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动起手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抬起头来,动起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生物老师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因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巧用比喻化疑难,妙用诗词添兴趣,口诀谐音助记忆,理论知识实际化,重点知识实验化,难点知识"数字"化。
2、"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是我们的组风
目前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我们认为,要解放学生,教师就要钻进题海,在题海中"淘金" 。一般来说,在学习新课前,我总是先把课本课后习题,手中的资料等做一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课本上没有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就拥有了发言权,就会知道学生哪儿容易卡壳,可能会有哪些解法,使指导更具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此外,我们还做了许多相关章节的习题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试题,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这样一来,在编写学案,精选习题时,能够对习题进行重组优化,选取那些一题多解或多题归一的典型题,摒弃难题和高考不作要求的题,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3、"握住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教师的情感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此,我都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经常利用晚导休息时间或课后,耐心地进行答疑,辅导,直到学生满意。我坚信老师的真情付出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又不断地鼓励老师去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我们生物组老师的信念
我们认为: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团结就是力量,是生物组全体老师共同信念;与人为善,互相谦让,是全体生物组老师的做人之本。正因为如此,我们组内老师能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
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团队力量的前提下,我们又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挤时听课,博采众长"是我的策略
经常听课,能够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就不放过听课的机会。通过听课,我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讲题的策略,采百花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与总结,。由于我的见识短浅,理论贫乏,经验有限,仓促之间难免有不当之处,我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思考,争取快速成长。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0
高中生物教师考编心得时至今日,所有的考试都已经结束,有喜也有悲。考取了XXXX的高中教师编制,能有这样的结果,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
首先明确目标,我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亦或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定位,例如,我想进入公立学校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或是学科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将自己的学段定在高中。
其二,对照自己前三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找出自己的缺陷或是薄弱的方面,例如教育教学理论、语言表达、教学基本功等。XXX是提升自身教师素质与素养的优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堪其烦的感受,但是我觉得,正是这些才让我们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是有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仿真授课以及说课训练环节,决不能松懈与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次的上台试讲或是说课,因为这与今后考试中的.面试是紧密相关的以及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专业学科很重要,这是立身之本。暑假开始就要刷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必备的,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捡回原来的知识,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教师层面)来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甚至对实习备课有帮助。
其四,教育理论综合,寒假时最好的复习时间,我错失了,所以导致后期备考之时产生一种危机感,这不利于自身备考时的心态。这一部分前期老师会有讲解,后期只能靠自己去做笔记,记重点,对于这一块,我觉得别无他法,只有背!
以上四点,这些都是备考的基础。
从今年的3月到6月我参加了有6场考试,还有两场报名了未去参加考试,基本上都是高中教师招聘。所以我是想,只要有招聘考试,符合条件我就报名考试,先不管能否考上,经历多了,就知道自己的真是水平,也算是实战演练,积累经验。
这些招聘考试的信息来源是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将这些公众号置顶。
就我参加的这些招聘考试,每个地方的笔试内容都有不同,有的只考高考题,例如XX的教师招聘考试,有的只考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教师(含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还有的既有高考题,也有就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所以,总得来说,要复习三块内容:学科(高考题)、教育理论综合和公共基础知识。对付所有不同地方的考试笔试,有这三大块基本上就够了但所有的面试都是说课。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毕业实验与论文写作恰好处于备考的关键期,所以这两方面自己一定要权衡。我当时因为担心毕业实验没有预计结果,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在整个四月份,我的重点是在毕业实验和论文这一块,导致我去参加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有些恐慌,结果也是不如人意。
最后呢,心态一定要好,开心最重要。能坚持到最后的,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1
来到二十中任教高中生物已经两个星期,在生物科组的老师帮助下,以及自己的努力,教学工作渐渐走上正轨。这两个星期里,给任教的六个班共上了3节新课。在这里我主要针对第一章第二节细胞多样性的这课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这一课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给同学们展示不同种类细胞形态各不相同,体现出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并从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点出发,引导同学们感受细胞结构的不同则导致功能不同这一观点。又让同学们在形态各不相同的细胞中找其结构的相同之处,再引导同学们理解动植物细胞有统一性。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或者是让同学们联系到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比如,在讲解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时,可以让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四章,观察一副人的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图片,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红细胞的形态,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红细胞的作用,以及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对其功能的行使有何益处,等等。还可以给同学们举另一个例子,初中生物课上同学们以及观察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同样可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给同学们讲解洋葱表皮细胞排列得非常紧密实际上有助于它起到保护和支撑洋葱内部结构的作用。通过这些熟悉的例子,可向同学们渗透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点。多举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例子,或是给同学们展示一些新鲜的图片,可带动课堂气氛,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引导同学们对问题的思考,让同学们感觉到生物课堂的有趣。
在同学们对细胞形态结构开始感兴趣的时候,给同学们讲解要观察这些形态多样的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对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上可以让同学们边观看课本中显微镜的图片,边让同学们回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我则在黑板上把显微镜的一些基本构造列举出来,并逐一给同学们介绍各构造的使用方法及功能。对课本中的观察细胞形态的实验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如何取材,如何制片以及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就是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讲解显微镜观察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让同学们理解为何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以及为何在使用高倍镜过程中只能细调,不能粗调,等等。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片,让同学们可以直面地去理解。高中生物的学习主要是建筑在理解上,不能单靠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中,可从这些教学过程中给同学们渗透学好生物必须要多思考,多动脑以及勤动手。讲解完整一使用过程后,我还和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使用高低倍镜头的一些对比。可以从放大倍数,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视野的明亮程度等方面去总结,让同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体会。再者在这一课中我还给同学们讲解了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一个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并通过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同学们理解何为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我在黑板中画了一个字母“b”,告诉同学们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问大家实际中这一物体形态如何,并给出了四个选项A。“b” B、“d ”C、“p” D、“q”。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给出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一个例子,增强了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后遇到相似的题目也能很快正确地答出。最后还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在课堂中,我认为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必须要通过和同学们一同思考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给同学们留一些高考的常考点,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过程,还要多做高考题,挑选出典型的题,留给同学们思考,并及时给出答案,才能增强同学们的做题能力。
这就是我对上这节课的一些见解,由于经验不足,望大家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2
来到二十中任教高中生物已经两个星期,在生物科组的老师帮助下,以及自己的努力,教学工作渐渐走上正轨。这两个星期里,给任教的六个班共上了3节新课。在这里我主要针对第一章第二节细胞多样性的这课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这一课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给同学们展示不同种类细胞形态各不相同,体现出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并从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点出发,引导同学们感受细胞结构的不同则导致功能不同这一观点。又让同学们在形态各不相同的细胞中找其结构的相同之处,再引导同学们理解动植物细胞有统一性。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或者是让同学们联系到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比如,在讲解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时,可以让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四章,观察一副人的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图片,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红细胞的形态,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红细胞的作用,以及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对其功能的行使有何益处,等等。还可以给同学们举另一个例子,初中生物课上同学们以及观察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同样可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给同学们讲解洋葱表皮细胞排列得非常紧密实际上有助于它起到保护和支撑洋葱内部结构的`作用。通过这些熟悉的例子,可向同学们渗透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点。多举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例子,或是给同学们展示一些新鲜的图片,可带动课堂气氛,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引导同学们对问题的思考,让同学们感觉到生物课堂的有趣。
在同学们对细胞形态结构开始感兴趣的时候,给同学们讲解要观察这些形态多样的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对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上可以让同学们边观看课本中显微镜的图片,边让同学们回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我则在黑板上把显微镜的一些基本构造列举出来,并逐一给同学们介绍各构造的使用方法及功能。对课本中的观察细胞形态的实验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如何取材,如何制片以及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就是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讲解显微镜观察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让同学们理解为何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以及为何在使用高倍镜过程中只能细调,不能粗调,等等。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片,让同学们可以直面地去理解。高中生物的学习主要是建筑在理解上,不能单靠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中,可从这些教学过程中给同学们渗透学好生物必须要多思考,多动脑以及勤动手。讲解完整一使用过程后,我还和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使用高低倍镜头的一些对比。可以从放大倍数,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视野的明亮程度等方面去总结,让同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体会。再者在这一课中我还给同学们讲解了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一个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并通过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同学们理解何为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我在黑板中画了一个字母“b”,告诉同学们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问大家实际中这一物体形态如何,并给出了四个选项A。“b” B、“d ”C、“p” D、“q”。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给出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一个例子,增强了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后遇到相似的题目也能很快正确地答出。最后还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在课堂中,我认为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必须要通过和同学们一同思考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给同学们留一些高考的常考点,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过程,还要多做高考题,挑选出典型的题,留给同学们思考,并及时给出答案,才能增强同学们的做题能力。
这就是我对上这节课的一些见解,由于经验不足,望大家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3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传统的教学观念着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把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通常只注重知识量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能力、情感及态度价值观的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已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次,仅依靠传统的知识讲授,灌输方式是不可能形成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必须改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性地学习,并适时地把知识点贯穿到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另外,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转变观念,打破学科局限,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迁移。立足于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践行课程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并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钻研教材,把握精髓。
要注重情景教学的融入,通过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组织锤炼语言情感,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激起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转换师生角色。
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因此,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因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促进者;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开发者。其次,学生角色的转变,新教材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另外,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新教材中,实践性活动多,思维训练多,这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通过师生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能力及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现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生物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视野,除了具备相关科学基本知识外,还需了解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经验与阅历,与学生共同成长,更好地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改对我们教师的导向作用与考验,新课程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富有个性,并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实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由于新课改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地反思、总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所成就。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4
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三个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5.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
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我校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5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
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
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xx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6
高中生物教师考编心得时至今日,所有的考试都已经结束,有喜也有悲。考取了XXXX的高中教师编制,能有这样的结果,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
首先明确目标,我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亦或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定位,例如,我想进入公立学校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或是学科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将自己的学段定在高中。
其二,对照自己前三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找出自己的缺陷或是薄弱的方面,例如教育教学理论、语言表达、教学基本功等。XXX是提升自身教师素质与素养的优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堪其烦的感受,但是我觉得,正是这些才让我们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是有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仿真授课以及说课训练环节,决不能松懈与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次的上台试讲或是说课,因为这与今后考试中的面试是紧密相关的.以及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专业学科很重要,这是立身之本。暑假开始就要刷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必备的,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捡回原来的知识,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教师层面)来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甚至对实习备课有帮助。
其四,教育理论综合,寒假时最好的复习时间,我错失了,所以导致后期备考之时产生一种危机感,这不利于自身备考时的心态。这一部分前期老师会有讲解,后期只能靠自己去做笔记,记重点,对于这一块,我觉得别无他法,只有背!
以上四点,这些都是备考的基础。
从今年的3月到6月我参加了有6场考试,还有两场报名了未去参加考试,基本上都是高中教师招聘。所以我是想,只要有招聘考试,符合条件我就报名考试,先不管能否考上,经历多了,就知道自己的真是水平,也算是实战演练,积累经验。
这些招聘考试的信息来源是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将这些公众号置顶。
就我参加的这些招聘考试,每个地方的笔试内容都有不同,有的只考高考题,例如XX的教师招聘考试,有的只考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教师(含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还有的既有高考题,也有就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所以,总得来说,要复习三块内容:学科(高考题)、教育理论综合和公共基础知识。对付所有不同地方的考试笔试,有这三大块基本上就够了但所有的面试都是说课。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毕业实验与论文写作恰好处于备考的关键期,所以这两方面自己一定要权衡。我当时因为担心毕业实验没有预计结果,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在整个四月份,我的重点是在毕业实验和论文这一块,导致我去参加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有些恐慌,结果也是不如人意。
最后呢,心态一定要好,开心最重要。能坚持到最后的,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7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当今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和贯彻《标准》呢,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标准》,结合《标准》实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体会与看法。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并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标准》编写的,是《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教材应该为教师所用,教师应该根据诸如学生的情况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和挖掘教材。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做导向,是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的。教师是课改实施的主体,要让学生“换脑筋”,首先得自己“换脑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也要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因此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而是一张“网”和网鱼的.技术与技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因此,教师更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活动的发起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活动的积极倡导者,除了课本中规定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题,如“阳澄湖地区生态调查”“学校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太湖生态农业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能极大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诊断与评价,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必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方位均要多元化。既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建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健康发展。
三、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材增设了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人在发高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胃蛋白酶能在胃内起催化作用,但到小肠内就失去作用,说明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并解释相关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来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由于这种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体会科学发现的真谛。
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精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使教师不能再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8
高中生物教师考编心得时至今日,所有的考试都已经结束,有喜也有悲。考取了XXXX的高中教师编制,能有这样的结果,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
首先明确目标,我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亦或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定位,例如,我想进入公立学校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或是学科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将自己的学段定在高中。
其二,对照自己前三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找出自己的缺陷或是薄弱的方面,例如教育教学理论、语言表达、教学基本功等。XXX是提升自身教师素质与素养的优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堪其烦的感受,但是我觉得,正是这些才让我们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是有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仿真授课以及说课训练环节,决不能松懈与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次的上台试讲或是说课,因为这与今后考试中的面试是紧密相关的以及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专业学科很重要,这是立身之本。暑假开始就要刷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必备的,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捡回原来的知识,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教师层面)来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甚至对实习备课有帮助。
其四,教育理论综合,寒假时最好的.复习时间,我错失了,所以导致后期备考之时产生一种危机感,这不利于自身备考时的心态。这一部分前期老师会有讲解,后期只能靠自己去做笔记,记重点,对于这一块,我觉得别无他法,只有背!
以上四点,这些都是备考的基础。
从今年的3月到6月我参加了有6场考试,还有两场报名了未去参加考试,基本上都是高中教师招聘。所以我是想,只要有招聘考试,符合条件我就报名考试,先不管能否考上,经历多了,就知道自己的真是水平,也算是实战演练,积累经验。
这些招聘考试的信息来源是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将这些公众号置顶。
就我参加的这些招聘考试,每个地方的笔试内容都有不同,有的只考高考题,例如XX的教师招聘考试,有的只考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教师(含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还有的既有高考题,也有就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所以,总得来说,要复习三块内容:学科(高考题)、教育理论综合和公共基础知识。对付所有不同地方的考试笔试,有这三大块基本上就够了但所有的面试都是说课。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毕业实验与论文写作恰好处于备考的关键期,所以这两方面自己一定要权衡。我当时因为担心毕业实验没有预计结果,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在整个四月份,我的重点是在毕业实验和论文这一块,导致我去参加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有些恐慌,结果也是不如人意。
最后呢,心态一定要好,开心最重要。能坚持到最后的,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19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当今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和贯彻《标准》呢,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标准》,结合《标准》实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体会与看法。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并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标准》编写的,是《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教材应该为教师所用,教师应该根据诸如学生的情况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和挖掘教材。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做导向,是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的。教师是课改实施的主体,要让学生“换脑筋”,首先得自己“换脑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也要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因此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而是一张“网”和网鱼的技术与技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因此,教师更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活动的发起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性活动的积极倡导者,除了课本中规定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题,如“阳澄湖地区生态调查”“学校学生膳食结构的调查”“太湖生态农业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能极大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诊断与评价,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必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评价方式和评价方位均要多元化。既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建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健康发展。
三、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材增设了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人在发高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胃蛋白酶能在胃内起催化作用,但到小肠内就失去作用,说明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并解释相关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来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由于这种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体会科学发现的真谛。
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精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使教师不能再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20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
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
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xx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21
十多天的研修马上就要结束,这十多天来,每天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颇有感触。下面也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1、"抬起头来,动起手来"是我们的口号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动起手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抬起头来,动起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生物老师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因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巧用比喻化疑难,妙用诗词添兴趣,口诀谐音助记忆,理论知识实际化,重点知识实验化,难点知识"数字"化。
2、"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是我们的组风
目前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我们认为,要解放学生,教师就要钻进题海,在题海中"淘金" 。一般来说,在学习新课前,我总是先把课本课后习题,手中的资料等做一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课本上没有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就拥有了发言权,就会知道学生哪儿容易卡壳,可能会有哪些解法,使指导更具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此外,我们还做了许多相关章节的习题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试题,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这样一来,在编写学案,精选习题时,能够对习题进行重组优化,选取那些一题多解或多题归一的典型题,摒弃难题和高考不作要求的题,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3、"握住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教师的情感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此,我都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经常利用晚导休息时间或课后,耐心地进行答疑,辅导,直到学生满意。我坚信老师的真情付出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又不断地鼓励老师去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我们生物组老师的信念
我们认为: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团结就是力量,是生物组全体老师共同信念;与人为善,互相谦让,是全体生物组老师的做人之本。正因为如此,我们组内老师能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
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团队力量的前提下,我们又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挤时听课,博采众长"是我的策略
经常听课,能够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就不放过听课的机会。通过听课,我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讲题的策略,采百花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与总结,。由于我的见识短浅,理论贫乏,经验有限,仓促之间难免有不当之处,我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思考,争取快速成长。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22
学好生物其实并不难,我们如果找到行之有效方法,那就不难了。在我们的学习中我觉得至少要我们多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3、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4、学会研究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如调查当地环境污染的种类(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调查当地某种常见遗传病的规律,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规律、原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5、学会记笔记
学习生物时还要学会记笔记,笔记是一项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账,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采用写标题留空白课后补充的方法。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笔记可以使课后复习的效率得以提高,并丰富完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图文转换、学会知识迁移等。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23
高中生物教师考编心得时至今日,所有的考试都已经结束,有喜也有悲。考取了XXXX的高中教师编制,能有这样的结果,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
首先明确目标,我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亦或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定位,例如,我想进入公立学校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或是学科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将自己的学段定在高中。
其二,对照自己前三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找出自己的缺陷或是薄弱的方面,例如教育教学理论、语言表达、教学基本功等。XXX是提升自身教师素质与素养的优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堪其烦的感受,但是我觉得,正是这些才让我们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是有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仿真授课以及说课训练环节,决不能松懈与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次的上台试讲或是说课,因为这与今后考试中的面试是紧密相关的以及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专业学科很重要,这是立身之本。暑假开始就要刷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必备的,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捡回原来的知识,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教师层面)来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甚至对实习备课有帮助。
其四,教育理论综合,寒假时最好的复习时间,我错失了,所以导致后期备考之时产生一种危机感,这不利于自身备考时的心态。这一部分前期老师会有讲解,后期只能靠自己去做笔记,记重点,对于这一块,我觉得别无他法,只有背!
以上四点,这些都是备考的基础。
从今年的3月到6月我参加了有6场考试,还有两场报名了未去参加考试,基本上都是高中教师招聘。所以我是想,只要有招聘考试,符合条件我就报名考试,先不管能否考上,经历多了,就知道自己的'真是水平,也算是实战演练,积累经验。
这些招聘考试的信息来源是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将这些公众号置顶。
就我参加的这些招聘考试,每个地方的笔试内容都有不同,有的只考高考题,例如XX的教师招聘考试,有的只考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教师(含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还有的既有高考题,也有就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例如xx高中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所以,总得来说,要复习三块内容:学科(高考题)、教育理论综合和公共基础知识。对付所有不同地方的考试笔试,有这三大块基本上就够了但所有的面试都是说课。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毕业实验与论文写作恰好处于备考的关键期,所以这两方面自己一定要权衡。我当时因为担心毕业实验没有预计结果,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在整个四月份,我的重点是在毕业实验和论文这一块,导致我去参加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有些恐慌,结果也是不如人意。
最后呢,心态一定要好,开心最重要。能坚持到最后的,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高中生物教师心得体会 篇24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省骨干教师为期十天的培训,十分荣幸。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身心愉悦、收获颇多。在这次培训中,我认识了许多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优秀教师,不但使我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增强了教学基础理论,更新了教育理念。下面就是我在培训中的的体会和感想:
一、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
整个这次培训过程中充溢了专家们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观点新颖,简介独到,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受益匪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陈旧的教法,力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不断地去探索,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二、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新理念。
经过这十天的短期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要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课堂教学模块主要是提高学员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行一动一招一式都体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新理念。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取得个好的效果。
三、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这次培训给我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作为一名从事现代化教学的教师。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和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观。我们必须去多读书读新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学习的一面。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
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新课改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完全属于这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孩子们,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升了自己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