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2024/09/10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有些所谓的院士、专家网罗他人著作,盗窃别人专利,甚至弄虚作假照样“功成名就”,和这些精英们相比,袁隆平的成绩即便是放大一点,拔高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3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4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6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

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

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7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8

作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自然成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个盲童的来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他的尊重,也表达了孩子对未来的迷茫和迷茫。袁隆平读着孩子们的真挚来信,深受感动,立即摊开纸,拿起笔,动情地写道:".生活是完美的,我们的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虽然看不到,但心里能感觉到。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叔叔都在关心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抱负有梦想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一定比别人有更光明的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从小就努力工作,在钢琴的键盘上创造出美妙的乐章,让音乐陪伴人类到一种史诗般的痴情状态。努力吧,孩子,虽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未来……”

可见袁隆平对这封信的回复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对于一封从未谋面的远方来信,袁隆平依然能认真对待,用情感和真诚回应。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位科学家有多善良,他的社会责任感有多强,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好。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9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

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国电集团和国电科环集团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向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活动,并下发了《袁隆平传》一书,我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开始翻看了这本以政治教育读本身份出现的书籍,但是,它传奇的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事迹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将它读完。袁隆平同志的传记,他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国电集团和国电科环集团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向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活动,并下发了《袁隆平传》一书,我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开始翻看了这本以政治教育读本身份出现的书籍,但是,它传奇的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事迹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将它读完。袁隆平同志的传记,他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8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

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9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20

作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自然成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个盲童的来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他的尊重,也表达了孩子对未来的迷茫和迷茫。袁隆平读着孩子们的真挚来信,深受感动,立即摊开纸,拿起笔,动情地写道:".生活是完美的,我们的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虽然看不到,但心里能感觉到。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叔叔都在关心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抱负有梦想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一定比别人有更光明的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从小就努力工作,在钢琴的键盘上创造出美妙的乐章,让音乐陪伴人类到一种史诗般的痴情状态。努力吧,孩子,虽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未来……”

可见袁隆平对这封信的回复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对于一封从未谋面的远方来信,袁隆平依然能认真对待,用情感和真诚回应。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位科学家有多善良,他的社会责任感有多强,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好。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2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它从未停止过对食物的渴望。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饭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个世纪,灾难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和对生存的迫切期待,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新水稻品种的漫长研究之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瘦,颧骨突出。白雪在青丝间染色。手掌宽大粗糙。袁隆平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他的形象就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也笑着说,再怎么打扮也是农民。

与其他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津贴的院士不同,袁隆平是一个在田里努力了一辈子的农民。

袁隆平坚韧而执著。在探索杂交水稻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太多的困难和太多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有博爱,胸怀宽厚,怜悯苍生,以身赴汤蹈火。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地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20世纪70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幅增加,受到全国无数农民的高度赞扬。此后,杂交水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和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袁老说他信奉这样一个公式:努力+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22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习袁隆平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习,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

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平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事,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习袁隆平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基础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23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