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2024/09/13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做陶艺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

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陶泥店,为什么不去试试?

周日下午,我就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店里。走进店内,我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玲珑剔透的绿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爱的小猫笔筒,还有水杯、收藏盒、茶叶箱……

我迫不及待,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刚开始,我做得最快最好,当我已做了一个竖直的笔筒毛坯时,妈妈和姐姐的手里则还是一堆烂泥。我骄傲极了,放声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因为在我笑的时候用力过猛,还未完全成型的笔筒塌了!我尴尬极了,赶紧把羞红的脸低了下去,再一次认真地做了起来———

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压、拽,一起上阵,我的泥巴,就像一块生面团,被我为所欲为地摆弄着:一会儿竖、一会儿横、一会儿扁、一会儿宽……简直奇形怪状!

一旁的姐姐看见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这块泥好惨呀!小朋友,让我来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这一次,我学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终于,我学会了,按照姐姐那纯熟的手法,学着姐姐脚踩的姿势,比划着泥料的多少,看着转盘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着、捏着……伴着店里优美的背景音乐,随着转盘带水的泥从我指间流过,如泥鳅般光滑,却又好似一层轻纱……就这样,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花口笔筒,赢得了妈妈和姐姐的连声夸奖!

陶艺如一炉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炼就了我的耐心。陶艺,我期待着与你下次的约会!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6月12日,陕西省校外教育组织的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画上了的句号。能又一次参加陶艺骨干教师培训我很庆幸,这次培训让我的在陶艺教学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决,也使我的陶艺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谢陕西省校外教育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眉县活动中心为我们提供的优质培训条件。

本次培训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不仅为我们安排了专业功底过硬的渭滨区活动中心何亚周老师、眉县活动中心李晶老师授课,还特意为我们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兵,西安盛唐陶艺坊林琴这样的大师级别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创作及装饰、拉坯造型、修坯、画釉、上釉及烧制等内容。

在李宏兵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复练习了拉胚的技能,每一个学员都做出了自己心仪的作品,通过练习也使我又一次认识到陶艺这种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制作上理论、技法和创造性缺一不可。别看简单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后面的拉坯就很难进行。而烧制前的关键一步修坯,李宏兵老师要求不仅要使作品厚薄均匀,还可以根据器型不同,造型出流畅,温润,细腻的作品。按照老师的指导,大家用陶艺工具开始对作品进行处理,进行精细的装饰,当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摆满了教室,大家都说收获是沉甸甸的。最后通过老师点评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驾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林琴老师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画釉、上釉的注意事项,了解了吹釉、淋釉和荡釉的上釉方法,在尝试画釉、给自己作品上釉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运往宝鸡进行高温烧制,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满足感,就会激动不已。

三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将在我们的心中沉淀扩散,陶泥在老师手中的随心所欲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学习以及回家后的练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精通陶艺制作的陶艺老师。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3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图腾,它使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增进了友谊,使更多的国家认识了中国。今天,我们就来到了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南宋官窑中的“制陶室”,制作自己的彩陶作品。“制陶室”中的灯光是鹅黄色的,里面十分温暖,我们那么多同学坐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彩陶作品,让我感到了一种大家庭的温暖。

这种氛围似乎特别容易让人安静,一个姐姐走了过来,原来她就是讲解员。“大家在做的时候,如果觉得陶泥太硬,就要先把它搓软,将它放到你桌面的小瓷板上,用小竹刀先刻出大的轮廓,然后再捏一些小形状彩陶加以点缀。”讲解员姐姐边讲解,边演示,终于我们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

我拿起一块乳白色的彩陶搓了起来,原来,比想象中的要硬,我以为我可以搓的很软,可谁知稍一用力,它就碎了!这时,正在一旁笑话我的楼铭月也因为不小心一用力,彩陶变身成一颗颗的小颗粒了。月月也很不甘心,想将它们重新合拢,再融入大块中,可能她操之过急,那些小颗粒干脆成了“粉末”状。渐渐的,我们摸索出一些门道来了,只要用擀棒去擀彩陶,擀着擀着,它就软了。

彩陶终于软了,我们想象着要做些什么东西呢?朱冰清指着她捏的“太阳”对我们喊道:“看,我的太阳棒棒糖!”我们好多同学应了杭州的一句老话叫“杭儿风”,喜欢跟风,都捏起了形态各异的棒棒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欣怡,她制作的是一个我们称之为“四不像”,像章鱼?像小丑?像佛手?最后,我们亲切地称它为“世间万物的`混合体”。刘思敏,制作的是一个写有“LOVE”的漂亮的作品。最后,我们的杰作终于都完成了,就等着它们进烤箱啦!

在等彩陶出炉期间,我们组队去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欣赏了历代的古陶瓷,了解了陶瓷的历史,还学到了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以及胎釉的特点。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伙伴们玩一个“把碎掉的陶瓷重新拼起来”的游戏。这个游戏还真是看看简单,做做好难啊!刚开始,我们拼的还是简单的,游戏就要闯关,于是我们越拼越难,我们怎么拼都拼不好。只见月月双眉皱成疙瘩,拿起一块碎石片看看,摇摇头又放下,再拿起另一块,按到模子上又拿下来。欣怡也端起模子将它转来转去,拿起一块碎片这儿放放,那儿摆摆,还小声喃喃着:“这块不是啊,那块也不是啊,到底是哪块呢?”

于是,我拿下那块大的,用两块小的来填补,那块大的,则放在了我们原先要放两小块的地方,终于完美的吻合了!月月看傻眼了,我们激动的把它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时,有些同学已经拿着彩陶作品来炫耀了,我们也赶紧回制陶室取回自己的作品用框子装裱。看着每个人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们的班主任邵老师也笑的无比灿烂。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感受了南宋的历史文化,又亲身体验了创造陶艺的乐趣和艰辛,真是应和了我们金都天长那句校训“学的扎实,玩出名堂”!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4

做陶器,听起来就觉得好玩。做陶器就像玩泥巴一样,但是,做出来的陶器比好看多了。真神奇!

大前天的晚上,我在金鹰国际里看见了一个做陶器的地方,就问妈妈:“可以去做陶器吗?”可是时间太晚了,妈妈就回答道:“现在太晚了,下次有空再陪你做。”

前天,妈妈说:“今天我们可以去做陶器了。”我没听错吧?没错,就是今天!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去做陶器。可是,下午有人来,没去成。昨天,因为妈妈生病了,也没有去成功!

今天,外面在下雨,跳完舞以经4:00了。妈妈说:今天下雨,我们又要去送语恬回家,我们就明天去吧!”

“不!”

“那么,去问问悟恬想不想去做陶器吧,如果想的话,我陪你们去。”

“我问了她,她说想。”

“好吧,我们走。Let’s go。”

到了那里,我们看见一位大姐姐在做陶器,她做得好漂亮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做完。

开始做陶器了,老师先教张语恬怎么做,再来教我。我在她教张语恬的.时候先学一下。轮到我做了。老师先给我了一块陶泥,让我把它固定起来,再一步步地教我怎么做碗、杯子。

当我的手没沾水时,陶泥摸起来黏黏的,但是手沾水了以后,陶泥摸起来光滑又细腻。老师让我们用大拇指先开个洞,做成杯子,再一点点用食指往外扩,记住,做的时候手上一定要有水,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碗。老师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东西都是先做成杯子的形状。我们俩做好了,各拿出自己的作品,呀!张语恬做的杯子真可爱啊!做了个杯子,上面还贴了个小白兔,想象力真丰富。我呢,而是做了一个有一朵花的碗。

哈哈哈哈哈哈……时间在笑声中过去了,我们跟那个地方说再见了,我想: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做一次陶器呢?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5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图腾,它使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增进了友谊,使更多的国家认识了中国。今天,我们就来到了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南宋官窑中的“制陶室”,制作自己的彩陶作品。“制陶室”中的灯光是鹅黄色的,里面十分温暖,我们那么多同学坐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彩陶作品,让我感到了一种大家庭的温暖。

这种氛围似乎特别容易让人安静,一个姐姐走了过来,原来她就是讲解员。“大家在做的时候,如果觉得陶泥太硬,就要先把它搓软,将它放到你桌面的小瓷板上,用小竹刀先刻出大的轮廓,然后再捏一些小形状彩陶加以点缀。”讲解员姐姐边讲解,边演示,终于我们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

我拿起一块乳白色的彩陶搓了起来,原来,比想象中的要硬,我以为我可以搓的很软,可谁知稍一用力,它就碎了!这时,正在一旁笑话我的楼铭月也因为不小心一用力,彩陶变身成一颗颗的小颗粒了。月月也很不甘心,想将它们重新合拢,再融入大块中,可能她操之过急,那些小颗粒干脆成了“粉末”状。渐渐的,我们摸索出一些门道来了,只要用擀棒去擀彩陶,擀着擀着,它就软了。

彩陶终于软了,我们想象着要做些什么东西呢?朱冰清指着她捏的“太阳”对我们喊道:“看,我的太阳棒棒糖!”我们好多同学应了杭州的一句老话叫“杭儿风”,喜欢跟风,都捏起了形态各异的棒棒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欣怡,她制作的是一个我们称之为“四不像”,像章鱼?像小丑?像佛手?最后,我们亲切地称它为“世间万物的混合体”。刘思敏,制作的是一个写有“LOVE”的漂亮的作品。最后,我们的`杰作终于都完成了,就等着它们进烤箱啦!

在等彩陶出炉期间,我们组队去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欣赏了历代的古陶瓷,了解了陶瓷的历史,还学到了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以及胎釉的特点。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伙伴们玩一个“把碎掉的陶瓷重新拼起来”的游戏。这个游戏还真是看看简单,做做好难啊!刚开始,我们拼的还是简单的,游戏就要闯关,于是我们越拼越难,我们怎么拼都拼不好。只见月月双眉皱成疙瘩,拿起一块碎石片看看,摇摇头又放下,再拿起另一块,按到模子上又拿下来。欣怡也端起模子将它转来转去,拿起一块碎片这儿放放,那儿摆摆,还小声喃喃着:“这块不是啊,那块也不是啊,到底是哪块呢?”

于是,我拿下那块大的,用两块小的来填补,那块大的,则放在了我们原先要放两小块的地方,终于完美的吻合了!月月看傻眼了,我们激动的把它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时,有些同学已经拿着彩陶作品来炫耀了,我们也赶紧回制陶室取回自己的作品用框子装裱。看着每个人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们的班主任邵老师也笑的无比灿烂。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感受了南宋的历史文化,又亲身体验了创造陶艺的乐趣和艰辛,真是应和了我们金都天长那句校训“学的扎实,玩出名堂”!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6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拉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陶艺体验馆。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架子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那可是独具匠心、鬼斧神工啊!我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

教我做陶艺的是位阿姨,她帮我系上了围裙,拿出一袋泥巴,揉成团摔在拉坯机中央以固定,提来一桶水在桶里放进一片海绵,告诉我:“先要将手弄湿,然后将左手大拇指放在泥中团中央,其它四指抚着边,左手呈90度垂直,右手贴着左手的`四指不仅可以帮助左手固定位置,还可以刮走多余的泥巴,如果手干了一定要弄湿,手上泥太多要洗掉”

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轻轻把手放上去,泥巴被机器带动着转,我认真地照老师说的做,不一会泥团就形成了一个内空的圆柱形,老师说形成这个形状后就要用手慢慢向上引,我慢慢将它向上拉,它慢慢变高。

这时爸爸过来帮忙,于是我负责做下面的鼓形,爸爸做花瓶的口,我们做得还算顺利,也很好看,渐渐有许多人围过来观看并称赞我们做的漂亮。我有些得意,不像开始那么小心翼翼,手一晃,漂亮的花瓶的口被弄坏了。我顿时不知所措,爸爸说要修复一下了,可那个口怎么也收不了,我有些着急往里加了许多水,泥巴马上变得很少了,老师过来说泥巴太稀得尽快收工,不然就没有。我后悔及了,悔不该太大意的,经过好几次修复一个矮小但也还算漂亮的作品诞生了!我笑了,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了!

从这一次经历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要专心、沉住气,切勿急躁。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我终于能亲手学做陶艺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了陶泥上,机器慢慢地转动起来,加了些水后,陶泥开始变得光滑柔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我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轻轻往下一压,一个小口就被我开了出来。双手捧着往里挤,那陶泥的形状颇有几分观世音菩萨手中那个仙瓶的韵味;将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内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间变得又矮又胖,像一个胖娃娃,让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变化着样子,我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浑然不觉陶泥已经摇摇晃晃,快要变成一摊烂泥了。这下糟了,我手忙脚乱地将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较劲儿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望着眼前这个已经没有了形状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坏笑。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细心地用手重新将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陶艺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8

今天下午,我和李思冉刘星月相约来到银座里的一家店——光影 手工陶艺DIY体验馆,准备做一个陶瓷。烤制好了后是可以使用的。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想到了三月十号就是妈妈的生日了,我打算给妈妈做一个碗当做生日礼物。学习好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我就开始制作了。 机器在旋转着,先把手的中指放到食指上,轻轻在上面点,等平稳了后垂直向下慢慢进入,钻出一个洞,深度够了以后,再进行下一步。左手轻扶陶泥的边,右手食指和中指进入钻出的洞里,随着外面的左手慢慢改变厚度和高度,熟练了以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了。我决定做一个吃饭用的'碗送给妈妈。就在我经过第一天的制作和一晚上的等待,第二天去给碗上釉时,我一步小心把碗底给掏空了,就是一个没有碗底的碗。当时我心里一惊,想:完了,这可是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怎么办啊!”正当我急的快哭出来时候,旁边的叔叔说:“这样也不能补了,再给你块儿泥重新做一个吧”我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连忙表示感谢。

重做的这一个,我决定还是做一个喝水用的杯子吧,碗不好画画上色,杯子也不错。于是,我从开始揉泥到后期画画上色,都是万般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儿差错,像那个碗一样“死无全尸”。终于,在两天的坚持下,我做好了一个喝水用的杯子。外面的杯壁我画了一只羊因为妈妈是属羊的,旁边写了:happy birthday和日期。最后一天的收尾工作我简直是悬着心完成的,因为涂色很难,要在曲面的杯壁上进行,所以,我基本上是大气不敢喘一下。终于完成了!我捧着杯子像捧着宝贝一样慢慢地放到了柜台上。现在我就等着杯子烤好以后店主给我打电话啦!

这次的DIY陶艺活动我认为很有意思,虽然中间出来一点儿“小插曲”,但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现在就等着妈妈收到我的惊喜啦!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9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做陶艺。当我们走进一家陶艺馆时,发现这里除了店主外,空无一人,冷冷清清的,我心里暗暗地想:“这里肯定不好玩!”

这时,店主看到了我们,就乐呵呵地迎了上来,热情地给我介绍起来,还详细示范了一下陶艺的具体做法。

听完介绍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陶艺机前。首先,我将一团泥球放在陶艺机的转盘上,再打开开关,让它快速旋转起来。然后,我再往手上蘸了点水,握成喇叭形后,罩住泥球,大拇指往里一伸,再往上一捋,一个美丽的'细颈杯就做成了。但就在我洋洋自得的时候,衣袖不小心碰了一下杯子,杯子就从最细处裂开了。

我很不甘心,就请叔叔给我重换了一个泥球,又做起了泥杯,这次我不敢再将杯腰收得太细了。我轻轻地将杯腰收了一点后,就开始做杯口,但在用手蘸水时,又不小心碰了一下杯子,哎呀!杯子被碰了个大豁口,万般无奈下,我只好又重做了。于是,我又堆了个泥球,并稍稍晾了一下,做了起来,在做杯口、杯腰时,我用叔叔教的方法,一点一点缩,一点一点收,“哈哈,杯子最后终于做好了!”

就在这时,我的同学谢雨彤和她的好朋友也来玩陶艺了,不一会儿,她就做好了一个碗,我仔细瞧了起来,惊喜地喊到:“你做得真好!……”

就在我和同学高兴地说话,欣赏我们的作品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时间不早了,该去上兴趣班了!”

唉!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但千万别让我爸爸妈妈知道,那就是,当我做喜欢做的事情时,比如:看书、画画、弹琴和去跟同学玩时,令我最头疼的事,就是爸爸催我去上兴趣班,什么兴趣班啊,简直就是无聊班嘛!

唉!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告别同学,离开陶艺馆,去上兴趣班了。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0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你怎么捏、揉最终都会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里,我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下做陶艺的乐趣。

一走进陶艺馆,我就看到架子上陈列着好多新奇别致的作品,真是赏心悦目啊!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陶艺品,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了。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陶艺老师让我穿上围裙,给我一团陶泥,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并让我学着他的样子摔泥五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泥里的空气排干净,否则烧制时会作品会炸裂。我拿起泥,一下一下地摔着,直到泥变得光滑后再把它轻轻摔成正方形。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拉胚了。把泥放在拉胚机的正中间,用掌心按压让它紧紧贴在转盘上,粘湿双手,用手掌上小鱼际的位置紧贴陶泥的两侧,均匀向中间发力,陶泥底部受到挤压变成了像蘑菇一样的东西。然后,将手移到陶泥的顶部,两手掌放平挤压陶泥,把泥塑成石柱形状,接着再将左手放在泥的顶部,大拇指关节向下压,用力将泥从后往前推,这样陶泥就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这套揉合动作反复做三次,是为了调节陶泥的软硬度,中途还要时不时地加水,否则陶泥会粘在手上。

接下来,老师教我用右手大拇指从泥的顶端开口,一个小洞出现了,我将中指伸进洞中一点点向外拉,洞口越来越大,一个杯子的雏形出现了,我把手放在杯子上,感受杯壁在我手中慢慢变薄,突然,杯子软绵绵地耷拉了下来,就要瘫在转盘上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亏老师一个箭步冲过来,及时把它“抢救”了回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导致杯子边缘过薄才会这样,看来力度的把控很重要。

经过老师的帮忙和自己的领会,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杯子。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给杯子贴上图案装饰一下,等三天之后阴干了,就可以涂上颜色放在窑里烧制了。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诞生。

虽然制作过程中,我的动作略显笨拙,作品也不尽完美,但能将一块泥巴做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挺有成就感的。这次的陶艺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将会成为我童年的一个美好回忆。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1

昨天妈妈带我去了陶艺吧,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心想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陶瓶了!

到了陶艺吧,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好精致的陶器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贴墙而放的木头架子,上面摆满了已经做好的陶器。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瓶罐罐,仿佛也有生命一般,它们姿态各异地站在那里。有的优雅,细长的瓶颈,让我想起长颈鹿,有的笨拙,大大的肚子像猪八戒……

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多个做陶艺的机器。陶艺老师让我坐在一个比较小的机器旁边,给了我一块儿泥,陶器制作就这样开始了。我先把泥揉成了一个圆柱体,再用劲儿往板上一摔,紧接着,老师发动了机器,圆盘带着泥飞快地转了起来。我紧张地用水浸湿了手,握住了泥,通过挤压,努力把泥变成我想象中的花瓶形状:细长的`瓶颈,矮小的瓶身。很快花瓶的形状便开始显现出来,但这时候它还是实心的,于是我用两个拇指把它掏成空心。可就在这时,原本细长的瓶颈却变粗了!老师看见了,赶快走过来,用一只手掐住瓶颈,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插入瓶口保持空心,于是,我心中那美丽的花瓶的样子又变回来了!我开心极了!

做好了之后,老师帮我把它取了下来,放进特别的烤箱中烤了十五分钟左右,烤后的花瓶就硬多了。然后我就开始上色了,先上了一层白色,在上面仔细地画了几朵粉色的小花。晾开了之后,一个漂亮的小花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一刻,我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美滋滋地抱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瓶,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在花瓶里插了几朵小野花,真是越看越喜欢。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2

今天下午,我和李思冉刘星月相约来到银座里的一家店——光影 手工陶艺DIY体验馆,准备做一个陶瓷。烤制好了后是可以使用的。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想到了三月十号就是妈妈的生日了,我打算给妈妈做一个碗当做生日礼物。学习好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我就开始制作了。 机器在旋转着,先把手的中指放到食指上,轻轻在上面点,等平稳了后垂直向下慢慢进入,钻出一个洞,深度够了以后,再进行下一步。左手轻扶陶泥的边,右手食指和中指进入钻出的洞里,随着外面的左手慢慢改变厚度和高度,熟练了以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了。我决定做一个吃饭用的碗送给妈妈。就在我经过第一天的制作和一晚上的等待,第二天去给碗上釉时,我一步小心把碗底给掏空了,就是一个没有碗底的碗。当时我心里一惊,想:完了,这可是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怎么办啊!”正当我急的快哭出来时候,旁边的叔叔说:“这样也不能补了,再给你块儿泥重新做一个吧”我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连忙表示感谢。

重做的这一个,我决定还是做一个喝水用的杯子吧,碗不好画画上色,杯子也不错。于是,我从开始揉泥到后期画画上色,都是万般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儿差错,像那个碗一样“死无全尸”。终于,在两天的坚持下,我做好了一个喝水用的杯子。外面的杯壁我画了一只羊因为妈妈是属羊的,旁边写了:happy birthday和日期。最后一天的收尾工作我简直是悬着心完成的,因为涂色很难,要在曲面的杯壁上进行,所以,我基本上是大气不敢喘一下。终于完成了!我捧着杯子像捧着宝贝一样慢慢地放到了柜台上。现在我就等着杯子烤好以后店主给我打电话啦!

这次的DIY陶艺活动我认为很有意思,虽然中间出来一点儿“小插曲”,但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现在就等着妈妈收到我的惊喜啦!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3

第一段:引言

陶艺雕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它将泥土变幻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既兼具实用性,又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我接触陶艺雕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雕刻的乐趣和技巧

陶艺雕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当我手握刀具,配合陶土的柔软和形状上的想象,我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独特的审美观。通过雕刻,我更好地理解了形与质的关系,学会了突出重点和减少瑕疵。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刀具的使用技巧对雕刻结果的影响。比如,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刀具,控制力道和刀口的角度,才能创造出精湛的作品。

第三段:雕刻的耐心和毅力

雕刻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这点我在实践中深有体会。有些作品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专注和细致的心态来把握细节,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和疲劳。有时,刚刚完成的作品可能会出现意外,需要从头开始,这对我们的毅力和耐心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然而,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第四段:雕刻对我的启发

陶艺雕刻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不仅在技巧上,更在生活中与人相处时。雕刻教会了我专注于细节,而不是只看整体。在与陶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更加感受到了细微之处的重要性。这也影响到我在生活中的态度,让我更加留意身边的事物和人。此外,雕刻还培养了我们改善的能力。在雕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错误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第五段:结论

陶艺雕刻是一门需要技巧和耐心的艺术,但它也带给我们乐趣和启发。通过雕刻,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独特而美妙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雕刻也是一种磨砺意志的过程,需要坚持和毅力,才能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艺术品。因此,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生活中,我们应该都要学会运用雕刻的精神和方法,为目标努力,追求卓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艺雕刻的艺术,也才能创造出更多美的事物。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是星期二,晚上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学陶艺。

到了画室,见到大板桌上放着一大块陶泥,同学们都到齐了,我和弟弟马上坐到位子上去。开始做陶艺了,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学做恐龙,每个部位都要做到细致和像。”说完,老师拿出恐龙资料,给我们挑选一只来做,过了一会,老师又温和地对大家说:“我先做一只剑龙给大家看:先把报纸包成一团,然后把陶泥压成像一块烙饼的样子,最后把陶泥包着报纸,在前后留两个洞,捏上头和尾,再把脚捏在下面……”,我和弟弟认真听完后,便开始动手了。我打算做一只剑龙,弟弟打算做一只鸭嘴龙,他开始做恐龙的身体怎么也做不好,我看了,就一边做自己的恐龙,一边帮弟弟,可弟弟没耐心,他做不好就说:“算了,我做长颈龙得了。”我就和弟弟一起做,我告诉他:“你先按老师说的去做身体,然后和姐姐一起做头、尾巴和脚。”

果然,他按老师说的去做身体,真的做出来了,我夸他真棒,他笑了笑,没说什么。然后我就让他和我一起做头。弟弟总是把头捏的太尖了,做的像条尾巴,可我想:这工夫可不能白费,把它当尾巴得了。于是,我把它捏到尾巴那里去了。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做头,我让他再做一次头,他像上次一样,做的像条尾巴,于是,我把尖头一拆,就变成了圆头,我告诉弟弟能捏上去了,他就捏上去。我看只剩下脚了,又鼓励他,弟弟甜甜地笑了!

最后,我们把柱子似的脚捏好,就给老师看,老师说:“做的不错,还要努力!”

晚上回家时,妈妈表扬了我俩能互相帮助。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5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图腾,它使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增进了友谊,使更多的国家认识了中国。今天,我们就来到了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南宋官窑中的“制陶室”,制作自己的彩陶作品。“制陶室”中的灯光是鹅黄色的,里面十分温暖,我们那么多同学坐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彩陶作品,让我感到了一种大家庭的温暖。

这种氛围似乎特别容易让人安静,一个姐姐走了过来,原来她就是讲解员。“大家在做的时候,如果觉得陶泥太硬,就要先把它搓软,将它放到你桌面的小瓷板上,用小竹刀先刻出大的轮廓,然后再捏一些小形状彩陶加以点缀。”讲解员姐姐边讲解,边演示,终于我们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

我拿起一块乳白色的彩陶搓了起来,原来,比想象中的要硬,我以为我可以搓的很软,可谁知稍一用力,它就碎了!这时,正在一旁笑话我的楼铭月也因为不小心一用力,彩陶变身成一颗颗的小颗粒了。月月也很不甘心,想将它们重新合拢,再融入大块中,可能她操之过急,那些小颗粒干脆成了“粉末”状。渐渐的,我们摸索出一些门道来了,只要用擀棒去擀彩陶,擀着擀着,它就软了。

彩陶终于软了,我们想象着要做些什么东西呢?朱冰清指着她捏的“太阳”对我们喊道:“看,我的太阳棒棒糖!”我们好多同学应了杭州的一句老话叫“杭儿风”,喜欢跟风,都捏起了形态各异的棒棒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欣怡,她制作的是一个我们称之为“四不像”,像章鱼?像小丑?像佛手?最后,我们亲切地称它为“世间万物的.混合体”。刘思敏,制作的是一个写有“LOVE”的漂亮的作品。最后,我们的杰作终于都完成了,就等着它们进烤箱啦!

在等彩陶出炉期间,我们组队去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欣赏了历代的古陶瓷,了解了陶瓷的历史,还学到了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以及胎釉的特点。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伙伴们玩一个“把碎掉的陶瓷重新拼起来”的游戏。这个游戏还真是看看简单,做做好难啊!刚开始,我们拼的还是简单的,游戏就要闯关,于是我们越拼越难,我们怎么拼都拼不好。只见月月双眉皱成疙瘩,拿起一块碎石片看看,摇摇头又放下,再拿起另一块,按到模子上又拿下来。欣怡也端起模子将它转来转去,拿起一块碎片这儿放放,那儿摆摆,还小声喃喃着:“这块不是啊,那块也不是啊,到底是哪块呢?”

于是,我拿下那块大的,用两块小的来填补,那块大的,则放在了我们原先要放两小块的地方,终于完美的吻合了!月月看傻眼了,我们激动的把它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时,有些同学已经拿着彩陶作品来炫耀了,我们也赶紧回制陶室取回自己的作品用框子装裱。看着每个人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们的班主任邵老师也笑的无比灿烂。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感受了南宋的历史文化,又亲身体验了创造陶艺的乐趣和艰辛,真是应和了我们金都天长那句校训“学的扎实,玩出名堂”!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6

今天,我终于能亲手学做陶艺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了陶泥上,机器慢慢地转动起来,加了些水后,陶泥开始变得光滑柔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我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轻轻往下一压,一个小口就被我开了出来。双手捧着往里挤,那陶泥的.形状颇有几分观世音菩萨手中那个仙瓶的韵味;将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内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间变得又矮又胖,像一个胖娃娃,让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变化着样子,我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浑然不觉陶泥已经摇摇晃晃,快要变成一摊烂泥了。这下糟了,我手忙脚乱地将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较劲儿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望着眼前这个已经没有了形状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坏笑。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细心地用手重新将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陶艺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7

陶艺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但谈起做陶艺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哩!

“今天肯定又是无聊的一天”,我自言自语道。我无聊地踢着小石头,我顺着一个小石头前进的方向,看见了一个名字怪怪的店——“陶之夭夭”。光是店名足以把我吸引过去,刚推开门,眼前的景象不得不让我叫哇!五颜六色的泥巴映入眼帘,还有各种各样的饰品。我一个箭步冲到了店员面前,询问店员我才得知,这个陶艺是由不同颜色的泥巴组合而成,你可以把它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再经烘烤就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做了,看看旁边的人都干劲十足,我也充满了信心。但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要做一个兔子,首先把白色泥巴搓成2个小圆球,一大一小。再做4条腿。眼睛,嘴巴一应俱全。我拍拍手得意地一笑,但感觉少了什么,对了“耳朵”‘我赶紧做了2个兔子耳朵。OK!不过开始去怪怪的,算了,直接把它送入烤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我的第一个作品。我把嘴张得好像可以吞掉世界那么大,“这是什么,完全可以和怪物相互吡媲美”。

哎!我灰心失望级了,又开始了第2个作品的制作。为了不伤自尊心,我细心地做了起来,搓2个小圆球当兔子的眼睛,2个稍大一点的做兔子的身体和头部,四肢我可是细心地不能再细心了,搓成一个小木桩的样子,做耳朵时,先把泥巴弄成扁扁的,把多出的部分去掉。做完后,一只四肢健全,不像怪物,精美,可爱的`兔子出现在我面前。

我心头涌上一股甜蜜的感觉,那应该是辛苦和汗水换来的成功吧!我坚信:只要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8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拉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陶艺体验馆。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架子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那可是独具匠心、鬼斧神工啊!我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

教我做陶艺的是位阿姨,她帮我系上了围裙,拿出一袋泥巴,揉成团摔在拉坯机中央以固定,提来一桶水在桶里放进一片海绵,告诉我:“先要将手弄湿,然后将左手大拇指放在泥中团中央,其它四指抚着边,左手呈90度垂直,右手贴着左手的四指不仅可以帮助左手固定位置,还可以刮走多余的泥巴,如果手干了一定要弄湿,手上泥太多要洗掉”

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轻轻把手放上去,泥巴被机器带动着转,我认真地照老师说的做,不一会泥团就形成了一个内空的圆柱形,老师说形成这个形状后就要用手慢慢向上引,我慢慢将它向上拉,它慢慢变高。

这时爸爸过来帮忙,于是我负责做下面的鼓形,爸爸做花瓶的口,我们做得还算顺利,也很好看,渐渐有许多人围过来观看并称赞我们做的漂亮。我有些得意,不像开始那么小心翼翼,手一晃,漂亮的花瓶的口被弄坏了。我顿时不知所措,爸爸说要修复一下了,可那个口怎么也收不了,我有些着急往里加了许多水,泥巴马上变得很少了,老师过来说泥巴太稀得尽快收工,不然就没有。我后悔及了,悔不该太大意的,经过好几次修复一个矮小但也还算漂亮的作品诞生了!我笑了,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了!

从这一次经历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要专心、沉住气,切勿急躁。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19

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陶泥店,为什么不去试试?

周日下午,我就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店里。走进店内,我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玲珑剔透的绿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爱的小猫笔筒,还有水杯、收藏盒、茶叶箱……

我迫不及待,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刚开始,我做得最快最好,当我已做了一个竖直的笔筒毛坯时,妈妈和姐姐的手里则还是一堆烂泥。我骄傲极了,放声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因为在我笑的时候用力过猛,还未完全成型的'笔筒塌了!我尴尬极了,赶紧把羞红的脸低了下去,再一次认真地做了起来———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压、拽,一起上阵,我的泥巴,就像一块生面团,被我为所欲为地摆弄着:一会儿竖、一会儿横、一会儿扁、一会儿宽……简直奇形怪状!

一旁的姐姐看见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这块泥好惨呀!小朋友,让我来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这一次,我学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终于,我学会了,按照姐姐那纯熟的手法,学着姐姐脚踩的姿势,比划着泥料的多少,看着转盘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着、捏着……伴着店里优美的背景音乐,随着转盘带水的泥从我指间流过,如泥鳅般光滑,却又好似一层轻纱……就这样,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花口笔筒,赢得了妈妈和姐姐的连声夸奖!

陶艺如一炉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炼就了我的耐心。陶艺,我期待着与你下次的约会!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 篇20

我们一家人在外面玩的时候,找到了一家陶土艺术中心,于是我就做起了陶艺。

妈妈给我付了三个项目的钱,让我好好玩一下,我开心得手舞足蹈。第一个项目,是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用旋转的方式来做陶艺品。工作人员开启了机器,拿来了陶土,教我怎么做艺术品。我把手贴在陶土上,时而放开,时而收紧,我小心地做着,生怕“陶碗”塌掉了。终于,一个类似脸盆的碗呈现在我面前。该怎么说呢?我看了又看,稍微调整了一下,觉得还算满意。我洗了洗手,妈妈在一旁开心地说:“可可,你做得不错,等会儿捏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争取捏出更好的东西。”

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二个项目的'制作——捏艺术品。

首先,拿出陶土,沾一点水在手上,然后捏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想了想,啊!要不做一个大白吧。于是,我动手捏了起来。妈妈走了过来,幽幽地说了一句“你在捏什么鬼东西?鬼都比你捏的好看!”额,好吧。我只好放弃自己的大白计划,跟着别人做了一个盘子。捏出好看的艺术品实在是太难了!于是,我干脆做起了最后一个项目——在盘子上画漂亮的图画。

这一次,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想到了!我沾了好多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首先画了一些高低不等的图案,然后“变”出绿色的枝干,再添上了绿叶。没错,我画的就是美丽的花。

三项都完成了,工作人员叫我选一个带走,我选了那个碗。可是,我也很喜欢那个盘子,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做陶艺品真不容易啊!虽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今天真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