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
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
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
8月18日上午,本人和颜乾扣以及沙月红老师一同参加泰州市高三数学教师培训会,获益颇多。
本次会议在姜堰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来自泰州市的40多所高中的300多名数学教师齐聚一堂,聆听了由南京市教育局著名的宁连华教授以及泰州教研室主任石志群的精彩演讲。会议围绕近几年江苏高考数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目标明确,内容详实,会场气氛热烈。
上午由宁连华教授主讲,他把20xx年至20xx年江苏高考中,填空题,大题,甚至理科附加题每一项的全省平均分,都统计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总结出一般的规律。08至12年全省均分分别为88.01、97.27、83.12、90.8、80.31,理科附加题均分分别为22.31、24.16、28.14、25.55、20.11,由这样的数据可以猜想20xx年江苏高考整体题型会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在难度上会有所降低,尤其是三角函数题以及立体几何题,不会像今年的高考让考生在做一二两个大题时就会受卡,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训练学生的解题规范化。另外宁教授还指出高考其实是一个短时间的竞争,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尽量的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于每个题目要尽量采用最简单最快捷的做法,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时间。毕竟高考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找到最优的解法,很有可能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了,也会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最后他还强调每年高考压轴题是解析几何,而解几的运算量很大,如果学生的运算功夫不过关,分数是不会高的。所以平时遇到比较复杂的运算,最好是教师要计算给他们看,让学生能对复杂的计算有信心,不会遇到就有害怕的感觉。
下午是石志群主任的'演讲,他指出我们平时教学训练学生的正常思维能力,还要给学生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套路,毕竟考场上时间有限,如果每一题都要讲究思维,那时间肯定来不及了。还要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规范能力,讲解题目时要共同分析题目主要想考察什么知识点,揣测出题者的意图。他还指出理科附加题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不等式选讲》,《平面几何选讲》给学生讲一下,这样学生在四选二上选择的空间就大了,得分的概率也就大了。
虽然只培训了一天,但是我们的收获不小。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培训收获不是一篇文章,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发挥作用,这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一、高考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其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重视英语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四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孩子们赢得高考。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而以上提到的方面公立学校都没有做到位,这些需要我们大北外校来给孩子们弥补,我们能够做到学校老师做不到的,帮助孩子真正地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4
xxxx年5月12日下午,本人听了海口实验中学林茵茵校长主讲主题为“新高考,新思考”的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高考"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不仅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给老师也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虽然海南省的具体方案尚未定论,但是从海南的新高考方案,我们得知”海南省自xxxx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将采取“3+3”模式,即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一本二本合并录取。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仅三门,且更强调基础性。虽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但是我们也应要求学生不能偏科。今天上课时,一道阅读题里说到一个地理知识,我问学生知道吗?很多学生一面茫然。虽然理科生高考不考地理,但我觉得一些常识还是应该学的,不能因为高考不考而觉得不重要。
面对即将来临的新高考,作为教师,要科学应对这一挑战,要转变目前的教育教学观,而不是对原有应试模式进行简单修补。此外,我们要准确把握新高考改革的实质和总体要求,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有的画室就是一种速成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打基础,只追求一种表面成效,我觉得如果去那些画室学不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刚来画室的时候,我有点怕生,担心会跟不上。但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同学们也非常热情,这使我消除了担心,很快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老师对我说,来这里学习要从零开始,首先要画好静物,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画石膏和头像,而且画好了静物对画色彩也有帮助。由于以前学的时间比较长,很快静物我就过关了。两个星期后,我开始画石膏像。第一张石膏像我自我感觉良好,但杨老师却说单独看还行。对这句评语,我不大理解,老师就把我的画和画室的书上的作品对比,我顿时明白了,很多东西是要对比的,对比可以看出差距和问题。书上的画很厚重、很有张力,而我的画很平淡,没有办法在很多画中突显。还有,我画石膏像一直打型不准。老师还给我讲画画的学习方法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在对比时要横着对、竖着对、把画板放远去看,用明暗来对型;而且画画要做到胆大心细,看准了再画。我把老师讲的要点铭记在心里,试着用老师给我讲的这些方法来作画。画了几张后,我感觉到有很大的起色。
暑假过后,开始进入考前班了,画室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也开始了两个星期一次的模拟考试。几次的模拟考试,大家都以实战精神来对待。第一次考试,我排名第一;第二次考试,我排名第四;第三次排到十七位了。纵观三次考试结果,我发现自己确实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色彩很不稳定,时好时差;二是考试时会紧张,把握不好;三是考试时还有一种攀比争先的虚荣心态,总想保住第一的位置,一出现失误就会剑走偏锋,不能稳往自己的阵脚。由于这些问题的影响,才会使我后两次考试连连失利。在今后的考试中,我会努力避免这些问题,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画好每一张画才是最重要的。
集训学习三个多月以来,我在专业上有很大的提高,老师们在讲课时往往用最精辟、最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教导我们。在学习的实践中,我觉得画画时最好不要听音乐。因为有时老师给周围同学的讲评,也能从中得到启发的,而戴上了耳塞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况且考试时也是不准许听音乐的,如果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是没有益处的.。还有上理论课时,记好笔记是很重要的,心记不如墨记,一些要点记在了本子上,可以经常去温习、去琢磨,而不记的话,就成了过眼烟云。再就是老师的示范课,不能光看热闹不看门道,要用脑子去看。老师给我点评的问题,我都是用笔在画板旁边记下来,画画的时候不时看看,尽量防止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有就是看画展的时候,每次我都会带好笔记本,把参展作品中的一些好的细节记录下来,如某张作品中构图特点、运用色彩的独到之处、塑造的细致方面,都写下来。平时我画画的时候,偶尔拿出来琢磨琢磨,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除了老师组织的看画展以外,有时我还得用休息日去看画展,以从中吸取营养。
不专心是学习的致命弱点,在这方面我比较注意。平时画画的时候,我都是专心致志来画,不会因为别的事情来分散精力。我觉得来到这里学画画,就只能想画画的问题,别的事情就是天塌下来也别理会。我记得我们画室去年考上国美第一名、现在在画室当助教的李小妮姐姐跟我们说过,学画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管,只管画画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都管,只不管画画的人。前一种人是能学得好、考得好的,后一种人是没办法学好、更考不好的。这使我联想到确实有这样的同学:什么事情都有份,人家上个厕所要去陪同、人家买点东西要去陪同、谁有个头痛脑热要陪同等等,反正是不该管的都去管。我觉得这样子太浪费时间了,到头来没学好考不好是自己的事,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的。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体育课程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本次会议在姜堰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来自泰州市的40多所高中的300多名数学教师齐聚一堂,聆听了由南京市教育局著名的宁连华教授以及泰州教研室主任石志群的精彩演讲。会议围绕近几年江苏高考数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目标明确,内容详实,会场气氛热烈。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高考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其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重视英语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四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孩子们赢得高考。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而以上提到的方面公立学校都没有做到位,这些需要我们大北外校来给孩子们弥补,我们能够做到学校老师做不到的,帮助孩子真正地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新高考给予学生是更大的选择权。高考的改革主要是给予学生选择权。选择什么呢?第一是选择部分考试科目,第二是选择考试的时间,第三是选择考试分数,有两次考试,学生可以选一个好的分数,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局面。从选择时间的角度来说,改革把学业规划的权利,部分还给学生了,以前学生学什么,是国家规定的,学校统一开课,学生没有选择。现在高考改革就把部分的选择权给孩子了,比如英语,至少学生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要选定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学习。
高考改革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学业,比如有的学生英语比较强,可以选择高二考英语,考完后,如果学校的引导得当,学生是不会放弃英语的.,学生可以去学更难要求更高的内容,由此学生的个性化就体现出来了。有的学生英语弱一点的,跟英语好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样,那么就可以学得慢一点,花更多时间学习必修和选修I课程的内容,再参加高考,人与人之间能力表现不一样,这很正常。不像原来的高考方案都是一刀切,程度好的学生要陪着同学慢慢走,英语弱的学生拼命赶,还赶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给了各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新高考改革方案学生面临的挑战是,有可能会增加学习压力,给予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增加了考试频率,高中科目多,考试本就频繁,再实行多考,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家长和学生观念。其次教育系统部门也应该有配套的措施,并提出希望社会机构积极广泛参与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应该做好规划。首先是学业规划。因为现在高考有选择性了,学生要学会规划考试科目,选择考试时间,计划学习进程,计划多长时间学什么东西。第二个是升学规划。以后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大学?考什么专业?这是与学业规划相关联的。第三个是职业规划。尽管是很遥远,但也应该提前有个想法,学什么,以后做什么,想清楚以后的职业跟学习的关系。第四是生涯规划,人生规划,我想做什么样的人,我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9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
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
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
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
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这学期我参加了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中英语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众所周知,以前在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把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用普通话授课,学生既听不到英语,也很少有机会说英语,这就让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哑巴英语”一直存在。但是,新课改逐步在扭转这一局面。新课程标准注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英语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利用现代化科技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牛津译林2020年版第一册unit 2 Grammar and usage——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调整。语法本就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选取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造句,引出简单句的定义。之后,我又呈现了一组关于我自己的照片,让学生用简单句对照片进行描述,进一步巩固简单句的定义。选取的这些图片直观有趣,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将看、说等环节融入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还截取了英语歌曲中的某些片段,通过听英语歌来填词,然后体会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让学生觉得语法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然后继续让学生用所学语法来描述我,将写作贯彻这堂课的始终,达到了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的训练。
2. 创设情境设置提问。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活动(即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作用,顺利激起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高效培养语言能力。以牛津译林2020年版第一册unit 4 Integrated skills——plastic surgery为例。在课题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组关于“plastic surgery”的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Do you want to receive plastic surgery? Why? 然后设置阅读和听力两个任务,引导学生探索plastic surgery的利与弊,之后将其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进行大量的输入,最后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按照PRE模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一改“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逐渐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为教学上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真正做到: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在罗定文化中心进行的新高考高中教师培训班,通过蒋春生校长和姚跃涌专家的讲座,了解了我省将于20xx年启动的新高考模式,现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要做好选课走班的物质准备。我省将于20xx年启动的新高考,预计会实行“3+3”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加“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任意选取三科。而策略性的“六选三”将是各高中学校必须认真应对的新课题。这种“六选三”的选择共有20种组合,各高中学校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教室数量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调查论证,让各种教学组合更加科学合理,以有利于学校对师资的恰当安排,形成新的教学品牌。通过科学的选课策略,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各学校走班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类:全走班、组合式走班、大走班、小走班。
二是要重构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体系。要由单一的研究高考向研究课程、以及课程设计转变。要由单纯的培养学科名师向提高选课组合的整体教学水平转变。综合实践的开展要逐步实现由校内走向校外,校本课程在学校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建构对教师“课程开发”以及“一专多能”的发展培养平台。
三是要及早谋划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指导的人员和物质条件,除了“软件”方面的准备,在“硬件”方面也要充分地准备。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体育课程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新高考给予学生是更大的选择权。高考的改革主要是给予学生选择权。选择什么呢?第一是选择部分考试科目,第二是选择考试的时间,第三是选择考试分数,有两次考试,学生可以选一个好的分数,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局面。从选择时间的'角度来说,改革把学业规划的权利,部分还给学生了,以前学生学什么,是国家规定的,学校统一开课,学生没有选择。现在高考改革就把部分的选择权给孩子了,比如英语,至少学生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要选定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学习。
高考改革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学业,比如有的学生英语比较强,可以选择高二考英语,考完后,如果学校的引导得当,学生是不会放弃英语的,学生可以去学更难要求更高的内容,由此学生的个性化就体现出来了。有的学生英语弱一点的,跟英语好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样,那么就可以学得慢一点,花更多时间学习必修和选修I课程的内容,再参加高考,人与人之间能力表现不一样,这很正常。不像原来的高考方案都是一刀切,程度好的学生要陪着同学慢慢走,英语弱的学生拼命赶,还赶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给了各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新高考改革方案学生面临的挑战是,有可能会增加学习压力,给予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增加了考试频率,高中科目多,考试本就频繁,再实行多考,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家长和学生观念。其次教育系统部门也应该有配套的措施,并提出希望社会机构积极广泛参与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应该做好规划。首先是学业规划。因为现在高考有选择性了,学生要学会规划考试科目,选择考试时间,计划学习进程,计划多长时间学什么东西。第二个是升学规划。以后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大学?考什么专业?这是与学业规划相关联的。第三个是职业规划。尽管是很遥远,但也应该提前有个想法,学什么,以后做什么,想清楚以后的职业跟学习的关系。第四是生涯规划,人生规划,我想做什么样的人,我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通过体育课程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上午由宁连华教授主讲,他把20xx年至20xx年江苏高考中,填空题,大题,甚至理科附加题每一项的全省平均分,都统计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总结出一般的规律。08至12年全省均分分别为88.01、97.27、83.12、90.8、80.31,理科附加题均分分别为22.31、24.16、28.14、25.55、20.11,由这样的数据可以猜想20xx年江苏高考整体题型会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在难度上会有所降低,尤其是三角函数题以及立体几何题,不会像今年的高考让考生在做一二两个大题时就会受卡,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训练学生的解题规范化。另外宁教授还指出高考其实是一个短时间的竞争,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尽量的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于每个题目要尽量采用最简单最快捷的做法,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时间。毕竟高考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找到最优的解法,很有可能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了,也会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最后他还强调每年高考压轴题是解析几何,而解几的运算量很大,如果学生的运算功夫不过关,分数是不会高的。所以平时遇到比较复杂的运算,最好是教师要计算给他们看,让学生能对复杂的计算有信心,不会遇到就有害怕的感觉。
下午是石志群主任的演讲,他指出我们平时教学训练学生的正常思维能力,还要给学生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套路,毕竟考场上时间有限,如果每一题都要讲究思维,那时间肯定来不及了。还要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规范能力,讲解题目时要共同分析题目主要想考察什么知识点,揣测出题者的意图。他还指出理科附加题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不等式选讲》,《平面几何选讲》给学生讲一下,这样学生在四选二上选择的空间就大了,得分的概率也就大了。
虽然只培训了一天,但是我们的收获不小。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培训收获不是一篇文章,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发挥作用,这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初中英语教师《新课标》教育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专题学术讲座,我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今后自己的英语学科教学观念上的洗礼和教学技艺上的提升帮助很大。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又在家上网学习了《20xx版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新课标,对比旧课标,我获得了英语课标方面的很多理论。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回顾自己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这次暑期《新课标》学习,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把握良机,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加情感交流互动,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体现这种理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课内外的“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配难易不同的作业,提供不同标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一是要对课堂内的'“提问进行分层”。 对较难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在探索新问题,巩固新知识时应以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这样可减少回答时的错误,澄清认识。在复习检查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多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他们的学习督促,有利于了解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他们获得答对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是要对课堂内的“对话进行分层”。每节课在分组进行free talk时,可出示难易不同程度的谈话主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排演,并辅之以小组竞赛、个人争先赛等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要对课内外的“作业进行分层”。课内外作业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比如学困生可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四会单词、句型,能将书上的对话读下来即可;优等生除了课文的对话、单词能背诵、默写外,还要完成课外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当然,在作业分层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作业后,自觉向高层次作业挑战。
四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我想更多的还需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扎实走好每一步,开辟出一片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
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
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本次参加了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培训,是幸运的,也是必需的。这次培训收获颇多,也让我从心底里对新课标下的高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简单谈一点自己对于备考的体会:
一、知识是载体,思维是价值
张鹤老师说,知识是载体,思维是价值。每一个数学分支都有他的研究方法,函数有函数的,解析有解析的,数列有数列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对每一个数学分支的学习掌握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以此认识数学本质。
二、研究考纲考题,把握命题方向
盲目的复习是可怕的。而考纲是复习的指向标,备考中认真研读考纲以及义务教育的考纲,可确保方向的正确性。而对高考题的研究,能让自己做到心中有底,把握命题的方向。
三、课堂内容呈现的顺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先给出预定的三个方法,每种方法分别给出一道题,学生会按照给定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当问题脱离了预先给定的方法,那么就会让学生毫无解决问题的方向感,束手无策。反之,若是先给出三个问题,不给具体的解决方法的提示,让学生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从中归纳总结每个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显然,后者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同样是一堂课,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但是教学环节的顺序不同,效果也不同。
四、提高二、三轮复习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命题近年来逐渐淡化了纯理论与纯记忆,以能力命题立意居多,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刻意创新、强调运用,且联系实际。在离高考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要提高二、三轮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教师不应面面俱到,一味求全;也不能只重视记忆,忽视能力;更不能沉迷题海,缺少指导。
二轮复习中,我们应注意提炼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将教学内容专题化,专题题型化,典例方法化,方法步骤化,枯燥概念鲜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原理图示化,知识联系结构化。
五、数学本质最重要
高考的题目总是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乍一看,感觉没什么思路,难;做了之后,回顾一番,也不难啊。xx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是这样反馈给我的。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赵老师参加了xx年新教材的编写,也向我们说明了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由来。她说,数学本质最重要。数学本质也是张鹤老师在讲座和讲课中一再强调和体现的教学重点。
考的不难,但是学生只有走出了考场才会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陌生的题境中找出熟悉的数学模型,而之所以找不到数学模型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模型中的数学本质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六.备考中的几点提醒
1.勿过分强调社会焦点,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
2.勿过分迷信外地“名师、名校”的经验介绍,忽视本校实际。
3.勿过分强调用“名师、名校”的试卷来突击训练,猜题押宝。
总而言之,现在高考命题灵活,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灵活。我将把本次自己学到的好方法用来指导学生复习,争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xx年高考数学的胜利
学校领导组织和支持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每次我都有新的收获,深感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促我奋进。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而培训学习就是最有效的手段,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新高考”的走向如何?不仅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每个高考家庭都关心的问题。
分值“教育部要求高考改革于xxxx年到xxxx年分4批进行,河南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说,河南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于今年9月1日前公布,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20xx年将迎来“新高考”。教育部要求的高考改革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语文和外语的分值要调整,加重语文学科的分值。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一参考”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两依据一参考”也简称为“3+3”考试模式。
得语文者得高考
新方案中外语学科分值有所下降,且可以考试两次,其高考总分区分度大大降低;数学学科改革后不再分文理,其命题难度也会大幅降低,区分度也会有较大下降;只有语文学科的分值提升,其命题的广度、难度也会提升,在高考总分中的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的第一重要习惯,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
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如何引导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这将成为教师和招考工作人员亟待思考的一个课题。
数学立足课本,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的复习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紧跟老师步伐,不可盲目地陷入题海战术,也不可疏忽练习。重视典例,熟悉高考中常考题型更为关键。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学会研究课本,这是高考复习的起点。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练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来,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
另外,解题思维一定要“优化”,高考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内容,解题思路要优化选择,解题方法要简捷途径,解题过程要最佳方案,解题失误要最小化,尤其是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要防止“小题大做”“一算到底”,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找最优解,使解题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深刻性。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初中英语教师《新课标》教育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专题学术讲座,我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今后自己的英语学科教学观念上的洗礼和教学技艺上的提升帮助很大。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又在家上网学习了《20xx版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新课标,对比旧课标,我获得了英语课标方面的很多理论。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回顾自己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这次暑期《新课标》学习,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把握良机,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加情感交流互动,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体现这种理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课内外的“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配难易不同的作业,提供不同标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一是要对课堂内的“提问进行分层”。 对较难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在探索新问题,巩固新知识时应以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这样可减少回答时的错误,澄清认识。在复习检查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多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他们的学习督促,有利于了解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他们获得答对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是要对课堂内的“对话进行分层”。每节课在分组进行free talk时,可出示难易不同程度的谈话主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排演,并辅之以小组竞赛、个人争先赛等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要对课内外的“作业进行分层”。课内外作业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比如学困生可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四会单词、句型,能将书上的对话读下来即可;优等生除了课文的对话、单词能背诵、默写外,还要完成课外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当然,在作业分层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作业后,自觉向高层次作业挑战。
四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我想更多的还需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扎实走好每一步,开辟出一片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xxxx年5月12日下午,本人听了海口实验中学林茵茵校长主讲主题为“新高考,新思考”的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高考"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不仅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给老师也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虽然海南省的具体方案尚未定论,但是从海南的新高考方案,我们得知”海南省自xxxx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将采取“3+3”模式,即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一本二本合并录取。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仅三门,且更强调基础性。虽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但是我们也应要求学生不能偏科。今天上课时,一道阅读题里说到一个地理知识,我问学生知道吗?很多学生一面茫然。虽然理科生高考不考地理,但我觉得一些常识还是应该学的,不能因为高考不考而觉得不重要。
面对即将来临的新高考,作为教师,要科学应对这一挑战,要转变目前的教育教学观,而不是对原有应试模式进行简单修补。此外,我们要准确把握新高考改革的实质和总体要求,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初中英语教师《新课标》教育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专题学术讲座,我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今后自己的英语学科教学观念上的洗礼和教学技艺上的提升帮助很大。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又在家上网学习了《20xx版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新课标,对比旧课标,我获得了英语课标方面的很多理论。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回顾自己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这次暑期《新课标》学习,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把握良机,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加情感交流互动,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体现这种理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课内外的“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配难易不同的作业,提供不同标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一是要对课堂内的“提问进行分层”。对较难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在探索新问题,巩固新知识时应以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这样可减少回答时的错误,澄清认识。在复习检查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多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他们的学习督促,有利于了解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他们获得答对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是要对课堂内的“对话进行分层”。每节课在分组进行free talk时,可出示难易不同程度的谈话主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排演,并辅之以小组竞赛、个人争先赛等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要对课内外的“作业进行分层”。课内外作业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比如学困生可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四会单词、句型,能将书上的对话读下来即可;优等生除了课文的对话、单词能背诵、默写外,还要完成课外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当然,在作业分层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作业后,自觉向高层次作业挑战。
四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我想更多的还需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扎实走好每一步,开辟出一片英语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