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趣味识字。
如在学习“攀”字时,有一位学生根据字形说:“大手紧紧抓住树林中的两根树杈。”其他学生都觉得这样好记。在学习“囚”字时,学生很快就说出识记的方法“人被关在封闭的房子里没有自由,就成了囚犯。”在比较“吠”、“哭”、“器”这几个字时,有一位学生观察字形后,编了一个顺口溜“犬有一张嘴,就大声地叫;犬有两张嘴,就伤心地哭;犬有四张嘴,就变成了机器。”同学们都点头称妙。在学习带有相同部首的字时,我会引导学生找出其规律,以便掌握更多的字。如带有衣字旁的字,很多是与布、服装有关,如裤、衬衫、裙、袜、被、袖、褂、袍等;而带有反犬旁的字很多与动物有关,如狗、猫、狼、狮、猩、狐、狸等。在比较形近字时,通过变换偏旁来识记这些字。如“情、请、清、晴、睛、蜻”这几个字,通过形旁来帮助理解字义,再通过用组词、说话来进一步识别这些字。如此教学,让学生兴趣极浓,很快就记住了。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在注重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依然可以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依照汉字的规律组织学生学习汉字。让汉字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感受、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字词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字词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更显枯燥无味,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多变换花样,让学生记得牢,又记得开心。在教学识记生字词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应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每周组织他们汇报自己的成果,学生的识字劲头越来越大,这样的随意识字,学生记得也很牢。这样的识字方法,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场景,给学生教学的一种集中识字,同时不要给学生分析其具体结构,只是给一个总体认识,是一种速成的识字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来识记新字词,并在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促进主动完善,自我成长。使我们的字词教学更有深度,学生就记得更加牢靠,理解得也更深刻。
三、设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来认识。当学生在平时阅读遇到一些生字新词无法理解其意思时,便可以通过查字词典、上网查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其意思,从而顺利地进行阅读。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只要教师肯钻研,在字词教学上下工夫,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字词的学习中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学习字词带来的乐趣,还能享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美妙。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7
真是光阴似箭,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时刻本着一名青年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从以下几方面作以总结: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最大的努力地为孩子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更加形象生动的知识,因为一节生课堂,也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就拿识字和写字教学环节来说,二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
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尽管我知道自己的粉笔字基本功不是很好,但我却很极力地在黑板上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好生字,两年下来,我也能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写下一手相对漂亮的粉笔字,至少我觉得自己是进步很大的,我也常常在课上课下听到孩子们对我的赞赏,而孩子们呢,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写的是工整清晰,而很多孩子呢,不仅如此,还在这个基础上达到了美观,将我要求的写字规则(起笔重、行笔快、收笔重、收笔轻、顿笔……)一系列要求都很牢固地掌握。
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这个学期,开学初,我依然采用了“每日一故事”“读书小博士”活动,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认真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写作
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读书小博士”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等,内容很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在写作上,我经常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即兴写作。
五、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多样,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六、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
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坐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七、注重口语训练,为写话打下基础
口语训练我采用提问,设计说话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嘴大胆去说,要求学生说话要有条理、要通顺、具体。只有会表达了才会去写话。写话时我先让学生说,在交流,然后写,最后修改并抄正。
八、多媒体教学应用其中,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采用音、图象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本学期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课件教学,使抽象概念更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另外,教学工作中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诸如:在教学中光注重了形式多样,而忽略了强化练习,对于综合学习的教学还应更注重知识的牢固性,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避免分数的丢失。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8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9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12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3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4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热情,喜欢看漫画,喜欢那些漫画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识摄入量却很少,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为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会提前让学生预习字词,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授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扫清阅读最基本的障碍,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天门山》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课间营造氛围,学生根据图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当少先队员发现胶卷忘在家里,他会想些什么?在取胶卷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面太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越走越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5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6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7
xx年10月,学校组织我们今年新进校的老师听课,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聆听了实小陈耀玉、宋凤珠和汤淑兰老师的课,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她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陈耀玉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她们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叹服。宋老师的课堂常规抓得很好,学生上课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地回答问题,让我明白了一日常规的重要性。而汤老师的《荷花》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制作的课件非常美,并以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以诗句概括全文,让学生沉浸在荷花的美之中。如果能让学生也跟随着荷花一起动起来,我相信不仅荷花是一幅活的画,连教室里的孩子们也是一幅活的画,不是吗?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以上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是非常重要的。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她们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她们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8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9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0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1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老汉的品格?
(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
(4)“桥”的内涵是什么?
(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3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4
作为一名朗读爱好者,我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朗读水平重在平时。如果每次朗读能做到以下几点,相信对提高朗读水平会有一定帮助:
1、状态“自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朗读之前首先要有好的状态。好的朗读状态应该是自如的,“自如”是指在朗读时神态镇定、自然,不拘谨。因此在朗读之前,我们就要养成调整状态的习惯,比如“嘴角上扬,眉毛上挑”,为后面的发声朗读做好充分准备。
2、发声“自然”。
朗读之前要先浏览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情感基调。在理解中去朗读,在朗读中读出理解。比如,读一些长句时,可以先想想句子讲了谁?在哪里?干什么?将文本的意思理解了,朗读起来就会自然。
3、遵守“规范”。
停顿、语调、重音等是朗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所以在朗读时要看清标点,读好停连,读出意思,有标点的停清楚,没标点的不能乱停顿。比如“可他哪里知道”,有些人会读成“可——他哪里知道”,在“可”字的后面随意停顿,这是不对的。又如,第三声声调调值要读满,问号的语调要上扬等等,在朗读教学中有许多应有的规范,我们不能“自由化”,也不能“模糊化”。
4、重视“范读”。
每节课之前都要重视“范读”的准备,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只有老师读好了,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同时,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