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2024/09/17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

最近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2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吴非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一旦没有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看到这儿,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3

09年,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非常诧异,心里不断的想着: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这书会写些什么带着疑惑,我找到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让我震撼不已:想要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也让我不断思考: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扪心自问自己在教学中站直了吗

带着心中疑虑,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这一篇篇教育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六辑一百篇文章,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他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及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这些才是对学生这辈子有用的东西,对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捧读着吴老师的力作《不跪着教书》,我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言论所折服,整个身心被这本书套牢了。短短两天时间我就把这本书认真地读了一遍,不时为书中的精辟的言论而拍案叫绝。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捧读,突然之间发现,原来它依旧令我心动不已……从书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风格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风格即人,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像一个人一样站立着。

然而,书中对当今教育的剖析,让我颇感压力。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被融入了许多的社会因素,这一不断演变,衍生了众多的教育奇观。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发生在孩子身上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要不,是伤害自己,再不然就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其中不乏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不禁反问自己,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在充当什么角色。为何他们会如此漠视生命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作为小学教师的自己更是感触颇深,现在的孩子在家受宠,真的就是骄纵任性、唯我独尊,一些孩子沐浴了学校的集体生活后逐步学会了谦让、奉献,而有一些孩子却格格不入,觉得所有人必须以我为中心,必须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则就大吵大闹,发脾气。看到种种,想想身边,我不由得压力倍增……

这种种现象,让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在我的认知里,老师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的来说就是教育孩子成人。我一直认为人才,人在前,才在后,先成人,才能成才。所以除知识外,做人的基本道德,是首先应该教给学生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首先应该要让如何做人深深扎根——为人处事懂得谦让、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与人不和需要忍让,遇事三思而后行。而正因为这种教育理念,让家长一再的与我发生摩擦,家长认为,凭什么让我的孩子忍着、让着,别人打我孩子一下,我就要变本加厉都打回来才可以。种种件件,让我疑惑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什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理念何时才会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同努力呢

书中还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这是吴非转述朱亦磊的一句话,打从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是的,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关于读书,作者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

我一直以为自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而吴非老师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却让我认识到自己相去甚远。吴非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道:评价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看到这里时,我汗颜不已,曾几何时我因为学生的几句话而激动万分:记得那是一次市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时,问我学生的一个问题,问他们喜欢哪门学科,四个人中有三个说喜欢语文,另一个学生说他喜欢数学,但爱上语文课。这样的回答让我开心了好久。可在今天看来,我只不过刚刚达到做一个合格老师的第一步,离合格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还需努力、努力、在努力!

……

读完整本书,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句话跳到我的脑海中,我是一位语文老师,但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于说不,要敢大胆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观点。还有一句话就是: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像灯塔一样,在迷茫中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细想一下,这不就是终身学习的要求吗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4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吴非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一旦没有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看到这儿,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5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6

起先看到这个书名后,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完了吴非老师的这本随笔集,看完之后才明白,此书写的是吴非教师多年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这本书强调要想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为吴非老师的很多思想的确是让我有震撼!

《不跪着教书》——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等文章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深入的剖析、新锐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吴老师在书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这恐怕和很多老师的想法大相径庭,吴老师在书中说到多年前默许学生课上睡觉的事情,并且怕学生睡觉着凉,还请同桌给他盖了件衣服,并且事后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件衣服,少听几分钟语文课不要紧,万一生病了,损失就大了。他还举了单位开会(包括学校教职工大会)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欢往后排坐,讲台前都要空出一大片,为的就是坐在后面可以分分神,小声聊聊天嘛!既然如此,为什么对学生那么苛求!对教师而言,要有本领把课上得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如果学生能喜欢他的课,只是因为特殊原因偶尔打个瞌睡,老师们实在不必大惊小怪。看到这里,我觉得吴老师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学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当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例子,有个大学有女学生跳楼自杀,尸体躺在教学楼前,大楼里的老师还在照常上课,学生正常嬉笑,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还是有个外国留学生看不下去了,给死者献了一朵花,这时候师生才开始对死者有动静。浙江有个高中生杀死了亲生母亲,在监狱里有人问他,如果你能够出去,你最想做什么?他说,我最想好好读书。吴老师气愤地写道:“他杀了自己的妈妈,居然没有一点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复生,这还是人吗?”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嘉爵无端锤杀四个同学,这样的新闻有轰动效应,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样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将会有报应。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识,他希望学生有感情,有爱,有怜悯,敬畏生命,知耻,知感恩图报,说真话……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

我认为,现在的道德教育应该重视让儿童不断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给儿童一些真实的东西,如:我们的社会应给学生一些美好的东西,学校应营造人性美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具备美好的人性;同时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发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吴老师对于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后的震撼和反思是无限的。我想我已经慢慢明白吴老师在书中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7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tuó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面对社会的功利和浮躁,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读书,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多读书,自觉地读书(这一点,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师要多读书,但不跪着教书,也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特别是如今经济澎湃,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专家满天飞,随便哪个专家都著作一大堆,他们是否站在我们一线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呢,那就难说了。所以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自己的学生热爱阅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一个老师的教学生命,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但不迷信专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我们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应该坚持。第三,教师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学生要有爱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同行、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8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__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短短的一百多字,读完后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动,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好奇与疑惑翻开了它。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主题,记录的都是作者见到或者听到的教育现象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分析得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什么?

从小时记事起,人们对教师的形容与比喻也都是高尚与无私的。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这份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虽然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想到这些,更加觉得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书本中吸取新的知识,唯有这样,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学的前沿,开拓自己的思维。

合上书,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修养与魅力,教师的喜怒哀乐,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对学生热爱、对教育事业热爱的信念。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9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吴非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一旦没有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看到这儿,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0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常有这样的烦恼——抄写不完的材料,应付不完的检查,花样百出的课改,名目繁多的评比,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即便有气也不敢出,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领导谈话、扣绩效、外送取消评优评先。我们时常嘀咕:要好好地教教书就那么难吗?我们选择做教育就是做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吗?无处安放的初心,让我们一度迷茫……

最近读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与我们不谋而合,迷茫的内心终于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书中提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质问振聋发聩!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读了《不跪着教书》,知道了,我们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什么叫有思想?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典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

“繁华落尽见真淳”,教育本来的面目便是如此,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外物蒙蔽了双眼,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毅然前行,这才是教育王道。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1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2

初次发现这本书是在某个悠闲的下午,不经意间这个书名中那个大大的“跪”字刺入眼帘。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人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我相信我们都不只一次的听到奴性思想这个词,可是,在教育的范畴里也用这样不和谐,甚至刻薄的字眼我还是第一次见。我很困惑,什么是跪着教书?谁在跪着教书?当然我更担心的是:我在跪着教书吗?

书的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的长者,也是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任教于南师大附中。他叫吴非,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这本书。虽是随笔杂感,但也用其中几篇杂文的题目将全书细分为: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六个板块。虽是随笔杂感,却没有散文杂文般零散朦胧,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每个问题都掷地有声,让我一边读,一边问着自己:是这样吗?

作为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特点,说起来特殊,又很单纯;说是辛苦,又充满幸福。这本书开篇就说到:一位合格的教师,就说一盏灯,也许灯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长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简单的把你的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的确,教师这个职业常常被缚之高台,说我们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给了我们很多溢美之词,也给了我们诸多束缚和非议。例如上次小学生给老师打伞的事件触动很多人的神经,一度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我相信凡是登上过三尺讲台的老师,都曾被孩子感动过,都因为孩子满足过幸福过。老师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地发现这样的孩子,我们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时下成了一个流行的词,其实我一直认为班上坐的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没有想过要培养多少社会栋梁,没有想过我的学生要多几个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们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们能甘于平凡,热爱生活,可以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读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身为师者,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么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又跟学生谈什么底蕴积累呢?在书中《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还说道: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是因为开始老师不准说不能说。从指鹿为马的时代,就有了能不能说真话的问题。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是一个终身的姿态。很难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师能够教导出光明磊落的学生。老师还是得有点思想,有点脊梁。

书中还提到,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老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读到这三句话,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门级,我孩子为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而努力奋斗着。书中也提到了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风格。作者用生动直接的话语进行了比喻,没有风格的教师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语文课如破庙庸僧在谈禅。看来,教学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

用吴非老师的话说总得有点质疑的精神,于是在粗读了这本书后看到作者对于很多老师牺牲自己陪伴家人时间说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是觉得有点偏激了,劳作是神圣的,休憩也是神圣的。但每个人对于两者之间的权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对于书中对于现存教育体制的一些质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极情绪的。

不管怎么说,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我们至少得有那么点风骨,有那么点风格。教师也不仅仅是园丁,他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疯转的那篇文章一样,只有老师是优雅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优雅。只有老师是从容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大气,只有老师是幸福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明亮。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3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吴非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一旦没有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看到这儿,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4

闲暇之时,再次翻开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观点鲜明,言辞犀利,一针见血,震惊于吴老师所提及的种种教育中的无奈与愤怒,感叹于他对教育界的疾声呐喊,他提出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这样的观点让我陷入了沉思,教师究竟该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做不跪着教书?带着这些疑问,我看完了整本书。

如今的这个社会,还是有着太多的“跪求生存”。有人会面对强权折腰,有人会面对不公隐忍,谓之以“生存之道”。吴老师一句“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深深震撼了我,如果连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对世俗匍匐行礼,我们所鄙夷、无奈的生活不是被我们自己一代代地传了下去吗?是的,我们的肩上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为人”的传承。如此,我们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那么又如何实现铮铮铁骨?

“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书中提及的教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似乎也晃动着自己的影子:有时候工作繁忙,我对外出的业务进修怨声连连,埋头于作业批改之时往往忽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怒气重生却鲜少缺乏深度的思考,图书馆似乎也只成为要写论文时才去的地方。突然想起大学时候,老教授提出的“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的话题,心里一惊,长期日复一日的生活似乎让我越来越成为一名“匠”而已。是时候该反思了,只有常读书会思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会对身边事务进行思辨性的判断与分析,才能告诉面对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思想,什么是为人!

此外,书中也提及如今教师内心的困惑。不知何时起,“园丁与蜡烛”称谓开始让教师们焦躁不安。社会舆论中,这个称谓成为了精神枷锁;家长心目中,这个称谓成为了无条件付出的理由。有人说,教师也只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柴米油盐的生活,有着做自己的教好书育好生的职业理想,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虎视眈眈”,而教师们却更多地感觉不到社会给予“教师”这个职业的宽容与善意。或许,教师们都该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了,吴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教师是思想家。我们是园丁,是蜡烛,是引领孩子探索世界、认识未来的阶梯,这是教师职业与生俱来赋予的使命,我们有着自己的美丽思想,我们不必理会他人的质疑,无惧舆论的无理抨击,无视不怀好意的谄媚,我们勤勉工作、努力提升、关爱学生,我们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5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短短的一百多字,读完后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动,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好奇与疑惑翻开了它。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主题,记录的都是作者见到或者听到的教育现象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分析得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什么?

从小时记事起,人们对教师的形容与比喻也都是高尚与无私的。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这份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虽然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想到这些,更加觉得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书本中吸取新的知识,唯有这样,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学的前沿,开拓自己的思维。

合上书,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修养与魅力,教师的喜怒哀乐,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对学生热爱、对教育事业热爱的信念。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6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7

读书笔记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8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9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心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疑惑堵在心头,要想知道答案,读下去吧!现在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虽说是六辑,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总的理念就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在“序”中说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话发人深省。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蜡烛、园丁。我们与学生应该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这几点做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不让自己“贫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书,那么就应该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20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21

最近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22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短短的一百多字,读完后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动,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好奇与疑惑翻开了它。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主题,记录的都是作者见到或者听到的教育现象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分析得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什么?

从小时记事起,人们对教师的形容与比喻也都是高尚与无私的。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这份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虽然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想到这些,更加觉得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书本中吸取新的知识,唯有这样,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学的前沿,开拓自己的思维。

合上书,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修养与魅力,教师的喜怒哀乐,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对学生热爱、对教育事业热爱的信念。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23

09年,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非常诧异,心里不断的想着: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这书会写些什么带着疑惑,我找到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让我震撼不已:想要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也让我不断思考: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扪心自问自己在教学中站直了吗

带着心中疑虑,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这一篇篇教育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六辑一百篇文章,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他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及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这些才是对学生这辈子有用的东西,对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捧读着吴老师的力作《不跪着教书》,我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言论所折服,整个身心被这本书套牢了。短短两天时间我就把这本书认真地读了一遍,不时为书中的精辟的言论而拍案叫绝。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捧读,突然之间发现,原来它依旧令我心动不已……从书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风格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风格即人,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像一个人一样站立着。

然而,书中对当今教育的剖析,让我颇感压力。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被融入了许多的社会因素,这一不断演变,衍生了众多的教育奇观。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发生在孩子身上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要不,是伤害自己,再不然就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其中不乏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不禁反问自己,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在充当什么角色。为何他们会如此漠视生命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作为小学教师的自己更是感触颇深,现在的孩子在家受宠,真的就是骄纵任性、唯我独尊,一些孩子沐浴了学校的集体生活后逐步学会了谦让、奉献,而有一些孩子却格格不入,觉得所有人必须以我为中心,必须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则就大吵大闹,发脾气。看到种种,想想身边,我不由得压力倍增……

这种种现象,让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在我的认知里,老师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的来说就是教育孩子成人。我一直认为人才,人在前,才在后,先成人,才能成才。所以除知识外,做人的基本道德,是首先应该教给学生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首先应该要让如何做人深深扎根——为人处事懂得谦让、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与人不和需要忍让,遇事三思而后行。而正因为这种教育理念,让家长一再的与我发生摩擦,家长认为,凭什么让我的孩子忍着、让着,别人打我孩子一下,我就要变本加厉都打回来才可以。种种件件,让我疑惑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什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理念何时才会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同努力呢

书中还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这是吴非转述朱亦磊的一句话,打从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是的,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关于读书,作者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

我一直以为自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而吴非老师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却让我认识到自己相去甚远。吴非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道:评价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看到这里时,我汗颜不已,曾几何时我因为学生的几句话而激动万分:记得那是一次市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时,问我学生的一个问题,问他们喜欢哪门学科,四个人中有三个说喜欢语文,另一个学生说他喜欢数学,但爱上语文课。这样的回答让我开心了好久。可在今天看来,我只不过刚刚达到做一个合格老师的第一步,离合格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还需努力、努力、在努力!

……

读完整本书,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句话跳到我的脑海中,我是一位语文老师,但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于说不,要敢大胆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观点。还有一句话就是: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像灯塔一样,在迷茫中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细想一下,这不就是终身学习的要求吗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