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18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 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3月27日,参加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学习,认真听了杨国华老师的讲座和他对数学教学问题的解答后,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

杨国华老师针对教材、学生和教学等实际情况,从教材编排体系特点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讲解与辅导,尽可能多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实例,提高了实验教师对新教材的理性认识,增强了我们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为新学期中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

1、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主题图,要启发、鼓励学生从主题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不要告诉学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要放手让学生思考,让自己体会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最适宜自己。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4、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中获取知识。

5、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设计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中学,趣中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如:口、眼、耳、手)参与教学活动。

6、数学教学可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寓道德教育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9、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

当然,教师的教学,不一定每节课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要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去追求完美。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12月5日,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聆听了侯正海老师和黄伟良老师精彩的讲座,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侯正海老师主讲的内容是《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侯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讲解了运算从技能利益阶段,到能力立意阶段,再到素养立意阶段的发展过程和具体要求。使我对新时期数学运算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侯老师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着重为我们剖析了“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过程”和“估算教学”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运算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迁移运用。

学生对形式化的运算、学习一般是从操作开始的,直观的操作,对于学生理解运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思我的教学,常常因为嫌麻烦而省掉了很多操作过程,认为只要学生会做题就行,学生对算理是否理解不怎么关注。教学后期,为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总要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实际上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运算技能,而学生的能力却很难得到提高。

学生做题时,更关注的是结果是否正确,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却没怎么想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认真分析,找到错因。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黄伟良老师对图形认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辨析,使我对图形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甚至有一些错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对于自己模糊不清的知识一定要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弄明白。课堂语言必须要反复锤炼,力求准确、精炼,牢牢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 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这次参加的90学时培训是我工作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培训,不但参训的老师都是各个县区的骨干教师,而且不管是讲课还是上课都是全市乃至全国有名的教师。在这里看看听听专家学者的教育理论、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好好审视、反思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因为深知这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机会,所以在为期两周的培训期间,我非常认真积地对待着每次培训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作业,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努力不浪费这大好的培训机会。现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的确是收获颇丰啊!

一、在理论中提升

本次培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暑假里进行的理论学习。内容涵盖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学科本体性知识等多个方面,每天都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有特级教师潘旭东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要求》,钱金铎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实验教材案例分析》。还有我们舟山市的好几个市级数学教学带头人,他们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师德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并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诠释深奥的理论,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实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二、在实践中收获

第二阶段是放在11月份的其中六天完成。在这六天里我们聆听了沈家门一小、沈家门小学和定海小学6位有着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课堂教学。课后我们分成三组进行评课,每次的评课我都很好的'做着聆听着,因为我们定海参训的都是学科带头人或是老骨干,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他们的评课,看看自己是否有着和他们同样的想法,有时候也偶尔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都能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他们一起帮我分析我想法中的优缺点。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堂的录像课,钱金铎老师边看录像边给我们分析讲解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机智以及教材的安排等方面的知识,真的让我有很多收获。让我知道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三、在反思中成长

再精彩的报告,再有效的培训,如果培训者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试图去有所改变,那么一切的美好都是虚无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不敢奢望自己成为名师,但作为教师,我觉得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的培训,从老师的讲座中,从和参训老师的聊天中知道了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只能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思考自己除了这样做教师,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持之以恒,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习惯,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我会努力地这么去做,因为我知道我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

90学时集中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励,不断完善自我,争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6

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专家的理论讲座;课堂的互动合作;课堂听课观摩;课题研讨;课堂实践授课等等,这么丰盛的大餐,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说说我这些天学习的一点点收获吧。

一、培训活动让我的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三、培训活动让我知道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在20xx2年的7月14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校管中心组织的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学习。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我与许多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平时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忙,极少关注自身的发展,教学中也遇到很多的困惑。专家们的发言,让我拓宽了思路,促使我站在更高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的思考现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的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校管中心领导非常重视,从授课人员安排来看:安排的老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校管中心的领导、老师特别尽职,安排具体,服务到位,一些细节工作落实得好,如我们的住宿安排,组织班级学员的交流活动等,大家比较满意,评价很高。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此次培训以讲座为主,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是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几个著名专家的几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几位大牌数学教育家的各个专题讲座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讲解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方法对策,数学教学等等。

来自丹阳的林伟民特级教师给我们作了“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与高考”的专题报告。他在第一大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讲到第六小点: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我印象颇深:“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在数学中,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地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本,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始终。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等等,它们的作用不能等同于知识点,不能等同于技能,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方法,它们反映了数学中更为丰富的东西,是数学的灵魂。它们将伴随着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这些反映数学本质的东西需要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领会和掌握仅靠做题是难以实现的。在董林祥老师的“数学教师的智慧”中讲到:课堂要关注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如何学;在课堂中重要的不是题目的训练,而是引导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传授,更多的应该是探究。这便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方法。我们只有将眼光从传统的着眼点处逐渐移开,才能看清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才能真正的将课堂的中心放在学生的身上。

而黄厚忠老师指出了,不管是怎样的课堂模式,其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便是学生有无发展。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或者说是检验的标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好的教学?唯有将检验的标准也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检验指标。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篇3: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讲实数的大小比较的题目时,有的学生会想到把数与数间的差求出与零做比较,还有的会用求商法。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理解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学困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

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讲绝对值,倒数时,提醒学生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并让他们熟记,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不错,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少说,不要污染孩子的思想,可以的时候,只在一旁打气、看表演、鼓掌就可以了,有难度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暗示也就足够了。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生本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困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本次培训安排了四位专家名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次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为我们安排了两节数学示范课。两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娴熟自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有认真钻研,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才能让课堂丰富多彩。

通过培训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海实验学校苏明杰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知所以,更要知其之所以然”,苏老师在教授时从点到线,由线到图形,更是引古人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以及“大方无隅”,给“圆是怎么样的图形?”完美的定义。学生在整堂课上思维活跃,跟着苏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一点点不自觉地就掌握了圆的初步认识。在课堂上,苏老师更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如何找一个圆的圆心等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生生互动等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苏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自己的引导地位体现地淋漓尽致。同样干练、简洁的语言则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二、回忆过去,进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洪祥美老师、田亮老师、张秀花老师,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张秀花教师是让学生说一说初次见到她有什么要问的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洪祥美老师是通过说出班长的座位来引入新课《确定位置》,田亮老师是让学生看自己的衣服来引入新课《搭配方法》的。她们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老师们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学生在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她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新颖,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注重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4、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把握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实到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

5、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平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四、注意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1)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得失(2)反思阶段性教学得与失(3)引导学生做阶段性学习回顾与水足,并能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学中的不足(4)从学生典型性错误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专家的理论讲座;课堂的互动合作;课堂听课观摩;课题研讨;课堂实践授课等等,这么丰盛的大餐,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说说我这些天学习的一点点收获吧。

一、培训活动让我的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三、培训活动让我知道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凭经验进行教学,很少坐下来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每一节课,很难相互之间学习。就个人而言,也很少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理念,教育杂志堆积如山,却很少去翻阅它。心想:教学很容易,不需要费多大的力。其实不然,不管教低年级还是高年级,不管教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学都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没有理论学习,就得不到进步,就很难去培训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进入了这个专题学习后,我发现同行们有不少我想都未想到的好做法,都为创建高效的课堂献计献策,很有学习的价值,这些理念都是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给来不及学习的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二、我们要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1、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在设计教学环节更多的要考虑如何施教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少些花哨,多一些实质,少走弯路,多走让人轻松的路。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有机地连串起来,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的设计是准确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老师的引导作用。因为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发展,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也会走入迷途,一头雾水,如果一味老师的引导,就没有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这样的课堂也将是效率不高的课堂。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合理才能发挥它的效益。

3、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提问的技巧与艺术,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经过培训,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们更加要不断学习,每一节课之前要去充分思考如何提高这堂课的教学效率,而课后我们还要去反思这节课的效率如何,并作出日后教学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提升。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了解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一天的集体听课观摩,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在这7节观摩课中,既有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又有区域教学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其中,来自北京的薛老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薛老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薛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是怎么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来自江苏的吴老师教授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印象。对于长方体顶点、面、棱的认识,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来得出,而这节课,吴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图形、立体的动画,学生的实际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真正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

浙江的xxx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包里装粉笔,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用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学生们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时时会有在场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啊?”,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老师有课件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的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9月13日上午我在窑上小学参加了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培训,聆听了培训主讲教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解读和介绍。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解决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人教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通过讲解我能感受到教材每单元的内在联系。知道了每单元的知识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衔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图”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人教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应该说,人教版教材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难度。仔细去拼读我们的教参,用好我们的教参。

总之,本次教参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6月底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班组长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从中收获颇多。对演绎思维、归纳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创新思维需要有独特的想法,就如老师所说的,“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其实创新也是蛮简单的,就是把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答案去实践,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结果。

老师让我们对一些案例使用头脑风暴来说出筷子的几百种用途、杯子里的水在不倾斜的情况如何倒出来等,通过这两个案例,让我知道其实你所想的也是别人所想的,你所想到的不一定别人也想到了,只要自己能通过自己大胆独特的想法去想每一件可行的事情,这样才能收获学习更多,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让我知道如何填写九宫格,虽然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据逻辑思维题,但是这次老师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便有效的填写方法,通过规律可以快速的`填写出正确的数据,而且该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类似的数学游戏中,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就在于此了。

对于问题的认识,在进行问题分析时,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问题是从哪儿来的?谁的问题?问题具体是什么?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通过这五问,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出现在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我们把所遇到的问题过于想得复杂化、矛盾化,所以往往在面对问题时出现逃避、躲避的错误想法,通过这次的问题分析,让我在以后面对出现的问题时可以从容面对,且能快捷的解决每一个问题。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二、回忆过去,进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洪祥美老师、田亮老师、张秀花老师,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张秀花教师是让学生说一说初次见到她有什么要问的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洪祥美老师是通过说出班长的座位来引入新课《确定位置》,田亮老师是让学生看自己的衣服来引入新课《搭配方法》的。她们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老师们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学生在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她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新颖,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注重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4、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把握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实到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

5、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平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四、注意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执行新课程理念。下面就根据我自己这次的培训学习谈点心得体会:

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我们就要学习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在黄金三环中属于why,也就是课程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我们只有弄清楚课程目标,才能更好进行教学,真正实现教有所依。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让每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和进步。

教材要求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与我们数学中的6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坚定四基四能的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依据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程生活中的一些量。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例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的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学生了解比例尺,再具体情境中会按照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提及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信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学习,掌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我会更好的备课,上课,学生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总之,通过培训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论,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9月13日上午我在窑上小学参加了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培训,聆听了培训主讲教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解读和介绍。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解决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人教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通过讲解我能感受到教材每单元的内在联系。知道了每单元的知识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衔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图”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人教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应该说,人教版教材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难度。仔细去拼读我们的教参,用好我们的教参。

总之,本次教参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一、培训活动让我的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三、培训活动让我知道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这次参加的90学时培训是我工作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培训,不但参训的老师都是各个县区的骨干教师,而且不管是讲课还是上课都是全市乃至全国有名的教师。在这里看看听听专家学者的教育理论、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好好审视、反思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因为深知这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机会,所以在为期两周的培训期间,我非常认真积地对待着每次培训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作业,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努力不浪费这大好的培训机会。现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的确是收获颇丰啊!

一、在理论中提升

本次培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暑假里进行的理论学习。内容涵盖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学科本体性知识等多个方面,每天都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有特级教师潘旭东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要求》,钱金铎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实验教材案例分析》。还有我们舟山市的好几个市级数学教学带头人,他们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师德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并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诠释深奥的理论,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实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二、在实践中收获

第二阶段是放在11月份的其中六天完成。在这六天里我们聆听了沈家门一小、沈家门小学和定海小学6位有着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课堂教学。课后我们分成三组进行评课,每次的评课我都很好的做着聆听着,因为我们定海参训的都是学科带头人或是老骨干,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他们的评课,看看自己是否有着和他们同样的想法,有时候也偶尔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都能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他们一起帮我分析我想法中的优缺点。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堂的录像课,钱金铎老师边看录像边给我们分析讲解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机智以及教材的安排等方面的知识,真的让我有很多收获。让我知道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三、在反思中成长

再精彩的报告,再有效的培训,如果培训者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试图去有所改变,那么一切的美好都是虚无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不敢奢望自己成为名师,但作为教师,我觉得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的培训,从老师的讲座中,从和参训老师的聊天中知道了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只能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思考自己除了这样做教师,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持之以恒,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习惯,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我会努力地这么去做,因为我知道我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

90学时集中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励,不断完善自我,争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了解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