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2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3
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4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5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6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让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一样,在幼儿园课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戏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园整合课程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许多场合,游戏成了各级教学目标、按教师的意志和计划进行的活动,而教学原本承担的任务却悄悄的被游戏替代了。事实上,游戏和教学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二、游戏活动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凸显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运用已有知识、操作各种材料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让孩子的区域活动充满阳光与乐趣,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给孩子们粘贴了各种棋盘,孩子们可以自由的下棋,整个游戏过程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们的良性竞争、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添设了迷宫、沙包、跳绳、滚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动时间,一簇一簇的孩子在尽情地玩着各式各样的益智游戏,使幼儿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这种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让孩子受益无穷。
四、游戏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良好品格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形成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基础,而且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过游戏进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较好。
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7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8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9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0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
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1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2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3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4
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5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
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6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7
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8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19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20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21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22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心得体会 篇23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3、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4、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