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5月15日到17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师资培训,听实验心理学界专家郭秀艳教授的讲授,感触很深,收获颇丰。郭教授及其团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讲授过《实验心理学》这门课,但是通过这短暂的三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了更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研究性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网培中心精心组织的讨论交流活动也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使我了解到各高校实验心理学开设以及教学情况,学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立体工程”。
通过郭教授的介绍我深深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编好一部教材、上好几节课、做好几个实验,它是一项系统、立体工程,需要教学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它包括课程特色、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案、辅助资料、教学录像等诸方面的要素,而重要的是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这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现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而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必须要依靠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比如《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具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个人的分工有所不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课程负责人是杨治良教授,郭秀艳教授、庄锦英副教授和叶斌副教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李林则是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的新生代年轻教学人员,课程组还聘请了黄希庭教授、游旭群教授作为教学顾问。课后辅导工作由郝兴昌博士与唐菁华博士负责,课后辅导工作,一方面减轻了骨干教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教学辅导条件。实验指导工作由王新法老师与朱磊博士负责。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须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一直是公认的“难讲”课程,对学生而言,“实验心理学”是他们头痛的一门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老师而言,“实验心理学”是学生不爱听的枯燥的一门课,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和学生。通过郭教授的讲授以及朱磊老师的实验示范课,通过与同行教师们的交流,我发现“实验心理学”并不是难在课程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郭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把教师课堂讲授与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以答案,而是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分析调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她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高“实验心理学”教与学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教学应将计算机实验与仪器实验相结合。
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比如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具体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信号检测论(包括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反应时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信息加工实验(包括刺激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模式、句子理解、记忆搜索方式、表象旋转、刺激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方面的实验),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包括学习迁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就对实验心理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老师设计实验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衷心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感谢郭秀艳教授以及朱磊老师的讲授,感谢网络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5月15日到17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师资培训,听实验心理学界专家郭秀艳教授的讲授,感触很深,收获颇丰。郭教授及其团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讲授过《实验心理学》这门课,但是通过这短暂的三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了更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研究性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网培中心精心组织的讨论交流活动也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使我了解到各高校实验心理学开设以及教学情况,学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立体工程”。
通过郭教授的介绍我深深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编好一部教材、上好几节课、做好几个实验,它是一项系统、立体工程,需要教学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它包括课程特色、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案、辅助资料、教学录像等诸方面的要素,而重要的是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这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现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而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必须要依靠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比如《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具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个人的分工有所不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课程负责人是杨治良教授,郭秀艳教授、庄锦英副教授和叶斌副教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李林则是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的新生代年轻教学人员,课程组还聘请了黄希庭教授、游旭群教授作为教学顾问。课后辅导工作由郝兴昌博士与唐菁华博士负责,课后辅导工作,一方面减轻了骨干教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教学辅导条件。实验指导工作由王新法老师与朱磊博士负责。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须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一直是公认的“难讲”课程,对学生而言,“实验心理学”是他们头痛的一门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老师而言,“实验心理学”是学生不爱听的枯燥的.一门课,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和学生。通过郭教授的讲授以及朱磊老师的实验示范课,通过与同行教师们的交流,我发现“实验心理学”并不是难在课程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郭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把教师课堂讲授与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以答案,而是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分析调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她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高“实验心理学”教与学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教学应将计算机实验与仪器实验相结合。
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比如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具体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信号检测论(包括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反应时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信息加工实验(包括刺激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模式、句子理解、记忆搜索方式、表象旋转、刺激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方面的实验),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包括学习迁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就对实验心理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老师设计实验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衷心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感谢郭秀艳教授以及朱磊老师的讲授,感谢网络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3
一、自我心理现状分析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我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
二、自我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高中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习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我。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习和复习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平线。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我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我革新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习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习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网络,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求职情况与社会动态,增强自我的社会综合能力。在面临就业与学习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合适的倾谈对象讲述大三世界发生的点滴,找到合适渠道释放自我,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自我鼓励与暗示,增强心理素质。
大学四年级,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和就业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有选择性地到进行面试获取就业机会,同时注意完成本科阶段的各种学习任务。在撰写专业毕业论文或各类学术文章时,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正式求职做好事前备战。在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审视社会现状,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与老师等经验人士交谈获取更多信息同时纠正自我误区,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与建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认识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
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规划问题等等。心理学,加强对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渠道使我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通过掌握心理知识和对各类心理现象的.解释分析,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完善,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矫正,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广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双高两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心理学是门博奥的学科,也是门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果能在日常学习中贯穿更多心理学内容,介绍更多相关的心理方面的书籍与资料,开办心理主题讲座,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将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对心理学的更进一层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4
怎样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很多答案:我们要善待他人,关怀他人,宽恕他人的过错,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蔼与慈悲,以及乐观对待未来。按照这些简单的方法去做,就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快乐。
世上大多数的事情都不简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样。善无恒善,恶无恒恶。友善和关怀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关怀的人值得你这么做。宽恕他人能带来满足感,除非被宽恕的人不愿弥补自己的过错。对未来保持乐观可以让你精力充沛并感到快乐,除非你是一个赌徒并相信下一盘赌局能大赢一笔。
我们已经把某些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标识为“积极”,把其余的那些标识为“消极”,但研究人员吉姆·麦克纳尔蒂和弗兰克·芬查姆认为,“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没有积极或消极的本质;相反,心理特征促进还是破坏幸福,取决于它们在什么情境下发挥作用。”
我们如何从积极心理学中去掉积极?麦克纳尔蒂和芬查姆认为,我们不要再假设像友善这样的“积极”心理特质永远有助于增进幸福,而应深入去了解友善、关怀、宽恕或仁慈在什么时候、对谁、在什么情境下才能真正增进健康快乐。此话何解?
他们提出三个方法:
考虑情境。
为了理解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什么时候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考虑。“积极”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它们实际上是有害的。宽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强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她的过错只是忘了关灯,而且你很清楚她对自己的疏忽感到难过。但如果她不断在你朋友面前贬低你,还从不感到后悔,那么宽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虑对象。
积极心理学运动帮助心理学家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人类的问题去理解人类的整体状况。同样,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那些快乐的家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为了解开健康快乐生活的奥秘,我们不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团糟的人身上,检验心理特征的效果。有可能乐观只对某些人有益,他们拥有某些值得期盼的东西。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在拥有光明前程的大学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诊断为四期癌症的病人身上,开展研究。
考虑时间发展。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是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测量一群人的感受)。为了了解心理特征如何影响幸福感,我们需要开展纵向研究(对同一群人在他们生命的若干不同时期进行测量)。这很重要,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的在短期内有益的东西,长期来看可能是有害的。通过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评以解决严重关系问题的夫妻,在当下报告称,他们对于夫妻关系的感觉变好了,但长期来看,他们的满意度低于那些更多相互批评的夫妻。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评的夫妻实际上处理了他们的问题,这帮助他们改善了关系。
积极心理学运动广泛传播,让我们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运动。治疗方法、自助书籍和提升生活的应用程序正在集中推广积极心理特征,例如更加友善和宽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宽恕这样的心理特征对于每个人而言并不一定是有益的,那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只在它们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情境中推广它们。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5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习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的含义,我被其中的奥妙吸引,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没有很多的虚幻的东西在里面。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是无所不在的。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朋友等诸多事业的发展和维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行为方式。社会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要求也提高了,那就是他们必须拥有的素质。其实一个健全的有素质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只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在学习心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给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困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就是心理学上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学好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习上来说好,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习非常的短暂,但它对我的影响颇深。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丛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要你足够的了解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自己,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成功的路上踩下坚实的脚印,去欣赏生命之路上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欢乐平实。
谈到最后,再回到我所学的课程当中来,在学习以来也许是由于课时的原因,感觉的学的总是很紧张,在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有所针对性,但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专业性的互动的气氛。虽然丛玉燕老师的讲课很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所接受的却只有在下面听,缺少一些自身的感触和体验,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但希望对丛老师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6
新学期新气象,新起点新风貌,新课程新收获。这学期我第一次接触了人生的第一次新课程——营销心理学。第一次的接触,第一次的学习,第一次的感触,第一次的收获……它让我学会了很多,受益匪浅,令我终生难忘。我想,这次营销心理学的学习将给的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可以继续近一步、更深的学习营销心理学,近一步探索营销心理学的奥秘。通过这段时间对营销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里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营销心理学不仅深入研究顾客的行为与心理规律,而且研究营销者、竞争者、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与心理规律,它使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对各方面都‘知己知彼’,明白顾客的真正需求,明白自己某项决策背后心理规律,明白竞争对手对自己决策的反应,明白企业相关利益团体的配合程度,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营销的针对性,沟通的成功率。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宽裕,市场经济也愈来愈活跃,市场营销活动也日益普遍,市场营销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从而也产生了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大量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面的发展和运用。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的竞争也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厂商及销售管理人员不断开拓新颖的营销战略,打折、赠送、积分等等参差不齐的方法随处可见。在这样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下,抓住消费人员的心理活动愈来愈重要。只有了解、透析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销售情况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进而,学习营销心理学也就成为市场营销学的人员必不可少的课程。这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销售人员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提升的机会。所以,学好营销心理学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我们要不断、用心的学习、探索。
成功营销从心理开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新态势下,企业营销越来越难,如果不分析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变化,并据此采取有效的营销对策,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营销活动始于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在感性消费日益成为潮流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仅仅根据人口、年龄、职业、收入等因素来研究研究市场,你甚至无法理解消费者,成功的营销策略更是无从谈起。正如日本著名营销专家小村敏峰所说:“现在如果我们不用感性来观察分析市场就根本无从理解。”但事实是,在激烈的商战中,一些企业往往将主要力量投入如何击败对手上,忽视了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心理状态的了解,结果商战往往不能成功或事倍功半。那么为什么掌握客户心理,比起其他条件如产品的价格、特色等,在营销上反而更有决定性呢?这是因为一切购买行为,到最后都是取决于客户当时的情绪导向。假如有两种类似产品,价格、特点都差不多,客户最后购买甲而不是购买乙,可能只是因为包装上有个别字眼令他读起来心情愉悦罢了。中国无锡的一个乡镇制衣,因为拥有一个令人倍感亲切的商标名称“红豆”,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香港心理学家顾修全博士认为,“成功营销从心里开始”,即从了解顾客的行为与心理规律开始。
变不可能的事情为可能。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营销者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和顾客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为内在外在的环境实现对行为的调控。即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顾客的积极行为,甚至变不肯能的事情为可能。这正是营销心理学在营销中的特殊作用,也是它是神奇之处。例如,有人凭着三寸不滥之舌,便能在瞬间转败为胜;可是,也有不少人游说了老半天,对方还是不为所动。胜败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心态,不能摆正自己与对方的位置,以销售者或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对方交流,再多的语言也无用。要取得客户的积极反应,首先要自我催眠,时时警惕自己,要从销售者转换为购买咨询人的角色。其次,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对方,把握客户的心理需求。如能一切举中对方的要害,眼前的商机便可以手到擒拿。
全面优化营销组合,提高营销绩效。营销心理学不满足于对顾客需求的了解,更强调与顾客沟通、互动,真正进入顾客的.内心世界,使营销创意(产品策略创意、品牌创意、广告选产创意、企业形象创意等)真正能与顾客达到心灵的共鸣。营销心理学推崇的经营者与客户最健康的关系,是“将心比心”的互动关系,就好像恋人一样,由前者追求后者。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应当费尽心思,努力倾听顾客的心声,而且还要领悟他们在购买行为中的感受。很多时候,知道客户如何感受比了解顾客亲口说出的购买理由更为重要。因此,研究营销心理学,会大大改善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营销心理学不仅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也研究营销者的心理,针对顾客心理特征来改变营销者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例如,要达到与顾客心灵共鸣的效果,营销者就不应当将自己定位为销售员,以免让顾客一听到销售就产生压迫感。营销者应当将自己定位为购买咨询人员,先取得客户的信任,让客户自觉需要该产品,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下,主动查询产品的详情,进一步决定购买产品,甚至成为企业或品牌的忠诚者。
学习营销心理学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营销心理学有助于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抓住顾客心理是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销售者,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观察顾客的变化,了解顾客的需求与喜好,窥察顾客的心理需求,深入了解顾客的心理及其需求与要求,同时,我们还要设身处地的为顾客考虑,体会顾客的感受,我们要做到不仅仅是销售者还是顾客的朋友、聆听者、倾诉者、开导者。我们要用心体会顾客的心理,我们做顾客的朋友,要使顾客相信我们,甚至依赖我们。做到我为顾客,顾客信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用心去做,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开拓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大地。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7
一、自我心理现状分析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我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
二、自我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高中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习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我。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习和复习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平线。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我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我革新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习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习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网络,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求职情况与社会动态,增强自我的社会综合能力。在面临就业与学习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合适的倾谈对象讲述大三世界发生的点滴,找到合适渠道释放自我,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自我鼓励与暗示,增强心理素质。
大学四年级,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和就业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有选择性地到进行面试获取就业机会,同时注意完成本科阶段的各种学习任务。在撰写专业毕业论文或各类学术文章时,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正式求职做好事前备战。在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审视社会现状,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与老师等经验人士交谈获取更多信息同时纠正自我误区,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与建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认识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
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规划问题等等。心理学,加强对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渠道使我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通过掌握心理知识和对各类心理现象的解释分析,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完善,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矫正,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广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双高两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心理学是门博奥的学科,也是门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果能在日常学习中贯穿更多心理学内容,介绍更多相关的心理方面的书籍与资料,开办心理主题讲座,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将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对心理学的更进一层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8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第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之前提到的'数学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回首我曾经的学习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我想老师教的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所学的精华教给他们。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9
上本门课程前,我以为自己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对心理学一直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想过它是否能帮助自己。可是在上了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以后,加上做了些小练习和对比案例,我渐渐发现自己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好,感觉我还是缺少了“自我认同与自我接纳”。以前以为自己就是这样:没什么特长,不够帅,不够高,不够聪明,也没什么钱,对人生没多大追求,过过小日子就得了。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别人长相帅我就羡慕他生了一副好皮囊,别人个子高我就羡慕别人高,有钱的我也羡慕,智商高的我也羡慕。这时候难免对自己不满,巴不得赶紧投胎转世到一个有钱家庭,有一个完美的身体。这种心理我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直到我上了《积极心理学》。
上本门课程以后,开始懂得了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我也开始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照着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理论去想,我懂得了我是没有接纳自己,我不认可自己,我总是在羡慕别人,却没有向导其实自己也有那么多的优点,根本不比从前羡慕的那些人差多少,只是我自己缺少对自己的信任和赞美。优秀的人,也会有不优秀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之处,正视自己,接受自己,那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
积极的自我。就以我自己为一个例子,我从曾经的不懂得接纳认同自己。自从开始学了《积极心理学》章课后,想通了其实优秀的并不只是别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在心中永远可以欣赏自己的魅力,接纳并认同自己。积极的认同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存在和完整性,不因为自己有缺点或一件事做不好而过分自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未经过自己同意而出生的,既然出生了,我们就要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在我们生命中三万天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对自己的生命充满珍惜与感激,充满热爱与欣赏。作为人,我们在人性上应该是积极的,在整体上是可爱的,在生命上是唯一的'。我们既然存在了,就别无选择,只能争取幸福和快乐,我们只能选择有利于自己生命的乐观精神。这种来自生命源头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就是原本存在于人心深处的积极性,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只是现实中这种积极性特别容易受到压抑。从前我并没有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总是用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所以心里藏着对自己的不满意和对别人无休止的羡慕和欣赏,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自己是“那么优秀”,不再做事那么有积极性,开始懒惰,甚至放弃了很多好的锻炼机会,仅仅都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去相信自己其实也是很优秀的。
现在看来,以前的那些心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那时对于自己的态度是较为苛刻的,总是在挑剔自我,只是有条件地接纳自我,只是当自己的行动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别人的赞许时才会接纳自己。可是如果根据一个人行为表现不到这些条件时,就会贬低自己。这样,从逻辑上说,贬低自己和够定自己其实几乎就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取得成功。其实,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而且经常还会在比较重要的事情上犯错误,成功不少时候都是取决于外在条件,所以不应该太较真结果。
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积极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天都不会否定自己的人格和人性,从不对自己在整体上做消极的评论,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人是不能被否定的,正如一句名言“一个人,你可以消灭他,都是你永远不能打败他,我们要积极地勇敢地去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面对自我时,对自己坦诚与从容来自一种内心的力量,这种自信导致一个人接纳自我、肯定自我,拥有平凡而务实的精神。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0
本人于20xx年取得了天津市中小学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资格证书(c类),但在教学和管理中还没有正式的对学生进行过心理辅导,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心理辅导技能与技巧还很欠缺,有时不知如何更好地解压,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非常渴望聆听专家的讲座,希望有机会能继续参加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于09年1月10日在师大逸夫楼进行了心理方面的培训。聆听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富珉现场讲座,她用活动的方式讲授了班级辅导技术。虽然培训时间只有一天,但这一天过的很充实,内容并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培训,而是结合活动练习,通过活动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正是物有所值,以下将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一、认识了团体心理辅导及其优势
团体辅导,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团体过程和团体动力的作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可以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改变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解决每个成员所面临的成长问题或心理障碍。本次培训之前,我的意识中,更多的.是个体的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没想到这次是面对20xx人的辅导,第一个感触是辅导的面广,第二个感触是被辅导人进入状态快,效果明显,也使我看到了团体辅导的优势。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团队绩效。我想团体心理辅导将会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二、掌握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老师首先要做到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采用积极关注着、倾听、共情等方式,真诚地对待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熟练运用团体辅导工具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性团体心理辅导书籍、活动道具、活动光盘等的支持。为了满足广大心理教师、心理学工作爱好者对团体心理辅导的需求,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备了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手册、活动光盘,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的特点,配套光盘能够更直观地授予心理老师以渔,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巧。
四、游戏虽小,作用很大
辅导中的两个小游戏给我印象很深,第一个叫爱的鼓励。这是一个拍手活动,需要在统一节奏下打出节拍,只有很简单的节拍,是12 123 1234 67,别看就这几个简单的节拍,全班同学只要节奏齐,就会打出非常宏大的气势。第二个是用手指演示出风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形。这两个小游戏体现了团队的重要,体现了团结的精神,它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在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感觉到困乏时,进行这样的小游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通过活动,认识自我
在培训中,樊教授给我们练习了很多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有着它的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我举个例子,在让我自豪的活动中,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张纸,上面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现在这几个阶段,她让我们填出在这几个阶段中自己有哪些值得自豪的事件和引以为豪的原因。之后8人一组,每人轮流对大伙说出自己所填的事件和自豪感的原因。当我们面对互相不认识的人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事时,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我有自信了,因为我在各个阶段都有另人羡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是很优秀的,我从此不再自卑。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使自己真正的不再自卑,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另外通过这个活动还可以尽快地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我们由不认识到相识,甚至成为朋友。我想当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可以采用这种活动,首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很快的和新同学彼此认识,让其他同学较全面地了解你过去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使这些互相不认识的同学们尽快的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1
怎样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很多答案:我们要善待他人,关怀他人,宽恕他人的过错,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蔼与慈悲,以及乐观对待未来。按照这些简单的方法去做,就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快乐。
世上大多数的事情都不简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样。善无恒善,恶无恒恶。友善和关怀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关怀的人值得你这么做。宽恕他人能带来满足感,除非被宽恕的人不愿弥补自己的过错。对未来保持乐观可以让你精力充沛并感到快乐,除非你是一个赌徒并相信下一盘赌局能大赢一笔。
我们已经把某些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标识为“积极”,把其余的那些标识为“消极”,但研究人员吉姆·麦克纳尔蒂和弗兰克·芬查姆认为,“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没有积极或消极的本质;相反,心理特征促进还是破坏幸福,取决于它们在什么情境下发挥作用。”
我们如何从积极心理学中去掉积极?麦克纳尔蒂和芬查姆认为,我们不要再假设像友善这样的'“积极”心理特质永远有助于增进幸福,而应深入去了解友善、关怀、宽恕或仁慈在什么时候、对谁、在什么情境下才能真正增进健康快乐。此话何解?
他们提出三个方法:
考虑情境。
为了理解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什么时候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考虑。“积极”心理特质和心理过程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它们实际上是有害的。宽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强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她的过错只是忘了关灯,而且你很清楚她对自己的疏忽感到难过。但如果她不断在你朋友面前贬低你,还从不感到后悔,那么宽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虑对象。
积极心理学运动帮助心理学家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人类的问题去理解人类的整体状况。同样,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关注那些快乐的家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为了解开健康快乐生活的奥秘,我们不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团糟的人身上,检验心理特征的效果。有可能乐观只对某些人有益,他们拥有某些值得期盼的东西。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在拥有光明前程的大学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诊断为四期癌症的病人身上,开展研究。
考虑时间发展。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是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测量一群人的感受)。为了了解心理特征如何影响幸福感,我们需要开展纵向研究(对同一群人在他们生命的若干不同时期进行测量)。这很重要,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的在短期内有益的东西,长期来看可能是有害的。通过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评以解决严重关系问题的夫妻,在当下报告称,他们对于夫妻关系的感觉变好了,但长期来看,他们的满意度低于那些更多相互批评的夫妻。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评的夫妻实际上处理了他们的问题,这帮助他们改善了关系。
积极心理学运动广泛传播,让我们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运动。治疗方法、自助书籍和提升生活的应用程序正在集中推广积极心理特征,例如更加友善和宽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宽恕这样的心理特征对于每个人而言并不一定是有益的,那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只在它们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情境中推广它们。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2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是教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书。我之前接触的所有心理学知识都是对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抑郁症,精神变态,精神分裂症等等。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处理这些负面的东西,所以对心理学印象不是很深。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它讲的都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我们来说,知道积极的事情远比关心消极的事情有用,所以我对这本书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己所用,才能有助于心理健康。如果我们有心理问题,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能解决。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认识世界,发现规律,然后掌握规律,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改造世界。正如专家所说,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场运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正如中国人常说的,凡事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当然是严谨的,操作性很强的。就教育方法而言,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与积极思想相反的模式,是一种以悲观消极态度进行的教育方式。就像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习惯性的否定和惩罚教育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积极健全人格的形成,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孩子的发展有负面影响,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比如父母悲观,孩子通常也有悲观的性格。或者产生消极、孤僻、偏激等问题,同时不能很好的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研究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有才能的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我们可以尊重学生,深刻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3
一、对心理学工作者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思索
走入心理学这个专业领域,就象揭开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对生活和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已知的领域永远没有未知的领域多;虽然人不能为所欲为,但我们在生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智慧的力量给了我们无穷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学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观察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问题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学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实验心理学来说,也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问,这样才能学好。加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始终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来工作、教学与研究。
二、关于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地方师范院校教学受条件、师资力量等限制,在教学资源搜集方面相对困难多些。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资源包括:一是来自权威专家编著或翻译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二是来自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三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专著、论文等出版物等。但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载。如果国家师培中心能适当加大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力度,我们这些地方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地方学校,一门专业课一般由一名主讲教师承担。我以为,由一名教师主讲的课程是不能建精品课的,因为无法组成课程组。虽然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只是一人,但是和我们这门课程建设有关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课程组的成员。听了郭秀艳教授关于课程团队人员主要职责的介绍,我的体会是:如果我们要建好实验心理学这门精品课程,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比如多交流,多听课,以科研课题来带动整个精品课程团队;二、实验心理学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互相支撑,可以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老师都整合进来;三、在学校引进人才时要考虑团队建设;四、我们的老师大都孤单地做着个人专业发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可以用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来激发一下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大家的凝聚力,搞搞头脑风暴。
三、关于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实验设计的原理与应用
变量和实验设计这个章节是最有实验心理学特色的一章。实验设计的理论讲的时候不难,但真正面对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战更难。具体学习哪一章哪一种设计时学生都很明白,具体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学生自己进行某一项科研时、写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时总是会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实验设计案例,逐步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设计是较难的,受教学条件和设计能力的影响,我们一般做的是传统实验,验证型较多,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借助设计性实验这一环节去做文章。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总觉得参与不进来,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请学生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这一节应该与统计知识结合起来讲解比较好,这对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很有好处,而且有利于学生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往往做了研究后,再来找统计方法,但经常误用。实验心理学老师要有这个意识,把统计学的知识与应用性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不少学生学习知识是割裂的,机械的,缺乏分析学科内在逻辑联系性的意识与能力。有一个结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写实验报告时必须通过数据的统计处理来给出结论,这样使她们温习、讨论、练习适用统计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也可以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当然是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后),可以选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先讨论(讨论的时候先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个经典的研究),然后给他们介绍研究案例,再请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个研究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和实例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4
一、对心理学工作者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思索
走入心理学这个专业领域,就象揭开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对生活和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已知的领域永远没有未知的领域多;虽然人不能为所欲为,但我们在生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智慧的力量给了我们无穷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学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观察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问题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学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实验心理学来说,也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问,这样才能学好。加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始终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来工作、教学与研究。
二、关于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地方师范院校教学受条件、师资力量等限制,在教学资源搜集方面相对困难多些。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资源包括:一是来自权威专家编著或翻译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二是来自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三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专著、论文等出版物等。但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载。如果国家师培中心能适当加大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力度,我们这些地方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地方学校,一门专业课一般由一名主讲教师承担。我以为,由一名教师主讲的课程是不能建精品课的,因为无法组成课程组。虽然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只是一人,但是和我们这门课程建设有关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课程组的成员。听了郭秀艳教授关于课程团队人员主要职责的介绍,我的体会是:如果我们要建好实验心理学这门精品课程,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比如多交流,多听课,以科研课题来带动整个精品课程团队;二、实验心理学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互相支撑,可以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老师都整合进来;三、在学校引进人才时要考虑团队建设;四、我们的老师大都孤单地做着个人专业发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可以用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来激发一下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大家的凝聚力,搞搞头脑风暴。
三、关于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实验设计的原理与应用
变量和实验设计这个章节是最有实验心理学特色的一章。实验设计的理论讲的时候不难,但真正面对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战更难。具体学习哪一章哪一种设计时学生都很明白,具体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学生自己进行某一项科研时、写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时总是会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实验设计案例,逐步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设计是较难的,受教学条件和设计能力的影响,我们一般做的是传统实验,验证型较多,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借助设计性实验这一环节去做文章。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总觉得参与不进来,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请学生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这一节应该与统计知识结合起来讲解比较好,这对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很有好处,而且有利于学生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往往做了研究后,再来找统计方法,但经常误用。实验心理学老师要有这个意识,把统计学的知识与应用性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不少学生学习知识是割裂的,机械的,缺乏分析学科内在逻辑联系性的意识与能力。有一个结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写实验报告时必须通过数据的统计处理来给出结论,这样使她们温习、讨论、练习适用统计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也可以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当然是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后),可以选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先讨论(讨论的时候先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个经典的研究),然后给他们介绍研究案例,再请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个研究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和实例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5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第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之前提到的数学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回首我曾经的学习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我想老师教的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所学的精华教给他们。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6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学习意识较差或者干脆不学习,促使自我挫折感不断积累。除了自我反思教学活动之余,也时常在考量当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这个问题部分是我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尚未成熟,部分也是目前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职和高中)、基础知识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在教学工作中会直接反应到学生的积极性上,对此除了强化自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也要强化自我的沟通能力。在教学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案例的使用,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此次学习中,我对学习动机理论这个部分特别关注。强化论认为动机是某种行为受到外部强化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受不到强化的学生就会减弱其学习的动机。反馈到教学中就是需要老师不断度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义务。按照需要层次说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适当突出认知和理解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可以达到循循善诱的教学目的,毕竟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只会加剧学生的抵触心理,如何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让家人、同学和老师充分认知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这个是教学实施中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
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习内容充实而繁杂,如何将所学及时所用,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需要考量的,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态,迈步前行。
学“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之我见郑老师就“智慧”这一概念,在对前人学习经念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人的心理发展的指向性水平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指出随着指向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人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的发展水平,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聪明程度。
在写这篇学习心得之前,我一直在纠结,到底什么是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对这四个观点及其之间的区分,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而一般认为,智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智慧,则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关联关系,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是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智慧和智能都高于智力,智力处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初始状态,并没有随着时间和空间进行延展性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当人们将这种潜在的力量转化为现实能量时,此时经历了一个质的升华——智能——个人开始从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角度辨别是非。个人开始从有利于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辨别是非并使其惠及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的能力是智慧,大智慧则是从有利于整个人类和宇宙的角度来判断是非的能力。
综合百度百科和郑老师以及前人对于智力、智能、智慧之间的解释,可以发现从智力、智能、智慧再到大智慧,这正是一个人心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新质否定旧质的过程。在这种升华过程中,正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过程,达到人格完整统一,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每个人来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可以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然而,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能说一帆风顺,必然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坎坷,而在那时具备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人在困境中积极地适应艰难的环境,快速调整不佳心理状态,从而为最终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并在最终达到目的。
相反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定会取得一些值得庆贺的.成果,而在欢腾之后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其重要。有些人取得成就后会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骄奢淫逸,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根源就在于这些人的缺乏理性面对成就的健康心理。但是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多数会在欢庆完自己的成果后,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做法,譬如:状态恢复到取得成就前一样,甚至更加的积极去迎接新的挑战,而不是止步不前,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人生中的累累硕果。
除了上述两方面,每个人都会是生活在一个或几个朋友圈里,而当朋友圈里的朋友遇到了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措时候,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这时具备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其他人就可以向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上给与莫大的安慰。这样做,对于那些提供帮助的人来说,他们自己不仅玫瑰送出去了,而且自己的手里也留有了余香。他们的真情、善良、美意不仅给力于社会的和谐,也使他们的个人修养、素质更上了一层楼。从而对他们个人的健康发展锦上添了花,意义非凡。
在人们心理状态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中,他们也将会慢慢地开始对最初的意识想法进行思考深入。比如说,在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不同的定义:在我们的幼年期,心智不成熟,大多数知识行为模式的来源都是周围人们给予的知识,总是在重复模仿他人,所以人们在那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大多数都是固定的,如以后当科学家、飞行员、老师等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事物具有自己的判断模式,此时会对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会比较模糊,但还是会不断的摸索并为之努力。当人的心理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加而慢慢成熟后,此时他们对于自己的奋斗会有明确的目标,知晓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
对于现在的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而言,虽然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致,心理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表现出心理不成熟的现象。他们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家里要他读大学他就读)、大学之间想要完成什么、大学毕业后自己将会去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概念,缺乏奋斗目标。所以我觉得运用郑老师的“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这一观念来规划学生或者自己小孩的每个阶段发展状态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7
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8
讲座围绕“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主题,讲座开始,李教授与大家互动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活跃了全场的气氛。讲座中,李教授围绕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何调控情绪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文、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讲座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导同学们运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双方互动良好,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首先我们知道大学生存在交际困难,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正确的处理。
学会调控情绪很重要,其实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怎么做情绪的主人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坏的'情绪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声来;或者是让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听一听音乐看看电影也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多交点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话,应该多和他们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简单的一起出门逛逛,还是别的,多谈谈心。脾气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
另外要让生活丰富起来,可以挑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个人神采也就不一样了。还有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时期,要放宽心,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我们都会走出那段时期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要学会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19
一、对心理学工作者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思索
走入心理学这个专业领域,就象揭开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对生活和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已知的领域永远没有未知的领域多;虽然人不能为所欲为,但我们在生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智慧的力量给了我们无穷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学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观察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问题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学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实验心理学来说,也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问,这样才能学好。加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始终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来工作、教学与研究。
二、关于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地方师范院校教学受条件、师资力量等限制,在教学资源搜集方面相对困难多些。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资源包括:一是来自权威专家编著或翻译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二是来自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三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专著、论文等出版物等。但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载。如果国家师培中心能适当加大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力度,我们这些地方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地方学校,一门专业课一般由一名主讲教师承担。我以为,由一名教师主讲的课程是不能建精品课的,因为无法组成课程组。虽然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只是一人,但是和我们这门课程建设有关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课程组的成员。听了郭秀艳教授关于课程团队人员主要职责的介绍,我的体会是:如果我们要建好实验心理学这门精品课程,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比如多交流,多听课,以科研课题来带动整个精品课程团队;二、实验心理学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互相支撑,可以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老师都整合进来;三、在学校引进人才时要考虑团队建设;四、我们的老师大都孤单地做着个人专业发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可以用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来激发一下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大家的凝聚力,搞搞头脑风暴。
三、关于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实验设计的原理与应用
变量和实验设计这个章节是最有实验心理学特色的一章。实验设计的理论讲的时候不难,但真正面对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战更难。具体学习哪一章哪一种设计时学生都很明白,具体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学生自己进行某一项科研时、写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时总是会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实验设计案例,逐步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设计是较难的,受教学条件和设计能力的影响,我们一般做的是传统实验,验证型较多,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借助设计性实验这一环节去做文章。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总觉得参与不进来,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请学生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这一节应该与统计知识结合起来讲解比较好,这对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很有好处,而且有利于学生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往往做了研究后,再来找统计方法,但经常误用。实验心理学老师要有这个意识,把统计学的知识与应用性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不少学生学习知识是割裂的,机械的,缺乏分析学科内在逻辑联系性的意识与能力。有一个结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写实验报告时必须通过数据的统计处理来给出结论,这样使她们温习、讨论、练习适用统计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也可以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当然是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后),可以选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先讨论(讨论的时候先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个经典的研究),然后给他们介绍研究案例,再请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个研究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和实例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0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心理及其规律的科学。最开始了解到关于犯罪行为分析,心理学的应用其实是很广泛而实用的。关于犯罪心理学最初的印象是是来自于同学推荐看的美剧《犯罪心理》,虽然作为一部美剧为了吸引足够的观众群的兴趣使得每一集的情节紧凑,不会把案例分析的每一步都表现得那么透彻。但这之中表现的各种有关犯罪行为的心理画像和解析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提高了我对于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致。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有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想要把这一块心理学的有关应用学习得更为深入的意思。
陈老师的课每次都有去听,虽然PPT的内容总体来说不多,但是讲解很细致丰富。在犯罪心理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里,基本原理的掌握是很基础的但也肯定是很必要的。从这学期的学习中我认识到,虽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犯罪心理学固然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但是它也是一门十分注重综合的`学科,往往在对罪犯进行犯罪心理分析时,需要涉及到基本上所有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知识的运用,这跟我们平时学习的专业知识都是分不开的。
除了基本的原理内容的教授,为了让我们更加实质性的学习到罪犯心理学的有关应用,当然,我想国外尤其是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走在国际前列也是原因之一,这样可以让我们学到更新的知识。陈老师采取了放电影然后分为各个小组自主进行犯罪分析报告的方式。记得在最开始老师说会有血腥恐怖,不知道我们能否接受得了。我的想法是心理学这一学科性质就已经决定了多少都会接触到人性和世界阴暗的一面,我们能做的就是学着去接受它。这也涉及到一个脱敏的问题,我也曾试想过,不是心理专业的学生,没有犯罪心理学的课程需要,我也不会这样严谨而专业性地去深入探讨其中犯罪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这使我开始以一种科学性的态度去看待那些有变态心理的人甚至是罪大恶极的犯罪者,从最开始的只能理解变态杀人狂犯下罪案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到能够真实的分析出他们是怎样从平凡的人一步步变成杀人狂魔。而不仅仅是最开始的单纯厌恶和逃避心理,我感受到了这其中心灵的强大与充实。
回顾这四次的课堂任务,我们组采取组长为第一作者,副组长作为辅助,每个组员都要交犯罪心理分析报告的做法。一般是在看完电影之后三天内先自己查阅相关影评和资料有初步想法或者写下初稿,然后开会讨论各自的犯罪心理分析思路,沟通交流,最终定下基本的结构和主题,分派各组员的任务即明确每个人负责写哪一块,交稿后由组长统一完善成一篇完整的犯罪分析报告。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集体责任感,集思广益,保证报告的质量,这样一来,每次的作业都是组员们的共同结晶。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组员一起成长,共同学习犯罪心理分析。每次撰写时,除了组里交代的任务,我都根据自己的想法把所有涉及到的罪犯行为都做了心理分析,写成自己的罪犯分析报告。在上课时认真听各组的报告内容以及老师的评述解析,对比自己的不足,加深自己对影片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析方法,以求在下一次做到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看相关影评就没有更深入的想法,到后来逐渐形成自己对影片中主人公犯罪行为的独有认识,并试着从专业的角度去评说。虽然离专业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之中,我收获了学习的快乐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了小组团体协作的乐趣和自我成长的满足感、成就感。无奈学期短暂,我觉得自己在课程所学,依旧还不够。自己这一滴水比起犯罪心理学以及心理学这片汪洋,实在浅薄的不足挂齿,我只有始终以一颗卑谦的学习之心向比我更好的同学以及老师学习,才有希望最终达到心理学这条磅礴河流的来路与归途。
除了《犯罪心理》,我还看过的相关影片有汉尼拔系列:虽然各个片子质量存在差异,褒贬各异,看完全部才会真实理解汉尼拔是怎样从一个原本童年无忧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犯罪史上最惊人悚闻的吃人狂魔。《七宗罪》,《秘窗》,《香水谋杀案》,《LIE TO ME》等,《电剧惊魂》系列还是不敢看,因为总觉得是侧重恐怖片性质的电影,不能承受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到了犯罪心理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更在犯罪心理这领域的应用上学到了如何对变态杀人犯进行初步的犯罪心理分析。当然课堂上的教学只是一个引子,有一技之长相应的就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学到的我将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的掌握,用一颗澄净之心载着它在浊世中负荷前行。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2
幸福感是指一种指导你感受持续快感的稳定的幸福感,它指的是人的生活满意度和高频快感、低频不快感。只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达到更高的幸福感。
提到幸福,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钱联系在一起,认为金钱的多少决定了幸福的程度。大多数人认为金钱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所以当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幸福。当一个人穷的时候,他可以有一顿好饭,或者一件新衣服,幸福就会出现。当他有钱的时候,这两个要求很容易就满足了,他再也找不到那种幸福了。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即使占据了全世界,也无法满足。所以,钱和幸福不成正比,很多东西是无价的,就算他再有钱也买不到。
再者,幸福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我认为幸福包括满足感、幸福感和价值感。我们满足于我们已经拥有的,这样我们才会感到快乐,才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幸福:比如拥有一个知心朋友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柔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不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幸福,但一定要在某一个方面幸福。只要我们放松自己的心,满足于自己的小幸福,就一定会幸福。当我们被朋友、家人或爱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意义。
有人曾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则:失去时学会忘记,得到时学会珍惜;有闲不如有钱,有钱就是有闲;小奖总比没奖好,小罚总比不罚好;好的事情分开分享,不好的事情一起忍受;争取好事变,坏事不变;好事早说,坏事晚说;争取好事没得选,坏事有得选;小的比大的大。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会认为上帝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有的人富有的.人穷,有的人美有的人丑?但是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他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上帝应该对每个人都公平。有的人有钱却不快乐,有的人穷却快乐;有的人长得漂亮却不快乐,有的人长得不漂亮却活得快乐。只要真诚待人,努力工作,目标明确,与人相处融洽,我们就会幸福。
最后,祝所有人都能快乐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3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是教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书。我之前接触的所有心理学知识都是对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抑郁症,精神变态,精神分裂症等等。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处理这些负面的东西,所以对心理学印象不是很深。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它讲的都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我们来说,知道积极的事情远比关心消极的事情有用,所以我对这本书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己所用,才能有助于心理健康。如果我们有心理问题,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能解决。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认识世界,发现规律,然后掌握规律,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改造世界。正如专家所说,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场运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正如中国人常说的,凡事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当然是严谨的,操作性很强的。就教育方法而言,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与积极思想相反的模式,是一种以悲观消极态度进行的教育方式。就像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习惯性的否定和惩罚教育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积极健全人格的形成,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孩子的发展有负面影响,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比如父母悲观,孩子通常也有悲观的性格。或者产生消极、孤僻、偏激等问题,同时不能很好的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研究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有才能的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我们可以尊重学生,深刻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4
20xx年5月15日到17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师资培训,听实验心理学界专家郭秀艳教授的讲授,感触很深,收获颇丰。郭教授及其团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讲授过《实验心理学》这门课,但是通过这短暂的三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了更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研究性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网培中心精心组织的讨论交流活动也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使我了解到各高校实验心理学开设以及教学情况,学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立体工程”。
通过郭教授的介绍我深深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编好一部教材、上好几节课、做好几个实验,它是一项系统、立体工程,需要教学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它包括课程特色、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案、辅助资料、教学录像等诸方面的要素,而重要的是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这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现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而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必须要依靠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比如《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具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个人的分工有所不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课程负责人是杨治良教授,郭秀艳教授、庄锦英副教授和叶斌副教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李林则是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的新生代年轻教学人员,课程组还聘请了黄希庭教授、游旭群教授作为教学顾问。课后辅导工作由郝兴昌博士与唐菁华博士负责,课后辅导工作,一方面减轻了骨干教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教学辅导条件。实验指导工作由王新法老师与朱磊博士负责。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须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一直是公认的“难讲”课程,对学生而言,“实验心理学”是他们头痛的一门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老师而言,“实验心理学”是学生不爱听的枯燥的一门课,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和学生。通过郭教授的讲授以及朱磊老师的实验示范课,通过与同行教师们的交流,我发现“实验心理学”并不是难在课程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郭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把教师课堂讲授与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以答案,而是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分析调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她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高“实验心理学”教与学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教学应将计算机实验与仪器实验相结合。
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比如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具体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信号检测论(包括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反应时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信息加工实验(包括刺激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模式、句子理解、记忆搜索方式、表象旋转、刺激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方面的实验),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包括学习迁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就对实验心理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老师设计实验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衷心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感谢郭秀艳教授以及朱磊老师的讲授,感谢网络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25
自教育部在xxxx年4月8日签发《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的文件以来,有更多的课程加入了精品课建设。说实话,我们也很想融入这个队伍。所幸的是,我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20xx年国家精品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有机会来做姚本先教授的学生,聆听他关于心理学精品课建设的报告。通过3天的课程培训,我对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对心理学学科有了深入全面的理解,也收获了同行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分中心的欢乐。
一、对心理学的再认识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公共必修课。通过这次培训,尤其是和姚老师学习“高等学校公共心理学研究现状的计量性分析”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全面促进学科发展”,我进一步了解到:
1、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方向性
今天的心理学正日益走进和融入人们的生活,对社会作用和人类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对心理学教学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无论从基础教育改革、心理科学发展,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都要在心理学教什么、如何教等方面探讨,加速心理学建设。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影响到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关系到心理学科的发展,也直接涉及到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研究高速发展,足见人们的热心关注,从统计资料看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发展、教学方法等方面,论文发展源广泛,主要集中在学报上,个人研究颇多,高校之间合作研究少。通过对心理学现状的了解,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展开更广的研究范围,比如心理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心理学网络软件的开发等,研究形式上应注重合作,加强团队建设,同时创造条件展开兄弟院校的合作。
这次培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心理学建设的必要性和方向性,使我们迷茫中见到了希望,徘徊中有了动力和方向,会后会更好的去思考课程建设并努力去探索。
2、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
姚老师对我们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各方面情况,我们更好的了解到他们教学研究、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教师队伍等实际,深深感悟到一门好的课程的特色。从姚老师建设的精品课程的全过程及结果,我们了解到精品课程绝非一日促成,也绝非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学科建设。他们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心理学课程建设思路、理念和宝贵的经验。我们会借鉴国家精品课程心理学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去探索本校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发展。
3、心理学教学要讲究技巧性和艺术性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博大精深,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它呈现给大家,这需要讲究技巧性和艺术性。桂老师对心理学各章节教学的要点、难点的深度剖析,使我们明确了解决思路,他给大家提供了相对细致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示范课形式,使我们掌握了实际教学重点,尤其是知识点的详略、时间安排讲的非常切实、到位。今后要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培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教学目的统领下,教学中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融入生活实际事例,作到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同时 要引导学生把心理学知识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当然,心理学教师也首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二、对心理学精品课程的理解
1、心理学精品课程和学生
从《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我们看到,它不为建设精品课程而建设精品课程,首先考虑的是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好学生。我认为这种平和、扎实地做事的态度,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所应该学习的。他们在建设中所研究探讨的是如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感到修心理学好懂好学有用,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可以看出他们的课程建设立足于学生、落脚于学生,时时把课程建设和学生紧密结合。
2、心理学精品课程和学科发展
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所下的定义是: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我们从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精品课程的`情况已经看到。他们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给我们很大启示,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的价值,激发我们去发展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但示范性是人家的特色,每一门学科都不可能照搬。在学习别人成功经验、接受不同理念的同时,我们必须在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建设好属于自己的精品课程。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就要去找自己的特色来发展课程。精品课程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是教师教学特色的展示。学科发展应从长计议,踏踏实实去做,不断探讨自己特色。
3、心理学精品课程和教师发展
一门精品课程的发展就是一个教师团队的发展。安徽师大心理学课程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一个学科一个团队,它是教师集体的努力结果。当今教育发展中,在强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教师首先应打破长期以来小家作坊形式清除那中知识分子清高的旧俗,建设教师合作团体。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起一门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非常重要。发展课程,教师合作,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
三、对同行们的认识
这次培训通过网上发帖、班级讨论,使心理学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
在此,我们感谢全国高校教师网培中心的主办人员,是他们为全国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感谢姚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和广博的知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你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