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25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地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时间过得很快,学习《物流地理》这门课也有一个学期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既学习到了书本上的内容,也懂得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现在就对这门课程做个梳理和总结吧!

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对于本来地理就不太强的我来说以为会很难,但是通过慢慢的学习和探索,发现这门课程其实很有趣也很有用。物流地理是一门地理学和物流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既具有经济地理学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物流学的某些特征。课本将这门复杂的新兴学科分为了两大部分:国内和国际物流地理。在国内物流地理中分了8个章节,分别是:物流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综合运输、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布局。而在国际物流地理中又分为5个章节: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环境、国际海上运输布局、国际航空运输布局、国际多式联运及陆路运输。由此看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学习这些内容后,就把物流地理这门看似困难但实际简单有趣的课程给完成了。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情况给我们布置相应的“画地图”作业。可别小看了这“画地图”,其实这里边大有学问呢!要想把广东、中国和世界地图画好,不仅需要掌握好地理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画地图的'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如何把书本知识付诸于实践的道理。比如画“八纵八横”,不仅要知道是哪八纵八横,还要在地图上准确的找到位置并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区分地画出来,画完之后,也就对“八纵八横”这一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画地图”这个作业,我是放了很多心血在里面的,都是我自己亲自查找资料再一笔一划得仔细画出来的,老师对我作业的表扬让我也感到很开心很鼓舞。因此,我觉得“画地图”的这一部分是我在这门课程里印象最为深刻的!

在这个学期期中的时候,老师还邀请到了交通局的局长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周局长从深圳港的概况、建设历程、建设经验以及港口展望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深圳港口的发展历史还有深圳港口的未来规划。在这堂既难得又特殊的课上,不仅大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到深圳港口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程。

由于这门课不用进行期末考试,“画地图”作业和做专题报告就成为了期末的考核标准。我所做的专题报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我和另外四名同学共同完成了“我国主要工业布局调查”的专题,而我所负责的则是“20xx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调查,进口量及港口布局”这一部分。其实,做专题报告是一项挺锻炼人的事情。要想做好专题报告,就必须先上网查找资料,再整理出有效的信息,最后再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PT。由于我们的是团队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团队的沟通及合作,也学习到了做好一个专题所需要的思维及方法。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一个学期的时间真的很快,从一开始拿到课本到现在课程的即将结束,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但是在《物流地理》的这门课上,我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在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从课本到课外,我们学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更多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思维方式。在此,衷心的感谢刘老师的悉心教导!总而言之,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在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将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 、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都焕然一新,这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特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学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科学体系庞大 ,内容广泛,对于旧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教与学带来诸多的不便。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从宇宙环境分别来概述地理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新教材注重实际,有很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题目、讨论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又注重创新性,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建立一种崭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这次的新教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提出问题时,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从不同的浓度和广度来选取内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总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球 ,关注未来。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个案分析与研究,将地理学的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阐明了地理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地理新教材也注重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剖析,对于现象过程从时间、空间来进行分层、分角度剖析,培养学生学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联系国内、国际多种重大实际,调动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变学生被动 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要非常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各种 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在选材时,在主体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提供很多趣味性、阅读性 的材料给同学们学习,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中也十分巧妙,练习安排了很多活动、问题可供大 学分析、讲座从不同方面来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地理新教材中,一改以往老教材图像信息的功能,增加了很多的插图、附图、图型等等,对于地理事物有些难的用 语言文字来完整形象的表示出来,有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过程运用合理的示意图,能够很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新教材在图形方面的运用比较合理,合理设计安排了很多图像信息,围绕图像,编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地图、统计资料图、景观照片、框架图等等,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像,来 很好的说明课文内容、知识,起了鲜明,直观的效果。对于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教师教起来比较 得心应手,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学生牢实的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确实从多方面 体现了"新"的特点,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要求, 还是目的、设计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当然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去学习的地方,需要全体师生去共同探讨研究!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

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这学期我们多了一门专业课----物流地理,作为港航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刘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科目。

在这门专业课中,很多以前我们忽略了的交通要道竟然都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八纵八横” “五纵七横”“两纵两横”等专业词汇让我们花了眼,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慢慢才知道“八纵八横”包括京哈、沿海、京沪、京九、京广、大湛、包柳、兰昆和京藏、煤运北、南通道、陆桥、宁西、沿江、泸昆、西南出海,“五纵七横”指的是公路国道主干线,“八门”指的是虎门、虎跳门、蕉门、横门、崖门、磨刀门、鸡啼门、洪奇门等等。

在学期初,老师就要求我们自己上网查资料,在一幅幅地图中画出铁路、公路、水陆、八大经济区等等,在这期间让我们磨破了头,开始对着地图不知所措,到慢慢的得心应手,最后当一大沓地图展现出来时充满了自豪感,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记住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对知识的了解不局限于书本,并随时间的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了解,就如刘念老师一样,每年都在教书,每年都在学习新知识。

后来,老师让我们自己做专题,作为历年的热点问题,这些专题相对而言专业性比较强,对我们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做专题PPT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资料过旧,甚至是错误信息的存在让我们耗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我和张爽花了不少时间才弄出一个样板进行最后的修改,在做PPT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了解了自己专题的知识,顺带还了解了很多别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的见世面更广了。

当然,只有理论是没有用的,所以刘念老师也带我们到蛇口、盐田码头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观看码头的工作流程,生动活跃的教学内容让我们获益匪浅,遍地的集装箱、工作中的岸吊龙门吊、几百米长的集装箱船无一不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后来这里工作!

一学期又过去了,专业课也即将结束,学到的知识可能我们现在还用不上,但我相信一定会有大施其用的时候,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九(5)班 梁婷钰

接触地理两年,我在学习当中,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一、首先,我们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基础。首先,要仔细地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在阅读课本时我们可以这样做:1、阅读课文标题,明了课文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2、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3、然后阅读注释以及地图,让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有复习时都可以这样做。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本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本服务的。会考后我们很多学生就得到惨痛的教训——会考的内容以课本基础为主,“本末倒置”就失分咯。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能画出大体轮廓,加深印象和记忆。 总之,要熟练地掌握地理的读图、填图、绘图的基本技能。

三、思维要活跃,认真听课,紧跟老师思路。上课认真听讲比自己课外埋头攻读效率更高。还有老师上课要讲很多内容,讲课速度很快,一定要紧跟老师思路,不然会懵懵懂懂。不要受“笔记心理”的牵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好笔记,懂就行,不需要一字一句照抄,那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会错过老师很多精彩的讲评;不需抄太漂亮,要掌握“快速、精辟、清楚”“三”管齐下。

四、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助于我们在考试做题时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一般题目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新颖的题目,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可是,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拿来攻克基础。

五、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来很难的题目。在做人文地理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这思路分析,“照猫画虎”。就说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我们在分析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以及开发条件、自然条件时都就可以如此炮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我们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如果这样,就会分析得全面,很容易漂亮得分。

总之,学习地理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

都需要刻苦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相信你的耐心和恒心会得到回报,到会考就稳操胜券了。还有,千万别抱侥幸心理,永远不要想着“临时抱佛脚”的事儿,否则到考试会乱了阵脚,拿到考砸的成绩单只能认命咯。世上无后悔药,不要浪费可以学习的每一分一秒。

学无止境,地理对我们来说没有“过去式”。生活中无处没有地理,不单是为了应试,我们还要努力把地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篇三:地理学习心得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对地理课程性质的理解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第三,重要性。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的理解

1。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2。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老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

3。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四、新课标要求教师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和方法

1、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如:在学习经纬网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

1)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

2)理解“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

3)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境中。学生会联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过“遇难船只”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的线。但怎样向别人描述这两条线的交点是一个新问题。教师由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学生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理解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等概念。

4)“问题”的解决。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船上配有显示经纬度的仪器),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

2、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关于“世界人种”的教学,可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整理并制作成展示作品。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在网络上分别查找和整理三大人种资料。

2)将查找到的资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成计算机展示作品。

3)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时间过得很快,学习《物流地理》这门课也有一个学期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既学习到了书本上的内容,也懂得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现在就对这门课程做个梳理和总结吧!

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对于本来地理就不太强的我来说以为会很难,但是通过慢慢的学习和探索,发现这门课程其实很有趣也很有用。物流地理是一门地理学和物流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既具有经济地理学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物流学的某些特征。课本将这门复杂的新兴学科分为了两大部分:国内和国际物流地理。在国内物流地理中分了8个章节,分别是:物流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综合运输、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布局。而在国际物流地理中又分为5个章节: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环境、国际海上运输布局、国际航空运输布局、国际多式联运及陆路运输。由此看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学习这些内容后,就把物流地理这门看似困难但实际简单有趣的课程给完成了。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情况给我们布置相应的“画地图”作业。可别小看了这“画地图”,其实这里边大有学问呢!要想把广东、中国和世界地图画好,不仅需要掌握好地理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画地图的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如何把书本知识付诸于实践的道理。比如画“八纵八横”,不仅要知道是哪八纵八横,还要在地图上准确的找到位置并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区分地画出来,画完之后,也就对“八纵八横”这一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画地图”这个作业,我是放了很多心血在里面的,都是我自己亲自查找资料再一笔一划得仔细画出来的,老师对我作业的表扬让我也感到很开心很鼓舞。因此,我觉得“画地图”的这一部分是我在这门课程里印象最为深刻的!

在这个学期期中的时候,老师还邀请到了交通局的局长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周局长从深圳港的概况、建设历程、建设经验以及港口展望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深圳港口的发展历史还有深圳港口的未来规划。在这堂既难得又特殊的课上,不仅大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到深圳港口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程。

由于这门课不用进行期末考试,“画地图”作业和做专题报告就成为了期末的考核标准。我所做的专题报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我和另外四名同学共同完成了“我国主要工业布局调查”的专题,而我所负责的则是“20xx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调查,进口量及港口布局”这一部分。其实,做专题报告是一项挺锻炼人的事情。要想做好专题报告,就必须先上网查找资料,再整理出有效的信息,最后再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PT。由于我们的是团队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团队的沟通及合作,也学习到了做好一个专题所需要的思维及方法。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一个学期的时间真的很快,从一开始拿到课本到现在课程的即将结束,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但是在《物流地理》的这门课上,我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在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从课本到课外,我们学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更多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思维方式。在此,衷心的感谢刘老师的悉心教导!总而言之,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在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将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在文科综合的科目中,地理是另大多数同学头疼的科目,地理成绩不理想往往成为文科综合成绩不理想的“罪魁祸首”。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

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

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在阅读课本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标题,明了课文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注释以及地图,让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有复习时都可以这样做。

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本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本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理一定不能离开地图,我们应当把地图作为重点及难点来把握。有时间我们要多阅读并且记忆地图,最好是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记忆地图。

二、学习地理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或缺。比如说,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散,想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发散思维,那么做文科综合的题目时就较容易入手。

三、学习地理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

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助于我们在考试做题时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一般题目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新颖的题目,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可是,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拿来攻克基础。

四、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来很难的题目。

在做人文地理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这思路分析,我曾经把这种方法戏称为“照猫画虎”。就说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我们在分析区位、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条件、某地的自然条件时都就可以如此炮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完全我们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高中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分析地全面,很容易得到漂亮的分数。

学习地理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努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近两年来,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走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2.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 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培 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 种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 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为。第四. 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

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二、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 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 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 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 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 创新精神。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觉没有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

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

3.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每上完一节课,首先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看这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出课后记录发现漏洞及时纠正;其次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听取学生意见,上完课后,分别叫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学生,听听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上中国旅游地理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种执着精神,它带领着我们继续学习下去,加深对中国旅游地理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对于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对于以后学习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要求。短短的几节课,使我们对旅游这一概念的充分认识,也使我们对于祖国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的了解,自然风光,人文风光,社会风光,民族风光,地域风光等等。

一、对于旅游的认识。旅游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前往某些地方并作短暂停留的活动。旅游系统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客源、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连接、旅游环境等要素。特别是根据吸引强度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四个层次;按其形成和属性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类型;根据功能可分为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等;按资源的客体属性可分为物质性、非物质性与非物质共融性三种;按资源发育背景可分为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和两者兼具的复合性三类;按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不可再生性资源。旅游要素包括游、购、娱、吃、住、行六大要素。旅游地图的类型包括旅游交通图、导游图和旅游行业图,它的作用是导游服务、

决策参考和宣传广告。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的认识。旅游资源评价包括美学观赏性、文化历史性、科学性、其特性、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其中,旅游资源的美有形态美、形式美、色彩美、韵律美、嗅味美、动态美、意境美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社会效益原则、保护原则、综合开发原则。旅游线路的类型可按旅游目的、跨越的空间尺度、所需时间、活动内容、所乘交通工具、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组织形式。其中旅游目的'可分为普通观光线、探险考察线、文化旅游线和宗教旅游线等。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的原则包括市场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热电冷点兼顾原则、不重复原则、张弛有序原则、安全性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课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开拓了我们对于中国旅游地理概念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进一步加深,也让我们懂得以后旅游注意什么,怎样去体验。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在本次地理国培学习中,通过专家视频讲解,我有机会聆听到各个专家阐述的观点,及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国培学习以后的几点心得:

1、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长了专业知识。

通过在线视频,我们学习了现代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如何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使教学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浅。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面积大小,如果只讲这些就太过于简单肤浅,还应该通过读图,深挖教材,从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如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别是什么?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提供最适合学生的的知识加工法则,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友善、关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所有这些,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3、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本是知识框架,是理论基础,但是仅限于课本还远远不够,因此还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为什么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容易发生地震?教师就应该原因讲给学生,主要因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进而交给学生一些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走出家乡时,如何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他们面对的生活困难。例如交给学生怎样选择交通工具,将来如何选择学习、生活环境,等等,都很有帮助。

4、以终身学习为目标。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所以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我们要讲好课,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呆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际上,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都忙于应付上课,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学习。这次国培,是我有机会及时更新了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对我触动很大。通过国培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要不断学习,勇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地理教师。

借此机会,感谢上级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用的国培学习机会!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触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是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专业的培训

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能力到具体实践策略,专家老师们的新颖教学,在提高课堂气氛,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值得借鉴。全面到位的讲座可以说让老师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期间穿插学员之间的讨论、专家答疑和提交学员思考实践的结果——作业——的形式,使培训多姿多彩,远程培训加上网络互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地图,利于开发学生形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使

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2、举例的方法

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为了说明地理现象,或者为了揭示地理规律,举例成为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案例,巧妙运用例子,做到直观,形象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例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科间的'渗透

尤其是联系实事,与政治、历史、化学等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4、学生参与课堂设计

在新教材的教与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应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学习能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应该有利师生在课堂实践中与教学内容发生深层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

学习学习再学习,将讲座中涉及到的内容精华部分转化成为自己内在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学会了,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真正

指导我们的教学,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长期坚持,才会有进一步的突破,真正成长成为合格的地理教师!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触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是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专业的培训

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能力到具体实践策略,专家老师们的新颖教学,在提高课堂气氛,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值得借鉴。全面到位的讲座可以说让老师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期间穿插学员之间的讨论、专家答疑和提交学员思考实践的结果——作业——的形式,使培训多姿多彩,远程培训加上网络互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地图,利于开发学生形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2、举例的方法

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为了说明地理现象,或者为了揭示地理规律,举例成为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案例,巧妙运用例子,做到直观,形象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例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科间的渗透

尤其是联系实事,与政治、历史、化学等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4、学生参与课堂设计

在新教材的教与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应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学习能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应该有利师生在课堂实践中与教学内容发生深层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新课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和满堂灌中解放出来,从而地理教学首先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和研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

一、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

三、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1.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2.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四、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在文科综合的科目中,地理是另大多数同学头疼的科目,地理成绩不理想往往成为文科综合成绩不理想的“罪魁祸首”。在此,我向大家介绍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

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

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在阅读课本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标题,明了课文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注释以及地图,让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有复习时都可以这样做。

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本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本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理一定不能离开地图,我们应当把地图作为重点及难点来把握。有时间我们要多阅读并且记忆地图,最好是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记忆地图。

二、学习地理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或缺。比如说,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散,想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发散思维,那么做文科综合的题目时就较容易入手。

三、学习地理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

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助于我们在考试做题时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一般题目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新颖的题目,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可是,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拿来攻克基础。

四、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来很难的题目。

在做人文地理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这思路分析,我曾经把这种方法戏称为“照猫画虎”。就说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我们在分析区位、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条件、某地的自然条件时都就可以如此炮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完全我们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高中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分析地全面,很容易得到漂亮的分数。

学习地理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努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本次“国培”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培训过程中精典的专家讲解和精彩的教师作课,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次真正为我们一线教师服务的培训。现结合自我教学实践现小结如下。

通过专家讲解,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我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

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

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

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在阅读课本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标题,明了课文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注释以及地图,让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有复习时都可以这样做。

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本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本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理一定不能离开地图,我们应当把地图作为重点及难点来把握。有时间我们要多阅读并且记忆地图,最好是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记忆地图。

二、学习地理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或缺。比如说,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

三、学习地理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

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助于我们在考试做题时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一般题目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新颖的题目,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可是,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拿来攻克基础。

四、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来很难的题目。

在做人文地理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这思路分析,我曾经把这种方法戏称为“照猫画虎”。就说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我们在分析区位、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条件、某地的自然条件时都就可以如此炮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完全我们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高中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分析地全面,很容易得到漂亮的分数。

学习地理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努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

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在本次地理国培学习中,通过专家视频讲解,我有机会聆听到各个专家阐述的观点,及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国培学习以后的几点心得:

1、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长了专业知识。

通过在线视频,我们学习了现代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如何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使教学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浅。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面积大小,如果只讲这些就太过于简单肤浅,还应该通过读图,深挖教材,从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如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别是什么?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提供最适合学生的的知识加工法则,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友善、关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所有这些,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3、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本是知识框架,是理论基础,但是仅限于课本还远远不够,因此还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为什么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容易发生地震?教师就应该原因讲给学生,主要因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进而交给学生一些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走出家乡时,如何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他们面对的生活困难。例如交给学生怎样选择交通工具,将来如何选择学习、生活环境,等等,都很有帮助。

4、以终身学习为目标。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所以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我们要讲好课,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呆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际上,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都忙于应付上课,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学习。这次国培,是我有机会及时更新了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对我触动很大。通过国培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要不断学习,勇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地理教师。

借此机会,感谢上级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用的国培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