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2024/09/25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

在读书节期间,我认真品读了许多名著。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尤其是《三国演义》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欣赏刘备的宽厚仁慈,佩服关羽的勇猛无敌,更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记得徐庶曾说过:“诸葛亮乃卧龙,凤雏是庞统。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也。”果然如此。

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著名的巧计战役都是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在品读这些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

周瑜要攻江东,但水战需要箭,利箭是水战的必须品。周瑜与孔明商讨此事,要孔明十日内造十万利箭,但孔明说只需要三日,并立下军令状。

三日内造十万利箭,算一算平均一日要花费铁器、竹子、羽毛不在少数,一天内也未必能筹集完备。就算全城之人一齐造箭,可能也不会完成任务吧。孔明只凭着自己的学术来分析、判断的。虽说不是神灵,但他夜观星相,神机妙算也能肯定事实。我们要向他学习,天文地理全精通,对于知识要不耻下问,好学才会成才。学习诸葛亮的`聪明勇敢的精神。

孔明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自喜,想方设法阻止造箭时间,以便处死孔明,但孔明并不急,两天过了,孔明借江雾,去曹营。曹操心恐有诈,便下令万箭齐发。待雾散,足有十余万利箭。曹操大怒。

孔明自有妙计,轻而易举的将十万枝利箭弄到手中。不费一兵一卒便骗了曹操。我很佩服孔明,因为他足智多谋,有智有勇。在学习上我们要下苦功,成为一位与诸葛亮一样的风云人物。好好学习便是此事的基础,多读书,多学习。成为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伟人!

在此后的日子中,我又赏析了很多名著,从中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好多人都百读不厌。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日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关羽温酒斩华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共讨逆贼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力斩各路诸侯多员大将,致使盟主袁绍派将迎敌时,却无人敢应。这时,关羽站了出来,要求迎敌。但因为仅仅是一名马弓手,遭到袁绍的拒绝,关羽立下军令状前去迎敌。临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说:“暂且斟下,某去便来。”结果,在杯中的酒还没有凉的时候,关羽已经提着华雄的人头掷于地上。所以,给后人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千古奇谈。

这篇文章,关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战,武功高强。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不能够以地位、相貌来衡量一个人的本事和价值。文中的关羽就是因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视,可是,却凭着自我的胆识与武功证明了自我,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再有,我们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个学生叫子羽,因长相不好,孔子嫌弃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满天下。孔子明白后,后悔不已,说:“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和事。诸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此刻是十分有名的影视演员,可是,最初他仅仅是一名群众演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凭着自我的执着,一步步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人生梦想。

经过这些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对待人,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优点,我们应当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站在长江岸边,回顾那几千年前的三国,也不禁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个年代,那个三国,虽然民不聊生,可是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可是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时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这就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谁是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厉兵秣马,野心勃勃,想成为最终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个老大。然而这场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胜负时,赢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吴,而是新崛起的势力晋。可怜一代枭雄,谋划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头来却是白为他人作嫁衣。

我从三国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妄图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孙权。由小到大,从无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

三国也用每个人物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我们道理。曹操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心计。刘备说一个人仅有贤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诸葛亮轻摇羽扇:“一个人仅有做事细心,谨慎,才有成功的机会。”关羽惭愧地说:“你可别像我那样,心高气傲,做不成事。”赵云来了,吕布来了,孙权来了,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诫我们。

《三国演义》,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4

“人中关羽,马中赤兔。”这描述的是一个忠将—刘备的弟弟关云长。

关羽这一人物是罗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之一,《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那么关羽就是“义绝”。

在故事中,关羽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对曹操有言在先: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汉江山,如今我只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禄发给我的两个嫂嫂,闲杂人等不能到其门口;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刘皇叔的去向,不论千里万里,我都去投奔他。关羽的`衣服破了,怎样也无法补救那个大洞,曹操见了,送了关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里面。

在关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反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间的种种考验。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体会这个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凛然之气。这,就是我通过这个人物领会的最大感想。

以上内容由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5

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书——《三国演义》。没想到平时不爱看书的我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经历的大大小小艰苦、激烈、残酷的战争之后建立了蜀国,但是关羽战死,张飞被暗杀。最后蜀国和联盟国——吴国陆续覆灭。公元280年西晋王朝终于统一了我们伟大又繁华的祖国——中国。

在故事中曹操三笑引伏兵的情节我认为最为经典。讲的是刘备进攻曹操,曹操落荒而逃,在山间小路里逃跑的曹操笑了三次。每次笑过之后伏兵就出现了!最后曹操被关羽放走了。从这个小故事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真是特别佩服他,我认为诸葛亮的一身本领不是天生的,肯定是他博览群书,勤学好思得来的,我要向他学习,希望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向他这么聪明的人。从这个故事中我还感受到了关羽的知恩图报,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比如:讨伐董卓、孙郎光复江东、关羽大意失荆州、收服孟获……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让人看的热血激荡,充满了英雄气概!

在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战争的'残酷,老百姓生活的十分艰辛,许多当官的非常狠毒,残害,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想想生活在现在的我是多么的幸福!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6

近日,我读完了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个个有声有色。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的黄黄巾大起义,终于三国归晋。这段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曹操、关羽、赵云、诸葛亮、典韦五人。

为什么我要把曹操放在第一位呢?虽然他被世人称为“奸雄”,但是他有勇有谋,在刺杀董卓时,不幸被董卓发现,这是吕布也正好回来,曹操为了保全性命,急中生智,称自己手中握着的是口宝刀,前来献给董卓的,从而躲过了一劫。并且他把关羽困在芒砀山上时,不像普通将士一样只知道杀敌,而是看出关羽是一个少有的人才,列出了“死有三罪,生有三便”,是关羽归降,从而得到了一名虎将。当然,曹操也能文能武,还是一名杰出的诗人呢!

至于关羽,我的第一个理由当然就是忠诚了,他为了找到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当然,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瞧的,再讨罚董卓时,众多将士都敌不过的华雄,关羽一会儿就将他给斩了,袁绍的两员虎将,颜良和文丑,关羽也很利索的将他们俩给杀了。当然,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特点,那就是他的机智,再归降曹操前,他还提出了“三约”,着三条约都是十分精练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以看出关羽的机智。

对了,事实上,赵云和关羽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的。他是勇猛和忠诚集于一身的人,他的神勇,在《大战长坂坡》这一章中做了特写,赵云先为了找到刘备,与曹军拼杀了一夜,得知刘备已经脱险时,又转身去寻找刘备的两位夫人,并再杀曹并数十余人,由此战斗时间以及杀死人数足以看出赵云有多么地勇猛。同时,他也是为了刘备的安全而战,同时也可以看出赵云的赤胆忠心。

下面我说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诸葛亮了,他总是以理服人,设下的圈套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去,而且他对机械也很在行,他发明的“木牛”、“流马”不是很厉害的吗?

最后一位英雄就是典韦了。他的武艺十分地高强。在与郭汜的战斗中打败他,战功显赫。只可惜曹操在一段时间里只知道吃喝玩乐,张绣看见了,便想谋反,把典韦的武器也偷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抢了一把刀来拼杀,杀四了好多人,最后被别人从背后一枪刺死。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里痒了吧,快来看看《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7

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有谁不被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谁不为周瑜的.心胸狭窄而感到可惜?有谁不为刘备的仁义、惜才所感动?有谁不为关羽的重义气而感到折服?有谁不为黄盖的忠心而敬佩?

“三国智者”这个称号我感觉应该颁给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早就已证明了诸葛亮智者也。“三国小气鬼”这个称号应当送给周瑜,在当时三国鼎立初期,周瑜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他只度过三十六春秋就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呢?因为他是一个实足的“小气鬼”。诸葛亮为人谨慎、聪明过人,周瑜为人机智、善于用计。诸葛亮怎么会专门挤对周瑜呢?这全怪周瑜自己,他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周瑜呀周瑜!你为什么就不能心胸放宽一点,取诸葛亮之长补自己之短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为一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闹得人仰马翻。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不能宽容人、不敢于认错。这一道压在心头冰冷的“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影响了安定、和谐。

为了文明、友好,为了安定、和谐。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都做一个自我检讨,拆除心中的那道“墙”,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社会就能安全和谐,生活就能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拆除心中的那道“墙”,做一个能够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的人。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8

《三国演义》第61回:东吴孙权与大将吕蒙对话说过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以肯定吕蒙的谋略。这句出自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人凡是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出现忧虑的事情。表明凡事应从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若目光短浅,则忧患必至。

书中是吕蒙为应对曹操进犯向孙权献策建议吴军在江边筑城,吴军善于水战且吴地多水大家都感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上船没必要这样费劲筑城。吕蒙认为真正打仗时候,相互纠缠,到时不敌想下船估计就来不及了,孙权就是用的这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给了吕蒙以肯定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后来的实际证明这一建议确实是远虑,而解了吴军的近忧。

实际的工作中虽然不会像战事这样可能决定国家军队命运,但凡事不做筹谋,事先做好预案安排,急来临时抱佛脚,往往事倍功半,搞得自己一团糟。

最典型的示例就像我们物管处有应急预案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试想没有应急预案,没有事先准备好的沙袋、防滑牌等物资准备,没有相应的处理流程报告流程,我们的区域里如果出现爆管事件,就会是领导不知道当然无法及时组织协调,即使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开展哪些预定业务以及如何开展,开展应对的时候又发现没有相关的耗材,那现场的乱劲应该很难想像,事故损失可能会被无限扩大。

每日开展工作也是一样的,工作备忘录提醒我每天该要完成什么任务,但不是等到了今天才想今天的事,这样做只能手忙脚乱,还忙不好,我都是把近几天,近一周的工作梳理出来,然后要么预作安排,要么先完成大部分,能够提前完成的就提前完成,然后每个完成任务划沟。没完成的分析原因不断创造条件甚至寻求帮助来完成。所以我工作起来还是比较有条理的。

这是我在读书中,读《三国演义》中,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实际上阅读更多的意义在于不断获取知识资讯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品行性情,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是怡情修身的镜子,愿朋友们多读书,读好书。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9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作之一,它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中心人物建立魏国、蜀国、吴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历史以及围绕曹刘孙而发生的层出不穷典故。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细致生动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生性直爽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这些人物深入人心,而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典故更是口口相传至今。在作者的文笔中,让我感觉到了文采的魅力,千年前兵马相戈声势浩荡的战争情景跃然脑海,让我身临其境。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无不是他那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大脑与鞠躬尽瘁的一生。初出茅庐的诸葛先生用自己的计谋打败了曹操一举成名;又凭借其外交手段成功促成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一起攻打曹操;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费吹灰之力草船借箭十万支;足智多谋胆气过人成功上演空城计……这些故事从不同层面展现了诸葛亮的魅力。我最敬佩的是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他中了毒箭,华伦用刀刮掉骨头上的.毒时,旁人都大惊失色,可关羽却谈笑风生,真是英雄气概啊!我最感叹的是张飞,一个人要做到粗中有细是多么不容易。我最同情的是周瑜,虽然他才智过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但他气量太小,终是三次被气而亡。我最憎恨孙皓,这个暴君滥杀无辜,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最终自己也没好结果。从曹刘孙三国鼎立到三国归晋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武艺高强的将领,才智出众的谋略家,斗志昂然的士兵都是战争的主角。

《三国演义》是世界的无价之宝,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是一篇断代历史的小说,它是由古代文人罗贯中所著。

《三国演义》讲述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互相攻战,争夺地盘的精彩故事。<<三国演义>>里面是以蜀为正派的,恰好罗贯中在蜀国刻画了一个英明果断的智者――孔明。他趁借东风,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七擒孟获,骂死王朗,巧布八阵图,使用七星灯,去世了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就凭这些事件,孔明在历史中的智慧是屈指可数的了。

孔明神机妙算,除了借东风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巧布八阵图。那次张飞和关羽都被孙权害了,刘备大气,亲自统领着水陆共七十万大军来讨伐孙权。然而陆逊巧用刘备连营结寨犯了兵家大忌这一点用了火攻。结果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逃到了白帝城。为了保护君主,孔明在陆逊追杀的.路上巧布八阵图,陆逊要是没有孔明的岳老太爷引路,恐怕会死在八阵图之中。

最后,我想用一句诗来做结尾:世事纷纷无穷尽,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1

一提起诸葛亮,大家就会想起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神机妙算,一提起刘备,大家就会想起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英雄故事。

贤能之主刘备和智能之士诸葛亮共商国家大事,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就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其中讲刘备在第三次造访诸葛亮的`茅庐时,见到诸葛亮后,刘备问诸葛亮说,:“现在汉室处在危急存亡之时,但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什么计谋,请问先生您有何高见?”诸葛亮展开一张地图,详细地分析了天下大事,刘备听后茅塞顿开,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霸业,最终诸葛亮被刘备一片诚心打动,随刘备出山,共同开创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蜀国。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爱才、惜才、敬才的那一片赤诚之心所震撼。同时,也被诸葛亮忠心扶汉,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

特别是诸葛亮虽然身居茅庐,但仍然苦心钻研,学习兵法,分析国家大事,正如古人所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诸葛亮辛勤的汗水终于没有白费,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又一次得到验证,只要你是金子,只要你潜心学习,总有一天你发光的。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2

《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性情各异的历史人物: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以及谦逊亲民的刘备。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爱的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晓历史,后占未知。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死后,还用计下退了司马懿,正所谓“死诸葛亮吓退活司马懿”。曹操,我却不太喜爱。尤其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杀了杨修孔融华佗。尤其是华佗的被杀,使我国失去了非常宝贵的医疗技术。我也不太喜爱张飞,虽然他很重义气,而且还粗中有细,但他性情爆燥喜爱酗酒,而且还经常打骂士兵,最后也因此脑袋搬家。

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充满豪迈,也造就了英雄。但老百姓却因战争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们此刻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3

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是发生在东汉未年的一个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未年,皇帝昏庸无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由张角率领的黄巾军起义造反,由此拉开了诸候争霸的序幕。同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国。这时,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国、蜀国和吴国。最后,全部被司马家族所占领。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想万千,里面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羽忠义无双,张飞粗中有细,刘备宅心仁厚,赵云忠心报国,黄忠宝刀不老,曹操奸诈狡猾,董卓罪大恶极,袁绍目中无人,诸葛亮神机妙算,吕布英勇无敌等等。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关羽和赵云了。

因为关羽气宇轩昂,还是斩颜良、诛文丑的名将,他还过五关,斩六将,连英勇无比、杀了俞涉和潘凤这两员大将的华雄都被关羽斩了,所以我喜欢关羽。再说说赵云,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军的猛将,还在长坂坡杀了好几个曹军头领,在赵云很老了以后,竟然能斩了使用开山大斧的韩德和他四个精通武艺的儿子,而且可以以一挡千,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三国演义》给我的收获还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不拘小节,胸怀大志,深谋远虑。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4

周瑜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军师,但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正确,让事情反而变得更糟糕。当时,因为周瑜中了一支有毒的箭,情绪不能激动,但周瑜不肯离开,于是便在那儿养病。之后,邻国的人要抓周瑜,又说了一些令他生气的话,周瑜的.病情又加重了。

刚刚打了败仗,又受了伤,就就应好好养伤,等精力十足的时候再来,而不是坚持斗争。就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的脚也受伤了,如果再跑,脚的伤就重了,或许在往后几年就都跑不了,于是他便选取了退出比赛,好好地治疗和养伤,准备以后的比赛。我认为他这么做是对的。这场比赛或许对于2008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如果不这么做,将来便会有更多的遗憾。而且带伤跑步也跑不快,拿不了第一名啊!

遇到这些状况,我必须不会做出像周瑜一样的笨选取。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5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故事非常精彩。妈妈说著名作家冰心七岁就读完这本著作了,我今年已经八岁多了,我可不能落后,我决定在这个里好好地读一读这本名作。

万事开头难,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难倒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腐败无能,致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书里有好些词我梦也没梦到过,更别说理解了。幸亏有妈妈做我的后盾,在她的下,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经典巨作。

在这本书里,我不但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荊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一借无回头”、“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良计,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等。同时我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谦逊爱才的刘备、英勇无比的张飞、攻无不克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曹操……

在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我最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胆有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真好看!有空,我一定再看一遍!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6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又以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合上了这本书。《三国演义》向我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近二百个人物。我喜欢谦逊的.刘备,谨慎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我讨厌气量狭小的周瑜,诡诈的曹操,庸主刘禅……

让我最为之感动的是重情重义的关羽。关羽,字云长出生于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关羽一生重情重义,对待刘备、张飞更是如亲兄弟一般,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分群”,千万匹马也换不来重情重义。他被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在公元200年刘备兵败,三兄弟失散,刘备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令曹操更喜欢关羽,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的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了刘备。

关羽一生真是曲曲折折,也同样反映了那句话“玉可碎不可改其质,竹可焚不可毁其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关羽这样顶天立地,不管在怎样的境遇里的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并像关羽一样重言诺,讲信义,甘愿为朋友付出的品格。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7

放下沉甸甸的《三国演义》。脑海里那些好词佳句,丰富的知识便浮现出来。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个政治、国家、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这里面也涌现许多为国 家、为和平的绿林好汉:纳贤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羽,粗鲁勇猛的张飞,见利忘义的鲁肃……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关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秉烛 达旦,久经沙场。但最后在捉拿曹操的'最好时机时,让机会与他擦肩而过。他为了重情重义而华容道义释曹操。

我还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经过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请来的。他指挥蜀国打了不计其数的胜仗。刘备、关羽、张飞死后,他一人依然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然有序,可谓功不可没!就连临死前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被千古流芳。

我从《三国演义》中获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三国演义》真不愧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啊!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关羽千里走单骑”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至今还广为流传,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呢!

在这部书里,我认识了“武圣”关羽;有勇有谋的赵云;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庞统、孙乾等谋士;还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局。

在读这本书期间,我不但又增加了不少知识,而且也感慨万千:我以后要在学习中,要向诸葛亮六出祁山那样,不轻言放弃。还要有肯钻研、肯努力的精神。我还要多结交好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而且我还要和朋友们共同努力,共同进取,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交朋友的好处。我平时要多帮助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在任何一个同学有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无私的'互相帮助。

啊!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太多了!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有这样的一本好书,去吸取它的营养,领悟人生的哲理。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9

我国的四大名著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他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其中,《三国演义》是一部书写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等一系列的故事。

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桃园三结义”。

在“桃园三结义”这一章节中,主要讲了刘备,关羽,张飞在一个偶然间碰面了,三人一见如故,因为都是重情重义之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于是在桃树园里摆上香案结拜为兄弟,共同谋划恢复汉室保卫国家的计划。他们结拜为兄弟后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一起从军各自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之后衍生了无数的精彩故事,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像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有情义的“关二爷”;宽厚待人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气量狭小的周瑜等等。

读完这本书,我想我学到了这些:平时多交一些朋友,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朋友犯错误的时候要勇于指出朋友的缺点,劝他改正;还有做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记盲目行事。

《三国演义》里太多的智慧需要我慢慢去解读,需要我去深深体悟了,我想我会在读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作者罗贯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义重如山的关羽,阴险多疑的曹操,爱民如子的刘备,嫉贤妒能的周瑜等。而诸葛亮更是作者心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他不仅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

诸葛亮至死效忠于刘备,一心为他统一三国,才想出这么多成功的计谋。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不能轻言放弃。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这些计谋都叫人意想不到的。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诸葛亮这样的精神。告诉人们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事情考虑好,谋远虑足,不要鲁莽,用智慧去解决问题,遇事谨慎小心。看到诸葛亮,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做到了吗?在每次完成事情之前,我总是不计后果、鲁莽行事,以为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办法解决,等到真的有困难了,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做事情就事半功倍了。有时我还没认真去想办法,就知难而退。回想起来,我这种做法是多么惭愧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每位英雄都给我留下不同的感想。从这一个个故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1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共有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隆中对》让我胸有百万雄兵;舌战群雄让我目瞪口呆;草船借箭让我赞叹不己;七擒孟获让我心服口服;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三把火烧的曹操心惊肉跳……这些足以证明,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虽然他被写成毫无战力的人,但是他的智慧冠绝群雄,是中国文人智慧的化身而近乎妖。在几十年的东征西战中,为蜀国占领了以四川为主的大片土地,连整个蜀国都信任他,他是三国中最有智慧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战略家。(这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具体地描写了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

拿诸葛亮智收姜维来说吧,诸葛亮一路所向披靡,派人假冒夏侯楙的部下攻天水,姜维提醒马遵,把诸葛亮的诡计识破了,诸葛亮用妙计收了人才姜维,姜维帮诸葛亮取天水、上邽和三个城池。可见诸葛亮的'智慧为蜀国帮助是有多大————不仅仅维护了蜀国的利益,还为蜀国的将来培养了又一个能文能武的接班人。(具体事例写诸葛亮的智慧)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了,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中“妖”的代表人物。我喜欢这样的“妖”!我崇拜这样的“妖”!我也想做这样的“妖”!

评语: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尔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诸葛亮大发感慨。细腻,生动地展示出个人的读书感受。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2

我看了《三国演义》,里面我遇到了很多英雄,也经历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过人的智慧。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董卓等大臣专权,矛盾日益尖锐,导致朝廷内乱。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断的讨伐和斗争中,形成了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股军政力量。刘备在桃园结义后,借助诸葛亮建立蜀国。曹操为其子曹丕奠基,立魏;孙权建立吴国,形成三国鼎立。后来,他们的后代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经过几次斗争,终于取得了皇位,灭蜀灭吴,统一天下。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董卓的奸诈,吕布的勇猛;让我知道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谋,司马懿的`谋略也让我看到了关羽、赵云、马超的凶残。三国里的这些英雄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三国演义》全称《通俗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真是一本必读的书。现在推荐给大家,让大家更加珍惜和了解历史。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3

《三国演义》讲的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期间的故事。书里的人物众多,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吕布,王允,曹操,诸葛亮,周瑜,阿斗,孙权,黄盖,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有三个故事;关羽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和诸葛亮草船借箭。刮骨疗毒让我见识了关羽的坚强,过五关斩六将让我懂得了忠义和英勇,而草船借箭让我明白了智谋的重要。

读了三国,让我有这样一个感想;如果一个人,他象刘备一样谦逊,象诸葛亮一样好谋,象周公谨一样英武,象关云长一样忠勇,那这个人就太完美了。

国演义第八回读后感300字4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很多英雄侠士,做了很多事。有的事让我悲伤,有的事让我欢喜……所以,我把各个英雄的外貌、性格做了以下分析。

我觉得刘备长得很丑。双耳过肩,双手过膝。而且他还很自私自利,我们老师还常说刘备是长跑加短跑健将呢。

我觉得张飞五大三粗、大手大脚的。长得满脸横肉,说话粗声粗气,对手下很暴躁。胡子长得满脸都是,满脸都是,像一个长毛怪。

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头脑聪明,四肢部发达的人,诸葛亮还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比如在渡泸水的时候孟获要杀人头祭河神,河水才会退下来,诸葛亮不要杀人,于是就把揉的面里包肉,在外刻上人头的样子。

我觉得生活在战争时期的人命很苦,我太同情他们了,当然打仗的人更苦。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4

三国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令人琢磨不透。先是刘表包围孙坚,使得孙坚折兵过半,接下怨仇。后来袁绍窥视冀州之地,便使用计谋,让公孙瓒出兵伐攻冀州,然后自己以维护冀州为名,堂而皇之,取得冀州的统治权。这样一来,公孙瓒与袁绍的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了!战争过程曲折迂回,所幸半路杀出个赵子龙,武功高强,救了公孙瓒。可是公孙瓒初次相见赵子龙,并不知他的底细,不敢委以重任,所以在战略上有所失误。后来是刘备等竭力相助公孙瓒,战局才稳定下来。可是袁绍却不敢应战了,绍和瓒两方皆僵持不下……

董卓则派来个和平使者,相互劝停战,为了两人归顺他,战争就到此告别了一个段落了!

可是袁绍的兄弟袁术则心生怨恨,恨袁绍不与他分割冀州,亦恨刘表不愿借粮,便想要与孙坚共谋伐绍与表。哪知激起了孙坚的报仇情绪,孙坚便一人孤身攻打刘表,以报昔日之仇。先是孙坚步步为营,取得初步的胜利。后来则是刘表步步设陷,诱引孙坚深入埋伏圈,最后是孙坚惨死,尸首异处。幸好黄盖擒得刘表心腹之交黄祖,便可以将黄祖与孙坚的尸首相互交换。

第七回政治形势变幻太快,令人琢磨不透。袁绍与公孙瓒瞬间为政敌,变化太快;袁术本来是袁绍的弟弟,竟因为利益冲突,想要攻打哥哥;袁绍与公孙瓒曾和董卓生死之战,而今却愿意听从劝告,感恩于他;种种可能发展的'趋势,今日可能为友,为兄弟情谊,明日可能为敌,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了!

于公孙瓒而言,一不小心,因为野心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成为了袁绍取得冀州的关键。可见,与人相谋,需要注重的是,重重思虑其背后真正的目的,否则只能够成为他人之垫石。

赵子龙是一个耿直之人,只可惜公孙瓒并没有这样的慧眼识人才的能力,最后只能是在战略上失误了。可见一个好的军事家,真的需要具备很多的素养,没有慧眼,则不行,像伯乐那样子,觅得人才,则为自己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