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
参加xx全国教室成长学院以后,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的想法吧。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3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4
前段时间学习了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5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听讲座和看课等方式的2习,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工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现将所学所感总结如下:
一、所学
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儿童的潜力、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是美术教育者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视野,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美术教学是以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儿童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儿童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儿童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2、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儿童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儿童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使我认识到,儿童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儿童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二、所感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
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7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长沙最好的幼儿园万婴幼儿园举办美术教育培训,“让孩子回归美术表达的100种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感触颇深。培训会上庄丽老师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讲了一些我们的现状,针对他参加的省美术基本功比赛做了详细的阐述,实实在在的谈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给我启发较大,培训过去了,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依旧在脑海里回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到了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工作,其次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拓宽自己的教育渠道,勇于创新,踏实负责,在生活中要有追求。
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有意或无意地教给孩子们一种定式思维,慢慢地孩子们形成了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我想谈谈自己一些浅见。
1、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3、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4、不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5、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8
我常常会问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从我自己是个孩子,到我自己的孩子,和我的几百个学生孩子经常是肯定的回答。可见,孩子都是喜欢画画的。不过,时间长了,我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画画孩子的比例在降低。我如果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你爱画画吗?你会画画吗?他们百分百的用非常肯定和快乐的语气回答:"爱---会---",如果问小学生,他们回答"爱、会"的比例下降,不过回答爱和会的,依然语气坚定而热烈,但是越大的孩子就会更多的不爱、不会。
从学龄前小朋友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生就喜欢画画,就会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在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绘画爱好,是谁打击了孩子的绘画自信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该负责的是家长及身边的人。首先,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读懂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的涂鸦,其实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而且孩子会很快乐的拿给爸爸妈妈分享,可家长看不懂也懒得去仔细的问孩子,只是敷衍的说,"不错不错,玩去吧,妈忙着呢!"孩子正想跟妈妈讲解画的热情也被家长浇灭了。我的孩子聪慧拿勺子开始就会拿笔,他画过的纸到四岁时,已经有一箱子了。我从未批评他一句。更不会用像或不像去衡量他,只要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孩子没有想法,但在家长饶有兴趣的追问下,他会去一边说一边想,编造自己的"后想法"。有心的话家长可以用笔记录在画的下方或背面,成为孩子一生的素材。(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简笔画。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今后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太阳永远是一个模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我的孩子画草永远是三根线),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越不会画画!
学校和社会上的部分美术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会因为孩子的画涂色不均匀,有太多的小白点,颜色也总是涂到打印好的图片的外面,等等的理由来批评孩子或是不表扬鼓励。老师也许希望家长训练一下自己的孩子,争取做到画面整洁,干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搞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孩子,孩子涂色不均匀,有白点,涂到线外,那是因为她还太小,小肌肉不够发达所致,这并不重要,随着她的长大她会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有没有奇思妙想,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可是现成的画让她去涂色,孩子的奇思妙想到哪里去体现呢?即使在专业美术学院,也有很多老师认为:画面越干净,内容越空洞,画画是不讲究整洁的,工艺类可能会这样要求吧!孩子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应该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可以把孩子作品的评判标准分类,有的孩子颜色涂的`好看,可以评最佳色彩奖;有的画的很大可以评最佳构图奖;有的装饰的很漂亮,可以评最佳装饰奖;有的创意独特,可以评最佳创意奖;奖项很多,人人都可以得奖,都可以给予鼓励,为什么一定要表扬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呢?每一个孩子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区,他们的每一张作品都会展示出来,所以孩子们最快乐的一瞬就是将他们刚刚画好的画夹到他们自己的展示区!(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很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示区。)
所以在家长不懂美术教育,学校又没有能力让所有学生能尽兴画画的情况下,美育的重任就沉甸甸的落到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身上,不过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家长认为,我自己不会教把孩子交给专业培训机构该放心了吧,殊不知有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更是孩子美术兴趣的杀手。家长和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成为了合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为什么会这样事与愿违呢?
我认为家长要慎重选择美术教育机构,最好能亲自从头到尾去听老师讲一节课,至少透过这节课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理念和教学模式,还有对每一节课精心准备的程度,教育无小事,希望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切不可抱着反正是画画,随便送到那里学着玩的态度,以免耽误了孩子。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听讲座和看课等方式的2习,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工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现将所学所感总结如下:
一、所学
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儿童的潜力、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是美术教育者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视野,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美术教学是以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儿童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儿童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儿童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2、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儿童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儿童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使我认识到,儿童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儿童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二、所感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
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房玉辰副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下面谈一点体会:
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如何使幼儿自发的表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转化为一种内驱动力?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蜡笔水粉画、吹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并了解到:原来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形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表现手法,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喜欢在玩中学,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画人物动态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幼儿画不好就不会感兴趣,在画人物动态之前,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幼儿玩游戏——“会动的影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动态变化,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再配以“活动小人”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知不觉对画人物动态产生了兴趣。
2、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需要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3、积极发挥教师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在美术工作者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实是环境对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孩子美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和热情,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轻松和谐的美术活动的环境。
二、丰富感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愉悦
新《纲要》中的艺术观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的培养。所谓审美感受,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性,强调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可以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体验审美愉悦。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1、多渠道,让幼儿感受美。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2、多引导,让幼儿发现美。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启发、引导性的'语言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去发现。如“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等,尽量不要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以免造成幼儿的惰性。另外,艺术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儿的审美情感,发现事物的美。
3、多体验,让幼儿表现美。要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需要并喜欢、感兴趣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是他们熟悉的。其次,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与操作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1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2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长沙最好的幼儿园万婴幼儿园举办美术教育培训,“让孩子回归美术表达的100种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感触颇深。培训会上庄丽老师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讲了一些我们的现状,针对他参加的省美术基本功比赛做了详细的阐述,实实在在的谈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给我启发较大,培训过去了,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依旧在脑海里回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到了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工作,其次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拓宽自己的教育渠道,勇于创新,踏实负责,在生活中要有追求。
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有意或无意地教给孩子们一种定式思维,慢慢地孩子们形成了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我想谈谈自己一些浅见。
1、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3、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4、不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5、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3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长沙最好的幼儿园万婴幼儿园举办美术教育培训,"让孩子回归美术表达的100种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感触颇深。培训会上庄丽老师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讲了一些我们的现状,针对他参加的省美术基本功比赛做了详细的阐述,实实在在的谈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给我启发较大,培训过去了,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依旧在脑海里回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到了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工作,其次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拓宽自己的教育渠道,勇于创新,踏实负责,在生活中要有追求。
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有意或无意地教给孩子们一种定式思维,慢慢地孩子们形成了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我想谈谈自己一些浅见。
1、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3、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4、不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5、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4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
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5
参加xx全国教室成长学院以后,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的想法吧。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6
前段时间学习了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7
我常常会问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从我自己是个孩子,到我自己的孩子,和我的几百个学生孩子经常是肯定的回答。可见,孩子都是喜欢画画的。不过,时间长了,我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画画孩子的比例在降低。我如果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你爱画画吗?你会画画吗?他们百分百的用非常肯定和快乐的语气回答:“爱---会---”,如果问小学生,他们回答“爱、会”的比例下降,不过回答爱和会的,依然语气坚定而热烈,但是越大的孩子就会更多的不爱、不会。
从学龄前小朋友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生就喜欢画画,就会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在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绘画爱好,是谁打击了孩子的绘画自信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该负责的是家长及身边的人。首先,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读懂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的涂鸦,其实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而且孩子会很快乐的拿给爸爸妈妈分享,可家长看不懂也懒得去仔细的问孩子,只是敷衍的说,“不错不错,玩去吧,妈忙着呢!”孩子正想跟妈妈讲解画的热情也被家长浇灭了。我的孩子聪慧拿勺子开始就会拿笔,他画过的纸到四岁时,已经有一箱子了。我从未批评他一句。更不会用像或不像去衡量他,只要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孩子没有想法,但在家长饶有兴趣的追问下,他会去一边说一边想,编造自己的“后想法”。有心的话家长可以用笔记录在画的下方或背面,成为孩子一生的素材。(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简笔画。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今后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太阳永远是一个模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我的孩子画草永远是三根线),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越不会画画!
学校和社会上的部分美术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会因为孩子的画涂色不均匀,有太多的小白点,颜色也总是涂到打印好的图片的外面,等等的理由来批评孩子或是不表扬鼓励。老师也许希望家长训练一下自己的孩子,争取做到画面整洁,干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搞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孩子,孩子涂色不均匀,有白点,涂到线外,那是因为她还太小,小肌肉不够发达所致,这并不重要,随着她的长大她会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有没有奇思妙想,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可是现成的画让她去涂色,孩子的奇思妙想到哪里去体现呢?即使在专业美术学院,也有很多老师认为:画面越干净,内容越空洞,画画是不讲究整洁的,工艺类可能会这样要求吧!孩子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应该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可以把孩子作品的评判标准分类,有的孩子颜色涂的好看,可以评最佳色彩奖;有的.画的很大可以评最佳构图奖;有的装饰的很漂亮,可以评最佳装饰奖;有的创意独特,可以评最佳创意奖;奖项很多,人人都可以得奖,都可以给予鼓励,为什么一定要表扬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呢?每一个孩子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区,他们的每一张作品都会展示出来,所以孩子们最快乐的一瞬就是将他们刚刚画好的画夹到他们自己的展示区!(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很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示区。)
所以在家长不懂美术教育,学校又没有能力让所有学生能尽兴画画的情况下,美育的重任就沉甸甸的落到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身上,不过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家长认为,我自己不会教把孩子交给专业培训机构该放心了吧,殊不知有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更是孩子美术兴趣的杀手。家长和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成为了合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为什么会这样事与愿违呢?
我认为家长要慎重选择美术教育机构,最好能亲自从头到尾去听老师讲一节课,至少透过这节课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理念和教学模式,还有对每一节课精心准备的程度,教育无小事,希望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切不可抱着反正是画画,随便送到那里学着玩的态度,以免耽误了孩子。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8
前段时间学习了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19
通过房玉辰副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下面谈一点体会:
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如何使幼儿自发的表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转化为一种内驱动力?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蜡笔水粉画、吹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并了解到:原来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形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表现手法,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喜欢在玩中学,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画人物动态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幼儿画不好就不会感兴趣,在画人物动态之前,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幼儿玩游戏——“会动的影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动态变化,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再配以“活动小人”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知不觉对画人物动态产生了兴趣。
2、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需要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3、积极发挥教师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在美术工作者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实是环境对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孩子美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和热情,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轻松和谐的美术活动的环境。
二、丰富感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愉悦
新《纲要》中的艺术观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的培养。所谓审美感受,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性,强调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可以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体验审美愉悦。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1、多渠道,让幼儿感受美。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2、多引导,让幼儿发现美。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启发、引导性的语言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去发现。如“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等,尽量不要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以免造成幼儿的惰性。另外,艺术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儿的审美情感,发现事物的美。
3、多体验,让幼儿表现美。要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需要并喜欢、感兴趣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是他们熟悉的。其次,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与操作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0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1
通过听讲座和看课等方式的2习,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工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现将所学所感总结如下:
一、所学
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儿童的潜力、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是美术教育者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视野,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美术教学是以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儿童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儿童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儿童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2、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儿童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儿童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使我认识到,儿童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儿童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二、所感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
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2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长沙最好的幼儿园万婴幼儿园举办美术教育培训,"让孩子回归美术表达的100种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感触颇深。培训会上庄丽老师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讲了一些我们的现状,针对他参加的省美术基本功比赛做了详细的阐述,实实在在的谈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给我启发较大,培训过去了,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依旧在脑海里回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到了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工作,其次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拓宽自己的教育渠道,勇于创新,踏实负责,在生活中要有追求。
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有意或无意地教给孩子们一种定式思维,慢慢地孩子们形成了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我想谈谈自己一些浅见。
1、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3、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4、不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5、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3
参加全国教室成长学院以后,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的想法吧。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4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长沙最好的幼儿园万婴幼儿园举办美术教育培训,“让孩子回归美术表达的100种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感触颇深。培训会上庄丽老师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讲了一些我们的现状,针对他参加的省美术基本功比赛做了详细的阐述,实实在在的谈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给我启发较大,培训过去了,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依旧在脑海里回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到了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工作,其次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拓宽自己的教育渠道,勇于创新,踏实负责,在生活中要有追求。
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有意或无意地教给孩子们一种定式思维,慢慢地孩子们形成了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我想谈谈自己一些浅见。
1、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3、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4、不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5、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25
参加xx全国教室成长学院以后,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的想法吧。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