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学期伊始,刘校长就提出了利用学案来带动一轮复习的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并未真正系统地使用过。
什么是学案?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英语学科的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就在此时,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地区组织的高三备考会,可以说,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3、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我们高三英语组学案使用情况的介绍:
1.学案的制定:
群策群力,ji思广益,保证学案质量。
制定学案是非常耗时耗力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组将学案分配到个人,每人一个单元,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要用的学案,每个单元制定两个学案,即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和
基础知识检测学案。
制定学案时,先回归课本,选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而后去比较和鉴别手头资料,选取知识点。
选取知识点时,不盲目地相信资料,在确定知识点讲解正确的基础上,重新考虑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科学、合理。
2、学案的实施:
精讲点拨,适当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三课程主要是复习课,不再是新授课,因此学案内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帮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案的落实:
检查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一份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后,紧跟一份基础知识检测学案,这只是形式上的落实。要想把学案上的内容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背诵是最好的办法。而要想保持学生背诵、记忆的积极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抽查,按行抽查,按排抽查,按姓氏抽查,同桌互查,听写,口译,尽可能地做到检查形式多样化,尽可能地给枯燥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目标只有一个,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学案的完善:
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我们的学案都是老师们一字一字打印的,难免出现打印错误,进度快的老师会及时反馈需要订正的地方。
每使用完一份学案,组里的老师们都会对这份学案发表看法,某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太合理,某个地方讲解的有些啰嗦或不太到位,而组里每位老师都能谦虚地对待大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地进行订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的学案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与课本的关联性,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难度的提升,知识呈现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
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3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下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2、“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
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使用导学案研究,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及时练习,加强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六、重视师生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效率已刻不容缓。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推行导学案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下面就导学案谈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1、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3、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二、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导学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要编写使用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理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充实,而且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大家紧紧地捆在一起,发挥着团体的作用,形成团队精神。
五、导学案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而导学案要求教师在预习环节设计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检测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预习检测,为二次备课、上课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 “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教学,虽然既含有“教”、又含有“学”,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虽然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颠覆,但仍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旧教学方式深层面的质的变革,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己也曾错误的认为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就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习,于是把过去的“填鸭式”改成了“放鸭式”。
到底如何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于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找到了一艘“渡船”。我认识到:认真学习、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力争把导学案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并在使用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就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二)在教改实践中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创造之精神的人。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口号,而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面对这种现状,自己觉得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上高中,升入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要么中考无望,回家务农,放“藏獒”,成为一名文盲型的劳力。要对得起家长和社会,是否还得抓住中考这条主线?《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口号:“高考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的,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对这句口号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能力,何愁中考和高考呢?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还明确指出:虽然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没有考试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考试过不了明天”。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更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这也是许许多多的课改学校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的。
以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真正把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些观念讲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这双桨不是随便就能划动的。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
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
因此,找到了这副渡船的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最后借梁光明老师的两句话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教学,虽然既含有“教”、又含有“学”,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虽然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颠覆,但仍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旧教学方式深层面的质的变革,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己也曾错误的认为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就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习,于是把过去的“填鸭式”改成了“放鸭式”。
到底如何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于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找到了一艘“渡船”。我认识到:认真学习、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力争把导学案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并在使用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就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二)在教改实践中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创造之精神的人。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口号,而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面对这种现状,自己觉得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上高中,升入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要么中考无望,回家务农,放“藏獒”,成为一名文盲型的劳力。要对得起家长和社会,是否还得抓住中考这条主线?《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口号:“高考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的,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对这句口号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能力,何愁中考和高考呢?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还明确指出:虽然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没有考试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考试过不了明天”。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更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这也是许许多多的课改学校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的。
以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真正把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些观念讲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这双桨不是随便就能划动的。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因此,找到了这副渡船的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最后借梁光明老师的两句话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导学案,通过学习,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习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习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导学案,通过学习,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习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习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学习内容中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就有三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这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应该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习水平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习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弱,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吃饱”与“吃好”的矛盾如何解决?
2、学生预习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兴趣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因素,概括有以下几点:第一,政治背景。现阶段,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第二,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是创新,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只是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索的过程。第三,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生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教学生不行,所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程后的目标是“三维”的,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学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始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视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习,学案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幻灯片上过眼烟云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题——指导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训练巩固。如此引导符合教学的学习规律。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学生求疑解围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特征。
二、切实研究“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导”,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高效化。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里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是,身心方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学案导学”就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及探究,使他们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较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学案导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三种: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需教师做全面讲解,也避免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结论。因此,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一般要求学生自己阐述结论。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此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之本,带有研究性及实验性。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练,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及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通用的环境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是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上是本人对“学案导学”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学习内容中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就有三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这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应该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习水平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习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弱,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吃饱”与“吃好”的矛盾如何解决?
2、学生预习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兴趣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下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 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导学案,通过学习,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习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习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本事。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本事:
一是“课堂公关”本事。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经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欢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本事。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资料,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本事,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供给方法保障。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头浑浑噩噩。教师只为自我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景”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供给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一样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能够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经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达目的!倒是原先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简便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经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必须只是计算题,还能够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经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教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情景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以及自我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资料有适当的提示,配以必须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本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构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下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本事。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本事:
一是“课堂公关”本事。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经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欢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本事。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资料,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本事,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供给方法保障。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头浑浑噩噩。教师只为自我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景”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供给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一样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能够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经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达目的!倒是原先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简便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经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必须只是计算题,还能够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经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教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情景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以及自我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资料有适当的提示,配以必须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本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构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 “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失去学习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习水平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习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2、有些学生预习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并能掌握,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了兴趣。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变得不是那么活跃。
以上是我在学习导学案中的一些感受及想法,这些想法也是我在使用导学案后发现一些问题反思所想到的,还有一些想法是跟其他老师在讨论探讨中所受启发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导学案越学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