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家风心得体会

2024/10/05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家风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风心得体会 篇1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家风是由父母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和发展,使整个家族有了一种灵魂和底蕴,家风传承越久家族底蕴越深厚.

首先是修养,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前几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让我感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几岁的小女儿在公交站台等车,小女孩手里吃着零食,然后随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妈望着她对她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赶快捡起来丢旁边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年轻妈妈的教育让小女孩知道了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小女孩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必然会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说到气质大家脑海里肯定出现了大家闺秀,绅士风度这样的词语,对,就是这样的,良好的家风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有气质的家庭的家风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说脏话,见了长辈要行礼打招呼,走路要目视前方腰板挺直等等。这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会想我们是在谈家风,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已,其实不然,愚公为什么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是因为愚公的家风,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搬走两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大智慧留给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家风,相信一定会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个家族的家风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诚信,正直,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等等。

社会是由家族组成的,好的家风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把好的家风传承起来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风心得体会 篇2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在多个场合都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求所有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而在我的家里,既没有谆谆教诲的家训,也没有代代流传的家书,只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他们把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到基层的工作实际里,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祖辈的“精神”教会我“勤勉敬业”。犹记儿时,爷爷外出总喜欢带着我一起,我便经常能听到他骄傲地对我说:“这个叔叔(阿姨)是我教出来的哦”。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爷爷将汗水洒向农村基层,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几十载,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细节爷爷已经记不太清了,但人民教师的身份却毫无疑问让他骄傲和自豪了一辈子,数十载的教育工作见证了爷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一生,也让我真切地感悟到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必须矢志不渝、勤耕不缀,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终身的铮铮誓言。

父辈的“传承”激励我“风雨兼程”。从农村到乡镇再到城里,从村小老师到乡镇小学教师再到公务员,父亲的工作环境和身份发生了数次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他砥砺前行的赤忱初心。父亲在村小教书时,每周都需要徒步走两

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那时教学条件和住宿环境都很艰苦,但父亲却不怕苦、不怕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燃烧自己的青春。“那时候,一想到眼前的这群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这些生活上的小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做的一切努力也就值了!”父亲和我谈起过往经历时常说道。后来,父亲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用秉公办事、务实高效的态度使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人民公仆的初心和使命,用责任和担当、辛勤和不易,为现在身在基层的我树牢了不畏艰险的坚强信心。

当代的“责任”促使我“继往开来”。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到处都留下了一线基层人员的`身影。正是有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他们”,才让新中国在时代的巨浪中挺立潮头。在祖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我接过爷爷和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在基层“扎根”“逐梦”,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万千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中的一分子,继承了祖辈、父辈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我必定会始终牢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责任和义务,在穿梭于田间地头、绿荫山涧、街巷阡陌中,立足岗位拼奉献,只争朝夕为振兴,切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忘砥砺奋进之初心、牢记复兴中华之使命、传承祖辈父辈为国为民之精神,在基层工作的丰富多彩里一定会续写更辉煌的“中国梦”新篇章!

家风心得体会 篇3

我们告别了安逸享乐的寒假生活,开始了暂新的校园生活,迎来了“新起点,新希望”。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一如既往地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这次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通过介绍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家风、家训?如何把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罗必炎秉承孝老爱亲、多行善事的家风家训。他任劳任怨地悉心赡养亲、继、养父母8位老人,用大孝情怀教育子女,四世同堂的家庭重德重孝、相亲和睦。他的事迹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小时候我经常在爸爸、妈妈地怀里撒娇,总是不停地许诺: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平日里,每当我吃过饭后,经常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爸爸、妈妈却在忙碌地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他们总是先让我品尝,我却习以为常地拿起来就吃;我一旦生病,爸爸、妈妈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他们身体不适,我只能问候一下,也没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开学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家风熏陶。今后,我会用好的家风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家风心得体会 篇4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讲的是教育孩子引发的家庭纷争。对待孩子,“虎妈”采取高压手段,“猫爸”则是百般顺从。分歧不仅在年轻父母之间,老一辈也各执己见,各有招式,爷爷奶奶是极度溺爱,外公则不惜动用暴力手段来管教。

这个家庭在教育价值观方面太混乱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结果家庭不能和谐相处,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断制造出家庭悲剧。这种现象,现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爷爷奶奶老一套,爸爸妈妈用新招,有的使用土办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价值观不同,家风也就模糊混沌,家风不好,不止影响孩子前途,大人也难有幸福。

再往大处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不好了,社会风尚又怎么可能清纯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人说,孩子是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得找到时代价值的公约数。

从古至今,家风和国运,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现在,各地也都在倡导“最美家风”,寻找“最美家庭”,就是因为,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家风关系社会风尚,影响国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经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众所周知的《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就记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有很多家训警句,现在依然可以作为人生应秉持的原则。去年,我市武隆的杨兴明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中宣部、全国妇联还将杨兴明老人树为“全国教子有方先进典型”,就是因为这个家庭传承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形成良好的.家风,值得更多家庭学习。

家风是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在今天需要进行传承。对待传统文化,有个常识判断,就是不能全盘照搬,盲目拿来,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要求,围绕家风,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伦理,又要积极将时代先进的价值元素植入进来,来为每个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价值观,形成新家风。

这种教育价值观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既要有传统家风崇尚的礼仪、仁爱、勤劳、朴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绝不能缺少现在国家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明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时代价值,形成新家风,家庭教育才不会出现那种价值混乱的现象。

《礼记·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当前,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来凝聚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符合现代社会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风”,让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识,来不断催生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最美家庭”,让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家风心得体会 篇5

一个优秀的人,在家里,一定是有好的家风家训。

在我们家里,也有很多的好的家风家训。例如:第一条,诚实。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记得上四年级,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中彩那天》,父亲替库伯叔叔抽中了大奖,但是,父亲还是还给了库伯叔叔,顿时,我觉得,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所以,我争取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第二条,勤俭节约。说到勤俭节约,我想到了一首诗,《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让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粮食。

第三条,多读书,读好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像《窃读记》里面的作者一样,多读书。那时候,她们想看,家长还不让看。而现在,家长逼着我们读,我们还不读。要记住,食物是物质上的需要,而书,是精神上的食粮!

第四条,爱心。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挣钱,没法拿自己的.钱捐给山区儿童。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献出我们的爱心。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如果有爷爷奶奶们上车,我们就要让出座位,说:“爷爷(奶奶)请你们坐吧!”

家风心得体会 篇6

家风是一个家庭里的成员,在自己家里随时随地用言行身教所传递出来的一份信念,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我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在我们家一直有着优良的家风,它时时影响着我的成长。 我每天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学会了勤俭节约,诚实守信。

用爸爸说,他小时候爷爷奶奶家在农村,爸爸兄妹三人,全家五口人全靠微薄的农业收入维持生活。为了让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奶奶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多少个一晚一觉醒来还看到奶奶在灯下做针线活,那时候虽然家里穷,她奶奶过日子会盘算吧,爸爸兄妹三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经常引来街坊邻居们羡慕的目光,奶奶没有什么文化,却用它独有的方式教育孩子们,要节约不浪费在奶奶的影响下爸爸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爸爸原来很爱抽烟,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不仅从数量上减少了,连质量也下降了几十元的烟,平常很少买,偶尔出来出去应酬一下才抽,压缩烟钱,只是爸爸的一个小习惯,平时爸爸其他方面就很节约。一件衣服,一双鞋子穿了一年又一年,他很干净整洁,从不买高档衣物,但在读书学习,孝敬父母和帮助他人的方面,他花起钱来连眼睛都不眨。

元奶奶家离我们较远,但逢年过节及爷爷奶奶生日的时候,父母总带礼物陪他们,最近奶奶身体不适住院,爸爸很忙,是妈妈一个人要照顾我们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上下学还要陪奶奶输液送饭,奶奶很过意不去,说太辛苦妈妈,爸爸工作忙,一进门就去做家务,很体贴妈妈,妈妈从不说累,总是笑眯眯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还要求我做到起居有节,守时守信,做一个对自己有担当的人吃饭要小声交谈,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一粒粮食,零花钱自己保管,但是妈妈要求零花钱不能乱花,要做到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一粥一饭,当想着来之不易,生活上必须节约。

勤俭是棵草,节约是朵花。勤俭节约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是重中之重,我们每个人应当责无旁贷,在我家卫生间放了个水桶,每个人洗好脸后多把水倒进去,在我们家还有一些生活的小窍门,比如家里的冰箱出现异味时,以前我们会去超市买专用的除臭剂,不仅花销大,而且失效后又变成了垃圾。而现在我们会把剥下来的柚子皮洗净揩干,放入冰箱内,几天后,打开冰箱,清香扑鼻,异味全无。

从小我的父母便教育我做人要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去答应别人,因为如果到最后你没有办到就会让人失望,你也会失信于人,下一次并不会有人要你帮忙,也不会有人要帮你的忙。

一次老师让我们去查鲁迅的资料,我的同桌家没有电脑,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自告奋勇要求帮她,但晚上回家之后我只顾着去玩啊,忘记去查资料,到了第二天上课我才想起来,但已经晚了,我和我的同桌被老师批评,妈妈听说了这件事后第一件事就是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办不到就不要答应。办不好就要承担责任。

自从那件事过后,妈妈的话就一直刻在我的脑海,我也从未再失信于人。

守时共是我加的一个良好的家风,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石湾买总提早到达,他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聚会,妈妈说你快点时间快到了,我说离约定时间还早着呢,妈妈郑重其事的说。咱们要提前到,不能让别人等咱们。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好习惯,良好的家风就好像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伴我成长,我要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家风心得体会 篇7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

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李雄,作者为北京四中学生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风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我们班组织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片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从他的身上让我学习很多东西,他叫罗必炎。

罗必炎出生在农村里,他帮助老人做了许多事情,比如时村里有一位老人走路很不方便,老人想吃什么,就告诉罗必炎,他马上就去帮他们买,罗必炎还经常给老人买新鲜的鱼,对那位老人有很大的帮助。随后罗必炎娶了一位妻子,她也是一位很爱帮助老人的好妻子。

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那位老人突然心脏病又复发了,罗必炎又是买药,又是喂药的但病情没有好转,他立刻把那位老人送到医院治疗,可是他没有时间去照顾他,于是就叫他的妻子去照顾那位老人,老人感动的要哭了,夸奖他们全家都是有孝心的人。

我要学习罗必炎他们夫妻对老人的那种孝心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我以后也要孝敬老人及长辈们!

家风心得体会 篇9

家风,是潜移默化的。具体的从小事做起,乘车让座给老弱病残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小教育的能时时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让座还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作为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为人诚恳,做事要认真,不能贪图享受,不能与人过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经常告诫他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关爱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人需要帮助时,要挺身而出,做敢当的人。遇见长辈要有礼貌,应该主动打招呼。做错事的时侯,要勇于承认,不能撒谎。如果家长知道孩子“知错不改时”,也应该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等到无法收场时后悔莫及,让他们从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总之,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我们要世代相传,引导给予孩子好的传统教育,不要过度的宠育孩子。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在放着家风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和家规。我是根据新闻上的专题,来写这篇文章的。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家里的风气,风气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国风、也有班风,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个家风吧。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也分为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规则必须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规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最后,我觉得好的家风和家规每个人都要严格的遵守,我们小学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为规范,讲规矩,要正义。

家风心得体会 篇10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

家风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讲的是教育孩子引发的家庭纷争。对待孩子,“虎妈”采取高压手段,“猫爸”则是百般顺从。分歧不仅在年轻父母之间,老一辈也各执己见,各有招式,爷爷奶奶是极度溺爱,外公则不惜动用暴力手段来管教。

这个家庭在教育价值观方面太混乱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结果家庭不能和谐相处,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断制造出家庭悲剧。这种现象,现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爷爷奶奶老一套,爸爸妈妈用新招,有的使用土办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价值观不同,家风也就模糊混沌,家风不好,不止影响孩子前途,大人也难有幸福。

再往大处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不好了,社会风尚又怎么可能清纯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人说,孩子是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得找到时代价值的公约数。

从古至今,家风和国运,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现在,各地也都在倡导“最美家风”,寻找“最美家庭”,就是因为,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家风关系社会风尚,影响国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经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众所周知的《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就记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有很多家训警句,现在依然可以作为人生应秉持的原则。去年,我市武隆的杨兴明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中宣部、全国妇联还将杨兴明老人树为“全国教子有方先进典型”,就是因为这个家庭传承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形成良好的家风,值得更多家庭学习。

家风是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在今天需要进行传承。对待传统文化,有个常识判断,就是不能全盘照搬,盲目拿来,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要求,围绕家风,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伦理,又要积极将时代先进的价值元素植入进来,来为每个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价值观,形成新家风。

这种教育价值观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既要有传统家风崇尚的'礼仪、仁爱、勤劳、朴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绝不能缺少现在国家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明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时代价值,形成新家风,家庭教育才不会出现那种价值混乱的现象。

《礼记·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当前,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来凝聚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符合现代社会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风”,让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识,来不断催生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最美家庭”,让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家风心得体会 篇12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李雄,作者为北京四中学生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风心得体会 篇13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

家风心得体会 篇14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讲的是教育孩子引发的家庭纷争。对待孩子,“虎妈”采取高压手段,“猫爸”则是百般顺从。分歧不仅在年轻父母之间,老一辈也各执己见,各有招式,爷爷奶奶是极度溺爱,外公则不惜动用暴力手段来管教。

这个家庭在教育价值观方面太混乱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结果家庭不能和谐相处,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断制造出家庭悲剧。这种现象,现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爷爷奶奶老一套,爸爸妈妈用新招,有的使用土办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价值观不同,家风也就模糊混沌,家风不好,不止影响孩子前途,大人也难有幸福。

再往大处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不好了,社会风尚又怎么可能清纯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人说,孩子是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得找到时代价值的公约数。

从古至今,家风和国运,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现在,各地也都在倡导“最美家风”,寻找“最美家庭”,就是因为,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家风关系社会风尚,影响国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经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众所周知的《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就记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有很多家训警句,现在依然可以作为人生应秉持的原则。去年,我市武隆的杨兴明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中宣部、全国妇联还将杨兴明老人树为“全国教子有方先进典型”,就是因为这个家庭传承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形成良好的家风,值得更多家庭学习。

家风是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在今天需要进行传承。对待传统文化,有个常识判断,就是不能全盘照搬,盲目拿来,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要求,围绕家风,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伦理,又要积极将时代先进的价值元素植入进来,来为每个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价值观,形成新家风。

这种教育价值观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既要有传统家风崇尚的礼仪、仁爱、勤劳、朴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绝不能缺少现在国家倡导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明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时代价值,形成新家风,家庭教育才不会出现那种价值混乱的现象。

《礼记·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当前,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来凝聚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符合现代社会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风”,让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识,来不断催生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最美家庭”,让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家风心得体会 篇15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

家风心得体会 篇16

我们告别了安逸享乐的寒假生活,开始了暂新的校园生活,迎来了“新起点,新希望”。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一如既往地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这次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通过介绍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家风、家训?如何把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罗必炎秉承孝老爱亲、多行善事的家风家训。他任劳任怨地悉心赡养亲、继、养父母8位老人,用大孝情怀教育子女,四世同堂的家庭重德重孝、相亲和睦。他的事迹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小时候我经常在爸爸、妈妈地怀里撒娇,总是不停地许诺: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平日里,每当我吃过饭后,经常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爸爸、妈妈却在忙碌地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他们总是先让我品尝,我却习以为常地拿起来就吃;我一旦生病,爸爸、妈妈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他们身体不适,我只能问候一下,也没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开学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家风熏陶。今后,我会用好的家风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家风心得体会 篇17

我们告别了安逸享乐的寒假生活,开始了暂新的校园生活,迎来了“新起点,新希望”。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一如既往地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这次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通过介绍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家风、家训?如何把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罗必炎秉承孝老爱亲、多行善事的家风家训。他任劳任怨地悉心赡养亲、继、养父母8位老人,用大孝情怀教育子女,四世同堂的家庭重德重孝、相亲和睦。他的事迹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小时候我经常在爸爸、妈妈地怀里撒娇,总是不停地许诺: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平日里,每当我吃过饭后,经常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爸爸、妈妈却在忙碌地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他们总是先让我品尝,我却习以为常地拿起来就吃;我一旦生病,爸爸、妈妈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他们身体不适,我只能问候一下,也没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开学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家风熏陶。今后,我会用好的家风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家风心得体会 篇18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家风心得体会 篇19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象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边片刻不离,细心照顾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我也对长辈很尊敬。在外面,我会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我会为头发花白的爷爷让座;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

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家风心得体会 篇20

“家风”看到这两个字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照我的看法,家规像是一些列在纸张上的条条框框,就像是约束人做事情的一把戒尺,如果有人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而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他不需要列举,他不需要宣导,更不需要背诵!是一个家庭里一把无形的尺子,子子孙孙代代传承。

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我的童年不是那种锦衣玉帛的日子!爸爸经常外出赚些零花钱,地里的活就都落在了妈妈的肩膀上,妈妈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姐弟三个,从小是奶奶把我带大,所以我和奶奶的'关系格外的亲!记忆力都是奶奶的影子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总是那么的新鲜,里面有看不完的节目。当时的愿望就是一整天哪里都不去就在家里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是在奶奶看来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奶奶有她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经常看电视对我的眼睛不好,第二是这样会浪费电费,那个年代每分钱都是那样的珍贵!奶奶总是说攒着钱给我娶媳妇。所以我已经习惯了奶奶的安排,每天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休息都是有时间的!渐渐的我养成了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也就感觉理所应当了。如今奶奶已经离我而去,但是奶奶的教导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我也将奶奶对我的教导教导给我的后代,我想节俭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奶奶用实际的行动教会了我节俭持家的道理。从我记事从来没有见爸爸妈妈吵架打架,他们真的很和睦,从来也没有说脏话骂人等不文明的行为!也许是环境的原因吧,所以我自小没有和谁家的小孩说过一个脏字,村子里的人经常守着爸爸妈妈夸奖我,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吧。谢谢爸爸妈妈给我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才能有进步,才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我为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感到自豪!等我以后结婚生子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努力去维护一个模范和谐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的前提是无数个家庭的和谐,家庭要和谐离不开良好的家风,传承美德,共同发展!

家风心得体会 篇21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

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风心得体会 篇22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在他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家风更是我们全面治党的传家宝。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决不允许自己的家属搞特殊:一是“特殊照顾”,如女儿结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家具,他不批,因为这是搞“特殊”;二是“特别严格”,就是一般群众可以做的事,领导干部子女不能干。如1962年的东山高考落榜生,绝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儿却被安排为临时工。在东山担任领导职务14年,当他告别这片为之奋斗多年的热土时,带走的却仅仅是一只装书用的旧皮箱,一个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头,两坛自己腌制的咸菜……

谷文昌家风既是谷文昌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谷文昌家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事例生动,集中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应继承和发扬好这种优良作风,让简朴本分的“谷文昌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为之士都把修身、齐家与治国联系起来,认为要治国就必须修身齐家。“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是谷文昌言传身教的结果。今天,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教育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力倡导家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以谷文昌家风为标杆,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家风心得体会 篇23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小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家风心得体会 篇24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家风心得体会 篇25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