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2024/10/09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本人有幸参加了地理远程的培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也不少。特别是一些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师生的积极性,培训中,众多的新的观念和知识一下子扑面而来,脑子里装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通过参加这次地理远程研修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基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王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

二、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向往自由、当家作主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填鸭式”、“满堂灌”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学到知识但不会学习。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老师只是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大门。学不学和怎样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得教学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

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大量的视频片断,很符合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与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转变了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我要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教学生活中。

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通过远程培训,听讲座,看案例,解读课标,以及专家讲谈,颇有收获,厘清了许多认识,对教学、教师成长非常有益。

一、课堂教学注重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探究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绘制一张模拟地铁线路规划图、模拟规划一个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地理问题的探索学习,有利于创设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课堂教学,注重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学生平起平坐,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通过远程培训,听讲座,看案例,解读课标,以及专家讲谈,颇有收获,厘清了许多认识,对教学、教师成长非常有益。

一、课堂教学注重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探究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绘制一张模拟地铁线路规划图、模拟规划一个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地理问题的探索学习,有利于创设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课堂教学,注重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学生平起平坐,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开始,历时三个小时,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下午从四点开始,到5点半结束。

上午进行培训的是老师,宋老师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培训主题,从“关于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关于海洋地理”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邃内涵。关于课程标准,宋老师讲了四个问题,即发展历程、修订原因、研制路径和课程改革背景。讲到“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时,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确立方法、学科表现及水平划分。对于新修订课标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内容”,王老师从“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讲授时应如何把握”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茅塞顿开。

其中宋老师讲到的高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个增强给我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这四个增强的内容是: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察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他指出:

(1)重视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方法。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体验、合作、探究(2)加强地理实践,比如研学。

(3)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必将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讲座是胡老师从从对地理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地理课程实施的变化等5大变化、11个方面出发,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让老师们看到了实施新课改、践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与会人员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广大地理教师信心满满地迎接20xx年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拓展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在地理新课程标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5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谋生境界

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道德境界

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

第三层:生命境界

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6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7

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改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8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9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1

我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我的心得如下:

一、教师将面临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由于学生在研究、探索的学习中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对书本对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实行素质教育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

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老师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课题小组进行指导。教师要学会合作,这是老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2、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三、新时期的中学地理教师应积极接受挑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所有教育行为都必须以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提高科学素养为目的。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猎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高新科技的信息。

1、复合型的知识素质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当代科学的基本知识指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新课程十分重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就难以自由而科学地设计和驾驭教育教学过程,更难以进行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2、健全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态度,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教师作为完整的人不仅仅是理性的人,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更应受到重视。

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2

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改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3

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改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4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

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

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其 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 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5

我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我的心得如下:

一、教师将面临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由于学生在研究、探索的学习中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对书本对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实行素质教育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

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老师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课题小组进行指导。教师要学会合作,这是老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2、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三、新时期的中学地理教师应积极接受挑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所有教育行为都必须以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提高科学素养为目的。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猎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高新科技的信息。

1、复合型的知识素质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当代科学的基本知识指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新课程十分重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就难以自由而科学地设计和驾驭教育教学过程,更难以进行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2、健全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态度,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教师作为完整的人不仅仅是理性的人,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更应受到重视。

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6

本学期,本人有幸参加了地理远程的培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也不少。特别是一些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师生的积极性,培训中,众多的新的观念和知识一下子扑面而来,脑子里装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通过参加这次地理远程研修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基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王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

二、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向往自由、当家作主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填鸭式”、“满堂灌”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学到知识但不会学习。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老师只是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大门。学不学和怎样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得教学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

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大量的视频片断,很符合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与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转变了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我要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教学生活中。

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7

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改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9

一、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解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理解为:一是学习在学生的生活中所需的以及对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正确认识及相关的科学史知识;二是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和技能。这首先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其次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地理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作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延伸、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例如,学完《地图》一节后,结合达标的要求,我让学生带来《泉州市交通图》,说出一些泉州市的旅游景点,让他们在图上设计出从自己家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和最佳游览路线,并说出可以乘坐的公交车。通过这种练习,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会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再如,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有关“节日”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如,在“地震”教学中,书本中没有谈及怎样逃生,可以通过组织让学生讨论在教室、家中、商场等地应如何避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地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促成学生的主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因而,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前的“以知识带技能、能力培养”转变为“以技能、能力带知识”;从传统的“授——受”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过程。现代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例如,在地图部分的教学是可以如下设计:

1、让学生熟悉校园,为画平面图做准备;

2、让学生回到教室,激励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3、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中遇到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绘制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

5、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这样处理,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0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展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和课堂结构,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一、构建开放式课堂结构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封闭的课堂是学生活动的唯一阵地,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之中,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新地理课程理念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法,开放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学习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有用的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例如,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课《工业与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家乡(乡、镇或县)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并且研究讨论所调查到的工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状况之间的关系,形成一致意见,以备上课使用。在课堂上,先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言,然后自由发言。结果每个组的代表都有不少话说,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个人发言的时候,全班同学显得十分踊跃,尽管话语不多,有的说得切题,有的说得偏题,有的较深刻,有的较肤浅,但都是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是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表白。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收获较多,有些学生可能收获较少,但是它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练动手、动脑能力,初步获得了人生的体验,学得了继续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些无疑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是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中的知识,教师的讲授就是权威的结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慢慢地“消化”,师生之间缺乏合作、互动,相互交流,师生关系是一种明显的不平等关系。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学生,而初中学生往往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心理特征,往往不能全面评价自己和别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关系对待学生,积极、主动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培养其平等民主意识。课堂上,以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提出任何质疑,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以大海一样的胸怀接纳每一位学生的“邪端异说”,以朋友的身份对待他们的“错误”。让学生在宽容、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初一(2)班的学生张明,平时爱说好动,课堂上却沉默寡言,学习效果欠佳。通过这几个月的教学互动,反复鼓励,他已能主动学习,有时提出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正是他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我们应该保护的“闪光点”。

(二)在师生交往中的平等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交往关系具有明显的情感性、教育性。

初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尤其是在与成年人的交往中很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受到尊重,而他们自身的心理发育却处于半成熟状态。初一(2)班的陈文,刚进初中时思想偏激,总是把问题看得很复杂,消极,学习时好是坏,通过一学期的朋友式的相互交流,他逐步改变了过去的一些看法,思想稳定,学习勤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与社会相遇的第一场所,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真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的最重要的基础。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和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励,一次机会,多给一点关爱,师生间应该建立起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1

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改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2

通过参加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学科通识网络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课改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现将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

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学习,新课标的研究,加上自己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自己“操纵”课堂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得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使课改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则是课改的灵魂和引路人。

二提高了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课标内涵进行细致的解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明确重点、难点,讲解时就会心中有数。

此次高中地理培训系统的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使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的重难点有了宏观的把握。建设“探究课堂”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

(1)“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从自然到人文到区域至到地理信息技术,每一堂课都存在着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

(2)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也可以成功开展“探究教学”。自然地理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人文地理部分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只是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有待于我去开发。

三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行动的方向。由于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重注实际生活与生产,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成功喜悦。在教学内容上添加有思考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达到兴趣—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了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

五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作出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21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等发展的观念。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觉的环境卫士。④了解21世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作好实施21世纪议程的'知识、思想和参与能力的准备。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扎实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化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例如:地理基本知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基本问题及以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为核心等地理知识,特别是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过程、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本规律)、地理基本技能(地理观测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阅读分析绘制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地理基本能力(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地图和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判断、解释、预测与评价能力,地理表述能力)、地理研究基本方法(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地理情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文化情操、地理审美情趣等)、地理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地理意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与地理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2.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知识与技能体现了课标的双基要求,过程与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学应在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体验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通过学习后我收获很多。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改后怎么教心里也有底了。在与广大同仁们的交流、讨论中,使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观念更新了。虽然我们地处边疆,经济又落后,从教这么多年,很少有机会到校外培训。即使有这样的机会,能走出去的名额也非常有限。单纯的看看书又觉得视野终究打不开,二十多年来都是在闭门造车。现在国家教育部以这样的形式来推进新课改,总觉得只是时间太短了,今后利用假期再好好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