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最近有幸聆听了山东省教学名师董旭花有关《幼儿园班级管理与思考》的活动讲座。董老师通过一个个思考题引出她的讲座内容“你认为班级是个什么地方?”“你认为班级管什么?理什么”“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她认为:班级是老师与孩子生活交流、交往的一个空间。班级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班级管幼儿的一日生活与课程;管班级环境与资料;理三个关系:
1、师幼关系
2、家园关系
3、同事关系;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应该能帮助幼儿发展成独立的个体,应该让幼儿学习适宜的社会行为。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董老师用这个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互动,有的教师说“温馨、充满爱、平等、和谐、有秩序等”我们都想拥有一个“人文、温馨、有序”的班级,幼儿是班级的主体,不是被管制的对象。我们遵循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引领孩子共同学习。
可现在反省我们的班级,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上去很美》 通过这段视频,反映了我们教师存在着:
1、教师唯我独尊的成人中心意识。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纪录片《小人国》幼儿园里的混乱不堪再次反映了我们
2、教师对于幼儿不合理的期望。
3、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欠缺。
4、教师班级管理理念有偏差,管理能力欠缺。
5、班级环境、活动材料有问题。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从哪里来?
(一)了解幼儿,对幼儿的需要保持敏感 我们只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就很好。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一群3--6岁的独特的人。“你认为小孩子有哪些需要?”有“生理需要、社交、安全、自我价值的需要。”
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3、小孩子是好奇的;安全感没建立好的孩子,他就没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刚入园的孩子随时牵着老师的手,老师走到那里他跟到哪里,这些个孩子就是安全感没建立好,只有足够的爱是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
4、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
5、小孩子喜欢合群;
6、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我们女子学院的学生实习回来,都学会了“棒棒你真棒”。但做父母老师的应适当利用,但不可用的太滥,一旦滥用,适得其反。
(二)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并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师幼关系的质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请看应彩云老师的博文《爱使更教育简单》附文:良好的师幼关系中老师需要:
1、纳悦幼儿
2、积极应对幼儿的恼人行为
3、教幼儿从错误中学习
4、对幼儿有耐心和持续的支持
5、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生活的平衡
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规则问题,才能把班级建立成和谐的小社会,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感受到正面的支持。
(三)建立必须的规则,并帮助幼儿坚持规则
1、规则是什么?是为大家生活的和谐、美好制定和遵守的一些基本要求;规则是有效教育的基础。避免一个误区:规则教育是要幼儿听话和服从;规则不是强加给幼儿的,而是集体生活的必须,是自由有序、平等生活的必须。靠命令和高压控制的班级规则很容易反弹,而情况会更糟糕。
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孙瑞雪的博文《爱和自由》《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通过这些文章我们知道规则要科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一样的活动规则不一样,要科学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减少集体活动时间,减少消极等待,智慧的帮幼儿遵守规则。
(1)教师示范说明
(2)在活动中反复练习
(3)巧妙利用幼儿影响幼儿
(4)有效设计和利用简单的规则意识
(5)尽可能采用分组活动,减少拥挤和等候时间
3、表扬与鼓励时应注意
(1)不滥用,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内在动机
(2)形式灵活多样,选择幼儿喜爱的
(3)态度真诚,避免形式化和敷衍
(4)表扬具体,指向幼儿良好的行为
(5)幼儿已形成的习惯无需表扬与奖励
(6)避免成为教师权力控制的工具
(7)避免对其他幼儿形成压力和造成伤害
4、智慧地帮助幼儿遵守规则-----批评惩罚的.灵活运用 关于反思角与反思椅的运用 对幼儿简单说明原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岁3分钟,4岁4分钟,5岁5分钟。
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 班级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因为幼儿一日生活就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盥洗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尝试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并参与到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中。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良好的常规是必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是热爱他的学生,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象一盘散沙。没有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在制定班级常规时也要应注意项目不能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还要作到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
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作为教师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我们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三、周到: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能力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1、由小组负责清洁卫生。
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2、几率差学生要惩罚:
比如在他跑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会请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当然不忘对他说“可以预习下节课要上的内容”,有些喜欢打闹的孩子,我则会请他来帮我做事,比如整理本子,收发本子,拖拖地,抹抹桌子……,换个方式让他手不闲着,最后也不忘夸一句“你的手真会帮老师做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有所作为的快乐,从而进行文明的课间活动。
3、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学校网站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将学生每周写话选取一些优秀的发到网上,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能够看到,并且在作文课上朗读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反应热烈,写话的兴趣也更浓厚了。此外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童话故事比赛等来益智身心,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4、特殊学生的教育
一个班中总是有一些学生的成绩稍差一些,常此以往,定会拖班级的后腿。因此,我会利用一些课间时间来帮助他们,在作业上有困难的,就一道一道题跟他一起做。当然课间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够的,因为还要去注意其他小朋友的课间活动情况。因此大多数情况是在放学之后或午休时间,单独留下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主要是帮助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和订正,还会和他们明确回家作业的要求,此外再对课文或字词方面不理解的进行辅导讲解。班中还有几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很不好,比如插嘴现象很严重,坐立姿势也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将他们分散在班级中,有个别特别调皮的就安排他们坐在最前面,上课经常提醒提醒,也便于管理。
5、家校沟通,携手共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中,我利用家访这一平台,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也利用平时放学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需要用心对待,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自己,教育工作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爱心,细心,耐心,恒心……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利用寒假,我阅读了《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本书。感觉到此书真得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该书从九大章详细的介绍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些策略及方法。第一章是:幼儿园班级概述。第二章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第三章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体系。第四章是:幼儿园小班的管理。第五章是:幼儿园中班的管理。第六章是:幼儿园大班的管理。第七章是:混合班的班级管理,第八章是:学前班的班级管理。第九章是:残障儿童回归主流的班级管理。这书细细的介绍了一些好的方法,让我看了以后感到受益匪浅!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看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观点谈几点思考: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
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幼儿园常规建立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三、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和地位
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也没有当过班主任,但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
1、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3、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四、教师自身素质在管理中的作用
1、品德素质。
在品德素质上,教师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做到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热爱幼儿,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智能素质。
教师要形成知识、智力、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系统而完整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科学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通过学习知识和工作实践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五、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六、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1、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区角活动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会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地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讲一讲有关珍惜粮食的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
3、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4、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小班(我班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总之,管理班级常规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始终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能善于观察,教师与教师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进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班级管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小朋友从小班升入中班是一个跨度,老师也有变动,使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都产生了陌生感,相互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各位老师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之间刚一配班时,有些不适应那是很正常的。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要求,乙老师B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做好家园联系,打好班级管理之基础
翻阅很多班级管理的论文和资料,很多老师把家园联系都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家园合作应该放在工作之首,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牢牢抓住家长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我会象“唠家常”一样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而对待年轻的父母时,我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并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指导,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办法,就会信服你。有时,我还会随机地写一些小便条或发短信给家长,他们往往会觉得很贴心。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网”,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家园论坛”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三、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这个领域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三、周到: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园里组织教师进行了培训,内容主要是食物中毒及应急处置方法,让我们了解到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若是幼儿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老师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催吐、导泻、解毒。主要急救方法有: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避免制酸剂;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毋须催吐;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幼儿园职工应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才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些食物与食物同食不宜,比如鸡蛋与豆浆同食不宜,萝卜与橘子同食不宜,柿子与白薯同食不宜,牛奶与巧克力同食不宜,牛奶、酸奶,乳酪不宜与花椰菜、黄豆、菠菜、苋菜、蕹菜等同时食用,如羊肉与西瓜;香蕉与芋头;松花蛋与红糖;豆腐与蜜糖;黄瓜与花生;芥菜与兔肉;狗内与绿豆;柿子与螃蟹等也不宜同时食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些不宜同时使用的食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组织开展了全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班。3月4日至8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项目幼儿园园长培训”扬州培训点的培训学习,三月扬州,春寒料峭,去时的期待与返时的尽收充溢着整个培训期。
感悟一:细致周到人性化的服务最能打动人心。
短短5天,培训学员一行人经历了雨雪阴晴天,然而,天气的无常和气温的降变,学员们丝毫不为所惧,因为培训工作小组办公室为学员的吃住行及培训学习提供了最细致周到的保障服务。吃的好,住的好,听讲座时茶水充足供应,参观时承办幼儿园精心准备了材料袋,里面除材料外还齐备了矿泉水、点心和水果等等等等,让出行在外的学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座上宾的温馨,学员们无一例外不被打动。为期5天的免费培训,让我们每位学员充分地感受到了培训工作小组办公室的热情和诚意,体悟到了省教育厅的良苦用心和殷切希望。在感受体悟的同时,我思考最多的是合格幼儿园应该怎样在服务上下功夫,来为幼儿、家长及社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感悟二:精准详实互动式的.讲座更能引发共鸣。
本次培训,省教育厅聘请了省内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和优秀幼儿园园长进行了讲座与辅导。报到当天下午,赵桂丽处长详尽的介绍了省委省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的背景、思路、过程及省财政扶持配送保教设备的基本原则等,分享了工程取得的可喜成绩,让我们在庆贺幼教福气的同时也体谅到了合格办的辛劳与功劳;接下来汪丽园长以其精准的阐述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带领学员们分享了“户外设备及班级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两个半天,两场报告,无一缺席,听完了第一场报告后,学员们对第二场报告的急急期待足以证明了报告的精彩和指导价值;季美香园长的报告,仔细深入地剖析了乡镇中心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园长的角色、素养和要求,季园长的报告又一次激活了在场每一位农村园长的抱负,为园长们下一步工作灌注了动力;曲新陵园长则形象具体地指导了电子白板、电教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为园长们的管理注入了新的能量,增强了科技管理、科学管理的意识;何锋教授一一讲解了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音像资料、班级保育设备、保健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尤其对幼儿园安全管理作了重点剖析和指导,真实鲜活的案例直接敲击着每位园长的安全弦,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如此精准而详尽的报告,如此直面而细致的辅导,触动着每位园长的每根神经,江苏幼教的春天在向每一位幼教者热情召唤,现在不动,更待何时?我在想:这样的讲座,一定要复制回去,再现它的光芒,一定要通过二次培训的方式,让我们幼儿园的全体教师也进行一次新的洗礼,让每个热爱幼教的同仁们也能如我们一样,沐浴在幼教的明媚春光里!
培训结束了,金色的阳光一路为我们送行,车尾弥漫的是一串又一串绚烂笑容,前方播洒的俨然是一路春光灿烂!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xx”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早就听说魏老师当班主任有一套,今天有幸听了魏老师“如何当好班主任”录像讲座,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魏老师从“民主”与“科学”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班级管理的思想与经验,使我受益匪浅。
当了16年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一个班里几十号人的学习和生活都要管,总是觉得班级里缺我不成席,凡是大事小情我都要亲自参与。孩子们依赖惯了,我也管习惯了。工作一天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痛,筋疲力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象是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人家可是车轮大战啊”,老师们可怎么办?脸总是拉着吗?精神总是紧绷着吗?难怪如今的教师们大多身心疲惫,也产生了职业倦怠,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更有甚者都患了抑郁症。那么怎么才能使教师们不这样“累”、不这样“心力焦悴”呢?
魏书生先生,有着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史,他带班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凡是普通同学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在他的班级里,每个人都承包着自己的一摊事,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没有不干事的人,也没有没人干的事。想想,这是怎样一个班级,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其实我理解,魏先生他让班里每一个人都有事,也是对孩子们自信心的一个培养。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学生需要我们的信任、需要我们的笑容,给他自信。
再就是谈到民主。一个班级要有民主,班主任老师无论看待每一个人都要有公平、民主的心。在魏老师的谈话里,让我最受震撼的是魏老师对于后进生心理的剖析,这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只有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爱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也应该有自己的制度。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能你一张嘴定制度,学生就肯定服你。在魏老师的`班级里利用民主方式建立的“班规、班法”,在班里的监督检查系统监控下“依法制班”,形成了“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的班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虽然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管理,但是民主的程度不够深入。好多事情都是老师的专制管理。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一定会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魏老师真不愧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我们向他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回想一下,自己真的不能算一个严谨的教师。今我一定像像魏老师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思考,以创造性的思路,以学生为本,做一名“胸中有人,目中有人”的教师。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最近有幸聆听了山东省教学名师董旭花有关《幼儿园班级管理与思考》的活动讲座。董老师通过一个个思考题引出她的讲座内容“你认为班级是个什么地方?”“你认为班级管什么?理什么”“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她认为:班级是老师与孩子生活交流、交往的一个空间。班级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班级管幼儿的一日生活与课程;管班级环境与资料;理三个关系:
1、师幼关系
2、家园关系
3、同事关系;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应该能帮助幼儿发展成独立的个体,应该让幼儿学习适宜的社会行为。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董老师用这个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互动,有的教师说“温馨、充满爱、平等、和谐、有秩序等”我们都想拥有一个“人文、温馨、有序”的班级,幼儿是班级的主体,不是被管制的对象。我们遵循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引领孩子共同学习。
可现在反省我们的班级,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上去很美》 通过这段视频,反映了我们教师存在着:
1、教师唯我独尊的成人中心意识。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纪录片《小人国》幼儿园里的混乱不堪再次反映了我们
2、教师对于幼儿不合理的期望。
3、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欠缺。
4、教师班级管理理念有偏差,管理能力欠缺。
5、班级环境、活动材料有问题。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从哪里来?
(一)了解幼儿,对幼儿的'需要保持敏感 我们只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就很好。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一群3--6岁的独特的人。“你认为小孩子有哪些需要?”有“生理需要、社交、安全、自我价值的需要。”
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3、小孩子是好奇的;安全感没建立好的孩子,他就没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刚入园的孩子随时牵着老师的手,老师走到那里他跟到哪里,这些个孩子就是安全感没建立好,只有足够的爱是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
4、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
5、小孩子喜欢合群;
6、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我们女子学院的学生实习回来,都学会了“棒棒你真棒”。但做父母老师的应适当利用,但不可用的太滥,一旦滥用,适得其反。
(二)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并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师幼关系的质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请看应彩云老师的博文《爱使更教育简单》附文:良好的师幼关系中老师需要:
1、纳悦幼儿
2、积极应对幼儿的恼人行为
3、教幼儿从错误中学习
4、对幼儿有耐心和持续的支持
5、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生活的平衡
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规则问题,才能把班级建立成和谐的小社会,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感受到正面的支持。
(三)建立必须的规则,并帮助幼儿坚持规则
1、规则是什么?是为大家生活的和谐、美好制定和遵守的一些基本要求;规则是有效教育的基础。避免一个误区:规则教育是要幼儿听话和服从;规则不是强加给幼儿的,而是集体生活的必须,是自由有序、平等生活的必须。靠命令和高压控制的班级规则很容易反弹,而情况会更糟糕。
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孙瑞雪的博文《爱和自由》《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通过这些文章我们知道规则要科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一样的活动规则不一样,要科学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减少集体活动时间,减少消极等待,智慧的帮幼儿遵守规则。
(1)教师示范说明
(2)在活动中反复练习
(3)巧妙利用幼儿影响幼儿
(4)有效设计和利用简单的规则意识
(5)尽可能采用分组活动,减少拥挤和等候时间
3、表扬与鼓励时应注意
(1)不滥用,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内在动机
(2)形式灵活多样,选择幼儿喜爱的
(3)态度真诚,避免形式化和敷衍
(4)表扬具体,指向幼儿良好的行为
(5)幼儿已形成的习惯无需表扬与奖励
(6)避免成为教师权力控制的工具
(7)避免对其他幼儿形成压力和造成伤害
4、智慧地帮助幼儿遵守规则-----批评惩罚的灵活运用 关于反思角与反思椅的运用 对幼儿简单说明原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岁3分钟,4岁4分钟,5岁5分钟。
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 班级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因为幼儿一日生活就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盥洗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尝试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并参与到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中。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良好的常规是必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是热爱他的学生,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象一盘散沙。没有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在制定班级常规时也要应注意项目不能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还要作到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
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作为教师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我们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感到以下几点是最深刻的:
一、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幼儿要做到:
关爱、友爱、慈爱。
三、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1、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区角活动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就开始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要教师“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总之,管理班级常规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始终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能善于观察,教师与教师间能密切的配合,一定能促进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
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教师的家长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热诚地接待家长,每位家长都会满意而来,满意而归。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有很多形式,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家长园地等。
总之,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要有一颗敏锐而细致的心,洞察一切事,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切实为教师、为幼儿,为家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一、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之间刚一配班时,有些不适应那是很正常的。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 要求,乙老师B 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做好家园联系,打好班级管理之基础
翻阅很多班级管理的论文和资料,很多老师把家园联系都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家园合作应该放在工作之首,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牢牢抓住家长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我会象“唠家常”一样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而对待年轻的父母时,我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并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指导,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办法,就会信服你。有时,我还会随机地写一些小便条或发短信给家长,他们往往会觉得很贴心。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网”,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家园论坛”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三、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这个领域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学习发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老师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三分教学,七分管理”,魏老师的教学正是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我们应该学习魏老师哪些管理理念呢?
一、学习“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职,使身兼多职的他竟发出了很轻松、很快乐、很宁静的感慨!好令人羡慕啊。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班主任角色。
魏老师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着他铺设的民主、科学轨道前进,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学习在教学中运用“自我管理”思想。
魏老师说:“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他说作业是学生按自己当天所掌握情况自留作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客观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魏老师的自己留作业的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才能更大限度的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要力求在课堂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努力做到“用好口、动好手、分好工、合作好”,并能在每次拓展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题型,进行编题,再分组讨论、训练、评价,在复习课中,我要让学生分组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题型,达到兴趣浓、容量大、效率高的课堂目标。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感到快乐,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快乐,孩子能痛痛快快的玩感到快乐。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我认为只要能愉悦的,放松的,有好心情的,回忆起来是那么甜美的,就是快乐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随时会让你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体验、感受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吧。我们班是一个新的班级,在孩子刚开始适应这个集体生活时,又开始陆续的来新生了,今天就有两个小不点报名来到我们班,也许是年龄小的原故,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哭的特别伤心,特别是郑雅文小朋友,怎么哄她都不行,还是要找爸爸,我们几位老师都拿她没办法,我越是哄她哭的越伤心,这时王老师走过来拉上她的小手装的很认真的说:“好,你不哭拉,老师哭”,于是便故作哭的很大声的样子,没想到,一下子安静了,他们两个用惊讶的眼神看着王老师,不哭了,我在心底默默的欢笑,我为孩子们的那份好奇,那份爱心欢笑。谁说孩子小不懂事,他们的心灵深处藏着的`是:天真、纯洁和一颗未受污染的童心。
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懂事,就连我们班不会上厕所的宝宝现在也能自己主动上厕所了,不爱说话的刘家轩现在说起话来可带劲了,有时还真让我们老师感到意外,今天是英语活动课,平时他上中文课也不出声,今天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英语游戏,小朋友们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当老师说之后请几位小朋友来参加时,刘家轩竟然大声的用英语说:Let me try。让我感到很惊讶,现在的他可以说出很多词语来了。今天是多云的天气,天空中云彩像顽皮的娃娃和太阳做着游戏。晨间活动后,孩子们回到教室里准备吃早点,这时候太阳也跟地上的娃娃们做起了游戏,一会儿太阳照到孩子们的身上、脸上,一会儿太阳又躲起来了,教室里一会儿亮,一会儿暗,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密新悦小朋友说“咦?太阳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太阳躲起来了,她自己呵呵的在那开心的说,老师,太阳公公跟我们躲迷藏呢。”小朋友们听了也讨论开了,李岱中说““太阳要吃早餐,吃完了早餐还会回来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生活在这样一群孩子中间,你忍不住要亲亲这个,逗逗那个,他们的一个亲昵动作,一段天真的话语,一个奇特的想象,浸透着他们的机灵,活泼和纯真,正是孩子们特有的灵性让我们的童心永驻,让我们的眼睛不时地一亮,让我们的心灵不时地得到愉悦,让快乐不时地围绕在我们身边。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最近有幸聆听了山东省教学名师董旭花有关《幼儿园班级管理与思考》的活动讲座。董老师通过一个个思考题引出她的讲座内容“你认为班级是个什么地方?”“你认为班级管什么?理什么”“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她认为:班级是老师与孩子生活交流、交往的一个空间。班级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地方。
一、班级管幼儿的一日生活与课程;管班级环境与资料;理三个关系:
1、师幼关系
2、家园关系
3、同事关系;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应该能帮助幼儿发展成独立的个体,应该让幼儿学习适宜的社会行为。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董老师用这个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互动,有的教师说“温馨、充满爱、平等、和谐、有秩序等”我们都想拥有一个“人文、温馨、有序”的班级,幼儿是班级的主体,不是被管制的对象。我们遵循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引领孩子共同学习。
可现在反省我们的班级,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上去很美》通过这段视频,反映了我们教师存在着:
1、教师唯我独尊的成人中心意识。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纪录片《小人国》幼儿园里的混乱不堪再次反映了我们。
2、教师对于幼儿不合理的期望。
3、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欠缺。
4、教师班级管理理念有偏差,管理能力欠缺。
5、班级环境、活动材料有问题。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从哪里来?
(一)了解幼儿,对幼儿的需要保持敏感我们只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就很好。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一群3——6岁的独特的人。“你认为小孩子有哪些需要?”有“生理需要、社交、安全、自我价值的需要。”
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3、小孩子是好奇的;安全感没建立好的孩子,他就没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刚入园的孩子随时牵着老师的手,老师走到那里他跟到哪里,这些个孩子就是安全感没建立好,只有足够的爱是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
4、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
5、小孩子喜欢合群;
6、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我们女子学院的学生实习回来,都学会了“棒棒你真棒”。但做父母老师的应适当利用,但不可用的太滥,一旦滥用,适得其反。
(二)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并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师幼关系的质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请看应彩云老师的`博文《爱使更教育简单》附文:良好的师幼关系中老师需要:
1、纳悦幼儿
2、积极应对幼儿的恼人行为
3、教幼儿从错误中学习
4、对幼儿有耐心和持续的支持
5、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生活的平衡
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规则问题,才能把班级建立成和谐的小社会,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感受到正面的支持。
(三)建立必须的规则,并帮助幼儿坚持规则
1、规则是什么?是为大家生活的和谐、美好制定和遵守的一些基本要求;规则是有效教育的基础。避免一个误区:规则教育是要幼儿听话和服从;规则不是强加给幼儿的,而是集体生活的必须,是自由有序、平等生活的必须。靠命令和高压控制的班级规则很容易反弹,而情况会更糟糕。
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孙瑞雪的博文《爱和自由》《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通过这些文章我们知道规则要科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一样的活动规则不一样,要科学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减少集体活动时间,减少消极等待,智慧的帮幼儿遵守规则。
(1)教师示范说明
(2)在活动中反复练习
(3)巧妙利用幼儿影响幼儿
(4)有效设计和利用简单的规则意识
(5)尽可能采用分组活动,减少拥挤和等候时间
3、表扬与鼓励时应注意
(1)不滥用,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内在动机
(2)形式灵活多样,选择幼儿喜爱的
(3)态度真诚,避免形式化和敷衍
(4)表扬具体,指向幼儿良好的行为
(5)幼儿已形成的习惯无需表扬与奖励
(6)避免成为教师权力控制的工具
(7)避免对其他幼儿形成压力和造成伤害
4、智慧地帮助幼儿遵守规则——批评惩罚的灵活运用关于反思角与反思椅的运用对幼儿简单说明原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岁3分钟,4岁4分钟,5岁5分钟。
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班级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因为幼儿一日生活就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盥洗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尝试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并参与到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中。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良好的常规是必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是热爱他的学生,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象一盘散沙。没有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在制定班级常规时也要应注意项目不能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还要作到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
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作为教师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我们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