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总结精选 > 正文

课外阅读总结

2024/11/27总结精选

文学网整理的课外阅读总结(精选5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课外阅读总结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外学期了,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期中举行了一次班级读书演讲比赛、11月份"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力求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外阅读总结 篇2

课外阅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他们了解广阔世界的眼睛,是他们识字学文的法宝,更是他们展开想象力的小翅膀。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够学会课外阅读、爱上课外阅读,并从中有所收获,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渗透课外阅读的好处,让孩子对课文阅读产生兴趣。

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我们班很多孩子并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在讲课中间让孩子了解课外阅读的好处,如学习了有意思的童话课文,就问学生:“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意思吗?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有意思的故事,就得自己去看书了,希望你们看到有意思的故事也能够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好吗?”由此激发孩子们去看书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于那些课外知识丰富,回答问题有想象力的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他们爱读书,知识丰富。

二、给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有了兴趣,还要有书可以读,有时间可以读才行。为了让孩子有书可读,我先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借了很多适合一年级小孩读的拼音读物、绘本和科普读物,特别是迷宫游戏,非常受孩子欢迎,只要是先写完了作业的.孩子都可以去自由选择图书阅读,并专门安排了三名班级图书管理员来进行图书管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光这些书是远远不够的,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家的书带到班里来跟其他的同学分享,并在期中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介绍了课外阅读的好处,鼓励家长朋友们根据孩子的爱好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拼音读物,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在学校有书可看,在家里也有书可看了。

三、及时了解孩子阅读情况,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不像作业一样每天必查,但我还是会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每个礼拜会抽一些时间问问他们最近都看的是什么书,看到多少页了,又认识了哪些新字,如果有两个孩子看一样的书,还会建议他们一起讨论一下。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爸爸妈妈或者请教其他人,读过小故事后最好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一下,如果他们听懂了说明你讲的特别好。

四、给孩子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为了让孩子能够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激发继续阅读,养成课外阅读好习惯的动力,我从学期一开始就在语文课上坚持开展课前一分钟活动,每节课给一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背诵、说话、讲故事等都可以,这一分钟的时间是展示孩子课文阅读的最佳舞台,很多孩子把在课后看到的故事讲给了我们听。除此之外,我们班的小报里也有很多孩子把课文阅读的知识或者通过阅读认识的字写或者画在了上面。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课外阅读的选择范围也较小,孩子独立阅读时间持续不长,虽然如此,他们却是好奇心最强,对新鲜事物最容易感兴趣的,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能够持续下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那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尽自己所能,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课外阅读总结 篇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丰富阅读 ,提高兴趣。

为了抓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班及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二是家长不注重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辅导时间少。基于这些,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许多作家、名人都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大胆引领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拓宽学习的范围。比如,当学生读完《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岩》;又比如,当学生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后,可以向其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相关书籍,加深认识,扩大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得法于课内,而且得益于课外,何乐而不为呢?

2、“放任自流”任其读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采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翰的书海,但是如果以为开展兴趣活动就等同于摘抄,在书中看画练习,写读后感就是钻牛角尖了。绝大部份学生一开始读书就碰上这些枯燥无味还要强迫性的要求,很容易对读书产生厌倦情绪,读之无味,还可能会打消读书的念头,无兴致可言,往往与本意背道而弛。因此,给学生阅读的自由非常有必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自由充分阅读以后,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就是在这样的阅读训练中,渐渐地我发现了孩子们的阅读面广了,知识丰富了。

二、营造氛围 ,弥漫书香。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儿时,词语积累多,阅读兴趣大;非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可见,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

1、更新图书 ,丰富书籍

让图书角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班的图书。经常开展了“我为班级赠一书”的活动,倡议全班学生共同捐书。

2、媒体传播 , 赏析佳作

为营造浓浓书香,让班级沉浸在书海之中,我经常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午间15分钟的广播时间,向同学们美读优秀作品,让学生赏析佳作,如:每周二赏析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每周三学习科学知识类的书籍、每周四介绍一些名人轶事类书刊、每周五推荐想象类的作品等等,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3、静动搭配 ,纵横拓展

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班常常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并且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支持子女购买书报,为孩子们买书,督促孩子们看书。在保证一定图书量的基础上,我们提倡生生互动,学生把看过的书互相调换阅读,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定期交流,横向交流,资源共享。

三、有效指导 ,愉悦阅读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我们还应该适时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1、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比如:每学期要读哪几本书,列出书单。

2、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3、保证阅读质量。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读书。

四、互动交流 ,展示风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1、说话训练 ,提升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班每天要开展课前说话训练活动。如:口语说话训练,猜谜语、说词语或讲故事;可以指名学生上台读他人或自己写的佳作。“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们要求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倾听的同时,也必须认真记下学到的好词佳句或学到的写作方法,或者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学到的写作方法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还可以在说话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2、以读促写 ,读写互动

当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形成一定的阅读积累以后,他们早已领略和感受文字世界的精彩,但如果不写作,回到自己身边,依旧是干巴巴的文字,只有阅读而不写作,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同学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一篇作文。有效的督促了学生的读。

3、才艺活动 ,展示成果

利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菜花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及作品;介绍有关文学知识、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小报、故事会、信息交流会、“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演讲比赛”“国内外新闻发布会”等读书汇报、阅读欣赏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把课外阅读积累融入才艺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把成果共享,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课外阅读总结 篇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阅读,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并针对我校六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特点。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的通知,并组织开展学生“捐一本,

鉴于六年级四班学生的阅读现状各种特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能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

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们要求教师结合

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通知精神要求,积极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推荐购买阅读草原弯曲》等四本书的同时,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我们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或年级组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通过以上四方面积极努力探索,几个月的时间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实现了预定目标。

为了让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从根本上去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认为教师也要有榜样和模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本人要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与其他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共享读书的乐趣。

2、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与量,并敢于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3、在交流中,继续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明辨我们希望每位老师积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读万卷书,鉴万千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田。

课外阅读总结 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对每个人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为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积极阅读、提高兴趣。

为了抓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是家长不注重阅读,很少帮孩子购买课外书籍。

(二)、是辅导时间少。基于这些,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大胆引领学生抛开传统思想,去触摸阅读的大门,拓宽阅读的范围。可以向其推荐作家所写的相关书籍,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

2、找兴趣、任其读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采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翰的书海,但是如果以为开展兴趣活动就等同于摘抄,在书中看画练习,写读后感就是钻牛角尖了。

二、营造氛围、弥漫书香。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可见,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

我倡导学生让班级的图书角的书籍丰富起来,是我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班的图书。经常开展了“我为班级赠一书”的活动,倡议全班学生共同捐书。

三、有效指导、愉悦阅读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我们还应该适时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1、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比如:每学期要读哪几本书,列出书单。

2、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3、保证阅读质量。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读书。

四、互动交流、展示风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说话训练,提升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班每天要开展课前说话训练活动。如:口语说话训练,猜谜语、说词语或讲故事;“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们要求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倾听的同时,也必须认真记下学到的好词佳句或学到的写作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还可以在说话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把课外阅读积累融入才艺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把成果共享,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课外阅读总结 篇6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目的

1、当前的教学环境。《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缺乏的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只要听说写作文就愁眉不展;平时也不爱写日记;或许在老师的强迫下不得己完成任务,但作文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3、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由此可见,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是一条必经之路。

此次调查,我们采用书面答题的形式,共20题,三到六年级学生参加,学生可不记名,使其在一种真实、可信的状态下反映事实,以保证此次数据的有效性。

二、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

在调查问卷中:有10%的学生在“你每天都读课外书吗?”一栏中选择了“经常”,82%的学生选择了“偶尔”,8%的学生选择了“每天”。究其原因:电视、VCD、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及迷恋在网络游戏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5%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30%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学生的课外书籍短缺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70%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书籍,28%的学生有一至十本课外书,拥有10本以上的课外书的学生只占2%。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学校在“双高双普”时都设有图书室,甚至教室都设有图书角,但由于学生兴趣不浓,把这些当作了摆设罢了,只顾沦陷在娱乐游戏中而已。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我们老师要解放自己的头脑,提高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或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渠道筹集更多更好的书籍,来丰富孩子们的阅读视野,陶冶阅读情操,提高写作能力。

2、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老师共同支持,尽量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

3、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让学生铭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课外阅读总结 篇7

时光荏苒,一学期即将失去。回顾本期,匆忙中我校课外阅读课题组活动从不敢懈怠。这项工作使得学生受益终身。本期除了督促教师读书学习以外,学校主要开展了一下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经典诵读比赛。9月份,学校开展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出7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让经典读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古诗文背诵比赛。12月份,举行了一次古诗文背诵比赛,以推选及抽取学号相结合的形式,将古诗文背诵积累落实到每位学生。

(3)讲故事、演讲比赛。11月份,讲故事比赛与演讲比赛穿插进行,让学生将所读书籍中最想与同学分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好书在更多伙伴间流传。让学生将书本给予的启迪通过演讲的形式去感染同伴,激发学生更高的读书热情。

(4)阅读手抄报展览。阅读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在其中写下阅读感受、推荐好书、介绍自己喜欢的主人公、绘画书中的插图。

(5)读书卡展览。孩子们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摘录精彩段落,写下最深感触,每个孩子手中厚厚的一叠卡片,记录下阅读的痕迹。

(6)读书心得评比。本学期开学,学校开展了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活动,交流同学们假期的课外阅读情况,这也是一次了解新书、开发书源的机会。

(7)好书推荐会。各班利用班队会召开好书推荐会,将本班学生的阅读方向引向优秀儿童读物、经典儿童读物,让书籍净化孩子的心灵。

(8)作家见面会。11月份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来校与学生座谈,本次作家见面会又一次掀起了阅读的浪潮,让学生了解更多精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他们的阅读指引方向。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及时与老师、家长、同学分享阅读的感受,师生、生生、亲子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品尝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在班级、学校、家庭渲染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得读书成为学生周边环境的主流风气,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1、保障书源: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为校图书馆更新藏书,定期向学生开放;班级配备书柜,师生共同捐书,形成借阅制度。

2、开设阅读课程:阅读课进课表,每班每周一节阅读课,教师就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每班每半月安排半天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在校阅览室阅读各类书籍、报刊。

3、书香校园环境育人。校园每一面墙、每一道廊檐都为孩子们开启一本经典的书,涉及科学、艺术、古诗文、建筑、人物、古训等方方面面,引领学生去相关的书籍中寻根求源,把阅读引向深入。

4、班级读书会:

(1)书友小队共读一本书。实验班成立书友小队,5人一队,选出小队长,利用下午到校至上课前的20分钟时间,组织队员共读一本书。读完以后,交流感受,写读书心得,贴在班级宣传栏。

(2)亲子共读。要求家长每月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共同做读书笔记,写心得感受。每个学生家里都设立了小书架,逐年增加家庭藏书。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给学生一张书目,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期末评选“书香家庭”,促进家庭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

(3)师生共读。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向学生推荐好书,学生也可向老师推荐好书,教师阅读学生推荐的书籍,与学生一同评书,更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4)实验班每个星期的班会课都有固定的10分钟时间是“新书快报”的环节,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把自己最近喜欢读的课外书内容介绍给全班同学,因为同龄人的读书兴趣相似,有时候,推荐人眉飞色舞的讲述勾起了学生的浓浓兴趣,常常出现许多同学共读一本书的情况,然后把他们写的读后感贴在班级的读书园地里,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

课外阅读在学校、家庭、社会蔚然成风,孩子们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一日不读书,就感觉似乎缺少了什么。读书渐渐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习惯的事情,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高尚的心灵需求。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有人打过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课内阅读是“圈养”,课外自主阅读就是“放养”。放养不是放任自流,我们的教师就如同牧羊人,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还要看着他们吃饱吃好。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我们的教师发现,既要选择经典的名著,又要选择重要的时文,还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爱读的书籍。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经典、读名著,而学生却很不情愿。他们的兴趣更多在于那些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作品上,读这样的书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体验生活的快乐,实际地消除他们的烦恼,教会他们处事方法。于是,在学校开展的一次次作家见面会上,一批优秀的儿童作家带着他们的作品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儿童读物。

我们的教师,将这些作品的阅读,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如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同学们认识了令人仰慕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阅读了他的一整套作品。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从沈石溪的作品中他们了解到许多关于动物的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心灵受到了震撼。阅读推荐课上,老师推荐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更是犹如香气扑鼻的心灵鸡汤,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带来慰藉。还有学习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孩子们不仅对法布尔充满敬意,更对他的《昆虫记》充满了好奇,喜爱动物是小学生共有的特性,他们很快就迷上了《昆虫记》,在昆虫世界里获取知识和乐趣。品尝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读课外书,他就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读书成了一种需求,自然也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2、“定时定量”进行课外阅读。

自制能力差、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读书是一种肢体相对静止而思维活跃的脑力活动,天生自抑能力强、爱动脑读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性,采用“鼓励+布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我们的教师鼓励并布置学生每天自我阅读不少于20—30分钟,阅读内容以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读的优秀儿童图书为主,在完成每天规定的保底阅读任务后,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报刊、杂志、电子书也可以作为信息补充。每周亲子共读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教师每日读书不低于30分钟,并做读书摘抄;教师导读、引读,在情感上成为学生坚持阅读的强有力支持。久而久之,无论是师生还是家长,品尝到了阅读的甘甜,习惯成自然,读书渐渐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习惯的事情,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高尚的心灵需要。

成绩和收获成为过去,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一届又一届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总结 篇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对每个人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为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积极阅读、提高兴趣。

为了抓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是家长不注重阅读,很少帮孩子购买课外书籍。

(二)、是辅导时间少。基于这些,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大胆引领学生抛开传统思想,去触摸阅读的大门,拓宽阅读的范围。可以向其推荐作家所写的相关书籍,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

2、找兴趣、任其读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采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翰的书海,但是如果以为开展兴趣活动就等同于摘抄,在书中看画练习,写读后感就是钻牛角尖了。

二、营造氛围、弥漫书香。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可见,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

我倡导学生让班级的图书角的书籍丰富起来,是我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班的图书。经常开展了“我为班级赠一书”的活动,倡议全班学生共同捐书。

三、有效指导、愉悦阅读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我们还应该适时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1、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比如:每学期要读哪几本书,列出书单。

2、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3、保证阅读质量。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读书。

四、互动交流、展示风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说话训练,提升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班每天要开展课前说话训练活动。如:口语说话训练,猜谜语、说词语或讲故事;“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们要求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倾听的同时,也必须认真记下学到的好词佳句或学到的写作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还可以在说话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把课外阅读积累融入才艺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把成果共享,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课外阅读总结 篇9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积极响应学校创建“书香校园”、争创“书香班级”的号召,开展了长期、系统的读书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我们努力下,在“大阅读”这块热土上,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确保阅读书籍来源

有书才能阅读,无书阅读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单一渠道找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学生开学的第二周,我们就在年级范围内号召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节约下来买书,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此外,发动学生每人捐几本书,充实班级图书角。同时在每班选出负责任的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读。

二、营造浓浓读书氛围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读书环境,我们对教室门口的图书角进行了精心美化,使全班同学捐献的书有了“温馨的家”,同学们取书看书也更加方便了。我们时刻牢记班级的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并互相监督有否践行学期初的承诺:让书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年级的同学一有时间就读书!做到了手中捧的是书,课间谈的是书,心中时刻想到的也是书。真正让班级中的书香伴随孩子们成长。

1、教师在学期中推荐三本学生必读书籍:《水浒传》、《伊索寓言》、《昆虫记》。平时老师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规定时间规定页数让学生完成了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精心制作了阅读记录表和阅读反馈表,在表格上体现阅读的积累和反馈(附表1表2)。每周上交一张。

2、假期中的阅读也很重要,所以假期推荐了《夏洛的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本书,并在假期中做好记录。记录的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丰富的感受,所以假期要求每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三、开展特色读书活动

1、开学初,以自主阅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背诵、积累。

2、学生阅读水平随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提升,逐步引导学生读指定的书本、故事等,并适当推荐经典读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的读书计划,让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能为孩子购买适合孩子读的书,在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督促孩子每天在家不少于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3、每天讲一个成语故事,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在早读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帮助孩子们积累更丰富的文学材料。

4、经常进行读书汇报课展示,指导帮助孩子在校在家的'读书情况。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写读书感受。

5、班级设立图书橱,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

7、在六月份,开展“好书推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尽展自己的阅读风采。

四、交流读书所感所思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读的书中的故事,形式不限,可以只讲其中的一个精彩人物或一个好玩的情节,也可以背自己积累的优美的词句,让同学们吐露自己阅读的所感所思

五、评选“读书小明星”

1、在读书交流会上有出色表现的。

2、一学期阅读适合本人阅读水平的书籍5本以上的。针对以上要求两条要求都达到的学生共有11人,这些同学被评为班级“读书小明星”。

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读书流于形式,只是读不去思考,造成读后就忘的现象,读书不仔细,只是看热闹,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很少。

2、读书没有掌握方法,读得慢,不会默读,造成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读书任务,读书效果不佳。

3、教师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坚持每天进行检查交流,最后在期末复习阶段,只是每天进行布置,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和有效的监督方法,造成学造成学生有偷懒现象,完成效果不好。

有书就有希望,读书就有快乐。为了提升师生的底蕴,让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不断对生活、学习产生新的追求目标,我们会继续坚持读书,充实自己。

课外阅读总结 篇10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课外阅读总结 篇11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课外阅读总结 篇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外学期了,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期中举行了一次班级读书演讲比赛、11月份"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力求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外阅读总结 篇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高尚的人对话。孩子需要一盏灯去引导他,无它,唯是书,因此书籍的意义非常重要,生命是不可逆的成长,如何让孩子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将自己的生命质量提高到最高水平,需要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孩子都有天生的求知欲,因此引导很重要。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增长学生的知识,真正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我校开展了“沐浴书香,灵慧成长”的读书活动。我班也积极投身于这次读书活动中。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学生。”让书香飘逸班级的新阅读理念的指引下,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好有序的计划:

为保证班级读书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在活动一开始我班就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有目的,有步骤,有实效。

二、积极动员,激发读书兴趣:

在实施读书计划伊始,我在班级里进行了一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读书动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读过的好书,讲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很多好处。同学们还踊跃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自己在阅读中摘录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片段。“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三、营造阅读氛围:

班级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在语文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努力做到: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领导学生精读一本书,写好一篇读后感;树好一榜样——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

1、利用好学校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大量丰富优质的藏书。每周二中午我班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购置的图书,本学期我班的图书量已经达到100多本,涉及人文历史,天文地理以及童话动漫等。为了提高班级图书的流通率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班中特设了一名工作责任性强的李涵同学作为图书管理员,负责做好同学们每天借阅和归还的记录,同时也负责做好图书的更新、交换和补充。

3、出好黑板报和布置学习园地。本班由马梅英、王莹睿、詹鸣宇和柳青四人组成的班级板报团队,谋划分期展出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学习园地也中经常更新着同学们读书后的感想。

3、落实好读书时间。为了让读书活动有序开展,我认真制订了“书香班级”的读书计划。计划中为了保证学生读书时间,安排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半小时是读书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前两节固定为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第三节是学生读书交流时间。每周星期三、五是学生借书和还书时间。

四、积极开展读书实践及展评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本学期,我在班内积极组织开展了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赛诗会、语文乐园竞赛活动等。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通过读书获得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大家一起进步;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古诗朗诵比赛。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写读书笔记:学校一直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用于摘抄佳句佳段,编写阅读提纲、写体会等。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成为“读书之星”评选的依据。

3、建读书档案卡:让每个学生制作一张读书卡,展示自己的才艺,卡上写上读书格言、我读过的书、我记下的诗、我的读书收获等内容。通过展示、评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制作读书档案卡的兴趣。

4、出读书小报: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读书、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心得体会等,每月出一期“读书小报”,班级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参观、评比。同时,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让学生制作一些精美的书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显神通,有许多精美的作品出现,也充分展示了学生才能。

5、旧书跳蚤市场:让学生把家里闲置或者自己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来,在班级里,甚至年级里与其他同学进行旧书交换,这样就获得了资源共享。

6、在班会中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把读到通过演加去深体会。“故事大王”比赛,让孩子把看过的口头表达出来。“作文比赛”,让孩子用书面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此外,还有“读书交流会”、“名人读书故事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精彩5分钟:每天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是学生们轮流上讲台来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的时间,可以说一个故事、笑话、科学常识,或是谈谈自己喜欢的书。之后,教师要稍加点评,拓展些相关知识,注意提炼发言学生的读书方法,或是提些建议,启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我班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开校初我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将创建书香班级、创建书香家庭的计划发给家长,争取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孩子的读书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拓展了读书活动空间。

六、取得的成果

本学期,我班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每个孩子都从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达到了“享受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活动目的。在整个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在书海中尽情地遨游,不断吸收知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知识面也扩大了。如李涵、陆俊杰、赵雨佳等同学在学校开展的“假期读书活动”比赛中获“读书小明星”。伏星同学评为诵古诗“灵慧娃“。马素琴等六位同学获得阅读竞赛一、二、三等奖。还有获得”读书灵慧娃”、“读书小状元”等称号。

通过活动,学生的看书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学生能习惯地拿起书津津有味的读下去,还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评比、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在年级评比中,我班读书笔记获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书香班级”活动在我们班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多同学读到了品味较高的书籍,做了很多读书笔记,写出了具有一定深度的读书心得,效果明显。读书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强化了班级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克服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帮助学生发展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明白了事理,学会与人分享,有好书向同学推荐,与同学传读,并把已看过的书捐给班级图书角。班级中形成了比阅读课外书、交流阅读心得,积极写读书随笔的风气,促进了学风的良性发展。

书是我们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愿读书能够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乐趣,让他们在溢满书香的班级和校园中成长、进步!

课外阅读总结 篇1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外学期了,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 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期中举行了一次班级读书演讲比赛、11月份"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力求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外阅读总结 篇15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人一生中最普遍、最长效的实践过程。古往今来,许多名家伟人,无不与书结缘,手不释卷,从孔子“韦编三绝”,到“孙权劝学”,再到毛主席的博览群书,无不证明着,书籍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领悟到:课内阅读很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会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则对学生大有裨益。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就我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践谈点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语文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并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当“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能极大地激

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其阅读兴趣高涨。实践证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这种形式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朝会课、自习课为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又能引出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故事,我就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讲故事,我再创造机会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学生主动看书阅读就会蔚然成风。

二、榜样的感召,家庭文化氛围的熏染,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我们班教室中,总是有一些名人名言和名人画像,这些名人身上就有许多热爱读书的事迹,《三字经》里也有一组勤奋刻苦学习的典型范例。这些生动的范例,能够激励学生利用好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多读有益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调查还发现,在许多学生的家庭中都有非常丰富的藏书,有舒适的书房,父母也都热爱学习,热爱读书,这样学生就有了许多生动的学习榜样,就提高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再者,我留心观察班上喜欢读书的同学,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这样一来,他们又成了别的同学的榜样。一代接一代,一个接一个,不停地传、帮、带,一个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就此形成了。

三、适时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

课外阅读一定要让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既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又要指导学生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对于学生来说,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进步的,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才干的书就是好书。关于这一点,教育部门有现成的推荐目录。我们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目录。我们不可能强求低年级学生博览群书,但也不是无所作为。我给学生推荐的是注音版的《百家姓》、《三字经》、《爱的教育》、《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少儿学古诗词》等等,基本上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5万字,背诵古诗文50篇(段)的要求。好的作品,鼓励学生精读,熟读成诵。实践证明,这个标准是切实可行的。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避免课外阅读中的盲动性。

什么是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合。

好的阅读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实践证明,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主要有:

1、朗读为主

对于一本好书,一本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书,我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要求学生以朗读为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通过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就能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文章的美。朗读还可以和朗诵与背诵结合起来。朗读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读正字音,读准句读,读懂文意。学生学会了朗读,再学默读和浏览就容易多了。

2、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一定要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读书,总有一些不懂和难懂的地方,学生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总是有帮助的我们班的学生还能把有意思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呢,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体现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我常常要求学生读书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且边读边想,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地自己消除问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其二,学生读书时,要养成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和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借用工具书、参考书加以理解掌握,提高自学能力。其三,每个人应当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适应中高年级学习以及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六、定期交流、评比,促进学生多阅读,勤积累,达到课外阅读的长期性。

我经常组织学生,围绕“最近看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进行交流。我建议学生把自己看了的好书介绍给同学,放在班级内供大家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读别人的书会倍加爱惜,学生读自己的书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批注,学生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摘抄本,把书中精妙的地方摘抄下来。心情好的时候,有闲暇的时候,学生还可以美化和装饰自己的摘抄本,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花边。同学们的摘抄本和读书笔记定期进行评比,对优胜的学生及时奖励。

我还利用学生家长会,把好的作品在家长中传阅,这样,课外阅读和摘抄就能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长的推动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更加有声有色。

结语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希望,有老师、家长、学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必定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课外阅读总结 篇1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写作是阅读学习延伸,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写作能力高下。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来做,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分析、讲解。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学习阅读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分析课文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文章灵魂,抓住作者写作思路即可;对精美语言进行品味,对美好片段师生共同分享;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运用;仿写经典课文,牢记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视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写作指导,改进阅读教学。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课改后,有些教师依然按着成规老套的做法,讲授课文时,都是为了教而教,学生学一篇课文无非就是学识字——分段,理解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很独立、单调、没有恰如其分地渗入写作指导,如何在课文教学中一环扣一环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密与写作指导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段逐段地体会,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有顺序叙述事物。又是如何把所要描述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具体、形象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这样让学生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对于各类作文时,也比较容易自如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说要加强课文教学和写作指导相结合。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改进课文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把握好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遣词造句来描写事物。要在课文教学中,加强阅读,培养自学写作方法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好写作方法。

二、阅读教学渗入写作指导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佳作。而且每一单元训练的作文,体裁内容写作,又是相似的,注意这些佳作对学生进行每一单元的课文指导,可以说是“取之有道、受益非浅”,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渗入写作指导,可以说是双管其下。

(一)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作顺序,是有序地进行习作的前提条件。

(二)根据课文内容,就地取材培养学生有重点地抓住事物进行观察。

(三)根据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1)适当的发挥联想,在仔细观察颜色、形状、大小、结构时适当地发挥联想,可以使叙述和描写生动具体,使读者对事物的特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苏教版《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例如:《荷花》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缝。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把感人的地方写出来。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描写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3)注意心理描写,使文章内容真实具体。

心理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内心想法,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深刻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提示人物的思想变化,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更具体有立体感,也更有感染力,同时也有深化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重视阅读中的诵读——背诵积文句,解读品味语言,感悟写作灵感。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新闻、童话等,课本上的所有的现代文都应该诵读,以此来感受记叙文事件的曲折,议论文的严谨,散文的优美,诗歌的激昂,新闻的庄重,童话的神秘。记得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张翼健说过“朗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嘴、眼、耳、心的综合性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使读者整个身心融于作者创造的美好意境中。

四、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学会仿写、扩写和缩写,续写。

读书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仿写,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因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味悟得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让学生既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重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可以带着表达的需要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技巧,反复吟咏体味,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总结 篇17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校也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在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课外阅读总结 篇18

本学期,根据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我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采取如下做法;

1、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为同学提供阅读资料。

2、每周利用一节课到学校图书管阅览。

3、每星期订立一个阅读的专题。

4、每个月举行读书会,交流读书的体会,介绍读书的方法等。

5、每半学期举办一期读书竞赛,读书手抄、剪贴报、写读后感等评比活动。

6、每个月评一次读书积极分子,以点带面。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

许多作家、名人都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儿时,词语积累多,阅读兴趣大;非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手中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营造读书氛围,我班级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

课外阅读总结 篇19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大语文观”的集中体现,有机地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就课外阅读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绝大数学生对课外书籍充满兴趣,他们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古今中外的风俗人情。但也有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喜欢看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与喜欢读书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切不可用强制武断的方法。

由于所阅读书籍的不同,同样的学生面对不同的读物,他们表现出的兴趣也不一样:往往喜欢读时文的学生比喜欢读名著的学生多,喜欢读青少年刊物的学生比喜欢美文的学生多。而中外名著一直以来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

1、故事梗概法,由老师先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名著的欲望。

2、观看视频法,让学生观看一些名著的影视作品,从而激发学生详细了解名著的欲望。3、资料交流法,可让学生在看名著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名著的资料,然后在班级交流的搜集的材料,从而主动地对名著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良好的开始是阅读课成功的一半。

第一节阅读课的成功开展往往会决定今后阅读课的质量,因而需要充分准备,以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看书,可以事先写一些关于读书的标语,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配一些轻音乐;还可以摆放一些盆景,装点教室。

2、准备好必备的阅读工具。如笔记本、工具书等。

3、做好小组的搭配。阅读能力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有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4、阅读后及时交流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方式很多,如写读后感,开展演讲比赛,名著知识竞猜等。

三、让方法贯穿阅读课的全过程。

开展阅读课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方法的教学一定要贯穿阅读课的全部,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对一些优美的词、句、段可以进行摘抄,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于一些中长篇小说,应教给学生“跳读”的一些技巧,在一些精彩的部分可适当作些停留,仔细研读,作深一层次的思考。这样既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够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髓。

3、将课内阅读分析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习是为了使用,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课内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课外的作品中,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阅读课的教学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总结 篇20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校也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在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课外阅读总结 篇21

《语文课标》对小学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黄毅老师更是提出“每年的阅读量在15万字”的目标要求。切实落实阅读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是我们应十分重视的问题。今学期,我校各年级都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收到一定的效果过,下面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进行读书动员。

学生和家长只有在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在实施阅读计划前,在家长会上重点和家长们进行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指导”的探讨,并请一位家长代表进行亲子阅读的经验介绍。然后在班上开展读书动员大会,通过举例说明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同时,自己也现身说法,给学生讲自己读书的故事。请班中爱读课外书的小朋友,向全班学生演讲他们读书的乐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动员,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1、创设读书环境。

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摆放学生爱读的课外书籍。

走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 “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指导读书方法。

阅读重视从扶到放的指导过程,重点指导学生精读和细读相结合。按月有重点地向学生推荐共同阅读书目,以便于指导阅读与交流。除午间12:20-12:40为自由阅读时间外,每天回家安排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每周还抽一节课为大阅读课,开始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尝试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笔记的具体要求是:每周2篇,每篇包括10个好词,3个好句。

4、推进“亲子阅读”。

是顺利实施的'保障,需要每一位家长都能为这一项活动出一份力。课外读物里的许多词语学生不能理解,要边读边与家长探讨读懂的。像成语故事,学生的感想更多了,其实其中的许多故事他们都是似懂非懂,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事与孩子一起探讨,把难懂的故事再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一次。课题组成员要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单、家访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这一特殊的读书活动,倡导他们尝试亲子阅读,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的一个话题,家长间互相探讨家教读书经。

5、交流读书体会。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会有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许。教师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适时举行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智力竞赛、猜谜语等。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还可布置了一个读书竞赛栏,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把图书的名称填在评比栏里。班级就产生了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增强阅读课外书的劲头。

二、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的前测与后测的比较,结合我们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

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教师须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

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加强课外阅读,是不是说课内的阅读教学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课堂要结合"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在课外求拓展、求提高。

(三)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三、分析及反思。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 。

据调查,以往的课堂教学,96%的教师只满足于课本内容的教学,总觉得学生只要掌握课本内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教学观有了转变,其质量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评价学生从单一的看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情况转向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要素之一就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态度和效果。

(二)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根据本年级的特点,经常阅读课外读物。

(三)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

根据家长的记录和与学生谈话, 98%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其中有50%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超出大纲要求的一倍以上。

(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识别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储存能力和信息提取应用能力。在众多的课外阅读材料中,教师指导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得以提高。

课外阅读总结 篇22

本学期,我的课题在教研组长和各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下,围绕课题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总结如下:

一、活动令阅读课更为充实

有效地利用课时指导学生诵读与阅读经典儿童文学,内容丰富多样,如:文本中的故事,让他们当堂谈感受,再在笔记上写下听后的心得体会,于下一周的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听后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如何做到边读书边思考,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像读前的新书推荐,读中的名著导读都在阅读课中呈现给学生。课上还展评优秀课外阅读记录、举行课外阅读知识大赛、故事大王比赛……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时间虽短暂。却往往令学生期盼并愉悦!

二、活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本学期以来,班级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如:传递感动读书交流,制作读书的展版,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巩固了阅读的成果。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把学生们从电视、无意的游戏前拉过来。用经典故事,中外名著,紧扣学生的心,感染学生心灵,并逐渐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周的班级阅读课有利于指导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书边圈、点、勾、划,抓重点,深入理解。此外要求作“阅读记录本“,已形成制度化。学生的美文摘抄、笔记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维,增强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都十分有利。

三、方法指导让学生们兴趣倍增

有了正确方法,学生读起课外书来,或浏览、或精读、或选读、或记笔记,我们仿佛看到阅读课堂的春天,学生不再深陷题海之中,沐浴着文字的朝阳,尽情地畅海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变色龙》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有目的地阅读中外科普名著,如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越地平线》,贾兰的《爷爷的爷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在个为什么》。学生们读了有关书籍后,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

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确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谈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课外阅读总结 篇23

“美好人生,始于读书”,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图书馆联合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届读书月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由学校读书俱乐部承办,历时一个月,围绕着“阅读”,开展了优秀馆藏图书展览、优秀图书推荐、征文比赛、图书馆数字资源导航服务、朗诵艺术汇演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我校有近千人都参与到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活动方案切实可行

自活动开始策划以来,得到了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制定了主题明确、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活动方案。通过周密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确保了读书月活动深入有序地开展。

二、宣传力度大,影响深远

本届读书月活动积极发动校园社团参与,借助各社团力量和图书馆通告栏、各校园网站及网络社区平台多层次、多途径宣传报道“读书月”活动,使得此次活动辐射面广,影响深远。

三、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本届读书月活动在“美好人生,始于读书”的主题下,

开展了包括优秀馆藏图书展览、征文比赛、图书馆数字资源导航服务、朗诵艺术汇演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意义重大的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届读书月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进一步引导了广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环境,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了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

读书月活动完美落幕了,它倡导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了我校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共建书香校园。

课外阅读总结 篇24

通过一年的阅读训练,不少孩子已经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并通过读书促进了大量识字。根据学期初学校课外阅读计划,我针对本班学生知识水平情况,制定了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经过一学年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二、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指导他们积累的方法。授之以“渔”,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积累语言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作记号法

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等作记号来加深印象,这是很常见、使用简便的方法,做老师的就应该好好地介绍给学生。

2、摘录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帮助。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大量的积累好词好句,用这种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到了小学中年级,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而到了高年级,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写体会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写读后感法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并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通过近一年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课外阅读总结 篇25

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已经初步激发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本学期,我再接再厉,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制定了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人人乐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学期已经初步激发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这学期,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本学期的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为此,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与所学课文有关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等这些童话故事时,就介绍一些有关小动物故事的名字。如:龟兔赛跑,小猴子下山等,先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另外: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组织阅读评比

我先后开展了“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课外阅读小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定时定量,保障阅读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培养而逐渐形成。要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去接触书籍,尝试着去阅读,当渐渐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养成阅读习惯。据研究分析,阅读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或练习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阅读行为方式,它可以经过训练、强化和积累,形成定型化和自动化的反射。阅读习惯在生活中表现为学生在空闲时,或在睡觉前,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自觉地阅读书籍,把阅读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先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定时定量。我的做法是:

1、先从量上明确读书时间,每天阅读半小时;明确读书数量,一天至少一千字。这项要求把它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并检查督促。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时,精简书面作业量,摒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这个作业由家长教师共同配合评价其完成情况。

2、在校内,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利用课间时间,在规定时间里师生自由地阅读书籍,不作摘记,不作内容限制,每人一本书,静静地遨游书海,这样形成一个阅读的氛围。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阅读数量有了最低限度的保障。课外阅读不再是放任自流、可有可无的事。从阅读数量上计算,这样做能达到新课程要求的小学生总阅读量在160万字以上。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练说中由词成句,以便为写话服务。

1、仿照句式进行练习

2、理解词语,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3、理解故事意思,用几句话复述故事内容。

4、用一两句话写读后感。读思结合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五、家校合作,保证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在家长会上,我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说清楚,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并把介绍给学生的适宜其年龄特点的有益书籍打印出来供家长参考,为孩子选阅;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做榜样,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收获;再次要有一定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压力,平时每天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并让家长督促签名,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个学期过去,我班孩子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水平也得到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会慢慢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课外阅读总结 篇26

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工作,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发挥“四个作用”,使读书活动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教导处领导、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齐抓共管读书领导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密切合作的工作局面。在读书活动中深入倡导“大量阅读、自主摘抄”的理念。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根据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及时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校的读书活动便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随后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并在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和体验园地开设了读书活动宣传栏,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活动方案中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读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积极性是学生读好书的关键。我校积极安排有关教师为学生导读,将班级作为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班主任与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的言传身教,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教师读书活动,以阅读丰富教师的内涵、修养,以阅读增加教师的凝聚力、亲和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读书活动,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组织读书活动时提出了“三个放手”,即: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放手让学生参与总结。每年的读书节活动的设置就是来源于学生的启发,在整个活动期间,也做到了完全由学生唱主角。学校在每一届读书节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发挥图书馆的阵地作用。

1、我校图书室藏书多,一直以来有图书管理老师负责,并配备班级小图书管理员协助。我们在每天的午休时间、放学后开放学校图书馆,方便学生借阅图书。图书管理员,一方面负责管理图书,另一方面为前来借阅的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推荐好书,指导借阅合适的书籍。

2、为更好方便学生阅读,我们还在各班下发《推荐阅读书目》,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至少达到了一人一书。好书共欣赏,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各班学生自发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班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3、在“六一”“元旦”等喜庆的节日里,我们号召学生把书作为节日的礼物进行交换,让书成为我们联结友谊的丝带。这些都为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了愉悦氛围,畅游书海,各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每天课间或放学后都有许多同学都没有在教室和校园吵闹玩耍,而是很有次序的在学校阅览室看书。

二、坚持“四个结合”,把读书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

(一)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我校不仅把读书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时也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例如读书朗诵比赛,参与的学生不仅从文字中发现主人翁的精神品格,更能将这种认识以轻松愉悦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早已将“大语文”教学观融入教学实践。读书活动内容,增强了学生动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师生互动,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素质。每学期,我们都有老师上一节课外阅读的专题指导课,利用课堂40分钟为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相结合。

我校围绕以礼仪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目标,把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校一二年级学生的《弟子规》《三字经》诵读,中高年级《古今名人道德故事》的诵读等,都已将书中内容渐渐转变成为全校师生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读书活动中教育学生用这些“守则”约束自己,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我校确定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融读书活动、养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于一体的工作目标。我校投资为各班级制作了班级园地展板,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将展板作为读书活动的主要宣传、交流与展示的舞台,不断更新的内容,时刻带给学生阅读的新鲜感。在富于教育的人文环境中,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吸引了学生读书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形成了“以读辅德,以读辅智”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

(四)读书活动与体验实践教育相结合。

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是我校师生的共识。我们在组织读书活动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体验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通过小制作、小表演、小竞赛、小参观、等,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到本领,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五)读书活动与师生共同成长相结合。

开展读书辅导讲座。开学初,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宣传发动,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参与读书活动的.意义。利用晨会、班会做辅导讲座,以“如何选择好书”、“读书方法指导”、“写作技巧点拨”

“怎样写读书笔记”等为主要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爱上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通过读书辅导讲座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在读书节活动中,我校举办了一次全校性的读书笔记展,教师与学生的演讲比赛等在一次次的展示、竞赛中师生都得到了成长的机会。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我校这两年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

首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自从开展读书以来,同学们的读书热情高涨了,许多同学通过学校的图书馆,有的跑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来阅读,一到休息时间,学生手不离书,一有空就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第二,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午间同学们能静心读书了,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第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涌现了一大批“读书小明星” ;

2、校内古诗、美文诵读竞赛成绩显著;

3、学生的优秀作文、读书竞赛活动在上级评比中获得佳绩;

4、“亲子共读”活动使家校形成合力,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个师生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我校校风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朝阳书香溢满校园。

课外阅读总结 篇27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校也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在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课外阅读总结 篇28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课外阅读总结 篇29

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许多,如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诗歌朗诵会,排演小品、课本剧、调查访问等等,而利用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这种丰富的语文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电视、电视、录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学生们对动画片有浓厚的兴趣,对阅读课外书兴趣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和兴趣,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以下几种办法对低学生非常适用。

1、大力表扬鼓励,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内心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老师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适时表扬鼓励,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在语文课上,那个同学用了一个佳词妙句,哪些同学回答问题词汇丰富,知识面宽,我都大力表扬,并让他们介绍一下经验,请他说说这个词他怎么知道的,那个精彩的小故事是他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说的同学得意洋洋,听的同学充满了羡慕,在不知不觉中,读书的优越感已悄悄在每个孩子心中萌芽了。低年级孩子是最爱模仿的,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效仿那些爱读书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

2、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儿童最爱听童话故事,老师一说讲故事,他们使一个精神抖擞,竖起耳朵,瞪大眼睛,仔细听。每天上课前,我给他们讲一个内容曲折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故事长,需要两三天才能讲完。当学生意犹味尽时,上课铃响了,这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书的名字,学生们急于知道故事的结果,就会自主地去寻找阅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看书看来的小故事,或者借用录音机、广播等多媒体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要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放弃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与书结缘,扑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所以,我们首先在学校班级中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尽快让学生与书交上朋友。

(一)布置教室墙面,贴上一些儿童化的标语。例如: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让书来帮助你吧!今天,你读书了吗?让这些标语时时激励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从学校图书馆借一部分书,老师,同学再捐些书,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角就建成了。

(三)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借阅,交换图书看,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有他喜欢读的书。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人人乐读书,个个有书看的浓郁学习氛围,读书已成了同学们的一件乐事。

三、取得家长的帮助,使学生在家里乐看书。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为了更好地完成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着重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告诉家长,如果你只让自己的孩子读教科书,那他的知识将非常贫乏,不利于他智力的开发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读书,因此“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家长们很支持,但同时也提出疑问。有的家长提出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书好,希望老师指点。我就拿起课本,边讲解边举例,我说课本上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这些课文就是给孩子买书的参照物,因为它们语言规范生动,内容健康向上,而且故事性强,非常适合让我们的孩子阅读。根据我们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以下内容的书:

(1)篇幅较短、内容完整、连续的故事。

(2)知识性儿童读物。

(3)寓言、童话、科幻题材的故事。

(4)简单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

(5)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

(6)适合大声朗读的读物。

(7)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2、除了这些外,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①设立孩子的图书柜,购一批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每月购书1—2册。

②每天陪孩子读一小会书。

③填写好学生阅读情况一览表。

此表为检查学生在家阅读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阅读态度好的,家长可以在表格中画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一般的画“√”,差的打“×”,每周一上交后,老师检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对好的同学提出表扬,给予奖励,对差的同学给予提醒,帮助。

四、做好阅读指导,反馈阅读效果,使阅读和积累知识紧密结合。

1、做好阅读评价。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着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

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方法。低年级孩子爱读童话故事,我就告诉他们,第一遍读童话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童话要了解大意,第三遍读童话要明白道理,第四遍读时,则要动笔做摘抄,把你喜欢的词语和一句话抄在摘录本上。每天坚持摘抄10个词和一句话,并写上日期、篇名,还可以配上彩色的图画。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摘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感兴趣,形式多样活泼一些最好,慢慢地再向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出心得体会这些更高的要求靠拢。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他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以鼓励。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给他们盖上一个红红的大拇指或画上一张甜甜的笑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和期待,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乐此不疲地做下去。也可以让同伴之间互相检查,让同伴评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取长补短。

2、开展竞赛活动,反馈阅读效果。

竞赛活动可以分为书面口头两类。书面的指学生的摘抄笔记本的展览评比,选出优秀的摘抄笔记给予奖励。

口头的指“故事大王比赛”,“好书发布会”活动,“我最喜欢的角色”头饰表演会,或几人合作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等等,形式要活泼有趣,吸引人。

例如“好书发布会”活动,是模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开展的,事先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去做好准备,挑选自己阅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并准备好以下几个问题,这本书的名字、作者、出处是什么?朗诵其中一段最吸引人的情节,给大家介绍主要内容或讲讲你最喜欢的地方。介绍完毕后,下面的同学可以像小记者一样就这本书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还可以与台上的同学共谈感受。这样,台上台下相互交流探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交际的水平。

总之,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与书为友,让书伴学生成长,让书籍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课外阅读总结 篇30

学校课外阅读活动工作总结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是我的一个小小灵感。

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后,照例去教室转一圈,提醒早来学校的孩子不要哄闹。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呆住了。孩子们或三个一群,或两人一组正在读着从家里带来的书本,稚嫩的声音随着手指的徐行,间或齐声,间或重音纠正,使我相当的吃惊。原来,昨天上课的时候提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非常喜欢,不约而同的都从家里带来了历史故事书,这个时候正在上下五千年里探索呢。

看来,阅读活动能否开展,对于班级的质量息息相关。所以,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我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小有成果。

1、预习来自课外。

我任教学生们的语文学科,每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个麻烦——预习。因为学校生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础很差,学习方法参差不齐,预习的质量难以保证。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所以,我的预习作业除了书本上的字词朗读之外,引领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

比如,《三顾茅庐》一课,我的预习作业是找找诸葛亮有哪些丰功伟绩;“三国”里,你最喜欢谁?《人类的“老师”》一文,则是要大家议一议课外书中间的仿生学。第二天上课时,每位同学都把自己收集来的小资料记在便签纸上,贴在黑板的旁边,花花绿绿的“小贴士”记录下了每位孩子的好奇心和对课外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得法于课内,而且得益于课外,何乐而不为呢?

2、图书角的设立。

有一次问孩子:“你们爱读课外书吗?”“爱!”我又问:“最近都买了些什么书啊?”结果这一下,把孩子问傻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家长因为书店远、书籍贵等原因,很少为孩子买课外书,就算买,也是把试卷、作文等放在第一位。为了满足孩子们阅读的需求,我和全班同学办了一个小小图书角。

书籍的来源是我和孩子们的“捐赠”,故事、童话、军事、历史……五花八门。同学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不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图书角里的书架在每天中午几乎都是裸露的。两名图书管理员干劲也是十足,记录本上工工整整,忙起来也是热火朝天。

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买得起图书,但是,自从建立了图书角,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到大量的书。

3、课外阅读,离不开家庭的努力。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不同环境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班常常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支持子女购买书报,为孩子们买书,督促孩子们看书。一段时间以来,我确实发现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位同学在日记里说:上厕所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为可以坐在里面读书。在哈哈一笑之后,我也想,要是孩子能做到如此爱不释手,真不正能体现出他对阅读的喜爱吗?

的确,随着学生在校内阅读的兴致渐浓,家长们反映,家庭阅读也进展的十分顺利。

4、注重积累,注重氛围。

“润物细无声”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推进班级阅读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积累也是密不可分的。

每天,班级里都会有“每日一诗”,班上的孩子都会背诗,每天都有专门的同学负责讲解,领背。虽然每天只有一首,但是日积月累,在我们班上,基础稍差的同学也能背诵80余首。而领会能力较强的同学,一百多首不在话下,连作者和朝代也一清二楚,更涌现出了能自己创作的“小诗人”呢!

5、好书在哪里?

书籍浩如烟海,让学生全部读,显然不可能;让学生有选择地读,该读什么呢?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对于精神领域而言,孩子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就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守不住少儿读物的阵地,就等于把相当一部分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了别人。况且书市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良书刊对孩子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而健康书刊该读哪些呢?

在读书氛围初步养成之后,我发现学生们之间居然可以相互推荐书籍了。在上完《长城和运河》一文之后,班级的图书角里多出了《建筑大观》、《长城的故事》等书,在我还感慨孩子“与时俱进”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手中居然多出了《史记的故事》、《人类未解之谜》等延伸拓展的书籍,不由赞叹道:兴趣真是孩子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呀!

针对知识和书本所具有的延伸拓展性,在推荐孩子们书籍的时候我也有意识的将“推荐书籍”改变为“推荐类型”,给孩子更大的范围,更大的选择空间。孩子们的兴趣更为丰富,书籍种类更加繁多。

6、读书时间要分配。

每天早上学生到校是20分钟的“晨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老师推荐、学生推荐、共诵同学喜欢的诗歌,让孩子们在书香中开启新的一天,与黎明共舞。

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读”,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在这期间,大家一起来探讨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

晚间,结束一天的作业后,我们鼓励家长孩子坐到一起,对一天来的读书作简短的交流,理清思路,共同启发,同时商榷第二天共读的内容。

通过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的开展,我们师生在书海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7、做的还不够。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学生阅读量差距很大,如何以多带少是下学期要改进的。其次、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而本学期发动家长这一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另外、阅读工作的推进,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很有必要将学生开外知识获得的途径继续延伸,社区、家庭、网络等方面和平台还要更加完善的利用起来。

我们都知道,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让人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还有很多书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呢。很多书籍都是由那些很有学问的人写的,很多书也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看这些书,可以学习到这些人的智慧成果。所以读了书的人会显得很有修养,读了书的人能够给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课外阅读总结 篇31

学校课外阅读活动工作总结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是我的一个小小灵感。

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后,照例去教室转一圈,提醒早来学校的孩子不要哄闹。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呆住了。孩子们或三个一群,或两人一组正在读着从家里带来的书本,稚嫩的声音随着手指的徐行,间或齐声,间或重音纠正,使我相当的吃惊。原来,昨天上课的时候提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非常喜欢,不约而同的都从家里带来了历史故事书,这个时候正在上下五千年里探索呢。

看来,阅读活动能否开展,对于班级的质量息息相关。所以,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我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小有成果。

1、预习来自课外。

我任教学生们的语文学科,每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个麻烦——预习。因为学校生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础很差,学习方法参差不齐,预习的质量难以保证。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所以,我的预习作业除了书本上的字词朗读之外,引领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

比如,《三顾茅庐》一课,我的预习作业是找找诸葛亮有哪些丰功伟绩;“三国”里,你最喜欢谁?《人类的“老师”》一文,则是要大家议一议课外书中间的仿生学。第二天上课时,每位同学都把自己收集来的.小资料记在便签纸上,贴在黑板的旁边,花花绿绿的“小贴士”记录下了每位孩子的好奇心和对课外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得法于课内,而且得益于课外,何乐而不为呢?

2、图书角的设立。

有一次问孩子:“你们爱读课外书吗?”“爱!”我又问:“最近都买了些什么书啊?”结果这一下,把孩子问傻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家长因为书店远、书籍贵等原因,很少为孩子买课外书,就算买,也是把试卷、作文等放在第一位。为了满足孩子们阅读的需求,我和全班同学办了一个小小图书角。

书籍的来源是我和孩子们的“捐赠”,故事、童话、军事、历史……五花八门。同学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不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图书角里的书架在每天中午几乎都是裸露的。两名图书管理员干劲也是十足,记录本上工工整整,忙起来也是热火朝天。

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买得起图书,但是,自从建立了图书角,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到大量的书。

3、课外阅读,离不开家庭的努力。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不同环境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班常常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支持子女购买书报,为孩子们买书,督促孩子们看书。一段时间以来,我确实发现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位同学在日记里说:上厕所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为可以坐在里面读书。在哈哈一笑之后,我也想,要是孩子能做到如此爱不释手,真不正能体现出他对阅读的喜爱吗?

的确,随着学生在校内阅读的兴致渐浓,家长们反映,家庭阅读也进展的十分顺利。

4、注重积累,注重氛围。

“润物细无声”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推进班级阅读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积累也是密不可分的。

每天,班级里都会有“每日一诗”,班上的孩子都会背诗,每天都有专门的同学负责讲解,领背。虽然每天只有一首,但是日积月累,在我们班上,基础稍差的同学也能背诵80余首。而领会能力较强的同学,一百多首不在话下,连作者和朝代也一清二楚,更涌现出了能自己创作的“小诗人”呢!

5、好书在哪里?

书籍浩如烟海,让学生全部读,显然不可能;让学生有选择地读,该读什么呢?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对于精神领域而言,孩子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就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守不住少儿读物的阵地,就等于把相当一部分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了别人。况且书市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良书刊对孩子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而健康书刊该读哪些呢?

在读书氛围初步养成之后,我发现学生们之间居然可以相互推荐书籍了。在上完《长城和运河》一文之后,班级的图书角里多出了《建筑大观》、《长城的故事》等书,在我还感慨孩子“与时俱进”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手中居然多出了《史记的故事》、《人类未解之谜》等延伸拓展的书籍,不由赞叹道:兴趣真是孩子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呀!

针对知识和书本所具有的延伸拓展性,在推荐孩子们书籍的时候我也有意识的将“推荐书籍”改变为“推荐类型”,给孩子更大的范围,更大的选择空间。孩子们的兴趣更为丰富,书籍种类更加繁多。

6、读书时间要分配。

每天早上学生到校是20分钟的“晨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老师推荐、学生推荐、共诵同学喜欢的诗歌,让孩子们在书香中开启新的一天,与黎明共舞。

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读”,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在这期间,大家一起来探讨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

晚间,结束一天的作业后,我们鼓励家长孩子坐到一起,对一天来的读书作简短的交流,理清思路,共同启发,同时商榷第二天共读的内容。

通过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的开展,我们师生在书海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7、做的还不够。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学生阅读量差距很大,如何以多带少是下学期要改进的。其次、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而本学期发动家长这一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另外、阅读工作的推进,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很有必要将学生开外知识获得的途径继续延伸,社区、家庭、网络等方面和平台还要更加完善的利用起来。

我们都知道,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让人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还有很多书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呢。很多书籍都是由那些很有学问的人写的,很多书也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看这些书,可以学习到这些人的智慧成果。所以读了书的人会显得很有修养,读了书的人能够给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课外阅读总结 篇3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外学期了,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期中举行了一次班级读书演讲比赛、11月份"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

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力求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外阅读总结 篇33

少年儿童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成了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我校图书室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充分利用自己的环境和馆藏资源优势,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在学校形成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良好风气。每一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今年我校开展“让书香飘校园”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师生的读书意识。

一、全校宣传,让书本走进孩子的生活

从4月18日开始,我校启动了维持一周“读书活动周”的活动,并且利用集体朝会,学校广播以及校园宣传栏对活动进行了大力的宣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过程中各班的班主任老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纷纷利用班级图书角作为阵地对活动进行宣传。

二、大家参与,活动丰富多彩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

1、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我们把集体朝会的主题确定为读书活动内容,由我校老师作《至乐无如读书》的国旗下讲话,从而号召全校同学都来读好书。

2、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布置了以“书海无涯”为主题的宣传栏目。向全校学生发布了“向大家征集好书名”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推荐了大量好书名。根据推荐,图书室新添置了186本图书,有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者丛书系列、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国际大奖小说·爱戴本系列等十二大系列丛书。在宣传栏中,我们张贴了新购图书的宣传画,以及新购图书的推荐目录。之后在我校的林荫道布置了以“书香飘校园”为主题的新书展场,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学校新购入的186本图书,并且安排每个年级轮流来观看。活动受到了很好的反响,同学们看到购买了自己推荐到好书,都欢呼雀跃。

3、与此同时各班掀起了读书高潮,开展了班级读书竞赛、读书演讲、还撰写了读后感。图书室收到了来自班级和个人的大量读后感,共计111篇。同学们不仅认真撰写读后感,还精心设计页面,插入了许多优美的图片,用心来感受书带来的乐趣。如六.一班的江航林同学读《藏在书中的遗嘱》感慨道:一本书甚至一句话,就可以让一个人从人生的低谷从新振作,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财富吗?从现在开始认真的对待每一句话,每一本书吧!是啊,读书日的活动目的就是在于让孩子们爱书、藏书、读书,我们就是应该时时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学生走入书的殿堂。

4、家庭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读书日”活动同样走入了家庭。各班开展了在家庭中“和父母同享一本好书”的活动。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收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家长和孩子们在反馈信息表中提出了他们共看的好书名、孩子的话、父母的话。比如五.一班的潘音吉同学与家长共看了《爱的教育》,她体会到书中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发出了我们爱自己、爱身边所有的人吧!她的父母说:爱是人间永远的话题,应该学会爱和学会感受被爱都是人生的重要课程,家长要放下家长的架子耐心地说和教育孩子,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在学校林荫艺术长廊开展了读后感展览,让孩子们欣赏同学们的读书感受。

5、读书是非常有好处的,读书就是与名人对话、与名人交谈、向名人学习,读书可以明智、可以获得生活工作必要的信息和方法、可以走生活工作捷径之路,事半功倍;当生活中有困难时,读书可以获得解决的办法;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读书可以给你指点迷津。读书可以使人高兴无比,读书也可以使人痛哭流涕,读书可以让人凝神思索,读书也可以让人谈笑风生,读书可以让人总结经验规律,读书也可以让人反思自己。

课外阅读总结 篇34

本学期,根据期初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我备课组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 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二、 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我们还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以班为单位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

三、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还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 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3) 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课外阅读总结 篇35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并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激发师生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一直坚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提升自我,丰富内涵,指导工作;让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营造清风缕缕满园书香的氛围。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读书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为提高办学品质,打造“书香校园”,让孩子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学校自20xx年9月成立了“晨诵、午读、暮省”工作室。由教务主任郑琼老师负责。

晨诵怡情,午读明理,暮省励志。活动伊始,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计划和措施,并由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和学生同读,加强学习。本学期各教研组教师读了学校的规定书目《解密高效课堂》《探究高效课堂密码》,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交到各教研组,高效课堂读书体会、感受

累计达100余篇。

三、营造氛围

学校利用展板、班级园地、红领巾广播站等,营造了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书香家长”、举办“校园文化墙知识竞赛”、“青年教师诵诗”比赛等活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家家书香”活动,5月1日劳动节举行了“教师给学生赠诗”活动等,语文教师还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主阵地,开展演讲交流、古诗诵读、课文故事演说、课本剧等。学生分别谈到了开展活动以来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是怎样带动父母阅读的.实际行动。学生间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开展征文比赛,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征文比赛:如《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开放学校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教学楼一楼大厅图书开架自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2、办好班级图书角:以学生自带为主,毕业班捐赠为辅,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借阅的图书,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都有一个“小小图书角”。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从绿地到一石一草,从校园主体墙到走廊楼道,无不传递着大量的阅读信息,传承文化。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举行各类阅读之星评比。上好每天的晨诵、午读,以保证学生“会读”。办好校刊,每月一期,发表教师和学生的优秀文章,鼓励师生阅读,体现阅读成果。

四、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暮省、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小博士”的评选。

3、全校活动:在学校内开展晨诵、午读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书香班级”、“学校书香家庭”等的评选。

五、家校携手,家长与孩子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

老师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活动。各年级组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家长每天同孩子一同读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起到了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从而,不仅让孩子的小手牵着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同时营造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氛围。

以上是我校开展的“好书伴我快乐成长”读书活动的工作回顾。学生与书相伴一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爱祖国、有追求,讲文明,有毅力,善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人。我想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抓好读书活动,让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大更香甜的硕果。

课外阅读总结 篇36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教材〔20xx〕2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更好地发展,我校严格按照文件通知要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自纠,重点对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进行了整顿,严禁教师及学生购买非法、盗印、盗版书籍和宗教读物,坚决杜绝非法、盗印、盗版书籍和宗教读物在校园的传播。努力推进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保证排查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有序开展,有计划进行,我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教导处主任

班主任

二、全面自查,精准推进

领导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学校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和阅览室进行了细致排查,通过检查,发现:

1、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均无购买非法、盗印、盗版中学生读物和宗教读物,无使用课外教材现象。学校使用的书籍均出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荐用书。

2、提高认识,为了减轻家长负担,我校没有私自向学生推广征订其他的中学生教材和教辅材料现象。

3、无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课外读物。

4、无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课外读物。

5、无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课外读物。

6、无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课外读物。

7、无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无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课外读物。

8、无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无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课外读物。

9、无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无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课外读物。

10、无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无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的课外读物。无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课外读物。

11、无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课外读物。

12、无存在科学性错误的课外读物。

13、无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课外读物。

14、无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课外读物。

三、积极整改,常态管理

1、强化宣传,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主权的重要意义和法规知识,提高师生抵制盗版工具书和其他盗版制品的自觉性。

2、狠抓落实,进行全面清查。先在园内进行自查,严禁买非法、盗印、盗版各种书籍和宗教读物在校园的传播。严把“入口关”。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的原则,严格把关新入校的各类课外读物,对学校现存的课外读物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电子化管理。

3、规范收费行为,禁止个人书商进入校园推销教辅材料。采购图书或公益机构进行图书捐赠时,明确受捐赠读物的把关要求,不能为了数量丢了质量。

4、学校采取不同形式对广大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引导家长在朋友圈、班级群分享学生在家阅读的小心得、好习惯,带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营造良好的课外读物使用氛围,使课外读物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成长,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好帮手。

今后我校将继续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推荐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课外读物,确保进入校园的课3外读物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要。不断规范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的使用,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外阅读总结 篇37

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许多,如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诗歌朗诵会,排演小品、课本剧、调查访问等等,而利用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这种丰富的语文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电视、电视、录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学生们对动画片有浓厚的兴趣,对阅读课外书兴趣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和兴趣,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以下几种办法对低学生非常适用。

1、大力表扬鼓励,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内心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老师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适时表扬鼓励,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在语文课上,那个同学用了一个佳词妙句,哪些同学回答问题词汇丰富,知识面宽,我都大力表扬,并让他们介绍一下经验,请他说说这个词他怎么知道的,那个精彩的小故事是他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说的同学得意洋洋,听的同学充满了羡慕,在不知不觉中,读书的优越感已悄悄在每个孩子心中萌芽了。低年级孩子是最爱模仿的,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效仿那些爱读书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

2、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儿童最爱听童话故事,老师一说讲故事,他们使一个精神抖擞,竖起耳朵,瞪大眼睛,仔细听。每天上课前,我给他们讲一个内容曲折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故事长,需要两三天才能讲完。当学生意犹味尽时,上课铃响了,这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书的名字,学生们急于知道故事的结果,就会自主地去寻找阅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看书看来的小故事,或者借用录音机、广播等多媒体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要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放弃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与书结缘,扑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所以,我们首先在学校班级中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尽快让学生与书交上朋友。

(一)布置教室墙面,贴上一些儿童化的标语。例如: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让书来帮助你吧!今天,你读书了吗?让这些标语时时激励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从学校图书馆借一部分书,老师,同学再捐些书,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角就建成了。

(三)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借阅,交换图书看,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有他喜欢读的书。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人人乐读书,个个有书看的浓郁学习氛围,读书已成了同学们的一件乐事。

三、取得家长的帮助,使学生在家里乐看书。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为了更好地完成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着重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告诉家长,如果你只让自己的孩子读教科书,那他的知识将非常贫乏,不利于他智力的开发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读书,因此“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家长们很支持,但同时也提出疑问。有的家长提出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书好,希望老师指点。我就拿起课本,边讲解边举例,我说课本上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这些课文就是给孩子买书的参照物,因为它们语言规范生动,内容健康向上,而且故事性强,非常适合让我们的孩子阅读。根据我们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以下内容的书:

(1)篇幅较短、内容完整、连续的故事。

(2)知识性儿童读物。

(3)寓言、童话、科幻题材的故事。

(4)简单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

(5)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

(6)适合大声朗读的读物。

(7)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2、除了这些外,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①设立孩子的图书柜,购一批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每月购书1—2册。

②每天陪孩子读一小会书。

③填写好学生阅读情况一览表。

此表为检查学生在家阅读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阅读态度好的,家长可以在表格中画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一般的画“√”,差的打“×”,每周一上交后,老师检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对好的同学提出表扬,给予奖励,对差的同学给予提醒,帮助。

四、做好阅读指导,反馈阅读效果,使阅读和积累知识紧密结合。

1、做好阅读评价。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着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

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方法。低年级孩子爱读童话故事,我就告诉他们,第一遍读童话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童话要了解大意,第三遍读童话要明白道理,第四遍读时,则要动笔做摘抄,把你喜欢的词语和一句话抄在摘录本上。每天坚持摘抄10个词和一句话,并写上日期、篇名,还可以配上彩色的图画。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摘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感兴趣,形式多样活泼一些最好,慢慢地再向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出心得体会这些更高的要求靠拢。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他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以鼓励。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给他们盖上一个红红的大拇指或画上一张甜甜的笑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和期待,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乐此不疲地做下去。也可以让同伴之间互相检查,让同伴评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取长补短。

2、开展竞赛活动,反馈阅读效果。

竞赛活动可以分为书面口头两类。书面的指学生的摘抄笔记本的展览评比,选出优秀的摘抄笔记给予奖励。

口头的指“故事大王比赛”,“好书发布会”活动,“我最喜欢的角色”头饰表演会,或几人合作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等等,形式要活泼有趣,吸引人。

例如“好书发布会”活动,是模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开展的,事先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去做好准备,挑选自己阅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并准备好以下几个问题,这本书的名字、作者、出处是什么?朗诵其中一段最吸引人的情节,给大家介绍主要内容或讲讲你最喜欢的地方。介绍完毕后,下面的同学可以像小记者一样就这本书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还可以与台上的同学共谈感受。这样,台上台下相互交流探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交际的水平。

总之,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与书为友,让书伴学生成长,让书籍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课外阅读总结 篇38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阅读,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并针对我校六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特点。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的通知,并组织开展学生“捐一本,鉴于六年级四班学生的阅读现状各种特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能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通知精神要求,积极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推荐购买阅读草原弯曲》等四本书的同时,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我们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或年级组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通过以上四方面积极努力探索,几个月的时间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实现了预定目标。

为了让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从根本上去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认为教师也要有榜样和模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本人要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与其他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共享读书的乐趣。

2、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与量,并敢于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3、在交流中,继续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明辨我们希望每位老师积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读万卷书,鉴万千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田。

课外阅读总结 篇39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课外阅读总结 篇40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课外阅读总结 篇41

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已经初步激发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本学期,我再接再厉,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制定了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人人乐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学期已经初步激发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这学期,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本学期的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为此,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与所学课文有关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等这些童话故事时,就介绍一些有关小动物故事的名字。如:龟兔赛跑,小猴子下山等,先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另外: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组织阅读评比

我先后开展了“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课外阅读小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定时定量,保障阅读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培养而逐渐形成。要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去接触书籍,尝试着去阅读,当渐渐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养成阅读习惯。据研究分析,阅读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或练习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阅读行为方式,它可以经过训练、强化和积累,形成定型化和自动化的反射。阅读习惯在生活中表现为学生在空闲时,或在睡觉前,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自觉地阅读书籍,把阅读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先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定时定量。我的做法是:

1、先从量上明确读书时间,每天阅读半小时;明确读书数量,一天至少一千字。这项要求把它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并检查督促。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时,精简书面作业量,摒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这个作业由家长教师共同配合评价其完成情况。

2、在校内,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利用课间时间,在规定时间里师生自由地阅读书籍,不作摘记,不作内容限制,每人一本书,静静地遨游书海,这样形成一个阅读的氛围。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阅读数量有了最低限度的保障。课外阅读不再是放任自流、可有可无的事。从阅读数量上计算,这样做能达到新课程要求的小学生总阅读量在160万字以上。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练说中由词成句,以便为写话服务。

1、仿照句式进行练习。

2、理解词语,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3、理解故事意思,用几句话复述故事内容。

4、用一两句话写读后感。读思结合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五、家校合作,保证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在家长会上,我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说清楚,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并把介绍给学生的适宜其年龄特点的有益书籍打印出来供家长参考,为孩子选阅;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做榜样,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收获;再次要有一定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压力,平时每天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并让家长督促签名,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个学期过去,我班孩子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水平也得到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会慢慢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课外阅读总结 篇42

经典就是永恒,不管怎么变化,经典的东西里面都蕴藏着人生的体悟,智慧的源泉。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文雅举止、才华风貌、大方谈吐,都与自身的修养、学识有关。而让学生从小背诵古诗词,天天“诗不绝口”,腹中定是诗书充塞。谈吐中经常引名言佳句,久而久之,都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了艺术修养和美学趣味。

我校多年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古诗文的背诵与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传承悠久灿烂的文化,为把创建书香校园的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一年级入学之后,我校就为各班准备了《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各班在教导处的监督下,利用周会课时间,检查了学生古诗词背诵的情况,在这次活动中,大多数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使这次诵读古诗活动成功举行,圆满结束,为打造“书香班级”开创了良好的开端。现将一些做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每天朗读,定时背诵。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班规定了专门的诵读时间,即每天早读十分钟,先拼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带上感情诵读,每周一、二、三早上读熟一首,利用周三无作业日背诵下来,由家长检查并签字,周四和周五早上再读熟一首,利用礼拜天背诵,家长检查签字,这样学生一个星期可以轻轻松松背诵两首古诗,不会成为负担。入学以来,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

二、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背古诗落到实处,班级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古诗大比拼,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比一比一分钟内,谁背诵的古诗最多,小组内进行经典诗文接龙比赛。如老师先说《春晓》,另一个接作者,朝代,再一个接着一个说诗句,或者一个出“床前明月光”,另一个就往下接。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对我国诗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成绩可喜,任重道远。

从这次抽测背诵情况来看,全体学生能态度认真,充满自信的展示自己,能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本班55名学生,共计背诵古诗24首,学生全员参与,达标率百分之百。由此可以看出开学以来,孩子们每天坚持背诵古诗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的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有组织、有检查地诵读、熟背中华古诗文,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因此这项工作我们将会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课外阅读总结 篇43

一、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

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

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二、具体措施: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目前是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初步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初步方法。

上学期: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喜欢上阅读

1、利用每星期的课外阅的课给孩子们选择绘本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成故事给他们听;

2、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向家长宣传动员提高家长的认识;

3、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

4、开展拼读小比赛在学习拼音以后教师可设计有趣的情景让孩子拼读在拼读中加强认字的意识;

5、在这学期初步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

下学期:

1、在本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每个学生买同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书除此之外可以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让他们自主阅读;

3、开展小交流会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4、开展小故事会评比"故事大王";

5、开始写配图日记;

6、期末进行小结评比读书之星。

培养学生:

1、喜欢阅读

2、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读陌生的词句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

6、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字数开始不具体做规定

7、阅读速度每分钟50至60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以下书目《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小学生日记起步》等

总之

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并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通过近一年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

各班老师为了呵护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课外阅读总结 篇44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积极响应学校创建“书香校园”、争创“书香班级”的号召,开展了长期、系统的读书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我们努力下,在“大阅读”这块热土上,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确保阅读书籍来源

有书才能阅读,无书阅读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单一渠道找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学生开学的第二周,我们就在年级范围内号召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节约下来买书,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此外,发动学生每人捐几本书,充实班级图书角。同时在每班选出负责任的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读。

二、营造浓浓读书氛围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读书环境,我们对教室门口的图书角进行了精心美化,使全班同学捐献的书有了“温馨的家”,同学们取书看书也更加方便了。我们时刻牢记班级的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并互相监督有否践行学期初的承诺:让书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年级的同学一有时间就读书!做到了手中捧的是书,课间谈的是书,心中时刻想到的也是书。真正让班级中的书香伴随孩子们成长。

1、教师在学期中推荐三本学生必读书籍:《水浒传》、《伊索寓言》、《昆虫记》。平时老师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规定时间规定页数让学生完成了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精心制作了阅读记录表和阅读反馈表,在表格上体现阅读的积累和反馈(附表1表2)。每周上交一张。

2、假期中的阅读也很重要,所以假期推荐了《夏洛的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本书,并在假期中做好记录。记录的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丰富的感受,所以假期要求每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三、开展特色读书活动

1、开学初,以自主阅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背诵、积累。

2、学生阅读水平随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提升,逐步引导学生读指定的'书本、故事等,并适当推荐经典读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的读书计划,让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能为孩子购买适合孩子读的书,在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督促孩子每天在家不少于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3、每天讲一个成语故事,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在早读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帮助孩子们积累更丰富的文学材料。

4、经常进行读书汇报课展示,指导帮助孩子在校在家的读书情况。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写读书感受。

5、班级设立图书橱,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

7、在六月份,开展“好书推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尽展自己的阅读风采。

四、交流读书所感所思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读的书中的故事,形式不限,可以只讲其中的一个精彩人物或一个好玩的情节,也可以背自己积累的优美的词句,让同学们吐露自己阅读的所感所思。

五、评选“读书小明星”

1、在读书交流会上有出色表现的。

2、一学期阅读适合本人阅读水平的书籍5本以上的。针对以上要求两条要求都达到的学生共有11人,这些同学被评为班级“读书小明星”。

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读书流于形式,只是读不去思考,造成读后就忘的现象,读书不仔细,只是看热闹,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很少。

2、读书没有掌握方法,读得慢,不会默读,造成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读书任务,读书效果不佳。

3、教师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坚持每天进行检查交流,最后在期末复习阶段,只是每天进行布置,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和有效的监督方法,造成学造成学生有偷懒现象,完成效果不好。

有书就有希望,读书就有快乐。为了提升师生的底蕴,让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不断对生活、学习产生新的追求目标,我们会继续坚持读书,充实自己。

课外阅读总结 篇45

阅读,能够为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可以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感、深刻的思维;阅读,能使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活,并重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阅读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犹太人时刻不忘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庄子《逍遥游》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好语文必须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积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几年前的一次对我校的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的课外练习和一些无意义的活动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怕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严重不够、语文积淀浅薄,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于是,僵化的教学程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大语文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甚至生活,无不需要接触和运用语言,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必须激发与培养广大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前,在不断要求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时,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研究。

2.实践意义:全面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记日记的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2.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机的心理因素,调查出各种不良动机的严重程度。

2.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真

课外阅读总结 篇46

一、优点

从前半学期的课外阅读情况来看,由于各位班主任的重视,各班的阅读情况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能组织学生按时阅读,在规定的阅读时间里,学生手中都有读物,时间利用较好,纪律好,较专心;

2、学生能主动到图书室借书;特别是46年级学生借书情况较踊跃,还书较快,说明读的较多。四年级班主任亲自给学生每人挑选了一本书。

这些都看出班主任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也看出学生逐渐爱读书了。

每月最后一周的读书时间,规定各班召开读书汇报会,通过检查,16年级都能按时召开,特别是本月的读书汇报会,通过检查看到,各班都按时召开了。从具体情况来看,四、五年级准备的较充分,都有具体的要求,能按计划提前布置学生准备材料,在会上人人都有稿件,发言的学生较多。学生都从要求的内容来写读书汇报材料。在活动中,三、四、五、六年级都有标题,高年级在黑板上出示了汇报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了汇报的目的性。

二、存在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改正的措施

从阅读的情况来看,有的地方还需要我们进行指导:

1、学生所选择读的书,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及你们班读书计划进行来读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指导他们正确选择书目。

2、在读书方法上还应给予学生以指导,如,读书笔记的写法,有的学生不会写,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有的学生无目的照抄原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选择摘抄有用的东西;有的不会概括主要内容,不会感悟,总结不出来读后得到的教训、道理,更不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

3、读书时间的安排上也应给予指导。如,在校利用什么时间来读,读多少;在家利用什么时间读,读多少,应指导学生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的读书,使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4、从各班上交的'稿件看,有的格式不正确,有的书写十分不认真,错字、病句太多,内容不具体,无书名,不知道谁哪个学生写的。读书汇报会的材料的准备,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提前布置,提出具体的要求,严格要求,稿件要规范。要有书目名,文章的出处,层次性要强,格式按照读后感的写法来写。

5、学生的书写有的不够规范。格式设计缺少指导,没有统一要求。积累的词一行写几个,句子怎样抄写,都应有统一的要求。

6、有的学生字数少。一页空了半页,如果感悟写不出来,抄写词语或句子进行积累,也不能浪费本子。

7、召开读书汇报会形式,可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如,故事会、演讲会、交流读书体会收获、交流读书方法等。

8、召开时,要创造氛围,教师要对本次汇报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汇报时,要求学生要学会表达和倾听,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从文章的组织,语言的提炼,感悟程度方面上进行评价。

课外阅读总结 篇47

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已经初步激发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本学期,我再接再厉,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制定了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人人乐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学期已经初步激发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这学期,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本学期的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为此,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与所学课文有关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等这些童话故事时,就介绍一些有关小动物故事的名字。如:龟兔赛跑,小猴子下山等,先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另外: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组织阅读评比

我先后开展了“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课外阅读小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定时定量,保障阅读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培养而逐渐形成。要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去接触书籍,尝试着去阅读,当渐渐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养成阅读习惯。据研究分析,阅读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或练习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阅读行为方式,它可以经过训练、强化和积累,形成定型化和自动化的反射。阅读习惯在生活中表现为学生在空闲时,或在睡觉前,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自觉地阅读书籍,把阅读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先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定时定量。我的做法是:

1、先从量上明确读书时间,每天阅读半小时;明确读书数量,一天至少一千字。这项要求把它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并检查督促。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时,精简书面作业量,摒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这个作业由家长教师共同配合评价其完成情况。

2、在校内,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利用课间时间,在规定时间里师生自由地阅读书籍,不作摘记,不作内容限制,每人一本书,静静地遨游书海,这样形成一个阅读的氛围。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阅读数量有了最低限度的保障。课外阅读不再是放任自流、可有可无的事。从阅读数量上计算,这样做能达到新课程要求的小学生总阅读量在160万字以上。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练说中由词成句,以便为写话服务。

1、仿照句式进行练习

2、理解词语,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3、理解故事意思,用几句话复述故事内容。

4、用一两句话写读后感。读思结合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五、家校合作,保证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在家长会上,我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说清楚,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并把介绍给学生的适宜其年龄特点的有益书籍打印出来供家长参考,为孩子选阅;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做榜样,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收获;再次要有一定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压力,平时每天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并让家长督促签名,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个学期过去,我班孩子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水平也得到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会慢慢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课外阅读总结 篇4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对每个人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为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积极阅读、提高兴趣。

为了抓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是家长不注重阅读,很少帮孩子购买课外书籍。

(二)、是辅导时间少。基于这些,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大胆引领学生抛开传统思想,去触摸阅读的大门,拓宽阅读的范围。可以向其推荐作家所写的相关书籍,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

2、找兴趣、任其读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采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翰的书海,但是如果以为开展兴趣活动就等同于摘抄,在书中看画练习,写读后感就是钻牛角尖了。

二、营造氛围、弥漫书香。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可见,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

我倡导学生让班级的图书角的书籍丰富起来,是我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班的图书。经常开展了“我为班级赠一书”的活动,倡议全班学生共同捐书。

三、有效指导、愉悦阅读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我们还应该适时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1、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比如:每学期要读哪几本书,列出书单。

2、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3、保证阅读质量。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读书。

四、互动交流、展示风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说话训练,提升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班每天要开展课前说话训练活动。如:口语说话训练,猜谜语、说词语或讲故事;“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们要求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倾听的同时,也必须认真记下学到的好词佳句或学到的写作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还可以在说话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把课外阅读积累融入才艺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把成果共享,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课外阅读总结 篇4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确实阅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不仅能够拓宽人的视野,还能够提升人的素养。在这个信息腾飞的时代各种好看的电视节目,各种好玩的游戏正占据着孩子们的大脑,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已把书本看的不重要了。通过本学期阅读知道课的逐步推行,我们班的课外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不再把他们的课外书当做摆设了,课余的时间他们还会主动要求看书,真是令人高兴。总体说来,这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整合班级资源

在农村小学阅读资源匮乏,加上低年级孩子适宜看拼音读物,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又有限,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拥有的书籍交到我这里进行登记,再通过借阅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学生们将自己喜欢的书借到后,我发现有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能够捧起书自己去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我并不责怪他们,毕竟只是初次以正式的形式接触阅读。但在收集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书籍除了一些童话跟故事书外,较多的是一些《作文起步》跟《日记起步》等,也许是家长考虑到孩子学习的原因吧,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面太窄,学到的是一些陈旧的知识,没有提供一些较新的信息,一些有好评的书家长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购买。

二、利用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阅读指导课的开设真正的将阅读落实到了实处,阅读也不再是说说的事了。我本学期阅读指导课所上的材料是学校统一购买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上所讲道德都是些历史上出现一些美德故事,故事的形式大都一样只是内容不同,我通过对前几个故事来指导学生去阅读,再结合童心读书记录卡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看一本书,如何积累一些有用信息。这本书我大概带学生看了五六个故事,之后的一些内容在阅读指导课上让他们自己去看,从童心读书记录卡中反映出我班有一大部分被孩子还是认真看的,但由于这学期过于匆忙没有去检验效果如何。如果下学期能制定一套检验阅读效果的方案更好,让孩子们回顾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阅读落到实处,不能像我这样草草收场。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爱上阅读

1、开设班级读书会。

听说一小的老师要给我班同学上一堂《唐诗》的阅读指导课,我异常兴奋,这到底是一堂怎样的课呢?我很期待,一本厚厚的书如何教孩子,听到课后我茅塞顿开,原来诗不用一首一首的教,要教就教给他们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利用这有利的时机,让我们班的孩子利用这借来的`资源好好背背唐诗,再通过一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竞争,通过紧张的较量我班张冬雨同学一口气背出了27首,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背出那么多首其实这挺难的。当我看到那些优胜选手上台领奖时那高兴劲,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其实只要给他一些小小的鼓励,他们会觉得是无限的光荣。现在在我的脑海中还回荡着班上同学在底下数:“一首、二首、三首、四首……”的声音,我相信在那一刻他们每个人都是快乐的。

2、师生共读。

这学期我将晨会课的十分钟用于阅读,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秦文君写的《小香菇前传》,这是一个系列丛书。这是一个美丽而温馨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香咕天真、纯美的童年世界,了解她实实在在的生活;去分享她的快乐和烦恼,感受她对亲情、友情的态度和给予别人的温暖和真诚。这是编辑推荐的理由。书的内容很适合二年级的孩子阅读,但只有两套,怎样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呢?于是我就以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介绍书中的人物级人物关系时,孩子们就被它吸引了,虽然我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是无法把这5本书读完,但我知道孩子们感兴趣就意味着我将它们引入了阅读这条道路。在学期末由于忙于期末复习,我将《小香菇》搁置起来了。当有一天一个家长来问我哪里能买到《小香菇前传》时,我就知道孩子们爱上了这本书。在暑假来临时我看到吴老师跟檀老师借这套书时,我知道老师的推荐在孩子心中所占的位子有多重要。

3、尝试绘本教学。

绘本我们的孩子接触很少,在南京回来之后学校要求我们上一节汇报课,其实相伴名师的风格学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当我听到窦桂梅老师上的那节《我的爸爸叫焦尼》时,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一本书里只有那就幅图外加一些句子,但她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绘本的阅读要让孩子学会在图中找出作者的思想所在,在句子中读到告诉我们的道理。他并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图画书,它所含的意蕴深远,那就要靠读的人去品。于是我选择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绘本来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虽然效果一般,但我踏出了这一步,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经过这学期的摸索,虽然阅读指导还只处在初期,但经过我们的实践验证,我相信我们的阅读指导回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课外阅读总结 篇5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确实阅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不仅能够拓宽人的视野,还能够提升人的素养。在这个信息腾飞的时代各种好看的电视节目,各种好玩的游戏正占据着孩子们的大脑,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已把书本看的不重要了。通过本学期阅读知道课的逐步推行,我们班的课外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不再把他们的课外书当做摆设了,课余的时间他们还会主动要求看书,真是令人高兴。总体说来,这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整合班级资源

在农村小学阅读资源匮乏,加上低年级孩子适宜看拼音读物,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又有限,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拥有的书籍交到我这里进行登记,再通过借阅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学生们将自己喜欢的书借到后,我发现有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能够捧起书自己去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我并不责怪他们,毕竟只是初次以正式的形式接触阅读。但在收集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书籍除了一些童话跟故事书外,较多的.是一些《作文起步》跟《日记起步》等,也许是家长考虑到孩子学习的原因吧,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面太窄,学到的是一些陈旧的知识,没有提供一些较新的信息,一些有好评的书家长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购买。

二、利用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阅读指导课的开设真正的将阅读落实到了实处,阅读也不再是说说的事了。我本学期阅读指导课所上的材料是学校统一购买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上所讲道德都是些历史上出现一些美德故事,故事的形式大都一样只是内容不同,我通过对前几个故事来指导学生去阅读,再结合童心读书记录卡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看一本书,如何积累一些有用信息。这本书我大概带学生看了五六个故事,之后的一些内容在阅读指导课上让他们自己去看,从童心读书记录卡中反映出我班有一大部分被孩子还是认真看的,但由于这学期过于匆忙没有去检验效果如何。如果下学期能制定一套检验阅读效果的方案更好,让孩子们回顾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阅读落到实处,不能像我这样草草收场。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爱上阅读

1、开设班级读书会。

听说一小的老师要给我班同学上一堂《唐诗》的阅读指导课,我异常兴奋,这到底是一堂怎样的课呢?我很期待,一本厚厚的书如何教孩子,听到课后我茅塞顿开,原来诗不用一首一首的教,要教就教给他们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利用这有利的时机,让我们班的孩子利用这借来的资源好好背背唐诗,再通过一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竞争,通过紧张的较量我班张冬雨同学一口气背出了27首,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背出那么多首其实这挺难的。当我看到那些优胜选手上台领奖时那高兴劲,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其实只要给他一些小小的鼓励,他们会觉得是无限的光荣。现在在我的脑海中还回荡着班上同学在底下数:“一首、二首、三首、四首……”的声音,我相信在那一刻他们每个人都是快乐的。

2、师生共读。

这学期我将晨会课的十分钟用于阅读,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秦文君写的《小香菇前传》,这是一个系列丛书。这是一个美丽而温馨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香咕天真、纯美的童年世界,了解她实实在在的生活;去分享她的快乐和烦恼,感受她对亲情、友情的态度和给予别人的温暖和真诚。这是编辑推荐的理由。书的内容很适合二年级的孩子阅读,但只有两套,怎样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呢?于是我就以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介绍书中的人物级人物关系时,孩子们就被它吸引了,虽然我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是无法把这5本书读完,但我知道孩子们感兴趣就意味着我将它们引入了阅读这条道路。在学期末由于忙于期末复习,我将《小香菇》搁置起来了。当有一天一个家长来问我哪里能买到《小香菇前传》时,我就知道孩子们爱上了这本书。在暑假来临时我看到吴老师跟檀老师借这套书时,我知道老师的推荐在孩子心中所占的位子有多重要。

3、尝试绘本教学。

绘本我们的孩子接触很少,在南京回来之后学校要求我们上一节汇报课,其实相伴名师的风格学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当我听到窦桂梅老师上的那节《我的爸爸叫焦尼》时,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一本书里只有那就幅图外加一些句子,但她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绘本的阅读要让孩子学会在图中找出作者的思想所在,在句子中读到告诉我们的道理。他并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图画书,它所含的意蕴深远,那就要靠读的人去品。于是我选择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绘本来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虽然效果一般,但我踏出了这一步,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经过这学期的摸索,虽然阅读指导还只处在初期,但经过我们的实践验证,我相信我们的阅读指导回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课外阅读总结 篇51

作为老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虽然有家长的不配合,更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是我们都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尽管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教育、反复训练巩固,滴水穿石是习惯行成的关键。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重视阅读兴趣培养,就一定会让孩子们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一要重视阅读兴趣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离不开课内的指导的,我开展了评比与展示阅读笔记;展评手抄报;讲评优秀作文;讲故事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可能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二是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我认为读书的方法主要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首先,要求学生读书时要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想,遇到生字生词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其次,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片断。还要向学生介绍读书的顺序,拿到一本书应该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那些精读,那些略读等等。

三是榜样促进习惯的养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说得好:“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这个点灯人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带入儿童文学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这样学生就成为了阅读习惯的奴隶,时刻听从它的指挥。因此,我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孩子手里都有一本相同的书。这书我提前阅读后,以讲故事方式带他们一起阅读,并不断在过程中设置悬念,以引领他们继续深入阅读,在情节最紧张时故意停顿下来,让学生的想象自由发挥后再阅读。学生在这样精彩循环的往复中,欲罢不能。在课堂上,我还有意识地让一些阅读好的学生像老师一样带领学生阅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继而,我又由朗读示范,讲自己的读书故事到学生朗读示范,学生讲自己的读书故事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继续提高,并将阅读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永久地保留下来。在这一榜样示范中,我还穿插了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辅助阅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同时引导怎样爱书、护书,注意阅读卫生等。

四是让习惯在活动中巩固。

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其反复性,学生阅读习惯形成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需加强外在刺激,及时强化等方法,使学生的阅读倾向自动化。

(1)童话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著名童话,了解认识童话作家,感受童话作品的体裁特点,并组织学生试着编写童话故事,选择童话作品排演童话剧。

(2)经典诗文阅读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的诗、词、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组织学生给古诗编故事,创演古诗情境剧,古诗文朗诵等。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阅读习惯在不断强化中持续着。

五是评比激励中让习惯扎下根。

(1)在阅读活动中,我及时表扬那些敢于质疑,并积极围绕疑问探究的学生,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主动探究。

(2)定期将学生的阅读积累本在班上展示。评出阅读积累做得好的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与积累相结合,阅读要动笔墨的良好习惯。

(3)每一次学生习作,我都要求学生用规定的符号画出自己习作中用上的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佳句,并进行评比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形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4)每周评选两名阅读之星,以此激励那些阅读习惯好,阅读持之以恒的学生,同时也对正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进行促进。

丰富多彩的评比、展示、激励活动,让已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向更高效的阅读推进,让正在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阅读快乐,从而形成稳定的良好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总结 篇52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课外阅读总结 篇53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校也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在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课外阅读总结 篇54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3)、拓宽学生读书空间。我们又把读书活动引向家庭。许多家长经常带孩子上书店,给孩子选购书籍,有些家长还在家里为孩子安排了读书的小书桌、放书的小书橱。有些家长还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互相讨论。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悦读”,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榜样的力量

美国某一校长,曾做过这样一个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心理学表明,孩子是具有向师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经常给孩子们讲名人的读书故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除此之外,身边榜样的力量也不可小瞧。经常表扬班里爱读书的孩子,让学生探讨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收获,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利用课文作先导

教材中编排的许多文章都出自名著或和名著相关,我们就可以一次以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水浒传》;学了《伊索寓言三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伊索寓言》;学了《一本那孩子必读的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是杨红樱系列的其它作品;学了《之间儿童多处行》,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繁星春水》。

4、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获得成功感后,他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从而使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断获取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呢?

①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全家共读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辩论会、阅读沙龙等。有时,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我们还可结合语文教学开展主题综合阅读活动,如本学期,我就以“友情”为主题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阅读了《蓝鲸的眼睛》、《夏洛的网》、《青铜葵花》等书籍,还阅读了大量的诗歌、美文,孩子们还排练了一些短剧,收到了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果。

②重视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可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等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对学生广泛阅读手册要经常检查,并将学生课外阅读结果,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中,使学生的阅读成果及时显性化,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从而形成推进学生积极阅读的合力。即使是一些读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如评出“广泛阅读金、银、铜奖”“阅读进步奖”“阅读小博士”等奖项,并举行隆重仪式,颁发获奖证书,最好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书签、书籍等,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

三、让阅读成为习惯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才会在课外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悉心指导,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二,适当“强制”,知行合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大约需要21天的坚持时间。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将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受益终身。

课外阅读总结 篇55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课外阅读总结 篇5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丰富阅读 ,提高兴趣。

为了抓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班及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二是家长不注重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辅导时间少。基于这些,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许多作家、名人都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大胆引领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拓宽学习的范围。比如,当学生读完《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岩》;又比如,当学生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后,可以向其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相关书籍,加深认识,扩大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得法于课内,而且得益于课外,何乐而不为呢?

2、“放任自流”任其读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采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翰的书海,但是如果以为开展兴趣活动就等同于摘抄,在书中看画练习,写读后感就是钻牛角尖了。绝大部份学生一开始读书就碰上这些枯燥无味还要强迫性的要求,很容易对读书产生厌倦情绪,读之无味,还可能会打消读书的念头,无兴致可言,往往与本意背道而弛。因此,给学生阅读的自由非常有必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自由充分阅读以后,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就是在这样的阅读训练中,渐渐地我发现了孩子们的阅读面广了,知识丰富了。

二、营造氛围 ,弥漫书香。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儿时,词语积累多,阅读兴趣大;非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可见,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

1、更新图书 ,丰富书籍

让图书角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班的图书。经常开展了“我为班级赠一书”的活动,倡议全班学生共同捐书。

2、媒体传播 , 赏析佳作

为营造浓浓书香,让班级沉浸在书海之中,我经常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午间15分钟的广播时间,向同学们美读优秀作品,让学生赏析佳作,如:每周二赏析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每周三学习科学知识类的书籍、每周四介绍一些名人轶事类书刊、每周五推荐想象类的作品等等,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3、静动搭配 ,纵横拓展

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班常常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并且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支持子女购买书报,为孩子们买书,督促孩子们看书。在保证一定图书量的基础上,我们提倡生生互动,学生把看过的书互相调换阅读,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定期交流,横向交流,资源共享。

三、有效指导 ,愉悦阅读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我们还应该适时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1、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比如:每学期要读哪几本书,列出书单。

2、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3、保证阅读质量。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读书。

四、互动交流 ,展示风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1、说话训练 ,提升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班每天要开展课前说话训练活动。如:口语说话训练,猜谜语、说词语或讲故事;可以指名学生上台读他人或自己写的佳作。“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们要求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倾听的同时,也必须认真记下学到的好词佳句或学到的写作方法,或者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学到的写作方法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还可以在说话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2、以读促写 ,读写互动

当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形成一定的阅读积累以后,他们早已领略和感受文字世界的精彩,但如果不写作,回到自己身边,依旧是干巴巴的文字,只有阅读而不写作,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同学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一篇作文。有效的督促了学生的读。

3、才艺活动 ,展示成果

利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菜花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及作品;介绍有关文学知识、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小报、故事会、信息交流会、“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演讲比赛”“国内外新闻发布会”等读书汇报、阅读欣赏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把课外阅读积累融入才艺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把成果共享,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