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伞
早春二月,北方未暖。我和女儿拜访友人后归家,突然下起了小雪。虽然我们戴着帽子、撑着伞,但飕飕的北风伴着潮冷的空气,寒彻至骨,我们加快了脚步。
匆匆走过一个街角,看见樟树下站着一位老人。老人只穿了一件夹袄,用薄薄的围巾包着头,双手抱着肩,全身似乎在颤抖。本已走过,我又回转,问她:"您在等车?""是的,这地方,不好打车。"她说,声音已经带着鼻音。这个地段很偏僻,只有马路对面有一趟公交车,如果没有伞,再等下去恐怕会被雪花落湿的。我犹豫了一下,把自己撑着的伞递过去,"您去对面吧,那里打车方便一点,也可以坐公交车".老人犹豫了一下,说:"那您……"我指了指几步以外的女儿,"没关系,我们可以合用一把。"她接过伞说:"那真是谢谢了,您告诉我地址,过后我把伞给您送回去。""不用了,您给需要的人就行。"家里还有多余的伞,也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想到老人还因此跑来还伞,我干脆地拒绝了她。
很快我就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岁月流转,一直客居在外,带着女儿再回小城已是三年后,我在当地一家杂志社负责一个老年类栏目。一天,主编让我去采访一个叫李翠琴的老太太。主编说:"老太太很厉害,是‘慈善明星’,用工资为灾区捐了十多万呢。"我说:"太好了,这样的任务我愿意完成。"主编笑着看了看我,"先别高兴,这老太太,就不爱接受采访,她不愿意出名".
为了能更好地表达诚意,我思考了良久,才打电话给老人,"我肯定实事求是,绝不虚夸。您认为自己做了该做的,但也必须承认这是美好的事情,说句不恭敬的话,把您的故事写出来,就当您抛砖引玉,为了这个世界更美好添砖加瓦了。"不知是不是这句话打动了老人家,她竟然接受了我的采访请求。
见面的场景和我料想得差不多,只是老人的家比我想象得更整洁,老人也更亲切、更年轻,有一见如故之感。老人对自己的善举没做过多描述,只谈了许多过去的艰苦岁月,现在的美好生活。她说,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就是使它更好。
采访快结束时,老人请我参观她的房间,在她书房的柜顶上,一把撑着的伞让我的心砰地跳了一下。那是一把黑底粉色碎花的雨伞,很老的样式,还是玻璃把的那种。我回头看了看老人,也许她注意到我的目光,她说,这把伞来自一位善良的女性,当中还有一个小故事,这也是她"春日伞"计划的灵感源……可此刻我的思绪已经飞跑了,对老人的话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恍惚间已经告别出门。
这把伞确定是3年前我送出去的那把,因为伞的带子曾经掉了,是我亲手缝上去的,当时没有合适颜色的线,就用了白色的。
晚上与女儿谈起此事,她说:"真的这么巧?只是‘春日伞’又是什么?"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春日伞’就是现在咱们这里的公交车站和大商场门口都有几把公用伞,特意留给遇雨没伞的人使用,这些伞上面都绣着‘春日伞’三个字。"
"那您是那把伞的主人,您说了吗?"
我摇了摇头,"为什么说出来,现在这样多好。"
女儿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特意到公交车站考察了一番,果然见座椅上挂着几把伞,长的短的,花的素色的,无一例外,伞边上都绣着三个红色的小字"春日伞",那小字真漂亮,我仔细端详,摸了摸,从心里发出赞叹。当善意成为社会的底色,成为人们内心的理所当然,那么,这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该有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