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方案精选 > 正文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2025/02/06方案精选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海底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绘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请学生观赏过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观察过鱼缸里各种观赏鱼的外部特征。

2、本班学生已初步掌握画鱼的技能。

3、大幅挂图--《美丽的水底世界》。

三、学生美术工具

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等。装废纸碎纸的小盒子、各种鱼的图片、光碟等。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光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光碟:学生欣赏

(二)引导学生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⒈教师:小朋友在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不对称的。

2、出示海洋图片

看,我们班也有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可是他们太少了,没有朋友跟他们玩,他们都感到寂寞了。怎么办呀?小朋友帮他们想个办法吧。学生想办法。我们一起来为小鱼找朋友吧。

3、学生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对美工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鱼,帮助美工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难点,完成作品,提醒学生将剪下的废纸放进碎纸的小盒中,制作完毕收拾好自己的美工工具和材料。

4、请学生把制作好的小鱼贴到海底世界去。

5、活动点评:学生将鱼贴到挂图上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请学生上来讲讲哪条鱼是自己做的?你做的是什么鱼?教师表扬大胆创新、作品颜色鲜艳、剪的轮廓边缘整洁的作品。

(三)总结:今天咱们做的这个海底世界可真漂亮,其他的小朋友一定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海底世界。我们一起把这幅画带给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欣赏吧!

(四)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海底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绘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请学生观赏过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观察过鱼缸里各种观赏鱼的外部特征。

2、本班学生已初步掌握画鱼的技能。

3、大幅挂图--《美丽的水底世界》。

三、学生美术工具

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等。装废纸碎纸的小盒子、各种鱼的图片、光碟等。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光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光碟:学生欣赏

(二)引导学生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⒈教师:小朋友在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不对称的。

2、出示海洋图片

看,我们班也有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可是他们太少了,没有朋友跟他们玩,他们都感到寂寞了。怎么办呀?小朋友帮他们想个办法吧。学生想办法。我们一起来为小鱼找朋友吧。

3、学生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对美工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鱼,帮助美工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难点,完成作品,提醒学生将剪下的废纸放进碎纸的小盒中,制作完毕收拾好自己的美工工具和材料。

4、请学生把制作好的小鱼贴到海底世界去。

5、活动点评:学生将鱼贴到挂图上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请学生上来讲讲哪条鱼是自己做的?你做的是什么鱼?教师表扬大胆创新、作品颜色鲜艳、剪的轮廓边缘整洁的作品。

(三)总结:今天咱们做的这个海底世界可真漂亮,其他的小朋友一定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海底世界。我们一起把这幅画带给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欣赏吧!

(四)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

1.是否发解掌握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

2.能否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3.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闪趣。

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用课件展示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并引导学生欣赏。

2、在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自己对大师作品的理解。

(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二、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丰各种造型的方法。

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深长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4、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对优秀作品要及时的表扬。

三、课后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板书设计:

包团纸工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三、讲授新课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

2、好在哪里?

六、收拾与整理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自行车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5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6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三、讲授新课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

2、好在哪里?

六、收拾与整理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自行车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三、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绘画纸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9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三、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绘画纸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1

一、课时

1课时

二、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五、教具学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海底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绘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请学生观赏过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观察过鱼缸里各种观赏鱼的外部特征。

2、本班学生已初步掌握画鱼的技能。

3、大幅挂图--《美丽的水底世界》。

三、学生美术工具

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等。装废纸碎纸的小盒子、各种鱼的图片、光碟等。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光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光碟:学生欣赏

(二)引导学生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⒈教师:小朋友在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不对称的。

2、出示海洋图片

看,我们班也有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可是他们太少了,没有朋友跟他们玩,他们都感到寂寞了。怎么办呀?小朋友帮他们想个办法吧。学生想办法。我们一起来为小鱼找朋友吧。

3、学生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对美工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鱼,帮助美工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难点,完成作品,提醒学生将剪下的废纸放进碎纸的小盒中,制作完毕收拾好自己的美工工具和材料。

4、请学生把制作好的小鱼贴到海底世界去。

5、活动点评:学生将鱼贴到挂图上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请学生上来讲讲哪条鱼是自己做的?你做的是什么鱼?教师表扬大胆创新、作品颜色鲜艳、剪的轮廓边缘整洁的作品。

(三)总结:今天咱们做的这个海底世界可真漂亮,其他的小朋友一定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海底世界。我们一起把这幅画带给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欣赏吧!

(四)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