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姓氏的研究报告

2025/03/12经典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姓氏的研究报告(精选4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有不少姓张的朋友。

心里不由的产生了一些疑问:

‘张’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

我国现在姓张的人数排第几名?

带着疑问,我做了一份关于‘张’姓氏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从书籍、报刊和网络上查找

2、询问朋友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张仲景、张衡、张遂、张旭、张择端……

现状: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数排全国第三。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张’姓来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2、历史上,姓张的名人辈出。如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

3、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数排全国第三。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我看过课本上关于李姓的调查报告以后,对姓氏感了兴趣,想知道“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于是,我决定对张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浏览。

2、询问家长。

3、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张姓来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历史名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飞: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择端北宋画家,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大千:著名画家。

现状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

四、研究结论

1、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

2、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3、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据统计,张姓人口数量已接近一亿。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屈姓的来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为氏。屈骜,亦称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屈骜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启讨伐所灭。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

姓屈的历史名人有: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的楚国诗人屈原等。

姓屈的现状:到xx年一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6万,3000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屈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后裔,夏周时期少量姓氏改为屈姓,这可能为后来屈姓人口的增长制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光芒。

3、xx年一月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史上,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五年级只有我一个姓滕的,但远在山东老家的村里基本上都是姓滕的。“滕”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姓滕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滕”姓姓占我国人口的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滕”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搜索百度查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历史名人:滕代远(1904.11.2-1974.12.1),苗族,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过私塾、小学、国语讲习班,当过小学教师。1923年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功勋卓著的杰出革命家。

历史名人: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为太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孟子为之说教。定公死,他派人问丧礼于孟子,请教井田制以及小国如何才能生存。

现状:滕氏,人口约九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6%左右,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四、研究结论

1、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河北、辽宁、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约占全国汉族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2、滕姓人才济济,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滕代远。有战国时滕国国君,滕文公。有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xx年我国最多的姓氏前三名是张王李这三大姓。滕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史上,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张,身边也有许多朋友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张”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张姓的历史来源

1、可能出自名人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可能源于改姓:

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本来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源于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张姓人口数量与现状

张姓是中华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在宋朝时期,张姓就有接近500万的人口,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市山东省。到了明朝张姓已成第二大姓,人口数500多万。

张姓名人

《金匮要略》。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今草”。以及人称“张天师”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大贤良师”张角;三国大将张飞、张辽、张郃;晋时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凉王朝-张轨家族;高昌国国王张孟明;唐代诗人张九龄、张继、张说、张籍

四、总结

1、张姓的名人有许多,由此可见张姓人才辈出。

2、张姓作为第三大姓,绝不是浪得虚名,人口众多。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关姓的由来一直很神秘,但是百家姓中有“关”这个姓氏。我自己也姓关,所以特别想知道关姓的由来以及姓关的名人。这样我对关心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使用手机查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关氏分为满族关氏和汉族关氏。满族关氏,原来是清朝的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在八旗中属于镶黄旗。而汉族的关氏则是夏朝大臣关龙逢的后代。汉族的关姓普遍比满族关姓较多。

关氏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关龙逢,也是汉族关姓的祖先。比如三国武将关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关胜。还有元末的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剧,文坛领袖是元杂剧的主要契机人。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研究结论

1、关氏分为汉族关姓和满族关姓,汉族关姓是关龙逢的后代,满族关姓是由清朝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

2、关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将关羽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还有身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这些人都被中国的建设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截止到2019年关氏一共150万余人。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3

一.问题提出

因为我姓王于是我决定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王姓来源。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王姓的分布情况和人口数量。

3.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王姓的历史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2.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有出自虞舜妫姓,有出自商朝子姓,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周文王姬昌第15子毕公高的后裔,本来就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陕西西安)、河间(今属河北)等地。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屈姓的来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为氏。屈骜,亦称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屈骜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启讨伐所灭。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

姓屈的历史名人有: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的楚国诗人屈原等。

姓屈的现状:到xx年一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6万,3000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屈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后裔,夏周时期少量姓氏改为屈姓,这可能为后来屈姓人口的增长制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光芒。

3、xx年一月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5

一、写调查方法

二、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写结论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6

一、问题的提出

复姓的人十分罕见,但经常出现在历史书上的上官知识似乎曾经特别多。上官会消失吗?上官有哪些人?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搜索

2、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来源: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地方叫上官,楚庄王的小儿子名为子兰,封为了上官大夫。他的子孙也住在了上官,后来便以地名为信形成了上官氏。

历史名人:汉代的.上官桀与霍光辅佐少主;中国历的上官凤儿是最年轻的皇后;唐代的上官仪开创“上官体诗风”;有巾帼宰相之称的女诗人、政治家上官婉儿;近代军人上官云相为陆军二级上将;上官志标为历任国民革命军干部……

人口分布:20xx年1月24日,根据公安户口证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2.05%的上官氏在福建,其余散居。

四、研究结论

1、上官氏来源于楚国一个地方“上官”,先祖为上官子兰。

2、历上官氏人才辈出:有才女上官婉儿、皇后上官凤儿、军人上官治标、军人上官云相……等。

3、上官氏群居大多人口在福建。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姓“柴”的同学只有我,看来“柴”比较稀少。“柴”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柴”的名人有哪些?全国的“柴”姓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排名第几?荆门柴姓宗族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柴姓安居荆门多少年?至今已有多少代?多少户?多少人?主要分布在荆门的'哪些乡镇?荆门柴姓宗族出了哪些企业家和学者?我是第几代传人?我的字派是什么?柴氏族训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柴”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荆门柴氏族谱》。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柴”姓来源于春秋时期高柴的名字。

2、历史上,“柴”姓名人辈出。近代,柴姓宗族诞生了不少将军、全国政协委员、技术领域专家、企业家、学者等。

3、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历史名人

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

2、现状

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人们都有一个姓,有复姓,也有单姓。可是,姓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就研究了关于“郝”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查阅方法。

1、查阅书籍。

2、在网上查阅资料。

3、询问老师和家长。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郝姓的地位

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十一,在现代姓氏排行榜上排名8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数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2、郝姓的`起源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继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其后子孙以此地为氏,称郝氏。

、郝姓的名人

郝懿行: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明物训诂考据之学。《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五、研究结论。

1、郝姓是一个大姓。

2、郝姓的历史悠久。

3、郝姓的名人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名人都很有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0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央视主持人xxx……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5.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没有同学姓郇,我的邻居只有几个姓郇。“郇”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郇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郇姓是在全家姓里排第几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郇”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郇”姓的来源:据载,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候、郇伯,建立于郇(Xun音)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为郇姓,称为郇氏。

“郇”姓历史名人:郇越:西汉太原人郇(Xun音旬)越,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节。郇旃:明代沭阳人郇旃(zhan音沾)。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永乐年间由进士授给事中。

“郇”姓现状:人口:约2万(罕见姓氏)排名:第595位。位于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郇姓出自姬,为周文王子之后,以国名为氏。

2、历史上,“郇”姓名人辈出有:节高气尚的郇越。唐代晋州人郇谟。明代沭阳人郇旃。郇存正,明时益都人,累官太原丞……

3、xx年,全家姓中郇依旧在595位,在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没有同学姓郇,我的邻居只有几个姓郇。“郇”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郇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郇姓是在全家姓里排第几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郇”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郇”姓的来源:据载,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候、郇伯,建立于郇(Xun音)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为郇姓,称为郇氏。

“郇”姓历史名人:郇越:西汉太原人郇(Xun音旬)越,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节。郇旃:明代沭阳人郇旃(zhan音沾)。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永乐年间由进士授给事中。

“郇”姓现状:人口:约2万(罕见姓氏)排名:第595位。位于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郇姓出自姬,为周文王子之后,以国名为氏。

2、历史上,“郇”姓名人辈出有:节高气尚的郇越。唐代晋州人郇谟。明代沭阳人郇旃。郇存正,明时益都人,累官太原丞……

3、xx年,全家姓中郇依旧在595位,在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没有同学姓郇,我的邻居只有几个姓郇。“郇”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郇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郇姓是在全家姓里排第几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郇”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郇”姓的来源:据载,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候、郇伯,建立于郇(Xun音)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为郇姓,称为郇氏。

“郇”姓历史名人:郇越:西汉太原人郇(Xun音旬)越,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节。郇旃:明代沭阳人郇旃(zhan音沾)。明洪武三十年(1397)考中进士,永乐年间由进士授给事中。

“郇”姓现状:人口:约2万(罕见姓氏)排名:第595位。位于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郇姓出自姬,为周文王子之后,以国名为氏。

2、历史上,“郇”姓名人辈出有:节高气尚的郇越。唐代晋州人郇谟。明代沭阳人郇旃。郇存正,明时益都人,累官太原丞……

3、xx年,全家姓中郇依旧在595位,在冒姓之后,忻姓之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4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姓王的同学,但我认为姓氏是十分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有关王氏的书、上网查找信息问家人有关信息。

2、了解王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王姓的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到2014年为止,王姓是中国第三大姓。信息渠道是书籍询问查阅。涉及方面王姓的来源和历史。有关王姓的名人诗人,王安石,王之涣,王维,王勃,王羲之,王昭君,王昌龄,王献之……此信息是通过书籍和教科书的来的。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队全国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以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的分布。这是王姓人口数量的统计,此信息是通过资料查找手机、上网、电脑、书籍和教科书。

四、结论

1、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广东等也有姓王的人口在这些省内王兴君为第一大姓,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中国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

2、在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目前是前三名,暂时排名第一,已经超过了李姓。

3、王兴是当代中国人第二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姓氏,我为我们王姓祖先的创造感到自豪。

4、虽然王姓目前暂排第一,可是在2013年国家重新统计了一番,把百家姓定了下来,目前王姓排名第二,李姓现在是第一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5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6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少有人姓“曹”,在妈妈的单位里也很少有姓“曹”的同事,“曹”姓是最多的吗?“曹”姓的名人有哪些?“曹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曹”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我上网查了一下“曹”姓是不是最多。曹姓,中华姓氏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国姓,主要源自上古时期火正祝融支系和西周王族支系,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8年排名第三十五。宋代曹姓在川甘地区和中原比较兴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甘肃四省,占全国人口0.58%,总人口约730余万。现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0%这证明了“曹”姓不是最多的。

我从书上知道了姓“曹”的曹雪芹。我还查了一下百度。知道了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1],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四、研究结论

1、我国“曹”姓历史悠久,“曹”氏家谱原书在宋代。因为宋代家谱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谱的提倡,所以“曹”姓宗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留到今天。

2、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曹”姓人才辈出。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汉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操及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冲等。有大孝女曹娥,近代作家曹禺………现在的国防部部长曹刚川、文代作家曹文轩………我为我们祖国骄傲

3、据20xx年,曹姓大约占全国的0.59%,全国排第二十七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7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在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教室卫生,活动场所干净情况。

3、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地点:

3、调查人:

4、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三、调查经过

1、xx月00日上午,我来到五年级教室内,准备调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了全班57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顺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获也不少。

四、调查题目:

简答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3:如果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没有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

简答题4: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

五、调查结果:

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的认识与作出的判断,来判断他们的卫生环保意识。

六、调查分析: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在这57位同学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心中能够树立起一定的卫生环保意识,而多半完全不注意自己的卫生环保,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在校同学中有一半缺乏卫生环保意识。

七、结论:

1、我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断十分草率、马虎。

2、我校同学对自我环保毫无认识,一旦碰到该自己解决的细节问题都十分不注意。

3、我校同学缺少应对卫生环保的措施,比如乱扔垃圾等,竟还有同学会把垃圾扔到绿化带上。

八、建议:

1、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提高同学卫生环保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多参与实践体会。

2、家长也应该多培养教育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能力。

3、给同学们开展一次绿化环保宣传教育。

4、每班配备一只环保箱,要求学生投稿记录环保卫生情况报告。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姓“令狐”的非常少,那么“令狐”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没有姓“令狐”的名人,现在的“令狐”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令狐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

2、询问家长

3、查看书籍

三、资料整理

来源: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据《水经冻水注》载: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西方),周文王姬昌之子毕公高的后代魏颗得了胜仗,晋景公把令狐一带上次给他封邑,魏颗之子魏颉以封地为氏,称令狐颉,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望出太原郡。

历史名人

汉武帝时的令狐茂,三国时的令狐邵,南北朝后魏的令狐壮等人,都是山西令狐氏的好子弟。又有汉朝的令狐略,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家令狐棻清朝有令狐亦岱,当代有中国共产党。政要员令狐安等

现状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现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猗县、平陆县、运城市,太原市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等。姓姓氏人口排名541位,人口4。2万人。

四、研究结论

1、令狐姓源出于姬姓。

2、历史上“令狐”姓名人辈出,有三国时的令狐邵,唐朝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家令狐棻,清朝令狐亦岱……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姓氏人口排名第541位,人口412万人。

教师评语:小作者通过自己的姓氏“令狐”展开调查研究,题材新颖,并且分别从来源、历史名人、现状多方面来展开论述,文章结构清晰,语言强劲有力,内容真实可查,是一篇较为成功的研究报告。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29

一、问题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有不少姓张的朋友。

心里不由的产生了一些疑问:

‘张’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

我国现在姓张的人数排第几名?

带着疑问,我做了一份关于‘张’姓氏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从书籍、报刊和网络上查找

2、询问朋友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张仲景、张衡、张遂、张旭、张择端……

现状: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数排全国第三。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张’姓来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2、历史上,姓张的名人辈出。如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

3、据统计,目前姓张的人数排全国第三。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0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张,身边也有许多朋友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张”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张姓的历史来源

1、可能出自名人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可能源于改姓:

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本来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源于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张姓人口数量与现状

张姓是中华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在宋朝时期,张姓就有接近500万的人口,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市山东省。到了明朝张姓已成第二大姓,人口数500多万。

张姓名人

《金匮要略》。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今草”。以及人称“张天师”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大贤良师”张角;三国大将张飞、张辽、张郃;晋时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凉王朝-张轨家族;高昌国国王张孟明;唐代诗人张九龄、张继、张说、张籍

总结

1张姓的名人有许多,由此可见张姓人才辈出。

2张姓作为第三大姓,绝不是浪得虚名,人口众多。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都做了一次对自己姓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尹姓的名人故事。

三、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们的尹氏现主要活动在河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肃、江西等省。

2、在历史长河中尹姓人才辈出。有清代学者尹会一,杰出的政治家尹继善,的文学家尹洙,战国时的`哲学家尹文,的经济家尹敏,南太守、大司农尹勋,云南巡安尹淳……我为尹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尹姓是当今中国排名第91位的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屈姓的来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为氏。屈骜,亦称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屈骜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启讨伐所灭。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

姓屈的历史名人有: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的楚国诗人屈原等。

姓屈的现状:到xx年一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6万,3000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屈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后裔,夏周时期少量姓氏改为屈姓,这可能为后来屈姓人口的增长制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光芒。

3、xx年一月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xx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五(7)班有5个姓卢,在班里占了九分之一,听说姓氏是一种文化,于是,我就作了一次卢姓调查。

1、卢姓的来源

2、卢姓的历史名人

3、卢姓的'现状

资料来源: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阅览,了解卢姓的来源和卢姓的历史名人。

“卢姓”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其后人以卢为氏。其先世出于神农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齐,嗣子秤凶悠呷耍第三子食邑于卢,子孙为卢氏。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二、卢姓现状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三、结论

1、卢姓源于姜姓,因春秋齐文公之子立下了功,所以得到卢姓,并作为封邑。

2、自古以来,有卢芳、卢纶、卢植、卢挚等名人。

3、现在姓卢的人已经达到六百五十万人。

4、卢的姓氏至今排名在四十二位。

5、三门姓卢的绝大多数来之亭旁镇。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5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xx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6

一、问题的提出

关姓的由来一直很神秘,但是百家姓中有“关”这个姓氏。我自己也姓关,所以特别想知道关姓的由来以及姓关的名人。这样我对关心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使用手机查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关氏分为满族关氏和汉族关氏。满族关氏,原来是清朝的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在八旗中属于镶黄旗。而汉族的关氏则是夏朝大臣关龙逢的后代。汉族的关姓普遍比满族关姓较多。

关氏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关龙逢,也是汉族关姓的祖先。比如三国武将关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关胜。还有元末的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剧,文坛领袖是元杂剧的.主要契机人。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研究结论

1、关氏分为汉族关姓和满族关姓,汉族关姓是关龙逢的后代,满族关姓是由清朝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

2、关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将关羽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还有身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这些人都被中国的建设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截止到xx年关氏一共150万余人。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7

1、研究人员要写清楚研究目的、研究人群、研究方向、研究过程等等。不管是研究什么事物,在确定想要研究的心理之后,就要进行研究方案的制定,只有这样,在研究的过程中,才能根据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细节的调研。

2、研究人员在抒写研究报告的时候,要根据研究方向,对研究人群的姓氏和回答,进行相应的区分。在得到相应研究内容之后,研究人员就要针对研究的内容,进行细节方面的分析,若是得出结论,可以先记录,再研究。

3、研究人员在研究之后,需要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和结论进行总结。缺少总结的研究报告并不完整,研究人员要知道自己研究的最终目地是什么,在研究所有内容之后,研究人员需要样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写成报告。

关于姓氏方面的研究,研究人员需要通过百家姓和古籍去了解,不过想要通过人群去了解也是可以的`,这样能够得到各种姓氏的分布区域。

研究报告的内容,需要研究人员提前制定好表格,这样方便他人对自身的研究报告进行点评和建议。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8

一、写调查方法

二、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写结论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39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姓王的同学,但我认为姓氏是十分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有关王氏的书、上网查找信息问家人有关信息。

2、了解王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王姓的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到20xx年为止,王姓是中国第三大姓。信息渠道是书籍询问查阅。涉及方面王姓的来源和历史。有关王姓的名人诗人,王安石,王之涣,王维,王勃,王羲之,王昭君,王昌龄,王献之……此信息是通过书籍和教科书的来的。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队全国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以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的分布。这是王姓人口数量的统计,此信息是通过资料查找手机、上网、电脑、书籍和教科书。

四、结论

1、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广东等也有姓王的'人口在这些省内王兴君为第一大姓,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中国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

2、在20xx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目前是前三名,暂时排名第一,已经超过了李姓。

3、王兴是当代中国人第二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姓氏,我为我们王姓祖先的创造感到自豪。

4、虽然王姓目前暂排第一,可是在20xx年国家重新统计了一番,把百家姓定了下来,目前王姓排名第二,李姓现在是第一名。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0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xx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1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说,姓氏也是一种汉字的形式,今天我就来查查我的姓氏“苏”。“苏”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苏的名人有哪些?“苏”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苏”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借阅书籍。

2、网络查找。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来源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再后来,昆吾氏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

2、历史名人

苏秦,建合纵联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洵,擅长于散文、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轼苏辙,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本善,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3、现状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四、研究结论

1、“苏”姓的来源有三: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出自古代少数民族;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2、历史上,“苏”的名人不多。有策略家苏秦,持节不屈的苏武,文笔甚好的“三苏”父子……

3、2020年苏姓是排名四十一位的大姓,从人口大约在564万。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张,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张”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网上搜查

2、查看书籍

3、请教他人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张”字的来源: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历史名人:

1、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2、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张飞(165年-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现状:

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近850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张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四、研究结论

1、“张”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2、姓“张”的名人有:张仪、张良、张角、张衡、张飞、张自忠、张天佑……

3、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排名第二的是“王”,排名第三的就是“张”了。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4

一、问题的提出

关姓的由来一直很神秘,但是百家姓中有“关”这个姓氏。我自己也姓关,所以特别想知道关姓的由来以及姓关的名人。这样我对关心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使用手机查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关氏分为满族关氏和汉族关氏。满族关氏,原来是清朝的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在八旗中属于镶黄旗。而汉族的关氏则是夏朝大臣关龙逢的后代。汉族的关姓普遍比满族关姓较多。

关氏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关龙逢,也是汉族关姓的祖先。比如三国武将关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关胜。还有元末的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剧,文坛领袖是元杂剧的主要契机人。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为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研究结论

1、关氏分为汉族关姓和满族关姓,汉族关姓是关龙逢的后代,满族关姓是由清朝瓜尔佳氏演变过来的。

2、关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将关羽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还有身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这些人都被中国的建设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截止到xx年关氏一共150万余人。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只有我一个学生姓“伍”。我常常想:“伍”姓是稀有姓氏吗?“伍”姓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伍”姓的始祖有哪些?“伍”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于是,我对“伍”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去图书馆查阅有关“伍”姓的.历史书籍。

2、上网搜集有关“伍”姓的资料。

3、询问老师和家长关于“伍”姓的由来和历史。

三、资料整理

类别:稀有程度

内容:伍姓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在全国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16位,当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0.13%,总人口大约有171万人。

类别:分布情况

内容:自宋朝到当代的1000余年中,姓伍的人越来越多。伍姓最多的地区为湖南,约占全国伍姓人口的24%。全国伍姓主要分

布于湖南、广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伍姓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安徽、江西,这四省又集中了伍姓人口的24%。

类别:姓氏起源

内容:伍氏起源古老,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传说伍氏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

类别:历史名人

内容: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伍廷芳:广东新会人。1842年出生于新加坡。13岁时起赴香港圣保罗学院学习。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学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后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

伍修权: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开国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四、研究结论结论

1、“伍”姓并不是稀有姓氏,但也不是常见姓氏。

2、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北起湖南,南接广东,西联四川的“伍”姓聚集分布带。

3、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6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姓氏的研究报告 篇48

一、写调查方法

二、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写结论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