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方案精选 > 正文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2025/04/08方案精选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1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和安排,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领会落实市教育局的全面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管理方案。

1、明确要求,落实主体责任

我校明确以校长为责任人,教务处负责牵头落实,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图书室负责人为实施者,落实落靠责任,认真履行责任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读政策,明确工作内容

认真研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积极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配合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和监督检查。

三、落实工作,做好推荐管理

1、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此项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2、学校把控第一关,每学期期末学校都统一要求各学年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推荐读物要把握好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本着质量过关,数量适度的原则进行推荐。

3、教师把控第二关,开学后语文教师要检查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是否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从学校、教师环节严把课外读物质量和数量关。

4、检查抽查第三关,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突击检查班级图书角及学生书桌堂内的课外读物,所有的课外读物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也没有发现数量过多的现象。

四、坚持原则,推进管理要求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2、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3、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4、校园内不设校内书店,也不存在通过讲座、培训等活动集中销售课外读物的现象。

总之,我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认真履行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不松懈、不推诿,保障学生能够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和市县关于推进“双语”阅读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系统制定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规划:

1、各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学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负责,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为具体落实者的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指导小组,重点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新增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各学校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时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勤查工具书、正确的坐姿、与外界干扰抗争等习惯。

4、认真上好“阅读课”。

各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5)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一些短文、童话、儿歌等。

5、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各年级每班每月要出一期“读书汇报”专题墙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8、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星级”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级,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星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9、组织好阅读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持久兴趣。各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2期以上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4)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学习,明确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要求。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办法》所称的学生课外读物为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二)加强排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教务处、总务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三)规范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不在校内组织签名销售课外读物活动。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学生课外读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家长做好指导工作,严防不良读物毒害学生。

(四)丰富活动,致力建设书香校园。各班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读好书。制定阅读计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午间阅读,上好诵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促进书香班级建设,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优秀班集体的主要内容之一。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4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桂林市大风山一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专项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要加强对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负面清单”读物,指导家长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问题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负面清单”关,严防问题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制定“书香校园”工作方案、制定阅读内容,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德育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书香家庭”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象山区教育局课外读物推荐报备管理制度》。如有违反相关纪律要求,学校依据《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读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桂林市大风山一小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榆树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树市中小学教材内容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善我校教材选用、使用及管理,对全校使用的所有教材内容开展一次专项排查,为保证此项排查工作有序进行,按教育局会议精神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一坚持五体现”的总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根据国家、省、长春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我校全面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语种教材内容意识形态排查,进一步规范我校教材工作规范化管理,确保我校教材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成立教材排查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

组员:

负责人:

经办人:

三、排查重点

全校内所有年段的课程教材、校本教材及教辅,学校图书室的所有图书,师生自带的课外读物。

四、排查方式

采取地毯式排查方式。

由教材排查组织机构人员统一对图书室、班级教室、教师备课室进行逐室逐人排查,以及时发现问题。

五、具体安排

1.8月末根据教育局会议精神,制定本校排查工作方案。

2.9月底前,完成各个室的核查。

3.10月底前迎接教育局及长春市的检查。

六、工作要求

1.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排查任务,排查时要做到细致,不流于形式。

2.根据排查的结果,对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报告于10月20日左右上交教育局。

3.排查工作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和市教委工作部署, 扎实抓好 8月10 日教育部教材教辅读物专项督查组对我区教材教辅读物专项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改目标

依据教育部、市教委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措施、确保整改质量的要求,立说立行,立行立改,用“钉钉子、担担子”的功夫狠抓教材教辅读物排查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真正做到“全面排查,不漏一本”“全面整改,问题清零”,确保国家专项督查组反馈的问题不悬空、见实效,确保我校每一本教材教辅读物均符合教育部、市教委、区教委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成员

三、排查范围

1.排查教材(校本课程)。主要是对我校使用的《陶泥芬芳》和《花样跳绳》进行全面排查。是否存在宗教内容、民族内容、与实际不符、消极影响、用词不当、内容陈旧译作比例过高、错别字、排版等相关问题。不许使用未经审核教材。

2.严格排查学校校园课外读物。中小学校园课外读物指教材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 字出版产品)。

(1)排查图书室藏书。对本校图书室藏书按照“不漏审一本、不少排一类”要求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审读,并按照 “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原则,拟定排查审读工作方案, 做好审读人员分组安排、审读分工安排,保证每本读物都由 1 位 思政教师、1 位美术教师、1 位学科教师同时审读,确保每本读物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同时,各审读小组人员需填写《重庆市铜梁区立心小学教材教辅读物排查审读统计表》(附件 1)、《重庆市铜梁区立心小学校园问题读物排查明细表》 (附件 2)和《重庆市铜梁区立心小学课外读物排查审读意见表》和(附 件 3),所有审读人员需完成签字。

(2)排查其他读物。加强学生“三观”教育,引导学生阅读宣扬正能量书籍。本次重点排查“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等课外读物,对模糊不清、难于分辨的要坚决予以下架处理。我校要对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里面的师生课外读物按照图书室图书排查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开学前对师生办公室和教室里面现有读物进行逐一排查,并填写附件

1、附件

2、附件

3、开学后对师生带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再排查、再审读。

(3)排查审读标准。各中小学对照区教委层转《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铜教基〔20xx〕20 号)中的 12 条负面清单对校园课外读物的内容和插图进行排查审读。

①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②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③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④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⑤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 的;

⑥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 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⑦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 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⑧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 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⑨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⑩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⑾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 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4)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3.严格排查学校教辅资料。我样教材教辅坚持“一 个目录(市教委推荐征订目录)、一个渠道(区新华书店)”原则, 坚持小学不使用教辅资料。8 月 20 日前和 9 月 5 日前,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分别对本校教辅资料以及教师教学用书进行全面排查,凡有违规征订教辅资料如实报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落实整改。

四、排查方式

地毯式排查。由排查组织人员划分区域责任到人,对各班逐班、逐人排查,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工作安排

1.8月14日前制定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2.8月20日前完成排查整改工作。

(1)教导主任负责教材、教辅排查工作及负责学校图书室图书、班级图书角图书排查工作。

(2)德育处负责团委征订课外读物排查工作。

(3)安全主任负责教学征订课外读物排查工。

(4)各位主任负责包保年级组读物排查,督促、指导和检查班主任排查工作并将排查结果上报相关领导。

六、工作要求

1.提高站位,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下,有序开展此项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摸底到位,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加大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教材、教辅、读物管理工作人人肯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2.高度重视,夯实责任。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排查整改工作,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成立由各学校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切实夯实教材、教辅、读物管理责任,坚决落实排查工作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排查任务。

3.周密组织,严格排查。集中时间、精力、人力开展排查,确保排查对象全覆盖,不留死角、不遗漏、不瞒报。

4.及时整改,完善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全面的整改。同时要以此次排查工作为契机,着力完善排查机制,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净化校园育人环境。

5.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体教职工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排查工作期间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我校将加大对教材、校园内教辅及读物管理力度,以此次排查整改工作为契机,并对整改后仍存在问题的班级或个人启动问责机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筛选方案 篇7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