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习俗日记

2024/04/01经典文章

西西文学整理的习俗日记(精选16篇),供大家欣赏,喜欢请收藏与分享。

习俗日记 篇1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气x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又叫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赛龙舟。

每到这一天,家家门前挂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处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妇女们总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把浸泡过的糯米,用一张张竹片细心的包起来。包好的粽子有白米粽、枣子总、赤豆棕、猪肉粽……各种各样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充满里糯米和竹叶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国端阳节的这一天还要举行赛龙舟比赛。河里排着一条条与游龙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伙子穿着彩衣,在打鼓的敲击声中,大家划动船桨。河岸上到处站满了人,大家你拥我挤,热闹非凡。

许多老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讲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待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国身边当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听信了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来到泪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一纵身跳入江中,百姓划船赶来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粽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习俗日记 篇2

“赛龙舟,嘿咻……”听那不是“龙头”在叫吗(带头),看五条长七、八米的龙船在江面上飞奔、腾舞,一条比一条勇猛,船长可坐12至18个桨水,一个带头的,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浆,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拼命的向前划去。(我爸是桨手;三爹是带头的)带头人员双手左右挥动大声呼喊到:“划龙船”,桨员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观众,可想而知呐喊助威声音有多大。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我们郧县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们的端午日也告诉了吧,就这么定了,OK!

习俗日记 篇3

清明节是一个令我难忘的节日,就在4月4日那天吴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度过了清明节。

早上我们8:30分一起2到文庙广场集合,我们在那里嘻嘻哈哈的追逐玩耍。老师来了,人几乎到齐了,我们就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开心之旅。

我们穿小路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来到烈士陵园纪念碑时曹培轩当主持率领我们一起宣示讲话。然后肖桦燕去献鲜花,鞠躬,然后吴老师拍相我们几乎敬了10个墓碑。我们在曹培轩的带领下默哀。我们老师还为我们一个一个拍了相做了纪念我们扫墓仪式圆满成功。

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游览秀湖公园。我们在路上就开始下起了小雨,走着走雨就下大了,我们一个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我们都一起在屋檐下避雨。我们等雨下小了再走……我们心里都在想:还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呀!不一会儿雨小了我们又继续了我们的行程。

在路上,我们这一堆人有说有笑散散落落似乎就像一群自由的小鸟,随意飞翔。我们到达了秀湖公园,一进去美丽的花儿映入眼帘,我们来到一棵大树下,向远方望去,咦?那儿怎么有座桥呀?我们带着好奇心走向那座桥,一过去我们便看见了“诗圣岛”诗圣是:杜甫,书卷上写的是杜甫的诗。听老师说,是杜甫经过璧山写下的诗。看过诗圣岛,我们就过桥吧!过了桥就有一个五厕所我们上了一个厕所出来一看哦!原来这个桥叫“天子桥”。我们继续了我们旅游。我们来到了一个画卷面前,上面写着“赴京赶考”那上面刻的画栩栩如生,那可真是那些工人们智慧的结晶呀!我们找到了一座庙就开始了我们的才艺展示。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精彩,有魔术、模仿秀、唱歌,多姿多彩。

这一天的清明节真让人难忘!

习俗日记 篇4

一年一次的腊八节又到了。昨天晚上,妈妈就准备了红豆、绿豆、花生、香米、黑米、红薯、桂圆、莲子、大枣还有冰糖和葡..

一年一次的腊八节又到了。昨天晚上,妈妈就准备了红豆、绿豆、花生、香米、黑米、红薯、桂圆、莲子、大枣还有冰糖和葡萄干,等明天早上做八宝粥。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不容易煮烂的东西泡在锅里先煮,过了会儿,把剩下的食物一起放在锅里,怕胡在锅底边不停的搅拌着并笑着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今天不吃腊八粥会把你的小下巴冻掉的。”伴随着搅拌,八宝粥香甜的美味钻到了我的鼻子。大约过了快两个小时吧,粥终于做好了。妈妈说;“开饭喽。’我赶紧跑到锅前一看,粥变了黑色的了,看上去粘稠粘稠的,我馋的口水快流了下来。妈妈给我盛了一碗,我边吹赶着热气边拿起小勺抿了一小口,嗯,香香的,甜甜的,黏黏的,还有点酸甜的味道,真好吃,不小心掉桌子上了一点,想也没想就捏起来放到了嘴里。我边吃边夸奖着妈妈;"(⊙o⊙)哇,老妈,今天您做的八宝粥真是太好吃,比卖的还好吃哩。今天吃了八宝饭,就是天气再冷,我也不怕冻掉下巴了。"妈妈听了大笑起来,说;“光知道吃,你也不感谢宋朝的皇帝朱元璋,要不是以前的这一天腊月初八,他因为给财主放牛,牛受伤了,被财主罚的几天吃不到饭,饿的在老鼠洞里掏些豆谷类熬成粥填肚子,传到了民间才有了八宝粥,今天谁会想到这样做着这么好吃的粥?”我听了,就笑着大声的说;“谢谢你了宋朝的皇帝,momo,你发明的八宝饭太好吃了。”说完我和妈妈笑成了一团。

习俗日记 篇5

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说到,就会想到吃月饼、赏月、拜月等一些习俗。中秋节还有许多的民间传说,比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

那我就先来说说吃月饼吧,中秋节的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时候的月饼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说完了月饼的事,再就说说赏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祝愿大家在中秋节中玩儿的开心!

习俗日记 篇6

20xx年2月8日星期日(晴)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一吃完早餐,我们就要开始清洁房子了。我的任务是擦玻璃,擦啊、擦啊……擦了一个小时!我妈妈、爸爸分别擦厕所和厨房。

20xx年2月18日星期三(雨)

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贴在门上。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吃完饭,奶奶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了奖状,就有双倍红包。今年,我被评上了“优秀学生”。奶奶就分给我两份红包。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我收到了红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十分有意义。我希望明年春节,我会过得更好!

习俗日记 篇7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春节习俗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我也赶紧起床看爸爸放鞭炮,那热闹劲,简直就是形容不出来的热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购年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啦!一进入超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呀!有的地方挤都挤不动!哎呀,不管了,硬冲过去吧!食品架上的食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元宵、方便面、衣服等等,还有好吃的零食,被我一扫而光!不一会儿,我就购了满满一篮子的食物。

对了,过年当然少不了包饺子啦!

一早起来,就看见妈妈正在包饺子,我也学学,唉!真是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呀!首先,擀皮儿的时候,我这擀擀,那擀擀,好、最后擀出了个四不像。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把皮擀得圆圆的。忽然一抬头,看见妈妈在饺子里放钱,妈妈说,谁吃到包着钱的饺子,谁就在新的一年平安无事,还有好运。饺子煮熟后,我连忙吃,希望吃到包着钱的饺子,最后,我吃到了两个,有一个硬币差点把它给咽下去了!

拜年,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当春节时,都要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去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他们就会给红包,吃年夜饭,一起团圆一下。

还有……

这些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趣吧!

习俗日记 篇8

我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端午"佳节。端午节又叫"重五节"或"端阳节"。

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当时的国王并不愿意采纳的建议,再到后来国土沦丧,屈原满怀忧愤,跳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两千年来,每年在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不让小鱼小虾吃屈原的尸体。四面八方的人划着龙舟前来汨罗江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爷爷奶奶家去过端午节。我最喜欢他们家端午节的那种气氛,满屋栀子花香和着棕叶、艾草的香味,寓意着生活美满幸福。最绝的是奶奶包的粽子,不仅式样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枣味的、红豆味的、牛肉味的、猪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节,我一下吃了七八种口味的粽子,把我肚子涨的连路都走不动了。

现在,中国人过端午节不光是为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时刻牢记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

习俗日记 篇9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刚吃完团圆饭,爸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经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候,几声的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习俗日记 篇10

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直奔“老街”。我看到“老街”挤满了人,明亮的灯光和五颜六色的'灯笼。在家里,我的灯笼非常漂亮可爱。——兔灯,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三瓣。但是,和其他的儿童灯笼相比,就差远了!他们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灯笼:灯笼、莲花灯、福娃灯等等。当我们提着灯笼互相追逐的时候,我们很开心。

“老街”上有很多特色小吃。我父亲给我买了一个棉花蛋糕。元宵节有很多种灯笼和棉糕,多是水果味,白糖和野菜。吃完棉糕,我们继续在老街上打灯笼。走了一会儿,我们被一个灯笼吸引住了,才看到灯笼是用纸绑着的,人影是一条龙,摇着头摇着尾巴,跟真的一样。

时光流逝。我们该回家了。我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老街”,但这次没有白来,因为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灯笼,玩得很开心。

习俗日记 篇11

我的家乡在雄村,每年清明节,爸爸都要带我去老家扫墓,今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该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岖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见山路两过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杜鹃花。它们一朵连着一朵,竞相开放着,它们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几朵,仔细一看,像一个小喇叭,在枝头上拥抱着,非常漂亮,于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鹃花,想献给我亲爱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坟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后又从篮子里拿出了几个盘子,盘子里有长寿面、鸡蛋、红烧肉……,小盘子里还有糕点,还有几只杯子装了一些酒。我看见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过去,爸爸连忙阻拦说:“这是给太奶奶的贡品,不能吃。”我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心里嘀咕着:“为什么不能吃?”爷爷笑着说:“就你嘴馋,来,帮爷爷把纸钱挂上去。”我爬到坟墓的顶上,找了一根又长又粗的竹子插在坟头的中央,把纸钱绕在竹子上。纸钱在微风中随风飘荡,接着我们点了香,磕了头,烧了纸钱,最后爸爸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地。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一个令人留意、令人悲叹的节日。

习俗日记 篇12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菖蒲等。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早早起床,出去买回很多菜。还有我不认识的“长草”,我问爸爸这是什么草,爸爸说:“这是菖蒲”。爸爸把菖蒲做成宝剑,贴在门眉上,左右各一把。妈妈也调好了雄黄酒往墙角、衣柜边上喷洒,说:“可杀菌防病呢!”

中午时候,妈妈烧好丰盛的一桌菜;有鸡、有鸭、有肉、还有棕子和食饼筒等等,可香啦!在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给我讲端午节由来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名叫屈原投汨罗江之后,人们就包棕子纪念他。我听得入了迷,吃得也津津有味。

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开心啊!

习俗日记 篇13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习俗日记 篇14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务必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齐。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但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样办呢?哈哈,大家必须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盼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家围在一齐谈谈自我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我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习俗日记 篇15

早晨,一觉醒来,发现爸爸和妈妈已经包好了饺子,爸爸正在煮饺子。我问妈妈:“妈妈,今天为什么吃饺子啊?”妈妈说:“今天是冬至啊。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入九的第一天,天气会越来越冷。在中国,冬至这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过去的冬至,和除夕一样都是盛大的节日,就连皇帝也要到天坛祭天的。”

说话间爸爸从厨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等爸爸动筷子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真香啊!我边吃饺子边问:“爸爸,冬至这天为什么吃饺子啊?”爸爸就给我讲起了饺子的来历:一代名医张仲景是南阳人,有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它看到在白河两岸居住的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而且面黄肌瘦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几味中药、羊肉和花椒等驱寒的东西混在一起,用面皮包成耳朵状,叫做“娇耳”,包好后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分给大家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热汤后,浑身发热,就连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人们都很感激他,也记住了这个办法。从那以后,人们每当冬天最冷的时节到来之前,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或“扁食”食用,一直流传至今。

我听后对爸爸说:“张仲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名医,我也要学习它为大家服务的精神。”

习俗日记 篇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的诗。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上坟。我们买了鲜花,水果和纸衣纸钱,去祭拜外公。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山脚下,开始爬山了,我一口气冲到了最前面,可一会儿我就气喘吁吁。爸爸赶上来,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加油,不要停下来。”

过了20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妈妈把香和蜡烛点燃,把水果摆在盘子里,然后我们开始祭拜外公。虽然我见不到外公,但我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外公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最后,妈吗把纸钱拿出来烧了,然后我们就下山回家了。我深情地对外公说:“明年我还会来看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