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读书的散文

2024/04/02经典文章

西西文学整理的关于读书的散文(精选16篇),供大家欣赏,喜欢请收藏与分享。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

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

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儿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时,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但那里却有规定:只对成年人开放。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她的儿子从酷爱看书,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带儿子“混入”北图,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

本文主要讲述了毕淑敏到儿子进入北图的过程和看书的过程。其中详写的是进入的过程。在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识破的心情,但儿子也急切想去看书的复杂心情。在好不容易进去后,儿子恨不得把全馆的书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充分的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的确,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很宝贵的,我们在学习上,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多多去闯闯,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2

喜欢读书并不是因为书中的图画好看,而是因为她精美绝伦的内容可以陶熏我高傲自大的心灵、沉淀我的记忆。“读书”,一个在很久以前一个比较奢望的事,但是在今天且成了大众化,只要你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你可以和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时而古代沙场听孔子讲学、时而穿越时空与苏格拉底畅谈人生、时而解读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在于择什么的书籍。书籍也分好坏,有时令人深思使人荣光焕发、有时令人低迷使人颓废不进,所以选择一本好的书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

春天播下一缕种子,我选择一本好的书,譬如《论语》、《春秋》、《中庸……》;夏天细细耕耘,我深思熟虑研究书里的人生哲学;秋天金黄的稻谷都谦虚的低下头,我反思我看过的书以求为我所用;冬天闭目养神,我提笔置字把我的观点、思路整理出来为后人所用。圣人孔子“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有了儒学文化;伟人毛泽东读书无不于厕所、枕上,因此有了“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举起而读书”志向,因此有了名垂青史。这些圣人、伟人都选择和书做伴,难么我们普通人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无数古人读书的观点,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我觉得不成立,处在繁华的世界里,被世俗的虚伪、自私、卑鄙、庸俗、无知……所陶熏所以已经找不到那种读书的味道更多的是带有目的去读书,从而失去本性。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本性,那么他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色,也就失去了灵魂。我读书虽然不太长,但是我从书中得到的知识、领悟已经超出一个读书时间比较长的人,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睡前必读、起床前必读、无事时必读,所以通过这几年的累积和个人的认识她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中,我似懂非懂,我记得第一次读书由于被书中的`内容所迷,所以导致我犯了唯心主义观点,从而也致使我为人、处事非常的挫折。四年过去了,一眨眼的功夫,我经历高考,走过了大一大二,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四年你始终不离不弃,一直陪伴我走过寂寞、痛苦、心酸的日子。今天,我在回忆我读过的书,多少青春年少都留在里面,从起初读一些低俗的书到现在的比较深奥的书再到未来的“尽是书”我想我的成长是特殊、有纪念意义的事。

我喜欢读书,因为他的清香让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繁华的世界里和你为友,希望我们一路走好、前尘似锦。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3

我是个性格古怪的女孩子,我大抵是二岁的时候开始记事的,那个时候奶奶每天会煮一个鸡蛋给我,大人们为了鼓励我快快学会走路,便用食物来引诱我,母亲说你从哪里自己走过来便可以吃到这个食物了,我当时咿咿呀呀屁颠屁颠连滚带爬的朝着食物的方向扑过去!在九十年代陕南乡下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当小孩子周岁那天同时给他几个东西,让她选择,有铅笔尺子还有食物和钱,小孩子选择那个就代表他以后发展的方向,很不幸我选择了吃的,大人就说我没什么志气,现在想起来是多么荒谬,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吃的。对于一个一周岁或者二岁的孩子来说,知道食物是可以吃的,但他又怎知道尺子钱笔是用来干嘛的?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当然不会选,对一个幼儿来说尺子钱都是没有用的。选择食物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天性。其他的才是后天形成的。当然我的确没什么大的志向,至少我不想成为一个只有钱的暴发户,也不想成为一个成天知道照镜子、只知道涂眉毛沫口红、只知道不停的补粉、只知道想让男人送奈儿LV、只知道以为外表就可以嫁入豪门、只知道搞脸不搞大脑的女人!如果是这样我宁愿没有志气。

就像单位里的一个丝女,每三个小时画一次妆,前几天问她一个人住吗?她说和男朋友同居,我说那你们AA制吗?她当时还笑话我说怎么可能AA,那我和他住干嘛?昨天一起吃饭又说她花钱很快但也不会要男朋友的钱,说话很矛盾,前几天还说生日谁谁送花了谁谁送了几百元钱,这种喜欢贪图小利益的女人他男朋友是怎样的,她的品味可想而知。

由于物质的匮乏和信息的封锁,长辈们的那代人封建迷信是可以被原谅的,然而今天有很多的七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也有很多跟风无知愚昧的人。我觉得着真的是一种悲哀。

我小时候是爷爷奶奶陪着我长大的,老人带孩子都很溺爱,记得我四岁的时候父亲出远门后,母亲也要去地里干活,然后我的母亲向来和她的婆婆关系处理不好,我自然是被她锁在屋里的,那时候我上午饿了奶奶会从窗子里给我递进来一碗饭,等到晚上母亲回来的时候,她打开门后,发现地面上几个地方都是我的排泄物。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多么无助,白天我把手伸出窗子上的钢筋外,脸贴在窗户上,脚底下踩着一个十五工分的四腿小凳子,我有时候会孤单,渴望有人和我说话,所以我常常叫喊,奶奶,奶奶,有时候我奶奶在家就从她的屋里出来了,和我说话给我送吃的,她陪我一会就要去忙了,我知道她在家我便不在叫她了,我一个人傻傻的看着家门前杏子树花开花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直到有一天,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深秋的天,那天我和往常一样依旧站在那个15工分高的四腿凳子上,手拉着窗子上冷冷的钢筋,脸贴在窗子上目光朝着窗外的远处看去,我渴望自由。就在我痴傻间,突然有一个和我一般大小的小女孩在叫我,晨晨,晨晨,关晨晨?我急忙答到,你是谁啊?你是谁?她跑过来站在窗户外面,和我说话,她是一个穿着很脏很薄衣服的小孩,她的脸蛋红红的而且有细微的裂开的小口子,很干很干,大抵是因北方的天气干燥又没有护肤品的缘故吧,她叫李锐,那时候和我说了什么我也不太记得了,貌似是安慰我的话,我记得我和她交谈的时候,我几乎是激动和哭丧着的口吻和她交谈的,那个时候我大概只有四岁她三岁,我们都是刚刚学会说话的,而且有的拐弯的话我们都不会说,明显她还没有学会说话,她只会走路,她一边咿咿呀呀的说了些话,就奔奔跳跳的,我说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唯一记得的是我告诉她我饿死,奶奶不在家,母亲也没有回来,天都快黑了。

她听我说完这些后,她跑了,我很难过没有人陪我了,大概过了一些时间她从远处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只见她手里拿了几个刚从地理拔出来的红罗卜上面还有泥巴和绿色胡须一样的叶子,她在她衣服上搓了几下给我了二个自己留了一个,她告诉我这个是可以吃的,她支支吾吾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向我家房子右侧的方向说哪里有一块地是他家的,他爸爸常常在哪里拔草,我拿着她的红罗卜吃了起来。她便说我要回去了,天快要黑了。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望着她的到来,确实她几乎每天都会来找我陪我说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不在孤单,她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多了一些色彩和温度,她有时候也是几天不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父母又时候不让她来。

后来我实在是渴望自由,我有一个二叔,他是我父亲的弟弟,那个时候他没有读书了,他也工作了,他大概20岁多点,又时候二叔下班后回来站在窗子上和我说话,给我买零食吃,我小时候为什么那么贪吃?我至今也想不明白,大低是因改革刚刚开放中国很穷的缘故吧,后来我开始学会自己开门了。母亲只是把里面卧室的门锁了起来,但是我可以从里面开的,由于我小的缘故我不会开门,那天我二叔过来对我说,你想出来玩吗?我做梦都想,然后他说我教你开门,他站在窗子外面指导,我按他说的做,可是我实在是太笨了,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我急的哭了几场,每失败一次哭一次,第四次终于把门打开了,我自由了。

我三岁读幼儿班,很聪明,是班里最小最可爱的学生,我坐第一排,每次老师都是出一些50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些汉字,我每次都会被叫去答题,由于我够不着黑板,漂亮的女老师把我抱起来答题。后来我读学前班到6岁我读二年级了,有一天我用雪球把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鼻子打肿了,后来人家奶奶找我母亲,后来母亲生气,不知道为什么她又让我从学前班开始读,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我3年时光,3年对一个人来说有时候可以意味着一生,3年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高考,3年可以谈一场很漫长的恋爱,3年可以让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死10次。 那天晚上母亲决定那个事,我哭了很久并且请求她不要,那个时候我已经6岁了,我已经很懂事了,我求她也没有用,母亲决定的事,我向来改变不了的。就这样我从学前班读到2年级用了六年的时间,从那以后我性格变的不在活泼了,变的胆小而且心里扭曲了。

小学的事就不说了,后来到了初中,我有点叛逆,我不喜欢按照大人说的去做,因他们说的都是错的,他们的判断和见解大多是狭隘的错误的,但是他们觉得他们是对的,非要强迫着我去那样做,我不那样做他们就要打我,我只能那样,结果错了,后果往往是我自己承担。

母亲是一个很自私的人,而父亲是一个没有大脑的人,他不会思考更没有主见,只能全部听母亲的。而且我父亲是那种很懒惰没有责任感的人,也很自私,但是自私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常常希望别人能为他们着想,常常把你要为我着想挂在嘴边,30出头就希望子女不在花他们的钱,希望他们的父母能给他们钱,能为他们养孙子,换做是他们打死也不会帮他的女儿养他的孙子,到了40岁又希望子女能给自己钱,总之喜欢白日做梦!

我13岁开始写东西起初是写日记,后来写一些作文,在后来散文,小说也写但由于太长至今没有写成一篇完整的,我太忙为了生活,从13岁开始我便觉得我也许以后会走这条路,也许会在这条路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直到死去。

所以我的理想也就是一直写下去,直到老死的那天,我这个想法在父母眼里是可笑的,世人可以原谅徐志摩的风流,可以原谅张爱的一只残笔写苍凉,但他们不会原谅我!然而我在这条路上和他们越走越远,他们始终自私的活着,而且我始终爱着我爱的,死死不放的活着,我们谁也不肯妥协,所以我们势必越走越远,似乎唯有隔离才能解决冲突。

除了工作外,我在生活上我是一个笨拙的人,在我22岁以前我不爱说话,不爱和陌生人交流,甚至迷路了也不会问人,每次家里来了父母认识的我不曾见过的人,我都会安安静静的,傻傻的站在哪里,等到父母让我叫叔叔的时候,我面无表情的用一口尖锐的奶娃娃音和客人打招呼,说完后我便回到卧室,父亲上我给客人倒茶我才会去,不然一般会一直傻傻的站在哪里。22岁以前我是很害怕家里来人的,因为我不懂的人情事故,也不会接人待物,每次有人来家里找我父亲的时候,我只会说一句我爸爸不在家,便一直傻傻的站在哪里,我不懂的招待人,也不懂的和人说话。

有一次我16岁,一个30岁左右的叔叔来我家里找我的大人,我就说了一句我爸妈不在家,然后就没有话了,我就回到我房间写作业去了,独留那个人一个在客厅,过了些许分钟,他便自己进来我的房间,我房间门是开着的,他敲了一下便进来和我说话,当时我惊了一下,傻傻的望着他,他便微笑的说,你爸妈不在你不请我喝口水吗?我立刻起来去拿来保温瓶给他倒了杯水,他又请求要喝茶,我开始迷茫了,我家的茶放在哪里我从不知道,后来找了半天才找到了名茶和毛尖,我给那个人泡了茶后,正当我回房间写作业时,他开始和我说话了,我就站在他前面,当然是一问一答式的交流,他让我坐下来,我便坐了下来,和他的交谈自始至终都是问什么回答什么。

我发现不会撕开零食袋子,每次用牙齿咬总会把袋子撕烂零食流的满地都是,我试了很多次才找到了技巧。我又发现我不会吃鱼,每次都被鱼刺卡住喉咙,小时候常常被鱼刺卡住,后来落得个只能喝鱼汤吃鱼皮,手机没有电后我就是个彻底的废人了,我连续半年每天坐那趟车,却还是不知道那趟车附近的站点。父亲常常说我走路跌跌撞撞一轻一重的,后来高中到私立学校学别人走路学了够久,可是我还是不能像人家那样优雅的淑女那样的姿势,我常常用迅速快捷的方式行走。我想给喜欢的男人织条围巾,后来特意让母亲教我织,我学了很久都不会,最终我还是不会。母亲非逼问我你要送给谁?让我说出送给谁我宁可放弃让她帮我织围巾的请求,母亲还会绣花,我也想绣,可是我的手实在是僵硬的。我起初买东西不会讲价!同样的东西我去买和别人买老板要的价格都比我的低,后来母亲告诉我400的衣服大概200多,专卖店一般都打折,后来我学会了,但每次由于心软觉得人家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而不砍价。我常常买很特别的东西,回家都觉得不实用一放就是很久,最后搬家就只能是扔了,但我又管不住自己,在我最穷的时候我还是要买。总之在生活上我几乎是个废人。

后来我18岁逃离了他们,我终于自由了,我学会了煮速冻水饺,炒青菜之类的简单的,我一直会洗衣服,14岁的时候起初烧水不知道那种程度水才算开,就用手去摸温度后来手烫了几个大泡,后来母亲说水煮出了泡泡就算开了,幸好现在的烧水器开了自己会断电。

即便如此!好在我会看莫泊桑的讽刺小说,我为安娜卡列尼娜那种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生活,不惜做逆人心,违背道德伦理的事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感到敬佩,我也敬佩杜拉斯敢把自己年轻时候那种在世人看来是羞辱的事写到极致。

我还懂的欣赏苏州的评弹,那种调调真的很像回到了明清或者是南宋,昆曲杜丽娘的游园惊梦不管是在电视上看还是在茶馆,每次都很享受!我穿衣服,喜欢穿宽松的特别的。有一点西班牙和丹麦风的。我只喜欢白色和黑色。或者白色和黑色类的颜色!

生命是一片阳春白雪融化之后便现了原形。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4

对于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他的那句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批判了欧洲中古经济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践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他还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

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他的文章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章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他力图不带入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包括“背叛”),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的批判是非。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一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平心而论,且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这是中肯的评论。

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培根是其中之一,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理。读经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确的态度也许还得用那句老话概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5

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加和“心智的成熟”,我们小小的心里接触到了大大的世界。眼看着我们即将褪去幼稚、可爱的外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恐怕现在的我们仍旧缺少了些什么。那就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童真。

在网络突飞猛进的现代,想知晓万千世界是弹指间的事。然而让思想过滤去一些繁碎的事情要探寻自己的心,那就是无穷无尽的了。现在的我们还不能很清楚地辨认谁是谁非,这样就很容易混淆是非。书本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老师大力推荐我们读书,从而认清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这个世界是充满善意的。

怀着一颗“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我读完了一本有许多诱发人思考的小故事组成的散文集。作者眼见的世界是彩色乐观的,好似内心总会被某些东西所触动,这也正是“用心珍惜人生的情感”。我真可惜自己怎么没有作者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还有令人赞叹的感想。也许我不能希望每天都与美好的事相遇,但也能像作者一般存着真、善、美的心灵,看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是每一卷首语的标题,是作者对少年们的期许,也是我们在人生经历成长的时候每一个阶段的标志杆。每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反过去回顾一下,不要让我们意念的小火车顺着轨道偏斜的道路开去。不但这样我们要常常擦拭心灵的镜子。如此照见的时间才是光亮、美丽的呢!

天真的心,每个孩都曾经拥有。孩提时我们梦想过自己像小鸟儿自由自在地翱翔于蓝天,拥有一片广大、自由的天地。在我们明亮、清澈的眼里,看到不生不熟的世界,多么好奇、亲切。当我们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还是一个渴望认清世界的孩子。

纯善的心,看到作者深信佛法、普度众生的情感让我崇拜。不过“心灵里总免不了烦恼、悲哀、苦痛,不如心里为飞走的蝴蝶做感动”。即使找不到纯然安静的一刻,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发生自身边的点点滴滴的温暖来感化心灵。

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又是如此重要。没有人生的庄严又怎么谈到美好的人生。每个人感受到的美好、幸福是不相符的,看待好、坏的角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但我们都竭力地发现它们的存在,用心感受它们,每天的生活也就从容而有情趣了。

当然,小小的我们没有作者那样深刻的觉悟,那样脱俗的佛心,只是希望能在生命的成长中永远快乐。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6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辉。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7

清晨,一缕清风吹来,带着花香和露水的气息,把数翻的沙沙作响。阳光温柔的照射进来,金色阳关洒在桌上的书本上,淡淡的墨香缠绕于指尖。我又在书香中迷失。

大地因生命而精彩,人生因丰悦而甜美,心灵则因书籍而清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智慧的源泉“读一本好书,距如何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是兴趣的源泉“书中自有藏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才华的表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有华美的句子,绚丽的文字,动人的情感。怎样才能把书中的灵魂转换为自己的东西呢?读书如品咖啡,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真理。

古人读书,如混鹿奔泉,又如六月饮雪。我读书,可以流连忘返,却做不到废寝忘食。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的语文老师说:“读书万万不可囫囵吞枣,要善于做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书中的内容,圈、点、画,还要写读后感和读书心得。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洗尽铅华。”没错,读书确实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此后,我按照老师所说的,做好笔记,句句斟酌。在书海中,我感受到“三国”中波澜壮阔,英雄豪气,欣赏到唐诗宋词,豪迈婉约,雄心壮志,领悟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逸。

书,有无数个成长的轨迹。记得,有句俗话说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如春风;习惯,则如春雨。它们一起把成功与希望播撒。芸芸众生,忽明忽暗;四季轮回,花开花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自以乐从书来,亮以人生。

风气帆正悬,书开墨迹香。读书习惯见其乐,趣味华以亮人生。读书如品咖啡,只其苦而涩,知其香而乐。细品其韵味,步入乐之境。

静静聆听着四季,沙沙的翻书声,轻轻触动着我的心弦。我想,世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此。我依旧沉浸在那红袖添香,青梅煮酒的雅趣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习惯,如春天的绵绵细雨,伴随着我成长,读书之乐何处寻?书读百遍,其乐自见。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8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匆匆》这篇课文,读后感触很深。

文中讲的是时光流逝,豪无踪迹,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告诉我们来这世界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我认为当代小学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更应当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能虚度光阴,白白浪费时间。

大家熟知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还是有的。”富兰克林也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你们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应当懂得珍惜宝贵的时间。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应充满自信,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9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从中还了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以久了,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代沟虽是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了,《尚书·远逸》中就记载了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再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常归于不喜欢。哈哈,真可谓精辟。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纳了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读后感《《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也写道,"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所以文章过长过的短,不以字数计,应以起内容之需要为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使我顿时矛塞顿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叙述惟恐不尽,使看者不解,现在看来,可能废话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习惯,常把一些觉得甚好的描写、叙述记于抄本中,可读梁先生的散文,觉得字字如珠玑,无一处经不起推敲,让我无从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随意而为,与小处却见大家风范,他的描写惟妙惟肖,他的叙述平淡、朴实,正如同他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他如是说,也如是这样做的。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师,受益终生。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梁实秋,当时接触的是他的小语箴言。遗憾的是没有看过他的文集。

嗨,大嘴,你有多大啊,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上小学了,不过那时我都上中专了。

巧是不巧?寻思着"书非借不能读也。"突发奇想,想从此后沉下心来慢慢地读些向往已久的大家之书,好好膜拜膜拜呢。昨天始借得一本书,也是散文,丰子恺的,计划囫囵吞枣一天一篇,简单作些笔记,摘抄摘抄,最好再有大家伙儿跟跟帖,一起谈论谈论读后的感受,级别呢,就和我这零起点的差不离儿。

建议想法很好。一个残疾人能够跨世纪,需要历经多少坎坷多少辛酸啊,往事不堪回首都坚强的活过来了。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0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么再好不过了。如果是坏的,则要用文中说的方法去做。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想要把一个富有弹力的弯曲物快速弄直,则需往弯曲的另一个方向弯,并且要过直的标准。这个方法在改变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个人脾气暴躁,则应极力控制,并且还要露出微笑,即弯向直的另一边。

文中还说不能太久的迫使自己做一件事,这样会福祸双收,即获取了坚持,也获得了一点错误,把错的东西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因此要间隔一段儿适当的时间。我玩儿滑板时就是这样。滑了一阵子之后,无意识的间隔几天,再滑时,就觉得水平增长了些许。但是如果间隔了一年多,就感觉自己的水平一落千丈。

不管戒什么,都要像文中说的一样,先扼制,再自然而然的减少,最后戒除。戒烟就要这样。原始时是几分钟抽一次,然后对于烟瘾要一忍再忍。几天后,抽烟的频率将大大减少。再过几个月,烟不就戒掉了?不过还有一点,也是文中提醒的,目标不能太高或太低。因为太高或太低的话,不仅不会改善,还会越来越糟。

培根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那么多流传千世的佳句,还有如此精练实用的文章,把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谈的淋漓尽致,指引我们走正确的方向,虽然也有的错误,——也可能是社会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又有谁能保证,我一辈子都不会犯错呢?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1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2

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我喜欢他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大学毕业时仅15岁。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时态炎冷。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浮沉后成为国家重臣,最后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纭的受 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他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奥妙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他的散文随笔一共有58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跌出”,这是中肯的评论。

我认为这本书很不错,现在把它介绍给你了,你喜欢吗?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3

《我很重要》一问来自毕淑敏,因为毕淑敏生活在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是不允许说自我怎样好的,那么说自我很重要就更应当杀头的。可是毕淑敏,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了这篇文章《我很重要》。

首先,本文做了一个排比。用自我的卑微与别人的辉煌作比较。其次,文章讲了我们人类的进化史,懂得了自我是比先人们“高级”了多少。继而是作者的想象,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就不会有我;或者只要有一点点的阴差阳错也就没有我……

之后作者又从“我很重要”这个角度讲了讲“我”对什么样的人重要。本文一共讲出了五大块认为“我”重要的人。第一:家人。我是家人唯一的“宝”,我们生病家人会担心;我们有成就家人会笑。第二:伴侣。一对甜蜜的伴侣,不需要天长地久的誓言,不需要爱的死去活来,只需要平平凡凡、甜甜蜜蜜和幸福欢乐就是最美的。而一对情侣中,少一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

第三:孩子。如果我们消失了,那么孩子的童年就不会完整,就会不幸福。一人一生仅有一个童年,看着孩子破碎的童年,也许我们便不觉得自我不重要了吧。第四:朋友、密友。人们都说,有一个明白自我的朋友,足矣。是啊,一人一生,朋友不在于多,在于精。若我消失了,那么这友情就会跟茫茫沙漠的一粒小沙一般,再也找不回来了。第五:事业。有自我的事业,是一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只要有了成功的事业,你的一生使命也就基本完成了。所以,我们在没完成自我的事业时,我们是重要的。同样,事业必须也需要你,不论大小。

作者相同自我确实很重要,于是,对着苍茫的山川、无边的大海甚至浩瀚的宇宙,宣称自我很重要。是的,我们是很重要,只是我们缺少勇气,不敢喊出来。可是,今日,我们要宣称——我很重要。也许我们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番大成就、没有超人的才华和特长,可是,我是一个生命,一个有脑子、有思想、有心,只要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很重要。时间的长河永无止境,而我们的光阴可是是短短几十年。可是就在这几十年里,我们也要活出我们最好的、最闪耀的、最辉煌的、最灿烂的自我!就算我不能永垂不朽;就算我不能高高在上,统治国家;就算我的到来也许就像一棵渺渺小草,这么卑微而不起眼,可是,我就是我,独一无二,不要跟随别人,我们要活出自我的光彩,就算没有群星闪耀、众星环绕,可我们依然要仰头骄傲的向世界宣布:“我就是我,我很重要。”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4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童话故事,有悲惨伤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际遇奇特的《拇指姑娘》,有唯美感人的《海的女儿》,但其中,最让我觉得有趣,并且引起我思考的就是那篇《丑小鸭》。

《丑小鸭》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老母鸭正在孵蛋,它想让自己的孩子快点儿出蛋,蛋里面的小鸭子好像明白妈妈心思,就一个一个地破壳而出。鸭妈妈见了很高兴,他刚想出窝。发现了还有一枚最大的蛋,没有破壳。老母鸭只好重新卧下来,它想这枚大蛋可能要晚几天才能出来吧!几天后,这枚大蛋终于裂开了。从蛋壳中钻出的小家伙又大又丑。在养鸭场里受到了其他小鸭子的嘲笑,被母鸡琢。后来,它离开了养鸭场,在外面四处游荡,先被一个老太太收养,但被猫和母鸡冷淡,后来又被农夫收养。经过了许多的磨难,最后在一个春天,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只要我们努力,奋发图强,经历一些磨难,就一定能变成一只引人注目的天鹅。否则,我们的一生都只能像最初的丑小鸭一样,无所作为,一事无成,或者被人嘲笑。

无论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都要勇于发问。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习丑小鸭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只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们就会变得坚强勇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要坚信这一点,坚持努力,不懈奋斗。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5

十几岁的时候,在初中的《暑假生活》中读到过《匆匆》,当时没有署作者姓名,可能是与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春》同步的延展阅读文章。记得当时,以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初读此文,并不曾感觉写的多好,只是觉得仿佛是一篇写得不错的作文范文,同时又隐约感到有点别扭矫揉造作,虽然当时并说不出这些。

二十岁的时侯,在奔波忙碌中,偶尔会想起也许曾读过这篇文章,感到仿佛是很久远的事了,已记不起文中的内容了,但知道这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虽有些伤感的基调,却毕竟是一篇不应忘记的劝人惜时的励志文章,应找到再读一读,却没有。

三十岁的时侯,有时在忙碌的间隙里出神冥想时,偶尔会想起其中的一两个句子,并在口中念出来,渐渐感到这篇文章,不会淹没在故纸堆里随纸页发黄,也不会随岁月的流失而淡出渐远,它会扎根,它会生长,只要你曾读过它哪怕不经意,它也会在你心里成活,并小心地隐藏一隅蜇伏起来。

四十岁的时侯,思想也许会比年轻时多个层次,迎朝阳送晚霞、举目望苍穹抬头看明月,也会有些人生感慨。时光荏苒,日头下挥汗,工作中忙里偷闲,案头间挥毫,生活上苦中作乐,也总会有晃忽间的沧桑感袭人;在万紫千红的春光里踏青,在寒林漠漠烟如织的深秋里郊游,无言仿佛胜却诗情万丈……这时,象不经意间,又记起《匆匆》里的那些句子,那篇不足千字的`小文又涌上心头,仿佛还原了记忆,又仿佛那些句子压根儿就来自自己心底。

而现在啊,时光如潮水淘沙般将沧桑在心头堆积,岁月会让人积累感受并发酵,也许还在用黑夜中的黑眼睛去寻觅光朋,也许已学会了在博击风浪中适应环境,然而,白发不随人老,堪堪又上少年头,在无声无息、不见踪影、逝者如斯的匆匆里,头涔涔泪潸潸却真的不知会挽留住什么……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该赞美该诅咒该会心笑还是该无奈地痛

我想,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依然还能在《匆匆》里嚼出些味道来,不是酸甜苦辣咸的世味。

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16

当我看到《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时,我觉得这里都是一些空话。尤其是看编者的话:什么理念创新、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注重实践等的。我就更觉得与实践毫无联系,空洞乏味,但当真正去读这本书时,我改变了想法。

我首先看的是序言。其中开头“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在四楼的阳台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了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都会发自内心的问话。当我读到这里,我就似乎能看见这位母亲的眼神,满怀希望、又充满疑虑的眼神。这眼神穿透茫茫天宇、穿过千百万年间的时空,盯着你、凝视着我,追问着我们每一位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是啊,我们这些教师能否不辜负这位母亲的期望,还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个热爱智慧、勇于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青年?我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期望,更能体谅这位母亲的疑虑,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在今天,我不敢肯定说一定会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当我看到我们的许多教师以“教育”的名义摧残、奴役、束缚、禁锢、愚弄、欺骗、蒙蔽学生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的学校在为考试的分数而剥夺学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我为那位母亲担心,也为人类的未来担心,也为我自己担心,时常内心矛盾,会不会有崩溃的一天……我看到这段文字,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情不自禁地心惊肉跳,作为一名教师,做到了对教育的理解没有偏差吗?做到了真正的有思想吗?作为教师我也每天接受着全班孩子母亲的这殷殷希望和疑虑,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伟大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单纯的孩子,我们是它们离开父母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思想、言行都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虽然我兢兢业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孩子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仅有这些够了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乐于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崇尚创新;敢于怀疑,追求真理。因此,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必须有科学求真的意识,必须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必须有自我反省深思的品质;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站得高望得远的人,是一个辨得清方向的人,是一个有独立判断力的人,是一个“不跪着教书”的人。读完这本书,作为新教师的我有了自己奋斗的方向,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