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山水文章

2024/04/17经典文章

西西文学整理的山水文章(精选14篇),供大家欣赏,喜欢请收藏与分享。

山水文章 篇1

一平一仄两个简洁而普通的音节,深深地镶嵌在中国辞海里,似乎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庚,我无从考证,山水,在中国已经驻足了多久?也许我是一个过于传统或民族化的人,我以为,山水之于中国,犹如血脉和生命般不可拆开。设想,我们广袤的古大陆上若没有山之巍巍,水之汤汤,那是何等的憾事?我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只有中国的山水才可称之为山水,虽然我并没有见过西方的山容水貌,但在我的想象中,那里的山水大概也是有一些洋味的吧——这似乎严重不合逻辑,但我仍然坚持。就像西方的油画比之于中国画,写实有余而意境不足。也许,意境的深浅或有无便是我的头脑中两地山水之区别吧!宋词里说,山是眉,水是眼。我深信不疑,并且一直为这样的比拟赞叹不已。在古人眼里,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不然,这山水之间怎会有眉目传情?于是,我断定会有一段悠悠的古中国的情愫缠绵于山水之间。从此,每每出门在外,或车船跋涉,或客旅他乡,甚至站在自家居室的阳台上,我的目光也不忘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搜索着一些山山水水的影子,并且总能发现:远远的一道廓影饱蘸着苍黛色,重重地涂抹在蓝天白云下,牵扯着我的思绪和想象。视觉上的无所羁绊渐渐地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舒展,所有为俗务而劳顿的神经就能得到一种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自然界中,有山的地方总是有水,山水总相依。不是吗?

你看,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在整肃庄重之中,凭空在天地间撑出一段阳刚之气。而水呢,因山的.呵护而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互为知音,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中国山水总是赋于更多的人文色彩,譬如中国山水画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在国画三大流系中,位居榜首,花鸟、人物次之。三尺绢丝,一方素笺,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无限于尺寸。其意趣发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纸绢之外,神韵无穷。我想,这其中绝不仅仅是艺术的魅力,更多的是山水之灵气和精神使然吧?无怪乎厅堂楼阁也好,茅蓬陋室也罢,只需一幅墨迹横陈,则山光水影泉林、野趣立见。

山可樵,水可渔。渔樵之乐原在山水之间也。即便渔父樵夫也会因沾染了山水之灵气,终年浸淫于山水之间而成为拥有“无价之清风、有声之书画”的富翁。而也恰恰是我国春秋时代,惟有一介樵夫钟子期,才能听懂当朝名相俞伯牙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汤汤乎志在流水”。——知音子期赏,弦断有谁听!那荒山孤冢前的千古一摔,八音决裂,又演绎出人间多少流水高山的故事?

山水,更可上升为心灵之屏障。古有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今有寻幽百姓,墨客文人,谁不钟情于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够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闲情逸志、沉浮荣辱抑或进退悲欢。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这里变得真实而平淡,最终归于宁静和淡泊。

也曾倾心地作了几次山水游,既有名山大川,也有些无名山水,虽然寥寥可数,倒也弥足自珍。华夏的山水多不可数,譬如黄山的奇,华山的险,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场,普陀的佛境,三峡的神秀,桂林的婉约,潇湘的诗情,新安的画意……若能有幸一一拜谒,也算是人生无上之快事了!

古哲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上润天,下泽地,其性至灵至坚也。当我们蒙蔽尘埃的心灵在世俗和物欲中迷失方向时,不妨以山水为师、为友、为鉴、为勉,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将山水藏纳于胸。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于我,前者可堪,后者莫及。但这颗心早已生根于山水之间,无论前生后世,恐怕都是收不回来了。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过“北雪南风飞不过“的严关,连绵不绝的土山土岭便突然消失了踪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珑,千姿百态,远远望去似万剑攒天,千树撑云。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灵秀,或孤峰婷婷,或峰丛连坐,森列无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彻的漓江水,曲折萦回在千山万壑间,犹如一条长长的青罗带,山环水转,秀丽无比,世人交口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无山无水不入神”。

桂林是一个多山的城市,但却不象重庆那样山叠城高,街巷梯接,畅流的大道甚至少有象样的坡;桂林又是颇具规模的城市,却不似江南沪杭那样市井辐辏,楼屋拥挤。宽逸舒展的棋盘格里镶嵌着风格独异的座座山峰。虽然没有泰山的巍峨,庐山的飘逸,黄山的神奇,但它们却有一种腾空而起,戛然而止的狂飚风格,“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山立城内,城溶山中,城和山的结合是那样的潇洒不羁,那样的自然天成。“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更因为绕城环山的碧水充满了灵秀。桃花江、漓江用海水般碧绿的清流拥抱着古老的城市,绾连着碧玉簪般的点点青山,铺陈出“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水墨长卷。榕湖、杉湖、桂湖、宝贤湖、丽泽湖、木龙湖这些由护城河演变而来的水泊更如明珠闪烁。粼粼波光,倒映着葱绿的古榕新柳,轻烟淡雾,蒸腾出几多梦幻和迷离。塔映玲珑,桥接清幽,轻舟荡月,弦歌吹春,夜幕下的两江四湖分外的妩媚动人。桂林是一座名满天下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征服了多少游人的心。“无山不洞,无岩不奇,无石不美”,鬼斧神工,瑰丽壮观,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山水之胜,冠绝西南”,“簪山带水,胜纪天下”,这便是桂林独到的丰韵,千种娇媚,万般风情,使桂林领尽了岭南风骚。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桂林郡,接着又开凿了灵渠,引湘入漓,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二大水系,湘桂走廊成为中原至岭南的重要通道。三国时,吴在此设置始安郡。史书云:“自孙吴以后,湖、广之间,事变或生,未有不争始安者”。中唐以后,桂林成为风景名胜之地,桂林山水不知陶醉了多少骚人墨客,岭头岩边不知留下了多少咏叹的诗篇,仅石刻、题书就留下了二千多件。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开先河,“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句绘声绘色;宋代诗人黄庭坚也津津乐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缯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万嶂何”的感叹情真意切。同时代的李曾伯曾写下“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赞语,历经千年终于演变成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广告词而传流天下。陈毅元帅在《游桂林》诗中称叹:“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桂林此三绝,足供一生看。春花娇且媚,夏洪波更宽。冬雪山如画,秋桂馨而丹。四时景物殊,气象真万千”……“,发出了“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感慨。已故文史学家王力历游胜地,兴之所至,欣然命笔,挥就百字长联:“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似紫金,高若鹫峰,秀仿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土娄,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垒块。 冠环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湘,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字字珠玑,句句菁华,旁征博引,比兴倡和,把桂林山水之奇妙,人文历史之幽深阐发得清明透彻,挥发得淋漓尽致,神清韵丽,引人入胜。

到桂林,不能不游漓江。漓江是桂林的绿色血脉,更是展示桂林山水的天然画廊。人称“翡翠之路”的漓江游,起于桂林的象鼻山,止于阳朔的碧莲峰,全程83公里,景色特别迷人:两岸群峰挺拔多姿,似人状物,百姿千态,而瞬息万变更使人应接不暇。一江流水碧波回环,时而清波涟漪,山光树影,相映成趣;时而水流湍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构成了长达百里的雄奇瑰丽。荡舟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时当晴日,蓝天白云,山光水色共徘徊,古树翠竹葱郁繁茂,石壁危峰色彩斑烂,“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奇妙景象更醉人心魄。而当霁雨初歇,如烟如霰的雨雾中,“烟波迷万壑,雾海隐千峰”,群山若隐若现,雨过天青,从云环雾锁中探出头来的山峰洗刷得分外洁净,滋润得分外沁人心脾,一簇簇髻据螺盘,那景色就象墨迹未干的水墨丹青。漓江之游,四季皆宜:春天桃红满江,绿草如茵;夏季江风送爽,澄江碧透;金秋枫林尽染,丹桂飘香,冬日银装素裹,江山妖娆。世人感叹“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现代大诗人郭沫若也以“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的诗句来歌颂漓江。面对优美动人的山水奇景,恍若身在桃源洞天、神游瑶池仙宫,意趣无穷,其乐也无穷。

山水文章 篇2

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柔柔的,淡淡地美着,不妖娆,不炫耀……

故乡的山,最美的一季是在春天。沉睡了一冬的万物在融融的春意中渐渐苏醒了。淙淙的溪流从山腰一直流到山脚,滋润了山上的生灵。嫩嫩的小草从枯黄的地皮中倔强地钻出脑袋,仰望瓦蓝色的天空。披着深黑色大衣的候鸟从南方呼朋伴友地飞来。暖暖的空气中流窜着泥土和嫩草的清香。有些树枝上,已经有了早开的桃花,有些含苞欲放,就像娇滴滴的小姑娘。

故乡的水,在秋天总是格外地清澈空灵,像一只美丽的眼睛,静静地,安然地细数周围的风吹草动。在湖泊中,留下了一行行大雁划过天际的弧线,以及云朵悠闲惬意地飘荡在天空的痕迹;在堰塘里,留藏了枯黄的树叶落在水面上荡起的阵阵涟漪和岸边野草蓬勃生命的旅程;在小溪里,倒映着小鸟灵活的身躯与蝴蝶翩然的舞姿……故乡的水,也看惯了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悲剧,但她始终是静默的,不是不为所动,只是想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人间的世态炎凉。

故乡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里的村民,没有商人的狡猾奸诈,滑头滑脑,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没有太多的热情巴结他人。他们淳朴、憨厚而聪明,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有美丽的梦想,有为梦想执著追求的勇气和向往美好明天的希望。他们,从不自甘堕落,也不妄自菲薄,只是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故乡的山,美;故乡的水,美;故乡的人,更美。

山水文章 篇3

“哗啦啦啦”你瞧!水儿妹妹正欢快的在山哥哥身边躲猫猫;“嘿哈嘿哈”你瞧!大山哥哥正快活的在云妈妈的怀里撒野儿;“哈哈哈哈”你瞧!白云妈妈正幸福的在太阳爸爸头上晃悠……

多么有趣,多么幸福的一家呀!可惜只得默默地呆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虽然我曾在瑞安住过几年,可那时我年龄小,父母不会答应我出门,更别说去欣赏什么大自然了。整天拖着书包在学校和家门附近徘徊,现在想想真是井底之蛙呀!唉!到了城里上小学本想学校来个野炊,可校长硬和我较劲,从一到六年级我们苦头是吃了不少,甜头一点也尝不到,哎!哥伦布20来岁就发现了新大陆,再说了我们现在什么交通工具都有了,去郊外痛痛快快玩上一天都要等到树枯叶落不成?哎!有时候我经常望着远处的山哥哥发呆,许久也回不过神来,有时我幻想着我爬上了那座山顶。山下的人成了蚂蚁,房屋成了火柴盒,野花野草和我零距离接触,仿佛我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棉花糖——白云妈妈,山下的水儿妹妹“哗啦啦啦”地叫嚷着,我向她招招手,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我会不禁大叫一声:“我终于登上山顶了!”事实总比幻想残酷的多,换句话就是说,事实永远也达不到幻想的境界。永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始终是渺小的一个人,而在幻想中,我们又是伟大的统治者。

幻想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孩子,戴上面具他使你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摘下面具他使你感到从未有过的陌生。

生活中,有些事情永远不能实现,但有些事情可能会由于你而实现。相信吧!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山水文章 篇4

走进山水,体悟着山水的神韵,在天籁与心弦之间婉转,仿佛进入如诗如画、似梦似幻的人间仙境。山水,其深刻的内涵,不仅是骨子里透出的韵味,而是他们在数以千年的风雨洗礼中,所焕发出的迷人神韵。

走进了山水,也就走出了喧哗,行走在山水的静谧中,看蓝天白云,看草木葱荣,听水流汩汩,鸟语虫鸣,我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我们的精神得到了超脱,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渲染,我们的心境得到了沉淀,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无论岁月变迁,时光流逝。山,依旧那么雄伟,永远坚守着岁月的永恒;水,依旧那么绵长,永远舞动着生命的灵魂。

无论是走笔山水,还是写意山水,都会领略到山水的神奇魅力;无论是抒怀山水,倾情还是山水,都会体会到山水灵动的神韵。

山水之美,美在大自然中,更美在我们心中。只要用心发现,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在我们的周围,处处有山水的美丽景致,处处有山水的奇妙神韵。

水环山流淌着永恒,山倒映于水中显神韵。山水,永远是游人眼中绝美的风景。

悠悠山水情,欣欣游子心。向往自然,宁静而淡然;向往山水,潇洒又从容。

山水是历史,山水是书画,山水是诗歌,山水是音律。看不尽的山水美景,道不完的山水情怀,悟不透的山水神韵。

山在水岸绵延,水在山中飘逸。相依山水,眷眷不须归。

依情山水,诗情画意。山水神韵,魂牵梦绕。

山水文章 篇5

北方林区的山鹰,总是喜欢在月光下歌唱。那一刻,清亮的羽毛,用自己的颤音描写着天空。而花开只是一种过程,氤氲的情思融洽着松脂的馨香。

我在林都的羽翼中醒来,视线之中,绿意潺潺响遍整个清爽缠绵的雨季。

新时期的动人歌谣漫溢。一只白头鹤迎着风,把自己交给浩瀚的大森林。啊,这是一个旋律盛开甜美爱情的歌剧,我想象着花蕊的忧伤,又一次在你的指间滑落…… 盛夏,夜幕深沉,古老的汤旺河水,依偎着秀美的山峦守望。犹如一种足音,空灵、曼妙,这质朴而跃动的亮色把千山万壑照彻。

而新栽下的树苗已经开始拔节了,就像我的思念,总是沿着南来的季风回归到红松的故乡。

可是,我不知道路有多么漫长。花香掠过堤岸,在林都伊春的夜晚,迎着满天繁星把一帘幽梦轻轻地摇荡……

登南山

你鸟瞰林都,雄视茫茫林海。历史的烟云淡去,五彩梦拔地而起,在你翠绿的无限生机里,奋力谱写着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锦绣华章,时光把遥远的星辰揽入眼底。

神泉的清冽滋润万物生灵,所以人们更加趋之若鹜。斑斓的光影组合,仿佛一座迷宫,神秘来自于林区儿女的内心。

那个时候,芸芸众生都是你的臣民。仰慕你高蹈的威仪,秀色映入眼帘。风来了,打个盹,又这样匆匆地走了。

就像一片落叶,在我的视野之外,渐行渐远。

而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你的`祥和、丰富和妩媚。月光初照,水波粼粼,和谐迷人的夜幕把万种风情轻轻抖落。

这一刻,绵延的峰峦间,我看见无数只仙鹤翩翩起舞……

细鳞鱼

白发苍苍的蓑翁静坐在汤旺河的堤岸,神情专注并且还有些木讷。那一刻,我看见他失望的眼神中透视着无奈和忧伤。我不知道老人为什么会去垂钓家乡的一种符号,一种图腾,一种传说。是在寻觅早已经失去了的梦幻吗?

细鳞鱼或许已经绝种了吧,这许多年来很难再见到它的踪影。而那些依然栖息于河中的鱼类,却总是有着自己的盘算。

它们在水的舒缓处,踏青、郊游,亦或是追寻梦想。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暴风雨是否还要再来?但,总是在憧憬着柳暗花明又伊春的美好明天。

细鳞鱼永远的消失了,可与它称谓的谐音地区却永远存在着,并且越来越充满了生机活力。而那些也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快乐的鱼儿们,如今,只是片刻的小憩和宁静,也会把我们带进惬意而美妙的天堂。

哦,那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水缓缓地流淌,花儿不会凋谢,树影婆娑,绿意葱茏,百灵鸟宛转动人的歌声无边无际地响彻在浩瀚林海的每一立方空间之中……

而垂钓的蓑翁已经听到了明天的呼唤。他也许并不知道,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期待有时也不失为另一种难得的美好境界。

山水文章 篇6

春节,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我家乡过春节非常热闹。

我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小山村被我们装扮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响亮的鞭炮声打破了小山村往日的宁静,大家问候新年好,远方的鼓乐声在山间悠悠地回荡,呼唤春的到来。村民组织的文艺表演队,开始在村民的大院里表演精彩的节目。村老年活动中心以往是寥寥无几,现在热闹非凡,也增加许多年轻人的身影,有的向老人问候,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村东头的大树底下有群小朋友在玩游戏,放鞭炮,猜谜语……一片欢声笑语。村边周围的田地里,山坡上似乎看不到农民伯伯勤劳的身影,整个山村都笼罩在快乐祥与的节日里。

我家乡春节习俗还很多,要做年糕、挂灯笼、贴春联、拜天地等。

我家乡过春节很朴实,比不上城里的富贵与华丽,我喜欢在家乡过春节。

山水文章 篇7

我们乘火车,去往桂林。

到了桂林后,我们能看见天上碧空如洗,蓝天白云,非常美好。我们先去了“伏波山”,那里有一个雕像,雕刻的一个人骑着大马,拉弓射箭,显得非常威风。

我们去了一些地方后,最令我感兴趣的是爬叠彩山,我们用尽力气总算爬上了山顶。一看外面,哇,桂林的全景,真是太美了!远处的山峰一个接着一个,山外有山,还看到了璃江,江里的水是绿色的,真是太美了,我们看到山上有一块石雕,上面写着“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这名话,于是,我们就去那里留了个影。

接着,我们又要乘好运滑道下山,我们要先把该穿的衣服穿好,然后,又戴好手套,乘滑道下山了。滑道里,我们一个个都非常兴奋,非常高兴,想滑快点就滑快点,想滑慢点就滑慢点,我们看见下面没人时,放松地向前滑,快极了,呀,来了个大转弯,“哗”,又向前冲了,我们又飞快的速度滑了下去,真是太有意思了,难怪要把这个滑道称之为“好动滑道”呢!

玩了一天,我们乘车去吃饭,到了旅馆,一进去,就看见了一辆红色的跑车,后面有一个木头制成的龙椅,车的左旁有一张古代人用的床,我想:哇,这个旅馆不错嘛。乘电梯上楼后,我们发现有一个大柜子,上面放着许多的坛子,上面有块牌,写着“请勿触摸”这四个字,说明应该很值钱吧。

到了我们的房间,我看见有些东东像古代的物品,比如灯之类的,看来这是旅馆还是有点豪华嘛!

今天真开心呀!

山水文章 篇8

驻足池边,向南望去,但见一池春水,波光潋滟,浩渺无涯,风乍起,吹动盛唐气象。举目远眺,湖心一岛,荷叶田田,有野鸭浮游其间。沿江南行,绿柳拂堤,雕塑林立,游人如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古松桃林掩映下,入得一院落,曰“疏林人家”,有阁楼九幢,不施斗拱,灰瓦,白墙,系唐风民间建筑。名字别致,以词牌取名,依次曰:风入松、浣溪沙、浪淘沙、满庭芳、水调歌头、临江仙、念奴娇、忆秦娥、水龙吟。

进门,可看到凤翔的泥塑、华县的皮影、户县的农民画等陕西民俗,其中一小型博物馆内,展示有考古发掘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它们一一见证着曲江两千多年来的盛衰。

跨“江滩跌水”、过“芦荡栈桥”、越“柳堤春晓”,便来到“阅江楼”。登斯楼也,春可看柳,夏可赏荷,秋夜可望月,冬日可品雪,四时景色,尽收眼底。

山水文章 篇9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塌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阅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禽,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人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岌积雪跟云絮几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孩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

初人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像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编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鸣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祈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煮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俊。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艳濒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咤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誉。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老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探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鱼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鳞峋的峨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叶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注虽然是古老过时的,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肺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口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嘎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涟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莹。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禾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培和寺庙。

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稳的声音啊!我断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

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峻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龙睛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江边的渔船已经看不清楚了,天水交接处,疏疏朗朗只见几根枯苇般的桅杆。天空昏暗得像一面积满尘埃的镜子,一只苍鹰此刻正兀自在那里盘旋。它像是在寻思着什么,又像是对这片山川云物有所依恋。

山水文章 篇10

我扑向七月的山林,为了呼吸清新润泽的空气,让山风林雾涤去罩在心头的烦燥的暑气,没想到却闯进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中。用目光感觉它的色彩,用手触摸它的实在,用脚步丈量它的景深,用耳聆听它的天籁,用心感悟它藏在风峦叠嶂、迷雾缭绕、无尽深处的神秘——于是觉得自己就是这画卷中和谐的一笔。所有的俗滤尘忧,被荡涤一净,心澄明头清净,一种超然凡世的轻快,令我有着与大自然息息相通之感。

正当自我陶醉中,却被迎面的景象震惊了——一个姑娘搀扶着一位盲人老者,磕磕绊绊的走过来,盲人一路摸索着,姑娘像导游一样的讲解着,又不时的提醒他脚下的石头和坑凹。不解之惑令我驻足,不能目及自然景物,何以感受自然真谛?我注意那盲人的表情,那是一种极难用语言描述的的复杂,欣喜羞怯掺和着,随着姑娘的讲解和手的触摸,又时常陷入入定般的沉思。别人的眼睛能够替代自己的眼睛吗?手的触摸能体会到事物的色彩、形状、神态吗?怕是盲人摸象,以点带面的满足片面的判断吧。

这时,姑娘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盲人谐了谐额头上的汗,贴着岩壁听了听,说,前面不远处有泉,我们到那里休息。听了他的话我惊诧不己,接话到,老先生,你对这里很熟悉吗?盲人害羞般的低下了头,不,我第一次来。那?我闻听到了泉的声音,尤其感觉到那种来自大地深处的的清冽的泉水的味道。此时的我也非常的渴望有水的地方,手里的“娃哈哈”快空了,于是我模仿盲人的样子,贴在岩壁上,却什么也没有感觉到。我满脸的疑狐,姑娘笑了。我知道,她是想说,没有灵性的人是感觉不到什么的。

果然,我随他们转过一段岩壁,一眼清泉正向外翻着水花,周围形成一块不大的镜面,鉴可照人。

我对这位盲者突生敬意,自然界神秘的密码他破译了。他把自己当做大自然的一部分,用心领悟自然,自然就把神秘传递给他,而这种心境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这是大自然对知者的馈赠。

我突然想到了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他一生几乎没有爱过,也没有恨过,也几乎没有步出过他生存的小镇,他的一生平淡得没有你我的生活色彩浓厚。可是他那与常人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的头脑里,却装满着哲学,蕴藏着破译宇宙神秘的密码。

人与世上的万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可是我们都以为自己耳聪目明,能够超然于万物,以指导者或旁观者的姿态审视自然,尽情的享受着生活,享受着自然,其实那仅仅是肉身的感觉,心灵却是麻木的。把自己当做大自然的局外者,即便偶然来到自然中,也是以游客的姿态,与自然格格不入,如不溶于水的沙砾。

在与盲者的交流中,他为不顾自己的残缺而享受自然而羞愧,我则为他因为不顾自己的残缺,依然执着于享受生命体悟自然而顿生敬意。健康人自以为自己健全,走马观花后津津乐道,盲人用心体会与自然有心灵的对接和交融,自然才会把灵性传递给他。我们应当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神秘存在的,有些神秘追名逐利的人是永远不能破解的,只有悟于神秘的虔诚之人,才会得到大自然的恩赐,获得破解的密码。谁理解自然,大自然就亲近谁。

自然属于真正能体悟它的人,盲人才是这幅画卷中极为和谐的一笔。我及同我一样的庸者则是败笔。

山水文章 篇11

紧张的六年级上半学期终于告一段落了,这么长时间的奋斗,我也该好好酬劳一下自己。这不,春节一过完,我们一家子便踏上了通往桂林的旅程。

熬过了飞机上那漫长的时间,下了飞机已是午夜12点了,我强打起精神观赏两旁的优美风景。忽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桂林的房屋不像在都市里的那样高,都是又低又矮的。我带着这个疑惑去请教导游,导游告诉我:“桂林看着有一种奇特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并且桂林还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景——山,桂林这个城市无论走到哪,都可以看见山,如果房子太高,挡住了山,那么游客便无法观赏这些美丽的景了。”我的疑惑解开了,到了旅馆我带着浓浓的睡意倒头就睡,为后一天辛苦的旅程做好准备。

第二天一早,我飞速吃完早餐,便乘着车来到我们行程的第一站——“漓江”。我们在“竹江码头”找到了我们乘的船,便开始了参观漓江的旅程,一路上我们游历了许许多多的山:有形状如螺蛳一般的“螺蛳山”,有苹果状的“苹果山”,还有两座山十分奇特,一座像童子,一座似观音,所以便叫作“童子拜观音”了。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座山还是要数“九马画山”了,“九马画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山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九匹马的山。当年周恩来总理在观赏“九马画山“的时候就看到了山上的九匹栩栩如生的“马”。而多少年后的今天,我再看那黄白相间的地方,却连一匹马也看不出。俗话说的好:“三分形象,七分想象。”可我今日连那“三分形象”也找不到,那“七分形象”便更是无稽之谈了。看来我的眼力确实不怎么好了。在漓江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黄瀑倒影”,它就是在我们中国人民币20元背面的那个优美的风景,可我对这处风景的印象不怎么深刻,所以我就不再做详细的描述了。

我们的第二站是位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府”,所谓的“靖江王府”其实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守谦”当上“靖江王”时所建造的。整个王府建得甚是气派,给人一种十分庄严、肃静的感觉,在“靖江王府”的后花园里,有一座著名的山峰——“独秀峰”,是桂林市的中心,相传在很久以前,桂林的房屋便是围绕着“独秀峰”所建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也是在此。

随后我还游览了“银子岩”、“世外桃源”、“象鼻山”、“月亮山”等景点,彻底的明白了桂林的风景为何可以称得上是“甲天下”。秀山、奇洞、丽水,这些自然的风景,再加上桂林那1400多年的悠久的历史,使桂林成为世界风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山水文章 篇12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塌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阅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禽,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山水文章 篇13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鱼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鳞峋的峨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叶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注虽然是古老过时的,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肺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口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嘎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涟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莹。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禾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培和寺庙。

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稳的声音啊!我断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

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峻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龙睛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江边的渔船已经看不清楚了,天水交接处,疏疏朗朗只见几根枯苇般的桅杆。天空昏暗得像一面积满尘埃的镜子,一只苍鹰此刻正兀自在那里盘旋。它像是在寻思着什么,又像是对这片山川云物有所依恋。

山水文章 篇14

我的故乡是一个四十多户的小村庄,呈东西走向,农户三五成群,错落有致,自抱成团。从一个门洞进去,拐弯抹角,好几户人家便串在一起。小河是村子的主动脉,靠路南静卧在村子中间,村民们以河水相隔,对岸居住,河南岸隔两三个门洞便有一座简易的石板桥,桥两边摆着无形无状的石块,是人们歇脚洗涮的宝地。

小河的根扎在村西,三面都是坡地,中间是沼泽,像半个环儿拥着,外围芦苇荡漾,里边杂草丛生,风吹着,蛙鸣着,鸟叫着,蓝天白云,天籁和谐,而这泉水就在这儿安然如婴的汩汩而出了,而且终年不断。由于季节的变换,泉水爱大则大,爱小则小,溢满了总要有个出路,因此泉水顺势而下,翻起凹处的青草,滑过低处的碎石,飞溅起白色的浪花,一路跌跌撞撞向东流去,流出或宽或窄或深或浅的河床,形成了天然的小河。当然,此时泉水也因此换了名字,被人们唤作河水了。

我家住在村子中间路南的小胡同里,大门坐东朝西。油漆斑驳的大门上,岁月消退了门神壁画,锈蚀了铁环拉手,略微前伸的房檐上长满了茸茸的青苔。老式的四合院里,半院子蓬勃葱茏的葡萄架搭起的温馨,两棵葫芦头枣树蓬起的快乐,一台破旧的纺花车抽出的幸福,一张老织布机编织的梦想,都在我的心灵深处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在那间低矮的厨房里,母亲辛苦一天的农耕以后,还要用微不足道的粗粮做着一日三餐,缕缕炊烟是母亲的魂;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为我们缝制着冬天的棉,夏天的单,件件是慈母的心。门外那长长的胡同里,印着母亲踩着三寸金莲到河边提水的.身影,小河的水瘦了,我们长大了。

初春,布谷鸟的第一声报春,便把昏睡一冬的小河弄睡了,河面的薄冰“咔咔嚓嚓”,闷了一冬的鱼儿跳出水面吐出一串串泡泡,小虾逆流直上顺流而下往返不息,螃蟹横着身子顺着石头缝爬上来,凸出好奇的眼睛张望着河柳,河槐,满眼的嫩绿,使它向往着令人陶醉的春天。

夏天,骄阳似火,赤日炎炎,河边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辛勤劳作的人们收工了,小河用彻骨的清凉,拥抱一个个汗水淋漓的身躯,拂去人们一身的疲劳和汗水。孩子们放学回来,一个扎猛投进小河,泡得白而软的小脚丫,在光光滑滑的鹅卵石上,印下了童年彩虹般的梦想。中午,村姑呼朋唤伴提了篮子拿了棒槌到河边洗衣,棒槌悠悠,私房话窃窃,不时羞红了少女的脸庞。河边的柳树下,村嫂拿了鞋底,悠闲自得的哼着:“……手拿呀哈麻绳呀哈和针锥呀哈,趁着闲空纳鞋底儿,纳呀么纳鞋底儿……”老人摇着蒲扇,拉着家常,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秋天,小河更加成熟妩媚。秋高气爽,谷子低下了头,高粱涨红脸,玉米披上了霞衣,丰收的喜悦给小河镀上一层金光。一阵微风拂过,波光粼粼,落叶飘下来,洒在河面上,小河像穿上了盛装,觅食的小鱼追逐着落叶,秋虫儿唧唧,小鸟儿啾啾,在小河身旁委婉地歌唱。

就这样,冬去春来四季轮回,小河用她的无私和善良孕育着我的故乡。天因她而蓝,地因她而沃,田园五谷因她而丰收,鸡鸭猪羊因她而茁壮。然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大队民工,肩抬箩筐,手挥铁锹,在小河的南侧修了条名叫“万金渠”的大河,冒犯了小河的根,泉水生气了,不再有灵性了,小河也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泪水一滴一滴,似哭泣,似控诉。几年过去了,人们建房填土,把小河的根彻底掩埋了,小河的泪也干了,只留下干枯的河床在叹息……

亲爱的小河,在您翻转的旋涡中,深藏着我苦涩童年的梦幻;在您激起的浪花上,绽放着我童年的芬芳。您纯洁,您无私,您慈祥,您善良,您用自己的毕生精力默默地奉献着一切,乃至献出了宝贵的身躯。您如一首清丽的小诗,意蕴深远,温馨而亲切,您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曲折,令人荡气回肠。然而,您也如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只有人们吸不尽的乳汁,在那二三百人的小村庄乃出一茬茬金童玉女,有的飞出去了,有的仍然在回味你的教诲,守候在你木乃伊般的的身旁。

故乡的小河啊,您是一张脸谱,您是一尊母亲的雕像!如果岁月能够倒流,我一定会回到您的身旁,为您拭去腮边的泪,疗好您心中的伤。我要为你飞架彩虹,让您重现当年风采,唱着歌儿弹着琴弦“叮咚叮咚”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