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乡村的文章

2024/04/19经典文章

西西文学整理的乡村的文章(精选6篇),供大家欣赏,喜欢请收藏与分享。

乡村的文章 篇1

当你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喧闹,顶着着高楼大厦一样的压力,高弹着快速的生活节奏。来到这边的乡村,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看看蔚蓝的天空变化,小鸟每天喳喳的叫你起床,绿色带给你更多的放松,和酷暑难耐的山城比,这里的一切带给你的都是凉爽,清晰。

一路走过去,每一朵张开笑脸的向日葵都笑着来欢迎你,鲜艳的红色枸杞也把小小的树颈压弯了腰,像士兵一样排列整齐的玉米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互相争着长着,黄色的哈密瓜也来凑热闹,点缀着整个戈壁滩,让整个小小的绿洲村庄不在寂寞。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会三个五个一起的拿着小瓶子去到雨水长期积累的水坑里捉蝌蚪,卷起裤腿,光着脚,猫着腰,把瓶子直接放到水里,让小蝌蚪自己游进去,快乐声总是穿过整个村子。而今,已将很难看到这样的水坑。到处都是地下抽水的机井,水凉凉的,慢慢的走进田地里,口渴的苗都咕咚咕咚的满足的喝着。

抬头看看天空,蓝天白云,城市里很难有这样清纯的天空,著名的'大导演张艺谋也最喜欢我们这里干净的天空,没有任何污染,简单的清澈。关于天空的电影,几乎都在这里拍摄。天空的白云,一会变成鱼的形状,一会又变成狮子的样子,妙不可言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开发商家都来这里降低成本,家乡的土地也不在孤独,养殖场,农业加工厂也如春笋一样的脱土而出,网络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像坐火箭一样的飞速。

太阳下劳作的农民晒得黑黝黝的,满脸写着开心,她们在见证者乡村的历史,从幼小的孩童,长成现在青壮年。

这块土地养育着我们一代代,熟悉的一切总是让人轻松舒适,少了城市的喧闹,多了一份宁静,少了高楼的压力,多了很多绿色的惬意,少了高速的运转,多了一份放松和舒适。呼吸着熟悉的空气,吃着朴素简单的拉面和揪面,真诚的人和简单的事。世外桃源也许就是这种简单的美妙吧。

回家真好。

乡村的文章 篇2

我喜欢将近黄昏时的夕阳,尤其在这种凄凉的秋冬季节。在这宁静的乡村,放眼望去,是空旷的平原地带上宽阔的田野,稀疏苍老的树木,淡蓝色的天空,以及混沌似的白云……但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平和惬意。那永远不会让人厌烦的鸟叫声在耳边时时徘徊,轻盈的敲打着乡村的寂静,而又活跃的为这画卷般的乡村增添色彩。

几只喜鹊在村庄不厌其烦的大声鸣叫,丝毫不在乎这冬的寒冷荒凉。萧瑟的北风懒懒地拂过,几片枯叶缓缓飘落,悠然落地,轻轻敲打着时光。此刻我的心平静如水,就像这季节,经历了无尽的繁华,春华秋实,如今,落叶归根,一切归于平静。夕阳辉映着时光的霞,时光不老,生命没有停止孕育。夕阳渐渐收敛它的光芒,寒风四起,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是窃窃私语吗?不,它们在呐喊——用他们的语言耀武扬威,沧桑的声音是那么有力。随着那些即将凋零的枯叶随风摆动的声音我听到了大树的呼吸,凛然正气、豁达而不卑不亢。 既是勇士又是见证者,见证年华依旧,见证匆匆岁月,见证淡淡红尘。时光在它们身上刻画年轮,而在我们的眼睛里沉淀成稳。

夕阳渐入地平线以下,余晖映红了西边一片天。鸟儿不再吵闹,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在树梢疾驰而过,乡村炊烟袅娜,冉冉升起……

欣赏着这夕阳的美,若有所思,生命,如四季繁花,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乡村的文章 篇3

春暖风轻的季节,山上的桃花,热热闹闹地开了。

在故乡,桃花被当作幸福美满、吉祥喜庆的象征,所以春天里但凡拜神的日子,乡亲们都喜欢折下一两枝桃花,点缀在供品上。

父亲很喜欢桃花,记得小时候,山上桃花盛开时,他常常忙中偷闲,带着我上山去观赏。桃花在枝头春意盎然,父亲流连忘返其中,他是个喜欢读书的人,那时节,我想他肯定是掉进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中去了。而我当时少不更事,不知道所谓的桃花源,心里只想着:漂亮的桃花什么时候才能结成桃子!

父亲在桃树下恋恋难舍,最后下山的时候,忍不住折了几枝含苞未放的桃花,回家养在花瓶里。我每天做完功课,都要去看看那几枝桃花。我不止一次地问父亲:桃花养在瓶里,能养多久?父亲笑着说:“你别小瞧它,它生命力可旺盛着呢。”

我怕它枯萎,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去看它好几回。这一看就看了半个月,花儿才渐渐地凋落,桃花的花期算是长的了。

有一年春天,父亲又在山上折了几枝桃花回家,那些桃花大部分含苞未放,只有几朵是已盛开的。父亲将桃花插养在瓶子里,我照例每天都去瞧它,当它还在山上的时候,我盼望它快结成桃子,可一旦它养在瓶里的时候,我只盼望着它不要过早枯萎。一天,我惊觉有一朵正要凋落的花儿,竟然结出一颗小小的桃子!这太令人惊奇了,插养在瓶里的桃花,它居然会结果!我跑到父亲面前,兴奋地将这奇迹告诉他,父亲解释说:“可能是在山上的时候,已有蜜蜂为它传过花粉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不再是当初那个黄毛小丫头,早已离开了父亲的庇护,离开了那个春天一到,山上就开满桃花的村庄。如今的我飘泊在外,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桃红又见一年春,身在他乡的我,格外地想念故乡,想念我的父亲,更加想念那山上开得绚烂的桃花。

乡村的文章 篇4

近来,受亲戚之邀请,回老家吃了几回酒席,看着那些熟悉的场面,不禁想起多年前,那些农村整酒的日子里,洋溢的温暖与幸福,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温柔,感慨万千。

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穿,但无论谁家过“红事”还是“白事”,那一定是全村最大的一件事儿。一家有事,几乎是全村出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大家都义务来帮忙。当然,整酒现场虽然人多手杂,但忙而不乱。所有人员都有详细的分工,有负责煮饭的,有负责招呼客人的,有负责倒茶的,有负责洗菜配菜的,有负责采购物品的,还有负责借东西的,掌勺的大厨,当然得请全村里公认最好的,忙上忙下,忙左忙右,里里外外都是人,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比自家办酒席还高兴,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最棘手的就是宴席的餐具,所有的餐具都是东家借,西家凑。村里到处借锅借案板借刀借盆,而且还要借碗借桌子借凳子,有时实在借不到时,就用门扇当桌,搬块砖头石头做凳子。如果运气好的话,开席的时候,你还能坐上自家的桌子,端上自家的碗。桌子是八仙桌,四方形,凳子是长条板凳,长长的,窄窄的,八人一桌,坐席分上下席,小孩子是不能坐上席的,德高望重的前辈才有资格坐。

虽然物质匮乏,但好客的主人家都会绞尽脑汁,拿出全部家当,杀猪宰羊,备上好酒好菜,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一大早,你就会听见猪在吼,鸡在叫,刚刚还活蹦乱跳的羊儿,不多久就成了案板上的鲜肉,不多会儿,那个羊肉味儿,猪脚味儿,土鸡香味儿,不停地往你鼻子里钻。

走进厨房,已经装好盘的扣肉、炸全鱼、鸡蛋卷、猪脚、红烧肉、肉圆子,羊肉汤,等等摆在案板上,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梅菜扣肉是蒸出来的,不柴不腻,酥软清香;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红烧肉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羊肉汤口感鲜嫩,香味浓郁,令人回味无穷。如果恰逢冬天,一盘时鲜的冬笋炒肉,那也是鲜香味美。每一种菜都意义非凡,蒸菜冒着热气,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肉圆子圆圆滚滚,象征着一家人圆圆满满,全鱼呢,不用说,当然是有头有尾,年年有鱼,吃着这些菜,便是吃一种祝福,一种希望。

我最喜欢吃的当然是红烧肉、扣肉和猪肝心肺汤。几块爽滑的红烧肉就能下好大两碗饭,吃完饭再喝上一碗鲜嫩的羊肉汤,那真是唇齿留香,胃、心,整个身体都是极舒服的,总觉得人间至乐莫过如此了。以至于这些年,红烧肉、扣肉和猪肝心肺汤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时过境迁,如今农村整酒已有所改革,有的到酒店包席,有的请专门承办宴席的机构打理,再也不用四处借碗借筷,再也不用村人帮忙,再回忆当年整酒的情景,才知道,那吃的,其实是一种热情的氛围,那吃的,是全村人互相帮助,不分你我的快乐与幸福。

乡村的文章 篇5

天边隐去了最后一抹夕阳,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天空,火烧云由浅红渐渐变成了深红色,又慢慢变成了灰白色。夏天山里的野果真多,孩子们把肚子填得饱饱的,手里还提着采来的山果,漫不经心地往家走。大人们扛着锄犁,赶着牛羊悠闲地牧归。

天色渐渐变暗了,地表经受一天的炙烤还在灼灼发烫,晚风拂过一阵清凉,小山村也开始喧嚣起来。农家小院炊烟袅袅,灶塘里的柴禾爆响,烧得很旺。火光映着年轻媳妇的脸红红的,柔柔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油烟味。稍候,盘里便盛满了自产的腊肉、土鸡,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前,边吃边谈论着近日的家庭收入和庄稼长势。时而呷一口自制的苞谷酒。隔院的王大嫂端着饭碗过来了,边走边喊:“老柳,老柳,你女儿在广东又寄钱了!”老柳一把扯过王大嫂上座,倒上满满地一大杯酒,眼睛笑眯了缝。

东边的月亮升起来了,银光洒满了山野、小河,大人和孩子们都来到河边乘凉,小孩子们在细沙里打滚,滚夠了,在沙滩上胡乱地堆成各种造型作为自己的领地。大孩子们三三两两打着手电到稻田里捉黄鳝、抓泥鳅。夏夜里,黄鳝、泥鳅、青蛙等总喜欢溜到洞外,也许出来散散闷,也许是出来观赏圆圆的月亮。它们被手电光一照,便一动不动,孩子们乘机捕捉,一会儿功夫就满载而归。

妇女们忙完了家务已是大汗淋漓,此时也毫无顾忌地下河洗澡,三五个一起嘻嘻哈哈地笑着,银铃般的笑声如同月亮女神一样,朦朦胧胧地飘入男人们的耳朵里,男人们借机说一些打趣的话,顽皮的女人们先是骂着,接着便一起浇水,把个好说话的男人浇得睁不开眼睛。洗完澡,男人们或坐在凉席上,摇着扇子,抽着香烟,悠闲自在,怡然自得;或在院子里摆起桌子垒起了“长城”。三缺一,于是,王大嫂也上了阵。山里有些的习惯有时很古怪,打牌输酒不输钱,四个人每人面前放一个大杯子,谁输一牌就喝一杯酒,只吞得个个似红脸关公,才悠哉乐哉地踏上洒满月辉的归路。

夜很深了,气温骤然下降,好凉快!路边的草也缀满了晶莹的露珠。老奶奶哄着孙子们早已入睡了,小两口咬着耳朵窃窃私语,商量着明天要做的事情。一会儿,鼾声传出了窗外。偶有几只萤火虫儿从夜空中飞过后,片刻,又恢复了平静。

乡村的文章 篇6

清晨,突然被一阵鸟叫声唤醒,叫声时近时远。

循声望去,是几只灰色的小麻雀在窗外树丫上飞来窜去。

我是听着鸟声长大的,乡下最多的就是麻雀。

树梢上、电线杆上、麦草堆上、房前屋后到处都有麻雀的身影,它们成群结队,起起落落,有找虫子吃的、东张西望的、交头接耳的,唧唧啾啾。

麻雀是乡村最出色的歌手。

随时随地,只要你竖起耳朵,就能听见麻雀的鸣唱。

清晨,村庄还在酣睡中,麻雀便高声啼鸣,迎着初升的太阳穿梭于乡村。

它们时而掠过村庄、田野和农舍,撒下一路美妙的歌声,时而聚集在树林、电线杆上,举办声势浩大的演唱会,清脆的歌声此起彼伏,在乡村上空久久回响。

麻雀是乡村忠实的守护者。

一年四季栖居在乡村,与乡间唇齿相依,一刻也不曾离开。

麻雀就像农人饲养的家禽,每天在眼前晃来晃去,与鸡鸭抢食吃,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它们通常把窝筑在简陋的屋檐下或墙洞里,以抵御风雨的侵袭,吮吸着乡间的烟火,生儿育女,繁衍生息。

秋天是农人们收获的季节,也是麻雀们的盛宴时刻。

地里的稻谷黄了,玉米、高粱熟了,麻雀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成群的麻雀像一张巨大的网,飞落到飘香的庄稼地里,贪婪地偷啄粮食。

看护庄稼的老人或小孩总是挥舞着长长的竹竿,大声吆喝轰赶麻雀。

但麻雀轰走了又来,人们便扎一些稻草人放在地里吓唬麻雀。

刚开始还管用,但时间一长,聪明的麻雀知道是假人了,仍旧去地里偷吃。

麻雀个头小巧,灰不溜秋,孱弱而卑微,有着洗不掉的泥土色彩,它们属于乡村,与农人相依相存。

村庄不大,偏僻落后,却是养育我长大的故土家园。

四季轮回,人事更迭,在麻雀的声声鸣叫中,一茬茬庄稼在生长,一辈辈农人在收获。

麻雀因乡村而得以生存,乡村因麻雀而显得活泼生动起来。

麻雀把乡间视为自己永久的故乡,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守护着贫瘠的村庄,一起经历春种秋收,共同见证历史的沧桑变化。

搬到城里后,很难再看见麻雀,时时回想起乡村麻雀纷飞的岁月,偶尔遇见,像是与老家来的亲戚久别重逢,听那一声鸣叫,像是听到久违的乡音,倍感亲切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