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冬至的文章

2024/04/21经典文章

西西文学整理的冬至的文章(精选10篇),供大家欣赏,喜欢请收藏与分享。

冬至的文章 篇1

随着秋天渐渐的过去,天气和大地也逐渐变得冷飕飕,这是在告诉我们——冬至带着许多见面礼来了。

哇!冬至来了,到时候就可以边吃汤圆边赏花了。冬天带了好多其它季节没有的宝物,像是冬至、圣诞节、农曆新年、梅花、雪等都是其它季节没有的。

记得去年冬至,我和爸爸一起到山上赏雪,哇!一片白茫茫的雪景可真是难得一见啊。那一次赏雪的人很多,我和爸爸怕回程时大塞车,只好提早下山。不过那种美丽的景观早已深深的吸引着我和爸爸的心了,我们都希望再去一次,于是爸爸就安排在十二月中旬再去一次。

哇!当雪攸攸的飘落在我的脸颊时,我的心中升起一股莫名暖流,使我想对冬至说:“冬天我好喜欢你,谢谢你的礼物,谢谢。”

冬至的文章 篇2

前日收到同学的一条短信,“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这才惊觉,归去来兮,冬至已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相传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芜湖这边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鸡汤。我本也想入乡随俗,但半天没找到卖老母鸡汤的店,便作罢,草草的买了些饺子了事。

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渐渐蒸腾起的热气,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起藏在岁月里的一些细节。为了一只桃子爬树,为了一块橡皮赌气,为了一本小说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一场游戏扔下饭碗,为了一次赖床被拧耳朵,为了一次考试而彻夜鏖战,为了一篇文章写了又划,划了又写,那些散漫的时光,那些散落的点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时光,没有光华四射,却也平静安康。

而回首这一年,走过四季,走过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种种经历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却觉得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人与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说不清,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发芽,重生。

而这时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装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却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的文章 篇3

记忆是思念中的一幕回首,美好便是有过,记忆是尘世中的一丝牵挂,留恋便是永远。关于记忆有太多的名词来诠释,但我相信所有的记忆都是你内心深处最真实,最难忘的曾经。

关于冬至,小时候更多的是陌生,可能是因为不太懂事,也可能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冬至的概念,所以对我来说真正懂得冬至是在上了大学。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之间,今年是在二十二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感觉这些传统的节日对自己来说越来越重要的,当然说它重要不单单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还因为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挂牵,让心中的.那份亲情格外温暖,让记忆中那个寒冷的节日倍感亲切。

时间就像自己的脚步,不管你行走还是休息,它都与你不离不弃。转眼,今年的冬至又到了,说实话对于这个节日,特别亲切。不说别的,至少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家人一道静静地享受放松和惬意。记忆中,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为我们准备好节日的晚饭,说不上丰盛,但却美味可口。即使后来离家去读书,每次还是会在第一时间接到母亲的电话,嘱咐我们一定要去吃一碗家乡的节食。

我不清楚其他地方在冬至这一天会吃什么节食,也许和我们一样。我的家在北方,每年这个节日,家人都会煮一锅饺子给我们吃。据说,很早以前有人打趣说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如果不吃饺子会冻坏耳朵,小时候,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总是会把这碗尽情的吃饺子,边吃还边说,吃多了,耳朵就不会冻坏了。每年的饺子,都是母亲亲手捏的,记得我们几个第一捏饺子时,还是母亲手把手地教我们,母亲说捏饺子,一定要捏出两个角角,这样它才会像耳朵。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冬至了,以往的时候回不去总要给母亲打个电话,今年终于可以不用打电话了,走在路上就已经在想念母亲的饺子了。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今时今日,饺子馅里怕是很难再找到药食了,但是各种花样和饺子馅的增多也是对节日最好的铭记。就像除了饺子,家里还做一种冬至特有的食物,便是我们常说的扁食,也叫它“至子”。

至子,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用手捏的,要做它非得在这个季节,换了其他的季节,都会因为天气太过温暖而失败,所以至子属于寒食节特有的食物。要做至子,首先要和好面,然后将面摊开,直到像饺子皮那么薄即可,再用菜刀将摊开的面皮裁剪成只有指甲皮那般大小的面积,紧接着再由自己手,扯住面片的两个角,然后合力将两个斜角拉在一起,再用力一挤,至子便是捏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至子要盛在竹篮里放到屋子外面,让它接受寒冬季节的凝固,再放到冬日的阳光下等待风干。做至子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吃至子却很美味,母亲每年都会先炒好肉臊子,添上菜将其煮成汤,等到汤汁煮到沸点,再将至子放进锅里,便静候着美味。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冬至这一天降雪了,今年的雪或许来的有点早,走在路上,提着为家人准备的物品,踩在路上的积雪,咯吱咯吱的响个不停,天色虽然有点晚了,但是接着昏暗的灯光,回家的路还是那么清晰,不远处,已经可以看清家了,虽说小时候陪母亲在家门口等父亲的记忆有点远了,但是走在这条路上,在冬至的这一天却是格外如新。

异乡的你,还是忙碌的你,亦或是走在回家路上的你,不管平日里的工作有多忙碌,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不论你是否过得如意,虚无,伤心,请相信在冬至这个节日,或是普通的每一天,总有那么一份牵挂在等着你的回音,期盼着你的归途,还有那么一锅滚烫的饺子,或是冒着热气的饭菜,那是思念,也是最好的回报方式,常回家陪陪亲人,道一声平安,送一句祝福,哪怕是一起聊聊天,吃吃饭。

我们常说欲望永无止境,但是在经历过岁月的沉浮之后,你会静候内心,也会看淡世俗,想要的也是愈发简答。

冬至的文章 篇4

前日收到同学的一条短信,“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这才惊觉,归去来兮,冬至已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相传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而芜湖这边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鸡汤。我本也想入乡随俗,但半天没找到卖老母鸡汤的店,便作罢,草草的买了些饺子了事。

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渐渐蒸腾起的热气,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起藏在岁月里的一些细节。为了一只桃子爬树,为了一块橡皮赌气,为了一本小说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一场游戏扔下饭碗,为了一次赖床被拧耳朵,为了一次考试而彻夜鏖战,为了一篇文章写了又划,划了又写,那些散漫的时光,那些散落的点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时光,没有光华四射,却也平静安康。

而回首这一年,走过四季,走过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种种经历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却觉得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人与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说不清,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发芽,重生。

而这时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装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却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的文章 篇5

有这样的时刻,冬天晨起,冷风过耳,不由会耸肩缩脖的打一寒颤……

往常上班前总喜欢故意绕道,去菜市场转转然后再到单位。喜欢在市场里,看着那些青翠欲滴的绿色蔬菜和圆硕饱满的瓜果,常会提醒自己,生活还有这样鲜活美好呢!忍不住的就随手提回一大堆东西,然后,下班回到家快速烹调,看着那些青黄脆绿叶,一下子变成了带有家乡特色的美味佳肴,心里美滋滋的有种成就感,嗯,这比饭店里的大鱼大肉合胃好吃。

立冬时节,南方的冬天,见多了叶落雨飘,却很难看见一场雪舞。想来北国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洁白,还有那梅花朵朵傲然绽放,幽香四溢,正在演绎着梅雪相恋的童话。而南方冬的脚步才缓缓迈出,随之吹来的寒风有着刺骨生冷。但不知为何?每一次降温来临,风的刺探总会伴着雨的缠绵,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苍凉的写满寒冷与孤独。

昨夜的一场冬雨,又让今天的阳光一直没能明媚生活。南方的季节,它没有太过明显的界限,有些温吞,有些拖沓,不象北方那样风风火火让人心生畏惧。可南方的天又很怪,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天三换,没有春秋过渡,只有温柔冬夏,昨天还可穿短袖,今天你就得穿棉袄。几经轮番周折后,对于一些生理机能调解慢,适应不过来的人,那可悲惨了!他们会疲倦的蜷缩在人流如梭的一角,企盼着黎明早点到来,奢望着下一季温暖的天空。不过,我还行一路走来了……

早起,照常和往日一样,清晨的露珠,亮晶晶地爬满了草芽儿。我穿过喧嚣的人群来到菜市场,市场上是人头挤挤,热闹异常,大妈大叔小媳妇,外加讨要钱的,各路英雄都集结在这块,还价的,要价的,各显身手。走过一摊又一摊,看着摊面上摆着佳酿的成品与半成品,做事一向漫悠的我,在买菜时,总爱盯着对面那人的脸看上一会儿,买过后,偶尔也会“扑哧”一笑,因想起一些作家笔下的人物,一个个精明又泼辣的男人或女人,被描写的那么酣畅淋漓——现实,真现实!

今天,市场里的食品蔬菜花样,比往常多了许多,是什么日子这样热闹?我拿出手机翻看日历“冬至”。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亦称之为“亚岁”,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是太阳升起高度最小的一天,夜的时间最长,以后逐渐变短。从这一天开始,意味着真正的进入深冬季节。民间有吃饺子、馄饨、汤圆,还有扫墓祭祖等习俗。身处西北一隅的农村至今还沿袭着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烧纸钱,用这种方式来祭奠对已逝去亲人的怀念。

此刻,一股浓浓的思亲,在细密的怀旧里又梦境般的复苏。我和父母相距是塞北与天南,这几年,已习惯了过“冬至”自己包饺子吃。北方的习俗,讲究“冬至”要吃饺子,说吃了饺子你这一冬的耳朵就不会挨冻,回忆儿时过“冬至”吃饺子的一幕幕,用碎片修补的童年又呈现在眼前……

以前,看莫言小说【丰乳肥臀】里描写的那些人物和习俗,当初看不懂,让人一入书着犯迷糊。现在,终于慢慢明白,小说里描述的那些情节,其实就是你我身边的他她它,真切的像左邻右舍发生的故事。有人说:看莫言的书,有一种难受,心里上的难受。也有人说:看莫言的书,很畅快,是心里上的一种畅快。所以,有的时候,之间一个简短的问候,一个节日的祝福,会在次次交流中化作点点暖流,并从心中潺潺而过,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许多懂你的人,在默默的关心着你、记挂着你,让你——那样芬芳。

已不是第一次绕道来菜市场,但今天的心情和以往不大一样,特别的欣慰,有种像吃了汤圆的甜。可早上明明吃的是面包和稀饭啊?!好奇怪,难道是昨晚的这场冬雨,不仅淋湿了玻璃窗,也淋湿了这颗心…或许,每个人都有过理想丰满,现实骨干的那一刻吧。

不一会,来到了办公室看到满屋子的同事正待着,男同事笑着打招呼说:“迟到了,扣奖金”。我回应:今冬至、和气生财!

冬至的文章 篇6

秋季的怀念,换来了冬至的深思。人生的季节魅力,也就在乎于此了。当然,需要加上的是,春季的希望,和夏季的热情。——编者按

冬至已来,除了带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温暖之外。还带走了熙熙攘攘的纷扰。昔日农村下夜半才息的灯光,如今早早随着夜幕失去了踪影。一个人走在枯黄的'田野上,秉着夜光,不得感叹,还有如此明亮的星光,窃喜中。

此时的大地,宁静非常。切耳细听。方闻星际流转,流年过往而空。细数着过去的对于不对。对的住的,继续加油向前。对不住的,只有仰望此月,寄予祝福,忏悔。《大学》曰:静后而观,观后有得。想必,便是此冬至之魅力所在吧。

年轻之时,午夜仍在穷中取乐。在继往而错的经历中,寻找欲望上的偶尔满足。若不是今天觉醒,多年后,又会为此大把年华而叹息。谁说年轻就是资本,不过是老人们安慰后生的搪塞之词。现在的我,冬至之夜。醒来却无心睡眠。如回忆起昔日此时的烈酒之味。不得不恶心泛酸。倒杯清茶,半以窗口,或披衣起身,踱步窗外。总觉得很多都需要思考。但是很少能总结一二。留下淅淅沥沥的字迹,却像冬雨飘过,大地也叹无痕。

这或许就是前辈们所说的成长吧,唯恐这标记是:你开始懂得思考了。是啊,我在以往的文字中,总是向自己申明:我很庆幸上帝给我一个大脑,让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愉悦的思考。后面便是:一个小人物,大人生的俗人写照。看似成熟的文字中,藏有多少的轻狂,如遇不愤之事,变笔成矛,所伤之处,遍体鳞伤啊。

从前很感激秋季,从立秋到立冬这段时间。望秋叶飘零,河水渐下。总觉得自己在缅怀什么。若不是初恋的提醒,我也难以爱上这样的季节。且如今,冬至的寒冷,将大地赋予宁静。这样的环境,我除了思考,还能做些什么呢?一家围炉夜话?还是闲翻笔记?休闲一下,确实很难。

秋季的怀念,换来了冬至的深思。人生的季节魅力,也就在乎于此了。当然,需要加上的是,春季的希望,和夏季的热情。

冬至的文章 篇7

前段时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可喜可贺。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间。

冬至更是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皇家有“祭天大典”,民间也有各种“消寒”活动。

俗语说,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赶上隆冬季节,他在白河边看到很多流浪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于天寒,耳朵都被冻烂了。医圣心里很难过,回家潜心研制出一个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再用原汤煮熟。张仲景让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搭棚舍药,治病救人,开张那天正是冬至日,因而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南方冬至日盛行吃汤圆,取团圆之意。山东滕州等地则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驱寒。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异常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其实无论是水饺还是汤,都有用羊肉祛寒养生的功效。

记得上大学时,冬至当天校园里会贴出“冬至一定要吃水饺,不然会冻耳朵”的温馨标语,颇有趣味。各系自行发起包饺子活动,师生齐参与,买面粉、肉、大葱,剁馅、擀皮,人人有份,热闹非凡,仿佛有了家的温暖。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包出的饺子形色各异,吃到嘴里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至今想起,那样的冬至节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成为记忆长河里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现今冬至吃饺子已成寻常,在严寒的冬日,这一习俗给人们带来丝丝缕缕温暖的记忆。又是一年冬至到,让我们来一碗热腾腾的水饺驱驱寒气吧!

冬至的文章 篇8

特别的冷,天也特别的黑。雪刚刚停,清洁工就忙着打扫街道。我一直把城市的楼房比作山峰,我们都是鸟儿躲在山的缝隙里。黑夜里蜷缩着脖子挤在被褥的窝巢,听着风吹过钢筋水泥屋角,幽幽的做个梦。期待着白天的太阳,等了很久,只有对面山上灯火的明灭,以及不知道哪一家传出的吵闹和大声的喊叫。夜是这么的漫长,好像一生都在夜里。冬天的早晨也如一个迟缓的老人,在一片雾霭里迟迟的不睁开眼睛。偶尔一两个人影和偶尔一两辆汽车,没有一点声息,象在水上飘过。混沌未开的一个城市,正用力的睁开眼睛。我知道这是冬至的早晨,这个早晨太阳还没有醒。

在冬至这一天我们度过了传播已久的末日说。大家都眼看着太阳,看它落下去之后还能不能起来。和太阳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今天才发现太阳是这么的好这么的让人留恋。朋友们坐在一起说,如果太阳明天不升起来我们什么时候起床呢。我们不起床就在床上躺着吗。朋友们接着说,没有太阳可以,千万不要停电。有了电我们依然的可以做饭喝酒打扑克玩麻将,我们天天玩,等到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谁也没有想如果太阳永远不升起来怎么办。

当然最美好的是末日的第二天。接连的短信把我吵醒。短信里面的句子几乎都是一样的:太阳升起来了。

一个朋友说,我早晨一点就起来等了,你说这个时候要是太阳不升起来就永远不升起来了。我说过吗。我说过就是我欺骗了呢,或者我欺欺骗你时候你正在思考。其实我也知道太阳会升起来。我们离不开太阳太阳也离不开我们。如果没有了我们,太阳还有什么意思呢。太阳散射的光芒是为了万物万物没有了光芒也就没有用了。我们不用担心担心的是太阳。当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末日后的第一个周六快过完了。

被末日说闹的忘记了圣诞节的到来。这时候就看到小区的院子里早早的立起了两棵圣诞树。从楼上看下去,就是两个小矮人。积雪还没有清理干净,圣诞树就屹立着了。工作干完之后,保安正在看报纸。不知道报纸上面是什么消息,他戴着棉帽子和棉手套站在路灯下看报,是楼房涨价是摇号中奖是年末大甩卖,是什么东西吸引的他在黑夜里读着一张废弃的报纸。明天就是平安夜了,他在报纸上读着平安的消息吧。

也就是在周末这一天大家才彻底的忘记了末日说。晚上的时候大家如果相聚,就觉得相信末日说有些可笑。怎么就要相信呢。连地震都没有,怎么是,末日呢。大家笑笑,说,末日就是一个节日,有了这个节日就有了吃饭的机会。于是就有人建议,把十二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定为末日节,每年都要过。这样大家可以珍惜时间,好好生活,天天向上。更可以庆祝节日,喝酒聚会,消费生活。

如果有了末日节,传统就会改变。我们常说的迎接两蛋(元旦和圣诞)节日,就要变成迎接两蛋一节(元旦圣诞末日),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冬至的文章 篇9

今岁又冬至,灯影伴只身,理乱尘年事,归故远行人。岁月如佛手,心无杂念,翻开了冬的一页,淡定了然。落记,这一时刻寒冷的时节,随笔,画下这深沉苍茫的音质。就这样么?轻轻地、敲着除旧的鼓,满腮的白须,叫人着了冷,带些许迷朦。

缩在冬的棉袄里,也就把心怀装入了冬。那些臃肿的日子,被剥落外壳,着上绵绒绒的衣裳,安静地睡在岁月的怀抱和冬的季节里。静听时针敲响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头顶盘旋萦绕不歇,翻去覆雨,掀风舞雪地歌唱。这是漫长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几份雅致之情和烂漫心怀,踏冬踩雪,仿佛可听到冬在歌唱,它在与岁月对话,在与生命倾诉,仍可感觉轻如缦纱的隔帘,隐着我的眼,还带了迷朦的白,晃晃颤颤地向我包来。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觉得融入冬有一个世纪了。我是踩在岁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头顶从天空划过的候鸟,是冬的追随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抬头数数天宫上的碑,看它距我愈来愈近,它在云里雾里淹没着,似冰冷无言的卫士,每个头顶都竖着羽毛一样的获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样悠远的调子,弹破一天的雾,惹得获花纷纷扬扬而坠。落下,只为去那辽远遥迢的故乡。我的灵魂骑了它飞来,赶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乡的原风景,仍那么清秀可人,霜贯横白。

我是挂在故乡枝头的一枚叶子,是贴在她额头上的一枚邮票,或者可说是长在岁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雾,瞬隐带了冬至而归,遮住了苍白的天幕与它一同粘连成冬的样子。故乡的冬就那样,听冬,如同品尝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飘止浑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顶峰的时候又翻过我不多的光阴,它是随意柔和的,也是皙颜动人的。“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我守着一个个冬至踏过了岁月的长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亲翻开的旧黄历,在不停地说:“冬至了,冬至了”,母亲也忧心忡忡地凑上前去看,尽管不认得其中的字,还满脸疑惑地自言自语,怀疑这冬的到来,与去年时分的差异。冬至,就是我的望亲石,我站在石头上,仰头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门和那道门坎儿。画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门口,还是父亲翻阅冬至的严肃,冬至既到就是节衣缩食的开始,日子就变成坚硬冰冷的石头,是走向“年关”的开始……。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推着日子,又一个冬至不约而来,在既近换岁的时候换了人心,将我从毫无顾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忧心忡忡的人。父亲与母亲为生活维艰而忧心,我呢?只会站在物质丰沛的日子里头,望故兴叹。望着生命的长廊朝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远?却从未想像过。我唯愿让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轻烟一样散开,飘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带着岁月霉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风景,还有风景里那些惨淡寂寥的遗骸。我且用迎接新岁的美酒,洒向生命的归宿地,成两行清浅的诗句,朝着亲情的灵魂处,寄千串厚重的祷告!

岁寒见冬至,早春接清明,节气如挂在季节枝杆上的一张张纸条,我是走在季节里的行者,到了冬的驿站,撕下,看它上面写给我为数不多的话,或是淡淡的无字书。我嗟叹流年,在这一时刻安静地掰着手指,计数自己最大的峰龄。春在一个对话的距离,欲催梅绽,我在花开花残,无心拾起落红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门坎,生活之隔档,随着年关更替,附着生命的歌唱,举着生活的`祈祷,我虔诚地叩拜岁月,并悼念被岁月剪成的清苦,还有被它遗失了的生命!

心在清明飞,飞过端午、掠过重阳、冬至收容。

冬至的文章 篇10

冬至,它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现代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朝,古人用最原始的土圭观测太阳,就推测出每年的冬至大约在十二月下旬初的几天。冬至又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而每当过了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昼夜长短循环的开始。古人云:“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起源于汉朝,鼎盛于魏晋,辉煌于唐宋,一直沿袭到今天。在古代,尤其是在汉朝,“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毫不夸张。汉朝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不仅如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汉朝上至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休假五天,以兹庆贺。

《后汉书》中记载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这五天,朝廷不仅要放假休息而且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歇业。而亲朋好友则互相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朝《晋书》上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到唐宋时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这时候,冬至与除、清、“盂”、重四节统称为祭祖的时节。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故去的尊长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周而复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赞的对象。例如: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华数千年古老文化的演变中,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一直流传到迄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冬至的古老神话传说,所酝酿而成的富有含义的习俗。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国各地依然刮飞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关冬至所流传下来的美食佳肴。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等。而每一种可口喷香的食物,又承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就先拿馄饨来说。关于冬至里吃馄饨古老的习俗原因,南北各地说法不一,都存争议。众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驱灾辟邪。相传,汉朝为了平息与匈奴的战乱,希望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所以在当时,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两个罪大恶极的首领浑氏和屯氏取谐音叫做“馄饨”,用肉馅包成角儿,恨以食之。还有一种关于冬至吃馄饨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是赞美西施的聪慧和心灵手巧的。

传说在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因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导致没有胃口,西施进厨房为他做了些小点心,并用畚箕盛给夫差吃。夫差吃后高兴问道,这是什么点心?西施心里想着,这昏君每天混沌不开,便脱口而出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创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带人民把它定为冬至的美食。

冬至节这一天有关吃食所流传下来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头。

龙文的故乡,丰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载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故事,在冬至这一天“舌尖上的中国”所烹调出的美食雅典!瑰丽佳话!几千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直传承着,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从遥远古老的秦汉一直昂首阔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节的到来,令我感触良多。是啊!“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掩卷而思,我还想对这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再续上一句:“过完冬至过三九,新年不久就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