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
我的娘家在河南,回去一次真的很不容易,自从生完老二,我已经整整两年没有回过娘家了,娘家的一切都是通过和母亲的电话以及娘家兄弟姐妹的朋友圈了解的。对于娘家,已经思念成疾,那种想回娘家的心情时刻都在驱使我,回去吧……终于就在前不久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回娘家一趟,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与艰难。
11月14日,我带着老二,踏上了回娘家的路。早上天还没亮我已经收拾好行囊,老公把我和儿子送到火车站。人都说,这世上走的最开心的路就是回家的路。列车启动了,秋天的窗外是秃山秃水,但是我觉得他们是那么的美丽,原本担心儿子会因为坐车时间长而闹腾,可是儿子好像也被我的好心情感染了,显得特别兴奋,一路上不停地喊着“好漂亮,好美丽,好开心……”高铁的速度真快,原来回到家乡需要七个多小时,现在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到家。一下车,看着眼前的人都显得很亲切,听家乡人说着家乡话感觉更加的亲切,不由自主地和他们拉开了家常。
刚到村口,远远地我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我的母亲,我急忙扔下手里的东西,向她飞奔过去……这样的场景,这几年我不知道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多少次,今天就这么真真实实地实现了。我和母亲紧紧抱在一起,她的怀抱还是那样的温暖。我左手牵着母亲,右手牵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村口这条小路,曾经我和母亲一起走过无数遍,但是,今天再走却是不一样的感觉。母亲说,自从她得知我要回家的消息,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担心我一个人带孩子回来路上的安全,担心我回来住不惯、吃不惯。回到家里,桌子上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好大一桌,全都是我爱吃的。看着眼前这些饭菜,我的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养儿方知父母恩,我心里满满的感激与感动。吃饭时,我仔细打量着母亲,她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许多,走起路来也没有原来的精神状态好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虽然已经多年没有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但是她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还是没有改变。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省下钱来供我们上学,母亲变着法的省吃俭用。厨房里还跟以前一样,放着烧火做饭用的柴火。我告诉母亲:“妈,您年龄大了,就别到田间地头去拾柴火了,家里不是有煤气灶吗,用着方便。”她却说:“一辈子都是这么过得,习惯了。”和母亲相处的这几天,母亲还是时刻在提醒我过日子、养孩子都要节俭,她说:“生活好了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勤俭节约的作风要一代传一代。”
回娘家当然少不了到家乡的各个角落看一眼。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大,两年前回来村里大部分都还是瓦房,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门口停着私家车。村口的那条河依然安静地流淌着,只是由于周围化工厂的原因,水已经不再那么清澈。想当年,这条河承载着我们村所有孩子的童年,我站在河边,依稀看见了童年小伙伴的身影,捞鱼,捉螃蟹,斗乌龟……一切都在改变,但是乡里乡亲那股热乎劲儿却没变。回到家里第二天,大娘和三婶就拿着自家的土鸡和蔬菜要和我们一起吃大锅饭,记得小时候农忙季节到了,我们就会和大伯家、三叔家一起吃饭,直到农忙结束为止。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我们姐妹们都远嫁了,每次无论谁回家都要在一起热闹几天,儿子说:“妈妈,姥姥家里的人怎么这么多呀?是在过新年吗?”大家听到后都不由地大笑起来……是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比过年还要热闹。
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娘家的每一天我都不想睡觉,因为我觉得睡觉浪费了我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每晚我和母亲都要聊到半夜,什么时候睡着的我都不曾知晓。我不知道下次再见到他们会是什么时候,或许这就是我这个远嫁女儿的无奈吧。因为远嫁,我就格外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要让母亲再变老了。
离开的那天,母亲把我送到村口,我看着母亲说了声再见,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因为我害怕让她看见我流泪的样子。再见,我的娘家,一切安好,期待着我们的下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