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供销社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从记事起,供销社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供销社夹在几个村中间, 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人来买东西。
供销社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可能就是全世界了,吃的用的都有,每次一进供销社的门,食品部香香甜甜的味道就猛往鼻孔里钻。
我对供销社最初的印象,可能就是食品部的柜台太高了,高到我踮着脚尖也看不到上面。
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供销社,我闹着要看看柜台里有啥,母亲抱起我看了一下,我看到一个水泥池子,里边全是大颗粒的散装盐。从此后,每次跟着大人去供销社,我都会探手往柜台上摸,运气好了,能摸到散落的大颗粒的盐,方方棱棱的,赶紧偷偷放在嘴里含着。
有一年夏天,班上有个女同学穿了一件天蓝色的裙子,女生们羡慕地围着她,于是,我们几个女生商量着回家也问大人要裙子。后来,爷爷带着我到供销社,花三块钱给我扯了一块布。我终于有了新裙子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我们的中学就在供销社旁边。初中三年,去供销社的次数多了,家里用的油盐酱醋,大人顾不上买,都是学生放学买了捎回家。买酱油米醋需要自己带空瓶子,教室里经常能看见提溜着酱油瓶、醋瓶的学生们。
后来,供销社附近如雨后春笋般地开了好几家商店、饭店。供销社门前变成了小市场,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再后来,我中学毕业了,便再也没有去过供销社。
几年前,我回娘家,突然想起学生时代,想去供销社再看看。母亲说:“哪还有供销社啊?都没好多年了。那地方早就盖起高楼变成社区了。”我一惊,随即又一想,是啊,现在商场超市那么多,还有网上购物多方便啊!订单一下,送货到家。现在人们买东西早已不用再去供销社,而供销社也早已有了新的社会功能。
供销社,它承载着我太多的童年回忆。如今,那点心香甜的味道,那个大盐池子,还有那方棱棱的大颗粒盐,还会时不时地跳入我的梦中,与现在生活PK一番,然后又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