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4/07/05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做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学生满意,要社会满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去学习,探索新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此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所以没有现成的教学规律可循,而本次培训就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教师展示,指导,其他学员的探讨,使我学会了如何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学到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而且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课标中不仅将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还明确了算法、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位置,同时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也被重点做了阐述。省教研员魏雄鹰老师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很好地体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从各位专家的解读中,我理解出新课标传递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从“技术”到“科技”

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就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因而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而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课标的实施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其覆盖面也转变为涵盖城市和农村、精英和普通的全体学生。

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11版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各项知识目标,而信息科技课的新课标里,就有6个学科逻辑主线,它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引领我们的小朋友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大概念。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上述6个学科大概念,因为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会导致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识点,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供多种体验来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三、从“素质”到“素养”

原来的“素质教育”重不同学科的知识,而“素养”重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精心准备,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全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听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有关“翻转课堂”、“微视频”、“可汗学院”等一些世界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上海是中国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区域,到上海参加这次培训,并且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一些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进一步对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我有幸成为xxxx年海南省小学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专家进行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王红晨教授的《多媒体课件开发》。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通过聆听黄秀兰教授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我认识到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我们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真正认识善和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

短短的十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特别是观看了一些优秀学员的研修成果展示汇报,我记忆深刻,这些勤恳敬业的老师在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能力标准》是规范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

基本内容则是根据两个要求根据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的五个维度,进行系统的阐述。

实施要求是从各级地方政府、学校、教师个人的角度对《能力标准》的学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术语表是本标准中的有关系术语的解释,让我们更能理解常用术语的基本含义。从总体内容看,《能力标准》主要学习一个基本要求和一个发展性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而发展性要求则是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针对两项要求,我觉得,要做一名自主发展型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课堂教学的课件、具有简化教学的动画、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等;能根据课件、动画、微课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2、会利用word、excel等软件。利用常用软件制作教学案,进行测试统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装备的简单使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白板、网络等常用设备的操作。确保在备课中、课堂教学中正常使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

4、能引导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5、能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6、会应用信息技术使用本校或是城域网中的服务平台。现在教学中利用平台整合知识的方面已很多,我们要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利用相关平台实现教学的远程监控。

总之,本标准除了要求老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评价数字化。真正为实现数字化校园作出就有的力量。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8

我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专业知识方面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 “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 、 “多媒体素材的处理” 、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获得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2022年x月x日,我参加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培训。观看了以xx教授为中心的专家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经过专家对于新版课程标准的解读,不仅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深刻认识,而且为我今后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版新课标给我们传递了三个方面的关键信号,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对于新课标学习的认识。

1、由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

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课程名称的修改,将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并且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独立设置为新科目。由名称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改变。“信息技术”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程度的人才,而“信息科技”的范围更广,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以及探究探索能力,体现“科”与“技”并重。

2、由知识素质到数字素养

旧版课程标准注重的是“知识素质”,也就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关键能力。新版课程标准细化了培养目标,分段描述了学生在数字素养中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上的表现,这四方面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3、由知识实践到科学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掌握知识,以知识为指导进行实践活动。而信息科技课程更注重科学实践。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六条信息科技学科逻辑为主线,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学生学习中,以知识为主线指导学生的科学实践。

4、由单一学科到跨学科主题

新版课程标准引入“跨学科主题”这一新的关键词,落实并强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单一学科的学习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版课标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原有的边界,用跨学科的原理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组织。对于学生来说,经常参与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的修订目的是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让课标引领学生学习。通过了这次新课标培训会,我加强了对于课程、课标的认识,也明白了今后工作的目标。总之,一天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今后会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原来高不可攀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拓展人们思维、开掘人类技能的创造性工具,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该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孩子们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使孩子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农村孩子的心中还是十分神秘的。由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接触的少,就形成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帮他们驱散认识上的迷雾,客观、科学地认识这一门新兴课程。

首先,我们要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的局限,很多孩子在上信息课以前还没有见到过电脑,上信息课时,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计算机“敬若神灵”,不敢碰。老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物(外部设备)、坏计算机的拆卸与安装进行教学,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排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障碍。当然,我们也要告诫孩子们:计算机不是玩具,不是可以随意捶打的机器。要做到既大胆使用,又细心呵护。

其次,要消除孩子们的轻视心理。一般的农村孩子心中,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总认为这门课程好玩、容易学习,以为能打打字、玩玩游戏就叫做学会了信息技术。其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在具体的学习中,“打字”只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而“游戏”只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学好信息技术,对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二、游戏激趣,主动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一种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常常会出现了孩子们喜欢到电脑室上信息技术教育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奇怪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然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寓教于乐”,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将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开发智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玩”扫雷、纸牌、跳棋、象棋、拼图”等各种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画画板上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既加强了孩子们的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开动了他们的脑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出来;文件——就象一篇文章、一份作业、一幅画等;文件名——好比文章的标题;而文件内容——就像文章的正文。

再次,要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信息课堂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教会孩子们正确键盘鼠标操作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收集、加工、存取信息;可以开展各种比赛,比如比一比谁先找到一个文件、谁的打字速度更快;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自己画的画、自己打的文稿、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最美的图片等等。总之,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充分利用网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农村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有人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用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孩子们,同孩子们一起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要在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里,让孩子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起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学习、生活世界。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能力标准》是规范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

基本内容则是根据两个要求根据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的五个维度,进行系统的阐述。

实施要求是从各级地方政府、学校、教师个人的角度对《能力标准》的学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术语表是本标准中的有关系术语的解释,让我们更能理解常用术语的基本含义。从总体内容看,《能力标准》主要学习一个基本要求和一个发展性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而发展性要求则是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针对两项要求,我觉得,要做一名自主发展型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课堂教学的课件、具有简化教学的动画、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等;能根据课件、动画、微课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2。会利用word、excel等软件。利用常用软件制作教学案,进行测试统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装备的简单使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白板、网络等常用设备的操作。确保在备课中、课堂教学中正常使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

4。能引导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5。能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6.会应用信息技术使用本校或是城域网中的服务平台。现在教学中利用平台整合知识的方面已很多,我们要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利用相关平台实现教学的远程监控。

总之,本标准除了要求老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评价数字化。真正为实现数字化校园作出就有的力量。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我校是xx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试验校,学校自承担试验项目之日起,花费大量资金购置计算机,建立健全学校微机室、课件室,为落实试验课题和不至于使资金白白投入,对广大教师积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成为当务之急。现将我校的这方面工作作以小结。

一、培训的方式方法

教师培训工作采取自学于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常务来抓,保证每月一次的授课学习机会。学校在各位教师自学的基础上,指定微机教师进行培训工作,授课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教材进行讲授,教师培训率达100%。

二、培训时间

1、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全体教师在暑假参加县教育局组织集中二十多天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

2、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集中培训。

3、教师课余进行自学,微机教师给与指点。

三、培训对象

45岁以下教师及乐意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探索研究的中老年教师。

四、培训内容

1、word20xx的基本使用方法。

2、powerpoint20xx的基本使用方法及课件制作。

五、培训管理

为加强培训工作并达到高质量的'培训,督促全员参与,学校行政领导亲自参加,带头学习,并健全考勤制度与培训之后的所学内容考核制度,使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落到实处。

六、存在问题

1、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冲突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教师培训挪不出时间来,集中培训势必影响教学。

2、授课教师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培训中要多结合教学。

3、培训条件急需改善。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5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20xx版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学习,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我有以下收获:

一、变化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课程总目标从信息素养变为提升数字素养,加强了课程整合,强调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主要价值取向

新课标本次确立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新课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从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个方面作为课程逻辑主线,统筹安排学段内容,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高。

三、教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迭代很快的科目,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为了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2、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完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3、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转变自我角色: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四、努力方向

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人,所以在新学期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新课标理念,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可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6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7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信息科技的春天。“信息科技”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国家标准课程。

早在去年八月份,我参加安徽省优质课评比,参考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准备说课和上课的课题。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只来得及在省教研员方其桂老师指定的课题范围内思考,没有从信息科技课程的逻辑主线上思考。现在想来有很多不足,关于信息科技课到底该怎样上还有着许多的困惑和不解。

新课标正式颁布后,蔡蕾老师组织工作室的同仁们认真研读、学习,并推荐了专家解读直播。我认真聆听了熊璋教授的两场讲座《从0到1》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细细品味熊教授的观点和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信息科技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操作,录入、办公软件操作和编程的熟练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信息素养,会打字、会操作、会编程不表示会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无法上升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层面。”这意味着新课标要实现从学科到人、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虽然也是从知识入手,通过知识进行,但却不以知识为终点,而是以素养作为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从熊教授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行动力,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果要培养学生对数字时代的适应力和胜任力,老师自己要先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建学习中心课堂。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品格也只有在需要品格的情境中才能养成。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鼓励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

还有一点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信息科技课程承载的“自主可控”。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认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是不是也要体现“自主可控”、“原始创新”?

希望后面能看到一些精彩的示范课、研讨课,对信息科技的核心素养如何在课程中落实有更明确的实践方向。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8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方式,如何让课堂教学评价更有效是我们一直要学习的课题,听李老师的讲课,我学习到信息技术课如果没有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那么课堂教学将不完整,对学生的学习也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农村教师,我任职两年以来遇到过一些问题和困惑,向老教师请教过,也查阅过相关的教育书籍,就这样在教学课堂探索和反思走了过来,下面我就列举几个问题:

一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由于孩子年龄小,天性使然,他们活泼好动,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导致课堂进度慢,很多知识要讲解操作好几遍,课堂效率不高,对此我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包括活泼好动、安静)分为两人一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把学习任务安排下去,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最先完成任务且完成最好的两组奖励我准备好的聪明博士星(我在用红色纸叠好的五角星上面画了个博士帽),作为学期末评三好学生的有效依据。

二是在上机操作课的教学上,有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不高,往往自顾自的`操作,全然不听老师在讲什么。而当老师讲完了,轮到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枯燥的键盘指法,先让学生自己去玩打字游戏,在玩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针对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怎么样这个游戏会玩的更棒等情况列举出来,从而引入指法练习,这样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是单元学习完之后,准备交单元作品时,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品,以及完成作品的质量不高,缺乏创造力。

对于不能独立完成作品的同学,让已完成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演示指导;对于已完成的作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及作品的完成程度,指出有待提高的方向,并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如在一次五年级制作贺卡的作业时列出了几点要求:

1、主题自拟比如“新年贺卡”、“生日贺卡”、“祝福贺卡”等。

2、页面大小、背景的设置。

3、在文本框中输入与主题相关的文章。

4、插入或者绘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5、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并保存到制定的文件夹中。在批改中对应每一个要求写出完成情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发挥的空间,之后给出相应的分值。最后学生对作品自我评价并反馈给老师。

如何更好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手段解决各种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每堂课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9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0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通过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1

《能力标准》是规范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

基本内容则是根据两个要求根据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的五个维度,进行系统的阐述。

实施要求是从各级地方政府、学校、教师个人的角度对《能力标准》的学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术语表是本标准中的有关系术语的解释,让我们更能理解常用术语的基本含义。从总体内容看,《能力标准》主要学习一个基本要求和一个发展性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而发展性要求则是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针对两项要求,我觉得,要做一名自主发展型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课堂教学的.课件、具有简化教学的动画、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等;能根据课件、动画、微课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2。会利用word、excel等软件。利用常用软件制作教学案,进行测试统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装备的简单使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白板、网络等常用设备的操作。确保在备课中、课堂教学中正常使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

4。能引导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5。能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6.会应用信息技术使用本校或是城域网中的服务平台。现在教学中利用平台整合知识的方面已很多,我们要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利用相关平台实现教学的远程监控。

总之,本标准除了要求老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评价数字化。真正为实现数字化校园作出就有的力量。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2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通过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3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4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5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