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024/07/12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首先是朗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也一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每个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只需要在朗读之前将生字做好解答,读诗是怎样停顿的做好标注。在对古诗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对当时作诗环境的关注。

其次是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人是怎样的环境中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都与创作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就基本能够对一首诗有了解析,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然后是解析诗的结构。将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写的语言熔炼在一首诗之中,同时还要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将简单的词语进行颠倒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导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一些这样的技巧,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在欣赏诗词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够学生去想象得到诗人所表达的奇幻的世界,所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呈现一幅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同时将诗句让学生用联想以一个美好的景象记下来。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死板的按照书本去教,根据现在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最终热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们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是主体 关爱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多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们的语文功底是不错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李某某,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某某,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 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王某某是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能少做作业但不能不交.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素质教育不得不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还要结合好课文,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初中语文学习是小学与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许对初中的长篇课文没兴趣,教师可挑选一些有内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农夫和鱼》这篇童话故事教育人们做人不要贪心,否则会一无所有。这些文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给学生课文知识,也能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给他们的成长道路照亮了一盏明灯。

二、注重课堂效率

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合理分配时间。一节课40分钟,刚开始的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时刻,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到这10分钟来教学。重点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诠释清楚。在中间这一时间段,学生的兴奋点会有下降的趋势。教师可以在中间20分钟内开展课堂互动,把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来诠释课文,这是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最后10分钟,学生的兴奋点已经降低,此时再讲课效果较低。

在这一时间段应让学生做一个小复习,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以及课堂互动所学习到的。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三、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从作业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促进教师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有三点布置作业的建议:

1.学生配套练习

这本作业是配套练习版的,专家已经为课文做好衔接,因此这本练习不可缺少,要重点练习其中的拼音、词组以及课文的阅读。这三大块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练习积累,将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词组练习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文的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而且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写周记

写周记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为学生保存一个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语文的作用即记录生活。

3.写作文

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时间不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构造生疏,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初中可以教学生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记叙文主要由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组成,而散文则没有这三大点的'要求。

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假如教师只在课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很难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学习语文追求成绩不是目的,要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高,却不会把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那么这个学生并没有把语文学到家。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光是做好课件是不够的,要从课堂到作业再到课后这三个环节,层层把握好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素质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其实语文教学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想法,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制定出一套合格的教学方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语文教师有这个责任与义务给学生传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争取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片天地。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

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语文教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和讲解,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仅从写作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观点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和激励。

几年下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原因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第一,充当引路人角色。

首先我们要充当引路人,引领我们的每个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你把阅读变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还用担心读书认真不认真的问题么?所以,面对初一的学生,我并不急着分析课本,而是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经典情节用幽默的语言简单的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发的去找名著阅读,这样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荐,声色俱厉的强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活跃课堂气氛。

分析课文时没有一个人喜欢板着脸的严肃说教,孔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找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后,我尽量让学生笑着听课,随意发言,只要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你想说就说。慢慢的,学生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有了写的欲望,很想把心里话写下来,因为是自发的写作,他们也会自觉的锤炼字词,不厌其烦的改。我想,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还担心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么?

第三,注意语文课的深度。

我觉得语文学习决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读美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蕴涵的哲理,提醒他们其中优美字词句的意境,并要他们写下听后感。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为听的多,视野也开阔了,写起作文来也是素材多多,观点新颖,经常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现呢!

第四,让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

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方面为将来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出口,让大家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时就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就是因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养成摘抄的习惯。

但凡平时觉得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在一个本子上。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迹啦,作为写作时的范例引用,增强写作说服力。不至于使文章显得过于空洞。

第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要求每一位同学按照学号的顺序,一课一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口才。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演讲势必要做一些演讲准备,收集材料等。对写作也是有益的锻炼。

以上是关于加强写作能力的一些浅见,写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必须以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为前提。若忽视这一点,教语文真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读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就明晓了。那肯定也是咱们语文老师汗颜心痛的语文课。文章是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学生自然喜欢。那学生为何轻视语文课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按部就班、支离破碎的课文解读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再看看名师的课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师生群情激昂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喜欢语文课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课堂。那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课堂的绾合,用浑然精彩的课堂把学生们紧紧绾合在你的课堂里。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否绾合、怎样绾合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学习听课以及上课的经验尝试着梳理一二。

一、重绾合是初中生对语文课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你问小学生你将来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远大志向;你问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明确的目标。惟有初中生,当你问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觉得说得太大可笑了;说得具体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考虑过。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时,责任心、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多还是喜欢谁就学谁的课,喜欢这节课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欢他们会游离在课堂之外。特别对于看似谁都能听得懂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仅是按部就班学习课文或者一块一块地肢解课文,破坏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没能上出超越他们理解的新颖内容,都不足以吸引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重视语文课堂的绾合是初中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设计的内容及课堂的呈现要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心。

二、重绾合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

重绾合也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多达十项。在总的教学建议中,它也列举了六大建议。在课程理念中它也强调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语文素养确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样策略为每位语文老师发展教学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产生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可以使得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张力,因此自觉自主地绾合好每一节语文课就成了语文学科本身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必然需求。

三、巧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绾合的基石

教母语的语文老师拥有可以自由绾合教学内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设计教学预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特别重要。教学预案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种是线性结构。两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一般优秀的设计倒多是两者的紧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设计上看到的可能是“导入”“整体感知”“具体品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几个板块,但是,好的设计一定是有一条线贯穿了所有板块的,而决不会让每个板块是断裂开来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余映潮也经常采用板块结构来上课,但是他设计的板块看似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几个板块之间还是形成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的。比如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用“三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二读细细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读就是课后作业的背诵)串起了从导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巩固的几大板块。

那么常态课中,采用那种形式较好呢?可能采用板块结构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觉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费尽心思怎么去设计过渡绾合的问题及语言,用“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就可以顺利上完一节课。但也正是因为此,语文课往往上得波澜不惊,味同嚼蜡。因此,越是平时的常态课,笔者认为越应该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虽然设计时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备课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但是一旦你设计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学预案,那么当你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的感觉和你上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会抵消掉你课前备课时所有的辛劳。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满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树》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钧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是一篇难度颇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为文本鉴赏的主干,探究老树的命运,引发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找到了这一句,全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师为学生寻找了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由于有这条线的串联,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最终顺利完成整个预设。师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节课,学生是系着线的风筝,高飞于蓝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系着牛绳的耕牛,听所谓的答案,默默记笔记。再说,新课程的实施,试卷上很少是书上直接学过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丝毫没有帮助。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在设计时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语言品析的环节里,于是我从“峡”字形入手设计:“‘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所以要写三峡风光,当然要从三峡的哪两个方面入手来描写?”“在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山的什么呢?”“那么你喜欢三峡水的什么呢?”在字形的引领下,层层追问,在学生找说的同时融进字词的疏通和美文的诵读,一气呵成,学生也感觉酣畅淋漓。《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较生动形象,因为描绘了落日的幻觉,后几段文字是揭示幻觉的原因。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时构思了“艺术让我们沉醉,科学让我们清醒”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品味了说明文中描写的精妙及这类事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整节课,由于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行文顺序,达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实,就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艺术品,所以几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设计的那个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写的那句话或者引人深思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乱子了”的关键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纳”字等等。还有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时就发现,被名师演绎过的经典文章莫不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名师特别注重教学预案的精妙浑然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控制活动,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课前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思维规律的精心预设才可以实现课堂上的定势控制。老师的设计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才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时刻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于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功能。

四、妙语言是绾合成为常态的教育智慧

老师要能像盐一样融入孩子的身体里,学生才能和你在课堂里产生紧密的连接,形成有效的互动,达成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前精妙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现场,最浑然一体的绾合还特别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课堂调控的课堂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巧妙的提问语言和衔接过渡的语言。

提问语言很忌讳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等很直白的话,似乎把一节课变成了练习讲评课。除掉课文的主问题是自己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之外,课文的追问问题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会随着课堂的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巧妙巧妙的衔接语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迹地把问题引向纵深。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余映潮的《济南的冬天》中当余老师感觉到学生的表述还没有到位时,不是说“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吗?”“只有这一点理解吗?”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导方式,他总是悠悠地说:“对,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用这种方式来重新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严强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当发现学生结合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分析性格陷入瓶颈时,严老师用“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吗”引导学生轻松地解读到了王熙凤华贵美丽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的今天,衔接点评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在改变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的情况的同时,有些评价又走入了虚假的误区。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当你说这些时语调很平淡,没有惊喜的眼神和语气时,初中学生决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表扬而激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投入度的。其实只要你老师是真诚,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点评,而只要在逐渐推进的教学流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点评并引领深入就可以了。嘉兴名师姚培红老师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姚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点评,但丝毫都没有哗众取宠的生硬之嫌,就是因为姚老师都在解读质量的本身上进行点评,说出了学生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片断练习时,有一个学生开头那句话是用记叙文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自己喜爱的花瓶。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在肯定她说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时,校正了开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没有练习过说明文写作的前提下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有了最及时地对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当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说本文写得有些杂乱时,钱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来讨论。由于学生都知道鲁迅的文章肯定不会乱写的,当站起来说时“我……我想鲁迅写文章是不会乱来的”的无效答案自然出现。但是,钱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读懂。当发现目的没有达到时,钱老师的处理非常高明,他继续笑着把问题引向了深入:“当然,鲁迅如果乱写的话,那就不是鲁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学生了。但不能把这个作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来说明。”在钱老师不动声色而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慢慢走进了文本。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

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首先是朗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也一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每个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只需要在朗读之前将生字做好解答,读诗是怎样停顿的做好标注。在对古诗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对当时作诗环境的关注。

其次是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人是怎样的环境中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都与创作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就基本能够对一首诗有了解析,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然后是解析诗的结构。将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写的语言熔炼在一首诗之中,同时还要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将简单的词语进行颠倒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导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一些这样的技巧,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在欣赏诗词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够学生去想象得到诗人所表达的`奇幻的世界,所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呈现一幅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同时将诗句让学生用联想以一个美好的景象记下来。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死板的按照书本去教,根据现在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最终热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们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七年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学习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如学习《理想》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也让学生下意识地积累了许多知识。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准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二、深入集体备课,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课文由教师分工备课,再集中汇总,讨论修改,用集体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详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导学法,辅导学生。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说课设计、研讨课、评课,也有问题解决式的互动研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行了相应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刚刚结束的中学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青年教师从讲课、说课、教案编写、现场评课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显示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的行进。 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节课后必写教学心得,通过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形式进行内省式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或与理论对照进行学习式反思。通过与他人交流、过程观察、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还定期对教师课后反思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积累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隽永小文。每节课训练一人,要求人人能讲,并能从中获益。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郭沫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积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点滴积累,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值日生每天在板报专栏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组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并向学生推荐《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书目,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适时作时事点评。在课堂、学校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营造人文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接受的个体性。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室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还有学习《鱼化石》一诗时,请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化石的资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出人意外:图片、论文摘选、文章、诗歌,甚至有的同学搬来了自家的大百科全书,可见学生们对活动课的期待与热忱。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黄河历史组、黄河诗歌组、黄河传说组,黄河环保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显示了很好了自学才能,更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与时限较长的综合性学习课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像《丑小鸭》,学生们自制卡通面具,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还煞有介事;还有课文人物的心理访谈,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主持人,为课本人物作内心独白,于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采访、排版、配图、发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接触现实生活,扩展知识视野。

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支撑点,即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潜件发展,努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便于以另一平面呈现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竹影》一课中关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以捉摸地在一个个方块字间游移,可当多媒体呈现出两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像郑燮的《竹石图》,塞尚的《静物》等,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其不同。《观舞记》课件的导语部分恰到好处地引入印度舞蹈录影,让学生领略到异域风情,对课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绘则更充满了期待。课件《神州大戏台》进一步将展示平台的作用发挥尽致:各种脸谱、唱腔让学生赞叹不已的同时心领神会。《黄河颂》课件中黄河壶口大瀑布腾挪宇宙的姿态、《黄河大合唱》吐呐山河的气势使光未然的诗歌灵魂于声色大动之中赫然显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理解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本事的培养。所以,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此刻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主角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所以,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资料,善于发表自我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一样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此刻: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构成语文本事。二是学习资料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利,对教材的资料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忙下,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团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我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我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能够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4、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本事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能够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仅有思想资料,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能够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5、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必须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资料有所选择、确定、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所以,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进取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到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学生是主体关爱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多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们的语文功底是不错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李xx,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xx,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王xx是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能少做作业但不能不交。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靠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资料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进取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进取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构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经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以追求美的享受――语文课注重审美体验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语文教育应当并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标中在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本事、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口语交际本事。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语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另外还需要清楚的是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很多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开,那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会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在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到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仅仅是“百合”与“玫瑰”两个词语的不一样,仅仅是这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他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命。也应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的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独特的理解,让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我在不断追求着。我们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中不断感受美,创造美。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甚至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读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就明晓了。那肯定也是咱们语文老师汗颜心痛的语文课。文章是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学生自然喜欢。那学生为何轻视语文课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按部就班、支离破碎的课文解读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再看看名师的课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师生群情激昂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喜欢语文课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课堂。那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课堂的绾合,用浑然精彩的课堂把学生们紧紧绾合在你的课堂里。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否绾合、怎样绾合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学习听课以及上课的经验尝试着梳理一二。

一、重绾合是初中生对语文课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你问小学生你将来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远大志向;你问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明确的目标。惟有初中生,当你问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觉得说得太大可笑了;说得具体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考虑过。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时,责任心、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多还是喜欢谁就学谁的课,喜欢这节课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欢他们会游离在课堂之外。特别对于看似谁都能听得懂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仅是按部就班学习课文或者一块一块地肢解课文,破坏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没能上出超越他们理解的新颖内容,都不足以吸引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重视语文课堂的绾合是初中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设计的内容及课堂的呈现要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心。

二、重绾合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

重绾合也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多达十项。在总的教学建议中,它也列举了六大建议。在课程理念中它也强调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语文素养确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样策略为每位语文老师发展教学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产生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可以使得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张力,因此自觉自主地绾合好每一节语文课就成了语文学科本身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必然需求。

三、巧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绾合的基石

教母语的语文老师拥有可以自由绾合教学内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设计教学预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特别重要。教学预案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种是线性结构。两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一般优秀的设计倒多是两者的紧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设计上看到的可能是“导入”“整体感知”“具体品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几个板块,但是,好的设计一定是有一条线贯穿了所有板块的,而决不会让每个板块是断裂开来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余映潮也经常采用板块结构来上课,但是他设计的板块看似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几个板块之间还是形成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的。比如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用“三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二读细细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读就是课后作业的背诵)串起了从导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巩固的几大板块。

那么常态课中,采用那种形式较好呢可能采用板块结构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觉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费尽心思怎么去设计过渡绾合的问题及语言,用“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就可以顺利上完一节课。但也正是因为此,语文课往往上得波澜不惊,味同嚼蜡。因此,越是平时的常态课,笔者认为越应该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虽然设计时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备课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但是一旦你设计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学预案,那么当你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的感觉和你上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会抵消掉你课前备课时所有的辛劳。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满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树》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钧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是一篇难度颇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为文本鉴赏的主干,探究老树的命运,引发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找到了这一句,全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师为学生寻找了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由于有这条线的串联,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最终顺利完成整个预设。师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节课,学生是系着线的风筝,高飞于蓝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系着牛绳的耕牛,听所谓的答案,默默记笔记。再说,新课程的实施,试卷上很少是书上直接学过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丝毫没有帮助。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在设计时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语言品析的环节里,于是我从“峡”字形入手设计:“‘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所以要写三峡风光,当然要从三峡的哪两个方面入手来描写”“在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山的什么呢”“那么你喜欢三峡水的什么呢”在字形的引领下,层层追问,在学生找说的同时融进字词的疏通和美文的诵读,一气呵成,学生也感觉酣畅淋漓。《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较生动形象,因为描绘了落日的幻觉,后几段文字是揭示幻觉的原因。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时构思了“艺术让我们沉醉,科学让我们清醒”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品味了说明文中描写的精妙及这类事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整节课,由于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行文顺序,达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实,就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艺术品,所以几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设计的那个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写的那句话或者引人深思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乱子了”的关键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纳”字等等。还有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时就发现,被名师演绎过的经典文章莫不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名师特别注重教学预案的精妙浑然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控制活动,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课前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思维规律的精心预设才可以实现课堂上的定势控制。老师的设计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才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时刻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于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功能。

四、妙语言是绾合成为常态的教育智慧

老师要能像盐一样融入孩子的身体里,学生才能和你在课堂里产生紧密的连接,形成有效的互动,达成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前精妙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现场,最浑然一体的绾合还特别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课堂调控的课堂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巧妙的提问语言和衔接过渡的语言。

提问语言很忌讳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等很直白的话,似乎把一节课变成了练习讲评课。除掉课文的主问题是自己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之外,课文的追问问题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会随着课堂的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巧妙巧妙的衔接语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迹地把问题引向纵深。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余映潮的《济南的冬天》中当余老师感觉到学生的表述还没有到位时,不是说“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吗”“只有这一点理解吗”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导方式,他总是悠悠地说:“对,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用这种方式来重新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严强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当发现学生结合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分析性格陷入瓶颈时,严老师用“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吗”引导学生轻松地解读到了王熙凤华贵美丽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的今天,衔接点评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在改变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的情况的同时,有些评价又走入了虚假的误区。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当你说这些时语调很平淡,没有惊喜的眼神和语气时,初中学生决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表扬而激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投入度的。其实只要你老师是真诚,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点评,而只要在逐渐推进的教学流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点评并引领深入就可以了。嘉兴名师姚培红老师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姚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点评,但丝毫都没有哗众取宠的生硬之嫌,就是因为姚老师都在解读质量的本身上进行点评,说出了学生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片断练习时,有一个学生开头那句话是用记叙文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自己喜爱的花瓶。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在肯定她说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时,校正了开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没有练习过说明文写作的前提下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有了最及时地对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当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说本文写得有些杂乱时,钱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来讨论。由于学生都知道鲁迅的文章肯定不会乱写的,当站起来说时“我……我想鲁迅写文章是不会乱来的”的无效答案自然出现。但是,钱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读懂。当发现目的没有达到时,钱老师的处理非常高明,他继续笑着把问题引向了深入:“当然,鲁迅如果乱写的话,那就不是鲁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学生了。但不能把这个作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来说明。”在钱老师不动声色而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慢慢走进了文本。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其实,在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里,初来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颇为费力,备课的时候虽然也有看课本和教参,但是真正讲下来发觉整堂课都是我的自导自演,学生课堂掌握不足,检测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多,那时我的心情也很复杂。直到在一次复习《承天寺夜游》时偶然翻阅了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突然发觉自己的问题是出在备课这一环节了。回忆自己当时上这一课,按照大纲要求先是解决字的翻译、词的理解和断句,接着就是文段翻译然后就是各种贴近考点的理解等等。结果等课后检测中发现很多反复讲过地方学生还是出问题。抱着尝试的心理,我先是搜集了学生易错的地方,接着“厚着脸皮”在学生中“不耻下问”出错的原因,最后分类为:记不到、记混淆、无法理解这三类。在具体复习这一课的时候只抓住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有针对的记忆、区分和理解。在这里,我就借用了余老关于此文的结构变化处理的过程,从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细化,就很轻松地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思想。

从这里,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备课是一种毫无目的的备课,即使把知识点归纳得再齐全,学生吸收不了还不如精简为一节课突出一个目标。当然,如今期末临近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避免复习课上学生无精打采,可能在板块式练习的过程中要加强方式的灵活变化,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紧平时所学知识点的复习。

从理论上讲,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学会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或者说,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形成基本的理论,所以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很多学生在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这种复习其实就是对遗忘知识点的重新建立连接了,而且在考场上还容易出错,所以说这样的复习进展极慢还“不讨好”,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厌烦这样的复习。可以说,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设计、教法选取、目标确立以及课后复习引导等环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的系统复习,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质量会越来越高,而且会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为实现学生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极好的条件。

教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要摸索的道路还很长。虽然自己从教时间不长,成长也不太明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自己在将来的每一天能过得充实快乐,收获成长的幸福感,不过实话实说,自己也确实不够勤奋,平常充电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辈们能多加督促,帮助我改掉这种坏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老师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首先是朗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也一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每个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只需要在朗读之前将生字做好解答,读诗是怎样停顿的做好标注。在对古诗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对当时作诗环境的关注。

其次是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人是怎样的环境中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都与创作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就基本能够对一首诗有了解析,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然后是解析诗的结构。将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写的语言熔炼在一首诗之中,同时还要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将简单的词语进行颠倒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导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一些这样的技巧,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在欣赏诗词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够学生去想象得到诗人所表达的奇幻的世界,所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呈现一幅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同时将诗句让学生用联想以一个美好的景象记下来。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死板的按照书本去教,根据现在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最终热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们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以追求美的享受——语文课注重审美体验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语文教育应当并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标中在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本事、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口语交际本事。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语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另外还需要清楚的是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很多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开,那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会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在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到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仅仅是“百合”与“玫瑰”两个词语的不一样,仅仅是这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他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命。也应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的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独特的理解,让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我在不断追求着。我们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中不断感受美,创造美。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甚至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七年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学习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如学习《理想》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也让学生下意识地积累了许多知识。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准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二、深入集体备课,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课文由教师分工备课,再集中汇总,讨论修改,用集体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详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导学法,辅导学生。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说课设计、研讨课、评课,也有问题解决式的互动研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行了相应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刚刚结束的中学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青年教师从讲课、说课、教案编写、现场评课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显示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的行进。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节课后必写教学心得,通过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形式进行内省式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或与理论对照进行学习式反思。通过与他人交流、过程观察、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还定期对教师课后反思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积累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隽永小文。每节课训练一人,要求人人能讲,并能从中获益。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郭沫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积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点滴积累,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值日生每天在板报专栏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组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并向学生推荐《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书目,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适时作时事点评。在课堂、学校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营造人文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接受的个体性。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室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还有学习《鱼化石》一诗时,请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化石的资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出人意外:图片、论文摘选、文章、诗歌,甚至有的同学搬来了自家的大百科全书,可见学生们对活动课的期待与热忱。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黄河历史组、黄河诗歌组、黄河传说组,黄河环保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显示了很好了自学才能,更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与时限较长的综合性学习课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像《丑小鸭》,学生们自制卡通面具,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还煞有介事;还有课文人物的`心理访谈,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主持人,为课本人物作内心独白,于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采访、排版、配图、发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接触现实生活,扩展知识视野。

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支撑点,即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潜件发展,努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便于以另一平面呈现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竹影》一课中关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以捉摸地在一个个方块字间游移,可当多媒体呈现出两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像郑燮的《竹石图》,塞尚的《静物》等,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其不同。《观舞记》课件的导语部分恰到好处地引入印度舞蹈录影,让学生领略到异域风情,对课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绘则更充满了期待。课件《神州大戏台》进一步将展示平台的作用发挥尽致:各种脸谱、唱腔让学生赞叹不已的同时心领神会。《黄河颂》课件中黄河壶口大瀑布腾挪宇宙的姿态、《黄河大合唱》吐呐山河的气势使光未然的诗歌灵魂于声色大动之中赫然显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语文教学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我就我平时的教学工作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础知识方面:注重点滴积累,重复出现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成绩的关键。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很多翻阅相关练习题,提炼出重要易错的知识点,以重点强调,每一天听写,多种形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学生们能熟记于心了。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我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我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我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简便。

三、写作教学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积累,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经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我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能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我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我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之所以能写的准确生动都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以上是我从知识教学上分享了我的一点儿拙见,我再从学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习惯。

1、关心和爱护学生,仅有孩子们喜欢你了。才会愿意跟你交流沟通。才会愿意学习你的学科。

2、听讲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喜欢营造一个简便愉悦但不是乱而无序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愿意进取思考问题,愿意进取回答问题。

3、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很重要。小组长管理本组学习、卫生、纪律,这样一个大的团体就变成一个个小的团体。管理起来很容易,小组里一帮一接对子还十分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4、班级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学习。我不相信乱哄哄的脏兮兮的教室会有人愿意学习。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除了班级管理,我还注重学生梦想的树立。学生有梦想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学习态度就等于学习成绩。没有行不行、能不能、仅有想不想。”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还能做。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有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学习错不了。

5、关心重视后进生,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转换后进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是主体 关爱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多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们的语文功底是不错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李某某,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某某,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 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王某某是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能少做作业但不能不交.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语文教学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我就我平时的教学工作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础知识方面:注重点滴积累,重复出现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成绩的关键。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很多翻阅相关练习题,提炼出重要易错的知识点,以重点强调,每一天听写,多种形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学生们能熟记于心了。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我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我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我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简便。

三、写作教学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积累,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经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我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能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我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我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之所以能写的准确生动都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以上是我从知识教学上分享了我的一点儿拙见,我再从学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习惯。

1、关心和爱护学生,仅有孩子们喜欢你了。才会愿意跟你交流沟通。才会愿意学习你的学科。

2、听讲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喜欢营造一个简便愉悦但不是乱而无序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愿意积极思考问题,愿意积极回答问题。

3、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很重要。小组长管理本组学习、卫生、纪律,这样一个大的团体就变成一个个小的团体。管理起来很容易,小组里一帮一接对子还十分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4、班级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学习。我不相信乱哄哄的脏兮兮的教室会有人愿意学习。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除了班级管理,我还注重学生梦想的树立。学生有梦想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学习态度就等于学习成绩。没有行不行、能不能、仅有想不想。”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还能做。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有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学习错不了。

5、关心重视后进生,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转换后进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初二这学期的教学结束了,我在教初二xx班的语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收获。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初二学生的语文其实多少有些吃力的。因此现在就来说说我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心得:

一、注意课堂时效,突出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实践有限,一节课才几十分钟,所以就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效果,要知道一篇课文里面也是有糟粕和精华的,因此上课时要充分的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而且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所以讲课时突出重点讲,不要只按照课本读或者按照辅助书籍去教,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课文中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成语之类的,要去找成语相应的故事来,加进教学里,不仅能够让学生学懂成语的意思,还能去调动学生更大的兴趣。语文的学习也是讲究主次的,时间就那么一点,因此上课教语文的时候,先把重点讲完,如果有时间再去讲次要的知识点,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让学生没有兴趣了。

二、强调自主,调动课堂的活跃性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独立思维了,为了让他们加强个人的独立思维的培养,初二语文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解放他们的思想,最好是把课堂的活跃氛围调动起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在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留些时间去让学生讲课,这样课堂就是学生自己的,不全是老师执掌,老师也可以放松一些。当学生喜欢这种以自己为主的课堂,自然而然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会有更多学生加入进去,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鼓励。

三、合理布置作业

初二本来就课多,那就更不适宜布置更多的作业给他们,合理分配作业为好,每周隔三差五的做一些作业巩固就好,毕竟初二八个科目,要是每个老师都额外的布置作业,那学生的压力只会更大,对学习的兴趣会降低,就更提不起精神上课了。所以一周家庭作业布置个两到三次就可,课堂作业隔天布置,这样分散开来,学生学习压力也就减小了,对于语文的学习也不会有影响,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步的加强

以上是本学期来我的教学心得,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摸索得到,因此我更加明白做为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更要以学生为主,才能让教学变得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