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婚庆习俗的变迁

作者: 王彦2024/08/15生活随笔

结婚是人生大事。婚俗文化的长足发展,源于社会变革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呈现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或许是受唐诗宋词的熏陶,素日里对中国的风俗有着莫名的喜欢。过年时的春联、窗户上的剪纸、扮玩时的花灯、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彩娃、潍坊的泥老虎,还有陶瓷、根雕、盆景等,这些我统统喜欢。因了这些喜欢,觉得没有比做婚庆更好的职业了。

步入这个行当有近20个年头了。记得我和先生刚开始做婚庆时,一块红地毯,一个充气双“喜”字,再加上大红灯笼、喜庆的窗花,就是全套的婚礼现场布置了。接亲用的头车都是黑色的,用块大红绸做个大红花固定到车的前盖上,红绸两端留得长些系到汽车后视镜两侧,再贴个“喜”字就算好了。

刚兴起婚礼主持时,全凭嗓子吼,主持一场30元钱。婚礼开始前,司仪站到最显眼的位置,使劲摆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等差不多了,就开始扯着嗓子大声喊。那时候司仪很稀缺,女司仪更是凤毛麟角。作为我们地区首位女司仪,从2003年主持婚礼到现在,我见证过上千对新人的爱情故事。做司仪得到观众认可是最幸福的事,记得有一次在农村主持完早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大娘过来对我说:“闺女,你的嘴杠巧巧咧,说得杠好咧,俺还是头一回看到有女的说咧。”许多年来,“嘴杠巧巧”这是我听过的最特殊的认可、最接地气的赞美。

我婆婆是1939年出生的,18岁便结了婚。问起那时候结婚的彩礼,婆婆笑着说,那时候兴什么彩礼呀,就是男家给做了两身衣裳,娘家给做了点被窝,穿着大红褂大红裤、自己亲手做的绣花鞋就过了门。哪像现在,还得车队接,还得万里挑一,还布置得那么好。每每说这些,婆婆的眼神里总掩不住羡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享福啊。”我赶紧拍拍婆婆的手说:“没事,没事,反正到了这个年龄也没法补,我好好照顾您,晚年享福才叫福呢。”婆婆“嗯嗯”答应着,笑得像花一样。

大伯哥是1960年出生的,1983年结的婚。说起那时候的场景,大伯哥也是一脸感慨:那时候结婚条件好点的都要有“六大件”——黑白电视机、大金鹿自行车、挂钟、高低橱、音响、单人沙发。屋里有这些才显得气派,订婚时给了300元作为彩礼,便把嫂子娶进了门。

我是1970年出生的,1995年结的婚。家里的室内摆设与那时大多数家庭几乎一样,席梦思大床、聚脂漆大衣橱、松下彩色电视机、海尔电冰箱、海信洗衣机,屋里用瓷砖铺了地,这都是用先生给的6000元订婚钱、娘家又添补了些置办的。那时结婚还不兴买房子,找个工人有间宿舍、住上楼房就觉得很不错了。当时婚庆还没兴起,先生找了厂里毛笔字写得最好的一位老先生,用撒金大红纸写了几副对联、好多“喜”字,大姑姐的一位姐妹给剪了些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的窗花,我用素雅的牡丹花布做了窗帘床罩,再配上妈妈从周村批发市场买的绸锻被面做的被子,六个包袱装满了娘家陪嫁的东西,录像的师傅扛一个大机器给录个像就算结婚了。那时候的录像带有整块的红砖那么大,可惜没保存好,录像带粘连长毛了,失去了结婚时的珍贵资料。

结婚时新娘一般都要找6个伴娘,叫“送客”,我们当地把这个客读作kei,来单去双,送客6个,男方再找接客3个,加上新娘一桌10人,意味着十全富贵、圆圆满满。记得当时先生把我娶回家时,下了车临进单元门,他的几个哥们把我和伴娘堵在门口,要糖要小布。这个小布呢学名叫手绢,那时候结婚,新娘都要买手绢的。手绢有大有小,有好有差,真丝的就是最好的了,那是要留给自己的伴娘包上喜糖作为回礼的,其他人来要的就稍为普通一点,以大红色为主,上面印着“喜”字、梅花、鸳鸯、喜鹊等。记得我结婚时准备了大大小小百十块手绢,花色各异,那都是我做“送客”时人家给的。喜糖当中记忆最深的就是大虾酥和高粱饴了,那大虾酥往嘴里一咬,满口的花生碎和芝麻香,还有那高粱饴,软软的糯糯的,尤其那层薄薄的透明纸,粘到嘴唇上然后用舌头舔一下,美美地回味。

现在手绢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包装盒,古典的现代的、圆的方的、纸的布的铁的,不一而足。大虾酥和高粱饴市面上也很少见到了,换成了各种口味的巧克力,夹心的、榛仁的、纯浓的,形状各异,口味丝滑。

新人结婚买房也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家中有男孩,父母早早就会给孩子买好房子留待结婚用,且房子面积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婚庆场布也从最初的充气“喜”字,到欧式纱缦,到酒店LED大屏,到个性时尚婚礼,颜色也早已从最早的大红色演变成时尚白、森林绿、浪漫紫、蒂芙尼蓝、华韵中国风等。早场中国红、午场西式风也流行了一段时间,现在高端中式婚礼则越来越受新人青睐了。

新娘穿的嫁衣也经过了好多次演变,从最早的大红裤褂发展到西方的白色婚纱,再到中式绣禾服、迎宾礼服、敬酒服等,结婚当天新娘都会聘请专业的化妆师跟妆,盛妆出场,光彩照人,娘家人高兴,婆家人脸上也有光。

结婚是人生大事,婚俗文化的长足发展,源于社会变革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呈现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过20年,婚庆又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