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社火闹春

作者: 张朝林2023/06/17生活随笔

我的故乡陕南安康,过年村村是要闹社火的。社火是一个乡村节日喜庆的重要标志,耍的是文化、文明、新风尚,若是哪个村不出社火,一个村的人是抬不起脑壳的,见了邻村的人,腰杆也要低三分。

家乡的社火叫"出灯".正月十二就是"出灯"日,走村串户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正灯才结束。社火的形式一般是舞龙、耍狮子、划采莲船、踩高跷、跑竹马等多姿多彩的民俗节目,继承传统文化,反映新民风、新时尚。白天舞的是"彩龙",晚上耍的是"火龙".

跑竹马

伴随着民间喜庆节日、古会民俗祭祀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对区域民俗习惯的依存特征。一年四季的节日,只有在正月十五才热热闹闹地耍社火,欢欢喜喜欢庆新春。

跑竹马就是邻村之间相互挑逗、激发出灯的一种举措。每个村出灯的准备,都是在秘密中潜伏进行的,一般情况都在头年的冬腊月就开始准备。在正月十二这天,李家庄的竹马跑到张家村,挑逗张家村出灯。只见一伙身着西装的小伙子们,抬着一个花花绿绿的八仙桌,桌子中央站立一男童,屁股夹一束稻草,敲锣打鼓在张家村转一圈,张家村人看出了戏——这叫"引蛇出洞".于是,张家村的竹马也出来了,一台敞篷彩轿,轿里是一身武装的"穆桂英",手舞长剑,威风凛凛,四个戏子抬着,后面跟着一群敲锣打鼓的,在李家庄转悠一圈,算是"回礼".李家庄人也看出戏——这叫"穆桂英"出战。两村开始出灯了。

出灯是要入戏的,张家村出的高跷戏是古戏《三打白骨精》,耍着金箍棒的孙悟空走在高跷前面,跟在后面的就是花枝招展的白骨精,弯腰驼背的老头,染红两个脸蛋的老巫婆,与唐僧、沙和尚、猪八戒,还有一串小妖。李家村就出《猪八戒背媳妇》,两个毗邻之村,一唱一和,一挑一逗,比的是一种闹社火的艺术,唱的是花鼓歌,歌词是歌颂新时代或者新风尚的四句"顺口溜".于是,李家庄的高跷,在张家村踩,张家村的采莲船在李家庄划,人山人海,撵着看踩高跷和划采莲船,这一踩一划,踩出了浓浓的年味,划出来两村和谐文明的气象。

舞火龙

我们家乡五里镇张营村的火龙,舞的是一种气势、一种吉祥。生龙活虎的火龙深深地扎在我心灵里,不时地迸射出灿烂的火花。

张营村的火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村人个个都是舞龙能手。舞火龙,舞单不舞双,一般的火龙是九节、十一节,最长的火龙是二十一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月河流域的村落,都爱舞龙,每个家乡舞火龙的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经过一段时间艰苦训练,从中优中选优挑选舞龙头和舞龙尾的小伙子。火龙舞的圆不圆,关键靠龙头和龙尾引导,沉重的龙头,是方向,最打眼,龙头起伏跌宕,其他龙节不偏不倚,跟着起伏跌宕,龙头转弯,其他龙节随着龙头弧度转弯,龙头起伏有致或者转弯的同时,还要上下抖动,显现灵动的大龙眼和抖动的龙芯子。赤膊上阵的龙头老大,脚、腰、手、头相互配合,腰肢左右扭动,既是舞者又是领舞者,发达的胸肌左右滚动,龙头把子,忽地换左手,不一会又忽地换右手,三角肌鼓胀,力量在其中涌动。舞龙头还要有智慧,不但要带领大家舞出风采,还要保后面的龙节,一旦有赤火筒烧过来,他就会用龙头抵挡,引导一条火龙,盘成一个大圈,上下蠕动,呐喊助威。舞龙头最苦,舞不到半个钟头,便大气嘘嘘,汗流浃背,立马换上备用龙头老大。看来,龙头不是任何人都能舞的。耍龙尾也不简单,龙头转一个小圈,龙尾就要绕出一个大圈,耍龙尾耍得手忙脚乱,有时候跟不上龙头,被拖得龙尾扫地,社戏主持要嚷嚷,出力不讨好。当然,有心计的龙耍尾人,眼睛始终看着龙头老大,对龙头老大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提前准备,这样,当自己前面的那节龙扭到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偏了方向。

火龙姓"火",是要火烧的,正月十五的火龙,"火"到了最高峰,那赤花筒子,喷射出来的火花,五彩缤纷,灿烂如银。一般情况,火花对准龙头、龙尾喷烧,这就要看你龙头的智慧和龙尾的本领。当然,这些舞龙的汉子们,早有准备,下身短裤、上身赤膊、头扎红布袋,身上涂满鸡蛋清,起到隔火灭火作用。龙头老大用龙头抵挡火花,有时候把赤火筒挡到人群中,在人群中星光灿烂,吓得人们四处逃窜;有时候龙头转个弯,把喷洒火花的几个积极分子围在火龙的中央,失去了"弹药"支援,趁机逃掉。耍龙尾的往往被烧得抱头鼠窜,有时候还丢了龙尾把子,在地上拖。这时候,耍龙尾的被团团围住,对着喷洒火花,他完全浸泡在一片银火之中,龙头来救援,挡开火花,把耍龙尾围在中间,待大家哈哈大笑的时候,溜了出去,拾起龙尾,继续耍。在那春寒料峭的正月十五夜晚,这些舞龙的汉子们光溜着身子,这是对舞龙一种虔诚的情怀!

有一年元宵节,在安康体育场比赛火龙,这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较量,广场上人山人海,彩灯闪烁,迷彩了半个天,大人小孩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人海中晃动。舞龙开始,锣鼓家什敲起来,铿锵铿锵,在"嗨嗨嗨"的吼声中,火龙飞舞起来,大人小孩手拿赤花筒,团团围住火龙烧,火龙一会扭成一个大"S"状,紧紧缠绕在一起;一会绕成一个"磨盘",挑逗人们来烧;一会绕着大圈子飞舞,飞到人群处,人群哗啦一声往后倒,又哗啦一声围过来,千只万只赤火筒,对着火龙烧,但见火龙,在烟花中飞舞,在银火里起伏,在彩虹中翻腾,赤火筒愈烧愈烈,锣鼓声愈敲愈急,舞火龙的汉子们,边舞边"嗷嗷嗷"乱喊,一堵堵"人墙"随着四处舞动的火花,一会朝前移动,一会向后倒退。我被人墙夹着,活像一个悬在半空中的皮影,随人墙前后吊起来晃动,那撒过来的火花,落入脖子,烧出了许多火泡。姿态万千的火龙,虎虎有声,舞出了气势,给元宵节的夜色平添了浓郁的气氛,赢得了一片吼吼吼的赞誉声和哗哗哗的喝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