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22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xx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课下要把所有学生的凳子推到桌肚里,带着手机去充电的同学我也会直接没收,但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归还的日期;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集体都表现好的话,我会给大家播放电影短片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事实表明:我的抑扬法还是有成效的,至少他们告诉我:很喜欢我的一点在于,我不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时候,这一招是失去学生对任课教师信任的最大忌讳,因此艺术性地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也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两点粗略的见解,很多收获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践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教育者的一种状态,让自己始终保持初出茅庐时的工作状态;

爱心——教育者的一种品质,让自己包容学生的一切和一切学生;

创新——教育者的一种能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天简单的重复;

时尚——教育者的一种魅力,让自己紧跟时代的脉搏而显得永远年轻;

沟通——教育者的一种武器,让自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敏感——教育者的一种机智,让自己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反思——教育者的一种习惯,让自己不断挖掘成长的潜力……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在学生中拥有威信的教师,一名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师。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3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无论是专家的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授课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我认识到:一节好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段时间的政治学习,我收获很大。内心感想很多。我是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关键。记得有位老教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准则。

一、纯真的爱心是“施爱”的基础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刚接触新学生他们纯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自尊心。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严厉批评时,我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充满欢乐的人生大道,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尊重学生是“施爱”的关键

优秀的教师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施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有礼貌地对待学生。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励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

三、了解学生是“施爱”的途径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老师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适时地进行鼓励,这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毕竟,一个人人品好,诚实,最可贵。

四、面向大多数,是“施爱”的良法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学生,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教师的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最后,让我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吧: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当前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并通过生教生,让学生去独立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8

还没成为一名教师时,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在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敬佩。经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自己的不断的努力,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

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逐渐不够用,而班中好些学生的字也超过了自己,不禁有些羞愧。每当我把话说快的时候,普通话也就不标准了,心理实在有些不爽。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要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能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探索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 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xx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参加今次的网上学习,认真听了专家生动的课程,对于今后怎样去学习怎样做好学生的教育有了较深地体会。

一、师德要高尚,要有敬业奉献精

我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即使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要坚持高尚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精神。以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即教书又育人,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只有师德高尚,才能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思想不会受影响,不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想的干扰,坚守教师思想阵地,抛弃那些低级庸俗落后的教育观念,才能理解国家、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教师育人的精神乐园,才能硕果累累,负担再重,而师德、风范仍不能丢,精神风貌不可不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得到发扬光大。

二、要宽容对待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

一直奋斗再教学第一线,深知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更明确学生的在教学中地位,必须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关心学生的疾苦,开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些差生,更应该细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和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要树立学习信心,鼓足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变成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才能有兴趣学习,差生更需要关爱,爱护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一种幸福。

三、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正如今天,我们的`国家更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则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没有一批创新人才的教师就不会培养出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责任重大,始终把培养一流的合格人才和创新人才放在重要位置,教好学,努力让每位学生成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应该多样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要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自己本人首先在教学方面要有独特的见解。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我参加了xx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尤其是xxx、xx、二位专家对学科教育、随笔写作的准确解读,让人茅塞顿开。

虽然学习的方式比较单调,就是静静的坐下来听课,但是,满眼的精彩让静坐不再单调;虽然连续几个小时让人腰酸背痛,但是,学得新知的清新让我的心头越发温暖。

下面,我就把我本次学习的体会具体谈一谈:

一、虚心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二、转变教育理念。

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目户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

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四、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要博览群书,多学习多去了解一些大千世界,充足了电,挺直了腰杆站在学生面前,用知识的力量去守望童心。

学习中的体会实在太多了,让自己深受感触的内容也太多。感谢教研院培训部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能够不出家门就能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聆听到了如此真实的理念,让我们感悟到了“贵在得法”的教学真谛!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在辅导员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xx年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中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如何做好师生满意的学生教育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远和近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只有面对面,才能手拉手、心连心;只有接地气,才能察实情、解难事,真正培养起对学生的感情、对事业的激情。必须健全干群联系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学生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静下心来,深入学校、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盼,关注学生所忧所急,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正确处理上和下的关系,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学生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要求我们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多想多干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事情。只有始终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才能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化作具体行动,才能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学生、联系学生、服务学生,从而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立德树人,形成共同推动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正确处理多和少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教育中相对落后的四困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教育的整体发展,又要对四困学生给予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而忽略少数困难学生和特殊群体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关心关注特殊学生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和增加资助渠道,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保住底线,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正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切实重视那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小事"。凡事要从大局出发,需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维护学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大"和"小"又是相对的,大事和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需要我们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学生工作无小事。而且凡大事必做于细,必从小事做起。我们在谋全局、抓大事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这些自以为是"小事"的大事,带好每一个学生组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平台,找准四两拨千斤、牵一发动全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带动全局发展,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正确处理内和外的关系,自觉相信主动依靠学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多交学生朋友,多听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调动整合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生教育工作;要真心诚意拜教师为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首创精神,充分发现、大力推广先进学生典型,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学生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学习教育,认真查摆"四风",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形成长效机制,努力以实际成效推动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办好学生满意教育。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学习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信心,与生同乐。在《充满自信才能享受教育快乐》一文中提到"要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关键是要帮助教师树立对教学的信心。"确实,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害怕的就是管不住学生,上不好课。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怕对学生的把握不够,我愿意教,他们会愿意学吗?文章中提到"只有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快乐,课堂的快乐,教师才能教的快乐……只有步入了上述的良性循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与学生快乐相处,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看来,只有树立信心,才能自然发挥,与生同乐才能成功教学。

二、端正角色,循序渐进。在《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一文中,有一段文字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只有我们这些教师不再将教学看成工作或职业,而是积极成为道德典范的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小故事的持续性的反思是多么重要》。"学校总会布置很多文章任务。很多教师觉得苦不勘言,每一篇论文如同难产。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吧。但如果我能持续生活中的小反思。那么我的论文也就迎刃而解了。真爱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上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但若不联系实际,纸上谈兵,那一切也只能是空话,痛苦的是自己。

三、"让素质教育看得见"。鲍寅初的讲话中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艺术课也是素质教育的重头戏。作为音乐教师也是责任重大。自从提倡素质教育后本来人人可以抢,不被家长学生重视的艺术课就一下明朗起来。但还是存在偏见的,我个人认为偏见的本身还是在于艺术课的本身。"加强素质教育"口号是喊出来了,但总要看到效果吧。没有效果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号、分析、推想的表面工作上。怎样能效果?要靠教研领导班子和一线教师还有学生的配合,最好是全社会的配合。"理解万岁",我希望家长们能真正的理解素质教育,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出效果给他们看见。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xx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学生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怀揣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提出了“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的主张。他一贯重视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在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后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有幸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现就此谈谈一点体会。

一、“活动”乃重中之重。

陈鹤琴先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的“做”,“做”即活动。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学生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好动”是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学生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学生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学生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学生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学生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学生“做”,学生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学生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学生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学生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

二、大量利用活教材,教学方法多样化。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学生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常带学生走出学生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大自然、大社会为学生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从尊重学生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学校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三、突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给学生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学生的世界是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学生自己具体的和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的学习,在学校的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陈老提倡“教师教教师”、“学生教学生”。我认为这样的相互学习,教者和被教者都会受益。同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任何学生随时都可能成为教者,又随时都可以成为被教者、学者。民主性是陈老“活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正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趋势。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精彩独到的思想是指引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前进的灯塔,让我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思路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我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逐渐完善,提升自我。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xx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及象我这样的上岗不久的新教师的重视和培养,使我们这些新教师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进步。

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岗位不久,虽然满腔热情,劲头十足。可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并且缺乏经验,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面对一系列问题,往往急躁,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在这个时候,我迫切希望有人来给予指导和帮助,而学校领导们也根据这一情况为我们新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而且为了尽快使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能够进入角色,他们亲自介绍学校的整体情况,教学目标及计划,使我们一毕业就心系学校,把自己融于本校的教师队伍当中,同时学校领导安排了学校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教师来担任我们的指导教师,向我们从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不同侧面来讲"解当好"解当好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体会,并及时向我们介绍课堂教学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我们这些新教师工作有了目标,学习有了动力,努力有了方向,为我们人生道路的转折期起了导航引路的作用。其次,学校领导还及时安排听跟踪课,逐步过渡到听推门课,整体了解我们的教学时机;另外还安排我们上组内教学研讨课等,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

其次,在这两年的教学工作当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象老一辈教师学习的重要性,这些老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各种教学任务当中都能独当一面,并且都具有着优秀的控班能力。学习他们优秀全面的教学素质及掌握他们的教学经验也是我今后的目标之一,向获奖老师学习他们身上那种拼搏精神和坚定的信念,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培养和老一辈教师的教导下,我能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才能,把我的教学工作搞的有声有色。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出一份力。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 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还没成为一名教师时,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在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敬佩。经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自己的不断的努力,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作为新教师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很难教育好学生。

二、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逐渐不够用,而班中好些学生的字也超过了自己,不禁有些羞愧。每当我把话说快的时候,普通话也就不标准了,心理实在有些不爽。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把练习普通话当成是提高自己素养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要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位好的老师,他每一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四)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方面的优势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够备好课,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要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能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探索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我感想很深,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个人工作多年以后,或多或少的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教育理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书中提到的并被我校广泛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

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教书颇有教义。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并讲求创新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所学所感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