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2024/09/17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发觉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更,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改变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仔细反思我的教学,才能找寻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老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知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行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探讨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实行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仔细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的倾向,确立语文教化的新理念,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主动提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实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意师范教化,树立学问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忱服务形象,新课程老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探讨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试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精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常的课堂,专心与学生沟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同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欢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以培育学生“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全部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洁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究,大胆实践,仔细思索,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很多可喜的改变。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留意创设同等和谐、合作沟通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老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切,更多的是耐性,细心,为每个学生供应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教学形式,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究,去创建。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呈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供应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讨充溢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充溢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相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相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视察、操作,独立思索及群体探讨,获得数学学问,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供应视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供应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供应思索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主动地思索,探究发觉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供应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供应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3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有效备课、上课,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学期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本学期,我积极参加镇红歌合唱队,虽然面对排练与复习时间相冲突的两难境地,但我努力克服困难,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二、教学工作。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除认真钻研语文课标和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的程序,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课堂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五年级学生中男孩子占班级人数的71.8%,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比较爱捣蛋,因而组织教学难度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的。

3、课后积极主动的辅导后进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同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本学期,我积极参加镇集体备课活动,与同年级组的教师讨论、分析教材,研究教法,认真评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多次研讨中,我有很多收获,对自己的教学大有裨益。

5、继续学习,不断扩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本学期完成3篇论文在区、市、县参评。指导学生参加镇级书法比赛,2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我还坚持订阅电脑报、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书籍等,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拓宽自己的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爱心和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学上狠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更大的提高。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进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8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 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9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0

最近,又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风浪来,波及整个教育界的每个人。为了响应号召,我们范村全体教师抽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去二中进行了学习,观摩,早听说张四保主任的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他创建的”二十四”方针不仅在全县,也在全国很有名气,这次的培训真是很让人期待。

我们风尘仆仆的赶到二中时,已是座无虚席了,哪儿都是人,紧接着,我们跟随领队老师去了各班参加他们的上课,进了教室,我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和我上高中时的教学模式纯粹是风牛马不相及。呈现在眼前的情景。不是老师在一眼一板的教学生如何做题,如何解题,如何理清思路,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那儿静静乐道的相互解答,讨论,讲解。课桌也不是以前上学时代的摆设模式,而是按组分别来分,对着并起来的课桌,大概是有有助于讨论,讲解吧!每个人的神情是那么的自然,高中时代很苦,很累,但眼前的学生脸上,我竟发现不了一丝的疲惫,一丝的懈怠,给我最直觉的印象是他们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一会儿,讨论完了。咦!奇怪的是,老师还没上台,甚至没说一句话。留给的时间几乎全是学生的,立马,有一位戴着眼镜的女生就上台,噢,她大概是要讲卷子的第一题-----成语,俗语题,。纵然是第一个,可她留给我的印象却一点儿也不胆怯,很大胆,声音很洪亮,解释的也头头是道,有始有终的。而底下的学生听的呢?,也是津津有味,看来,这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想,在他们心里,他们更渴望同龄人在给他们讲讲一些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讲。接下来的几位上台发言者,都不失风范的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知识。这样小组合作式的,全民总动员式的,学生自己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真是令人向往,令人憧憬啊!课后,我不由的鼓起掌来。

课后,我来到教室门口,忽然发现了他们的花名表也很有意思,每个组一个组别和一个有趣的名字配对。像什么阳光组合,飞摩队,MOM4组合灯都让我大开眼界,这真是学生向往的地方和时刻啊!

听了随堂课后,老师静悄悄地在座位中间,没有多说一句话,他真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了而他在看到学生以这么高昂的`兴致配合时,她指不定有多高兴,快乐呢!

随堂课听完后,玩吗又听了老师代表及校长的发言,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他们的理念真是和现在的大主流融为一体看了,他们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现代教学模式中最为缺失的啊!我们一向觉得学生就应该由老师管,由老师教,可殊不知,学生在拄着老师这根拐杖时,他们有的放矢的发挥着他们自己的潜力,这也是我们当老师最想看到的一幕啊!我们上课不用再那么累,学生还能学好,何乐而不为呢?

愿大家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有的放矢站好自己的岗!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2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

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3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 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4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5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以培育学生“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全部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洁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究,大胆实践,仔细思索,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很多可喜的改变。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留意创设同等和谐、合作沟通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老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切,更多的是耐性,细心,为每个学生供应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教学形式,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究,去创建。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呈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供应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讨充溢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充溢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相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相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视察、操作,独立思索及群体探讨,获得数学学问,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供应视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供应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供应思索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主动地思索,探究发觉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供应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供应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8

一节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这样这节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发展或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一、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知识时我如果提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当你看到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我想这时有的学生会说“这个地方是哪里啊?这果树怎么没有人看护啊?这么漂亮的花朵,怎么看不见蝴蝶啊?如果这节课我都是在讲解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时间已经用去了一大半,那么又怎能进行下面新课的讲述呢?如果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看看果树上有什么?”我想这时学生会回答“有苹果、树叶、树枝”如果我在紧接着问

“有几个苹果啊?”那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他们回答的数字。但又或者我直接让学生数自己的手指头同样也可以得到数字一、二、三、四等数字,那么我想这节课便可以很好的进行下去了。因此,简约、明快与现实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引入新课,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巧妙地将数学与生活问题完美结合,真是“一箭”而“双雕”。

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学生听不懂、学生不去学、学生学不会”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盲从教科书和教案中的死教法不去管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接收强度那么我想我们是没有把它上好的。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既不能简单地让教材“闲置”,也不能“盲从”,而应该在透彻研究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并且把握好活用教材的度,这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比如说在教学估数时,可以直接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来引入,例如,告诉学生自己的年龄大约是23岁,这时学生会猜出以下数字“20.21.22.24”值得思考的是,学生为什么没有猜19.23.26等数字呢?这时学生会回答“因为19比较接近20,26比较接近25和30,而23更不可能,因为你所告诉学生的信息是你大约23岁,所以更不会猜23了。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很聪明,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我想如果我们如果在教估算时还一味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估,那么我想我们不但是浪费了一节课中很多的宝贵时间,同样也累了自己,低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有的学习天性。因此,对于教材我们是要认真、仔细地看,刻苦地钻研,但同时我们也不应盲从它,我们要灵活运用它,教活它,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去感知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去把书中的知识更好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对此感兴趣,不要觉得枯燥乏味,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也处处存在。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导致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首先是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其次对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课本知识没有完全的吃透,再者自己刚上讲台,也许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所缺乏,同样也没有完全地了解班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在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大的失误和缺点,这都需要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去发现、去反思、去总结这样才能有所进步和突破。数学课相比起语文课来没有语文课那么生动有色,情意绵绵绵,绘声绘色,但是数学的学习只要抓住窍门,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习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只要学生对数学感到有兴趣,老师对数学的教学有信心,那么数学的学习将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进行的。因此我们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9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

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20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21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2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2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