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19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那么,在教师备课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学、减轻备课弊端呢?我觉得教师对备课倾注的心血不多,思维含量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机械摘抄。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暴露出一个问题: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对于上面这些现象,纠其原因来自于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及备课实际意义的认识,起码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行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我们要以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要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超前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二是缺乏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我们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最佳育人途径,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面向现实,树立科研意识和钻研创新精神,搞好备课这个关键。

三是缺乏从严求实的要求和进取意识。作为教学领导要鼓励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断研究教师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

四是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备好课我看是态度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我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不是吗?课备得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实践淡化、思维老化的不良效果。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么,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觉得有效对策就是提高备课的思维含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抓好备课的基础环节。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

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我认为教学设计包括以下方面: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教材编写意图,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教学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很重要。

设计好了教材,对学生也要有一定的分析:

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经验,学生学习的.困难以及在教学设计上准备如何突破,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更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1、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结果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与态度:

好奇心、求知欲、意志、自信心、对数学的认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质疑。

2、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可以是一课程内学习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近期目标: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用心设计出来的,心中有爱,心中装着学生,这样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让我们为此目标而努力!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非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

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数学课堂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匪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

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

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数学教学设计》能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我们体会到数学设计中应考虑各要素,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做好课前设计,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素材,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根据学生制定教学方法。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具体分析学生的学情,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一课希望我的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孔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唱歌曲、听录音、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学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应该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认真总结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后,要认真填写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不足,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有实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非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

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数学课堂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教学设计模块,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由这3个人进行讲座的:《备学生》唐飞(重庆市江北区实验小学校长助理);《备技术》尚晓青(西安文理学院老师);《备教案》和《备资源》康世刚(重庆市研究所所长,听了这三个人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只要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老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研读《课程标准》。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老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老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

5、备好教学方案。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唐飞、尚晓青、康世刚这三位老师的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我想通过我的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一、根据学生制定教学方法。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具体分析学生的学情,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一课希望我的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孔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唱歌曲、听录音、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学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应该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认真总结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后,要认真填写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不足,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有实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习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通过学习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课程,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一点的,因为它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有些东西不仅仅是要理解它,特别是考试的时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习轻松一点,不会觉得干燥,正如老师这样让我们搞一下博客,共同学习,我想这种方法比较好一点。

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它学好。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它觉得很好的。。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习了教学设计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非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

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数学课堂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在前几两个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盛立群老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的网络课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起初是抱着提高教学效果的心态来的。通过12个课时的认真学习和笔记后,我获得了超越提高教学效果的东西。现在总结如下:

首先从备课方面说起,备课对于上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备课备好才能上课,上课上好才能评课,评课评好才能说课,所有备课是作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基础。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以前备课的目的是把教学的内容能更顺利更容易理解的讲出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了这门课后提醒了我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明确目标、精心的设计、匹配一致、聚焦问题、统筹任务。在备课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也是比较重要的,很多学生没兴趣的一个关键点是根本不知道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还有在备课的时候如何使课堂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生不想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就是教学过程能推动学生心理过程的发生,要能促进学生思考、想象、记忆和心理体验等。

接着说一下上课,通过学习教学理论与设计后我才发现,其实作为教师你光能讲课,把该教的都教了,那是比较低的水平,是最差的教学方式。一个高水平的老师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综合;帮助学生评价,使学生能真正的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让学生学会该学的,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1.激活旧知识、凸显结构;2.呈现新知,展示过程;3.尝试练习,交流反思;4.课后运用,融汇贯通。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意要善用媒体、环境友好、协同生成、持续激励,这就联系到盛立群老师讲到的掌握学习和合作学习,我比较有感触的是合作学习。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是比较好、比较高质量的课堂。所以根据这些原理我对我以后的上课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决定以后课堂中要尝试合作学习,以小组教学的方式,评分以小组来评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还设计了一个章节名为食谱编制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首先上课说明这个章节的重要性,然后说明教学目标,接着通过一些案例来引起同学的注意力。随后到了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编制食谱,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手把手带着学生制作最简单的一餐的食谱,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天的食谱(原理相同,难度加大),有问题我进行一一指导,最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去制作一周的食谱(难度最大),看学生能不能自己做。通过这个方式把同一类别的知识重复至少三遍让学生真正的内化并掌握食谱编制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理论与设计这门课真的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他给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指明了上课的方向,明确了什么是上课,什么是课堂,怎么上课,真的是雪中送炭。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还会继续去买相关书籍,看相关资料,继续深入的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争取在教学中做的更好,不辜负学生,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期望。谢谢盛老师您的课。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

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

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

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

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

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

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

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

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

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

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矗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

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

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

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 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通过这次网络学习后,使我学习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如何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 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教材分析、学期英语教学目标分析及情况分析。

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班级的英语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做好了解。同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英语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熟悉课型。

再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等课型,实行分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策略,实现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后我们还需做到:学会解读教材,学会开发、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从而备出一份有效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还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我们需要理解并把握《英语新课程标准》关于年级英语知识与技能、英语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还需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备好课,并且在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不断提高,让我们的学生语言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有兴趣的学习中得以提升。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那么,在教师备课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学、减轻备课弊端呢?我觉得教师对备课倾注的心血不多,思维含量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机械摘抄。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暴露出一个问题: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对于上面这些现象,纠其原因来自于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及备课实际意义的认识,起码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行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我们要以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要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超前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二是缺乏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我们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最佳育人途径,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面向现实,树立科研意识和钻研创新精神,搞好备课这个关键。

三是缺乏从严求实的要求和进取意识。作为教学领导要鼓励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断研究教师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

四是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备好课我看是态度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我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不是吗?课备得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实践淡化、思维老化的不良效果。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么,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觉得有效对策就是提高备课的思维含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抓好备课的基础环节。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