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它的特点是:自由、自主、个性化、指导的间接性。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主题 区域、常规区域(运动 、手工、角色、阅读、科学、表演)、特域(五子棋、废旧材料制作)。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开始即介绍任务、介绍层次性材料、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适时指引;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对幼儿进行鼓励。
以上我的收获来自北顺幼儿园李延楠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特别适用,李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3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4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就快要结束了,虽然平时接送时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老师们也会通过博客或发消息告诉家长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不过毕竟了解的很少,而学校举行的亲子活动就是让家长能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更能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作为家长,总是很希望能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学习,而通过孩子所知道的总是嫌少,所以非常感谢幼儿园领导和老师们为家长和孩子组织这样的亲子活动,使家长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更让家长和孩子有这机会来增进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
活动中,欣赏到了孩子们表演的幼儿体操,从小班的生涩,中班的进步再到大班的娴熟,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出色的表演,心里真是无比的欣喜,我知道这其中渗透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随后是孩子个人的比赛,孩子们全力拼搏,开心快乐的去完成比赛,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自由而奔放,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时间仿佛都在这一刻定格。接下来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每个活动环节都体现出了老师们为此精心设计,让家长、孩子共同在游戏中找到快乐。每个游戏其实都有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游戏结束后,老师都会讲解给家长,这个游戏的过程是锻炼宝宝的哪些方面。例如行走平衡木是锻炼宝宝们的平衡力;抛物是锻炼宝宝的'专注力、身体协调力等等。
户外活动结束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吃饭的情况,从小班时老师阿姨要给不会吃饭的孩子喂饭,中班都能自己吃了,到现在的大班一般不用老师再说都会自己吃完了,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吃的开心的样子,家长们心里更开心的!老师们还精心布置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教室的任何空间都形成了教育的园地。给人“移步换景”的靓丽感觉。通过这里让我们的宝宝们掌握着各种生活常识。也让家长能更多的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很多几乎都是老师们自己亲手制作的。
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们用心的呵护、教育,不只是孩子们开心,我们也在这些活动中重温童年!同时也让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了更深的接触与了解,成为了朋友,也有了更好的交流!更让孩子、家长充分的感受到幼儿园就是宝宝的第二个家。再次衷心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茁壮地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5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作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作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6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集体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情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情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活动;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通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提供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起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可以通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保持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7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在5月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
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8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己学习与自己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按时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能够按时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年级组认真开展高效备课,高效课堂教学、高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己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范文写作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教研模式,全面提升自己素质
1.积极参与校本多种教研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潜力。
三、教研资料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教研。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教研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到达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 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9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区域设置是否全面。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区域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是否考虑动静分开,如图书区与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是否考虑到一些区域的特殊需要。如科学区、植物区最好设在向阳的一面:是否考虑区域的开放与封闭特性,如图书区相对独立、封闭。而建构区则比较开放;是否关注一些区域的灵活变动,如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变换区域空间。
区域目标是否有层次性。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I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f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
教师能否对资源作最佳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对教师的评价,也要考察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一有效资源,资源之间是否构成相荣、相济的生态关系。教师通过对资源的全面综合把握,使区域的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能达到最优化。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实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指导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多方面指导。具体来讲,能否指导幼儿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的方式是否多样、具体等等。指导能否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如装饰扇子的活动中。菲菲用各种图案对扇子的边缘进行点缀后,又在扇子的柄上进行了美化。活动结束时,教师指着菲菲的扇子对全班小朋友提出问题“这把漂亮的扇子与其它扇子有什么不同”,引起了小朋友的思考。接着请菲菲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使同伴了解到有序的排列能使作品更漂亮,而且排列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能否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如拼图区,有的幼儿操作时目的性很强。很快完成了拼图:但有的似乎有点急.一看这个图形不配就马上换另一个图形。对于一个可以调整指导策略的教师。会对第一类幼儿增加拼图难度,否则一味重复会变成机械操作;对于第二类幼儿则应引导他们关注认知对象的细节。
区域活动后教师有无反思。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及结果有一个反思与自评。如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有否发展、幼儿有否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活动的材料是否要进行调整等。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活动,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
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幼儿要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在活动过程中依计划执行、完成活动。
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
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观察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考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与别的小朋友有真正的分工协作,如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务;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否有交流,如建构区有否与角色游戏区材料共享,美术印染区与制作区是否区域拓通,或某一区域是否根据需要适时分割……使区域真正达到生态式的互动。
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首先,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环境的评价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环境的隐性作用而间接对幼儿的发展起作用,区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对幼儿发展的实效性。因此,对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活动区的使用频率。各个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是考察活动区是否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重要依据。衡量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以幼儿进入该活动区的次数为准,次数多即为使用频率高,反之则低。通过对活动区使用频率的考察就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的适宜性,进而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区域,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对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活动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指标包括:材料是否隐含教育目标和内容、难易是否适宜、是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能否利用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收集与制作、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投放和变更材料、材料是否安全卫生、材料是否有探索性等等。
活动区规则的制订。开展区域活动前一般都要有规则的制订,它可以在活动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及其行为。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规则制订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规则是否依活动内在情境所决定。例如,教师在语言区新投放了一台录音机,由于是新玩具,故参与人数很多,本该安静的区域变得热闹无比。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大家制订了“轮流玩,一人讲一次”、“每次时间不能太久”的规则,幼儿又恢复了安静而有效的学习。幼儿是否参与了规则的制订与修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倡导放手让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参与讨论规则,如某区域可以容纳几个人,怎样提示活动的人数,怎样约定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某一区域原有的规则不足以使大家顺利活动时怎样调整……通过幼儿的参与。幼儿理解、内化了规则内涵,从他律进入到自律。是否通过环境来暗示规则.即让“环境说话”,通过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进门挂牌的方法,再如美工区,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这样区域环境所蕴涵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幼儿区域活动的作用,减少了教师的语言指令,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间的互动。在评价区域环境时,区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在活动中,区域之间不是完全封闭与相隔的,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可以拓通与合理、适时地分割的,如幼儿在游戏中会把建构区建造的房子、车子等作品放置到角色游戏区游戏中,两个区就自然地结合拓通互动了。而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动物园、大桥等不同的建构活动,又自然地使这个区域一分为二,因此开放、动态的区域,鼓励区域间的组合、流动与合理互动,达到资源与活动成果的共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它的特点是:自由、自主、个性化、指导的间接性。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主题 区域、常规区域(运动 、手工、角色、阅读、科学、表演)、特域(五子棋、废旧材料制作)。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开始即介绍任务、介绍层次性材料、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适时指引;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对幼儿进行鼓励。
以上我的`收获来自北顺幼儿园李延楠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特别适用,李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集体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情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情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活动;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通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提供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起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可以通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保持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自从听了浙师大幼儿园庄周赟老师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讲座后,感触颇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就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所提供的场所和各种条件的总和,即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安全愉快、整洁优美、丰富多彩、动手动脑、益智健体、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他们喜不自禁、乐此不疲地在环境中活动,在环境中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在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幼儿的情感、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个性等。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环境是能够说话的",经过优良设想的环境能够起到暗示作用,能够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所以说,主题墙饰是推进幼儿发展不可短少的"环境"。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展示幼儿作品的平台,是家主体,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应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幼儿参与主题墙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主题墙并不是单一的起到摆设的作用,还有边框的制作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能太过于复杂化,还有色彩的搭配协调更是一个需要长时去学习的,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除了要充分体现主题的目标,将主题墙的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将孩子的作品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教室的主题墙,每当一个新的内容布置好后,幼儿都会利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去寻找、翻看自己的作品,还会跟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主题里的内容需要不断的去更新,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兴趣以及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我初次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布置主题墙,没有将小标题明显的表现出来,让人有种杂乱,而且内容重复,经过专家的指点后,我知道了标题不能只顾着华丽繁复,而是要让人一目了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凸显主题。
在主题教育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让家长了解主题墙创设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要布置一面出色的主题墙,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这和孩子的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在布置《火辣辣的夏天》这一主题时,我们就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收集有关夏天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参与,家长参与主题墙创设,能大大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效益。这面墙饰,有孩子们的快乐参与和家长的热情合作,不仅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园关系更为和谐,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的需求为手段,紧紧盘绕主题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墙的布置,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让幼儿关心生活。
通过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很深,懂得了环境创设是我们老师和幼儿共同走进主题共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必须敏感地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探索点,兴趣倾向,才能做好幼儿表现美的铺路石,引领他们走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审美境界。在以后的环境创设中,我们还要多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3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活动安排得丰富紧凑,让我感受到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满满的快乐与童真,我们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许多收获。
早上刚来到天星广场的时候,孩子还是很紧张,老师亲切的问候与热情的表扬一下就让孩子减轻了对陌生环境的胆怯。色彩缤纷、各式各样的玩具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一天的亲子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从活动场所的布置,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与教导,孩子们的快乐是老师辛勤付出的结果,没有你们耐心的教育,谆谆诱导,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知识是浅薄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你们。孩子们的性格各异,从个体到团队的生活,这需要每位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与疏导。现在看到孩子们都那么的聪明、活泼,这里凝聚着每位老师的辛勤与智慧,作为家长心里非常高兴,更多的是放心。
幼儿园这次安排得亲子活动我认为非常的好,机会很难得。在亲子活动中,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亲情,更使家长和老师相互间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了轻松、愉悦的时刻。在今后的生活中,作为家长,将继续支持与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更多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4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
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5
本学期我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喜爱及年龄特点来投放的材料。整个活动开展后,孩子们都在各自的区域中活动。美工区“剪纸”的孩子个个认认真真的在使用剪刀;生活区“穿珠子”的孩子,根据大小不同的珠孔来穿插;益智区孩子们有模有样为小动物搭起了房子,建起了高桥,益智区“拼图”与“图形排数”的孩子很认真的游戏;而“语言区”的孩子呆呆的坐在那,手里翻阅着图书却看着别的区的孩子,刚开始还有点兴趣,操作完了就没劲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投放的材料都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同样的投放材料,为什么会差那么多?
我发现美工区“剪纸”生活区“穿珠子”,孩子们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失败的压力,所得到是浓浓的成就感,这让他们很高兴。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又进步了,自信心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参与的的很积极。而语言区“阅读读书”只有同一种选择,操作结束后当然就失去了兴趣。教师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可操作性强的,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就会受到孩子们的大力欢迎,如果是需要他们等待的东西,而且可操作性不强,他们就不感兴趣。接着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许多的材料,如:动物手偶、图片排序、看图讲述等等。这样孩子对新材料也有一定的兴趣,开始喜欢带着手偶创编故事等。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而区域材料也能做为班级活动的延伸,及时地把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开展很顺利,孩子的游戏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6
自从听了浙师大幼儿园庄周赟老师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讲座后,感触颇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就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所提供的场所和各种条件的总和,即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安全愉快、整洁优美、丰富多彩、动手动脑、益智健体、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他们喜不自禁、乐此不疲地在环境中活动,在环境中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在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幼儿的情感、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个性等。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环境是能够说话的",经过优良设想的环境能够起到暗示作用,能够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所以说,主题墙饰是推进幼儿发展不可短少的"环境"。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展示幼儿作品的平台,是家主体,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应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幼儿参与主题墙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主题墙并不是单一的起到摆设的作用,还有边框的制作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能太过于复杂化,还有色彩的搭配协调更是一个需要长时去学习的,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除了要充分体现主题的目标,将主题墙的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将孩子的作品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教室的主题墙,每当一个新的内容布置好后,幼儿都会利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去寻找、翻看自己的作品,还会跟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主题里的内容需要不断的去更新,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兴趣以及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我初次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布置主题墙,没有将小标题明显的表现出来,让人有种杂乱,而且内容重复,经过专家的指点后,我知道了标题不能只顾着华丽繁复,而是要让人一目了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凸显主题。
在主题教育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让家长了解主题墙创设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要布置一面出色的主题墙,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这和孩子的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在布置《火辣辣的夏天》这一主题时,我们就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收集有关夏天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参与,家长参与主题墙创设,能大大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效益。这面墙饰,有孩子们的快乐参与和家长的热情合作,不仅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园关系更为和谐,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的需求为手段,紧紧盘绕主题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墙的布置,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让幼儿关心生活。
通过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很深,懂得了环境创设是我们老师和幼儿共同走进主题共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必须敏感地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探索点,兴趣倾向,才能做好幼儿表现美的铺路石,引领他们走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审美境界。在以后的环境创设中,我们还要多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学习,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区域活动特征、类型、区域活动内涵、区域活动价值、区域活动的创设和组织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对我在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帮助。
一、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指从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兼顾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利用活动室、走廊、门厅以及室外场地等设置各种活动区,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或小组操作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特征
1、区域环境的开放性
(1)物质环境的.开放
(2)心里环境的开放
2、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3、教师指导的间接性
(1)考学具、材料为媒介
(2)以问题为媒介。
1、区域环境设置过于形式化
2、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盲目性
3、区域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欠恰当
(三)区域活动的类型
1、学习型区域活动
2、游戏型区域活动
3、学习与游戏融合型的区域活动
四、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1、有利于实现新的教育目标
2、有利于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
3、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
(二)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价值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3、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三)区域活动对教师的价值
1、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
2、有利于教师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五、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1、开展区域活动是克服小学化的需要
2、区域活动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
3、区域活动体现新的课程观——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4、区域活动有利于重塑师幼关系
5、区域活动满足了儿童的需要
以上便是此次研修活动获得的体会,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把此次学习中的精华淋淋尽致的利用到工作中,让孩子们体会区域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8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9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
高而不掉下来,这就萌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根据这一兴趣,我又创设了一个结构区,在结构区中我添置了纸板盒以及一些大积木等等,让幼儿进行垒高,探索哪一种材料可以叠得很高。
2、材料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区中根据本周的主题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以及投放了各种涂色用具,并结合主题中的内容如:给石头宝宝排排队,让石头宝宝穿上漂亮的红衣服和绿衣服等等,这样幼儿在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红色、绿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豆子、石头、盒子、夹子、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小动物图形、饮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不一的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墙面上,小椅子上。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美工区中,提供多种材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0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再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再者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我认为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1
20xx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属幼儿园观摩了大班幼儿体操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动。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个人观摩后的体会:
一、观摩大班幼儿体操后我的感触
在观摩大班幼儿体操中无论教师领操动作和手势指令,还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和指令变换不同的队形、队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齐。从体操中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利用: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三、运动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时现的。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过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担子等)孩子们都玩的得不亦乐乎。
四、先分班再换场地最后混班相结合这活动方式值得学习
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游戏。还可以互换场地区域游戏,最后混班窜区自主游戏,自主合作活动中幼儿都很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整个活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氛围都很活跃。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组织和开展户外活动,使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2
xxxx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属幼儿园观摩了大班幼儿体操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动。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个人观摩后的体会:
一、观摩大班幼儿体操后我的感触
在观摩大班幼儿体操中无论教师领操动作和手势指令,还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和指令变换不同的队形、队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齐。从体操中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利用: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三、运动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时现的。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过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担子等)孩子们都玩的得不亦乐乎。
四、先分班再换场地最后混班相结合这活动方式值得学习
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游戏。还可以互换场地区域游戏,最后混班窜区自主游戏,自主合作活动中幼儿都很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整个活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氛围都很活跃。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组织和开展户外活动,使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3
我有幸参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开展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培训,由黄老师主讲的有关区角活动培训班,黄老师在讲座中运用讲述课件、观看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
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
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